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察学实习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9-16 18:09: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矿产勘查地质学 实习教材

目 录

实习一 找矿远景地区的圈定 ............................................................. 1 实习二 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编制 ......................................................11 实习三 变异函数在研究矿体变化性中的应用 ................................. 22 实习四 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 27 实习五 取样方案的设计................................................................. 33 实习九 钻孔弯曲的校正............................................................... 39 实习七 矿体的圈定 .......................................................................... 44 实习八 平行断面储量计算............................................................... 48

I

实习一 找矿远景地区的圈定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与研究矿良街东半部的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和成矿规律,分别圈定各种矿产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二、实习要求

㈠ 本次实习,4~2学时完成。

㈡ 编制良街幅(东半部)1:200000矿产预测图。

㈢ 编写与提交实习报告-良街幅(东半部)矿产预测图说明书: 1、找矿远景区的名称、位置、面积、圈定的主要依据; 2、附图——良街幅(东半部)矿产预测图1幅。

三、实习步骤

㈠ 打开PHOTOSHOP应用软件,并打开指定的图件名称,阅读1:200000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实习一附图一)(有纸质图件),并应用该软件的着色原理对主要地质体进行着色,或用彩色笔着色。通过读图和着色应了解:

1、本区有那些地层和构造层,它们在图幅中的分布;

2、本区有那些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岩浆分布;

3、本区有那些矿床、矿点和矿化异常区,它们的编号与分布。

㈡ 阅读矿良街幅矿产图说明书(实习一附录一)和矿良街幅矿产登记表(实习一附录二),并结合图件分析。应着重了解:

1、本区有那些矿产,这些矿产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及成矿地质条件; 2、本区各种矿产的规模及工业意义。

㈢ 综合研究各种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标志(应全面掌握):

1、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岩浆的关系,其中应包括岩浆的时代、成分,岩体的大小、形态及其侵入部位与矿产的关系;

2、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围岩的关系; 4、各种矿化异常强度与分布范围;

5、围岩蚀变与其它找矿标志分布范围。

㈣ 圈定找矿远景区,编制矿产预测图。

1

1、综合归纳各种矿产的猖狂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确定圈定找矿远景区的准则; 2、根据所确定的圈定找矿远景区准则,在实习一附图一(良街矿产图)上,按矿产种类分别圈定出各找矿远景地区的范围。

㈤ 编写矿产预测图说明书。

按本实习要求中提出的矿产预测图主要内容,编写良街幅1:200000矿产预测图说明。

㈥ 整饰矿产预测图,校对其说明书内容,检查是否与图中的预测找矿远景区相符。

㈦ 提交实习报告。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矿产勘探地质学》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㈡ 预习本实习附图一――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附录一―――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说明书;附录二―――-矿产登记表。

实习一 ⑴ 附录一

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说明书(1:200000)

一、矿良街地区一般概况

㈠ 地理位置及山川形势

良街幅(东半部)位于我国南部某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30′~××°00′,北纬××°20′~ ××°00′。

良街地区较大的山脉,主要为玉岭-兴山山脉和花山山脉的一部分。山脉走向主要呈南北向,山峰中以花山山峰最高,海拔1695.6m。

区内水系发育,最大河流为大马河,位于两脉之间,流向大致由北向南(见实习一附图一)。

㈡ 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9°左右。最冷月份平均0°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35℃左右。每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且以雨水为主,仅在山区有雪。春夏为雨季,此两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降水天气平均每月可达5日,最多可达26日,暴雨时可引起山洪,秋冬两季雨量较少。山区冬春季多雾,大雾时其可见度小于20m,对野外工作颇有影响。风力全年以北风居多,但夏季一般为偏西风,通常风力为2级左右,当夏季受台风影响时,风力可达8级以上。

㈢ 居民

本区内居以汉族为主,约占70%左右,其他则为瑶、回等少数民族。居民主要分布于河谷一带的低平地区,最大的居民点有水域、矿良街和宋县。山区人口密度较稀,且以瑶族

2

等少数为主。居民主要从事农业。

本区内沿河谷低平地区,农业发达,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和红苕为主,山区居民除从事农业外,也从事畜牧业。

