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及简答

更新时间:2023-05-31 17:38: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机体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Km 米氏常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DNA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组成新的DNA分子。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全酶 :全酶=酶蛋白+辅因子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第一个是结合部位,由一些参与底物结合的有一定特性的基团组成;第二个是催化部位,由一些参与催化反应的基团组成,底物的键在此处被打断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后,在相应的酶催化下,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反应,利用糖酵解途径其它酶生成葡萄糖的途径称为糖异生

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即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中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

4.生物氧化: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等电点:蛋白质或氨基酸等静电荷为0时的PH

同工酶 :来源不同种属或同一种属,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中分离出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之为同工酶。

解偶联剂:能使氧化和磷酸化偶联作用解除的化合物。

反馈抑制:在反应体系中最终产物对起始反应的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别构调节:别构剂与酶蛋白别构部位产生非共价键结合,使酶蛋白分子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影响酶活性及相映的代谢途径称为别构调节。亚基:是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最小的共价单位. 细胞水平代谢调节:通过细胞内酶的结构和含量的变化而调节物质代谢过程。

激素水平代谢调节:肌体内外环境变化后,高等生物的内分泌细胞分泌一定的激素,激素通过受体对其它细胞发挥代谢调节作用。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紫外吸收明显增加的现象。 遗传密码:DNA(或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答有密码子的。 密码子.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每三个核苷酸

tructural domain结构域:多肽链中由相邻二级结构单元联系而成的局部性区域称为结构域。 Tm (melting temperature) 将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核酸分子内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Tm, melting temperature)。DNA的Tm值一般在70~85℃之间。

Orientation effect定向效应:酶能使靠近活性中心处的底物分子的反应基团与酶的催化基团取得正确定向,底物分子反应基团对着催化基团几何地定向,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的效应。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半不连续复制:由于 DNA 双链的合成延伸均为5 ' → 3 '的方向,因此复制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即其中一条链相对地连续合成,称之为前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称为后随链/后滞链/随从链。

Transcription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在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NA-dependent RNA DDRP)的作用下,合成与DNA模板互补的RNA链。

Protein denaturation 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这一现象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 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过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去查找各种不同来源的基因组DNA分子中的同源基因或同源序列。

Proximity effect 临近效应由于酶和底物分子之间的亲和性,底物分子有向酶的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同时也使底物分子间的反应基团互相靠近,从而降低了进入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并增加了活性中心区域的底物浓度。

启动子: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过程(以DNA为膜板合成RNA的过程)。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α-酮戊二酸。是转氨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酮体: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酮体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中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蛋白质系数 N的含量在各种蛋白质中的含量都比较接近,平均为16%,即1克N相当于6.25克蛋白质。6.25是蛋白质系数。盐溶:低盐浓度时,随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别构效应 当底物或底物以外的物质和别构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非共价地结合后,通过酶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叫别构效应。

SD序列:DNA复制时双链解开成单链,以单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新链,得到两个与亲代完全相同DNA分子,DNA分子一条链来自亲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复性: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重新缔合成双链。

减色效应:指变形DNA分子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紫外线吸收降低的现象。

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残基侧链。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上必需基团比较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与酶的活性直接相关的结构区域。

肽: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之间失水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冈崎片段:DNA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合成一些DNA小片段,其大小约含1000-2000个核苷酸残基,然后再通过DNA连接酶将它连接起来。

简答题

1. 何谓氧化磷酸化作用?NADH呼吸链中有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答:在线粒体内伴随着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在NDAH呼吸链中有三个偶联部位,第一个偶联部位是在NADH→CoQ之间;第二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b→细胞色素c之间;第三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2.物质代谢的调节分哪几个层次。

物质的代谢可以分为3个层次,单细胞生物细胞水平的调节,多细胞生物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激素水平的调节,人和动物有了功能复杂的神经系统,在前者的基础上对整体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类物质代谢的枢纽?

