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上海高考历史一轮书简明版答案 2015版

更新时间:2024-05-30 08: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零距离》解题思路与方法实践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幼发拉底河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B 7.B 8.A 9.A 10.D 二、最佳选项题

11.C 12.D 三、非选择题

13.(1)楔形文字。(2分)(2)特点: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4分)(3)历史价值: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实物资料;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分)

第2课古代埃及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专制君主 2任免 3王权神授 4法老 5狮身人面像 6来世信仰 73500 8纸草 9希腊文化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A 6.D 7.C 8.B 9.D 二、最佳选项题

10.B 三、非选择题

11.(1)争论焦点:金字塔使用天然的石头建造还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还是奴隶?建造金字塔的人数是1万多人还是10万多人?(6分) (2)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无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重复。(0分)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2-5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5-9分)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

1.金字塔使用天然的石头建造或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 2.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或是奴隶。

3.建造金字塔的人数是1万多人或是10万多人。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9-11

2苏美尔人

3泥版文书

4楔形

5汉穆拉比

6成文

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展开分析,如:

1.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观念。 2.金字塔的建造也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具体体现。

3.金字塔的建造更是古代埃及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1-14分)

视角,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史料问题。

第3课古代印度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恒河 2婆罗门 3首陀罗 4职业世袭 5社会阶层 66 7悉达多 8大藏经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B 7.B 8.B 9.C 二、最佳选项题

10.B 三、非选择题

11.(1)印度种姓制度。阶层:等级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6分)(2)理解:由于它的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四大种姓理论上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都不相同。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不是一成不变,会不断调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印度,使印度人有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6分)

单元小结

1悉达多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城市 2小国寡民 3城邦制度 4成年男性 5梭伦改革 6克利斯提尼改革 7希波战争 8伯里克利 9外邦人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D 6.B 7.B 8.A 9.B 10.C 11.D 12.B 二、最佳选项题

13.A 14.B 15.D 三、非选择题

16.(1)含义: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在多数人手中。“任何人”:成年男性公民。(4分) (2)批评:无政府状态下的花哨的管理形式;不注重从政者的品德和才智;沦为政客进行权力斗争的工具。(4分) (3)特征: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全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也存在着局限性: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公民(城邦的成年男子),大部分社会成员(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4分)

17.(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 (2)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总之,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决定因素。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8分)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伊里亚特》 2伯里克利 3希腊 4理性 5苏格拉底 6亚里士多德 7历史 8修昔底德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A 6.B 7.D 8.C 二、最佳选项题

9.B 10.D 三、非选择题

11.(1)原意: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2分)(2)思想核心:平等、自由。努力:贵族与平民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了民主政治。意义:在民主制度下,当时雅典人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平等权利,调动了雅典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后世倡导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依据。(8分)

第8课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509 2罗马共和国 3贵族寡头 4意大利 5布匿战争 6地中海 7屋大维 8不列颠 9君士坦丁堡 10拜占庭帝国 11日耳曼人 12476 13巴勒斯坦 14圣经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D 5.D 6.B 7.C 8.C 9.C 二、最佳选项题

10.A 三、非选择题

11.(1)原因: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学者对于图密善王是否担任过罗马帝国皇帝尚有争论;法国发现的这枚硬币是第一枚。原则:“孤证不立”原则。(4分) (2)意义:用物证证明图密善王确实担任过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还制造过镌刻有自己头像的硬币,澄清了这段有争议的罗马历史。体现二重印证法原则。(4分) (3)原因:由于在公元2世纪初时,罗马帝国的统治疆域达到最大规模,西抵不列颠,因此在法国和英国能够发现镌刻古罗马帝国皇帝头像的铜币。(4分)

第9课罗马法体系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罗马共和国 2习惯法 3成文 4法治精神 5公民法 6公民 7元老院 8外邦人 9卡拉卡拉 10自由民 11军事立国 12法律地位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B 7.C 8.B 9.D 10.A 二、最佳选项题

11.A 12.D 三、非选择题

13.(1)材质及原因:铜质,因为课本注释中明确提及;或象牙,因为有文献记载。(任意一种得2分)科学的态度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最好是存疑。(4分) (2)状况:学生可按政治、经济、思想,或积极、消极来分类。罗马共和国初期,政治上,外部有战争/内部有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公共利益至上、奴隶地位低下;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商品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债务纠纷;思想上,已经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人性关怀,务实节俭,法律因时而立,仍然受到氏族时期野蛮陋俗的影响。但是法律条文的全面细化是一回事,罗马是否真正、全面、长期地照法律条文做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仅凭书写的法律条文来推断罗马社会法制的实际情况,应该质疑。(10分)

14.(1)四至:东——两河流域、西——不列颠、北——多瑙河、南——北非。(2分)(2)影响: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为维护罗马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稳定,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由于它们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随着罗马人扩张步伐加速,使越来越多的外邦人成为罗马的属民,罗马国家为调整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6分)(3)理解:罗马法体系是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罗马人的

