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录井公司录井井控操作手册(2009)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1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庆录井公司

录井作业井控操作手册

前 言

为夯实井控安全管理基础,落实井控安全责任和实现井控管理规范化,树立“以人为本、积极井控”的理念,公司围绕“立足一次井控、杜绝二次井控”的指导思想,以“早发现、早预报、早处置”为工作原则,依据长庆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和,特制订了本《录井作业井控操作手册》。

本手册由吴晓鹏、刘璐、武万军、田增民起草,由杨金龙、孔维方、王孟军审核,姚建国批准实施。

第一部分:录井井控操作细则

1 井控制度

1.1认真贯彻落实长庆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和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区域钻井井控实施细则》,搞好公司井控安全工作。

1.2 主管生产、技术、安全的各级领导、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录井正副队长(地质技术员)、地质设计员、操作人员、采集工必须持井控操作证上岗;坐岗人员必须进行坐岗专门培训。各录井队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管理办法》配备防毒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防护用品及检测仪器。

1.3 受甲方委托做钻井地质设计时,应向甲方索取本井区全井段预测的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目的层破裂压力、油气显示、浅层气层位和复杂情况预测资料。在可能含H2S(或CO)的地区收集有毒有害气体对应层位、埋深及含量预测等;在开发调整区域或先注后采区提供本井区主地层应力方向,井距500米内的注水井井号、注水压力、注水层位、注水量、注水开始时间等资料。 1.4 地质交底:对钻井队、录井人员进行地质交底,预告工程事故易发井段、油气层显示情况、钻井液性能要求、井控安全等,钻进中加强地层对比,及时提出地质预告。

1.5 防护设施及消防要求: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定期检查正压呼吸器气瓶压力和防毒面具

- 1 -

的有效性。失效的防毒面罩滤毒罐应及时更换。灭火器的配备应满足:值班房3Kg 1个、仪器房8Kg 1个(或3Kg 2个);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灭火器要挂启用日期、检查日期和检查人签字的标志牌,不得挪做它用。井场严禁吸烟,严禁使用明火,确需动火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值班房、仪器房摆放应避开防喷管线;井口有天然气时,禁止铁器敲击,现场工作人员穿戴“防静电”劳保护具。

1.6 电器安装:电器线路的安装、走向与固定符合安全及防火要求,钻台、井架等室外电器应用防爆电器,装有漏电保护(防爆)开关;电力线路宜采用防油橡胶电缆,不得裸露、搭铁、松弛、交叉和几股捆绑在一起,不能接触和跨越油罐,高度适宜。

1.7 培训及演习要求:录井现场人员参加钻井队组织的井喷教育培训和应急演习,并作好记录。对员工的培训重点是能及时发现溢流、气体异常、预报程序、紧急逃生等。 1.8 井喷失控要求:井喷失控后启动井控应急预案,必须做好人身安全保护工作。 1.9 井控的重点是发现溢流,要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预报、早处置。

1.10在录井作业时发现钻时变快、蹩跳钻、放空、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上升、溢流、油气侵、井漏、油气水显示及气测异常、H2S或CO异常等情况,及时向当班司钻和钻井队值班干部汇报,并下发“异常预报服务记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在起下钻作业时要认真进行坐岗观察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当班司钻和钻井队值班干部汇报,并下发“异常预报服务记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1.11 “异常工程预报服务记录”和“井控坐岗记录”由录井队按要求妥善保存。

1.12 各级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对违反井控制度有权责令整改,对不听指令者按规定处理。 1.13 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井控例会,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井控会议,检查、总结、布置井控工作。

2 井控工作要求及职责 2.1录井队在钻开油气层前后

2.1.1加强随钻地层对比,及时提出可靠的地质预报。

2.1.2掌握地质设计和邻井地层及油、气、水分布情况,落实地层岩性及油、气、水层预报工作。 2.1.3确保录井设备、循环罐液面监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仪器灵敏可靠、采集数据准确。

- 2 -

2.1.4录井队长参加钻井队组织的钻开油气层前的工程技术、井控措施和井控应急预案交底会,并对地层岩性及油、气、水层预测情况、下步录井工作要求等向钻井队通报。

2.1.5建立异常汇报制度,及时通报钻井队值班干部和油田公司现场监督,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2录井队在油气层钻进过程中

2.2.1 加强坐岗观察,及时发现溢流,每15分钟观察记录一次坐岗情况。

2.2.2要加强工程、地质、气测、钻井液及有毒有害气体等参数的检测。发现异常时要以书面形式及时通报钻井队。

2.2.3当发现地质设计以外的油气水层后,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相关部门和钻井队通报。 2.3录井队长职责

2.3.1贯彻执行上级井控管理有关文件规定、标准和要求,全面抓好现场井控安全工作。 2.3.2组织录井人员参加钻井队组织的井控交底会,并进行地质交底,参加钻井队的生产会。 2.3.3组织搞好井控坐岗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报预防工作。 2.3.4加强随钻地层对比,及时提出地质预报。

2.3.5搞好本队应急演练,并组织员工参加钻井队组织的井控预案演练。 2.3.6做好防火防爆和消防管理,建立和落实异常预报工作。 2.3.7落实现场井控培训,定期进行井控制度落实检查和问题整改。

2.3.8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落实防H2S及CO措施,异常时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做好防范和撤离工作。 2.4副队长职责

2.4.1贯彻执行公司井控管理有关文件规定、标准和要求,协助队长搞好井控安全工作。 2.4.2队长不在时履行队长及副队长职责。

2.4.3负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仪器、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工作,确保录井设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灵敏可靠。

2.4.4发生险情时协助组织、协调和执行井控抢险工作。 2.5采集工职责

2.5.1负责井控坐岗,填写坐岗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预报。 2.5.2负责安全防护设施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2.5.3熟练掌握井控预案,积极参加井控演练。

- 3 -

2.5.4熟练掌握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做好井控坐岗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预报。

2.5.5落实坐岗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5.6立足“早发现、早预报、早处置”要求,落实防H2S及CO措施和应急程序。 2.5.7积极参加井控培训,提高井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2.6采集工坐岗制度 2.6.1 正常钻进中:

录井作业中,录井队根据录井仪和地质录井显示的参数,及时提供钻进中的钻时变快、蹩跳钻、放空、钻井液密度下降、粘度上升、气测异常、H2S或CO异常及油气水显示异常等资料,以异常预报通知单的形式通知当班司钻或钻井队值班干部,双方履行签字手续。“工程预报服务记录”格式见附表1。 2.6.2 起、下钻作业中:

(1)进入目的层前100米开始,以后每次起下钻、测井、下套管作业时要求坐岗,录井仪要求正常工作进行工程录井和气测录井。钻井液参数:钻井液密度、体积、排量、电导率、温度;钻井工程参数:大钩负荷、转盘扭矩、井深、立管压力、套压、泵冲等;气体参数:全烃、烃组分、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检测发现各类异常立即向钻井队发出异常通知,由当班司钻或钻井队值班干部签字确认。

(2)坐岗期间采集工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收集溢流、井漏、有毒有害气体等资料,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填入“井控坐岗记录”。

(3)起钻作业中,观察灌入钻井液是否返出井口。下钻时观察钻井液返出量是否正常,并及时复核钻井液灌入量或返出量是否与起出或下入钻具体积相符,每15分钟填写一次坐岗记录。 2.6.2.1 起钻作业中:

(1)每起3-5柱钻杆记录一次钻井液灌入量,每起一柱钻铤记录一次钻井液灌入量。 (2)及时核对起出钻柱体积与灌入钻井液量是否相符。若发现井口不断溢流或灌不进钻井液时,应立即报告司钻。钻井液溢流量超过1m时,立即通知司钻报警。钻台发出的报警信号为:一长鸣笛,关井信号为两短鸣笛,开井信号为三短鸣笛。长鸣笛15s以上,短鸣笛2s左右。 (3)若井口没有返出钻井液应立即通知司钻继续灌浆直到返出。

3

- 4 -

2.6.2.2 下钻作业中:

