古代汉语2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3-10-19 10: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古代汉语简答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代汉语(2)习题集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
1、 无定代词 2词的兼类 3词类活用 4为动用法 对动用法 5双声叠韵 6韵部
7三十六字母 8入声韵 9叶韵说 10义疏体 11集解体 12传注体 13章句体 14音义体 15声训 16形训 17如字 18之言、之为言 19读为、读曰 21、直音法 22、反切 23、衍、衍文 24、脱文(夺) 25、韵书 26、《切韵》 27、《平水韵》 28、平仄 29、粘对 30、借对 31、流水对 32、拗救 33、三平调 34、《中原音韵》
二、解释下列句中带·号的词的词义: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5、《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6、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7、轻煖不足于体与? .
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
9、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10、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 .11、其若是,孰能禦之? .
1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15、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16、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7、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18、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1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20、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21、皜皜乎不可尚矣。 ...2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
2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24、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25、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26、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7、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
28、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29、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3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3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2、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 ..3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 .3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3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6、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
37、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3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39、齐谐者,志怪者也。 .
40、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1、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4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4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44、故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5、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
46、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箧、担囊而趋,惟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47、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48、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9、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50、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53、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小人不服。 ...54、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55、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56、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养。 .
57、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8、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
59、躋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60、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61、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62、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6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64、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65、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
66、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
67、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欎悒而谁与语。 ..
68、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 ..69、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 ..70、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71、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
三、 明下列句中带·号的虚词的词性、用法及意义: 1、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
2、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3、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4、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5、诸将行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6、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7、以如司农治事堂。 .8、悲莫痛于伤心。 ..
9、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10、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2、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3、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14、奚以知其然邪? ..
15、食时(韩)信往,不为具食。 .
16、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17、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20、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21、夫得(传)言不可以不察。 .2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3、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4、彼且奚适也? .
25、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7、子路问政于孔子。 .
28、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29、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30、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31、窃为陛下惜之。 .
3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3、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
34、人而无仪,不死曷为? .
