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4 14年抗战(专题卷)

更新时间:2024-06-15 0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训练14 14年抗战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 )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 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开始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

2.1927年,田中义一主持了日本东方会议,正式形成了大陆政策,明确提出将“满蒙”与“中国本土”相分离的方针。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六名士兵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1.5米路轨,诬称中国军队蓄意所为并对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九一八事变”。事变后日本政府对外声明爆炸事件是“突发”事件,中国守军破坏路轨,日军“有必要先发制人”。此后日本未立即惩处肇事人员并在四个多月内占领中国东三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B.柳条湖爆炸案打乱了日本政府的对外征战计划 C.日本关东军挑起事变得到政府授意 D.“九一八事变”是突发性的偶然事件 答案 A

解析 柳条湖爆炸不仅没有打乱日本政府的对外征战计划,反而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借口,故B项错误;柳条湖爆炸案后日本政府对外声明爆炸事件是“突发”事件,中国守军破坏路轨,无法看出是否是政府授意,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故D项错误。 3.2017年伊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主流认识往往是最具有科学性的 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期性 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 1 -

答案 C

解析 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也会达成一些共识,并非难有定论,故A项错误;主流认识如果不能求真求实,也不具有科学性,故B项错误;“十四年抗战概念”相比八年抗战,更加突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长期性,故C项正确;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只是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4.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战术较灵活 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 答案 A

解析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现实力量对比,中共在敌后战场采取了诸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各种灵活战术,实现了在敌后最大规模的牵制日军机动兵力的作用,故A项正确。 5.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胜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该军事行动( ) A.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C.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华盛顿星报》所赞扬的中国抗战是台儿庄战役,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在此时尚未爆发,故A项错误;台儿庄战役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的一场积极防御歼敌战而非主动出击,故C项错误;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的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故D项错误。

6.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中国战场上出现过汪精卫投降、皖南事变、百团大战、张自忠牺牲的枣宜会战,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 A.日本放弃了灭亡中国计划,改变侵华方针 B.体现了与日本侵华方针间的密切联系 C.国共关系已破裂 D.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答案 B

- 2 -

B.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D.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解析 日本放弃了灭亡中国计划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主要集中兵力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所以中国战场上才会出现这些状况,故B项正确;国共关系已破裂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D项错误。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史实论述其原因。(要求:写出变化,变化依据材料,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

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 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 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示例二:

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 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