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8 1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

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

2简述21世纪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省力、省工、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有机结合;作物化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3. 简述我国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特点

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区域之间不平衡;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

论述题

1.试析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省工、省力、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 (2)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3)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的有机结合 (4)作物化控技术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6)设施栽培技术

(7)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2. 分析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作物栽培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间的互作规律、各种栽培措施及调控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

(2)我国作物栽培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体现在:

在理论上:创立了作物栽培理论体系,包括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等。(要求适当分析)

在技术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调控技术,包括:精量播种与培育壮苗(秧)技术、优化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旱地农作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等(要求适当分析)

第一章 水稻

名词解释

1. 水稻感光性: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条件范围内,缩短日照可缩短生育期,延长日照可延

长生育期,水稻这种对日照长短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反应称为感光性。

2. 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是控制水稻大田群体的关键时期之一。

3. 水稻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4.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在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高温短日条件下,仍需一定时期的不被高温短日所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开始幼穗分化。水稻的这一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

6. 水稻生理需水:是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7. 叶龄指数:主茎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比。

8. 水稻的“三性”: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的三个主要内在特性,常简称为水稻品种的“三性”。

9. 水稻生殖生长期 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10. 水稻不完全叶 发芽时最先出现的是无色薄膜状的芽鞘,从芽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一般称为不完全叶。

11. 水稻分蘖节 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称它为分蘖节。

12. 水稻拔节 节间伸长初期,是节间基部的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纵向伸长引起的,生产上称为拔节。

13. 生物产量 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以干物质的收获量。

14. .群体质量 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15. .抛秧 利用秧苗带土重力,通过抛甩使秧苗定植本田的栽秧方法。

16.晒田 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

二、简答题

简述移栽稻本田期不同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1)移栽稻本田期一般分为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三个时期。 (2)技术要点:

返青分蘖期:查苗补缺;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晒田控蘖;看苗及早施用蘖肥;防治病虫害。 拔节长穗期:巧施穗肥;深水养胎(不缺水不受旱);防治病虫害。

抽穗结实期:抽穗开花保持水层,乳熟期干干湿湿,黄熟初期断水;看苗酌施粒肥;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

2. 简述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生育特点: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多,成

穗率偏低;根系发达,集中分布于表土层;株型矮小。

(2)高产技术要点:选用良种;确保全苗;防止草害;防倒防早衰。

3. 简述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它们在形成中表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仅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产量因素间均呈负相关。

4. 简述稻米品质的调控技术

优质水稻品种选择与合理布局;水稻适宜播栽期的确定;群体起点密度调控;土壤培肥与品质调优的施肥技术;品质调优的水分灌溉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控污技术;适时收获与合理干燥技术。

5. 简述搁田的作用及技术要点 (1)生理生态作用

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孽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有利。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 (2)晒田技术

晒田常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为适宜。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

6. 简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概念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具超高产强力品种(系)的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生产区自然资源优势,综合利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叠加效应,努力塑造水稻理想的株型与群体结构,全面提高水稻群体的动态质量,从而获得水稻超高产目标。

第四章 玉米 名词解释

1. 见展叶差:某一时期玉米的可见叶数与展开叶数之差值。

2. 玉米穗三叶 指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下各一叶组成的三叶。

3. 玉米穗肥:是指玉米雄穗发育至四分体、雌穗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的肥料,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的关键性肥料。

4. 气生根 着生在地上茎节的根。

5. 玉米秆肥 在拔节期间施用的肥料,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

6. 特用玉米:玉米子粒中某一特殊物质含量较高、或是利用玉米的不同器官、或是在特殊

的采收时期用于特殊用途,是普通玉米以外的具有特殊的营养品质或适合特种需要的各种玉米类型。

7. 高油玉米:子粒中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1倍或1倍以上的一种特殊的高附加值玉米类型。

8. .青饲玉米:指收割玉米鲜嫩植株,或收获乳熟初期至蜡熟期的整株玉米,或在蜡熟期先采摘果穗,然后再把青绿茎叶的植株割下,经切碎加工后直接作牲口饲料,或贮藏发酵后用作牲畜饲料。

简答题

1. 简述特用玉米的栽培技术。精细整地;品种隔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2. 简述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般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时期。 (2)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苗期: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查苗、补种、育壮苗;中耕施肥除草;防治病虫 穗期:中耕施肥培土;合理灌溉排水,确保土壤适宜含水量;防治病虫。 花粒期:根外追肥;人工辅助授粉;合理灌溉排水

3. .简述我国玉米的产区分布。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4. 按籽粒的形态与结构,玉米可分为哪几类?