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诸将行道亡者以十数。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4、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5、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6、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7、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8、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12、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13、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1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5、夫山居而谷汲着,膢腊而相遗以水。 16、陛下不能将兵。 17、晋师军于庐柳。
18、凶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 19、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20、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21、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2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3、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4、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25、 晞一营大噪,尽甲。
2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7、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2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9、小国寡民。 30、(韩)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31、许子冠乎?
32、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33、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34、子路从而后。
3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6、以其子妻之。
37、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38、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特殊语序: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而彼且奚适也?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7、又何马之能知也?
8、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9、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10、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1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12、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13、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14、大哉,尧之为君!
1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未之闻也 1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17、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18、宋何罪之有?
19、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2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1、(韩)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2、君哉,舜也!
23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24、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25、唯弈秋之为听。 六、简答题:
1、古代汉语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分别表示哪几种语法意义?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古书注解中注音方法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3、简要说明特指代词“者”和“所”的异同。 4、什么是“叶韵说”?为什么说它是错误的? 5、举例说明古书注解的内容。 6、简要说明近体诗形式上的特点
7、什么是“三十六字母”?请写出三十六字母。
8、什么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9、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句式哪几种?个举一例说明。 10、古代汉语判断句活用的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1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基本句式。
12、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异同? 13、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14、古代汉语常见的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15、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
16、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研究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请结合自己的方言各补充1至2条例证。 七、标点、翻译题:
1、 田赞衣儒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于此者荆王曰可得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者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首刳人之腹堕人城郭係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耶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贵人甚不安之二者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也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兵而贵礼也夫儒服先王之服也而荆王恶之兵者国之凶器也而荆王喜之所以屈于田赞而危其国也故春秋曰善为国者不师此之谓也 刘向《新序?杂说》
2、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
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傥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3、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4、 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荀子·富国》 注:① 纠譑:搜刮。
5、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汉书·张释之传》
注:① 高庙:汉高祖刘邦庙
② 奏:判决。
③ 释之:人名,即张释之。 ④ 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⑤ 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6、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
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 类:种。毋类:指全家被诛。 7、淳于髡者齐之赘壻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八、翻译题:
1、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簇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2、 徵有大志,不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隋末为道士,初仕李密,密败归国。后为窦建德所执,建德败,委质于隐太子。太子诛,太宗稍任用,前后规谏二百余奏,无不称旨。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夺嫡之渐。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踰魏徵。我遣辅太子,用绝天下之望。”乃以为太子太师,徵以疾辞。诏答曰:“汉之太子,四皓为助;我之赖卿,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徵宅无堂,太宗将营小殿,辍其材以赐之,五日而就。遣使赍布被素褥以赐之,遂其所留。及疾亟,太宗幸其第,抚之流涕。问其所欲,徵曰:“婺不恤纬,而忧宗社之陨。”徵貌不踰中人,而素有胆气,善得人主意。身死之日,知与不知,莫不痛惜。
3、 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共攻秦,
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旧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云,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三国疾攻楚,楚 必走秦以告急,秦愈不敢出。则是我离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薛公曰:“善!”遂发重使之楚,楚之应之果劝。于是三国并力攻楚,楚果告急于秦,秦遂不敢出兵。大胜,有功。
4、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古代汉语(2)习题集参考答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
1、 无定代词 :古代汉语代词的一类,包括“或”、“莫(靡)”,虽为代词,但没有明确的指代
对象,故称之。
2、 词的兼类 :指某些词本身具有两种以上词性特点的现象。如“言”、“语”等,既可作动词,
也可做名词。
3、 词类活用 :为了表达需要,临时改变某些词原有的属性或通常的用法而灵活运用的现象。 4、 为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做谓语并给它带宾语,含有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为了宾语代表的人
