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会计实务》各章学习策略及易错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06 03: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13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各章学习策略及易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策略
本章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章节,其实本章内容才是会计这门学科的精髓和意义所在。本章内容不光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对会计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能够准确理解并把握本章内容却并不像仅仅背诵教材中的条目那么容易。本章考试分数较少,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学习应以教材内容为主,并做少量练习题即可。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会计基本假设中持续经营假设
相对于其他三项假设而言,持续经营假设是四个基本假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内容,因为实际工作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大家未必能遇得到,也缺乏该情况的处理意识。教材中关键句―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同理,教材中后面章节讲的那么多的会计原则和记账方法在企业不能持续经营时都将不再适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很重要,不仅仅是教材中列举的融资租赁业务,许多会计处理如收入的确认、利息停止资本化时点的判断等都会用到该原则。但该原则不能被过分强调,否则会和一贯性、谨慎性等其他几项原则相冲突。考试选择题中应注意与滥用会计政策的选项区别。
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只在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少数情况中涉及,该原则也不能被过分强调,以谨慎性原则为理由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费用。考试选择题中也应注意与滥用会计政策的选项区别。
4、资产的界定
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中项目并非都符合资产的定义,典型的例子是―长期待摊费用‖,企业筹建期时,―长期待摊费用‖只是归集企业发生筹建期费用的一个会计科目,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在经营期开始时应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5、利得和损失
与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不同,利得和损失反映都是经济利益流入减去流出后的差额,差额正数为利得,负数为损失。收入和费用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但利得和损失―不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
6、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通常是只适用于存货的一个概念,适用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相应的一个概念叫―可回收金额‖,注意区分。教材中讲的―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指其他原料、人工、动力以及制造费用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指销售运费和销售人员的提成;―相关税金‖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指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印花税。
7、对公允价值的理解
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关联价格相对应的概念,只要是在公平合理的交易中,所取得的价格都是公允价值。它不完全等同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概念范围要大于市场价格,例如协商价格,它不同于市场价格,但属于公允价值的概念范畴。
第二章 存货
学习策略
本章除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内容外,其他内容比较简单易学。存货跌价准备不仅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当前时事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需要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企业也越来越多。2012年会计试题计算分析题考核了资产减值的内容,2013年应将存货跌价准备的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学习本章,网校或辅导书中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4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
虽然是―意外灾害‖,却不能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因为需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如果由保险公司或其他责任人赔偿部分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差额部分需要企业自己承担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因此,在查明原因前,先计入过渡科目―待处理财产损益‖。
2、进货费用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采购商品进货费用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此处的规定是基于第一章中―重要性原则‖。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取简化会计处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不按照标准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这一原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都会经常用到,但也很容易被遗忘。
3、投资者投入存货
其入账依据为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考试客观题中经常会有―投资方原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等干扰选项。实际工作中,投资方需要开具(或代开)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企业,存货入账价值与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和,减去投资方享有的实收资本金额,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存货的持有目的
原材料减值需要考虑存货的持有目的,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以材料销售合同或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减值金额;对于用于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的存货,以产成品销售合同或市场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减值金额。而不能不考虑存货的持有目的,简单地拿原材料账面价值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这种情况在考试计算题以及会计实际工作中最经常遇到,也是考试的重点和实际工作的难点。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考虑
考虑存货的减值因素不仅要考虑当年12月31日已存在的因素,还要考虑12月31日至次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的因素。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往往是更加不利的,需要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可能性很大。
6、用于进一步加工产成品的原材料存货减值计算
如果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销售价格,材料账面成本肯定大于其可变现净值。因为其生产的产品销售价格还要减去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再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肯定会小于材料账面成本。实际工作中,经常是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多种原材料同时发生减值。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也做了规定,―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举例分析: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要消耗A、B、C三种原材料,且这三种原材料只用于生产甲产品,没有其他用途。那么就需要将A、B、C三种原材料合并进行减值计算,假设A账面价值为30万元,B账面价值为30万元,C账面价值为40万元,加工成甲产品的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为20万元,甲产品的预计总售价为120万元,相关销售税费预计为20万元。那么A、B、C三种原材料总体减值金额为(30+30 40 20)-(120-20)=20万元,20万元需要按照A、B、C三种原材料各自原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摊,其中A应分摊20/(30 30 40)*30=6万元,B应分摊6
万元,C应分摊8万元。
当然,上述例子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即A、B、C三种原材料的库存数量比例刚好与甲产品成本工艺构成一致,没有多余的A、B或C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采购计划等原因造成某一种或多种原材料的相对剩余。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多余材料的减值处理,需要估算匹配数量的另几种原材料的外购成本以及人工动力成本等进一步完工成本、甲产品预计售价和销售税费,然后才能计算这种多余材料的减值金额。教材中的例题就属于单种材料减值的情况,但例题中直接给出了进一步完工成本金额,考试中通常也不会复杂到需要计算进一步完工成本的具体内容。我在这里讲的情况,主要是针对实际会计工作的处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7、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只有原来造成存货减值的因素已消除,才能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出现其他因素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不能转回原存货跌价准备。
