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
更新时间:2024-01-23 16: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
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细点评
文章来源: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作文原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与题目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几个角度,需要把握:
1.“小聂”的角度:①“不支付赡养费”不尽孝道;②知错能改,遵守法律; 2.“聂老汉”的角度:懂得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3.“法院”的角度:①法律大于天,法律是人们权益(维护孝道)的保障; ②法律缘于人情,尽孝是否一定要诉诸法律;
③法律是否真的能成为维护孝道的利器?孝道是否一定要靠法律维持; 4.“社会”的角度: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二、赋分说明:
1.作文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20分。主要包括作文是否切合题意,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感情是否真挚,文体是否符合规范,语言是否通顺,结构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发展等级主要包括立意是否深刻,文章是否有思想,材料或者论据是否丰富新颖,语言是否有表现力或者有文采,见解是否独到等。
2.考生如果能够围绕“孝道”与“法律”进行立意,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都行。 3.文体不限。记叙文也可打高分。
4.30分以下的作文请改卷老师自己把握,但是要注意:没有题目或改写题目的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有抄袭现象的、或者抄袭试卷阅读文章的,一律记0分。字数不足100字的,不能超过10分;字数不足200字的,不能超过15分;字数不足400字的,不能超过25分;字数不足500字的,不能超过30分;字数不足600字的,不能超过35分;字数不足700字的,原则上不能超过40分。超过600字,可按照“字数每少50字扣1分”的原则给分。
三、优秀作文(6篇) 1.坚守孝,方为善
2.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 3.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 4.养老问题的出口在哪里? 5.为聂老汉的勇敢点赞 6.法律难承亲情 中等作文(5篇) 1.亲情不应被遗忘
2.莫让强制执行而伤了亲情 3.百善“孝”为先 4.解开孝之枷锁
5.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低分作文(5篇) 1. 退一步海阔天空 2.人无信,无以立 3.信用
4.老年得子,一败涂地 5.责任,铭记于心 优秀作文(6篇) 1.坚守孝,方为善
(以“观点”定为标题,清晰,显豁,醒目,扣题。标题的表述使用文言句式,显得古朴文雅,彰显文化底蕴。值得注意的是,以观点作为标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观点切题,二是语言精美。)
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切入现实状况,引出话题。)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却”似有不妥,既然“屡见不鲜”,则“广泛关注”
没有来由。)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
案:坚守孝,方为善。(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可见,作者深谙此道。)
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
(以退为进笔法。先从“义务”切入,指出法院判决的正确。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铺垫。)
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注意“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考场作文务必重视“清晰”,而清晰有赖于“过渡段”或“过渡词”来实现。)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
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从上文“最浅层”,到此深入一层,从“义务”升格为“信
用”。作者的逻辑性得以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拒
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以“追问”形式展开,语势陡增。追问是行文的重要展开技术。)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全段紧扣“信用”问题
展开,语言晓畅,行文自如。)
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转入“孝顺”的论述。但此处与上文的斜
街,略显松散,其原因正是少了与“信用”之间的语句纽带。比如段首开加一句:信用对于上下两代之间其实就是孝顺。)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
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全段围绕“孝顺”展开论述,题文照应。)
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
(特别注意作者的“或许有人”这一行文技术。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从“社会”角度加以反驳。)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从“讨论”自身加以反驳。)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全段宕开一笔,从“疑问”切
入,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
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强化“孝顺”论题,从“小善”和“大善”两个角度深入。对比性的议论,有利于在思想上彰显深刻。)
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独句成段,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又明确论点,这种
处理,很符合考场作文的扣题要求。作者的考场作文意识,可见极强。)
总评:本文卷面整洁,得了高分,亮点有:一是论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
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加强语言的文采。
2.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
