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杨池古村

更新时间:2024-02-07 23:5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肇庆市古村落群调研

肇庆市古村落群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6-6-18 103122)

创建时间:2006-6-18

从肇庆迄今所发现的25个古村文化内涵上看,大都是综合性的,即在大多数村落中,几乎都具有各种人文或地理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大都是有自身独特性的,即在某个方面较突出而具有某种特色的。所以,我们在以其独特性而对某个自然村作出文化定位的同时,也会在其他的特色类中谈到其另些方面的文化内涵或特色。我们作出这些分类,无论是对整体或个体,都是大致而言,不是严格区分,只是旨在将肇庆迄今所存古村文化诸多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作出剖析,同时也以这些方面作为古村文化特色的大致分类,从而在总体上对其内涵及其价值作出全面评价,同时也将众多内涵丰富、多式多样、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的古村落,理出眉目,为今后在全省其他地方进行古村文化普查提供参考。

岭南历史的缩影印记

岭南最早的土著居民是百越族,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栖息于此。在我们多年前发现并定位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的封开县,有个汶塘村,村名源于汶水,“汶”即是百越族语译音,其意是“喷”,即水秀青山、喷水长流之寓。同是在封开的平岗村,自古是自百越族分化出的壮、苗、侗、以及从中原迁来的客家人杂居之村,今仍存的泰新桥,是壮族风格的风雨桥可证。与封开相邻的怀集县,有个扶溪村,村名“扶溪”也是百越族语译音,百越族人迁出后,明代才有来自福建的汉族人石姓迁入,仍沿用原村名。可见语言和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此外,在高要金利的茅岗村,有百越族的水上木棚遗址,百越族有世代在水上居住的旦家,历史悠久,由此可证。这些都可称为岭南历史的印记。

在封开毗邻的德庆,有个金林村,可谓岭南历史的缩影村。有史可查这是百越族始建的村,后经汉、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变迁和建设,今仍可见历代的纹章印记。汉武帝平定岭南,在古广信(今封开和广西梧州部分地区)建岭南首府交趾部,大量移入中原文化。这村以孔姓为多,均为孔子之后,历代世家延续,可能是汉时迁入;邻近的德庆学宫,是岭南历史最悠久的学宫,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曾在德庆建濂溪书院,宋徽宗之弟被册封为以德庆为领地的康王,可见此地在宋代时的辉煌;此村至今仍存明代所建的城堡、清代所建的牌楼,都是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印记。

氏族文化的迁移文章

岭南古代土著的百越族,是无姓氏的。自秦军入粤、治粤之后,粤人才有姓氏。所以在岭南,姓氏文化是中原文化入粤的重要标志。岭南的氏族和氏族文化,应是在秦汉之间形成。东汉交趾太守士燮家族(一门四进士)即是明证。此后氏族在某地形成和迁移,往往体现于古村文化之中。

肇庆的古村文化,较翔实地体现岭南的氏族形成和迁移的特色和历程,可谓氏族文化的形成和迁移的历史纹章。具体表现在两种现象:一是大多数古村落是由某个姓氏的人创始,接下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二是相当多古村落都称自己的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珠玑巷是古代中原移民入粤的暂住地或中转站。据史料记载,自唐代张九龄修通南雄梅岭古道后,唐宋之间即有三批百万以上中原移民入粤,开发珠江三角洲,又转移珠江流域各地、南洋诸国、

以至美国等地定居,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56姓氏之多。此后小批或零散入粤者,更是难计其数。所以,岭南的氏族和氏族文化,往往多与珠玑巷有关联,肇庆的古村落也多如此。例如,高要蚬岗村的李氏、高要黎槎村的周氏,都是从珠玑巷迁来。而相距不远的槎塘村,则是黎槎村分移过来的,可谓迁移后再迁移。其他如:鼎湖桃溪村,德庆武垄村,广宁石桥茛村,怀集何屋村,封开杨池村等等,虽不都是从珠玑巷迁移而来,但都是在不同年代从外地迁移而建起的古村落,从而可见都是氏族文化迁移的历史纹章。氏族的形成、迁移、繁衍,可以说是岭南、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足印和标志。