已销售的存货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应一并转入销售成本,而不能做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相反分录。正确分录格式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第三章 固定资产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不少知识点需要注意,有些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遇到。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的基本核算和会计分录,包括弃置费用等新准则内容。学习本章,需注意教材中的例题,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3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2000元‖标准不再适用
06年以前的旧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2000元‖的确认标准,新准则将其删除,这样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2000元以下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资产有很多,常见的如低档电子设备、配套机械设备、普通家具等。
2、固定资产组成部分单独确认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企业应当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教材中这句话很重要,考试需注意出客观题。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也经常遇到,例如车间生产线,往往是由多个不同性质的设备组成的,那么应该单独确认各个固定资产,而不能将所有设备一并记为―XX生产线‖。
3、暂估结转固定资产的相关处理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教材中这句话在实际工作也经常会遇到。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的判断依据通常是工程设备部门的验收单或者质检部出具的试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证明,暂估价值的依据通常是预算书、工程合同。
4、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期间
折旧计提的期间取决于能否合理确定租赁期满资产所有权归属,要分情况处理,需记忆教材中的规定。考试客观题中可能会有不分情况直接表述成按某期间计提折旧的错误选项,应注意鉴别。
5、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
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净残值,这是区别于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双倍余额递减法使用到最后两年,改为直接法计提折旧。该方法的熟练掌握需通过做题来练习。
6、年数总和法的熟练运用
考试中大多以5年为折旧期,年数总和即为1+2 3 4 5=15。假设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残值为10万元,那么第一年应提折旧90*(5/15),第二年应提90*(4/15),第三年应提90*(3/15),第四年应提90*(2/15),第五年应提90*(1/15)。
7、更新改造替换原账面价值
如果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替换了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应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计入营业外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很容易被遗忘,往往只是新增了后续资本化支出的价值,而没有将被替换部分的价值扣除转为损失。
8、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核算
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在剩余租赁期和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较短的期间内摊销。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学习策略
本章对于学习过06年以前旧会计准则而尚未系统学习过新准则的考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为本章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使得学习起来感到陌生,但实际并不难。本章学习的重点与上一章类似,也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基本核算和会计分录。学习本章时,需注意教材中的例题,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4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注意,没有―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这一项,但这一项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确实大量存在。至于会计准则为什么没有把这一项也包括进来,有些资料上说是因为―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投机性太强,价值变动及风险过大,有些甚至是违法行为,不适合采取公允价值核算,也就不适合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关于这点教材没有提及,大家可以作为题外话来补充或指正。我在这里讲这个,主要是让大家牢记那三项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并且教材中讲的投资性房地产具体划分的相关内容需要牢记。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非强制性规定
企业通常应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这就是说,即使满足了特定条件,也不是必须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企业一旦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就应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这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需满足的条件
教材中规定的两个条件应牢记并理解其含义,其中第二个条件可以分拆为两个以上的短句,因此考试多选题中需注意各个选项,未必只有两项是正确答案。
4、租金收入营业税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虽然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摊销成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核算,但其发生的营业税等税金与主营业务税金的会计科目一致,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而非计入―其他业务成本‖。需特别注意。
5、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
教材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一些规定,需要适当记忆,考试有可能出客观题,不能忽视。
6、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相互转换会计处理
需注意转换会计分录的形式,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换时为一一对应关系,平行同步转换。会计分录不能做成以转换前资产的净值作为转换为另一种资产的入账原值的形式。
7、―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模式‖与―自用房地产转换为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区别
这两种情况很容易混淆,因为最终都是转换成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前者会计处理是将转换前账面价值与转换后入账价值的差异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方或贷方、―盈余公积‖等科目;后者是要先比较两者金额孰大孰小,可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也可能计入―资本公积‖贷方。注意区分,要多做习题加以熟练。
8、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结转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本公积‖
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一定不要忘记结转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或贷方余额,与资本公积贷方余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结转后,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这两个科目的余额为0。这两笔分录在考试时其实是送分的,但很容易只顾着做处置资产的分录而将这两笔分录遗忘。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学习策略
本章在中级和注会考试里都是块―硬骨头‖,内容复杂,实际工作中又缺乏相关处理经验,学习起来比较费力。特别是学习过旧准则的考生,需要把旧知识从大脑里―清除‖掉,才能学习好本章内容。学习本章时,应从大局出发,对一些较偏较难的内容,可以选择 ―战略性放弃‖,例如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的内容、教材最后一节共同控制经营和共同控制资产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中级考试中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建议大家先认真学习网校的课件,务必掌握教材中的例题,适当做一些客观和主观练习题。但目前不建议大量做题,因为考试时本章内容往往和后面的一些章节内容综合在一起出题,等到复习后期,做一定数量的综合题进行强化练习,即可加强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初始投资成本的多种含义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初始投资成本是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方付出资产、承担负债、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在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并且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初始投资成本还可能会按照所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调整。因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企业其他资产的原始成本的概念有很大差异,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含义。