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

3.写出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0的反应历程,注明其中催化脱氢反应的酶及其辅助因子,并计算1mol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所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0的反应历程。脱氢反应的酶:L-谷氨酸脱氢酶(NAD),

2++2+丙酮酸脱氢酶系(CoA,TPP,硫辛酸,FAD,Mg),异柠檬酸脱氢酶(NAD,Mg),a-酮戊

+2+3+二酸脱氢酶系(CoA,TPP,硫辛酸,NAD,Mg),琥珀酸脱氢酶(FAD,Fe),苹果酸脱氢

+酶(NAD)。共消耗1ATP,生成2ATP、5NADH和1FADH,则净生成:-1+2+3×5+2×1=18ATP

3.DNA双螺旋结构有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

a.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b.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T配对,之间形成2个氢键,G-C配对,之间形成3个氢键(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定律)。c. 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4.请列举细胞内乙酰CoA的代谢去向。

答案要点: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从头合成脂肪酸;酮体代谢;合成胆固醇等。

2、酿酒业是我国传统轻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生化机制是在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从葡萄糖代谢为乙醇的过程。请写出在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代谢途径,并注明其中催化脱氢反应和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及其辅助因子。

答案要点:从葡萄糖代谢为乙醇的反应历程。脱氢反应的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2+),醇脱氢酶(NADH+H)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Mg

+或K)

3.试述mRNA、tRNA和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①mRNA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直接指令氨基酸掺入的模板。(3分)②.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4分) ③. rRNA与蛋白质结合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3分)。

4、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哪些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联系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为什么?

答案要点:①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氧化分解途径;三羧酸循环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合成代谢提供原料,要举例。②列举出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的一些化合物,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相互转化途径

1.写出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0的反应历程,注明其中催化脱氢反应的酶及其辅助因子,并计算1mol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所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答案要点: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0的反应历程。(3分)脱氢反应的酶:

+2+L-谷氨酸脱氢酶(NAD),丙酮酸脱氢酶系(CoA,TPP,硫辛酸,FAD,Mg),异柠檬酸脱氢

酶(NAD,Mg),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CoA,TPP,硫辛酸,NAD,Mg),琥珀酸脱氢酶(FAD,3++Fe),苹果酸脱氢酶(NAD)。(3分)共消耗1ATP,生成2ATP、5NADH和1FADH,则净生成:-1+2+3×5+2×1=18ATP(2分)

2.DNA双螺旋结构有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

答案要点:a.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2分)b.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T配对,之间形成2个氢键,G-C配对,之间形成3个氢键(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定律)。(2分)c. 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2分)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2分)

1. 简述α—螺旋的结构要点(8分)

蛋白质多肽链主链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之一(1分)。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的亚氨基氢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残基上的羰基氧形成链内氢键(2分)。在氢键封闭的环内有13个原子(1分)。.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每个氨基酸残基绕轴旋转100度(2分),每圈0.54 nm.每个氨基酸残基相距0.15nm(2分)。

2. 计算1摩尔18C饱和脂肪酸完全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净产生多少ATP。(12分)

18C脂肪酸经8次β氧化生成 8个FADH2,8个NADH,9个乙酰COA ,产生的能量是2×8+3×8+12×9=146 ATP

评分标准:要求写出β氧化的步骤,每步一分,共计5分。写出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时及底物水平磷酸化共计5分,结果计算正确2分。

3.糖酵解中不可逆反应是什么?糖异生时如何跨越此障碍。(12分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1分) 果糖-6-磷酸---1,6-二磷酸果糖(1分)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2分)丙酮酸+CO2+ATP---草酰乙酸(丙酮酸羧化酶)(2分) 草酰乙酸+GTP----磷酸烯醇丙酮酸+CO2(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2分)

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果糖二磷酸酯酶)(2分)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酯酶)(2分)

1、 以大肠杆菌为例比较说明脂肪酸生物合成与分解过程的区别(10分)

2、简述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过程(10分)。

3、当某一氨基酸晶体溶于PH7.0的水中后。所得溶液的PH为8.0,问此氨基酸的PI是大于8,等于8,还是小于8,为什么?(6分)

+2++2+

4、简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并用图表示。(10分)

5、比较DNA与RNA结构,功能的异同.(8分)

6、列举乙酰辅酶A在体内的可能生成线路及分解去路(12分)。

1.氨中毒原理(3分)

1)α酮戊二酸大量转化

2)NADPH大量消耗

三羧酸循环中断,能量供应受阻,某些敏感器官(如神经、大脑)功能障碍。

2.为 什么用反应初速度表示酶活力?(3分)

答案:1)底物浓度降低,2)酶在一定pH下部分失活 ,3)产物对酶的抑制

4)产物浓度增加而加速了逆反应的进行。

3.肽键的特点(4分)

1)是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羰基具有明显的共轭作用。

2)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3)组成肽键的原子C-O-N-H处于同一平面,构成刚性平面。

4)键长(0.132nm)比一般C-N键 (0.147nm) 短,而比 C=N(0.127nm)长。

5)在大多数情况下,H和O以反式结构存在。

4.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蛋白质受理化因素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2分)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有:热、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搅拌、据烈振荡、研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尿素、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去污剂等。(3分)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限速步骤?