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行为之意,称之为“不及物动词的为动用法”。
5、对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做谓语并给它带宾语,含有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对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行为之意,称之为“不及物动词的对动用法”。 6、双声叠韵 :
凡是汉字声母相同的字之间称为双声;凡是韵(韵腹和韵尾、经常也包含声调)相同的字之间称为叠韵。
7、韵部 :凡是韵(韵腹和韵尾、经常也包含声调)相同,可以押韵的字归为一类,称为一个韵部。
8、三十六字母 :是唐宋之交守温等人根据当时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归纳出来的声母系统,用36个汉字代表,称为“三十六字母”。
9、入声韵 :是指中古以前及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存在的一类韵母结构,有塞音充当韵尾。 10、叶韵说:南北朝以后的学者在用当时的读音读《诗经》等先秦韵文时发现押韵不合,于是就提出上古时期的诗歌作者可以临时改变某些字本来的读音为了押韵和谐。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1、义疏体 :是魏晋南北朝产生的一种既解释原文也解释前人注文的注解文体。
12、集解体 :是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文体。特点是对某一部书汇集各家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评说(观点)。
13、传注体 :直接给原书原文进行注解的文体称为“传注体”。
14、章句 :古书注解的一种,即在释词、串讲的基础上增加了概括篇章大意的内容。如东汉赵
岐注的《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概括出的“章指”,就是通释全章大意的。
15、音义体:古书注解中将重点放在字音的标注和分析方面的一种体式。如唐代陆德明的《经
典释文》。
16、声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词解释的方法,叫做“声训”。如《说文解字》:“天,
颠也。”
16、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解释词义的放法,叫做“形训”。如许慎《说文解字·一上》:“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如字:古书注解中,当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时,指出按本来的读音读、按本义理解的情况下用的一个术语。
17、 之言、之为言:是古书注解中的声训术语,即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词进
行解释。
19、读为、读曰:古书注解中一般用来指出假借字或通假字、引出本字的术语。 21、直音法: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一个同音字给另一字注音。如:“硕,音石。” 22、反切:反切法是古代注音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即用两个字给另一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和而成。如:“东,德红切。”
23、衍、衍文 : 古书注解中用以校勘文字的术语,指出本来没有而在传抄中多出来应当删除的文字。
24、脱文(夺):古书注解中用以校勘文字的术语,指出本来有而在传抄中漏掉的、应当加补的文字。
25、韵书 :是以正音及为韵文创作选取押韵字方便为目的,按韵部编写的一类字书。如隋代陆法言等人编写的《切韵》 26、《切韵》:《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等人编写的保留至今的第一部系统完整的韵书。 27、《平水韵》:是南宋时期刘渊合并《广韵》而成的一部韵书,先并为107韵,稍后又被并为106韵,又称“诗韵”。
28、平仄 : 中古时期汉字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类,古人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即平声;一类是“仄”,包括平声以外的上、去、入声。
29、粘对:近体诗平仄格式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叫“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属于同一大类,即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叫“粘”。
30、借对: 所谓“借对”是指近体诗在对仗时字音字义借用现象,即某一词在诗句中是一个意义,在队仗时用的是另一个意义。
31、流水对 : 所谓“流水对”是指近体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意义上前后相承,次序不能颠倒。
32、拗救 : 是近体是平仄格式中“拗”与“救”的合称。凡是不符合正常平仄格式的诗句均称为“拗句”(简称“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位置上的字的平仄进行调整称为“救”。
33、三平调:在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中,五言诗仄起平收、七言诗平起平收的句子后面部分连着出现三个平声字。这是诗家的大忌。 34、《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一当时的实际语因为基础,为元曲创作选取押韵字提供标准而编写的曲韵韵书。
二、解释下列句中带·号的词的词义: 1、违:错过,耽误。 胜:尽,全部。 2、爱:吝啬,小气。 3、术:道路。
4、戚戚:有所触动的样子。 5、刑:“型”的古字,作出榜样。 御:统治,控制。 家:家庭。邦:国家。 6、怨:很深的仇恨。 7、煖:“暖”的异体字,暖和。 8、便嬖:贴身的男女。 9、方:土地面积。 10、塗:“途”的古字,道路。 11、禦:抵御,抗拒。
12、恒心:固定不变的追求、信念。 放:放纵。 辟:“僻”的古字,邪恶。。 13、赡:满足。
14为:研究。 之:到??地方。 15、爨:烧火做饭。铁:铁器。 16、路:疲于奔命。
17、登:丰收。偪:威胁。 18、瀹:开掘河道。
19、稼穑:种植庄稼。 树艺:种植,培育。
20、易:治理。
21、皜皜乎:高尚、纯洁的样子。 22、或:“惑”的古字,疑惑。 23、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24、觳觫:由于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就:走向。 25、道:理论,学说。 26、罔:欺骗。 27、贾:“价”的古字,价格。 28、辜:罪。 扡:同“拖”,拉,拽。 29、辩:“辨”的通假字,区别。 30、怒:振奋精神。 垂:“陲”的古字,边际。 31、徙:迁移。 摶:旋绕。 息:大风。 32、決:越起。 抢:突碰。 33、运:动荡。
34、致:求。 数数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35、辩:通“变”,变化。 待:依赖,依靠。 36、夷:平。 37、乡:“向”的古字,以前。 知:“智”的古字,聪明。 38、处:做。 39、志:记载。
40、培:凭借,凌驾。 夭阏:阻挡,阻拦。 41、莽苍:郊野之色,郊外。 飡:同“餐”,吃饭。 反:“返”的古字,返回。样子。
42、匹:相比。
43、绝:超越。 图:打算。 44、知:知:“智”的古字,聪明。 官:职位。 而:通“能”,能力。 45、泠然:轻妙的样子。 有:通“又”。 反:反:“返”的古字,返回。。 46、匱:“柜”的古字。 揭:抬,举。 趋:小步快跑。 缄縢:绳索。 47、权衡:称棰称杆。 48、利器:法律制度。 49、殚:尽,全部。 50、跂:抬起脚后跟。
51、疾:大。 彰:清楚。 52、生:本性。 假:借助。
53、渐:浸泡。 滫:臭水。 服:佩戴。 54、质的:箭靶。
55、精:精华。 节:关键。 56、离:触犯。
57、贻:赠送。 说怿:喜欢,高兴。 58、遵:沿着??走。 微行:小路。 59、躋:登上。 称:高举。 60、脩:通“修”,美。
61、太息:长长叹息。 涕:眼泪。
62、絓结:心情沉重的样子。 蹇产:思想郁结的样子。 63、坟:高大的土堆,江堤。 聊:姑且,暂且。 64、抗:同“亢”,高远。 薄:接近。 65、曼:放开,展开。 冀:希望。
果然:饱的 66、处:居住。 俨:庄重严肃的样子。 67、益:增加。 损:减少。 68、藉:借给。 奉帮助。
69、仗:拿,持。 戏:通“麾”,帐下。 70、慢:傲慢。
71、竢:同“俟”等待。 膏:油。
四、 明下列句中带·号的虚词的词性、用法及意义:
1、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焉:兼词,兼介词“于”、代词“是”、语气词“矣”。 2、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之:代词,他,指许行,作“学”的宾语。 于:介词,表对象,和??比不同。
3、者:特指代词,与形容词“愚”构成名词性词组,“愚蠢的人。” 所以:所:特指代词,
以:介词,与“大过”构成名词性词组,表原因。
4、所以?者:所、者:特指代词,以:介词,与“大过”构成名词性词组,表原因。
他:旁指代词,别的,其他的。 所:特指代词,与动词“为”构成名词性词组,做的事情。 5、 者:特指代词,与“动词:亡”构成名词性词组,逃跑的人。 所:特指代词,与动词
“追”构成名词性词组,追赶的人。 6、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人。
7、以:介词,表凭借,省略宾语“之”。拿,把。
8、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 于:介词,表谓语比较的对象,比??。
9、以: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词组,表方式(条件)与目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去)?。 是:指示代词,这。 诚:副词,作状语。确实,真的。 10、之:连词(介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构成名词性词组。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11、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则:连词。表示后一件事情发生在前,为前项动作行为的
发出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原来已经??。
12、以: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词组,表方式(条件)与目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去)??。 13、且:连词,连接两个动词,表示两项动作行为同时进行。一边??一边??,又?又?。 14、奚: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什么。 然:指示代词,这样。 15、为:介词,表示对象,给。