2、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审计、法律、评估咨询费及印花税等管理费用的处理
在企业合并中发生的该类费用,无论是同一控制下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均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能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该类费用,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3、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和佣金的处理
在非同一控制的合并中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发生的手续费和佣金(交易费用),计入合并成本(长期股
权投资初始成本)。
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该手续费和佣金视同股票发行溢价的―负收入‖,冲减资本公积。单独编制会计分录时,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贷记―银行存款‖。考试时,也最好与前面的一笔发行股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分开单独编制,可按步骤得分。
4、企业合并中通过多次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教材中这句话需要记忆,考试中可能会出客观题。
5、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概念
成本法和权益法只是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所采用的方法,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认方法是不相关的概念。学习过旧准则的考生,在这里一定要把以前的概念转变过来。不过成本法和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与旧准则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成本法是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计算投资收益,权益法是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投资收益,这也算是新准则中少有的与旧准则基本一致的内容。
6、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后续计量
只要是企业合并,无论是同一控制下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后续计量均采用成本法。而其初始投资成本则如以上―1‖中所述,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确认方法是不同的。这一点大家也要注意,特别是学习过旧准则的考生。
7、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持股比例<20%)的股权投资
如果该类投资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按照教材第九章《金融资产》的规定进行核算。如果该投资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进行核算。其他股权投资(持股比例≥20%),无论是否有报价或公允价值,也无论是否长期持有,均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进行核算。
8、权益法下对投资收益的调整
如果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同,该价值差额在当年的发生的折旧或摊销额,被投资单位应计算其应分担的份额,并对当年投资收益进行调整。在旧准则中没有这样对投资收益的调整的规定,而是直接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持股比例,就等于投资收益了。因此需结合教材的例题来学习领会。
9、顺流交易与逆流交易
这个内容也是新准则下的,不太好理解,但该内容很重要。大家要把教材中相关例题研究透彻,记忆抵消会计分录的形式和计算方法,适当做一些习题熟练一下,基本就能满足考试的需要。
①联营或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逆流交易)的抵消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内部交易利润×投资单位持股比例)
贷:存货 (同上)
②投资企业向联营或合营企业出售资产(顺流交易)的抵消分录:
借:营业收入 (内部交易收入×投资单位持股比例)
贷:营业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投资单位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
10、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这部分内容难度很大,是注会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但在中级职称考试中要求并不高。这部分内容教材文字论述读起来不好理解,建议大家以看例题为主、文字为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掌握教材中例题,就能满足中级考试的需要了。
11、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应熟练掌握教材例题,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权益法下因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而形成的资本公积,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也要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借记―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这一点与前面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相应损益科目的结转原理类似,考试时不要遗忘了。
第六章 无形资产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不过有一些客观题考点需要注意。主观题中,关于研发费用的内容比较重要,需掌握教材中例题的会计分录,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2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无形资产的概念
注意教材中无形资产的范围,并记住几个不属于无形资产的内容,如商誉、内部品牌、人力资源等。
2、土地使用权的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企业自用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如果是用于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教材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进行核算。
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科目,仍应作为无形资产单独计量并按规定摊销。
企业外购房地产的价款包括了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值的,应该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实无法分配的,应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以上三点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遇到,需要牢记。
3、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
教材中规定的5个条件需要适当记忆,需注意多选题。
4、开发成本的内容
包括开发时耗用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注册费、使用的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借款资本化利息。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培训支出。需注意客观题。
5、已经费用化的不能再资本化
满足资本化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但对满足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最终转入管理费用的研发支出,不能再进行资本化调整。
6、―研发支出‖科目的结转时点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和―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都是过渡性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时,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管理费用(可以在年末一次性结转);无形资产达到达到预定用途时,应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注意这两个时点。结转后,这两个二级科目都没有余额。
7、无形资产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至少应在每年年终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复核;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至少应在每年年终对其进行减值测试。这两句话比较重要,在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章节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定。应注意客观
题。
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八章资产减值、第九章金融资产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学习策略
本章重点比较突出,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要注意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有商业实质情况下会计处理的显著不同。实际工作中,只要不是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交换,通常都是具有商业实质的资产交换,按照公允价值来进行账务处理。学习本章应以做题为主,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4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货币性资产的范围
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因为它的到期经济利益是确定的金额。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属于货币性资产,但预付账款不属于货币性资产,因为它到期将会收到存货,而存货不是货币性资产。此外,长期股权投资也不是货币性资产,因为它未来的经济利益也是不确定的金额。要注意区分这几种易混淆的资产。
2、―≥25%‖