本区工业不发达,除少数在近年建成投产的矿山外,主要为地方经营的砖瓦厂、小煤矿和其它小手工业。

㈤ 交通

本区交通不很方便,仅有矿良街至宋县的公路以及通往各矿区的公路。图幅外侧有一铁路,距图幅最近的火车战-永林,相距约120km。

二、地质研究史

本区的矿产资源早在19世纪中时,就已经开采利用然而,地质调查工作却始于1941年,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在解放后相继开展的。

解放前。本区的地质工作多为路线地质调查,关于地层古生物研究或零星开展的矿床勘探工作,都很粗略。例如在1941年,前人进行结论与实际出入很大。

解放后,1950年某勘探队开始对本区的几个主要矿区进行矿床勘探工作,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对钨锡、铅锌等金属矿产作出了较正确的评价。1955年,该队在矿床勘探的基础上,选择矿区外围的局部有利地段,开展了1:50000地质测量和找矿工作。

1958~1960年,某区测队在该区进行了1:200000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并获得了矿良街幅地质矿产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三、矿良街幅地质概况

㈠地层

本图幅内的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奥陶系(?+O)、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侏罗系(J)和第四系(Q)。寒武-奥陶系主要分布于背斜轴部,约占图幅面积的1/4,泥盆系分布最广,约占整个图幅面积的一半,其他地层分布面积都较小。

根据某区测队的意见,本区地层可进一步详细划分如下(见实习一附表一): 1、寒武-奥陶系(?+O):为本区最老的地层,主要由互层的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与千枚状页岩、灰色薄层变质细砂岩结晶灰岩质页组成。厚度约30000m以上。未见化石。 2、泥盆系(D):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泥盆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三统。

⑴ 下泥盆统(D1):下部莲花山组,上部为四排组。

莲花山组(D11):下段为底部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偶见有花岗岩及含铅的石英;中段为紫红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粉岩及页岩;上段为紫红色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三段总厚度约350-700m。

四排组(D1S):下段以薄状紫红、黄灰色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的页岩和石灰岩,含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杂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含有腕足类化石,厚度变化大,常有尖灭现象,最厚达420m。

3

⑵ 中泥盆统(D2):可分为郁江组和东岗岭组。

表1-1 研究区地层简表

地 方 地 层 名 称 系 第四系 侏罗系 统 下侏罗统 阶 群 组 石梯组 天堂组 石炭系 下石炭统 上泥盆统 泥盆系 中泥盆统 下泥盆统 寒武-奥陶系

郁江组(D2y):以紫红色细砂岩及杂色页岩为主,含少量腕足类、瓣鳃类化石片。厚度变化大,最薄者不足40m,最厚可达380m。

东岗岭组(D2d):以厚层深灰色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化石极为丰富。厚度320m-560m。 ⑶ 上泥盆统(D3):可分为桂林组和融县组。

桂林组(D3g):以中厚层至薄层状深灰色、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化石较多。厚度为400-580m。

融县组(D3y):以厚层灰白灰岩为主,夹有少量灰黑色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化石较少。厚度为400-650m。

3、石炭系(C):本区内石炭不甚发育,仅见下石炭统(C1),主要分布于东部向斜地区,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本区下石炭统可分为岩关组和大塘组。

岩关组(C1y):底部为厚层灰黑色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及条带。厚度为260m。

大塘组(C1d):下段为灰色至深色石灰岩和泥灰岩,含有燧石结核,化石丰富;上段为灰色、暗灰色页岩,常含大量灰页岩,偶见有煤线。厚度约500-900m。

4、侏罗系(J):仅在本区图幅的东部向斜中见到其分布,而且金属下侏罗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下侏罗统又可分为天堂组和石梯组。

4

代号 段 Q J1s J11 C1d C1y D3y D3g D2d D2y D1s D11 ? +O 大塘组 岩关组 融县组 桂林组 东岗岭组 郁江组 四排组 莲花山组 天堂组(J1t):由紫色、灰绿色页岩与黄绿色砂岩组成,一般为互层,且在下部层位夹有可采煤二层。厚度为100-500m。

5、第四系(Q):主要为分布于本区各河谷及沿岸低平带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㈡ 构造

