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19 1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调查报告

【学习目标】

1、了解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

2、学习整体阅读调查报告的方法。 3、积累调查报告的解题经验。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把握调查报告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总体把握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二)调查方法

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

(三)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 1.内容真实

真实性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2.材料性强

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这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强大说服力。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①用典型事例;②用对比方法;③用精确数字。 3.针对性强

1 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它的详情、真相,认识它的性质,有人就专门对它进行调查、研究,提供规律性认识。可见,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

这一特点要求我们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因此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4.语言简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调查报告较之通讯报导等文体在表述上更严肃,语言简洁、准确、鲜明。调查报告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列举事实来说明观点,决不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生硬地塞进报告中。

(四)表达方式:夹叙夹议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而是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五)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

调查报告的结构严谨,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

一般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2007中国网游调查报告:玩家消费行为大揭底》,其中“玩家消费行为”是调查对象,“2007中国网游”是调查课题,“调查报告”显示文体。写这样标题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此外,有的标题采用常规文章标题写法,如《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和乐观度》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 (2)前言

①提要式。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供需双方存在观念“代沟”》,开头把200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了概括的介绍,提纲挈领,统率全文。

②交代式。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如《知识与

2 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和乐观度》开头内容包括时间、调查方法、范围、样本构成情况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③问题式。在开头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如《1999~200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采用叙述的方式直接暴露高考状元择校存在的新情况,属于问题式写法。 (3)主体(正文)

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根据内容的特点,把表现基本观点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如《1999~200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由四个部分构成:“高考状元产生的省份、学校的排行情况”,“高考状元的性别、就读情况”,“高考状元的择校情况”,“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情况”。这四个部分是由标题所显示的基本内容贯穿起来的。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供需双方存观念“代沟”》把“应聘对象”和“招聘单位”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让人们在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4)结尾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它的结尾有下述三种特点:①概括全文,明确主旨。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为读者提供清醒的理性认识。②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③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调查报告的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议论文,我们首先把握的重要信息是论点、论据及其论证、论证思路;那么阅读调查报告我们应从何入手呢?从报告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可以知道调查报告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我们不妨就从此入手,把握信息并分辨主次要信息。

第一步:首先明确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尾 第二步:标题中的信息

3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调查的课题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的结论。

如:从2《2007中国网游调查报告:玩家消费行为大揭底》可得知: 中国网游——课题,玩家消费行为——主要内容 第三步:前言中的信息

从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等。调查报告的概况。调查课题产生的由来。

如:从《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的前言(注意提醒学生明确目标段:前言是第一段。)中可以找到以下信息:

调查公布的时间、调查者、中国网游用户的基本情况、消费行为、行为偏好(概况)

第四步:主体中的信息

主体部分主要是由调查者所调查的数据、事实和分析性的语句、结论性的语句组成,因此我们从主体部分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事实、数据。重要的分析。结论性的语句。

如:在《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的主体部分的要点是: 第2段:城乡居民中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乐观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第3段:受教育程度、目前生活水平的档次、个人生活感受和预期的相关性影响则极为显著。

第4段:情绪指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 第5段:城乡之间比较,更可见农村居民的平静满足感稍低于城市居民,而无聊发愁的人群者差不多2倍于市民。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差别是相关的。

提示:对于调查报告而言,其重要信息是什么呢?从调查报告的存在意义(主要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上考虑,其重要信息应当是调查的结论,因此寻找调查报告的结论性语句就是我们在初读调查报告时应首先完成的目标,即它就是关键句、重点句。 第五步:结尾中的信息

从结尾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结论,提出的建议

本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是第六段,显而易见,是调查报告的结论。 第六步:小结

从调查报告的四个部分入手,理清报告的主要内容,抓准报告的重要信息,就可以快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调查报告了,为正确解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调查报告阅读的注意事项: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4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五、小结

1.调查报告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信息,要学会圈出每一部分的关键词、关键句。

2.要抓住题干的“问点”,整合相应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答题。 六、实战演练: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的问题。

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对中国人民基本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在2000年6—7月间完成。样本区分为大城市5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中小城市5个:河北保定、浙江宁波、四川绵阳、辽宁锦州、陕西咸阳;农村县7个,分别位于:湖北荆州、河北保定、浙江宁波、四川绵阳、辽宁锦州、陕西咸阳和广东江门。样本在各地区均使用等额给样的方法,每县市的预定抽样总量均为300人;使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家庭,户内合格受访对象为18岁以上且其个人生日离访问进行日期最近的成年人。本次调查最终获得的成功样本为5584个,其中城市居民为3243人,农村居民为2341人。(调查样本基本构成情况:1性别:男占49.6%女50.4%;2,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占7.6%,小学占15.9%,初中占31.6%,高中中专中技占26.5%,大专占10.9%,本科以上占6.9%。)

5

城乡居民中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乐观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对现在生活比较满意的人,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样会更有信心,但如果对现在生活就不太满意的人,他们对未来生活改善的信心也低(参见表1、2)。

