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23 1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兼类词分析

摘要:词的兼类现象现代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旨在阐述这种语言现

象的内涵,并由此总结了兼类词的特点和判定方法。在汉语词类问题上,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词的兼类属于词义范畴,词类活用属于语法范畴,但往往被混为一谈,所以词的兼类和活用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文章从二者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辨别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汉语;兼类词;词类活用

一、关于兼类词的判断

关于兼类词内涵的界定,黄伯荣、廖序东两位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邵敬敏则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A和B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因此,通过博采各家的观点,可以将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归结为以下四条:

1、必须是同一个词。

2、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

3、同一个词所表示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

4、其基本意义之间要有某种联系。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有必要对这四条标准作一些补充说明。保证二者为同一个词是兼类词这个说法成立的前提条件,因为若是二者本来就不是一个词,也就谈不上一个词兼属几类的问题了。词具有语音形式、书写符号和意义三个要素,因此,这三点也是判定几个词是否为同一个词的标准,即同形、同音、同义或近义。尤其是最后一点对于判断是否为同一个词至关重要。例如:“管”中空的圆柱体)--“管”(管理)--“管” (介词,把),这三个不仅音相同甚至字也相同,但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既为同音同形词而不是同一个词。尽管它归属于三个词类,因为表示的不是一个词,也就不能说是一词兼三类了。在这个前提下,兼类词还必须要保证经常的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法特征,而偶尔的、临时的具有多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则不为兼类。例如:“这人长得真李逵”。这里的“李逵”本来是一个表示人名的专有名词,在这里确具有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是经常的,而只是临时的、偶尔的。再如吕叔湘先生曾举过的例子“我是喝黄酒的,可你们一定要喝白干,我也可以白干一下”的后一个“白干”,却大不一样了。在句中它的后面有“一下”作补充说明,并作了句子的谓语,很明显是动词性的,但一离开句子就不能说“白干了”、“白干着”、“不白干”、“白干白干”等,已不再有动词的性质。这样的词性就不是经常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了。因此,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说它为兼类词。

- 2 -

二、关于词类活用的判断

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因此,很容易让人混淆,以至于产生判断上的错误。要对它们进行区别,首先就是应该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

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就叫活用。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邵敬敏认为:“某个词属于A类,只是由于表达上的需要,偶尔被用作B类词,这属于临时性的‘活用'。”综合以上观点,词的活用就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词的活用是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语法功能发生改变; 2、这种改变是临时的、不固定的; 3、活用往往有修辞性质。

三、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的区别

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特点做比较,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二者的区别所在。词的活用强调的是临时的、偶尔的,也就是说,某词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是以其存在的语境和句法结构为条件的,离开了它们,该词就不再具备这种语法功能,因此,这种特殊的用法也一般不会有系统的收录。而词的兼类强调的是经常的、固定的,即某词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是不以固定的语境和句法为前提的,而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因此通过辞典之类的工具书是可以查到的。在清楚了二者的特点以后,便可以据此对词的活用和兼类进行区别。首先,可以从其出现频率的高低来判断。如果是经常性的,即为兼类;如果是临时性的,即为活用。

在汉语中,词的转类是不是经常出现也是区别兼类和活用的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因为“经常性”与“临时性”的界限非常模糊,由此得出

- 3 -

的结论往往由主观感觉判定而缺少理论的支撑。正因如此,我们在以此来对二者进行判定的同时,若想力求准确无误,还可以辅以其他的方法。比如,上文曾提及活用作为词在某个特定句法结构中才有的偶尔的、临时的特殊用法,因其非词汇本身所具有的语法功能,因此一般是不为辞书所收录的,但是兼类词所具备的各个义项均是为辞书所收录的。因此,我们也可以以此来对二者进行判定。另外,兼类词所具有的所有义项都是固定的、长期的,因此相比于词在活用时临时具有的那个义项,前者更具备派生能力。于是,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看其是否具有派生新意的能力,来对二者做出判定。

四、兼类词的分类

在掌握了兼类词的界定和判断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较为清楚、准确的来分析汉语中的兼类现象了,经考察,汉语中常见的兼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动兼类。

如:工作、领导、代表、研究、批评等。例如:“领导”在“王经理是我们新来的领导”中为名词,在“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为动词。

2、名形兼类。

如:精神、道德、牛、油等。例如:“精神”在“精神领袖”中为名词,在“你今天看上去很精神嘛”中为形容词。

3、动形兼类。

如:吵、醉、忙、丰富等。例如:“吵”在“吵架”中为动词,在“这的声音很吵”中为形容词。

4、动副兼类。

如略、约、肯定、提前等。如“肯定”在“肯定是这样”中为副词,在“我不能肯定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中为副词。

5、形副兼类。

如随便、实在、特别、偏、准、好等。例如:“实在”在“为人十分实在”中是形容词,在“这么做事实在是不好的”中是副词。

6、介连兼类。

- 4 -

如和、跟、同、与等。如“和”在“我和你”中为连词,在“和你说话”中为介词。

7、动介兼类。

如让、叫、替、凭、通过等。例如:“给”在“给你的书”中为动词,在“给你辅导功课”中为介词,有“为”的意思存在

8、动量兼类。

如批、套、回、封、支等。例如“封”在“封存”中为动词,在“一封信”中为量词。

9、名量兼类。

如米、尺、口等。如“座”在“车上还有座没有”中为名词,在“三座大山”中为量词。

- 5 -

参考文献

[1]李丽颖,江灏.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辨异[J].求索,2012(6).

[2]周源.试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3]翟淑英.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S1).

[4]陆俭明.关于词的兼类问题[J].中国语文,1994(1).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朱德熙.语法答问[M].商务印书馆,1985.

[8]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 6 -

参考文献

[1]李丽颖,江灏.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辨异[J].求索,2012(6).

[2]周源.试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3]翟淑英.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S1).

[4]陆俭明.关于词的兼类问题[J].中国语文,1994(1).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朱德熙.语法答问[M].商务印书馆,1985.

[8]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x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