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例卷

更新时间:2023-12-07 16: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淮阴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考试卷(一)

3.下列各句中的“责”,用其本义的句子是( A )。 A、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B、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名姓 密 号 学 封 级 班 线 别系第二学年 第二学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一)注音并释义。(每字1分,共5分)

11.哂( shěn 微笑 )2.蓏(luǒ 草本植物的果实 ) 3.胫(jìng小腿 )4.蜩(tiáo 蝉 ) 5.廪(lǐn 米仓 )

(二)根据小篆字形,说明下面词的本义。(每空1分,共5分)

6.獲( 猎获 )7.叔( 拾取 ) 8.題( 额头 )9.誅( 谴责 ) 10.錯( 镶嵌 )

得 分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与“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类型一致的是( A )。 A、不患人之不己知。 B、不务张其义,齐其方,唯利之求。 C、戎狄是膺,荆舒是惩。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暴”、“曝”二字的关系是( D )。 A、通假字 B、繁简字 C、异体字

D、古今字

第 1 页 共 5 页C、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

D、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4.下列判断句中,用了系词“是”的一句是( D )。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C、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D、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5.“平水韵”是自金、南宋一直到近代人们作诗用韵的依据,起初南宋平水人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 B )个韵。

A、540 B、107 C、106 D、214

得 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叶音说古人在研读古诗过程中,对不押韵的韵脚字任意改读,以求押韵,这种情况称为叶音。这是否定字词读音客观存在以及字词读音具有随历史发展而演变的特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

得分 2.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不会发生歧义。

得分 3.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得分

4.十三经注疏 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经典总汇,共十三部。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汉代以至唐宋时期的训诂学家,对这些经典作了注释,唐代的陆德明为这些经典注了音,统称十三经注疏。

得分 5.古无轻唇音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帮组字,没有非组字。他是利用古书异文、谐声、声训、读若、反切、方音等大量语音材料中发现此规律的。

得分 封得 分

四、翻译下列句子(每个句子3分,共15分)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线

得分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得分 第 2 页 共 5 页3.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

得分 4.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得分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

得分 得 分

五、标出下列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请说明(共10

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2分:拗与救,各占1分)第二联出四拗,对三救。 不拗吹救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得 分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封相同点:都是以音同音近为必备条件的。(1分)

不同点:第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本有其字。(1分) 第二,借字的性质不同。假借义捆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1分)举例(略)。

线

第 3 页 共 5 页得分 2.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几种意义类型?试举例说明。

扩大: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外延的变大;(1分)如汉语的“江”“河”原来

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缩小: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外延的变小;(1分)如“臭”原指一切气味,

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

转移: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变迁。(1分)如“步”原来指“行走”,现在指“跨出一脚的

距离”。

得分 得 分

七、文言文阅读理解(共25分)

(一)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國治戎,

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对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两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帅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争。”重為之禮而歸之。 1. 找出這一段話中的“賓語前置”句,並說明是什麽類型的賓語前置。(6分) 又谁敢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其谁敢德,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以报我,介词的宾语前置。

2.找出這一段話中的詞類活用,說明活用的類型(請書寫所在句子并加點)。(4分)

(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興也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華之盛也箋云興者逾时婦人皆得以年盛時行也○少詩照反之子于归宜其

得分 室家之子嫁子也于往也宜以有室家無逾时者箋云宜者谓男女年時俱當○當

丁浪反[疏]桃之至室家○毛以為少壮之桃夭夭然復有灼灼然此桃之盛華以興有十五至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復有灼灼之美色正於秋冬行嫁然是此行嫁之子往歸嫁於夫正得善時宜其為室家矣○鄭唯據年月不同又宜者謂年時俱善為異○傳桃有華之盛者○正義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華之盛桃或少而未華或華而不少此詩夭夭灼灼並言之則是少而有華者故辨之言桃有華之盛者由桃少故華盛以喻女少而色盛也○笺時婦至時行○正義曰此言年盛時謂以年盛二十之時非時月之時下云宜其室家乃据時月耳○笺宜者至俱當○正義曰易傳者以既說女年之盛又言之子于归後言宜其室家則揔上之辭故以為年時俱當。

1.这一段选自《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正义》,这部书通行的版本是清代阮元_主持校勘的本子。(4分)

2.这一段中“少”,“当”的读音分别是shào___、 dàng _____。这是谁的注音?(4分)陆德明

3.“宜”按照毛亨的解释,意思是_成家不要超过适当的年龄_,按照郑玄的解释是_成家要季节时间合适__________。(4分)

4.“正义”后面是谁的解释?从他对“宜”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支持谁的观点?(3分)孔颖达(1分)他支持毛亨的观点。

第 4 页 共 5 页

密 封 线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6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