1、大地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内的×××古拱褶束中。 2、构造层的划分

根据本区及相邻区沉积层的性质、成因特征、接触关系和构造方向的不同,可划分以下各构造层(见图1)。

⑴ 加里东构造层

该构造层为地槽阶段沉积,以轻微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为主,褶皱较紧密,两翼倾角都在40°~50°以上,构造线近南北向,形成本区最老的基底。在本构造层中发育有花岗岩类的岩体,并见有中温热液型状铅锌矿。

⑵ 海西-印支构造层

该构造层以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沉积为主,属本区地槽期后,地台发展前期振荡运动作用的沉积产物。本构造层中的褶皱,一般都很开阔而平缓,两翼倾角大多数小于40°。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走向断层,亦有横断层和斜交断层。褶皱构造线大都呈近南北向。

⑶ 燕山构造层

该构造层是以不稳定的陆相砂、页岩为主,乃属地台发展晚期拗陷阶段的沉积产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两翼,倾角平缓,断层少见。

3、褶皱构造

本区的褶皱构造主要有玉岭-兴山背斜、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和矿良街向斜,它们都是复式褶皱,背斜比较宽阔,而向斜比较紧密。

玉岭-兴山背斜:走向近南北,背斜北段微偏西,而南端微偏东,呈反S形。该背斜为不对称的背斜褶皱,西翼比较陡,东翼比较平缓。

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它的走向在松山岭以北为北西,以南则转向近南北,而花山往南其走向偏为东南,也呈现明显的反S形展布。

矿良街倾角较陡,西翼倾角较小的不对称褶皱。该向斜轴的走向在矿良以北为北西向,以南则转向近南北稍微偏西,而到了南端又转向成南东,亦呈现明显的反S形展布于前述二背斜之间。

沿背斜轴部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体分布。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则控制着钨锡矿床的分布。

4、断层构造 ⑴ 走向断层

走向断层均为逆断层,共走向近南北,倾向东。这一方向的断裂构造在两个构造期均可形成:加里东期的走向断层在背斜轴部,一般延长在3~6km左右,它们严格控制着铅锌矿

5

床的分布;海西-印支期的走向断层,分布于背斜的翼部,规模大,延长可达30km。

⑵ 横向断层和斜交断层

横向断层与斜交断层切割走向断层,故其形成时代晚于走向断层。按断层性质一般为平移断层,有时表现出为正断层。层走向常为东西方向,但有时断略偏南或偏北。断层规模一般不大。

㈢ 岩浆岩

本图幅范围内的岩浆岩不甚发育,未见喷出岩,只有侵入体零星出露。

本区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岩石,多呈小型侵入体,亦有规模较大的岩基。它们的生成时代可分为两期。

角闪花岗岩;过渡相为花岗岩墙的晶洞中见到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等金属化物。显然,与加里东期铅锌矿床有成因关系。

燕山期侵入体主要为花岗岩,呈岩体株状产出。分布于松山岭和天岭地区侵入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有云英岩脉分布。分布在玉岭以西的侵入体亦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伟晶岩脉、石英脉发育,伟晶岩和石英脉内均含有具工业价值的黑钨矿、锡石等金属矿产。

㈣ 化探异常和重砂异常 1、化探异常

通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所开展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最后获得在整个图幅3456km面积上的铅丰度值为29.186ppm,锌丰度值为20.157ppm,并圈定了以下三个异常区。

Pb-Zn1异常区:分布于玉岭-兴山背斜部的加里东构造层中,异常区面积为155km2。铅异常丰度值为200-400ppm,平均于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核部的南部,异常区面积为46km2。铅丰度值一般为200-300ppm,平均值为250ppm;锌异常的平均丰度值为150ppm。 Pb-Zn2异常:分布于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核部的南部,异常区面积为46km2。铅丰度值一般为200-300ppm,平均值为250ppm;锌异常的平均丰度值为125ppm。

Pb-Zn3异常区:分布于天岭-松山背斜核部的北部,异常区面积为16km2。铅异常丰度值一般为200-300ppm,平均值为250ppm;锌的平均丰度值为125ppm。

2、重砂异常

通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所进行的河流重砂测量,相继发现了黑钨矿-锡石重砂异常和独居石重砂异常。