如果货币性资产在交易中的比重大于25%,属于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于25%,也属于货币性资产交换,要准确记忆。
3、公允价值的选择
应当优先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的,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的基础。需注意客观题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分录巧记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贷方登记换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借方根据贷方的金额计算得出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
具有商业实质的,分两步做会计分录。第一步,在贷方登记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存货或投资性房地产时以确认收入的形式登记,借方根据贷方金额计算得出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第二步,换出存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将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换出其他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转让损益。
该内容作为本章的核心,需做一些计算分析题才能熟练掌握。
5、相关税费的影响
―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需要计算换出资产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换入资产的进项税额。实际工作中,交换双方都是要开具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视同销售处理。
6、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比例
具有商业实质的,并且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计算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注意,这里都是―公允价值‖之间的比例。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或者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计算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注意,这里都是―原账面价值‖ 之间的比例。
第八章 资产减值
学习策略
本章作为当前时事经济的热点,是很重要的一章。2012年试卷中已经出过计算分析题,但仍不排除2013年考试中再次出主观题的可能性。本章学习起来比较难,特别是关于资产组组合和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减值损失的计算过程,最好先认真学习网校的课件。学习本章应以做题为主,教材的例题要能够理解,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中有一些客观题考点需要注意。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4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本章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
适用一些长期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和商誉。而存货跌价准备适用存货章节的规定,金融资产减值适用金融资产章节的规定。此外,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资产减值在会计分录里借方相同,都记―资产减值损失‖;而贷方不同,前者是―存货跌价准备‖,后者是―XX减值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本章所规定的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而其他章节所规定的减值损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回,例如金融资产。
2、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
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至少应每年(终)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其他资产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时,才进行减值测试。至于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所有资产都要进行分析判断。需注意客观题。
3、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
主要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判断,教材中各列举了三项内容,需认真理解,并适当记忆。考试可能会有客观题。
4、―两者中较高者‖
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较高者,确定可回收金额。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如果其中一项已经超过了资产账面价值,就说明没有发生减值,也就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5、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更重要
―如果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回收金额‖,这句话说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一定是可以预计的。除了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外,必须对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估计,来确定资产减值金额。
6、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教材中列举的四项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该考虑的因素,应当适当记忆,特别是前两项内容。而预计资产现金流量的具体计算过程属于财务管理考试的重点,不是会计的重点。考试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金额通常已直接给出,因此大家不用担心。
7、抵减单项资产账面价值时应注意下限
资产组减值时,各单项资产按原账面价值比例分摊资产组的减值金额。但分摊后,各单项资产的剩余账面价值不能低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也不能低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也不能小于0。这也是对教材资产组减值测试的内容里―抵减后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那句话的通俗化解释,便于大家理解。但仍需要通过做题加以熟练。
第九章 金融资产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较多,学习起来也有较大难度。学习本章时,做题与研读教材应并重。掌握各种金融资产的含义与会计处理的区别,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减值的会计处理,应作为重点内容。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5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金融资产与货币性资产概念的区别
金融资产的范畴要大于货币性资产。例如,长期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不是货币性资产,但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
2、各种金融资产概念的联系与区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典型代表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旧准则―短期投资‖的概念和会计处理都比较类似。对于―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部分内容,不是考试的重点。
―持有至到期投资‖,其典型代表就是债券投资,会计处理也与旧准则下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 的处理比较类似。
―贷款及应收款项‖,―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于企业考生来讲,主要应关注―应收款项‖,这部分内容与旧准则下―应收款项‖ 的内容也基本一致,学习难度不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是新准则的一个概念,其与另外三种金融资产都有一定联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资产持有目的不明确,否则可以划分为其他三种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意图或能力改变时,才能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此情况外,各类金融资产之间均不能重分类。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占比较大,则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考点比较重要,需注意客观题。
4、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考试中经常要求按实际利率法计算某年末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即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等于本期总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包含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收入和折溢价摊销额两部分,因此,折溢价摊销额等于总利息收入减去面值利息收入。如果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是每年末支付,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就等于期初账面价值加减本期折溢价摊销额;如果利息是到期一次支付,应计利息应包括在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中(持有至到期投资—XX债券—应计利息),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等于期初账面价值加应计利息,再加减本期折溢价摊销额。 实际利率法比较难掌握,须通过做题来熟练。应特别注意折溢价摊销的方向,正负号。遇到这类题目,最好在草稿纸上列成会计分录来分析,注意借贷平衡,就不容易把方向搞错了。
5、各类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额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利