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甜质型;爆粒型;粉质型;有稃型;甜粉型。

5. 简述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展开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关系;见展叶差与穗分化的关系;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

论述题

1. 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的途径。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上述各因素的形成与各器官建成、群体物质生产、运输和积累等过程紧密相关。 (1)单位面积穗数的形成与调控

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构成中形成最早的因素,由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决定。应在培育壮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量与高质量栽插的基础上,早施适量的分蘖肥,促分蘖早发快长;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及时控制肥水,调节分蘖的发生与发育,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预期的穗数。 (2)每穗颖花数及其调控

增加每穗颖花数有2个途径:一是促使颖花多分化,而是减少颖花退化。调节颖花数目的施肥应延迟至颖花分化期,不仅可以促进颖花适量增加,而且更有利于减少颖花退化, (3)结实率及其提高

抽穗前植株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输导组织和着生颖花数对结实率影响较大。抽穗后到胚乳大体完成增长期间光合量的多少对结实率有决定意义。这一时期强调“养根保叶”。

(4)千粒重及其提高

一方面增大谷壳的体积,同时又要增重谷壳内的米粒。增大谷壳的体积除选用大粒品种外,从二次枝梗分化期开始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使颖花分化时稻体的营养状况和生理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增重谷壳内的米粒,着重是加强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同时又要降低呼吸消耗,增加净光合量及其向谷粒的转运。

2. 论述特用玉米的种类及栽培技术

(1)种类

以加工利用为主的,主要有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以鲜食为主的,又称果蔬玉米,如甜玉米、糯玉米;以饲用为主的,如优质蛋白玉米、青饲玉米。

(2)栽培技术

精细整地;品种隔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第六章 甘薯

名词解释

1. 纤维根:甘薯根的一种,由茎节上的不定根原基长出,形状细长,有分枝与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2. 梗根:甘薯根的一种,粗约0.2—1.0cm的肉质根,整条根形状细长、粗细均匀。由于加粗过程中遇到不良条件而成,此根徒耗养分、应控制产生。

简答题

1. 简述甘薯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要点。(1)需肥规律:生产1000kg薯块一般需要吸收氮约4kg;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35:1.6。氮素吸收以前中期为多;磷素吸收在后期(薯块膨大期)增多;钾素的吸收在整个生长期均比氮、磷要多,后期吸钾更多。 (2)施肥技术要点:

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配合。

基肥占总量的70%,以有机肥为主,磷肥一般都作基肥。

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前期“促苗肥’宜早,中期施“促薯肥”,后期施“裂缝肥”。

2. 简述甘薯贮藏的基本要求与措施。(1)基本要求:保持窖温10-15℃,湿度80%-90%,注意通气,并在入窖前剔除病薯、伤薯。 (2)措施:

前期:入窑后20天内。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打开气孔,降温排湿,当窖内温度下降到15℃时堵塞气孔,使窑温稳定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 中期:入窑20天后到来年的2月初(立春)。以保温防寒为主。当窑温下降到13℃时开始封窑(小雪前后),在低温期,窑内加草以保温。

后期:2/初到育苗阶段。以稳定窑温为主。及时打开气孔,排出CO2,保持薯块的正常呼吸;温度以12—14℃为宜。

3.简述甘薯根的类型 细根;柴根;块根。

4. 根据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关系,甘薯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哪些时期? 发根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块根盛长,茎叶渐衰期。

5. 简述甘薯育苗技术。 (1)育苗方式。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露地育苗。 (2)排种技术。

种薯选择和种薯消毒;排种量和排种期。 (3)苗床管理。

根据不同的育苗方式,进行温度、湿度、营养及病虫害等的管理。

第七章 棉花

1. 衣分 皮棉重占籽棉重的百分比。

2. 衣指:100粒籽棉的纤维重(g)