生理意义:1.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2.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3.影响果实品质

4.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

限速步骤:1.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

2.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形成草酰琥珀酸。

3.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NADH+H+和CO2。

3.简述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

a) 线粒体的内膜中电子传递与线粒体释放H+偶联,即呼吸链在传递电子过程中释放

出来的能量不断地将线粒体基质内的H+逆浓度梯度泵出线粒体内膜。

b) 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结果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H+浓度增高,基质内H+

浓度降低,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个质子跨膜梯度,线粒体内膜外侧带正电荷,内膜内侧带负电荷。

c) 线粒体外的H+可以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三分子体顺着H+浓度梯度进入线粒体基

质中,这相当于一个特异的质子通道,H+顺浓度梯度方向运动所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TP的合成。

4.什么是转氨作用?简述转氨作用的两步反应过程?为什么它在氨基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概念:转氨作用是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起到携带NH2基的作用。这一过程分为两步反应:

2+H2

O

+H

2

-H2O

转氨作用的生理意义:

a) 通过转氨作用可以调节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体内蛋白质合成

时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b) 转氨作用可使由糖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变为氨基酸,因此,

对糖和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相互转变有其重要性。

c) 由于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有转氨酶,而且转氨酶的活性又较强,故转氨作用是氨

基酸脱氨的重要方式。

d) 转氨作用的另一重要性是因肝炎病人血清的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增加,测定病人血

清的转氨酶含量大有助于肝炎病情的诊断。

e) 转氨基作用还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速了体内氨的转变和运

输,勾通了机体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互相联系。

1.简述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作为中间代谢产物,故将此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1) 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2) 途径中的中间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PPP途径可以产生多种磷酸单糖,如磷

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

3) 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这主要是因为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可合成莽草酸,

进而合成绿原酸、咖啡酸等与抗病能力有关的物质。

4) 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当植物处于逆境条件下(干旱、染病、受损等),内外因素均不

利于EMP途径的涉及的酶,而PPP

途径不受影响,能够顺利进行,因而可以提高植物

的适应力。

2.简述尿素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发生部位

A、部位 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尿素排泄的主要器官。

B、原料 尿素的生物合成需要NH3、CO2(或H2CO3)、鸟氨酸、天冬氨酸、ATP、Mg2+和相关酶的参加。

C、过程 全部反应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Ⅰ、CO2、NH3与鸟氨酸作用合成瓜氨酸。(线粒体)

Ⅱ、瓜氨酸与天冬氨酸作用产生精氨酸。(细胞液)

Ⅲ、精氨酸被精氨酸水解酶水解后放出尿素,并形成鸟氨酸。(细胞液)

3.代谢调节有哪几个水平?它们与生物进化程度的对应情况如何?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调节机制也随之发展。进化程度越高,期代谢调节机制越复杂。就整个生物界而言,代谢调解可分为四个水平:酶水平调节、细胞水平调节、激素水平调节、神经水平调节。

其中,酶水平和细胞水平调节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调节方式,为单细胞生物、植物、动物所共有;激素水平调节和神经水平调节是随生物进化而发展起来的高级水平调节方式。但是,高级水平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仍然以酶水平和细胞水平的调节为基础。

4.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经β-氧化作用分解为乙酰CoA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的什么部位?

A、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脂肪酸进行氧化前必须活化,活化在线粒体外进行。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的脂酰CoA合成酶在ATP、CoA-SH、Mg2+存在的条件下,催化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B、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内,因此活化的脂酰CoA必须进入线粒体内才能代谢。

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它进入线粒体需肉碱

[ L-(CH3)3N+CH2CH(OH)CH2COO-, L-β羟- -三甲氨基丁酸 ]的转运。

C、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线粒体基质中疏松结合的脂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从脂酰基的β-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等四步连续反应:

(1)脱氢: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α、β碳原子各脱下一氢原子,生成反△2烯酰CoA。脱下的2H由FAD接受生成FADH2。

(2)加水:反△2烯酰CoA在△2烯酰水化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3)再脱氢:L(+)-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脱下2H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2H由NAD+接受,生成NADH及H+。

(4)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加CoA-SH使碳链断裂,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