(1)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返出量并及时核对。

(2)返出钻井液体积和下入钻具体积误差超过(0.5 m提示钻井方)1m时,立即通知司钻。 3 井控培训及培训管理职责 3.1 井控培训

3.1.1主管生产、技术、安全的各级领导、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录井正负队长(地质技术员)、地质设计员、操作人员、采集工必须经过井控培训,并持井控培训合格证上岗。

3.1.2 井控培训分三级培训:主管生产、技术、安全的各级领导、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按照上级单位统一组织的培训取证(复证)要求参加培训;公司按照上级单位要求组织录井操作人员的取证(复证)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40学时;录井队长以本录井作业井控操作手册为资料,对本队作业员工实施坐岗培训。 3.2 培训管理职责

3.2.1 井控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为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上报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计划参加培训,并负责公司级井控培训的师资组织和培训实施。

3.2.2 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级井控培训教材的编写,并对公司级井控培训实施监督。 3.2.3 各录井项目部、新技术研发中心负责所辖录井队井控坐岗培训监督。

3.2.4 人事劳资部门必须派遣经井控培训合格的员工从事现场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单独顶岗作业。

4 坐岗员丈量、计算、记录钻井液量变化的具体方法

出口管钻井液返出量增大,钻井液液面升高,起钻时钻井液灌入量小于起出钻具体积或灌不进钻井液,停泵或停止下放钻具时井口仍有钻井液自动外溢等现象等都是溢流的直接而主要的显示,因此,通过观察,记录钻井液量的变化是及时发现溢流的主要手段。 4.1 钻进中钻井液变化量的丈量、计算、记录:

正常钻进中,随着井深的增加,井筒容积也不断增加。因此,在钻井液总量(井筒钻井液量+地面泥浆池中的钻井液量)没有人为变化的情况下,地面泥浆池中的钻井液量将不断减少。

每钻进单位进尺时:

井筒容积增量(L)=ΠD/4×井深(dm)

2

3

3

- 5 -

(其中D:钻头外径,分米)

钻具体积增量(L)=每米钻具体积(L/m)×入井钻具长度(m) 井筒钻井液增量(L)=井筒容积增量(L)-钻具体积增量(L)

地面钻井液减少量=井筒钻井液增量(L)+自然消耗量(地面蒸发、地层渗漏、井径扩大等)

所以,正常情况下每钻进单位进尺,钻井液池中的钻井液减少量,至少应该等于井筒钻井液量增量。若钻井池中的钻井液减少量小于井筒钻井液增量或不减少反而有液面升高趋势,说明有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发生了溢流。若钻井液减少量很明显,大大超过井筒钻井液增量时,说明井下出现漏失。

为了计算方便,应将钻井液池钻井液的变化用液面高度的变化来表示。

钻井液罐钻井液增减量(L)=N×钻井液罐液面高度增减量(dm)×钻井液罐长(dm)×钻井液

罐宽(dm)

正常钻进中,每钻进单位进尺,钻井液罐至少应该下降的液面高度为:

罐液面下降高度(分米)=每钻进单位进尺钻井液增量(L)/[ N×钻井液罐长(分米)×钻井液罐宽(分米) ] (其中N:钻井液罐数量,若钻井液罐大小不一,则应分别计算。)

实际工作中,每10-15分钟观察一次钻井液变化量,并量出钻井液液面变化高度,然后再换算成体积记录在坐岗记录本上。

4.2 起钻作业中钻井液变化的丈量、计算、记录:

起钻作业中,原来由钻具和钻井液充满的井筒,因钻具起出而出现掏空,使钻井液液柱高度下降,为了保持钻井液高度必须向井内灌入与起钻具体积相等的钻井液量。即: 灌入钻井液体积=起出钻具体积

罐液面下降高度(分米)=起出钻具体积(升)/[ N ×钻井液罐长(分米)×钻井液罐宽(分米)]

因此,起钻作业中要连续罐浆,使井筒中因钻具起出而下降的钻井液液面得到及时补充。 起钻杆每3-5柱灌满一次,钻铤每1柱灌满一次。灌浆时采集工必须在出口管处观察是否灌满返出。若没有钻井液返出应提醒司钻继续灌浆,直到钻井液返出井口;然后丈量钻井液罐液面下降高度,再换算成体积与起出钻具体积相比较,看钻井液灌入量是否等于起出钻具体积,并

- 6 -

将灌入量记录在坐岗记录本上,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司钻或值班干部,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4.3 下钻作业中钻井液变化的丈量、计算、记录:

下钻作业中,因钻具的下入要从井筒内排出一部分钻井液,其排出量在正常情况下应等于下入钻具体积。随着井内钻井液的排出,钻井液罐液面高度就不断上升。

罐液面上升高度(分米)= 下入钻具体积(L)/[ N ×钻井液罐长(分米)×钻井液罐宽(分米)]

下钻作业中,采集员要观察井口返出量和钻井液罐液面上升情况,丈量上升高度是否与计算值相符。因此,要求每10-15分钟观察记录一次返出量,待钻具下放静止,出口停止返出时,丈量钻井液罐液面上升高度,并换算成体积记录在坐岗记录本上,与下入钻具体积相比较,发现异常也应该立即通知司钻或值班干部,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5 钻具体积的计算方法

计算钻具体积常用的三种方法 5.1 用环形体积计算,考虑接头加厚部分 5.1.1 钻铤体积的计算:

V铤=/4π(D-d)×L铤 式中:V铤-钻铤体积,升;

D-钻铤外径,分米 L铤-钻铤长度,分米;

d-钻铤内径,分米;

5.1.2、钻杆体积的计算:

V杆=/4π(D本-d本)×L本+/4π(D加-d加) ×L加+/4π(D头-d头) ×L头 式中:

D本-钻杆本体外径 V杆-钻杆体积 d本-钻杆本体内径 D加-加厚部分外径 d加-加厚部分内径 D头-接头部分外径 d头-接头部分内径 L本-本体长度 L加-加厚部分长度 L头-接头部分长度

1

2

2

1

2

2

1

2

2

1

2

2

- 7 -

5.1.3 平均每米钻具体积:

V铤+V杆 V= H 井 深

以上方法只需要了解,并不在现场中应用,若计算时,应注意统一单位。 5.2 用悬重计算法:

5.2.1 起钻时,卸掉方钻杆后,读出此时井内钻具的准确悬重;

5.2.2 用读出的悬重除以浮力系数、钢材比重、井深,即得每米钻具体积。

计算公式:V=W/r钢H

式中:V--每米钻具体积,升/米; W-钻具悬重,公斤; k-钻井液浮力系数;

r钢-钢材比重,7.85公斤/升;

H-井深,米; 浮力系数k的计算: k=1-γ液/ r钢;

(其中γ液:井内钻井液密度;r钢:钢材密度) 5.3 实量法:

5.3.1 起钻前,泥浆泵停稳井口返出停止后,准确丈量一次泥浆罐液面高度。 5.3.2 起钻完井筒灌满钻井液后,再准确丈量一次泥浆罐液面高度;

5.3.3 根据两次丈量的钻井液罐液面高度,换算成体积数再除以井深,即得每米钻具体积。计算式:

每米钻具体积(L/m)=液面高度差×钻井液罐长×宽/ 井深 若有溢流或井漏现象时应考虑附加量。

第二部分: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及防H2S、CO措施

1安全防护设施管理

1.1遵循“谁使用、谁负责”原则。

- 8 -

1.2按照公司《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管理办法》,执行防护设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及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录井队必须在每口井录井前,对检测仪器和安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综合录井队按规定做好H2S、CO传感器标定,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2防H2S、CO措施

2.1当班人检测到空气中H2S浓度达5ppm(7.5mg/m)或CO浓度达10ppm(12.5mg/m)或烃组分浓度大于基值3倍以上时,立即以异常通知单(一式两份,双方签字)向钻井队发出书面通知报警;同时告知录井队长并做好连续检测。

2.2当检测到空气中H2S浓度达到一级报警值即H2S浓度达10ppm(15.0mg/m)或CO浓度达25ppm(31.25mg/m)的阈限值时启动应急程序, 立即切断作业现场的不防爆电器电源;录井队长组织