息调整‖金融资产二级明细科目。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其价值变动一般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而是计入―资本公积‖。这也是它区别于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出售时,仍然需要将公允价值变动发生的资本公积借方或贷方余额转为损益(投资收益),这一点与另两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出售时的损益结转处理类似。
但是,可供出售外币金融资产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时,也应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借方的金额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7、金融资产减值
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学习时对前三种金融资产减值的内容可以不作为重点。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内容应给予重视,教材中的文字论述部分有一些客观题考点,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的相关规定,需要记忆。教材中的例题应能够掌握,特别是其中的关键会计分录。
第十章 股份支付、第十一章长期负债与借款费用、第十二章债务重组
第十章 股份支付
学习策略
本章对于大多数未在上市公司工作的考生而言,学习起来会觉得―不知所云‖,因为股份支付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会遇到,没有相关经验。学习本章时,建议以网校的课件为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当学习确实感到难以理解时,应采取―强制记忆法‖,将教材的重点内容,甚至是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记忆下来,以满足考试的需要。不过,本章在历年考试中不属于重点章节,分值不高且只出客观题。因此,也可以基于―成本效益‖,缩短本章的学习时间。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概念的记忆
可行权日与行权日,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支付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适当记忆这两对概念的含义,考试可能会有判断题。
2、权益结算的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
―企业应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技术,按照权益工具在授权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教材中这句话需要记忆其关键词,―等待期‖、―授权日的公允价值‖、―其他资本公积‖,考试时往往会将这些关键词的某一个更改,出一些干扰选项,需注意。
3、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负债,并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算,将其变动计入损益‖。教材中这句话同样需要记忆关键词,―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算‖、―计入损益‖。
4、授予日的会计处理
―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授权日均不做会计处
理‖。需注意出判断题。
5、企业集团内股份支付
对于结算企业和对于接受服务企业,哪种情况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哪种情况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需要适当记忆。考试容易出客观题。
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与借款费用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较多且相对独立,学习起来也有较大难度。可转换债券、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与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习本章应以做题为主,教材中的例题应熟练掌握。此外,借款费用这一节中也有不少客观题考点,需要注意。网校或辅导书中关于上述三个重点内容的计算分析题应各做2道以上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
应付债券与持有者到期投资—债券,两者的会计处理恰好是相反的,需要设置的明细科目也一一对应。应付债券中,需要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二级明细;持有者到期投资—债券中,需要设置―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三级明细。在每年末支付利息的情况下,两者又分别需要设置―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科目。同样,应付债券业务中实际利率法的运用也和持有者到期投资—债券相类似。因此对应付债券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容来学习。
2、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费用
―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其初始确认金额的相对比例进行分摊‖。交易费用虽然金额较小,但也不能忽略其处理方法。
3、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
教材中列举的5条标准必须记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考试的时候不仅是客观题,甚至主观题中也可能会有让判断是否属于融资租赁业务并说明理由的题目,应特别注意,尤其是第2、3、4条。
4、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应以租赁开始日,将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这句话必须牢记,不仅是计算分析题,客观题中也容易出干扰选项。此外,哪些费用属于初始直接费用,也需要准确记忆。
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与应付债券里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原理类似,融资租赁租金的支付相当于债券本金的分期偿还,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相当于债券当期总利息费用。需通过做题来熟练。
5、借款费用的内容
包括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辅助费用、汇兑差额和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这也是一个重要知识点,需注意客观题。
6、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
在新准则中,一般借款也允许资本化,其资本化金额计算过程与旧准则下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计算过程一致,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而新准则中专门借款资本化计算相对简单,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未动用存款的存款利息或投资收益‖,即为利息资本化金额。
7、几个需要记忆的考点
①开始资本化的时点。需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资本化。
②资产支出的形式。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
③非正常中断与正常中断。教材中列举的属于非正常中断与正常中断的情况需要适当记忆。计算资本化利息的试题中肯定会有其中的某一种情况。
④停止资本化时点的判断。教材中规定的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满足,就应停止资本化。
8、对资产支出形式的进一步理解
符合―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这三种支付形式,才能认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而允许借款利息资本化。其他形式,如购买了工程物资但尚未领用,赊购工程物资用于在建工程或挂账应付工程款等,都不属于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实际工作中,商业票据如银行承兑汇票使用比较普遍,而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货币资金。因此当企业有外部银行借款,但使用其他单位背书转让而来的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在建工程款项时,不符合―支付现金‖的规定,因为承兑汇票没有占用企业银行借款,也就不能将借款利息资本化。但是,如果企业作为出票人去银行办理有风险敞口的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工程单位,或者企业使用银行借款作为保证金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工程单位,则符合―承担带息债务‖的形式,满足利息资本化条件。因为这种情况下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是要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有借款费用。而且为支付工程款开立承兑保证金,应视同银行存款已支出,属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因此,既然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就满足了利息资本化条件。由此可见,企业用何种方式支付在建工程款项,对利息资本化的计算结果会有很大影响。
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也属于当前的热点,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债务重组业务,因此应足够重视本章内容。本章学习策略与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基本一致,应以做题为主。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5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债务重组定义的理解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如果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而是由于其他原因要求债权人折价、让步或豁免债务,就不属于债务重组。此外,如果债权人没有做出让步,只是让债务人以相当于债务金额的非现金资产等方式清偿债务的,也不属于债务重组。也就是说,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一定会有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若没有计提坏账准备,一定会有债务重组损失。这个定义很重要,需认真理解记忆。
2、债权人坏账准备