传统文化的遗风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肇庆古村落中的遗存,是十分具体而实在的。例如,在端州区的白石村,自古以来是著名的文房珍宝——端砚的生产地,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传统文化生产的家庭作坊,保持着这种传统工艺和技术。四会市的白龙扶利村,从清代开始即是造纸村,世代以造纸为业,所产纸因四会之地名而被称为“会纸”,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工艺。这些都可说是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传统、村规族规等,属道德风尚性质的传承文化或典范文化。这在肇庆的古村文化中也相当普遍。例如,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乡——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因状元的典范而形成了重文重读的族风村气,代代相传;怀集县的何屋村,创建者何氏,在建村时即有取名“满庭芳”的书屋,又有“武馆”,世代承传崇文尚武家风;同属怀集县的扶溪村,是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武威堂”,整座建筑似古代“兵营”,创建者石氏,行武出身,世代习武,有习武世家称誉,从村落建筑到世代族风,都显示出以尚武为承传的世代遗风。

与这种典范遗风相辉映的是:书院遗风。肇庆农村虽然自古较为贫困落后,但都重视教育,所以,古村落大都有书院或书室的设置,好些古村至今仍存书院或书室的建筑遗址。如:封开县杨池村的叶氏大屋,至今仍存四个书院遗址,令人感叹;封开县杏花镇的杏花村中,本有霭然书室,又增建20间书室,后又扩展至伍氏大祠堂为全村学堂;怀集县的孔洞村,并不姓孔,而是姓成,因创建者成氏尊孔,是书香世家,故用此名,村中的“孔乡书院”,特别显赫,可见特重书院遗风。鼎湖桃溪村的“桃溪书院”至今仍在,岭南明末大儒屈大均《桃溪》诗:“夹岸蒙茸竹,枝枝有鸟啼。梦飞芳草外,愁在夕阳西。水驿连三峡,人家各一溪。女郎祠畔望,烟雨一秋迷。”写出了这书院的诗境书风。

这些遗风遗产,都可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至今之所以仍在古村落中保存,主要原因是其产生和承传的载体,是汇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自然村落之故。由此可见这种遗风遗产,也即是古村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色之一。

天人合一的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并不是指封建迷信的歪道邪说,而是指优美舒适、怡然幽雅的自然环境,是山青水秀、风调雨顺的宜人居境,是天人合一、安定和谐的聚居之境。肇庆是山水之乡,现在仍存的古村落,大都是处在优美而有特色的自然环境之中。这都是因为创始和建设古村的人们,大都是以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意识,去选择建村的“风水宝地”之故,所以大都具有并体现这种环境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例如,鼎湖蕉园村,是古榕笼罩、竹林合围、泉水淌流的榕浓竹雅之境;德庆荔岸村,是由数十株古荔枝树覆盖、又有两道山泉水围绕的水清荔香之境;怀集黑岩村,是在一座高山之外、穿越一段山中地下河之后才可到达的小村,可谓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故被称为“世外桃源”;四会石寨村,是在山中由自然石基础上建成的村寨;封开汶塘村,是由青山环抱、泉水盘绕的幽雅山村;广宁石桥茛村,村后小山呈蝙蝠状,俯抱全村,被称为“蝠鼠吊花蓝”之境。这些“风水宝地”的古村落,既是肇庆古村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之一,也是岭南、乃至中国古村文化带普遍性的重要内涵与特点。