3

3

3

3

所有录井人员有序撤入安全区并向所属录井工程项目部汇报,现场值班人员戴好正压呼吸器(确保压力正常)继续观察、收集资料,并及时向钻井队报告。

2.3 当检测到空气中H2S浓度达到二级报警值即当H2S浓度达20ppm(30mg/m)或CO浓度达50ppm(62.5mg/m)的安全临界值时启动应急程序,切断现场所有可能的着火源并做好检测,同时向录井工程项目部汇报,项目部应急办公室接到情况后,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并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公司应急办公室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现场值班人员当正压呼吸器压力不足气源无法保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区;

2.4井喷失控或当检测到空气中H2S浓度达到三级报警值即当H2S浓度达100ppm(150mg/m)或CO浓度达300ppm(375mg/m)的危险临界浓度时,现场所有人员撤离到上风方向且地势高处,并逐级汇报。

2.5当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降至安全临界浓度,应急状态解除后,方可进入作业现场。

第三部分:录井参数异常预报

1 设备(仪器)校验

1.1需要校验的设备:综合录井仪、地质录井仪、气测录井仪、快速色谱录井仪、轻烃录井仪、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1.2各录井队严格按照设备(仪器)校验规程定时对各类检测设备进行校验,确保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准确。

3

3

3

3

- 9 -

1.3需要专业部门校验的设备(仪器)或设备出现故障现场无法修复校验的设备,按照设备校验时效及相关要求,及时带回,交仪修中心统一校验和修理。 1.4所有用于刻度或校验的标准气样必须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1.5设备校验后应保存所有校验记录,便于查实校对。 2 职责

2.1由录井队队长负责设备校验,具体校验标准执行录井仪校验规程。

2.2硫化氢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仪、便携式复合检测仪由录井队定期按时带回,交给仪修中心负责校验。

2.3当班人员负责本班的烃类气体、工程参数 、有毒有害气体 、泥浆溢流、井涌及井喷等异常情况的观察、分析和预报。

2.4现场发现异常情况时,队长(或副队长)负责现场组织、联络和汇报工作。

2.5录井队长每个班次至少监督检查一次,指导和督促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 2.6一旦发生上述异常,当班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3 异常预报参数类别 3.1气测参数

全烃;烃组分:C1、C2、C3、iC4、nC4、iC5、nC5;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2);氢气(H2); 硫化氢(H2S)。 3.2钻井液参数

出/入口温度、出/入口密度、出/入口电导率、日用池和总池体积、出口流量。 3.3工程参数

钻时、钻压/大钩负荷、立管压力、泵冲数、转盘转速、转盘扭矩、套管关闭压力、大钩高度等。 3.4其它参数

井深、钻头位置、迟到井深、垂直井深、钻速、起下钻速度、下套管速度、方入(方余)、ECD、溢漏、Dc指数、Sigma指数、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钻头成本、钻头压降、钻头水马力、钻头使用时间等参数。 4 异常事件判别标准

在无人为因素干扰、无特定要求或规定情况下,实时测量(或录取)的任意一项参数(或资料)符

- 10 -

合下列情况之一则视为异常:

1、钻压大幅度波动或突然增大50KN以上或钻压突然减小并伴有井深跳进; 2、除去改变钻压的影响,大钩负荷突然减小50~60KN; 3、转盘扭矩呈趋势性增大或减小10%~20%,或大幅度波动;

4、转盘转速无规则大幅度波动,或突然减小甚至不转,或人工监测发现打倒转; 5、立管压力逐渐减小0.5~1MPa,或突然增大或减小2MPa或趋势性增大或减小; 6、钻井液出口密度减小0.04g/cm3

以上,或呈趋势性减小或增大; 7、钻井液出口温度突然增大或减小,或出入口温度差逐渐增大; 8、钻井液出口电导率或电阻率突然增大或减小; 9、钻井液出口流量明显大于或小于入口流量; 10、实时钻进中的钻头成本呈增大趋势;

11、泥页岩井段Dc指数或Sigma值相对于正常趋势线呈趋势性减小; 12、泥页岩密度呈趋势下降; 13、碳酸盐含量明显变化;

14、岩性明显改变或岩屑中有金属微粒; 15、它不正常情况。 5 异常事件的预测方法

5.1钻时显著减小:钻遇油气水层,钻遇欠压实地层,钻遇盐岩层; 5.2钻时显著增大:钻头磨损,地层变化; 5.3大钩负荷增大,钻压减小:井涌,井漏; 5.4大钩负荷减小,钻压增大:溜钻,顿钻; 5.5大钩负荷突然减小:钻具断落;

5.6转盘扭矩逐渐增大:钻头轴承或牙轮磨损; 5.7井内复杂情况:卡钻预兆,地层变化; 5.8转盘扭矩大幅度波动:掉牙轮,转盘机械故障; 5.9转盘转速大幅度波动:掉牙轮;

5.10立管压力下降很快然后上升:钻井液密度增大;

- 11 -

5.11立管压力缓慢下降:刺泵、刺钻具、钻井液密度发生变化; 5.12立管压力突然下降:掉水眼、井涌、断钻具; 5.13立管压力缓慢升高:钻井液粘度增大; 5.14立管压力突然增大:水眼堵、钻头泥包;

5.15立管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出现起伏跳跃现象:井涌; 5.16钻头时间成本增大:掉牙轮、掉水眼、水眼堵; 5.17钻头时间成本减小:溜钻;

5.18 Dc指数、Sigma指数减小,偏离正常趋势线:钻遇欠压实地层; 5.19入口流量稳定,出口流量逐渐增大:气侵、油侵、水侵、刺钻具; 5.20入口流量稳定,出口流量起伏跳跃~增大:井涌、井喷预兆; 5.21入口流量稳定,出口流量减小:微井涌; 5.22泵冲正常,出口流量减小:刺泵;

5.23入口流量稳定,出口流量大幅度下降或突然降为0:严重井漏; 5.24钻进中池体积缓慢增加:微气侵,油侵或水侵; 5.25钻进中池体积迅速增加1~3m:油侵、气侵或水侵;

5.26钻进中池体积迅速增加3m以上:严重气侵、井涌、井喷预兆; 5.27钻进中池体积缓慢减小:微井漏、井眼容积正常增大; 5.28钻进中池体积迅速减小:严重井漏或完全漏失; 5.29钻进中池体积无变化:机械钻速很慢;

5.30接单根后恢复钻进时,池体积增加,但稳定在一定数值:提钻具时的抽汲作用; 5.31接单根后,池体积减小,但稳定在一定数值:由于正压差钻井液漏入地层; 5.32起钻时,池体积增加:由于压差作或抽汲作用导致井涌,井漏; 5.33下钻时,池体积减小:在激动压力下,地层漏失; 5.34出口密度突然减小:气侵,油侵,水侵,井涌; 5.35电导率增大:钻遇盐水层,盐水侵入; 5.36电导率减小:淡水侵入,油侵,气侵;

5.37出口温度梯度增大:钻遇欠压实地层,钻遇油气层; 5.38岩屑中有金属颗粒:钻头磨损或钻具磨损或套管磨损。

3

3

- 12 -

6 参数异常参考及预报

6.1 参数异常参考值(见表1)

