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更新时间:2023-03-16 02: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个战略,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成都锦江区近年来,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通过大胆的创新,用智慧、力量和汗水,在三圣乡成功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花,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关键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一、“五朵金花”的运作模式

(一)打造方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按规划是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其先天的农业利用条件也不优越,土质被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农村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很容易形成“城中村”,农民也无法脱贫致富;如果不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即使城市化进程再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二)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

锦江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适度进行区域的景观打造,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农房改造景观化

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房屋的外饰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构成了一道道风景线展现在都市游人的眼前。

2、基础设施城市化

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给游人较为舒适的观光、休闲环境条件。

3、配套设施现代化

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500户,实现户户通光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全区17个行政村,建成200平方米的村卫生服务中心。

4、景观打造生态化、田园化

在保护原生态植被和农田利用的基础上,以田园风光为主体,以符合都市人生活、消费为标准打造观光、休闲场所和满足都市人乡村情趣的农耕文化的建设。新建绿地,打造湿地,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迁建牛王庙,同时举办梅花节、菊博会等吸引人气、传承文化的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5、开发土地集约化

对土地硬化严格监督,整合农宅,拆除违建,严禁乱搭乱建,减少农户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发展方式:休闲经济,产业支撑

锦江区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的发展,培植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以文化提升产业

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产业和农业产业相得益彰。

2、以旅游致富农民

鼓励支持观光道路两侧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具备“食、住、行、游、购、娱”功能,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如今,红砂村、幸福梅林有农家乐近200家,接待海内外游客531.076万人次,经济收入达1.4亿元。

3、以产业支撑农业

对花卉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扶持,发展年收入超过3亿元和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超过5000万的企业3个。利用幸福梅林种植有230余个品种22万株梅花规模的优势,开发梅花系列旅游产品,形成梅花产业链。

4、品牌塑造形象

按照“一村一品”不断推出农业新品牌,增强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2004年,红砂村被评为AA级国家旅游示范区,2006年“五朵金花” 被评为AAAA级国家旅游示范区。

(四)生活方式: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

“五朵金花”不征地、不拆迁,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

保证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1、构建农村保障体系

统一城乡社会保障,把农民全部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2%的失地农民、66%的准时地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到了“5060”后同城里居民一样享有养老金,生活困难的农民可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2、构建城乡教育体系

取消乡管学校,将乡村学校统一纳入区教育管理体系,对全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信息技术费进行全面补贴。

3、构建农民就业体系

把城市就业工作向农村延伸,依托管理、宣传、信息、培训四级网络,发挥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开发服务型岗位;依靠驻区单位,争取社会型岗位;挖掘区域资源,开发自主型岗位;鼓励家庭创业,支持创业型岗位;政府出资创岗,增加公益型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今年1—8月,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90人,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76%。

4、构建了农村发展体系

依托“五朵金花”实现农业发展产业化,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向股份化、公司化发展,让农民揣着股份进城,失地后仍拥有集体资产的处置权,准失地农民保持土地承包的经营权。采取集资入股的办法,修建“风雨长廊”,让不靠路边的农户占有20%的股份,享有15%的保底分红,在解决景观配套的同时,也让集体经济有所收益,保证农民在参与经营中分享收益。

二、打造“五朵金花”的投融资分析

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了8300万元,用于搭建融资平台,撬

动和吸引民间资金12100万元,改善了农村环境,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一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一)资金渠道。一是政府引导投入。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红砂村1400万元,幸福梅林1800万元,江家菜地1500万元,东篱菊园1800万元,荷塘月色1800万元。二是社会资金介入。花乡农居有28家农业大户入驻,吸引民间资金1亿元;幸福梅林引进社会资金修建风雨长廊、风景独好等项目,建成熏衣草项目,社会投入1600万元;江家菜地引进四川慧源公司,投入500万元。三是集体参与。村集体以土地、堰塘、荒坡等固定资产折股,参与“五朵金花”的打造。

(二)资金去向。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道路建设标准修(改)建乡村道路14条6580米;建成蓄水量达20多万立方米的微水治旱水利工程;修建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4座、村民活动中心5个、公厕15座,铺设污水管网14公里,开通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二是公共福利支出。区乡财政年补助失地农民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1789万元;就业培训安排156万元;每年安排400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杂费等予以全额补贴。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每年安排300万元,扶持符合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看好、能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明显增收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三、打造“五朵金花”的产出效益

(一)社会效益。一是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平台。“五朵金花”形成的都市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3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