16、夫:指示代词,那。 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但,却。 17、之:连词(介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构成名词性词组。
乃:语气副词,加强断定语气。可不译。
18、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大概。 所:特指代词,与“至极”构成名词性词组,表
处所。??的地方。
19、其:代词,代“传言”。 于:介词,表对象,对于。 以:介词,表凭借,用,拿。 20、以: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词组,表方式(条件)与目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去)
之:指示代词,代百姓。
21、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 22、之:指示代词,这(个)。 其:人称代词,她的。 23、其:语气词,表示委婉、希望的语气。还是??。 24、且:时间副词,将。
25、于:介词,表方位、方向,到。 且:程度副词,将近。 26、焉:句尾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27、于:介词,表对象,向??。 28、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29、以:介词,表时间,在。
30、以:介词,表身份、资格,凭借。 31、为:介词,表对象,替。 32、为:介词,表原因,因为。
33、所以:所:特指代词,以:介词,“所以”与后面的动词性词组构成名词性词组,表方式。 34、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如果。
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口、指:均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工具、凭借。 2、道: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方位处所,在半路上。 3、大: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认为??伟大。 物: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态度,用??的态度。
4、道路: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方位处所,在半路上。
5、形容筋骨:均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工具、凭借。根据??。 6、饮、食: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使??吃。 7、将: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为将。 8、刑: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施刑罚。 9、水: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游水。
10、利: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获利。
11、少、轻: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 12、罪: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处以刑罚。 13、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14、甘、美、安、乐: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甘、认为??美、认为??安、认为??乐。
15、山、谷: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方位处所,在山上(居住)、到谷底(打水)。 16、将: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带兵。 17、军: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驻扎。 18、远: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远离。
19、东: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向东(发展)。
20、衣: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包扎。 手: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工具凭借,亲手。 21、行、游: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使??游。 22、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3、 南: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向南(飞)。
24、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轻。 羞: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蒙羞。 25、 甲: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穿上甲。 26、朝: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
27、奇、壮: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认为??壮大。 28、首: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头朝着。
29、小、寡: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小、使??少。
30、师: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用??的态度。 31、冠: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戴帽子。
32、进: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 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 33、倡优: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用??的态度。 34、后: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落在后面。 35、药: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是良药。 36、妻: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嫁女为妻。
37、父: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用??的态度。 38、剑: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工具、凭借。用,拿。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特殊语序:
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夭阏”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养”的宾语前置。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作动词“适”的宾语前置。 5、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动词“知”的宾语前置。 6、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前置。 7、“何马”作动词“能知”的宾语为了强调前置,用“之”复指。 8、“斯” 作动词“谓”的宾语为了强调前置,用“之”复指。 9、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作动词“依”的宾语前置。 10、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1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动词“归罪”的宾语前置。 12、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欺”的宾语前置。 13、“世及”、“城郭沟池”作介词“以”的宾语为了强调直接前置。 14、感叹句谓语“大哉”前置。
15、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闻”的宾语前置。 16、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尝闻”的宾语前置。 17、“陈言”作“去”的宾语为了强调前置,加“之”复指,再用“惟”限定。 18、“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前置,用“之”复指。 19、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作动词“取”的宾语前置。 20、“秋”作介词“以”的宾语为了强调直接前置。 21、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动词“用”的宾语前置。 22、感叹句谓语“君哉”前置。 23、“江汉”、“秋阳”作介词“以” 的宾语为了强调直接前置。 24、为了强调宾语“戎狄(荆舒)”作动词“膺(惩)”的宾语前置,加“是”复指。 25、“弈秋”作“听”的宾语为了强调前置,加“之”复指,再用“唯”限定。 六、简答题:
1、古代汉语普通名词活用为状语分别表示哪几种语法意义?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表示方位处所。“郊迎三十里。” 表示工具凭借:“太祖累书呼”。 表示对人的态度:“虏使其民”。 表示比喻(方式状态):“其一犬坐于前”。
2、古书注解中注音方法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A、直音法:即用一个同音字给另一字注音。如:“硕,音石。”
B、譬况法:即用一个音近的字给另一字注音。如“哙,读若快” C、反切法:用两个字给另一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如:“东,德红切。”
3、简要说明特指代词“者”和“所”的异同。
“者“和”所“同为特指代词,都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他词或者词组构成名性词组共同充当句子成分。
不同之处在于:1)、位置不同。“者”用在与之结合的词或词组之后,“所”在之前。
2)、能与“者”结合的有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和数词,而能与“所”
结合的只能是及物动词和介词。 3)、与动词结合后指带的对象不同。“者”指代动作的发出者,而“所” 指代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4、什么是“叶韵说”?为什么说它是错误的?
