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解析版 大纲人教版)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十课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

更新时间:2023-07-28 09: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第八单元 第二十课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及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的春天

一、选择题

1.台北国父纪念馆展示,孙中山曾于1900年、1913年、1918年三度到过台湾。下列事件

与孙中山先生第二次来台背景相吻合的是 (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B.护国运动爆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法运动爆发反对段祺瑞卖国 D.“二次革命”爆发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解析:由题目可知应该是1913年发生的史实。A为1900年,B为1915年,C为1917年。 答案:D

2.(2010·洛阳模拟)对联往往能够反映某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有一副对联:“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预备立宪” C.辛亥革命 D.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汉满蒙回藏”“公侯伯子男”,可判断其反映了中华民国的“五族共和”和中华民国制定的《临时约法》遭到破坏,这是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恶果。 答案:D

3.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故之患,国贼即去,民国始可图安 ”这一檄文旨在 ( )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D.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解析:《第二次讨袁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16年5月,背景是护国运动,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答案:C

4.某校学生找到了下面这组图片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拟定的四个研究主题中最恰当的一个应是 ( )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A.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近代中国“实业救国”道路走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成份

解析:注意提炼图片信息,图片展示了民族工业由产生到一战期间发展、近代后期遭受侵略及建国初期公私合营的曲折发展历程。 答案:A

5.(2010·郑州模拟)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在此建立。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酿酒公司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张裕酿酒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得如此成就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 ) A.北洋军阀政府的大力支持 B.实业家爱国心的驱使

C.烟台开埠早,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 D.《马关条约》的签订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A项不符合史实;B项属于主观条件;《马关条约》本身不可能推动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D错误。1858年,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 答案:C

6.(2010·临沂模拟)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国货运动”提倡国货,抵制外货,在当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7.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1913年),其中不能体现下列哪一信息(

)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本题材料无法体现“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这一信息。 答案:D

8.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下面是民国初期的一些火花,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C.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救国”“中华民国利兴公司”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答案:D

9.(2010·石景山模拟)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个企业。1916年前后该企业的状况不包括

( )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A.该企业很红火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增加了其产品销量 C.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严重经济侵略致使其破产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使其获得巨大的发展

解析: 1916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控制,使民族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使其获得巨大的发展。 答案: C

10.(2010·昆明模拟)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A.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不断加强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国资本 C.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不断加强 D.民族工业受到双重的压迫和束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进口总额增长了3.3倍,生活消费品占优势;出口总额增长了5.9倍,农产品、手工产品占优势;进口总额明显高于出口总额。这些数据说明1895~1913年,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加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民国初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材料2: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3:轻重工业发展示意图(民国初

年)

请回答:

(1)读图一,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图二),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它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3(图三),概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1913年到1919年“冶炼业”发展态势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状况,以材料、表格、图片等多种形式展开命题。第(1)问可结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原因加以分析;第(2)问可从地理、交通、政治、历史基础等多方面分析;第(3)问可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等方面归纳状况。

答案:(1)状况: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2)交通便利,区域内有运河、长江;南京、上海等地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靠近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受辛亥革命影响深刻;明清时期该地区纺织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为本地人氏,便于在家乡办厂。

(3)材料3反映了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即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出现冶炼业(重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机器采矿业(或者中国的重工业资源被掠夺);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12.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2: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

材料3: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1)依据材料1,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概括材料2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由依据材料3,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数对比说明了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问可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归纳。第(2)问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第(3)问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

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第(4)问注意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总结,一定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答案:(1)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

(2)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说明: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4)经济上:近代化进程启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政治上: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出现政党政治。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入中国并被接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i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