理念建筑的文化瑰宝

从肇庆的古村建筑总体情况看来,对建村的自然环境多以天人合一的观念去选择,这选择标准显然是理念性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村落建筑,不仅选址如此,而且整村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以一定的理念为模式去进行建造的;而这些理念,又往往出自某种传统哲理文化或建筑科学和美学。例如,高要蚬岗村,全村地形呈蚬状,四面环水,可谓蚬浮水中之境;更妙的是全村建筑呈八卦形,显然出自《易经》的理念。高要黎槎村处于一座四面环水的山岗上,呈龟形,全村的巷道,也是按八卦的理念布局的,从山脚到山顶,每巷道为一环,按梯级层层而上,全村从地形到整体建筑,都呈园体,体现出“天圆”的传统理念。而与其相距不远的高要槎塘村,是其氏族分衍出来的,其建筑理念也有分衍和对称之意,即:前者为八卦形,它则为棋盘形;前者为黾状,它则为梳耙状;前者为圆体,它则为方体,以“地方”理念而与前者“天圆”对称。德庆武垄村的民居,多是镬耳式的建筑,因为镬耳式的高墙,既有建筑美,又有隔火、吸风的作用,同时又体现广府民居的理念。怀集扶溪村,是创始者以尚武的理念而建造的古代兵营式村落。怀集大浪村,被称为“九九奇门”村,即:六厢分六子,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为堂号,九数的门窗、巷道、台阶,寓《周易》“九六冲和,阴阳相配,品类咸亨”的理念。广宁大屋村有一百个门,是体现“百鸟归巢”的理念。封开杏花村,是十二座院落的合院式建筑,以座座、厅厅、房房、门门对称而体现儒家理念和建筑对称律。这些理念建筑,从建筑结构到文化内涵,都是很精湛、很深厚的,堪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民俗风情的文化遗存

古村落是族群世代聚居之地,群居的风范,文化的积淀,必然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节日喜庆,以至衣、食、住、行等行为方式上的共有而又是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现象,在肇庆古村落中也较普遍。例如,端州白石村因有生产端砚传统,故有每年四月初八拜石工始祖——五仙祖的风俗。鼎湖蕉园村每年有喜庆苏真人诞的风情,鼎湖桃溪村每年也有何真人诞的喜庆,高要槎塘村每年春耕前过茶果节,封开状元村于旺龙节时摆文武(舞),封开平岗村有天后诞,怀集扶溪村仍存标话,怀集黑岩村每年有二月二艾糍节、六月六燕子节,怀集扶溪村每年有五月初一端午祭、十月初十太公节,怀集沙洲寨是七沓堂建筑,有舞七节龙、放七星灯、特产七指佛手、吃七星棕和七层糕等冠“七”的风俗,广宁大屋村至今仍流行客家山歌、舞山狮。如此等等民俗风情,都可说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存。而这,也可说是中国古村文化带普遍性的特色之一。

包容文化的历史见证

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因具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诗句)的风格,所以有特强的包容性。这种特性,在肇庆的古村文化中也鲜明而普遍地体现出来。例如,高要蚬岗村是八卦结构,是道家,而内设十六祠,则是儒家,可谓道中有儒;高要黎槎村以八卦布局,是以道家为体,而“九里一坊”的十座门楼,从门式到命名,则是按儒家方式,可谓道

儒并存兼容;广宁大屋村有仿四合院之体,但又有客家和广府色彩;广宁石桥茛村,也是仿北方四合院式布局而建,却又杂有闽南和客家之风,均可谓南北的结合体;封开平岗村有多民族聚居,又有古代农贸市集,并有中外交汇遗迹。如此等等,均可称之为包容文化的历史见证。而这,也可说是岭南古村文化带普遍性的特征之一。

古今辉映的新型农村

值得称道的是,近年肇庆不仅保存了较多的古村落,而且在有些较完整的古村落中,既较好地保护古村文化,又较好地开发利用古村文化,同时又注入现代的新文化,为建设古今辉映的新型农村作出了试点。德庆有两个古村,代表了两种类型:一是被誉为山区水乡的金林村,在按原貌整修古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现代色彩的项目(如:唱村歌、对歌、游船),办成为旅游景点,被列为广东农村游的景点之一,近年已成为旅游热线、热点。另一个是武垄村,原古村建筑保持完好,又在离原古村不远地方,建起了新民居,是现代建筑,形成古今辉映之格局,并且在村中展开传统村史村风宣传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活动,使这里被评选为市级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先进村,成为古今文化辉映、传统与现代和谐的新型农村。这两种类型都是可取的,是有示范性、带动性的,也可说是肇庆古村文化、以至岭南古村文化带方向性的特色之一。

篇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广东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广东篇) 第一批(40个)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

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江门市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镇邦塘村

湛江市雷州市龙门镇潮溪村

湛江市雷州市南兴镇东林村

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苏二村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白石村

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杨池古村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