表1 参数异常参考值

序号 1 2 参 数 硫化氢(H2S) 一氧化碳(CO) 预报值(ppm) 5 10 全烃含量高于背景值2倍以上,且绝对值大于0.5%以上; 槽面有明显变化,出口流量或泥浆池体积池体积迅速增3加1~3m 出口槽面有间歇性涌泥浆流, 池体积3迅速增加3m以上 非工作人员撤离现场(ppm) 10 25 非应急人员撤离现场(ppm) 20 50 所有人员全部撤离(ppm) 100 300 备注 说 明 此仅为参考数据,录井队根据相关录井规程以及不同区块、不同地层参照执行;如甲方有特别规定,优先执行甲方指令。 观察泥浆出口流量及泥浆池体积的变化,并上振动筛现场核实;出口槽泥浆可能伴随有油气味、油花、气泡,泥浆密度降低、钻时加快及气测值异常等现象。 观察出口流量指示值时高时低,呈现波浪型显示,出口槽泥浆有油气味、油花、气泡。泥浆密度明显降低,气测值升高等现象。 1、前兆性井喷:一般是泥浆溢流→井涌→井喷,此可以预防; 2、突发性井喷:一般钻遇高压气层因钻井液密度低、起钻前泥浆循环不充分、起下钻抽吸、灌入泥浆量不足等引起,加强井控坐岗监督。 此为参考数据。录井人员观察仪器力管压力参数变化,如测量数据出现渐变性(或快速)增减情况,立即与现场核实,并结合其它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钻具刺漏、水眼堵塞等事故预报。 此为参考数据。录井人员观察仪器大钩负荷参数变化,如测量数据出现渐变性或快速增减情况,立即与现场核实,结合其它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断钻具、遇阻、卡钻等事故预报。 此为参考数据。录井人员观察仪器扭矩参数变化,如测量数据上下抖动幅度明显大于常规,并与现场核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掉牙轮、井低落物、3 天然气全烃含量 泥浆溢流 (或4 漏失) 5 井 涌 6 井 喷 出口槽面泥浆加速喷流 立管压力 工程7 参数 大钩负荷(钻压) 压力逐渐减小0.5~1MPa,或突然增大(减小)2MPa或趋势性增大或减小; 钻压突然增大50KN以上或大钩负荷突然减小50~60KN; 趋势性增大或减小10%~20%,或大幅度波动; 转盘扭矩

- 13 -

井壁垮塌等事故预报。 地质预报 钻 探 目 的 层 位 高压地层 高 含 硫 地 层 钻遇目的层 30~50米 提前30~50米 提前30~50米 参考执行,做好提示性常规预报。 参考执行,做好警示性预报。 参考执行,做好警示性预报。 8

6.2 发生异常时参数变化参考 (见表2、表3、表4)

表2 接单根、起下钻及停待期间可能引发的异常事件

作业种类 检测参数异常 可能引发的异常事件 原因分析 在井底压力近平衡状态下,停泵后,环空压耗消失,井底;回压减小,超压驱动地层流体进入井眼;快速起钻的抽汲作用;起钻时未按规定灌钻井液;钻井液密度因地层流体不断侵入而降低,井底回压进一步减小。 在激动压力的作用下,地层漏失 钻井液密度偏小,井底回压降低;起钻刮掉井壁的泥饼;地层流体以扩散和渗透的方式进入井眼,钻井液密度减小,井底回压进一步降低。 接单根、起钻 溢流;总池体积快速增加。 井涌;井喷 下钻 总池体积减少。 井 漏 停待 溢流;总池体积增加。 井涌;井喷

- 14 -

表3 地质异常事件

异常类型 检测参数显示特点 实时参数 迟到参数 气测全烃高异常;单根峰,起下钻后效气明显,钻井液密度减小,粘度升高;钻时减小,出口流量增大,总池体积增加。 电导率可能减小;地温梯度可能增大;岩屑无荧光显示。 气测全烃高异常,烃组分重烃异常明显;钻井液密度减小;粘度升高;电导率减钻时减小;出口流量增大;总池体积增加。 小;地温梯度可能增大;岩屑有荧光显示。 钻井液密度减小;粘度降低;电导率增钻时减小;出口流量增大;总池体积增加。 大;氯离子含量升高;气测小异常或无异常显示;岩屑无荧光显示。 表4 工程异常事件

异常类型 刺钻具 断钻具 刺泵 检测参数显示特点 立管压力下降;泵冲增大;出口流量增大;钻时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增大。 可能的原因 可能钻具疲劳,泵压过高等 气侵 油侵 盐水侵 立管压力缓慢持续下降后突然降低;大钩负荷突然可能钻具疲劳 减小;转盘扭矩减小;泵冲增大;出口流量增大。 泵冲正常;立管压力缓慢下降;出口流量减小;钻时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增大。 转盘转速大幅度跳跃并增大;转盘扭矩剧烈波动;钻时显著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增大;岩屑中可能有金属微粒。 立管压力下降并稳定在某一数值上;泵冲增大;钻时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增大。 立管压力升高;出口流量减小;泵冲下降;钻时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增大。 可能泵压过高,疲劳 掉牙轮 可能钻头老化,新度不够等 掉水眼 水眼堵 可能水眼尺寸不适 可能有落物,杂物,大块岩屑等 钻头旷动转盘扭矩瞬间出现增大尖峰,并呈加大加密趋势;严重 转盘转速严重跳动;钻时明显增大;钻头时间成本寿命终结 增大;岩屑中可能有金属微粒。 溜钻 卡钻 钻头泥包 可能钻头老化,钻压过大 井深突然跳变,大钩负荷突然减小;钻压突然增大;可能刹把不灵或人为因素 转盘扭矩增大;钻时减小;钻头时间成本减小。 大钩负荷增大;转盘扭矩增大;出口流量减小。 立压上升,扭矩减小,曲线波幅变小而圆滑,钻时增大。 可能井眼掉块、崩坍、缩径等 大段泥岩地层,泥岩造浆性强,工程参数选择不合理

- 15 -

7 汇报程序

7.1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异常预报

第一步:当班人员发现硫化氢(H2S)监测值达到5ppm或一氧化碳(CO)监测值达到10ppm时,立即通知钻井当班司钻(或其他钻井负责人)、现场监督和录井队长;

第二步:填写异常通知单,一式两份,交与钻井当班司钻(或其他钻井负责人)签字认可,钻井和录井各保存一份;

第三步: 当班人员配合录井队长密切观察有毒气体变化情况, 如硫化氢(H2S)监测值达到10ppm或一氧化碳(CO)监测值达到25ppm时,切断不防爆电器电源,现场只留一名应急值班人员,佩带好正压呼吸器继续观察、收集资料,其他所有人员有组织、统一有序撤离出危险区;此时佩带正压呼吸器人员要注意观察氧气瓶气压变化,如果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值还没有下降到安全值以下,而气量减少到只能保证撤离到安全区时(压力≤5Mpa时就要开始撤离),应急值班人员应切断所有电源,立即撤离,并逐级汇报;在有充足的气源保证情况下或有条件更换正压呼吸器后,应急值班人员继续观察;

第四步:如硫化氢(H2S)监测值达到20ppm或一氧化碳(CO)监测值达到50ppm,应急值班人员切断作业场所有可能着火源,并立即向录井项目部汇报,项目部接到消息后,向公司领导和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第五步:应急值班人员继续观察,如硫化氢(H2S)监测值达到100ppm或一氧化碳(CO)监测值达到300ppm,切断所有电源,所有人员必须撤离危险区,并逐级上报。 7.2 石油天然气异常预报:

第一步:发现烃类气体异常后,值班人员立即通知钻井当班司钻,钻井方必须暂停钻进,循环观察,并通知地质监督、录井队负责人及钻井队当班负责人,录井负责人必须立即到现场; 第二步:填写气异常通知单,一式三份,交给现场地质监督及钻井司钻(或其他钻井负责人),三方签字认可,地质监督、钻井和录井各保存一份,监督不在现场钻井和录井各保存一份; 第三步:由录井队长、现场监督(在现场时直接参与、不在时要电话请示)及钻井队负责人三方核实气异常情况,研究决定下一步工作。 7.3工程参数异常预报:

- 16 -

第一步:发现工程参数现异常后,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当班司钻或钻井现场值班干部; 第二步:填写工程异常通知单,一式二份,交给当班钻井司钻(或其他钻井负责人),双方签字认可,钻井和录井各保存一份;

第三步:录井队长和钻井队负责人核实工程参数异常情况,由钻井队决定下一步工作。 7.4 泥浆溢流、井涌:

第一步:当班人员填写异常通知单,一式两份,交与钻井当班司钻(或其他钻井负责人),双方签字认可,钻井和录井各保存一份;

第二步:溢流发生后,从录井队到公司,逐级上报;

第三步:当班人员密切观察并记录溢流、井涌期间的出口槽泥浆气味、油花、气泡、泥浆密度及气测值异常等情况,如果危情进一步扩大,录井队长与钻井队负责人结合有关规定,研究决定是否撤离现场;

第四步:如果危情越来越严重,需要撤离,要严格执行应急预案,接受现场钻井统一指挥,有组织、有秩序撤离;

第五步:事态稳定后,录井队长立即向录井工程项目部汇报,项目部接到消息后,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 7.5井喷:

第一步:如发生突发性井喷,工作人员立即切断作业场所所有电源,按照井喷应急预案程序,所有人员服从现场钻井统一指挥,有组织、有序撤离出危险区;

第二步:录井队长立即向录井工程项目部汇报,项目部接到消息后,向公司领导和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 7.6地质预报:

第一步:每口井开钻前(或综合录井队到达现场后),必须根据地质设计向钻井相关方做好地质交底工作,双方要签字认可;

第二步:根据地质设计、周边井地层情况及历史资料,提前做出可能钻遇高压油气水层、高含硫地层及含一氧化碳地层的提示性、警觉性、预防性预报,必须体现在地质预告牌上; 第三步:钻遇目的层或可疑的危险层位前,录井队负责人要制定录井队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醒当班人员要警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在明显的位置(或地质预告牌)做出警示预告。

- 17 -

8.附则

8.1有毒有害气体采取零汇报制度,每出现一次都要向公司主管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备案; 8.2如果有新的井控细则颁布,则7.1、7.2、7.3、7.4、7.5中预报参数异常参考值以新的井控细则规定的数值为准。

第四部分:安全防护设施与检测仪器配备标准及效验规定

1 安全防护设施与检测仪器配备标准 1.1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和防护设施配备标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和防护设施配备标准

防护设施便携式复合气过滤式全面体检测报警仪 罩+滤毒罐 (台/队) (套/队) 1 1 1 1 备用3只 4 3 3 3 备用3套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套/队) 1 1 1 1 备用3套 硫化氢、一氧化碳传感器(只/队) 各2只 0 0 各1只 各备用2只 充气泵 设备使用单位 综合录井队 地质录井队 地化录井队 快速色谱录井队 录井工程项目部

0 0 0 0 1 1.2 消防器材配置标准

消防器材配置标准 消防器材 使用单位 录井仪器房 地质值班房 野营房 灭火器 (具) 2 1 3 水桶 (只) 1 1 3 铁锹 (把) 1 1 3 毛毡 备 注 (条) 2 2 2 灭火器:2×3Kg(或1×8 Kg) 灭火器:1×3Kg 灭火器:3×3Kg(三开门)

- 18 -

录井工程项目部 4 2 2 5 灭火器:4×3Kg 2 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校验规定

2.1便携式复合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校验周期为12个月。要求仪器维修中心按照该校验周期,负责将须校验的设备回收,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年检。对于校验合格的设备,由仪器维修中心负责发放到设备原使用单位。年检报告由质量安全环保部备案保存。

2.2硫化氢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校验周期暂定为6个月。由仪修中心负责对设备进行校验。 2.3 灭火器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并作记录。 2.4 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的标定、测试

2.4.1录井队在搬迁就位后,由录井队长对本队配置的安全防护设施与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如果出现非正常报警,则及时交由仪器维修中心组织标定,一经标定,禁止其他人员随意调节标定参数、报警门限等。按照《石油天然气井探井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操作规程》的要求,硫化氢、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标定周期为7天。对于有硫化氢、一氧化碳异常的井,根据现场需要加密标定。 2.4.2录井队在油气层打开之前,要对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属于录井队标定的,则必须标定,确保对异常检测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井控基本知识

1 井控的含义

井控是在钻井过程中对油气井地层压力控制的简称。根据井涌的规模和采取的控制方法不同,井控作业可分为初级井控、二级井控和三级井控,也叫一次井控、二次井控和三次井控。 初级井控:是依靠适当的钻井液密度来控制地层孔隙压力,使地层流体不能侵入井内的一种控制方法。也就是通过井内钻井液柱的压力来平衡地层压力。因此,要求在各种工况下,要始终保持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二级井控:是指一级井控失败,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出现溢流、井喷,依靠地面设备和适当的井控技术使井恢复到初级井控状态的控制方法。

三级井控:是指二级井控失败,地面设备已不能控制井口,地层流体无控制的涌入井内,喷出地面时,重新恢复对井口的控制抢险。

- 19 -

2 井喷的危害

2.1 打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全局生产; 2.2 使生产事故复杂化;

2.3 井喷失控极易引起火灾和地层塌陷,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或工厂生产; 2.4 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2.5 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6 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井喷就是事故,井喷失控是钻井工程中性质最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 3 油气侵、溢流、井喷的含义、区别和联系 3.1 含义

油气侵:在钻井过程中,油气侵入井筒后,在循环过程中上返,钻井液池面上有气泡、油花等现象叫油气侵。

溢流: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侵入井内,推动井内液体在井口形成自动外溢的现象。

若钻井液在循环,则井口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停泵后钻井液自动外溢。 井涌是指溢流进一步发展后,出现钻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 井喷:地层流体无控制的涌入井内喷出地面的现象。 3.2 区别与联系

(1)油气侵时,井内压力不一定失去平衡,即使在地层压力小于井内液柱压力时,油气侵也会发生,这时,油气侵可通过钻屑、井壁扩散,密度差置换等方式侵入井筒钻井液中。

油气侵对钻井液液柱压力的降低是不大的,一般不会严重影响井内压力平衡,但仍应注意观察油气侵是否加剧,并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油气,否则井内钻井液密度不断降低,将可能失去平衡导致井喷。

(2)溢流是井内压力失去平衡后发生的,说明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已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其现象是出口管钻井液量增大,停泵后仍有钻井液自动外溢。应通过节流阀维持循环,排除溢流,提高钻井液密度,恢复井内压力平衡。

- 20 -

(3)井涌是指溢流进一步发展后,出现钻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

(4)井喷是溢流失去控制,井内压力迅速降低,井内压力失去平衡。其现象是井内大量的钻井液或油、气混合物无控制地喷到地面。应迅速按“关井程序”控制井口,并记录、收集数据,进行压井作业。

油气侵、溢流、井喷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油气侵是溢流的先兆,溢流是井喷的先兆,井喷是溢流的发展结果。

油气侵发生后,如果不采取排除油气措施,受污染的钻井液再次泵入井内,井内钻井液密度会迅速降低,井内压力失去平衡,导致溢流、井喷的发生。

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应该重视油气侵、警惕溢流,严格执行有关井控技术规定,及早发现溢流,并迅速正确地处理,防止井喷发生。 4 井控工作的重要性

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勘探、开发、钻井、安全、器材、培训等部门,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组织、有秩序地协调工作,每口井的钻井作业中,从钻前工程,井场布置、开钻到完井的各个环节,井队所有工种、所有岗位都有自己的井控岗位职责,井控是钻井系统全员性的工作。因此,必须人人重视井控,按井控岗位职责的要求,录井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井控工作,使我们井控工作达到万无一失。 5 井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1 压力(P):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力。常用的单位是:兆帕、千帕、帕,即1MPa=10Kpa=10Pa。 原工程大气压,1kgf/cm≈0.1MPa

5.2 静液压力(P静):静液压力是由静止液体的重力所产生的力。静液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垂直高度,而与液体的形状、断面积无关。公式:P静=0.0098ρH,单位:MPa

其中ρ:液体密度,单位:g/cm, H:液体垂直高度,单位:m。 5.3 压力梯度(G):单位深度压力的变化量。单位:Kpa/m

公式:G=P/H

根据压力梯度的范围,地层可分为:

(1)正常压力地层:9.8-10.486 Kpa/m(或压力系数K=1.0-1.07) (2)异常高压地层: >10.486 Kpa/m(或压力系数K>1.07)

3

3

6

2

- 21 -

(3)异常低压地层:<9.8 Kpa/m(或压力系数K<1.0

5.4 地层压力(PP):也称地层孔隙压力,指地下岩石孔隙内流体的压力。

5.5 波动压力:指钻具(管柱)在充满液体的井筒内上下运动时,使液体匀速或变速流动,引起井内压力的波动值,包括激动压力和抽汲压力。 (1)抽汲压力(P

):起钻时,钻柱向上运动,井内液体克服自身内部以及与井壁之间的摩

擦力向下流动,使井底压力减小,这个阻力即为抽汲压力。 (2)激动压力(P

):下钻时,钻柱向下运动,井内液体克服自身内部以及与井壁之间的摩

擦力向上流动,使井底压力增大,这个阻力即为激动压力。 (3)波动压力的危害

抽吸压力使井底压力(Pb)降低,当P底<P地时,易发生溢流; 激动压力使井底压力(Pb)增大,当P底>P地时,易先井漏,后井喷。 (4)影响波动压力的因素:

①钻井液密度、粘度、静切力;②井眼与管柱之间的环形空隙; ③起下钻速度;④惯性力;⑤钻头泥包。 (5)实际操作中波动压力的控制措施 ①控制起下钻速度;

②操作要平稳,防止猛刹猛提; ③调节合适的钻井液性能。 ④防止钻头泥包。

5.6 井底压力(Pb):所有作用在环形空间压力的总合,就是井底压力。 不同工况下的井底压力(Pb)分析: (1)静止(空井)状态: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 即:P底=P静液 (2)钻进(钻井液正常循环)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环空流动阻力 即:P底=P静液+P环阻 (3)起钻时:

- 22 -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抽汲压力- 起钻灌浆前井筒液面下降减小的压力 即:P底=P静液+P抽-P液低 (4)下钻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 +激动压力 即:P底=P静液+P激

(5)划眼时: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 +激动压力+环空流动阻力 即:P底=P静液+P激+P环阻 (6)节流循环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 +环空流动阻力+节流套压 即:P底=P静液+P环阻+P节流套压

(7)关井时:井底压力=环空静液柱压力+气侵附加压力+井口回压 即:P底=P静液+P井侵附加力+P井口回压

(故:起钻时井底压力最低,最易引起井喷。) 6 溢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地层压力掌握不准,设计钻井液密度偏低。 A 新探区、新区块;

B 老油区打调整井、更新井或有注水井。 (2)井内钻井液高度下降。 A 井漏;

B 起钻灌浆不及时或没有及时灌满。 (3)井内钻井液密度下降。

A 严重油气侵且处理不正确、不及时。

B 处理过猛:如大量加入水、泡油解卡或加降摩阻剂等。

(4)循环中止时,环空流动阻力消失,使井底压力减小,小于地层压力时发生溢流。 (5)起钻时抽汲压力过大;(统计资料表明,50%以上的井喷是由直接起钻抽汲造成的) 处理措施:

- 23 -

A短程起下钻:起钻前先起出10-15柱(一档),再下到井底,接方钻杆循环一周,观察返出的钻井液中有无油花、气泡。若有,则调整钻井液密度后充分循环,再起钻。

B特殊情况下:如起钻后检修需长时间停止循环,必须将钻具起到安全井段(地层稳定、不卡、塌、漏的地层)或起到套管鞋以上。过一段时间,再下到井底,循环一周,观察出口钻井液。

C核对灌入量与排出量是否相等; D操作平稳,控制起下钻速度; E调整钻井液性能,井壁稳定。 7 不同工况下发生溢流的显示 7.1 钻进过程中发生溢流的显示 7.1.1 间接显示

(1)钻速突快、蹩跳或放空

A钻遇高压地层时,由于地层孔隙度增加,井底压差减小,钻速加快;

B 钻遇碳酸盐地层时,若裂缝发育或溶洞,不仅钻速突快,而且出现放空或蹩跳现象。 (2)钻具悬重发生变化;(升高或降低)

A悬重增加: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使密度↓,浮力↓,悬重↑。 B悬重降低:溢流后地层流体有一个向上的喷势,悬重↓。 (3)循环泵压下降,泵冲增加气测值增加; (4)返出岩屑发生变化:块大、量多、形状不规则。 7.1.2 直接显示

(1)浆池液面升高;(1方报警) A快速升高:高空隙度、高渗透性地层时; B先慢后快:高产层;

C缓慢升高:低空隙、低渗透、低产层。

为了能及时发现溢流,必须安装泥浆池液面指示器、记录仪表和报警装置。 (2)泥浆出口管流速、流量增加;

A若排量不变,地层流体侵入井内,泥浆返出量增多,出口管流速加快; B若为天然气溢流,因气体膨胀,出口管流速会越来越大。

- 24 -

(3)停泵后钻井液自动外溢; (4)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 A油气侵时,密度降低,粘度升高; B水侵时,密度降低,粘度降低。 7.2 起下钻时发生溢流的显示 7.2.1 起钻

(1)起钻时灌钻井液困难,实际灌入钻井液体积小于起出钻具的体积,或灌不进钻井液。 (2)停止灌钻井液时井口仍有钻井液返出。 7.2.2 下钻

(1)井口返出的钻井液体积大于下入钻具的体积; (2)停止下放钻具后,井口仍有钻井液自动外溢。 7.3.3空井(测斜、电测)时溢流的显示 (1)出口管有钻井液自动返出; (2)钻井液池面升高;

(3)井内液面下降(井漏可能引起溢流、井喷) 8 发现溢流迅速关井的优点

8.1 控制住井口,可以使井控工作处于主动,有利于实现安全压井。 8.2 制止地层流体继续侵入井内。

8.3 可保持井内有较多的钻井液,减少关井和压井时的套压。 8.4可以准确地计算地层压力和压井钻井液密度。

第六部分 硫化氢基本知识

1 概述

H2S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易导致人死亡的有毒气体。一旦H2S气井发生井喷失控,将导致灾难性的悲剧。例如:四川重庆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的“12.23”井喷事故,大量H2S气体从井底溢出,造成243人死亡,396人中毒住院,造成3万多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周围约五公里范围内被封闭。H2S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恶性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

- 25 -

工具及用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H2S井的井喷失控事故,我们必须要了解H2S的危害,掌握H2S气体的防护知识。 2 H2S的特性

H2S气体又称为酸性气体。了解并熟知它的特性,才能有效地预防H2S的侵害,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 2.1 剧毒

其毒性仅次于氰化物,是一种致命的气体,它的毒性为一氧化碳的5-6倍。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不能超过20 ppm。 2.2 它是无色气体,沸点约为-60℃。

2.3 H2S的相对密度1.176,比空气重。因此,在通风条件差的环境,它极容易聚集在低凹处。 2.4 H2S在低浓度(0.13-4.6 ppm)时可闻到臭鸡蛋味,当浓度高于4.6 ppm,人的嗅觉迅速钝化而感觉不出H2S的存在。

2.5 当H2S浓度在4.3-46%时,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性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甲烷爆炸浓度5-15%)。

2.6 H2S的燃点为260℃(甲烷为595℃),燃烧时为兰色火焰,并生成危害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

2.7 H2S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

2.8 H2S易溶于水和油,在20℃、一个大气压下,一体积的水可溶解2.9体积的H2S,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

2.9 H2S及其水溶液,对化学中的金属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CO2或O2,其腐蚀速度更快。 3 硫化氢浓度的概念

描述H2S浓度有两种方式,即体积比浓度和重量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即指H2S在空气中的体积比。常用的是ppm表示。ppm浓度表示百万分比浓度. 重量比浓度,指H2S在一立方米空气中的重量,单位为mg/m或 g/m 4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 4.1 H2S对人体的危害。

3

3

- 26 -

H2S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眼睛被刺痛,严重时将失明;刺激各个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脏加速跳动,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H2S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当H2S浓度极低时,对人体威胁不大,当浓度较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4.2 H2S中毒症状。 4.2.1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H2S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当H2S浓度大于700 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脏停止工作,如果未及时抢救,会迅速死亡。而当H2S浓度大于2000 ppm时,人体只需吸一口气,就很难抢救而立即死亡。 4.2.2 慢性中毒

人体暴露在低浓度H2S环境(如50-100 ppm)下,将会慢慢中毒,症状是:头痛、晕眩、兴奋、恶心、口干、昏睡、眼睛感到剧痛,连续咳嗽、胸闷或皮肤过敏等。长时间在低浓度H2S条件下工作,也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当人受H2S伤害时,往往反映神智不清、肌肉痉挛、僵硬、随之重重的摔倒、碰伤和摔死。 5 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与护理

由于H2S含量高导致中毒者停止呼吸和心跳时,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和心跳,中毒者不会自动恢复呼吸和心跳,将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因此,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对中毒者实施抢救。 5.1 H2S中毒的早期抢救措施

5.1.1 进入毒气区抢救中毒人员之前,自己应先戴上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否则,自己也会中毒。