债权人在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时,应先冲减原计提的坏账准备,来此基础上计算债务重组损失金额,也可能没有债务重组损失(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3、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会计分录巧计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分录与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点类似,都是在公允价值层面上计算借贷方发生额。对于债务人而言,借方是一个确定的金额,即债务的原账面价值,贷方是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营业外收入;对于债权人而言,贷方是一个确定的金额,即债权的原账面价值,借方是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坏账准备与营业外支出(也可能没有营业外支出,需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还有第二步分录,就是按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过对于债务转为资本的会计分录,有其特殊性,注意资本公积的二级明细是―资本溢价‖。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是几种重组方式中相对较难的,特别是涉及或有金额时,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该种方式下会计处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例题,建议从网校或辅导书中再找一些习题来加以熟练。
5、混合重组
混合重组的会计处理,综合性强,难度也是最大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债务人的处理顺序也是一样的。要专门找一些混合重组的题目练习一下。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第十四章收入、第十五章所得税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也比较重要,但学习起来并不难。学习本章时,做题与研读教材应并重。未决诉讼和亏损合同的内容与当前经济大环境也有一定联系,需重点关注。其中,亏损合同的内容可以结合第二章存货跌价准备的内容来学习。客观题的重点是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含义。教材中的例题需熟练掌握。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4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或有负债的含义
或有负债既可能是潜在义务,也可能是现实义务。只不过这种现实义务,不是很可能(可能性≤50%)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预计负债不是或有负债,因为确认为预计负债时,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为很可能(>50%)。应特别注意客观题。
2、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
需特别注意几点:①确认资产的前提是相关事项已确认为负债(预计负债);②只有基本确定(可能性>95%)能够收到补偿,才能确认为资产;③补偿的金额不能超过已确认的预计负债;④不能将预计负债与收到资产的金额随意抵消。
3、债务担保未决诉讼
企业已被判决败诉、已判决败诉但正在上诉和尚未判决,这三种情况分别如何处理,需特别关注。第一种情况应直接确认负债(非预计负债);第二种情况应确认预计负债;第三种情况可能会确认预计负债,也可能不确认。
4、产品质量保证注意事项
教材中的3个注意事项不能忽略,特别是应冲销―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余额的情形。
5、亏损合同
该内容必须通过做题加以熟练。做题时应特别注意,当存在违约金时,要先计算比较履行合同和违约两种情况下,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孰大孰小。对于损失金额较小的,企业应实施该行为,并在这种情况下计算预计亏损,进行会计处理。
6、重组义务
这部分内容相对次要。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的含义,直接支出不包括哪些内容,需要适当记忆。
第十四章 收入
学习策略
本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章节,考试经常出主观题。但本章学习难度不大,学习本章时,研读教材与做题应并重。教材文字论述部分中,收入确认的条件、时点和方法,必须掌握。教材例题中,应重点关注代销商品、分期收款销售、售后回购、劳务与建造合同收入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他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已能够熟练应用,可以看书为主,不重点关注。网校或辅导书中有关上述5个重点内容的计算分析题应各做1道以上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收入确认条件
5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对这5个条件决不能停留仅仅会背诵的层面上,一定要认定研读教材中关于这5个条件的补充解释和举例,透彻理解这5个条件的含义。这不仅对于考试,对实际工作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这种销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应注意须在商品安装和检验合格后才能确认收入。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开具发票时确认收入,要进行调整。如果安装和检验分为初步检验、最终检验等步骤,通常在初步检验合格后就视同主要风险已经转移,满足了收入确认条件。
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可以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折扣和折让
必须区分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不同含义。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收账款),商业折扣按折扣后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需注意销售额和折扣额需在同一张发票上列示,否则税局不认可),销售折让冲减销售收入(开红字发票)。
4、分期收款销售
注意需要计算未确认融资收益,而不能全额确认收入。当收款期间在1年以内时,未确认融资收益可按直接法摊销。当收款期间在1年以上时,需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与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两者按实际利率法计算摊销额的原理一致,可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来学习。
5、售后回购与售后回租
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即可。
售后回租,需注意一些客观题考点。比如,售后回租若认定为融资租赁,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按照该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其他的一些规定,若理解感到困难时,可强制记忆。
6、劳务收入
需掌握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注意会计分录中―劳务成本‖这个科目的使用,它属于存货性质的科目,作用是归集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确认收入时,需将其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7、特殊劳务交易
教材中8项特殊劳务交易的收入确认条件,是历年考试中客观题的―常客‖,必须准确记忆。此外,以下几个内容需要注意。
安装费。单纯的安装费,若跨年度的,应根据安装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商品销售附带的安装费,与前面讲的―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商品‖收入确认时点一致,在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同时,确认安装费收入。
宣传媒介收费。―宣传媒介的收费‖和―广告的制作费‖很容易混淆,需仔细审题。
特许权费。里面的两项内容同样容易混淆,需注意。
8、建造合同收入的内容
建造合同收入包括初始收入与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收入,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考点,需注意客观题。
9、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和会计分录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是某年末累计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乘以合同总收入,再减去以前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即为当年应确认的收入。费用的确认模式与收入一致。
建造合同确认收入、费用的会计分录与通常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有很大不同,应注意―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科目的运用。需通过做题来熟悉其特点。
第十五章 所得税
学习策略
本章学习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计税基础‖概念的理解。对于学习过旧准则的考生,学习本章时需要转变思路。本章考试时分值不高,多为客观题,但主观题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步骤。因此,学习本章须认真学习网校课件,研读教材,并适当做一些练习题,以帮助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理。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3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与旧准则损益表债务法的原理不同,这种方法完全是站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去考虑的,与损益表无关。不过学习过旧准则的知识有助于本章的学习,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暂时性差异‖与按照损益表债务法计算的―时间性差异‖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此外,如果熟悉旧准则―永久性差异‖的概念,对本章的学习同样有很大帮助。在做题时,可用旧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新方法相互印证,以帮助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高解题正确率。
2、对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资产的计税基础,其定义为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简单地说,就是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如果以后期间会计账面扣除的