⑴ 黑钨矿-锡石重砂异常,黑钨矿与锡石矿物的含量一般都很高,大多数样品中都在10g/m3以上。矿物共生组合中还有电气石、白钨矿、铌铁矿、钽铁矿、辉钼矿、泡铋矿、黄玉、莹玉、莹石等。其中,锡石常为假等轴状或柱状,暗褐色,有时带斑点,矿物颗粒大,粒可达2mm以上,锡石中的铌和钽的含量较高;黑钨矿为板状,有时与石英成集合团块。

现已圈出黑钨矿-锡石重砂异常区三处,它们都环绕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分布。重砂矿物异常的形成与黑钨矿-锡石矿床有关。

W-Sn1号重砂异常区:位于天岭东南,面积为12.5Km2。黑钨矿的平均含量10.6g/m3,锡石平均含量为8.7g/m3。

2

6

W-Sn2号重砂异常区:位于松山岭南,面积为7km。黑钨矿的平均含量11.3g/m,锡石平均含量为8.7g/m。

W-Sn3号重砂异常区:位于玉岭以西,面积为46km2。黑钨矿平均含量12.5g/m3,锡石平均含量为9.1g/m3。

⑵ 独居石重砂异常区,该异常区位于花山以西,大马河支流处的第四纪沉积物中,属于独居石砂矿异常。共生矿物组合中还有皓石、钛铁石、褐铁矿、刚玉、榍石等重砂矿物。共圈出三个独居重砂异常区,重砂矿物是来自附近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铁,一般距离花岗岩体约有5km左右。

Ce1重砂异常区,面积为22.8km2,独局石平均含量为18.8g/m3。 Ce2重砂异常区:面积为13.32km,独居石平均含量为22.5g/m。 Ce3重砂异常区:面积为8.88km,独局石平均含量为21.3g/m。 ㈤ 矿产

本区的矿产主要有钨锡矿、铅锌矿、煤矿和独局石砂矿,现分述如下: 1、钨锡矿

本区的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玉岭以西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及花岗岩体近处周围的泥盆纪砂页地层中。按其矿床类型分为石英脉型和结晶岩型,但以石英脉型钨锌矿床为主,工业价值最大,矿化范围一般离花岗岩体不超过500m。

根据某地质勘探队对5号钨锡矿床的勘探资料:

矿床主要由大量彼此平行脉宽(0.3~2m)组成。矿脉倾角较陡,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矿脉走向延长一般为100余米,有脉长可达200~400m,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20m。 矿石中三氧化钨的平均含量为1.75%,锡的平均含量为0.64%。三氧化钨的储量为11000t,锡为7000t。

矿脉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小型侵入的边缘及其附近的泥盆纪砂页岩的地层中,尤以存在着隔挡层时,矿脉发育,富含钨锡。一般距花岗岩体500m以外的围岩中,不见矿化现象。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有黑钨矿、锡石以及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胯骨内、方铅胯骨内、白钨矿和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莹石、电气石等。近矿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等。

钨锡矿床的生成,可能与燕山期花岗岩同源并与南北向断裂构造的多次活动有关,成因类型属高温热液矿床。

矿区内可见含黑钨矿、锡石的伟晶岩脉,因其钨锡含量较低,一般无工业意义。 本区内其他钨-锡矿床和矿点详见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登记表(实习一⑴附录二)。 2、铅锌矿

本区的铅锌卡,主要分布在花山山脉和玉岭山脉的加里东构造层中,其他构造层中尚未见到。目前已发现的铅锌矿床,其成矿地质条件是相似的,矿床明显受近南北向的逆断层所控制。

根据某地质勘探队对9号铅锌矿床的勘探资料:

2

3

2

3

3

23

7

该矿床是由两个彼此平行的较大的矿脉所组成。矿脉宽2~3m,长600~800m,沿倾斜方向延伸可达300~500m。铅的平均品位为3%;铅的金属储量为210000t,锌的金属储量为70000t。

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少见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是梳状的石英和莹石,但在矿脉尖灭亦见有蛋白石、重晶石。近矿围岩蚀变只有不太发育的娟云母化和硅化现象。

矿脉产状与千枚页岩、板岩的片理方向一致,亦与近南北方向的逆断层一致,倾角较陡。 本区的铅锌矿床都产在寒武-奥陶系中,并且在泥盆系底部砾岩中见有含铅锌的脉石英与花岗岩的砾石,推测本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加里东期运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矿床。