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4分)

单元小结

1小国寡民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7 2穆罕默德 3《古兰经》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二、最佳选项题

6.D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453 2伊斯坦布尔 3巴尔干 4新航路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C 6.C 7.B

二、非选择题

8.(1)时间:1457年。(1分) (2)方式:1457年,土耳其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使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4分)(3)信息:中世纪早期,拜占庭帝国比西欧发达,1444年,拜占庭帝国已经落后于西欧。(3分)(4)影响: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依赖于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西亚,再由海路进入欧洲。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并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这就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7分)

单元小结

1穆罕默德 2《古兰经》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K

第12课封建制度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隶农制 211 3采邑改革 4分封 5农奴化 6自给自足 7教会 8自由农民份地 9商品货币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A 6.B 7.A 8.B 9.D

二、最佳选项题

10.A 三、非选择题

11.(1)目的:封君和封臣结成联盟。封君通过封臣向其效忠而获得保护和支持;封臣通过向封君宣誓效忠并承诺履行一定的义务,可以获得封君的保护和一定的封地。(3分)(2)不平等。理由:双方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封臣必须对封君表示效忠并承担一定的义务。(3分)(3)影响:促进了封建等级制度产生和封建制度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源于国王个人的国家权力削弱,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而在内部,领主和封臣的关系紧密。(6分)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自治 2金钱赎买 3司法权 4国王 5教会贵族 6批准权 7三级会议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C 6.D 7.A 8.C 二、最佳选项题

9.D 10.C

三、非选择题

11.(1)制度:等级君主制下的国王。理由:国王开始正式组建常备军,开始掌握军事权;派官吏直接征税,开始掌握经济大权;其敕令全国通用,开始掌握司法权;召集有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参加的征税会议,可见等级代表会议掌控国家赋税批准权(6分)。(2)政治特征:军事、经济和司法等权力开始集中到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王权呈加强趋势;国王利用等级代表会议,召集贵族、市民共同参政,成为王权借助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形式;国王联合市民阶层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初期社会混乱和割据状态局面(6分)。

第15课中世纪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教会 2文艺复兴 3宗教改革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二、最佳选项题

6.D 三、非选择题

7.(1)原因: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西欧形成庄园制度,庄园成为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世纪的西欧朝着全面的乡村生活方式迈进。(评分建议:允许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质疑并可酌情加分,如“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更适合于中世纪前期,最高4分) (2)方式:中世纪后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孕育出了新的因素。11、12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复兴,产生市民阶层,在市民阶层的推动下,等级君主制形成,市民文学和近代大学也相继兴起,而庄园经济在14世纪以后逐渐走向衰败。“中世纪后期西欧逐渐走出了乡村”,西欧社会也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6分)(评分建议:不拘泥以上答案,根据具体表现叙述是否到位,大致分为6-4-2-0几个层次评分)

第二分册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一万年 2经济变革 3黄河流域 4长江中下游 5聚族 6姜寨遗址 7黄帝、炎帝 8炎黄子孙 9黄河中游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A 5.A 6.D 7.A 8.A 9.B 二、最佳选项题

10.B 三、非选择题

11.(1)历史现象:早期先民生活艰辛,在实践生活中学会了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些英雄人物在平等的推举下成为部落首领(2分)。(2)原因:人口增多,食物不足;变化:由渔猎方式向农耕方式过渡(2分)。(3)性质及价值:属于口传史料,有间接的参考价值(4分)。(4)共同问题:生产力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4分)。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大同之世 2小康之世 3禅让制 4禅让制 5世袭制 6国家 7刑法

8河南偃师 9农业 10青铜时代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C 6.D 7.D 二、最佳选项题

8.A 三、非选择题

变化:从氏族社会开始向阶级国家转化。必然性及理由: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9. 1)

(2分)。(2)时代特征: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公有制阶段特征,材料二反映国家开始形成

原因:前的私有制阶段特征。倾向:作者有倾向于原始公有制阶段,有复古思想(3分)。(3)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无法认识大自然,产生神话;价值:文字没有产生,靠口耳相传,重要性和危险性共存。方法:考古发现,实物遗址(5分)。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礼器 2等级身份 3司母戊鼎 4石器和木器 5甲骨文 6甲骨 7甲骨文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D 6.B 7.D 8.C 二、最佳选项题

9.C 10.B 三、非选择题

11.(1)特点: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分布地区广泛(6分)。(2)历史信息: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十分发达;商朝的礼制十分发达;商人有饮酒的习俗;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9分)。

12.(1)功能:食器、礼器,等级秩序的象征物(6分)。(2)成语:钟鸣鼎食、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4分)。

单元小结

1公元1万年前后 2农业生产性活动的产生 3姜寨遗址 4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5二里头遗址 6司母戊鼎 7甲骨文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公元前1046年 2牧野 3商纣王 4镐 5殷人后裔 6同姓诸侯 7王权 8习俗仪式 9宗法关系 10政治等级 11德治 12儒家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D 7.D 8.D 9.B 二、最佳选项题