金额比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大,就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以后期间会计账面扣除的金额比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小,就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实际工作中,坏账准备是最经常遇到的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科目。该科目是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可视为负金额资产。该负资产在以后期间实际发生时账面应予转销。而税法规定坏账损失在以后期间发生时直接扣除,不存在转销资产的情况,也即其允许扣除的资产为0。会计转销的负金额资产小于税法的0,因此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此外,对于《资产减值》一章规定的不能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可以按照上述的思路去理解:以后期间会计转销的金额与税法都为0,因此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其定义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预计负债,按税法规定其在以后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即为以后期间允许扣除的金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与账面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由于其在预收时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以后期间预收账款转为确认收入时不再计入应税所得,以后期间计算应税所得时应将其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也为0,与账面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注意应能够理解这两个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典型例子。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不一致的情况并不多,主要在企业预先计提了费用而税法又不认可的情况下,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3、产生暂时性差异的特殊情况
弥补亏损、账面价值为0的业务宣传费、广告费,都会产生暂时性差异,需注意。
4、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特殊情况
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学习时应以理解为主。要记住商誉、对子公司或其他企业投资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个典型的例子,需要特别关注。它说明,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也不一定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5、会计与税法折旧与摊销年限差异的递延所得税简便计算
可只考虑当期的金额。若当期会计折旧与摊销额大于税法的金额,则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于折旧与摊销差额×税率;若当期会计折旧与摊销额小于税法的金额,则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等于折旧与摊销差额×税率。
6、所得税率变化的影响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外,所得税率变化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均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需注意客观题。
7、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这部分内容可先跳过,学习完第十九章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后,再来学习它。
8、所得税的列报
这部分内容不能忽视,有可能出客观题。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哪些情况可以抵消或不能抵消,需要适当记忆。
第十六章 外币折算、第十七章会计政策 、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十六章 外币折算
学习策略
本章在2012年会计试题中单独出了计算分析题,2013年考试中再次出主观题的可能性不大。学习本章时,应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并把重点放在汇兑差额和汇兑损益的计算过程,以应付考试中的客观题。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
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2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由于采用同一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其比较财务报表应当以―可比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 以上几个客观题考点,需要注意。
2、汇率的选用
通常应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当汇率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近似汇率通常指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这是个重要考点,多选题中,这几个汇率选项都是正确选项,需注意。
即期汇率一般指中间价。但在兑换货币的交易中,即期汇率应使用实际的买入价或卖出价,这是个特例。
3、外币投入资本
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只能采用交易发生当日的即期汇率,因此不会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这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4、转销外币应收应付项目采用原汇率或期初汇率
例如,3月5日发生一笔应收账款2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6.7,3月28日收到该笔应收账款中的2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6.6,那么当日账面冲减应收账款使用的汇率应为3月5日的1:6.7,而不是1:6.6。若在4月份收款,应使用3月31日的汇率。因为3月31日为资产负债表日,已按当日汇率对应收账款进行了折算。应付款在付款时,其处理方法与应收款一致。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栏账的角度来理解,应收、应付款在全额收款、付款后,账面余额应为0。
5、外币报表折算步骤
①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
②所有者权益中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例如,实收资本采用资本投入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资本公积采用其形成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盈余公积采用计提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③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也就是说,对于全部收入和费用,可采取当期平均汇率统一折算。
④―未分配利润‖,应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述所有项目折算后的金额计算确定,计算依据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数字勾稽关系。
⑤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折算后的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也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
6、境外经营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这部分内容中有一些客观题考点,对一些关键句适当记忆即可。
第十七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学习策略
本章是注会历年考试的重点,但在中级考试中要求不高。学习本章时建议先学习网校课件与研读教材,教材的例题
应熟练掌握。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3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会计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大可能会出考试题,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有很大帮助,所以不能忽视。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只有属于教材中规定的那两种情况,才应变更会计政策,没有第三种情况。需注意客观题。而且,在这两种情况下,也必须变更会计政策才符合法律法规或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教材中规定的那两种情况也需要准确记忆。若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就不能按照追溯调整法或未来使用法进行处理。
4、对追溯调整法―不切实可行‖的判断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需要适当记忆。如果不能采用追随调整法,就要采用未来适用法。
5、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分
会计估计是对计算或估算的具体方法而言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6、会计差错的调整期间
①当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
②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当期及以前期间的相关项目。
③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
第十八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学习策略
本章与第十七章类似,是注会考试的重点,中级考试中要求不高。学习本章时建议先学习网校课件与研读教材,教材的例题应熟练掌握。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3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已存在相关事项的初步证据或迹象。如果已存在并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或金额得到确定,该事项就属于调整事项。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没有任何证据和迹象,而是在日后发生的新事项,则属于非调整事项。教材中列举的8项非调整事项,需要适当记忆。
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会计差错更正,需要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而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销售退回