3. .铃期

从开花到吐絮所需的天数。

4. 伏前桃

棉株上7月15日以前成的铃。

5. 伏桃

棉株上7月16日至8月15日成的铃。

6. 秋桃 8月16日以后结的能正常吐絮的铃。

7. 纤维长度

纤维伸直后两端的距离。

8. 纤维整齐度 考察的若干粒子棉中,纤维平均长度在±2mm范围内的粒数所占的百分率。

9. 纤维强度

拉伸的1根或1束纤维在行将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负荷。

10. 吐絮期

指从开始吐絮到全田收花基本结束、拔秆的时期。

简答题

1. 简述控制棉花株形的作用及技术途径。

(1)控制棉花株形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养分供应与分配状况,创造良好的蕾铃生长发育条件,有利于保铃、增铃。 (2)技术途径:

人工整枝:除叶枝、打顶心、打旁心、除赘芽、打老叶。

化学调控:使用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控高控果枝长度,减小顶部叶片面积。

2. 简述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 (1)内因:

有机养料供应不足和分配失调;棉株体内有机养料运输与分配的局限性;棉株体内碳、氮比例失调;蕾铃中植物激素平衡失调。 (2)外因:

环境条件不良;病虫为害;机械损伤。

3. 简述棉花的栽培种类型

非洲棉;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

4. 简述棉花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选育良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覆盖地膜;合理施肥;减少蕾铃脱落;及时防治病虫;控制株形;优化成铃;中耕、除草、培土;适时灌、排;酌情催熟;勤收细摘。

论述题

1. 论述棉花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

喜温好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无限生长习性;再生力强;分枝发育的两向性;花期和成熟吐絮期长;常异花授粉;蕾铃脱落。 (2)棉花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光周期与光强影响棉花生长发育。

温度。棉子萌发最低临界温度为10-12℃,胚根维管束分化需12-14℃,下胚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需16℃以上的温度。出苗适温为17℃,气温达19-20℃才出现蕾,花铃期的适温为25-30℃,棉纤维发育成熟需21℃以上的温度。

水分。棉花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生成1kg干物质需水400-600ke或更多。

矿质营养元素。棉花对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与比例在不同生育时期与不同产量水平下,均有所不同。从不同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量来看,苗期少,蕾期增多,花铃期最大。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微量元素中的硼、锰、锌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土壤中的氧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土壤质地与理化性质。适宜棉花生长的土壤质地以壤土为好,过黏或过沙均不宜。土壤pH以7-8为宜。

第八章 油菜

名词解释

1. 双低油菜:指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的油菜。

2. 薹茎叶:着生在油菜苔茎段上的叶片。

3. 油菜春性品种:

低温春化阶段对低温要求不很严格,一般在10-20℃下经15-20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进入生殖生长的油菜品种。

4. 根颈:栽培学上指油菜子叶节以下的整个幼茎,植物学上指油菜根与幼茎连接处的一段小茎。

5. 根拔:

当播种或移栽过迟,整地质量差,且土壤水分较多时,瘦小或扎根不深的油菜苗,若遇-5~-7℃的低温,土壤结冰膨胀,抬起土层并带起根系,待白天气温上升,冻土融化下沉时根系被扯断形成根拔外露的现象。

6. 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油菜开花不结实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油菜缺硼造成的,是油菜缺硼的主要症状。

7. 优质油菜

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良品质特性的油菜。

8. 杂交油菜

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育成的油菜。

9. 免耕油菜

作物收获后在不耕翻的板茬地上进行播种和移栽油菜的方法。

10. 油菜的感温性

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油菜的感温性。

简答题

1. 简述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1)反应特性:油菜为低温长日照作物。根据对春化阶段低温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冬性、半冬性与春性品种。根据对光照的敏感性可分为强感光型与弱感光型。 (2)应用:在生产上可利用温光反应特性,进行:

指导引种;指导品种选用与播种;指导田间管理。

2. 简述油菜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要点 (1)营养特性:

需肥较多,对磷、硼敏感,吸硫较多;亩产100-150kg时,氮磷钾比例约为1:0.4:1。 (2)施肥技术要点:

总量:亩产150kg菜籽,在亩施3000kg农家肥基础上,一般施N12kg、P2O5 6kg K2O 6kg。

分期施用:底肥:占30%-40%;追肥:早施增施苗肥,稳施薹肥,巧施花肥

3. 简述油菜的类型

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4. 简述油菜的温光反应的类型及温光反应的应用。 (1) 温光反应的类型

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 (2) 温光反应的应用

引种;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栽培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