10.A 。 三、非选择题

11.(1)事件:牧野之战。 辅佐者:周公(2分)。(2)制度:分封制。目的: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统治(3分)。(3)主要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另一方面分封同姓诸侯与功臣,以血亲为纽带(5分)。

12.(1)时间:公元前1046年(2分)。(2)指代:周武王、镐(4分)。(3)含义:尊礼是德政的重要内容,勤俭有德。方法:“敬天保民”才能获德(6分)。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洛邑 2春秋 3战国 4社会转型 5铁制农具 6犁耕技术 7富国强兵 8周公 9仁 10礼 11仁政 12法治 13君主集权

14无为而治 15朴素辩证法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A 7.A 8.D

二、最佳选项题

9.B 三、非选择题

10.(1)社会现象:列国纷争,礼崩乐坏(3分)。(2)变革:铁制农具大量使用,犁耕

影响: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技术出现。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5分)。(3)影响:经济领域的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不断扩大改革范围(4分)。

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齐、楚、秦、燕、赵、韩、魏 2商鞅 3富国强兵 4兼并天下 5世卿世禄

6建县制 7前221 8皇帝 9始皇帝 10御史大夫 11助理万机 12郡、县 13货币 14匈奴 15焚书坑儒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1】

A

【同类比较2】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B 6.C 7.B 8.B 9.C 二、最佳选项题

10.C 11.B

三、非选择题

措施:什伍连坐;评价:12.(1)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3分)。(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5分)。(3)看待:尊重、理解;应放至特定历史条件下观察;不人云亦云,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新(4分)。

寡人:嬴政,称号:皇帝。看法:13.(1) 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3分)。(2)

这种说法将秦统一归因为宗庙之灵,是一种唯心思想,是错误的。秦朝兼并六国,完成统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秦灭六国是顺应历史潮流,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局面形成,完成了区域性统一;各国的改革变法,在政治、经济制度等建设上出现了趋同的倾向;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加密切。此时,各方面已经具备统一的趋势。而秦国借助商鞅变法,迅速地发展壮大。凭借其地理形势以及正确的外交策略,最终兼并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6分)。(3)原因:分封制,分封了很多诸侯国。 创新:取消分封制,广泛实行郡县制(3分)。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秦始皇 2胡亥 3公元前209年 4大泽乡 5刘邦 6项羽 7巨鹿 8楚汉战争 9公元前202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6.C 二、最佳选项题

7.C

单元小结

1公元前1046年 2周公“制礼作乐” 3富国强兵,兼并天下 4百家争鸣 5商鞅变法 6公元前221年 7郡县制 8中央集权体制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皇帝制度 2郡县制度 3同姓王 4吴楚七国之乱 5道家 6清静无为 7与民休息 8连坐 9轻徭薄赋 10省刑约法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6.B 7.D 8.D 二、最佳选项题

9.D 10.C

三、非选择题

11.(1)黄老术: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以道家为主,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4分)。(2)指代:大兴土木工程、法律纷繁、战争众多。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结果:被统治者接受(6分)。

第9课汉武帝时代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刘彻 2内朝 3外朝 4刺史制度 5推恩令 6郡国并行制 7董仲舒 8罢黜 9独尊 10通经致用 11赵过 12轮作复种 13匈奴 14河西四郡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B 6.C 7.D 8.A 9.D 二、最佳选项题

10.C 11.B

三、非选择题

12.【答案】 (1)因循说法: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袭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舒缓,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5分)。(2)遗产:汉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有为: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有关汉初以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7分)。

第10课东汉的兴衰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刘秀 2公元25 3东汉 4柔道 5郡国学 6自给自足 7家兵 8精通儒学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B 5.B 6.B 7.A

二、最佳选项题

8.A 三、非选择题

9.(1)特点:经济上: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和众多的依附农民,自给自足。政治上:世代控制中央或地方的权力。军事上:建立坞堡,拥有“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4分)。(2)原因: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柔道”政策与豪强进行了妥协,放弃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东汉的豪强地主形成一套扩充实力的方法,如修建城堡,组建家兵,重视文化教育,控制舆论,与朝中外戚、宦官、士大夫勾结利用,实力日趋膨胀(5分)。(3)不赞成:因为诸葛亮只看到东汉衰亡的一个原因,即外戚、宦官、士大夫等政治力量弄权,造成中央政权衰微混乱。其实,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使皇权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土地兼并激烈,社会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带来军阀混战局面,东汉王朝名存实亡(6分)。

第11课割据与分立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曹操 2公元208年 3赤壁 4220 5蜀汉 6建业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D