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

梅州市梅县水车镇茶山村

梅州市梅县南口镇侨乡村

梅州市梅县桃尧镇桃源村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桥溪村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石楼村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松坪村

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埔北村

梅州市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

梅州市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枰村

汕尾市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

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林寨古村

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围村

清远市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 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古一村象埔寨 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龙湖古寨

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水东村

第二批(51个)

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道聚龙村

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村

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小洲村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沙湾北村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莲塘村

广州市增城市正果镇新围村

广州市从化市太平镇钟楼村

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湖心坝村

韶关市南雄市乌迳镇新田古村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茶基村

湛江市雷州市纪家镇周家村

湛江市雷州市南兴镇关新村

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调铭村

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

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文明村

肇庆市怀集县凤岗镇孔洞村

肇庆市怀集县大岗镇扶溪村

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邓屋村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

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绳武围村

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铜琶村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

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

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

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埔南村

梅州市丰顺县建桥镇建桥村

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璜溪村邹家围 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凉庭村

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

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

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

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南磜村

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

梅州市兴宁市叶塘镇河西村

梅州市兴宁市新陂镇上长岭村

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

汕尾市陆丰市潭西镇大楼村

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西元村阳江雅韶十八座 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凤塱村

清远市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

清远市连州市西岸镇马带村 东莞市茶山镇超朗村 东莞市寮步镇西溪村

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西岐村 揭阳市揭西县东园镇月湄村 揭阳市普宁市洪阳镇德安里村 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溪南古村 第三批(35个)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 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 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双村村 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 湛江市雷州市杨家镇北劳村 湛江市雷州市北和镇鹅感村 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 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 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罗洪村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 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村

篇三:肇庆介绍

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走进旅游胜地、历史名城——肇庆。

而我最主要介绍的是肇庆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五个方面,一是古城肇庆篇,二是文化艺术篇,三是名人名事篇,四是宗教文化篇,五是书香学府篇。

首先,古城肇庆篇。肇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在肇庆还保存很多古迹和古村落。

1、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前年,肇庆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

2、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而端州古城是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

3、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广府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粤语的发祥地。史称“岭南名郡”。肇庆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祥地。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吧?原来我们今天所讲的粤语发源于肇庆的!下面,看一段视频。

肇庆的历史悠久还体现在它的古迹古村落上!肇庆的古村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山水生态型,就例如怀集的黑岩村等。二是古建筑文化型,例如高要的黎槎村和封开的杨池村等,三是民间传统工艺型,例如端州白石村和四会的扶利村,四是名人故居型。

下面,我以一些比较出名的村里作为例子。

1、 封开——岭南最早的人类繁衍生息地。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在封开发现的垌中岩

人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被专家称为“岭南历史的揭幕人”。播放视频。

2、 杨池古村被称为岭南第一村。是一个具有38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人人都姓“叶”,

而且还有“杨池八景”,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风景优美的古村落。播放视频。

3、 白石村是中国的端砚文化村。白石村村民世代以制砚为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在,这条村里仍有90%以上的家庭从事制砚,听说如果白石村的男人不会制砚的话会被人取笑的。同学们看这几张图片,白石村里男女老少都是制砚高手。因为村民勤劳工作,因此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的白石村更加现代化了。下面,看一段视频。

4、 八卦村,为什么叫八卦村呢?肯定很好奇吧,其实因为该村成八卦型,凸显八卦玄机。

而且该村的祠堂特别多,有16个宗祠。同学们看,八卦村的俯视图,很明显是一个八卦型。而除了八卦村呈八卦村外,黎槎(cha)村也呈八卦型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5、 德庆金林村是一个千年水乡。金林古村落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特点,一

是城门多,而且建筑特别;二是每个城门内侧开凿有大井;三是有河流绕城而走。

6、 德庆的武垄村。距今约500多年历史,武垄村“五古并存”古镬(huo)耳屋、状元古

桥、古祠堂、古榕、古井。而现代的武垄村,与时俱进,大家看,民居已经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展示了新农村的风采。

7、 世外桃源的怀集黑岩村。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村中有成片的桃花林和薰衣草,就