(此标题有穿透性,自然深刻。标题必须达到三个效果:①简洁明了,②体现观点和态度,③符合材料内涵。以此观之,此题目态度鲜明,切中了材料要害,属于优势题目。)
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年过半百老人无人赡养,境遇极其困窘,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子女告到法庭以得到赡养费地现象,使亲情孝道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亲情泯灭,道德沦丧。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本段的思路是引用加分析加质疑反问。不是简单地复述材料,而又紧扣材料的核心话题:
无人赡养老人,付诸法律。这样的首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语句的反问与质疑很有议论气场。)
就拿年逾古稀地聂老汉来说,他地生活很困难,但儿子小聂外出打工已经半年没有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再看小聂,他起初没有执行,于是被录入“失信被征行人”名单,结果因工作和出行受阻,小聂只好承
认错误并借钱支付赡养费,这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举动。同样是无奈,大众好像自动会给小聂贴上“没人性”“冷血无情”地标签。七旬老人无人赡养,谁来担责?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单方面归咎于小聂,而要从更深层去探讨。(本段的思路是材料分析加观点总结
加观点分析。此段表现了作者极强的分析意识,而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没有任何跑题、偏题的可能,这样的思维模式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让文段走向深刻的典型技术。另外,语词的使用简洁有力,如“无奈”“标签”“担责”等都是较为庄重、有力;语气上也郑重其事,体现了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
诚然,小聂有着无可推诿的责任,他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条件也很拮据,甚至连最后要支付的赡养费都是借钱支付的,他连赡养费都负担不起。显而易见,他外出打工挣的钱很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的捉襟见肘,再苛责他准时定期支付赡养费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诚然”一词,让文段思路
迂回曲折,说理显得更透彻、更理性、更辩证。抓住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来看到问题,不武断、不强势,以理服人。关键还是分析到位,使用了还原人物身份、文本细读等阅读的方式来写作,打通了“读”“想”和“写”,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
那么,老人的子女无力赡养,老人难道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在背后做支撑。但是,捏老汉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他既没有收到每月的最低保障金,也没有体会到社会养老体系给予地救助和服务。可见,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潜在地养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从缺口中迸发出来。(“那
么”“当然不是”“可见”这些衔接词语的使用很娴熟,说明作者写作上的连贯技术水平较高。分析深入,自然就能得出让人信服的观点,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制度上的缺陷,这就让文章深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制度,是文化,是精神,是心态,是历史??)
出现这一缺口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们一向把家属作为最直接的赡养人,仅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辅助地备用“人选”,意识不到要双管齐下才会成为坚实后盾,二是我们过分苛责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哪怕个人已无力负担也要强行使其负重,但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力量有多强大,动员社会群体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本段使用了原因分析技
术,当然,更重要是这个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从“措施”效果和“观念”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谓深入、辩证。)
所以,要想堵住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口,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关注并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关养老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确保“老有所养”惠及全社会。物质条件不足的子女需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政府再适当给予物质上的补助,也要建设和完善含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石老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本段使用了措施解决技术,“政府”的角色永远是制度的承担者和责任人;措施的归
类也无外乎“机制”“基础设施”“物质”“精神”,当然,能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基本能对付评论的深入性了。)
莫让社会保障体系地缺口无限扩大,防微杜渐,从养老开始。让老人有人赡养,让子女无沉重经济危担,才算是真正为民谋福祉。赡养老人,始于子女终于社会。(结尾段,
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呐喊思想,还能回扣观点,关键在于两个思维的角度:“莫让”和“让”,这种否定肯定的结合,会让段落有层次、有力度,有一种思考推进的轨迹,会让分析更有力度、深度。)
(总评:这篇文章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①书写清晰,工整;②深入材料,观点鲜明突出;
③用分析问题的思维来写文章,使得文章气势充足,而又以理服人;④语句衔接自然流畅,符合思考的轨迹;⑤思考深入,就事论事,一事一理,辩证分析技术使用纯熟;⑥所选的角度是材料的核心话题,紧扣材料,而又随时呼应材料。从本文看作者过了审题关、书写关、结构关、衔接关、分析关,思维深入,表达流畅,不愧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
3.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
(观点明确新颖,感叹中强化悲凉感)