二、最佳选项题

7.A 三、非选择题

8.(1)现象: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出现人吃人现象。因素:东汉皇权日益衰微,豪强地主势力不断膨胀,成为地方的割据势力;黄巾起义,引发了军阀混战(4分)。(2)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经济上推行屯田,努力发展辖区经济,获得崛起的经济实力;能重用人才,听取谋士的建议;军事上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统一的基础(4分)。(3)不够确切,材料中只讲到曹军的失败是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所致。原因:曹操败北的原因还有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曹操骄傲轻敌,策略失误等(4分)。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北魏 2东魏 3宋 4陈 5洛阳 6汉语 7汉服 8律令 9胡汉 10民族融合 11畜牧业 12胡床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B 7.C 8.D 9.D

二、最佳选项题

10.D 三、非选择题

11.【答案】 (1)措施:均田制。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4分)。(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表现: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改鲜卑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改籍贯,定族姓;尊崇孔子,实行

特点:相互渗透,礼制,提倡以孝治国等(6分)。(3)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

双向交融汇合过程。影响:缩小了民族之间的差异,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5分)。

单元小结

1“吴楚七国之乱” 2“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3内外朝 4“推恩令” 5光武帝 6割据势力 7东魏、北齐 8洛阳

第四单元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草诏 2审核 3执行 4宰相议事 5皇帝 6分科考试 7明经 8进士 9门阀势力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B 6.D 7.B 8.D 9.A 二、最佳选项题

10.B 三、非选择题

11.(1)官制:三省六部制。形式: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初创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经唐朝的继承与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6分)(2)利处: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专权,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这一制度若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唐代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弊端: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难,影响了政府的效能。(6分)(3)因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3分)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626 2李世民 3舒缓刑罚 4轻徭薄赋 5资历出身 6贞观之治 7松赞干布

8唐玄宗 9开元 10唐太宗 11开元盛世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5.C 6.C 7.D 8.D

二、最佳选项题

9.D

三、非选择题

10.(1)朕:唐太宗李世民。小女:文成公主。赞普:松赞干布(3分)。(2)原因:因少数民族上奏朝廷的奏表语言不好(“表疏不顺”)。态度:持反对态度。原因:吸取历史教训,维护民族团结(6分)。(3)主旨: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感想:只有实行开明、开放、和睦的民族政策,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反之,将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6分)。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张骞 2安西都护府 3丝绸 4长安 5日本 6遣唐使 7东亚 8中国本土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6.A 7.C

二、最佳选项题

8.B 三、非选择题

9.(1)位置:长安。物品: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传入中国(5分)。(2)人物:商人和留学生(2分)。(3)

说明:第一,唐朝中期以前,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许多外国人仰慕唐朝文化,到中国来学习、经商,有的就定居在中国。第二,外国人在唐朝当官,说明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朝政府对外国一律持平等态度,只要参加科举考试,与中国人享有同等的待遇。第三,许多定居在中国的外国人,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已被完全汉化(5分)。

单元小结

1隋文帝 2尚书省 3政事堂 4科举制 5文成公主 6张骞 7日本

第三分册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960年 2陈桥驿 3开封 4北宋 5唐末五代十国 6辽 7杯酒释兵权 8文官 9科举 10文人 11文官 12官、职、差遣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1】

B

【同类比较2】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B 7.C 8.B 二、最佳选项题

9.B 10.C 三、非选择题

11.(1)禁军:宋时驻守中央的军队。说明: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军事方针,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拥兵对抗朝廷,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地方及边疆力量薄弱的局面(4分)。(2)转变:从唐时的尚武到宋时的崇文。原因:鉴于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教训,宋统治者进行改革。宋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并通过科举制提拔文人担任要职;形成文官体制(6分)。(3)史学价值: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细节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等;但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有虚构想象的成分,或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需要进一步辨析(2分)。

12.(1)理由:吸取了五代以来方镇拥兵割据一方,武将兵变夺权的教训;同时,认为

重文:首先,儒臣的危害远远不及武将的祸害,所以大胆重用儒臣(3分)。(2)皇帝撰写《劝

学诗》,在社会上营造重文的舆论;其次,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以文人分值要职;再次,大兴科举考试,大量选拔文人予以重任,形成“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5分)。(3)积极: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效地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有利于稳定政局和政权的平稳过渡,促进了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大量削弱,总之,给宋朝带来冗官、冗兵的现象,造成了积贫积弱的社会危害(4分)。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庆历新政 2宋神宗 3参知政事 4均输法 5积贫积弱 6元祐更化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6.D 二、最佳选项题

7.C 三、非选择题

8.(1)变法原因:改变北宋初年因制度改革造成的冗官、冗兵、冗费困局,以理财为目标,推行变法(3分)。(2)看法:一方面,变法确实存在问题,如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话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研究王安石变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不能仅凭这一话本材料就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一则材料略显片面,须有其他史料印证(9分)。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耶律阿保机 2燕云十六州 31005 4党项 5西夏 6女真 7靖康之变 8成吉思汗 9忽必烈 10大元 11厓山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1】

D

【同类比较2】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B 7.C 8.D 9.A 二、最佳选项题