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企业所得税汇算前)发生的销售退回,如果属于报告年度及以前年度的销售,应作为调整事项来处理。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遇到。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会计差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对报表年度的会计差错和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来处理;对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不仅应调整报告年度,还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本帖第十七章易出错知识点归纳―6‖来理解。
5、调整事项―调表不调账‖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由于上年已结账,应在调整当年账内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进行调整。然后对报告年度原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按照调整后的金额填列,重新编制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反结账的做法,把调整事项在报告年度账内补充做调整会计分录,然后再结账。严格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6、非调整事项的披露
并不是所有的非调整事项,都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不重要的非调整事项,无需披露。这是基于―重要性原则‖的考虑。需注意客观题。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第二十章 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
学习策略
本章对中级和注会考生来说都是令人―头疼―的一章,是中级和注会考试传统重点难点章节,与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一样,几乎每年考试都要出综合题。本章的重点是合并财务报表抵消分录的编制。大家应先认真学习网校的课件,理解合并抵销的原理和抵销分录的编制过程。关于合并抵消分录,我推荐一种学习方法——―先死后活‖,即先把各种情况下合并抵消分录的格式记忆下来,再来理解合并抵销的原理,即使不能透彻理解其原理,考试时对解题也无妨。这种方法,运用在时间紧迫的学习和考试中特别有效。学习本章时,应适量做一些主观练习题,目的是初步记忆合并抵消分录的格式。但目前不建议大量做题,等到复习后期,做一定数量的综合题进行强化练习,即可加强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财务报表的内容和分类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这两项在实际工作并不是经常用到,但也属于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中级财务报表不仅是半年报,月报和季报包括在内。需注意。
2、纳入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单位
持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注意需超过50%才纳入合并范围。持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下表决权,但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4个特殊情况,需要适当记忆。
除了已宣告被清理整顿、已宣告破产和其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子公司外,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包括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3、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工作
4项前期工作的内容很重要,需要适当记忆,不能忽视。
特别是第3项,需按照权益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至于如何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与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调整过程类似,比较复杂。但是两者的调整前提又完全不同。前者是因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对母公司报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报表,再与子公司的报表进行抵消合并。后者是因为持股比例从不具有重大影响上升至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对原持股部分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
算。此外,前者的调整是在编制合并报表环节进行的,不涉及对母公司账面和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而后者则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进行的调整。关于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并没有举例,也不是中级考试的重点,大家能一般理解掌握即可。
4、合并工作底稿
这部分内容可暂不关注,等到熟练掌握合并抵消分录后,直接做一些需要填制合并工作底稿的练习题,即可掌握该内容。
5、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
该内容有一些客观题考点,需要注意。特别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需按照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该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母公司和子公司均为账面数合并,不涉及该调整。
但如上述―3‖中所述,无论是同一控制下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调整母公司报表是必须的。
6、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先记忆抵消分录的格式: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后理解抵消分录的含义:
分别站在母子公司的角度去理解。母公司在购买子公司股权账面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计算。子公司有实现利润、利得等任何净资产变动,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都会随之变动。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中,母公司购买子公司股权时,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的摊销额,母公司也在合并报表时对其投资收益进行了调整,而且子公司净资产在年末也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见上述―5‖)。因此在某年末编制合并抵消分录时,母子公司分别调整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金额除购买时的商誉外,仍然对等,合并时自然抵消。抵消后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仅为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而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则由子公司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取代,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至于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时,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年末合并抵消时,额外产生了商誉。
这笔抵消分录是合并财务报表所有抵消分录中难度最大的一笔。考试题中,往往以期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为基础,报表年度内母公司购买子公司股权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又实现利润、计提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和其他权益变动等多个事项,而且子公司往往不是全资子公司。题目要求编制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分录。对该分录,即便在平常学习时做大量题目进行练习,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张、疏忽等原因,往往还是会出错误,一个数字出现错误该分录就全错,平常的努力练习前功尽弃。因此,对该笔分录建议做适量题目,掌握其原理即可,不宜过分留恋。考试的主要抓分点,应放在后面的几个抵消分录上。
7、内部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抵消
先记忆抵消分录的格式:
正在阅读:
2013年《中级会计实务》各章学习策略及易错知识点总结06-06
镇政建235号镇江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二04-22
2018年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7》教学设计01-12
教师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与理解05-17
09海淀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 图文06-30
建设工程档案归档目录 - 图文03-04
MOS管原理,非常详细08-05
考试题库之高等量子力学04-15
书法不同字体的毛笔选择12-2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及易
- 各章
- 会计实务
- 知识点
- 中级
- 策略
- 总结
- 学习
- 2013
- 质量保证系统管理规程
- sllse45d低功耗双通道数字隔离器
-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 SFC重装机兵R高达版说明
- XX物流公司的物资入出库管理规定
- 安全文明工地建设实施方案
-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 thinkpad触摸板使用说明
- 我们这个时代会有真先知吗?
- 2014年幼儿园兴趣班协议书范本
- 好孩子集团生产现场管理制度
- 公路水运继续教育-桥梁结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二)试题及答案
- 东方重机核电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 华为光网络考试试题--答案版
- 一种实现嵌入式Linux的新方法
- 2020年一级建造师法规试题解析
-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研究及应用
- 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杨代雄)
-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