南北朝以后的学者在用当时的读音读《诗经》等先秦韵文时发现押韵不合,于是就提出上古时期的诗歌作者可以临时改变某些字本来的读音为了押韵和谐。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致。如
他认为“南”,为了和“音” 等押韵,可以“叶乃林反”。这种观点错误的原因是不了解古今语音是不同的,是发展变化的,用他们当时的读音硬套上古音的结果。 5、举例说明古书注解的内容。
1、 解释词义。如“硕,大也。惯,事也。” 2、 标注读音。如“贯,古乱反”、“硕,音石”。 3、 串讲文句。如“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4、 概括章旨。如:仇注杜诗《春望》:“此忧乱伤春之作也。” 5、 说明典故、典章制度。如李善《文选注》。 6、解释特殊语法及修辞现象等等。 6、简要说明近体诗形式上的特点
1、字数句数确定,每句5字或7字,每首8句、4句,或8句的倍数
2、押韵要求严格,如押韵字的位置、一韵到底,不允许换韵、必须押平声韵等。 3、句中的字有平仄格式的要求。 4、律诗有必须对仗的要求。
7、什么是“三十六字母”?请写出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唐宋之交守温等人根据当时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归纳出来的声母系统,用36个汉字代表,称为“三十六字母”。(2分,内容答对即给分)
具体是:唇音:帮旁並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顶泥,知彻澄娘。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牙音:见溪群疑。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正确答出1组给1分,共4分。)
8、什么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指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做句子的谓语,用来判断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其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做句子的谓语,不用判断性动词“是”。
9、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句式哪几种?各举一例说明。
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有:A、“?者,??也”句,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B、“??也”句,如:“制,岩邑也。” C、“?者,??”句,如:“虎者,戾虫。” D、“??,??”句(既不用者,也不用也),如:“荀卿,赵人。” 10、古代汉语判断句活用的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是指形式上是判断句,即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但意义上并不构成典型的判断关系的句式。
古代汉语判断句活用的类型有:
A、 用判断句形式表达复杂的主谓关系。如:百乘,显使也。
B、 用判断句形式表达表达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 用判断句形式表达因果关系。如: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基本句式。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基本句式有:
A、 意念被动句(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如:蔓草犹不可除。 B、 由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于”字句)。如:卻克伤于矢。 C、 由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为”字句)。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由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工词前加“所”的被动句(“为??所”字句)。
如: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E、 用“见”在动词前作标志的被动句(“见”字句)。如:盆成括见杀。 F、 用“见”在动词前作标志,再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的被动句(“见??于”字句)。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G、 由介词“被”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被”字句)。如:(庾)亮子被苏峻害。
12、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异同?
