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更新时间:2023-10-06 14: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 概念题 1. 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 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 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 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 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 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 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11.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外部性;②公共物品;③交易成本非零;④市场特权;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 12. 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有影响时的情况,亦可理解为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13. 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4. 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15.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上涨速度不同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按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6.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现在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二、 复习题 1. (略)

2. 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使用看电影的时间或金钱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3. 边际利益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常用效用量来衡量)的增量。边际利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增量是递减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多大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如果是缺水的时候,一杯水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极大;如果是喝饱水的情况下,一杯水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很小。所以,虽然有些东西对人的生命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边际利益就总是很大的。

4. 激励能激发人的行为,使个体能更好的实现行为目标。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对激励政策作出反应,有利于调动人们潜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劳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但同时激励政策有时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干扰政策的最终效果。如强制开车佩戴安全带能降低司机的伤亡概率,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开车的谨慎性,对行人造成的安全事故却反而增加了。

因此,分析任何政策时,决策者不仅应考虑直接影响,也应该考虑因激励而发生的间接影响,使制定的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经济学原理表明: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并

非比赛一样必然有赢家和输家。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贸易双方都是自愿交易获益,因为它允许各方从事其最有效的生产然后交换另一方更有效生产的物品,通过国际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的效率,再通过贸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使各方的福利都能获得增加,从而在公平贸易中得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6.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只要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就不需要有人来管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进行自我调控,经济运行可自动达到最佳状态。即“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自动调节人们的行为,将各种个人利益转变成一种共同利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7.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 外部性。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如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污染环境损害他人健康。

(2)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造成价格机制不能有效的发生作用。如垄断企业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物品价格。 8. 经济学原理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而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指标便是该国的生产率。

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较高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率低下的国家,大多数人则必须忍受物资供应不足的贫困生活。所以说生产率很重要,它决定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以及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9.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持续上涨。因此,引起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因素是货币量的增长。

10. 经济学原理表明: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在短期中,低通货膨胀通常是以高失业率为代价的,这是由短期内价格粘性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的货币量减少,

但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不足又会引起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失业。失业率高,通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高。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 三、 应用题 1. (略)

2. 这种心理上的利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人们一定有一个为了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那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度假满足了既定目标,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利益不低于其成本。可采取的方式有比较度假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所获得的满足,比较度假花费的成本需要做付出多久的劳动。 3. 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实际付出的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总和。即直接的金钱支出和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预期收益。

如果本计划去做兼职,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滑雪的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兼职期间所能赚取的工资;如果计划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知识。

4.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 5. 应该继续。已投资的500万美元属于沉没成本,与现在的决策不相关,现在决策的关键是边际利润。如果投入100万美元,可得到300万,边际利润是200万美元,所以应该继续进行开发。

因为只要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所以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最高花费应为300万美元。

6. a.提供社会保障降低了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退休后的生活费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降低了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使得到的津贴减少,因此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工作或者少工作。 7. a.这些变动使得人们参加工作的激励增强。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以免自己在两年后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

b.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因为只能领取两年津贴,会使找不到工作的人没有收入,公平性降低;同时因为变动激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