孝道,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祖祖辈辈治国齐家的核心理念。(从“孝道”说
起,颇显宽宏大气,又不失中肯,让人肃然起敬。)古人甚至卧病求鲤,当今却有人连赡养费都
不愿支付,且不说违法,作为人应有的道德都丧尽。(穿越时间隧道的对比,孝心反差极大,
除了震撼,就是激思。不过,典故有瑕,非“卧病求鲤”,乃“卧冰求鲤”也。)生之父母,授之
父母,最终怎能忘记父母?(散发文言气息,节奏感强,一个反问,问出了究竟。)
孝顺父母,是每人应尽的职责。聂老汉年逾古稀却要亲诉儿子,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何尝不是天底下一大悲哀!(阐释孝道,不忘回归材料,可见,作者的材料意识不弱。双重否定,
“否”出了深刻,写出了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句虽熟,但精准。)
本来关爱老幼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却连亲生父亲都不愿赡养。(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议
论材料,直逼“孝道”的脆弱。)《陈情表》中李密放弃仕途只为照顾祖母,古代官员丁忧
时要守丧两年,无丝竹之欢,无酒肉之乐。(古代的事例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材料中找寻今天的
答案。)在道德上,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法律上,孝顺父母是公民义务。(视角独特,分析很有层次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解读孝顺。)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便可得知此人品质
优劣,行为是否得当,是衡量人的一大标准。(拓展适度,延伸合理,把“孝顺父母”一事置
于人品的环境下反思,可见,作者收敛自如。)
是本分,更是责任!(单独成段,真醒目,显重要,对前段的概括。这是考场作文吸引眼球的
一大法宝。)
亦是难题,拿什么抚养他的父亲?想到父亲佝偻的身躯,他止不住的叹息,半年光景转瞬即逝,父亲在一日日的盼望中失望,而后绝望,最终一纸状书,彻底断送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儿子形象的描写也是惟妙惟肖,点出儿子的“赡养难处”。此段通过对父子的描写,
既表现出父子情深,又写出父子矛盾的焦点。大篇幅对父爱的描写,旨在说明“孝”之应该;饱含同情地对儿子难处的描写,旨在说明儿子不是不赡养父亲,而是无能为力。文字有张力,吸引读者。)
独自一人在城市打拼,一次次跌入谷底,爬起,咬牙坚持,他说:“人生那么多陷阱,我已无数次坠入陷阱,草根贵在坚持,因为草根除了坚持,就真的一无所有了。”他想着,再等等,一定会衣锦还乡的。然而,父亲却只顾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赡养费,却没看见他在工地挥汗如雨的身影,受到法律传票的那日,寒风吹彻。(学以致用。让读者
联想起课本中刘亮程散文《寒风吹彻》,增加了感染力。)身体冷,心更冷。他以为那个令他牵
挂的父亲会始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闯下一片天……他所有的以为最终淹没于这个无情又残忍的社会。他,终于低下了头。(此段替儿子诉苦处。言外之意就是法律的判决虽然合理,
但用法律解决父子矛盾是“无情而又残忍”。显然,考生是不赞成父亲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赡养问题。)
此后,他更是举步维艰: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他心灰意冷,四处借钱,还给他的父亲。是的,这是他父亲的。(强调身份,加强感情。)都说女儿是父亲上世的情人,但是他,该是父亲上世的债人,这一世,该要还债了吧!“爸,这是您的赡养费,放过我吧!我已被逼的无处安身了!”“哼,臭小子,眼里还有我这个老子?”父亲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钱,却没发现转身处,那一颗晶莹的泪珠,悄悄滴在手背上,灼热的可怕,心,却如寒冰,再无半点温暖的气息。(此段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法律判决后的一个情景。此考
生很擅长讲故事,情节生动,内容感人。特别是细节描写,极显功底。如“颤抖的双手”、“晶莹的泪珠”、“手背”,描写相当细致。小作者选用句式也很讲究,短句更能表现强烈的感情。显然,这个情景布局之目的仍是在批判法律的无情。“失落的亲情”不可用法律来维护,用何种方式?我们且看他娓娓道来。)
他走了……这副枷锁他背负的太久了!他已无法喘息。他想给父亲更好的,真的,他一直都想。可是……父亲“养儿防老”,没错,只错在他没出息,没能力给父亲更好的。(再写儿子的难处,与第三段内容有重复之嫌。)
依旧是一个人,一个洗得发白的背包,从此在人海里流浪,一颗干涸的心已泛不起半点波澜,没什么不同,却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或许他不会再在无助的夜晚牵挂那个可怜的父亲。(此段尾句点出儿子的最终的态度。因为法律的判决,让儿子生活更加困难,也
让亲情彻底割裂。可知,小作者是不同意“父亲”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父子矛盾。)
不是不孝,是孝的枷锁太沉,他承受不来,(此处标点应为“。”)他说这世界不公,他没有机会,他怨这个国家不好,制度缺乏对老人的扶助,他只能将孝之枷锁束缚自己,从此在人海里流浪。心,已没有归属。(结尾回到题目“孝之枷锁”。可以看出,题目只是一种
美好的愿望——解开孝之枷锁,最终“他(儿子)”并未解开枷锁,而是戴着枷锁淹没于茫茫人海。)
总评:本篇作文是一篇记叙文,这在以议论文为主的高三作文世界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小作者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描摹了父亲与儿子的生活图景。生动的故事,入微的细节,饱含情感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从主题角度来讲,作者不赞成“父亲”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父子矛盾,因为“一条法律,却为孝顺带上了枷锁。”显然,小作者是站在儿子的立场。但在行文中,这种感情倾向似乎又不是十分明确,文章内容又有较多的重复,所以,本文的主题就显得不够突出,这是本文最大的硬伤,也是被评为中等作文的根本原因。
5.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题目用两个四字短语表达,语言简洁,鲜明醒目)
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持,人们的行为举止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虽然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法律却在人之上,它对我们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因为法律不容忽视,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开篇从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论述了法律的作用,然后引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名言,用转折思维强调了“法律在人之上”的道理,然后亮出观点,回扣题目,思路清晰,论述有力。)