好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黑岩村的一些景色。

8、 民间造纸第一村——四会的邓村。进入邓村的大路口,就会看到“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

“的牌坊。在邓村里,处处都会看到男丁斩竹打竹、农妇抄纸、老人晒纸、小孩松纸的场面;你还会看到到瓦顶和空地上晒满了会纸。这是造纸的简单流程图。

最后,小结一下肇庆古村落,它比较完成地反映了当地历史风貌、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让我们领路到岭南文化的精髓深处。

下面,进入肇庆文化艺术篇。

肇庆注重挖掘和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肇庆文化。

我主要从端砚文化;高要草席文化;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文化;戏曲和舞蹈文化;民间风俗文化这五个方面介绍。

端砚,可以说是肇庆文化最注意的见证。端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和湖笔、徽墨、宣纸一起

被誉为“文房四宝”。关于端砚,下面看一个视频。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肇庆的端砚,肇庆端砚有独特的石质、花式、风格。被称为众砚之首。

高要草席。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草细柔软、编织精美,所以为所有人喜爱。现在肇庆市郊和高要等地从事肇庆草席编织的有近10 万人,每年编织的各款草席达170多万张。肇庆的草席,种类很多。大家看图片,这是睡席,这是沙发席。

肇庆的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首先看牙雕,这些都是用动物的牙雕出来的。这是玉雕,非常精美。这是竹编,因为肇庆广宁有一个竹海非常出名,所以广宁的竹编也非常出名的,就好像这个花瓶就是广宁竹编了。是不是很赞叹肇庆人民非常心灵手巧呢?下面这是工艺扇,檀香扇是肇庆的特产。

戏曲、舞蹈文化:肇庆地域文化多姿多彩,戏曲和舞蹈文化也历史悠久,传唱至今。我将从怀集的“贵儿戏”、鱼龙舞、雄鸡舞、麒麟白马舞、十二月采茶歌来简单介绍一下。

1、 怀集“贵儿戏”:贵儿戏起源于清朝末叶,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由民间舞狮、舞

马、舞麒麟、舞寿星公、舞龟鹿鹤并加唱采茶戏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戏剧色彩,是广东省13个戏剧剧种之一,被列为怀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看一小段视频。

2、 怀集鱼龙舞:在清末时期出现,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吸收而来的一种变现艺术,鱼龙舞由

14人演出。

3、 德庆雄鸡舞:起源于明朝时期,反映人民祭祀祈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4、 封开麒麟白马舞:是封开县大洲镇的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蹈,舞蹈表演由一男一女扮状元、

状元夫人,骑白马、麒麟,还有一个童子在前面引路,只有铜锣伴奏,场面十分喜庆热闹。

民间风俗文化: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肇庆有其明显的民间风俗特点,下面我挑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来说。

怀集“抢炮”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怀集水口村在这一天举行激烈而有趣的“抢炮”活动,“抢炮”民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活动大体分三部进行:巡游、酬神、抢炮,这个民俗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美好幸福日子的渴望情怀,不过很可惜,目前在肇庆已经比较罕见了。

高要茶果节:农历二月十三,举行茶果节,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茶果节已被列入肇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龙舟赛: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肇庆人称之为龙舟节,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的习俗,不过这种习俗在岭南地区很多城市都有。

德庆祭孔大典:是仿照清朝的例制举行的庄重典雅的公祭仪式,现在,肇庆德庆的祭孔大典与时俱进了,在祭孔时还举行孔子故事演讲、孔子语录歌曲比赛等等活动,这种活动体现了肇庆人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封开千年圣妃诞:4月21日到5月6日是封开“千年圣妃诞”,所谓的圣妃是指传说中的刘三妹,刘三妹尽管她后来嫁给了皇上被封为“圣妃”,但是她依然为民办事,人们为了感谢她就修建了一座宫庙,誉为“圣妃宫”,后来,每年春秋两祭,各方人们都来拜祭祈福。 德庆悦城龙母诞:德庆有一座龙母祖庙,是为了纪念龙母而建的,每年农历五月初八这里会举行龙母诞祈福仪式。由于我们班好像有同学会讲德庆这个县,所以关于德庆的我就简单点说好了。