为了表达需要,古代汉语中常常临时改变某些词原有的属性或通常的用法而灵活运用的现象称为词类活用;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本身具有两种以上词性特点的现象。如“言”、“语”等,既可作动词,也可做名词。
词类活用是临时的,词的兼类是固有的;但词的兼类一般最初是也是临时活用,久而久之,一部分固定了下来,即形成了词的兼类。 13、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每一类中有可以根据活用后表达的意义分出更细的类别来。 14、古代汉语常见的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A、如何、若何、奈何;何如、和若。意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何、若??何、奈??何;中间插入宾语,意为“拿(对)??怎么办(样);例如: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等。 B、孰与??,意为“比?怎么样”。如: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C、何(奚)以??为,意为“凭(为)什么要???如:何以伐为? D、不亦??乎,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E、无乃??乎,意为“恐怕(大概)??吧?”如:无乃不可乎? F、得无??乎,意为“该不会??吧?”如:妾得无随坐乎? 15、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
上古韵部研究的基本材料是《诗经》等韵文的押韵字,还有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等。研究的方法是“系连法”。
16、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研究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请结合自己的方言各补充1至2条例证。 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二:一是“古无轻唇音”,即中古以后的唇齿音声母的字在上古读双春音。二是“古无舌上音”,即中古以后的“舌上音”声母的字在上古读“舌头音”。
七、标点、翻译题: 1、标点: 田赞衣儒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于此者。”荆王曰:“可得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者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首,刳人之腹,堕人城郭,係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耶?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贵人甚不安。之二者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也。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兵而贵礼也。夫儒服,先王之服也,而荆王恶之。兵者,国之凶器也,而荆王喜之。所以屈于田赞而危其国也。故《春秋》曰:“善为国者不师。”此之谓也。
译文:田赞穿着儒士的衣服拜见楚王。楚王说:“先生的衣服有多糟糕(难看)啊!”田赞回答说:“衣服有比我这身儒服更糟糕的。”楚王说:“能听您说说吗?”(田赞)回答说:“铠甲比这糟糕。”楚王说:“怎么讲?”(田赞)回答说:“冬天(穿着)太冷,夏天太热。衣服没有比铠甲更糟糕的了。我穷,所以衣服不好。而大王您现在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之君,富裕强大没有人能和你比,却喜欢使人(兵士)穿铠甲,我私下里替大王觉得不可取。想着(您这样做)是为了正义吗?穿军衣打仗的事情,(必然)要砍下别人的头,剖开别人的肚子,毁坏别人的城池,捆绑人家的儿女,它的名声特别不光荣。想着是为了尊贵吗?如果自己想着去害人,别人也一定考虑害自己,如果想着使别人危险,别人也一定考虑使你危险。那种尊贵会是人很不安宁的。这两着我都为大望认为不可取的。” 楚王没有什么话可以应对的了。当初卫灵公问战阵之事,孔子却讲礼仪,是人为战争低贱而礼法尊贵的。儒士的衣服,是以前已经去世的天子规定的衣服,而楚王厌恶它。铠甲兵器,是国家的不祥之物,而楚王喜欢它。所以《春秋》说:
“善于治理好国家的人不靠军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标点: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傥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译文:流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国都里的人都感到害怕,(纷纷)说:“这是为什么啊?”要叫我回答,就说:“这些都没有什么,着是天地自然的变化,阴阳转化,客观事物很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认为它们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们却是不对的。太阳月亮有日蚀月蚀,风雨不按季节到来,怪异的星象偶尔出现,这些都是没有哪一个朝代不曾经有过的。统治者明达、政治稳定,即使这些现象一起出现,也没有伤害的。(反过来)如果统治者昏庸无道,政治变化无常,那这些现象即使没有一样出现,也没有什么好处的。