5.1.2 立即把中毒者从H2S分布的现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5.1.3 如果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或者医生到达,有条件的可使用回复正常呼吸器代替人工呼吸。

5.1.4 如果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保持中毒者处于休息状态,有条件的可给予输氧。在叫医生或抬到医生那里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中毒者的体温。

- 27 -

5.2 护理注意事项

5.2.1 在中毒者心跳停止之前,当其被转移到新鲜空气区能立即恢复正常呼吸者,可以认为中毒者已迅速恢复正常。

5.2.2 当呼吸和心跳完全恢复后,可给中毒者喂些兴奋性饮料,如浓茶或咖啡,而且要有专人护理。

5.2.3 如果眼睛受到轻度损害,可用干净水彻底清洗,也可进行冷敷。

5.2.4 在轻微中毒的情况下,中毒人员没有完全失去知觉,如果短暂休息后本人要求回岗位继续工作时,医生一般不要同意,应休息1-2天。

5.2.5 在医生证明中毒者已恢复健康可返回工作岗位之前,应把中毒者置于医疗监护之下。 5.2.6在H2S毒气周围或附近的工作人员,都要掌握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法),并经常实习训练。 6 逃生自救方法

6.1 头脑冷静,正确判断,往四季风的上风口走(背离井口,向高处走、逆风走)。 6.2 快速戴上正压呼吸器或防毒面罩逃生。

6.3 事先准备一个大的塑料袋,得知毒气泄漏后,迅速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并封好塑料袋口,里面的空气可供10分钟呼吸,留下充足的逃生时间。

6.4 用折叠8层的湿毛巾蒙鼻保护,可减少60%毒气吸入。 7 防H2S安全措施 7.1 设置风向标或飘带。

7.2 配备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和H2S检测报警仪。 7.3 录井队长负责H2S安全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知识。

7.4 处理井内液体,保持井内液体中H2S含量小于5ppm(7.5 mg/m)。

7.5 空气中H2S含量接近10ppm(15 mg/m)时,佩带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不能一人单独作业,便于救护。

7.6 发现H2S含量超标,应往上风口转确保安全。 7.7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预防演习。

3

3

- 28 -

H2S浓度与应急措施 浓度 (ppm) 级 别 第一级 采 取 措 施 切断危险区不防爆电器的电源、非作业人员撤离进入安全区,收集资料人员必须佩带正压空气呼吸器。 非应急人员撤离现场,应急人员必须佩带正压空气呼吸器,无正压呼吸器或气源不够时要坚决撤离现场,切断作业场所可能的着火源,并向上级报告。 10 ≥20 第二级 ≥100 第三级 立即组织人员撤离,严禁以任何理由进入作业现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H2S浓度与危害程度表 H2S浓度 (PPM) 危害程度 0.13-4.6 可嗅到臭鸡蛋味,一般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4.6-10 10-20 50 100 200 500 700 1000 2000 刚接触有刺热感,但会迅速消失。 为安全临界浓度值,超过此值,必须戴防毒面具。 允许直接接触10分钟。 刺激咽喉,引起咳嗽,3-10分钟会损伤嗅觉神经和人的眼睛;有轻微头痛,恶心,脉膊加快,接触4小时以上可能导致死亡。 立即破坏嗅觉系统,眼睛、咽喉有灼烧感,时间稍长,眼、喉将灼伤,甚至导致死亡。 失去理智和平衡知觉,呼吸困难,2-15分钟内出现呼吸停止,如果不及时抢救,将导致 死亡。 很快失去知觉,停止呼吸,若不立即抢救,将死亡。 立即失去知觉,造成死亡,或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智力损残。 吸一口,将立即死亡,难于抢救。 (选自“美国OSHA职业保护和保健法案”)

- 29 -

第七部分 一氧化碳基本知识

1 物化特性

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有毒,与空气混合易爆炸。 2 健康危害

2.1属窒息性气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不同的接触浓度和时间,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不同,高浓度短时间接触可致窒息死亡;

2.2对人的危害,主要取决于空气中它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乘积的大小; 2.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因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环境的通风等预防措施,而导致人体吸入过量而发生中毒。 3 中毒症状 3.1轻度中毒:

血液COHb(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0-20%。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视物不清、意识模糊、口唇粘膜呈樱桃红色; 3.2中度中毒:

血液COHb(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30-4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呼吸、血压和脉搏有变化; 3.3重度中毒:

血液COHb(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患者出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心肌损害。

4 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抢救与护理 4.1 CO中毒的早期抢救措施

4.1.1 进入毒气区抢救中毒人员之前,自己应先戴上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否则,自 己也会成为中毒者。

4.1.2 立即把中毒者从CO分布的现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 通,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4.1.3 如果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或者医生到达,有条件的可使用回复正常呼吸器代替人工呼吸。

- 30 -

4.1.4 如果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保持中毒者处于休息状态,有条件的可给予输氧。在 叫医生或抬到医生那里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中毒者的体温。 4.2 护理注意事项

4.2.1 在中毒者心跳停止之前,当其被转移到新鲜空气区能立即恢复正常呼吸者,可以 认为中毒者已迅速恢复正常。

4.2.2 当呼吸和心跳完全恢复后,可给中毒者喂些兴奋性饮料,如浓茶或咖啡,而且要 有专人护理。

4.2.3在轻微中毒的情况下,中毒人员应休息1-2天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4.2.4在医生证明中毒者已恢复健康可返回工作岗位之前,应把中毒者置于医疗监护之 下。

4.2.5井场作业人员都要掌握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法),并经常实习

训练。

5 逃生自救方法

5.1 头脑冷静,正确判断,背离井口,逆风往上风口走。 5.2 快速戴上正压呼吸器或防毒面罩逃生。

5.3 事先准备一个大的塑料袋,得知毒气泄漏后,迅速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并封好塑料袋 口,里面的空气可供10分钟呼吸,留下充足的逃生时间。 5.4 用折叠8层的湿毛巾蒙鼻保护,可减少60%毒气吸入。 6 防CO安全措施 6.1 设置风向标或飘带。

6.2 配备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和CO检测报警仪。 6.3 录井队长负责CO安全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知识。

6.4 处理井内液体,保持井内液体中CO含量小于10ppm(12.5mg/m)。

6.5 空气中CO含量接近24ppm(30 mg/m)时,佩带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不能一人单独作业,便于救护。

6.6 发现CO含量超标,应往上风口转移,确保安全。 6.7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预防演习。

3

3

- 31 -

CO浓度与应急措施 浓度 (ppm) 25 级 别 第一级 采 取 措 施 切断危险区不防爆电器的电源、非作业人员撤离进入安全区,收集资料人员必须佩带正压空气呼吸器。 非应急人员撤离现场,应急人员必须佩带正压空气呼吸器,无正压呼吸器或气源不够时要坚决撤离现场,切断作业场所可能的着火源,并向上级报告。 ≥50 第二级 ≥300 第三级 立即组织人员撤离,严禁以任何理由进入作业现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九部分 附录

1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指挥部应急中心

电话:029-86596633,029-86593366 2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组 长:公司经理 电话:029-86599109 13909202287 副组长:生产主管副经理 电话:029-86599106 13991219200

成 员:公司各部室正职、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他主管安全的人员。 应急办公室:生产运行(工程技术)部 电话:029-86599111 13201791061 3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录井工程项目部第一负责人 副组长:录井工程项目部主管安全副经理 成 员:录井项目部成员

应急办公室:录井工程项目部(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调度室

第一录井工程项目部 经理电话:029-86508963 调度室电话:029-86508931 第二录井工程项目部 经理电话:0934-5998199 调度室电话:0934-5988469

- 32 -

第三录井工程项目部 经理电话:029-86502641 调度室电话:029-86502640 第四录井工程项目部 经理电话:0911-7693620 调度室电话:0911-7693623 第五录井工程项目部 经理电话:0912-4213426 调度室电话:0912-4213424 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主任电话:0912-8091559 调度室电话:0912-8091561 4 应急职责

4.1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4.1.1负责应急状态下,组织本单位人员、设备等投入应急救援行动,及时向长庆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汇报险情,必要时向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提出救援请求。 4.1.2审查批准所属各基层单位应急工作部署,并监督实施。 4.1.3根据要求,为应急行动配备各种设备、器材以及其它应急物资。