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错误思想导致法律被无情的践踏,但也因如此,法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强制性和必要性。对法律加重了改革的步伐,(搭配不当,改“加重”为“加快”)形成了现如今如此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有些人却法律意识淡薄,不遵纪守法。
(本段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我国法律从被践踏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但人们的法律意识依然很单薄,为下文的论述张本。说明该生的认识境界较高。)
小聂是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儿子,他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倒也算了,他还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老人的费用,这种行为真是可耻,难道他不知道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儿子对父亲有赡养的义务吗?不知道也能够遵守法律吗?难道忘记了曾经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父亲吗?法律意识如此淡泊,最终会受到影响(改“影响”为“惩罚”)。他被法院纳入失信人名单之后,出行,工作都受到了阻碍,那时才明白了法律的严重性,才明白遵纪守法不是义务,是一种职责,才懂得履行法律的要求,自觉遵纪守法。或许小聂知
错能改是件好事,但要经历教训后才醒悟实在不可取,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这毕竟是人人有责的事情。
(本段照应材料,对小聂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连续用三个反问句,批评小聂的做法既不合情理又不合法,然后再分析论述,回扣题目,论述较严密。“或许小聂知错能改是件好事,但要经历教训后才醒悟实在不可取”一句论述有力。)
社会上,不只有小聂一个人不懂遵纪守法,不自觉遵守法律,不把遵守法律作为自己职责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发生那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有那么多空巢老人,有那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呢?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真是难以理解这样的人类。见过那么多因闯红灯乱穿马路而命丧黄泉的悲剧,仍然有那么多人在做,明知道吸毒事件犯法的事情仍然有人去做;不能酒驾仍然有那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最后不仅伤害的是自己,还连累了其他的人。其实,遵纪守法并不难,只要心系于法,心存于法,把遵纪守法当做首要的责任,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不仅能避免违法带来的麻烦,还能共同创建法治社会,何乐而不为?
(本段由作文材料中小聂的不守法行为拓展开来,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司空见惯的违法行为产生的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论述了守法的重要性,最后回扣中心,论述遵纪守法不仅利人利己,还能有利于共同创建法治社会,论述较深入。美中不足的是,在列举一系列“明知故犯”的不法行为后,缺乏必要的分析,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心理原因,再回到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自觉这一主题上。)
遵纪守法,人人有责。法律莫轻视,心系法律中。
(收束全文,照应题目,回扣观点,语言简洁。若将语序调整为“法律莫轻视,心系法律中。遵纪守法,人人有责”,表达效果更好。)
总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是题目简洁,开宗明义,观点鲜明;二是思维较灵活,引用、联想、转折、反问等思维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论述的内涵,并使论述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紧扣论点,恰当点题,使论证结构严密。当然,本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在语言表达的力度上、论述的深度上还存在不足。在二类偏上给分。
正在阅读: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 演绎语文教学精彩03-26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练习题精选10-07
灰土夯扩挤密桩施工工艺总结06-09
药剂学 练习题03-27
一位智者对命运的看法10-30
苹果开机出现白苹果卡机了怎么办?02-09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习题)04-04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07-25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队会教案01-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赡养费
- 老汉
- 作文
- 任务
- 驱动
- 2017
- (8)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
- 问卷修改7版
-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含解析
- 词语搭配
- 开放大学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
- 2014-08-21开学生物测试打印版
- 为什么要收房产税(三联周刊)
- 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答案
- 语总复习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八上Units78习题人教新目标版
-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 河南省各地经纬度表(精准详细)
- 市直机关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主要事迹
- Z178-斯大林弥留之际苏共中央关于人事问题的决议
- 目标消费人群(25岁-35岁)客户群分析
- 选考3:《不等式选讲》专题研究
- 《鱼我所欲也》《吕氏春秋》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 网络聊天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 8条给力策略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 十一个陈友谅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珠海隆重举行(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