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春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案新版

更新时间:2023-09-04 09: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1.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重点)

2.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重点)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定义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新问题: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当锐角∠A 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确定了.现在我们要问: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利用余弦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在Rt △ABC 中,∠C =90°,AB =13,AC =12,则cos A =( )

A.513

B.512

C.1213

D.125

解析:∵Rt △ABC 中,∠C =90°,AB =13,AC =12,∴cos A =AC AB =1213

.故选C. 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等于这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

【类型二】 利用正切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

=( )

A.35

B.45

C.34

D.43

解析:在直角△ABC 中,∵∠ABC =90°,∴tan A =BC AB =43.故选D.

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等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探究点二: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函数的增减性

随着锐角α的增大,cos α的值(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析: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

方法总结:当0°<α<90°时,cos α的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类型二】

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

sin70°,cos70°,tan70°的大小关系是( )

A .tan70°<cos70°<sin70°

B .cos70°<tan70°<sin70°

C .sin70°<cos70°<tan70°

D .cos70°<sin70°<tan70°

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sin70°<1,cos70°<1,tan70°>1.又∵cos70°=sin20°,正弦值随着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cos70°=sin20°.故选D.

方法总结:当角度在0°≤∠A ≤90°之间变化时,0≤sin A ≤1,0≤cos A ≤1,tan A ≥0.

探究点三:求三角函数值

【类型一】

三角函数与圆的综合

如图所示,△ABC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O 上,过点C 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 ⊥CE ,连接CD .

(1)求证:DC =BC ;

(2)若AB =5,AC =4,求tan ∠DCE 的值.

解析:(1)连接OC ,求证DC =BC 可以先证明∠CAD =∠BAC ,进而证明DC ︵=BC ︵

;(2)由AB =5,AC =4,可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 =3,易证△ACE ∽△ABC ,可以求出CE 、DE 的长,在Rt △CDE 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以求出tan ∠DCE 的值.

(1)证明:连接OC .∵OA =OC ,∴∠OAC =∠OCA .∵CE 是⊙O 的切线,∴∠OCE =90°.∵AE ⊥CE ,∴∠AEC =∠OCE =90°,∴OC ∥AE ,∴∠OCA =∠CAD ,∴∠CAD =∠BAC ,∴DC ︵=BC ︵.

∴DC =BC ;

(2)解:∵AB 是⊙O 的直径,∴∠ACB =90°,∴BC =AB2-AC2=52-42=3.∵∠CAE =∠BAC ,∠AEC =∠ACB =90°,∴△ACE ∽△ABC ,∴EC BC =AC AB ,即EC 3=45,EC =125.∵DC =BC =3,∴ED =DC2-CE2=32-(125)2=95,∴tan ∠DCE =ED EC =95125

=34

. 方法总结:证明圆的弦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弦所对的弧相等.利用圆的有关性质,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三角函数值,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通过全等或相似将线段进行

转化.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5题

【类型二】 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三角函数值

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是D ,若BC =14,AD =12,tan ∠BAD =34,求sin C 的值.

解析:根据tan ∠BAD =34,求得BD 的长.在直角△ACD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AC 的长,然后利用正弦的定义求解.

解:∵在直角△ABD 中,tan ∠BAD =BD AD =3

4,∴BD =AD ·tan ∠BAD =12×34

=9,∴CD =BC -BD =14-9=5,∴AC =AD2+CD2=122+52=13,∴sin C =AD AC =1213

. 方法总结: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清它们的边角关系,结合勾股定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余弦函数的定义;

2.正切函数的定义;

3.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往往不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认为只要会做题就可以了,结果往往失分于选择题、填空题等一些概念性较强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g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