交叉分析显示,性别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受教育程度、目前生活水平的档次、个人生活感受和预期的相关性影响则极为显著:小学文化程度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者为8.6%,持平预期者为23.8%,乐观预期者为42.0%,不确定预期者为25.6%,而在大专文化水平者中,悲观预期仅为4.2%,持平者为15.7%,乐观预期者为70.1%,不确定预期为10.0%;在自己报告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只有34.7%的属于高乐观群体,而在自己报告属于高档生活水平者中达到77.1%的人属于高乐观群体。

表1:受教育程度与对于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 中学本科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以下 以上 悲观 10.8 8.6 6.9 5.3 4.2 2.1 持平 21.0 23.8 20.1 17.5 15.7 15.2 乐观 37.1 42.0 53.8 63.8 70.1 74.1 不确31.0 25.6 19.2 13.3 10.0 8.5 定 表2:自我报告的个人生活水平与对于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 低档 中偏低 中档 中偏高 高档 悲观 15.1 7.9 3.8 3.4 0 持平 24.3 22.7 17.5 12.2 11.5 乐观 34.7 51.7 62.1 73.2 77.1 不确定 25.8 17.9 16.4 11.1 11.5 情绪指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在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者中茫然(无聊发愁)者与快乐(愉快兴奋浪漫温馨)者之比为24.3%:8%,小学文化水平者中为26.3%:8.7%,初中为20.5%:9.5%,高中为13.5%:12.4%,大专为10.3%:15.9%,本科以上为4.4%:16%。在生活水平方面,自认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茫然者与快乐者之比为36.4%:4.7%,中偏低档生活水平者为8.8%:9.3%,中档为11%:12.9%,中偏高档为9.3%:16.4%,高档 为3.8%:23%。

在城乡居民总体中,每10个人里大约有4个人感到平静满足,有1个人感到愉快浪漫温馨,有1个人平淡冷漠,有2、3个会无聊、发愁、焦急和紧张,还有个别的会随遇而安。如将所有的情绪大致划分为积极的、中

6 立的和消极的三种,则此三者间的比重约为5:5:1.5。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人群在平静满足、平淡冷漠、紧张感方面的差距不是特别大,而最能体现差异的两类情绪是:无聊发愁和愉快浪漫温馨,这也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茫然与快乐这两类情绪。在所有的情绪中,女性(46.2%)比男性(39.4%)更具平静满足感。城乡之间比较,更可见农村居民的平静满足感稍低于城市居民,而无聊发愁的人群者差不多2倍于市民(参见表3)。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差别是相关的。

表3:城乡居民当前情绪主要分类选项分布(单位:%) 总体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平静满足 42.9 45.7 38.9 无聊发愁 16.5 13.1 21.1 平淡冷漠 12.2 13.2 10.9 愉快浪漫 11.1 11.4 10.8 焦急紧张 7.7 5.4 7.2 随遇而安 4.4 5.0 3.5 调查结果说明: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1.这份调查报告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的?是怎样整理、归纳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

2.本文的开头部分为什么要详细说明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3.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调查的结论: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与乐观度。有人认为这一结论是在对事实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人认为,对生活的满意与乐观度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它应受到诸如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人的心理心态,甚至是社会保障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从知识与财富入手不能说明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说明:

1. 本调查报告是通过抽样调查法来进行调查的。抽样时能关注到样本的典型性、区域性、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因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整理与归纳所得的材料时,作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列表,筛选出相关数据说明问题,结合调查的目的,最终得出调查的结论。(考查“分析文本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题紧扣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设题,从调查方法入手,考查学生对调查报告写作时对材料处理的方法的把握,分析与了解文章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的整理与归纳,看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7 2. 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应具有典型性,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开头对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解说,体现的是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对抽象方式的详细说明,更能体现作者进行调查时的科学与严谨,所获得的调查结果更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本文的数据均为精确到小数点一位,且通过列表来呈现各组数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考查“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从对文体的语言特点出发,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调查报告这一文体的语文特点。)

3. 考查“探究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答案为不确定的。学生只要能围绕问题进行思考,

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分析中能做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在评判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一是看回答有没有探究的味道,能不能体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辨;二是看是否言之成理,观点要有学生的个人见解,但绝不能是没谱的乱想;三是看会不会分析,分析时能否结合文体的特点,文章所体现出的时代意义进行;四是看语言是否流畅。本题的探究,就可以围绕着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和乐观度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自我见解的表述。学生也可以从本调查报告的时效性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因素来阐述也行。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的问题。

专家学者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 ——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网络?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总书记对“网事”的关心,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网络?围绕这些话题,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拒绝色情暴力 抵制谩骂诈骗 网络不能沦为文化“垃圾桶”

毋庸置疑,目前互联网在国人的生活、工作中日益变得不可或缺;不过,网络世界也滋生了不少问题,如色情暴力内容、流氓软件、虚假信息、不负责任的言论等。这些问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造成了人们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继而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相当大的不良影响。

