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管理系统uml大作业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05: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第1章 可行性分析 ....................................................................................................................... 2

1.1 技术可行性 ....................................................................................................................... 1 3.2 经济可行性 ....................................................................................................................... 1 3.3 社会可行性 ....................................................................................................................... 1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 2.2 开发计划 ........................................................................................................................... 2 第3章 用例图设计建模 ............................................................................................................... 4 3.1 参与者列表 ....................................................................................................................... 4 3.2 用例例表 ........................................................................................................................... 4 3.3 用例图 ............................................................................................................................... 5 3.4 用例的优先级 ................................................................................................................... 6 第4章 类图设计建模 ................................................................................................................... 7

4.1 类图 ................................................................................................................................... 7 4.2 属性及操作列表 ............................................................................................................... 9 4.3 迭代类模型 ..................................................................................................................... 11 4.4 状态图 ............................................................................................................................. 12 4.5 层图 ................................................................................................................................. 12 4.6 层交互策略 ..................................................................................................................... 13 4.7 包图 ................................................................................................................................. 14 第5章 顺序图设计建模 ............................................................................................................. 15

5.1 业务服务的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系统维护员 ..................................................................................................................... 23 5.3 人事部门 ......................................................................................................................... 25 第6章 部署图设计建模 ............................................................................................................. 27 参考文献 ....................................................................................................................................... 27

第1章 可行性分析

运用计算机的便捷性,程序的可操作性,让我们更能够方便快捷的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性的管理。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利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1 技术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是否能顺利完成开发工软 件配置否满足开发者需要等。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的特点,发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势,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由于对企业工资管理系统这一类的企业财务系统进行开发已有一定的时期,有很多成功的实例,技术基础也非常雄厚,因而技术上的准备应该不成问题。

1.2 经济可行性

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一方面的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管理和维护费,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等。另一方面是取得的收益中可以用钱来衡量的那部分(收益的另一部分难以用钱来表示)。基于学校的现有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建设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大大减少重复性的书面报告,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室效率,而且能提高检测数据效用,为企业提供很方便。由于学校工资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小型的系统,所以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来说都是可行的。

1.3 社会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投入使用后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比如是否为人们所接受,是否为社会带来效益。随着学校员工数量的增加,员工的工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工资管理既涉及到劳动人事的管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工资统计和发放都是使用人工方式处理纸质档案,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且不易于保存,往往由于个人原因,抄写不慎或者计算疏忽等,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学校工资管理系统使用电脑安全保存,快速计算,全面统计,实现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因此,建立本系统具体有现实意义,有其可时间应用的基石。

1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种单位机构管理中应用的普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支持单位高效率地完成工资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各种单位机构制度要求、推动各种单位机构工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随着信息的不断增长和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信息管理技术随之出现。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部分,它能够为查询工资信息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一直以来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且容易丢失。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系统的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

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工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一个代替手工操作的新型的计算机管理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刻不容缓,这也是本课题的由来。

2.2 开发计划

工资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资费用的计算和分配,为成本核算与账务处理提供依据,并且根据工资制度和职工劳动数量与质量,计算并发放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工资核算时工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工资核算包括工资结算与工资分配两个方面。工资结算是指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和实发工资的计算;工资分配是指按部门、类别进行工资汇总,并按工资的用途对工资进行分配。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6部分组成,其中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工资总额中最基本的部分。上述工资构成要件所组成的工资总额只是应发工资,并非每个职工拿到手的实发工资,原因在于存在一些应扣项目,例如水电费、工会会费、保险费、公积金、病事假扣款、旷工扣款和个人所得税等。在计算每个职工实发工资之前应在工资总额中扣除这部分款项,即有如下关系:

应发工资 = 基本工资 + 工龄工资 + 岗位津贴 + 固定补贴 + 加班加点工资 + 奖金

扣款合计 = 水电费 + 保险费 + 个人所得税 + 病假扣款 + 事假扣款 + 旷工扣款 + 其他扣款 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扣款合计

每个月财务部门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职工基本工资数据、所得税率和人事变动情况计算所有员工的基本工资信息,然后根据各个部门提供并审核后的各种表格,如完成任务表、考勤表、考核表、职工当月的扣款情况(包括水电费、病事假扣款等)等计算职工变动工资、个人所得税和应发放工资等,编制工资单。按类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将实发工资转入代发银行,由银行代发工资,并进行账务处理。工资结算过程主要设计如下会计账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

基于上述需求分析,工资管理系统的系统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记录和存储有关人员和工资的数据。

(2)计算、汇总工资,分摊工资费用,完成工资核算处理。 (3)处理银行代发工资业务。

3

4.2 属性及操作列表

1、职工(工资)信息的属性及操作:

2、银行代发的属性及操作:

9

3、项目显示过滤的属性及操作:

4、所得税的属性及操作:

5、工资转账的属性及操作:

4.3 迭代类模型

经过以上的分析类模型,我们经过修改和整理后,得到了迭代类模型。如下所示:

11

4.4 状态图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外部事件,从而触发不同的状态。系统的状态图如下所示:

4.5 层图

工资管理系统的层图如下:

HTML层 Swing层 Micro层 HTTP/CGI层 控制层 小程序层 RMI层 服务层 业务层 JDBC层 数据库层 接口由JDBC提供,使用标准的JDBC访问关系数据库,没有单独的持久层,因为关系数据库就可以满足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要求。

服务层包含分析类图中实体对象以及各种支持对象的实现。这些对象包括数据传入传出数据库的JDBC代码。

服务层把业务层中的对象和消息以服务器对象上的消息的形式传给业务服务。服务层中的对象是

EJB会话对象,这有两个优点:第一,可以访问J2EE事务管理;第二吗,可以通过RMI直接访问GUI客户机,绕过Web服务器。

为了使小程序层保持关闭,业务服务的返回的所有信息都采用协议对象的形式,即业务的轻型副本。 小程序层HTML/CGI客户的一个控制层。每个服务小程序都把小程序层上的一个或多个对象转化为可以从客户机发出的简单命令和问题。为了响应每个命令和问题,服务小程序要执行必要的动作,再把一个HTML页面传送给用户机。这样页面设计和源代码就是分开的,每个回应页面都由JSP建立,根据客户交互操作动态生成其内容。JSP把动态数据接收为协议对象,由服务小程序传送。HTML层的网络通信由标准的HTMLCGI层提供

RML层是一个网络层,允许从GUI上进行远程访问。这个层上的对象只是服务层上EJB会话对象的修饰器;每个服务器对象都用一个RMI servant来修饰,每个RMI servant则通过使用协议对象与调用JSP是小程序层使用的协议对象相同。

控制层位于GUI对象和RMI代理之间。它用于简化与服务器对象的交互,隐藏RMI

的细节。RMI层、控制层、Swing层和Micro层都不详细介绍因为图形化用户界面不是工资管理系统第一个递增版本的一部分。

4.6 层交互策略

在服务器上,为了便于简化,所有的层通信都是向下进行的。换言之,消息只能从一层传送到下面的层上。客户使用事件,是为了Swing层和Micro层的方便,这样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消息就可以从用户接口组件向下传送到控制层。

层是相对封闭的,以便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可以访问其下一层中的对象,但不能访问其上一层中的对象。

13

4.7 包图

该系统的功能包图如下:

该工资管理系统是基于Web服务的,而且是必须和用户互动的。该系统的用户共分为三类:工资核算员、系统维护员和人事部职员。而普通的员工能由工资核算员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实得的工资进行核对。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安全问题,同时为了将系统被破坏后的损失降到最低,必须有一个备份的系统。

人事部门负责人事的调动,因此他们有权力去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员工的信息,同时员工的档案也必须有一份备份。

可以在小程序层就将这几种不同的用户需要的不同功能分开,以免到了更下的层次是产生更多的并发和冲突。

第5章 顺序图设计建模

5.1 业务服务的实现

工资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都是建立在分布、开放的信息结构之上,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环境来完成。没想服务都可以看成一个事件流,由若干相关的对象交互合作来完成。对于这种系统内部的协作关系和过程细微,可以通过绘制顺序图来帮助观察和理解。具体开说,每个系统用例都用一个或多个顺序图来说明功能的实现。顺序图如下:

1、工资核算员 (1)工资项目定义

工资项目定义时序图

15

工资项目定义时序图

多次发放工资时序图

2、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税率定义时序图

个人所得税申报时序图

17

3、银行代发

工资代发格式定义时序图

2、工资资料汇总

年度汇总时序图

3、工资款项标准

面值定义时序图

工资类别定义时序图

5.3 人事部门

1、员工档案管理

员工档案管理时序图

25

2、员工信息定义

员工信息定义时序图

第8章 部署图设计建模

该系统的部署图如下:

工资管理系统只有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如果要提高其可靠性和通过量可以使用两个数据库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各有一个DBMS过程,以管理对数据的访问。

工资管理包含了创建数据库表的命令,其格式为该数据库所特有的。这会使用与数据库相关的工具,部署到DBMS过程中。

中间层与数据层通信,它包含了一个服务器,它拥有一个工资业务管理服务器来处理业务请求,也拥有一个Web服务器用于处理静态HTML内容把业务请求传送给工资业务管理服务器。而工资管理业务服务器的数据访问由DBMS提供。它们都专用于所选的功能,所有不指定Web服务器和工资管理业务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和工资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行协议。

参考文献

UML 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UML与Rational Rose 2003从入门到精通 解本巨 李晓娜 宫生文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UML与软件建模 徐宝文 周毓明 卢红敏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课程设计 刁成嘉 刁奕 等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