10.A 三、非选择题

11.(1)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评价: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5分)。(2)全面性:不全面。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转化(7分)。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西夏 2经济重心 3广州 4市舶司 5丝织品 6海上丝绸之路 7泉州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5.A 6.A 二、最佳选项题

7.C 三、非选择题

8.(1)特点:①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②便于运载瓷器、金属等硬质货物;③贸易范围广;④组织管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市舶司等机构管理;⑤对技术要求高,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⑥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弃,如“南海一号”的事故;还可能遇到海盗入侵等风险(6分)。(2)原因:①北方时有战乱,南宋政治统治相对稳定;②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③手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④政府的支持,提倡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等机构;⑤西夏兴起,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受堵;⑥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6分)。

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毕昇 2泥活字 313世纪 4唐末 5冷兵器和火器 6笔记 7科技 8十二气历 9科学史上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1】

B

【同类比较2】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C 7.D 二、最佳选项题

8.A 三、非选择题

9.(1)贡献:发明了活字印刷术(4分)。(2)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影响:专制皇权能够集中力量推动文化事业,但文化专制的加强,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6分)。

第22课元朝的统一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枢密院 2六部 3行省制度 4行中书省 5宣政院 6澎湖巡检司 7民族融合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6.A 7.C 8.D 二、最佳选项题

9.C 三、非选择题

10.(1)原因:原有的万户、断事官等制度的落后;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事务繁杂,急需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借鉴历代地方统治的经验,继承汉族地方官制(3分)。(2)过程:起初是中央派出机构,后为地方常设最高行政机构;起初只管军事,后来扩大到民政、经济、司法诸方面。重大民政事务需呈报中书省,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也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5分)。(3)影响:促进蒙古部落统治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转变;扩大了有效统治的范围;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6分)。

11.(1)祖:铁木真(成吉思汗)。武定四方:蒙古政权建立后,一路南下先后灭掉西夏、金;1279年,灭南宋,实现全国大统一(4分)。(2)方法:改革蒙古旧制,采纳汉法,推行

目的:适应先进的农耕地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巩固统治(4分)。

举措: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3)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和监察。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管理地方军政要务(4分)。

单元小结

1960 2赵匡胤 31127年 41206 5泉州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应天 2朱元璋 3丞相 4殿阁大学士 5明成祖朱棣 6票拟批答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6.C 7.D 二、最佳选项题

8.D 9.C

三、非选择题

10.(1)特点:明朝内阁作为国家中枢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备皇帝顾问;明朝后期内阁通过控制票拟权,权力逐渐增大,但是无真正的决策权,决策权控制在皇帝手中(5分)。(2)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近代科技的产生,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7分)。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后金 2皇太极 3清 4李自成 51644 6崇祯帝 7吴三桂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B 6.D

二、最佳选项题

7.D 三、非选择题

8.(1)虏:关外满洲统治者;寇:明末农民起义军(2分)。(2)直接因素: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3分)。(3)原因: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看似历史的必然,实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明代后期皇帝多不理政事,朝政荒废;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弊政多多;肆意的苛捐杂税,导致民怨沸腾;连年灾荒,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女真政权兴起,占据东北,成为明朝劲敌;崇祯帝即位后,企图革新图强,当已积重难返,仅凭一人之力已经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了(7分)。

第25课康乾盛世(上)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内阁 2南书房 3军机处 4满汉大臣 5乾隆帝 6雅克萨 7尼布楚条约 8准噶尔部 9伊犁将军 10驻藏大臣 11金瓶掣签 12郑成功 13荷兰殖民者 14台湾府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C 7.D 8.A

二、最佳选项题

9.A 三、非选择题

10.(1)政权:郑氏政权,时间及机构:元,澎湖巡检司(3分)。(2)错误及改正:驻藏大臣并非乾隆年间“始设”,在雍正年间就设立了(3分)。(3)时间:元朝(1分)。(4)反映: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叛乱(4分)。(5)主题: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6)概括:康雍乾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有所建树,誉为“康乾盛世”(5分)。

第26课康乾盛世(下)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双季稻 2湖州丝 3首都北京 4丛书 5以文招祸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A 5.C 6.C

二、最佳选项题

7.B 三、非选择题

8.(1)①背景: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刚刚确立、统一局面刚刚形成时,当时新旧制度的斗争非常激烈,该措施具有维护新制度和巩固大一统的意图。后者形成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其具有压制新思想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意图。②方式:都是专制主义高压政策,采用了极端残酷的手段进行,主要针对知识分子。③影响:两者都是文化专制政策,都摧残了知识分子,对文化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6分)。(2)评价:两者都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都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极端残酷性;前者由于处于新旧制度激烈斗争之时,都带有维护新制度的积极因素,但不是其主要方面(4分)。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朝贡贸易 2贡品 3倭患 4迁海令 5山东 6广州 7清朝中期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D 6.C 7.A 8.D 二、最佳选项题