4.1.4发生事故险情时,及时向长庆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汇报,并迅速调动本单位应急力量采取应急救援行动,在上级单位下达应急指令时,执行上级单位应急指令。 4.2 公司应急办公室职责

4.2.1负责传达和执行上级单位和本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各项指令。

4.2.2发生事故险情时,及时作出判断,采取紧急措施,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长庆指挥部应急办公室。

4.2.3负责收集事故预报,将上级单位及公司的应急指令及时传达到各基层作业单位,并指挥采取应急措施。

4.2.4组织公司应急行动的一切程序和内容,并将险情发展情况及时汇报长庆指挥部应急办公室。

4.2.5监督录井队应急演习开展情况。 4.3 录井工程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4.3.1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应急演习计划,总结本单位应急工作。 4.3.2负责传达和执行公司应急办公室各项指令。

4.3.3发生事故险情时,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领导和公司应急办公室,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4.3.4根据事故情况和险情,迅速确定应急状态的起始,先期组织本单位实施二级应急行动。 4.3.5指导、检查、监督录井队应急演习。

- 33 -

4.4 录井队应急职责

4.4.1负责本录井队应急工作的计划安排,确保应急状态的起始。 4.4.2安排录井队人员参加抢险救助工作。

4.4.3组织本录井队进行应急演习和参加钻井队演练,绘制符合现场实际的逃生路线图。 4.4.4负责落实上级单位各项应急工作措施,发生险情及时向录井项目部汇报。

4.4.5组织作业队员工学习上级单位井控管理制度,对本队员工进行井控坐岗培训,并监督坐岗制度的落实情况。

4.4.6负责各种应急设施的维护保养。

附图 现场逃生路线示意图(仅供参考)

- 34 -

危 险 区 机房 发电房泵房 循环罐 区 沉砂池 油 罐 逃生方向 紧急集合点 附表1

材料 房 钻台区 震动筛 钻具桥区 安 全 区 住宿房区

排污区 仪器房 地质房 - 35 -

异常预报服务记录

井 号 录井队 地 层 井深(米) 时 分 异常类型 日 期 年 月 日 时 分 实际资料开始异常时间 实 际 结 果 预 报 时 间 异常时参数变化情况 建议处理 措施

- 36 -

采纳情况 预报人 钻井队 监督签字 保存部门:录井队 保存期限:1 年

附表2

H2S、CO气体浓度单位换算对照表 H2S 33333CO 3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0.7 1.3 2.0 2.6 3.3 4.0 4.6 5.3 5.9 6.6 7.2 7.9 8.6 9.2 9.9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44.8 135 45.5 136 46.1 137 46.8 138 47.4 139 48.1 140 48.8 141 49.4 142 50.1 143 50.7 144 51.4 145 52.0 146 52.7 147 53.4 148 54.0 149 54.7 150 55.3 151 88.9 89.6 90.3 90.9 91.6 92.2 92.9 93.6 94.2 1 2 3 4 5 6 7 8 9 0.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54.4 135 108.0 55.2 136 108.8 56.0 137 109.6 56.8 138 110.4 57.6 139 111.2 58.4 140 112.0 59.2 141 112.8 60.0 142 113.6 60.8 143 114.4 61.6 144 115.2 62.4 145 116.0 63.2 146 116.8 64.0 147 117.6 64.8 148 118.4 65.6 149 119.2 66.4 150 120.0 67.2 151 120.8 94.9 10 95.5 11 96.2 12 96.8 13 97.5 14 98.2 15 98.8 16 99.5 17 10.4 80 11.2 81 12.0 82 12.8 83 13.6 84 10.5 83 11.2 84

- 37 -

H2S 33333CO 3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1.9 85 12.5 86 13.2 87 13.8 88 14.5 89 15.2 90 15.8 91 16.5 92 17.1 93 17.8 94 18.4 95 19.1 96 19.8 97 20.4 98 21.1 99 21.7 100 22.4 101 23.1 102 23.7 103 24.4 104 25.0 105 25.7 106 26.4 107 27.0 108 27.7 109 28.3 110 29.0 111 29.6 112 30.3 113 31.0 114 31.6 115 32.3 116 32.9 117 56.0 152 100.1 18 56.7 153 100.8 19 57.3 154 101.5 20 58.0 155 102.1 21 58.6 156 102.8 22 59.3 157 103.4 23 60.0 158 104.1 24 60.6 159 104.8 25 61.3 160 105.4 26 61.9 161 106.1 27 62.6 162 106.7 28 63.2 163 107.4 29 63.9 164 108.0 30 64.6 165 108.7 31 65.2 166 109.4 32 65.9 167 110.0 33 66.5 168 110.7 34 67.2 169 111.3 35 67.9 170 112.0 36 68.5 171 112.7 37 69.2 172 113.3 38 69.8 173 114.0 39 70.5 174 114.6 40 71.2 175 115.3 41 71.8 176 116.0 42 72.5 177 116.6 43 73.1 178 117.3 44 73.8 179 117.9 45 74.4 180 118.6 46 75.1 181 119.2 47 75.8 182 119.9 48 76.4 183 120.6 49 77.1 184 121.2 50 14.4 85 15.2 86 16.0 87 16.8 88 17.6 89 18.4 90 19.2 91 20.0 92 20.8 93 21.6 94 22.4 95 23.2 96 24.0 97 24.8 98 25.6 99 26.4 100 27.2 101 28.0 102 28.8 103 29.6 104 30.4 105 31.2 106 32.0 107 32.8 108 33.6 109 34.4 110 35.2 111 36.0 112 36.8 113 37.6 114 38.4 115 39.2 116 40.0 117 68.0 152 121.6 68.8 153 122.4 69.6 154 123.2 70.4 155 124.0 71.2 156 124.8 72.0 157 125.6 72.8 158 126.4 73.6 159 127.2 74.4 160 128.0 75.2 161 128.8 76.0 162 129.6 76.8 163 130.4 77.6 164 131.2 78.4 165 132.0 79.2 166 132.8 80.0 167 133.6 80.8 168 134.4 81.6 169 135.2 82.4 170 136.0 83.2 171 136.8 84.0 172 137.6 84.8 173 138.4 85.6 174 139.2 86.4 175 140.0 87.2 176 140.8 88.0 177 141.6 88.8 178 142.4 89.6 179 143.2 90.4 180 144.0 91.2 181 144.8 92.0 182 145.6 92.8 183 146.4 93.6 184 147.2

- 38 -

H2S 33333CO 3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Mg/m ppm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注:气体浓度换算公式:

H2S:1ppm=1.5mg/m3; CO: 1ppm=1.25mg/m3

33.6 118 34.3 119 34.9 120 35.6 121 36.2 122 36.9 123 37.6 124 38.2 125 38.9 126 39.5 127 40.2 128 40.8 129 41.5 130 42.2 131 42.8 132 43.5 133 44.1 134 77.7 185 121.9 51 78.4 186 122.5 52 79.1 187 123.2 53 79.7 188 123.9 54 80.4 189 124.5 55 81.0 190 125.2 56 81.7 191 125.8 57 82.4 192 126.5 58 83.0 193 127.2 59 83.7 194 127.8 60 84.3 195 128.5 61 85.0 196 129.1 62 85.6 197 129.8 63 86.3 198 130.4 64 87.0 199 131.1 65 87.6 200 131.8 66 88.3 201 132.4 67 40.8 118 41.6 119 42.4 120 43.2 121 44.0 122 44.8 123 45.6 124 94.4 185 148.0 95.2 186 148.8 96.0 187 149.6 96.8 188 150.4 97.6 189 151.2 98.4 190 152.0 99.2 191 152.8 46.4 125 100.0 192 153.6 47.2 126 100.8 193 154.4 48.0 127 101.6 194 155.2 48.8 128 102.4 195 156.0 49.6 129 103.2 196 156.8 50.4 130 104.0 197 157.6 51.2 131 104.8 198 158.4 52.0 132 105.6 199 159.2 52.8 133 106.4 200 160.0 53.6 134 107.2 201 160.8

- 3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