在上海市的两会上,该市人大代表罗怀臻表示,现在网络上有些东西

8 太乱太低俗,绝不能让那些色情、恶俗、教孩子们学坏的内容在网络上泛滥。如果让一些泄愤、谩骂的声音成为主流,互联网也就沦为了文化的“垃圾桶”,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有专家认为,其实,除了色情、暴力、谩骂等低俗信息外,对网络文化的破坏,还有两种现象不容忽视,一是少数人借助网络,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扩大矛盾,危害社会稳定;二是一些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诚信形象,对网络文化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观念需要引导 趣味可以培养 网民的需求要满足也要矫正

互联网文化的“双刃剑”作用人所共见。有学者认为,一谈到如何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时,人们多从产品供给的角度考虑,但全面地看,矫正网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取向,同样十分重要。拿网络恶搞来说,躲在暗处恶搞的人,之所以能“一搞成名”,是因为有众多的恶搞“消费者”。有人喜好欣赏,恶搞者名在其中,利在其中,恶搞起来也就无所畏惧。由此可见,供给者的行为固然需要端正,需求者的喜好更需要调整。清除一些网民落后、错误、低俗观念生长的土壤,让各种“文化垃圾”失去市场,显得更为根本。

还是在上海市的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晓鸣则认为,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建立起专门机构从哲理高度全面研究网络文化。同时,要以发展的精神创新网络文化。将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磨砺的中华文化引入网络,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

加大优秀文化供给 改进政府管理方式 网络文化建设呼唤规范化

提到胡总书记最近的讲话,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说:“胡总书记的讲话抓住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要害,对互联网的有效管理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这次讲话实际上也是胡总书记给大家出的一道考题,我们该怎么答?”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新华认为,我们必须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将优秀文化引入网络。如何做到这一点?张新华表示,首先,政府应成为网络信息的最大提供者和应用者。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发布重大政策,公开政务信息,还可以与市民进行沟通等。其次,社会各界,包括学校、企业等也应主动把网络作为发展空间,让网络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平台。

有关专家认为,要管好网络,“互联网应该有行业法规,政府应该有监管责任,从业人员应该有职业道德,网民应该有相应约束”。

(有删改)

9 4、胡总书记对“网事”的关心反映了网络文化的什么现状?请结合文本分条列举。

5、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为此,本文提出了怎样的合理化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

6、第二部分提到了“网络恶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结合原文回答。

7、.依据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青少年上网”这一现象的认识。

答: 答案说明: 4、解析:从文本中主体部分的三个小标题来看,筛选范围主要在第一部分,其中第一段是对互联网现状的一个总说,然后进行了分条介绍。概括时注意题干中的“分条列举”。

答案:①色情、暴力、谩骂等低俗信息,对网络文化造成严重破坏;②少数人借助网络,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扩大矛盾,危害社会稳定;③一些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诚信形象,对网络文化建设负面影响很大;④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⑤网络行业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

5、解析:通读全文后,分析文章结构就可以知道,“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其标题是重要提示。和第1题相比,虽然能力层级一样,但难度有所增加。

答案:①网业人员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加大优秀文化的供给;②网民加强自我约束;③政府改进管理方式;④社会各界,包括学校、企业等主动把网络作为发展空间,让网络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平台。

6、解析:答题区域比较好确定,题干中已限定为“第二部分”,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文段进行分析,既要考虑直接使用原文,又要考虑综合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得比较完整。

答案:原因:恶搞者有名有利,消费者落后、错误、低俗的消费观念。办法: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端正供给者的行为,调整需求者的喜好。

7、解析:答案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并且要紧扣原材料去思考。

答案:网络的确可以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但也可以成为低级文化传

10

播的温床;可以成为正确舆论的阵地,也可以成为腐朽文化的载体。青少年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所以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引导青少年对网络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的问题。

博士越多越好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

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

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

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一国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

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

11 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 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

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

“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从我个人来看,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王义遒曾问某高校博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

(《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26日,有删节。 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

跃)

8、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 9、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

12 10、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答案说明:

8、(4分)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简析】①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通过读博推迟就业而读博。(1分) ②一些人为职称晋升或者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而读博,读博已经成为“敲门砖”。(2分)

③人们都是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去读博,而不是真真的为了知识和学术去读博。(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9、(5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简析】本题设计为对较长文章重要信息的归纳概括,从整体观照的角度筛选重要信息。

①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1分)

②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2分)

③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2分) 10、(6分)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简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组织。

①赞同。一、博士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博士质量,也是进一步拓宽博士就业渠道和机会的需要。二、博士教育精英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关键问题,如读博的功利性色彩可以得到控制,挤掉博士培养中的泡沫和水分,有效地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等。

②不赞同。一、我国国情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博士生的比例相同的话,我们在人数上自然要超过美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向美国看齐,以他为标杆。二是我们国家急切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时不我待,只要注意质量监控,宽进严出,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讲求数量。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