9.D 10.C

三、非选择题

11.(1)背景:中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最后辉煌时期,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开始时期(2分)。(2)差异:中方官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意进行翻译,而是进行了夸大,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如“素沐皇恩”、“惶恐不安”等;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如将英方称“夷”、以及“表慕顺之心”等;英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而中

理解:方翻译稿则说是“带有贵重贡物”、“贡使”、“施恩远夷”等,体现朝贡关系(6分)。(3)

中国官员的欺骗行为,体现了对西方世界的无知,以及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政策的不同;是中国传统官僚忠君、明哲保身思想和朝贡贸易体系下封闭自大心态的反映(12分)。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徐光启 2李之藻 3坤舆万国全图 4崇祯历书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A 5.A 6.D

二、最佳选项题

7.D 三、非选择题

8.(1)方式: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播或西学东渐。原因: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3分)。(2)成果: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同文算指》;利玛窦在华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徐光启、李之藻等与西方传教士一起完成了《崇祯历书》等(3分)。(3)观点:首先,钱穆先生认为,明清以前,我国的科技文化不比西方落后,只是近一、二世纪以来,由于西方迅速发展,而我们闭关锁国,逐步落后了。其次,钱先生谈到,西方人突然来到东方,遭遇到中国人的傲慢,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华民族一向以他们悠久的文化而自豪,换了西方人也会这样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再次,肯定了外来自然科技知识,但对于外来宗教文化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因为他认为,我们的“教义”——儒学,是一种文明程度很高的理念。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非常称赞的,不能以基督教文明来替代儒学文明(6分)。

单元小结

1朱元璋 2雍正帝 3《尼布楚条约》 4“迁海令”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新兴资产阶级 215 3王权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D 7.B 二、最佳选项题

8.A 9.C

三、非选择题

10.(1)材料一,认为君主剥削人民,视国家为其个人所有,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材料二,认为王权是进步因素,能结束混乱局面,促进社会发展。(2分)(2)分析:不同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材料都产生于16、17世纪社会向近代化变革的时期。(1分)君主在中西社会发展中有不同作用而形成的,(1分)明清君主为维护自己统治,实行极端君

主专制,不顺应当时历史潮流,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2分)同时期的西欧正处于混乱、分裂状态,王权的加强对结束分裂、混乱局面、促进民族国家形成与经济发展起了进步作用。(2分)评价君主专制制度,不能简单肯定与否定。(1分)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时代中考察,看其能否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统一。(1分)

11.(1)历史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失去权势的封建贵族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5分)(2)目的:树立王权在宗教和世俗事务上的最高权威。(2分)(3)评价:打击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强化王权,巩固君主专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4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商品货币关系 2国际贸易 3《马可·波罗行纪》 4造船 5西班牙 6哥伦布 7 麦哲伦 8资本原始积累 9亚、非、美洲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A 7.A 8.D 9.D 10.A 二、最佳选项题

11.D 12.A

三、非选择题

13.(1)主导原因:欧洲开辟了新航路,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4分)(2)商品交换:①欧洲与非洲、美洲: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开展三角贸易。欧洲用制造品换取非洲的奴隶,再用奴隶换取美洲的金银、棉花、烟草、毛皮、鱼。②欧洲与中国:欧洲用赚取的金银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贸易性质:欧洲与非洲、美洲的贸易主要是掠夺性的殖民贸易;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是正当贸易。(8分)(3)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对非洲:非洲丧失大量青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对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但美洲的金银被大量掠夺;对中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4分)

14.(1)地区:亚洲;主要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2)变化:欧洲上升;亚洲下降。(2分)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4—16 2意大利 3米开朗琪罗 416 5德国 6马丁·路德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A 6.D 7.C 8.C 9.B 10.C 二、最佳选项题

11.C 12.C

三、非选择题

13.(1)作者:达·芬奇,《圣经》。(2分)(2)不能,因为孤证不立;理由:《犹大福音》手稿产生的时间与犹大出卖耶稣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符。(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4分)(3)文艺复兴时期或14~16世纪;公元3~4世纪或基督教早期历史。(4分)

政治:等级君主制代替封建等级制度;经济:14.(1)出现自治城市与领主斗争。(2分)

商品经济活跃,城市复兴。(2分)文化:世俗文化尤其是大学的兴起挑战神学占主导的传统教会势力。(2分)(2)公元1500年左右,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激增,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料和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扫除了传统教会势力的阻碍和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分)

单元小结

1《马可·波罗行纪》 2葡萄牙 3西班牙 4达·芬奇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第5课英国革命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查理一世 21642 3克伦威尔 41688 5 《权利法案》 6资产阶级 7新贵族 8议会 9《权利法案》 10《王位继承法》 11议会至上 12君主立宪 13工业革命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C 7.C 8.C 9.D 10.A

二、最佳选项题

11.B 三、非选择题

12.(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也可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4分)(2)制度:议会制度、内阁制度、政党制度