3、标点: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译文:子路担任蒲县县令,为了防备水灾,和百姓一起在春季修整排水沟。因为百姓十分辛苦,所以给每人一篮饭、一壶水酒。孔子听说了之后,派子贡去制止。子路很不高兴的样子,去拜见孔子,说:“我因为暴雨将要来了,怕有水灾发生,所以和百姓修整沟渠来防备它。但百姓大多缺少粮食,所以每人发了一篮饭食、一壶水酒。但是先生你让子贡来制止,是为什么呢?先生制止我实行仁义吗?先生用仁义教诲我们,但又禁止实行仁义,我不能接受。”孔子说:“你认为百姓饥饿,为什么不报告君主,打开粮仓来供给他们?而用自己私人的东西给百姓,这是你不彰显君主的恩德,而表现你自己的德义。迅速停止就是对的,不然的话你承担罪过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子路心服口服而退。
4、标点: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译文:使国家富裕的方法,就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充裕,并且善于收藏那些剩余的粮食。按礼法给定节约用度,按照政令使百姓宽裕。因为节约用度所以才有多余的粮食物资,使百姓宽裕那么百姓就自然富裕,百姓富裕了使田地肥沃,就可以种得更好,田地肥沃、种的更好就会产出成倍的粮食。统治者对他们依法收取租税,而百姓依照礼法节约用度,节余的粮食堆成了山,以至不时用火烧掉,因为没有地方存放了。那些统治者还担心什么没有剩余呢!所以知道怎样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那么就一定享有仁义圣明贤良的美名,而且拥有丰富得象山一样的积蓄了。这样一来的结果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产生于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的基础之上。不知道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了就会土地贫瘠并且荒芜,土地贫瘠并且荒芜就会导致收成不及半数。统治者即使想尽办法巧取豪夺,还是得不到多少,并且有人因为不按礼法挥霍浪费,就一定会承担贪利搜刮的恶名,并且具有空虚穷乏的实际基础了。这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节约用使百姓富裕的道理。《康诰》曰:“大德恩泽天下,就等于说用好的品德充裕自身。”说的就是着个道理。
5、标点: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译文:有人偷盗高祖刘邦庙中座位前面的玉环,被抓获。汉文帝大怒,下令廷尉(执法机构)审讯。廷尉按照盗窃宗庙物品的罪条判决,宣布处以偷盗者死刑。文帝得知后有大怒,说:“此人太没有道德了,居然盗窃已经去世的高帝的物品!我专门交付给法官处理的意思,是想要将其诛灭九族,而你(张释之)只按法律判一人死刑,这不是我恭敬地继承祖先的本意。”张释之摘下官帽,磕头谢罪说:按照法律,这样判决就足够了。况且对犯罪的处理等级,应该以犯罪的程度为基础。现在盗窃了高祖宗庙的物品就判族灭,假如万一有愚蠢的百姓去盗挖了高祖陵墓,您将对他施加什么法律呢?”文帝和太后商量了之后,就同意了法官的判决。
6、标点: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译文:魏其称病,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好几个月,各宾客能言善辩之士劝说他上朝,没有人能使他出来。梁人高遂就劝说魏其:“能使将军你富贵的人,只有皇上,能使将军你和皇上亲密无间的人,是太后。现在将军你作太子师傅,太子被废但你不能为他争取。争取又不能达到目的,自己又不能因此而自杀。现在自己引退称病躲起来,拥抱着赵地的美女独自享乐,不去上朝。实话实说,这是在暴露宣扬皇上的过失。假如朝廷追究下来,那么连你的妻子儿女将会被满门抄斩的。”魏其侯认为说得对,就恢复了正常状态,上朝请安有如平常。
7、标点:淳于髡者,齐之赘壻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淳于髡,是来齐国的倒插门女婿。身高不满七尺,滑稽口才很出色。多次出使其他诸侯国,从来没有蒙受过屈辱。齐威王当时喜欢猜谜语,还喜好无节制地通宵达旦饮酒作乐,沉溺其中不顾朝政,朝政大事交付给朝廷卿大夫。众多官员惊慌失措,其他诸侯大举侵略,国家十分危险,面临灭亡,危在旦夕。左右大臣没人敢于进谏。淳于髡就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一只大鸟,停在君王的朝庭上,多年时间既不飞又不叫。君王你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威王曰:“这只鸟不飞便罢,一旦要飞就直冲九天;不叫便罢,一叫就使人惊异。”在这时就接见各县县令长官七十二人,奖赏了一人,杀了一人,带兵而出,其他诸侯十分振惊,都纷纷归还了原来侵占齐国的土地。
八、翻译题:
1、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喜欢什么?”子路回答说:“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希望把你擅长的方面用到学习上来,难道有人能赶上你吗?”子路说:“学习也有什么帮助吗?”孔子说:“那做君主的如果没有直言进谏的大臣就回在政治上出现失误,有
德之士如果没有好的朋友就会失去好的品德,驾驭烈马不能丢掉鞭子,经常使用的弓不用拿去校正。木材接受绳墨的规划就能锯得很直,人能接受谏言就可以变的圣明。虚心接受学问并重视向人请教,什么事情不能顺利成功?诋毁仁德、败坏有德之士,那将离刑罚不远了。所以君子不能够不好好学习。”子路说:“南山上有一种竹子,不用施加外力,自然挺直,把它砍下来当箭去射,能射穿牛皮。又为什么要强调学习呢?”孔子说:“把这竹子去掉多余的东西,在加上羽毛,装上箭头,经过磨砺,她射的不是可以更深吗?”子路跪拜说:“我恭敬地接受教诲啊。”