疍家婚俗文化:肇庆沿西江之水上人家,称为疍家,它的嫁娶文化非常有趣,结婚前三天,男女互不见面。把新娘子接回来后,就要先见过家公家婆,然后和新郎哥一起拜祭祖先。在宴席上,“香芋扣肉”一菜绝不可少,而且特别大碗。不过现在绝大部分水上人家已经迁居岸上,生活习惯已同岸上人家同化了。

肇庆名人名事篇: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而还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也曾在肇庆留下遗迹。下面,我挑几个比较著名的人物来说。

利玛窦曾到肇庆:1583年9月,利玛窦来到肇庆,在肇庆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鲜花寺”,并绘制出版了第一副中文世界地图,期间还传入数学、几何、西洋乐等西方学术与文化。利玛窦在肇庆客居6年,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利玛窦在肇庆的耶稣会士住所。下面,看一段视频。

包青天曾任端州知府:包拯在宋仁宗康定元年曾到端州任知府。为政清廉,品德高尚。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包拯,在端州城内建了包公祠。下面看一段视频。

慧能曾到肇庆隐居:慧能24岁时,得到衣钵后,为避同门师兄神秀之祭,到了今天肇庆的四会、怀集等地隐居16年,在这期间潜心思索佛理,大倡顿悟法门。

孙中山也曾游肇庆的鼎湖山:肇庆是旅游名城,吸引不少中外游客、伟人与诗人,如孙中山、华国锋、郭沫若等人也曾到肇庆一游。孙中山在鼎湖山游玩期间,他的夫人宋庆龄亲笔题词并署名“孙中山游泳处”在鼎湖山那里。

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陈钦和陈元是肇庆广信人,也就是现在的封开人。陈钦著《陈氏春秋》,陈钦曾为王莽学习左传的老师。陈元,是陈钦的儿子,少传父业,潜心研究《春秋左传》。他们是岭南最早、影响最大的学者。

“孔教”徒——陈焕章:是肇庆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孔教”徒。15岁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光绪二十九年乡试中举,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国画大师黎雄才:1910年生于广大肇庆,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黎雄才擅长山水画,融汇古今,自成一格,风格老辣、雄劲。

肇庆宗教文化篇:中国古代史上,外来思想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印度佛教文化是首次。其后进入的是中东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肇庆也是如此。

梅庵:是为纪念六组慧能曾在岗顶插梅而得名。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堂水月宫: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据传,观音能显现32种不同的应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为高洁,因名“水月宫”。水月宫里有一尊佛像魔利支天非常出名。

肇庆庆云寺:始建于明崇祯九年,是广东四大名刹(sha)之一,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下面观看一个视频。

德庆龙母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上香朝拜,成为百粤龙的子孙朝拜龙的母亲的圣地。

玉皇殿——道教文化:玉皇殿位于七星岩风景区内,又称“泰山行宫”,有说法认为该殿原为建于北宋年间、位于城东渡头村、供奉玉皇大帝的宝光寺。

天主教传入肇庆: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肇庆天主堂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勒竹围,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勒竹围教堂: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玛窦家乡——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塞拉塔(Macerata)的市民,铸造了一尊利玛窦铜像送给利玛窦开创中西文化交流业绩最为显赫的城市—肇庆。后来就珍藏在勒竹围天主堂内。

肇庆书香学府篇:

肇庆府学宫:也称为肇庆文庙,高要学宫,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星岩书院:是宋朝包拯建于端州北门外宝月台寺,后来改为肇庆府中学堂。星岩书院旧址后设师范传习所,34年改为高要县立中学。

端溪学院: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李材创建的,乾隆初改名为“端溪”,为省级书院,后来在光绪三十一年改为肇庆府中学。

德庆学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祥符四年(1011年),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

宋元两代砖木结构古建筑。

肇庆学院:2000年由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合并发展而来的,学校有两个校区,均坐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内。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肇庆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城。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当今的肇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积极打造和建设文化名市,在发展悠闲的神态旅游的同时,也会以宋文化、包公文化、广信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等为重点,以创造历史文化的新辉煌。 欢迎各位到肇庆游玩:我也去过肇庆哦~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c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