等。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6分)(3)认识: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认识:应大胆借鉴人类优秀文明的政治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6分)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扩大,他们渴望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而斯图亚特王朝却竭力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宣扬王权至上的观点,宣称国王是上帝的代表,凌驾于法律之上。斯图亚特王朝在经济上设置多项专卖权,巧立名目搜刮民众,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其同盟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矛盾集中在王权是否需要限制的问题上,于是资产阶级借助议会这一英国的传统政治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使得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的矛盾逐渐聚焦在议会与国王的冲突之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是以确立君主立宪制宣告结束的,议会至上的政治原则从此确立。议会通过法律规定了国王的有限权利;未经议会授权国王不得终止任何法律和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不受国王干预,这些规定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议会斗争中取得的胜利成果。(12分)

第6课启蒙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资本主义 2科学技术 317~18 4洛克 5伏尔泰 6卢梭 7开明君主制 8天赋人权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A 6.D 7.D 8.D 9.A 10.D

二、最佳选项题

11.C 三、非选择题

12.(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东西方文化的交汇。(3分)(2)理解: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专制统治。(6分)(3)影响:推动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6分)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列克星敦 2《独立宣言》 3《合众国宪法》 4 三权分立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C 7.C 8.D 9.B 二、最佳选项题

10.B 11.C

三、非选择题

12.(1)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确立。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5分)(2)积极意义:写明有利于政治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得4分,表述具体清晰得5分。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明确了国王与议会各自的权利和职责,避免了国王与议会矛盾的再度激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包含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体制为核心内容的民主共和制,使美国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趋势:写明体现民主、法治、平等的趋势 得3分,写出权力制衡或限制君主或国家元首的权力等再加1分。

第8课法国大革命

基础知识梳理 1路易十六 2三级会议 31789.7.14 4《人权宣言》 51791年宪法 6《拿破仑法典》 7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8法国革命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B 5.D 6.A 7.D 8.C

二、最佳选项题

9.C 三、非选择题

10.(1)主要任务:国家统一,政治民主化、法制化;(2分)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影响,其《独立宣言》要求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在法国《人权宣言》中直接体现。另外法国大革命也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4分)(2)同意,原因:法国大革命的狂风暴雨摧毁了禁锢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人权宣言》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体现了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思想,把人类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和法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8分)

11.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和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拿破仑统治下。原因: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将欧洲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许多国家处于法国的控制之下,然后将《法国民法典》的资产阶级革命精神带到这些国家,极大地冲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础,对欧洲历史进步起了积极作用,所以意大利人要感激拿破仑。拿破仑在打击欧洲反法联盟、摧毁欧洲封建势力的同时,也对邻国实施了侵略,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色彩,一些欧洲国家和民众利益受损,所以意大利人又对法国人的离开表示巨大的欢乐。(10分)

单元小结

1《权利法案》 2洛克 3伏尔泰 4卢梭 5天赋人权 6华盛顿 7杰弗逊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机器生产 2机器大工业 3世界市场 4圈地运动 5奴隶贸易 6万能蒸汽机 7世界工厂 8工人阶级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D 6.D 7.C 8.C 二、最佳选项题

9.A 10.C

三、非选择题

11.第一个S是羊,指英国的圈地运动。(1分)第二个S是船(1分),汽船或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等(能指出即可)。

进步影响:

英国视角:圈地运动(引起了农业革命性变化)推进了英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和农业文明树立了典范;汽船的发明或使用,促进了交通运输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由分散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推进了近代英国和世界向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任意两点即可,4分)

消极影响:

英国视角:圈地运动使农民一度失去土地和生活保障(2分);世界视角:英国的海外殖民与扩张不仅掠夺亚非等地资源,也破坏了各地传统的文明。(2分)

12. 史实: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3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在电力、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重大突破,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总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工业革命历时150年左右。(3分)1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为工业革命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2分)“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2分)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为积累资本、开拓海外市场起了重要作用。(2分)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2分)总之,从17世纪开始的这一切都为工业革命的开始准备了前提和条件。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工业革命 2纺织 3工厂 4雇佣 5分工 6机器 7管理方法 8生产效率 9经济效益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D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C 5.A 6.D 7.B 8.C

二、最佳选项题

9.B 三、非选择题

10. 阐述: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6分)现今工厂继承了工业时代的现代工厂制度,大多采用生产流水线,同时紧跟最新的科学技术,更加注重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生产社会化程度加深,各工厂间生产协作、相互依存。因此工厂要发展,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管理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其次要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同时统筹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意引进人才,协调好雇佣关系,保障工人权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制定最优生产计划。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塑造以人为本的工厂文化是工厂必然的选择。(8分)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 童工 2资本主义 3教育 4工厂法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A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A 5.C 6.D 7.D

二、最佳选项题

8.B 三、非选择题

9. 阐述:工业革命促成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空前增长,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大量财富的涌现,并没有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相应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包括童工和女工)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血汗工厂”和富士康跳楼事件本质上都是资本家为了压榨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6分)

