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双杀与双击

更新时间:2023-08-26 21: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

投资中的戴维斯“双杀”与“双击”
  第一篇
  戴维斯“双杀/双击”是美国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哲学。戴维斯家族祖孙三代在华尔街成功投资50年,其辉煌战绩足以与沃伦 巴菲特、彼得 林奇等投资大师相提并论。
  1947年,38岁的戴维斯辞去在纽约州财政部保险司的职务,开始了职业投资。1950年前后,他将10万美元全部投资于保险股组合。在他1994年去世时,这些投资已变成了8亿多美元。老戴维斯的儿子被认为是华尔街的神话。他从20世纪60年代的高投机行情下起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动荡中独善其身。他管理的基金在28年中有着22年战胜市场的记录。老戴维斯的孙子安德鲁和克里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手“戴维斯王朝”,并继续创造出超人的回报。

  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哲学被称为投资行业的“奇葩”。戴维斯“双杀”与“双击”效应主要体现了企业成长变化与市场不理性预期对股价波动的双重影响。比如,在熊市中,投资者所面对的往往是估值下滑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在牛市时,则可能获得估值上升、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双重收益。

  戴维斯的策略很简单,即以低市盈率(低于10倍PE)买入成长性潜力股(每年增长10%~15%),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尽享EPS(每股收益)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例如,老戴维斯1950年买入保险股时PE只有4倍,10年后保险股的PE已达到15倍至20倍。也就是说,当每股收益为1美元时,戴维斯以4美元的价格买入,当每股收益为8美元时,一大批追随者猛扑过来,用“8×18美元”的价格买入。由此,戴维斯不仅本金增长了36倍,而且在10年等待过程中还获得了可观的股息收入。

  事实上,大师们的股票投资理论和策略经过不断进化后,最终都走向了殊途同归。戴维斯“双击”实际上就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费雪的成长股理论、芒格的绩优股理论等三者的综合,即等待“好的时机”以“好的价格”买入“好的股票”,实现完美一击,然后耐心持有,坐收上市公司和“市场先生”的双重馈赠。回过头来看,股神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策略其实就是典型的戴维斯“双击”。

  巴菲特购入中国石油H股每股1.68港元,动态PE是3.4倍,动态PB是0
.72倍,分红收益率高达15%(是当时国内5年期存款利率的5.38倍)。而且,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巴菲特非常乐观,中国石油不仅经营稳定、盈利能力强,而且分红政策稳定。随着经济升温,股市走强,国际油价攀升,中国石油成长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受到众人追捧。巴菲特卖出价是13.4元港币

经济

,平均PE是18倍,平均PB是3.6倍,不仅股票市值增长了近10倍,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分红收益。可以说,巴菲特的投资是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反观国内股民对中国石油A股的投资: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时,以16.7元人民币在一级市场抽签申购,PE是22.4倍,市净率是5倍;二级市场开盘炒到48.6元,对应PE为64倍,PB为14.8倍。之后的中国神华、中国船舶、中国远洋的上市和炒作,更是荒唐。要知道,戴维斯“双杀”——企业业绩下滑(EPS下降)、股市进入熊市(投资预期变坏,PE下降)所带来的“双重杀伤力”也是惊人的。例如,EPS从2元降到1元,PE从60倍降到10倍,股价可以跌到原先的十二分之一。

  2007年,国内券商以“再现戴维斯王朝”为题,大力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两只保险股。可惜的是,研究人员只看到戴维斯因长期持有保险股而致富,却并没有真正把戴维斯“双击”用对地方。

  为什么这些专业人士在关键时刻总是不“专业”?或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要迎合市场、客户,又要考虑业绩、排名、奖金、公司利益;或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离市场太近,难免因市场波动、群体互相影响而受到干扰。更不要说还可能有道德风险了。总之,这些分析人员常常会先把“飞镖”插上,再在周围画上“靶子”,以证明自己的判断多么英明、准确。

  第二篇:
  在市场投资中,价格的波动与投资人的预期关联程度基本可达到70%-80%。而不断抬高的预期配合不断抬高的PE定位水平,决定了价格与投资人预期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以前这个现象被称作市场的不理性行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市场的理性短期预期导致的自发波动。也可以称作“戴维斯双击效应”。

  双击策略其实很简单:以低市盈率买入潜力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尽享EPS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双击并非戴公独创,事实上很多投资家都有类似策略。双击和巴老“永恒价值”相比,显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双击更实用一些。双击把买入价格放在企业质量之前,强调低市盈率,其实暗含了很多安全边际的保护。对PE提高的期待不会轻易陷入“雪茄烟蒂”的陷阱。卖出策略
提醒投资毕竟不是婚姻,再长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离场。