2、译文:魏徵自小胸怀大志,不注意细微末节。博览精通各类书籍,很是明白称王称霸的道理。隋末时作为道士,起初在李密手下任职,李密败失败后归顺唐朝。之后被窦建德控制,窦建德失败,投身到隐太子身边。太子被杀,唐太宗是逐渐得到信任重用,前后献上规条谏章二百多份,全都令皇上满意。后来太子承乾德行败坏,魏王泰表现出夺取太子地位的苗头。太宗找到之后非常厌恶,对身边的侍臣说:;“当今朝廷大臣臣,忠心直谏的人没有能超过魏徵的。我派他去辅佐太子,使天下的别有用心的人断了念头。”就任命他为太子的太师,魏徵称病推辞。太宗下诏答复说:“汉朝的太子,有四位贤臣辅佐的典故;我现在依赖你,就是那同样的道理。我了解你的病情加重,可以卧床好好休养,多加保重。”魏徵家里没有正堂,太宗正准备修建小殿,就收集了材料赐给他,五天时间就建成了。又派使者带着布制的被子和白色的褥子赐给他,满足需要。到并更重时,太宗亲自到他家看望,拉着手伤心流泪。问他想要什么,魏徵说:“我不想什么,只担心国家的命运。”魏相徵貌不过中等,但平时很有胆量气魄,非常了解皇上的想法。他死的那天,不管知道不知道他的人,没有不痛心叹惜的。
3、译文:秦国攻取了楚国的汉中之地,在蓝田第二次交战,将楚军打得大败。韩魏两国得知楚国的困境,就向南袭击到达邓县,楚王后撤而回。后来韩、魏等三国计划进攻楚国,又担心秦国出兵救援楚国。有人游说薛公说:“可以派使者去告诉楚王说:‘现在韩魏等三国的军队将撤离楚国,楚国能够答应和我们结盟并且一起进攻秦国,那么即使是蓝田之地,难道有什么难以收复的吗?更何况被占去的楚国的其他原有的土地呢?’楚王怀疑疑秦国不一定救援自己,而且现在又有了三国的游说之辞,那么楚王答应的一定很积极,这样一来楚国就能和三国合谋出兵进攻秦国了。秦国如果知道了这个(迹象),就一定不会救援楚国了。到三国快速急攻楚国,楚国一定有跑到秦国去求救,秦国就更不敢出兵救楚了。那么这样我们离间秦国而进攻楚国,行动一定大胜。”薛公说:“好!”于是派身份很高的使者去楚王那儿,楚王答应得果然很积极。在这个时候三国合力进攻楚国,楚王果然向秦王告急求救,秦于是不敢出兵相救。最终三国大胜楚国,取得成功。
4、译文: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谁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到我做了魏国之君,在东面败给了齐国,我的大儿子在战争中死了;在西边丢失土地七百里给秦国;南面又在楚国蒙受耻辱。我时时感到莫大的耻辱,希望有一次为死难者报仇雪恨、洗雪耻辱的机会,怎样做才好?”孟子回答说曰:“有面积百里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君王你如果对自己的百姓施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赋税,鼓励百姓加强农业生产,使百姓身强力壮的人在空闲时间学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以礼事奉他们的父母兄长,在外面依礼事奉他们的长官君主,就能够(齐心协力)使百姓拿棍棒为武器去痛击秦国楚国的坚固铠甲和锐利兵器了。他们(秦楚)耽误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种田地去奉养自己的父母。父母又冻又饿,兄弟妻子儿女逃离四散。他们(秦楚)是自己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还有谁能够和你对抗呢?所以说:‘仁德的人是没有对手的。’君王请再不要疑惑了。”
正在阅读:
古代汉语2习题集10-19
我选择了诚信作文800字06-30
集团公司垂直管理办法05-01
微生物实验论文03-11
关于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的探讨02-27
专用发票拒收证明02-10
工效学及人机工程教材(含大量案例分析)07-23
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措施部分03-04
《所见》教学反思02-07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01-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汉语
- 习题集
- 古代
- 小微企业服务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
- 航空摄影测量案例
- 湖南长沙发布环境风险企业管理规定
-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2(正文) - 图文
- 4月自考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 2015监督与监察形成作业一(本科网络)选择题
- 《不依赖于人的执行力管控体系》学习心得
- 电机题目
- 口腔正畸学 - 各章节习题
- 商标申请人用户注册申请流程
- 化工企业节能与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 苹果树栽培技术详解
- 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会上的讲话-精选模板
- 2016版最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版) - 图文
- 计算机系统应急预案
- 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 南昌二十四中特色学校建设调研方案
- 量子力学中不确定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