富士康公司出现这么多的跳楼事件,与其自身管理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富士康等级制度森严,员工特别是一线技工工资低廉,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还要忍受管理人员的辱骂甚至体罚。人几乎已经变成机器,自尊心几乎完全被忽视。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富士康公司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劳资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了跳楼事件的悲剧。现代社会的公司必须要吸取富士康的教训,要看到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个人尊严日益提高,企业员工也不再是工业化初期的产业工人了。新时代的工人不愿做挣钱的机器,而是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期盼情感生活能够得到满足。要从根本上转化企业管理的理念,总结教训,好好研究劳动关系的合作与和谐问题,开辟一条公司管理的新路。(6分)

10.理由:(1)该时代正值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世界工厂”的雄厚实力称霸世界。但该时期工业革命后的生活矛盾也逐渐显露,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城市平民贫困化、得不到必要的教育等矛盾突出。所以这种说法不矛盾。(6分)(2)态度: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立法从工厂法开始,逐渐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3分)上述做法虽然无法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也无法消除各类矛盾,但政府以社会立法的方式处理社会矛盾,能以法律保障社会底层民众的基本权利,对改善工人生活,缓和矛盾和冲突起到积极作用。(3分)

单元小结

1瓦特 2英国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基础知识梳理

11848 2伦敦 3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D 6.D 7.A 8.B 9.B

二、最佳选项题

10.A 三、非选择题

11.(1)时间:1848年2月。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分)(2)原因:马克思虽然生活在19世纪,但他关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预言未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提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上;(2分)现代,随着社会生产高度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的纷纷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2分)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2种植园奴隶制 3《解放宣言》 4葛底斯堡战役 5联邦政府 6黑人奴隶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D 二、最佳选项题

7.A 三、非选择题

8.(1)言之有据即可。(0-2-4-6分)(2)依据:从所掌握的有关史实或证据、所接受的教育或灌输、自身的政治立场、历史观与方法论等角度,对三个主体分别提出假设。(0-2-4-6分)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9 2俾斯麦 31871 4军国主义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B 6.C 7.C 8.B 9.D 二、非选择题

10.(1)原因:普鲁士要在统一后的德国居于领导地位。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综合实力强大;三次王朝战争胜利;俾斯麦领导有方;人们渴望统一等等。(6分)(2)保留君主政体,容克贵族专制,同时继承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图片依据:威廉一世加冕称帝;所有人身着军装,反映了军国主义的传统。(4分)(3)理解: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4分)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689 2君主专制 3封建农奴制度 4商品经济 5克里米亚战争 61861 7亚历山大二世 8缴纳赎金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6.D 7.B 二、最佳选项题

8.A 9.C 三、非选择题

10.(1) 身份:农奴;理由:他们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如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人身不自由;主人不同意不能离开,随主人转让。他们与主人之间是依靠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关系)来维系的;如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但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或有权继承父辈的田产、使用当地的磨坊,但要向主人纳税。(8分)(2)特征: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据此可知,庄园有农业、手工业和集市交换,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4分)

11.(1)原因: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1分)不完全赞同。冲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国称霸欧洲大陆与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的矛盾。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并不是决定因素。(4分)(2)结局: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地区。影响:英法的胜利,使其在奥斯曼帝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增强;俄国战败,使其侵略暂时受到遏制,有利于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4分)(3)深层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分)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868 2废藩置县 3私有权 4近代学校 5军国主义道路 【同类比较】

C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D 6.C 7.C 8.D 二、最佳选项题

9.A 三、非选择题

10.(1)时代背景:明治维新。(2分)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2分)(2)历史信息:相对男童的小学就学率而言,女童的小学就学率一直偏低。(2分)(1886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时间从4年扩大到6年推动了日本小学就学率的提升。到20世纪初,基本实现儿童小学教育的普及。(2分)(3)认识:近代日本对教育比较重视,是日本推动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日本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从教育的理念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推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教育措施看,从《学制》的颁布开始,逐步形成日本近代的教育体系;日本推行的义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时间的扩大,扩大了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日本的教育现代化;同时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人才。(2分)另一方面,从材料三(从教育的内容)可见,日本政府强调“忠、孝”等传统的道德同时,又试图通过教育把国家意志灌输给国民,造就“义勇奉公”效忠天皇的“忠良臣民”,在精神上使日本人民支持近代天皇制,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打下了社会基础。(2分)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知识梳理 【自我校对】 119 270 3电机 4生产方式 5联合 6垄断 7自由竞争 8经济危机 核心知识解惑 【同类比较】 B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C 7.B 8.A 二、最佳选项题

9.D 10.D 11.C 三、非选择题

12.(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经济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2分)思想上:出现了霍布斯、洛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实行社会契约论和君主立宪制及分权学说。(2分)(2)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出现了保证社会持续稳定的资产阶级政府;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直接干预经济,保证了经济的顺利发展。(4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15分)

评分项一:观点。(4分)

答案l:能够就“新帝国主义”的内涵提出观点。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开拓给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