戴维斯坚持的操作很简单,以10PE买入每年增长10-15%的公司,五年后市场会给这公司更高的预期,便会以13甚至15PE买入,此时戴维斯卖出,其获利率是相当可观的。相反,很多人以30PE买入期望每年增长30%

经济

以上的所谓成长股,六年后的获利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因为在成熟的经济体,期望一个公司每年保持3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率,以摊薄其PE水平的难度是很大的。
EPS: 1 1.2 1.4 1.6 1.8 2.5 3.5 5
10倍PE: 10 12 14 16 18  (此时的价格很可能在12元转折)
20倍PE:               50 70 100
  此时股价即由12升到50元--100元,获利4倍--8倍,而净利润只是转折性地由10%/年增长到40%,同时双击中的PE变成了20,可以看出,戴氏双击的高获利度在于其PE的大幅提高,而净利润的拐点大幅增长即是催化剂!

  戴维斯双杀与双击策略相反,为从双高到双低的负循环过程。戴氏双击或双杀,其实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操作方式,虽然不同于巴菲特。巴氏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毛利率及其带来的企业价值增长,我称之为纯粹价值投资或非市场型价值投资。

  戴氏方法的核心是市场预期及其带来的投资者对公司估值接受度的变化。我称之为市场型价值投资。两者最大区别,一个远离市场,一个依托市场。我认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考虑到优质上市公司的缺乏、政策市的特点以及整个市场的投资风格等因素,戴氏双击比巴老的投资方式更适合中国市场。
  
-------------------------
安全边际随着市场的调整而自我调节
  当市场单边牛市时候,市场整体估值的安全边际是不断上移的,也就是说PE的合理估值也在逐步上调,假设04年低迷的时候是10倍PE,05年好转的时候可能市场20倍的PE都能接受了,06年也许30倍都无所谓,到了07年40倍也不算疯狂了,那时候上千倍的PE都能让人狂追。但是市场下跌的时候,人们对PE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低,更加追求安全的区域,PE的合理估值范围也逐步下移,戴维斯双杀效应的恐怖正在于此。

  从高PE往下调整的时候,你会发现股价就算大跌,也到不了合理估值的范围,这是因为人们对于PE的要求已经降低了。打个比方,在疯狂的时候,假设股价是100,PE是40,这个时候开始大幅调整,市场对于PE的安全边界要求更低,也许只有20了,股价这个时候也调整到60,但是请注意,如果对应40倍PE到20倍的PE,你的股价应该砍到50才合理,可才到60,对于你来说,去掉40%已经大伤筋骨了,
可是别以为调整到位了,还没到市场合理估值的PE呢。
  戴维斯双杀说的就是当股价大幅调整时候,市场PE的安全边界也在加速下移,让你的调整甚至还赶不上它的调整,这是最恐怖的事情,更为惨烈的是,这一切还才刚刚开始。

  以前几年的高科技投资为例
  2003年底,安博特看到苹果

经济

公司。当时由于传统的高成长性行业已经连续下跌几年,因此,包括苹果公司也备受市场冷落。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底,包括瑞银、JP摩根等投行给予苹果公司中性评级,整个市场都不看好这类传统的高科技公司。

  安博特最为看重的是苹果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它是第一个集成了WiFi和蓝牙功能的电脑,苹果公司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列,而Ipod上市后风靡全球的事实,印证了安博特的判断。其实最吸引安博特的是当时的股价,仅有13美元左右,其市盈率、市净率都低于当时市场的平均水平。从2003年到2004年间,安博特陆续买入大量苹果公司股票,建仓成本在13到17美元之间,建仓结束以后便开始耐心等待。

  Ipod面世后,风靡全球,给苹果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很多机构大举跟进,知名投行评级由“中性”改成了“买进”。公司价格节节攀升,到2005年底升到70美元,较2003年底翻了6倍多。 2005年中旬,股价40美元后,安博特开始减仓,他认为价格已超过价值区域
,到2005年底已将8成筹码抛出,之后全部清空。值得注意的是,清空后,多家投行却给予买入评级。比如高盛、花旗。

  投资就是投资。业绩的短期波动应该与长期趋势配合在一起。而相对公司的股价大幅波动,投资人自身的短期业绩预期频繁波动所带来的“戴维斯双杀效应”更是投资行为中应该注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