本区其他各铅锌矿床与矿点,可见良街幅(东半部)矿产登记表(本实习资料附录二)。 3、煤矿

本区仅在下株罗统的石梯组(J1S)中,见到三层具有工业价值的烟煤。煤层的层位虽然稳定,但厚度有变化,一般厚为1.2~0.3m,常见现尖灭。岩层倾角平缓。位于本图幅东南部的11号煤矿,为地方经营的小型矿山。

4、独居石砂矿

本图内东南部的10号独居石砂矿,产于靠近加里东期花岗岩闪长岩的河谷第四纪冲积层中,距加里东期花岗岩约5km左右。独居石砂矿的矿物组合中,还有锆石、钛铁矿、钍石、褐钇铌矿、刚玉、榍石等,独居石的品位一般为100-500g/m3,平均品位为350g/m3。砂矿层产状近于水平,厚约2m,形状不规则,属中型河谷砂矿床。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空间分布位置,推测独居石砂矿的物质来源,可能由加里东期花岗岩供给。

实习一⑴附录二

矿产登记表 实习一附录表二

矿点号 1 矿产重类 2 经济地理位置 3 山区交通不太方便 地质构造、母岩,围岩,围岩蚀变,成矿控制构造 4 及附近围岩的裂隙中,围Sn=0.83% 岩蚀边有云英岩化,硅化 产于泥盆系砂页岩的断以锡石为主少见黑钨矿 裂中,围岩蚀变有云英岩Sn=0.8% 化和娟云母化,断裂构造WO3=0.05% 控制成矿 产于?+D地层中,围岩3 铅锌矿 山区交通不太方便 矿物组合矿石品位 5 成因时代 6 状矿床 燕山期 高温热液脉状矿床 燕山期 产于燕山期花岗岩边缘黑钨矿,锡石WO3=1%; 高温热液脉1 钨锡矿 2 锡矿 山区交通不太方便 方铅矿,闪锌矿,少见中温热液型矿床 加里东期 蚀变有硅化和娟云母化,黄铜矿 矿脉产状与该地层蚀变Pb=0.8% 的片理方向一致 8

Zn=0.47% 4 钨矿 山区交通产于花岗岩边缘,围岩蚀不太方便 变有云英岩化 黑钨矿,猛钨矿,少见高温热液型有锡石,WO3含量为矿床 0.5% 5 钨锡矿 山区交通产于花岗岩的边缘和附黑钨矿。锡石 不太方便 近围岩中,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 WO3=1.75% Sn=0.64% 6 钨矿 山区交通产于花岗岩体的边缘部,黑钨矿,少见有锡石 不太方便 云英岩化发育 WO3=0.9% 燕山期 高温热液型脉状矿床 燕山期 高温热液型脉状矿床 燕山期 7 铅锌矿 山区交通产于?+O地层中,近矿不太方便 方铅矿,闪锌矿,少见中温热液型脉状矿床 燕山期 中温热液型矿床 加里东期 围岩蚀变的硅化和娟云黄铜矿 母化,矿脉产状与地层片理一致 8 铅锌矿 山区交通产于?+O地层中,围岩不方便 蚀变有硅化和娟云母化 方铅矿、闪锌矿, Pb=2.8% Zn=0.28% 有公路通产于?+O地层中,围岩9 铅锌矿 达 方铅矿、闪锌矿,少见中温热液型Pb=3% 矿床 加里东期 Zn=0.28% 蚀变有:硅化和娟云母化 有黄铜矿位于丘陵产于第四纪冲积物中 10 独居石 河谷地区交通方便 独居石、皓石、钛锌矿、冲积砂矿床杜石褐铁矿、刚玉、榍第四纪 石。独居石含量为350g/m3 11 煤 位于丘陵产于侏罗系 区交通方便 烟煤 沉积矿床 侏罗纪 12 铅锌矿 位于山区产于?+O地层中围岩蚀方铅矿、闪锌矿,少见中温热液型有公路与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铜矿Pb=3.1% 矿床 外相通 矿脉产状与地层片理一Zn=1.1% 致 加里东期

9

矿产登记表 实习一附录表二

矿点号 1 1 7 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 矿体形态,大小,数量及产状 研究程度 储量(t) 10 2S11 WO3=6000 Sn=5000 2S11 Sn=2500 2S22 Pb=85000 Zn=40000 工业价值 11 中型矿床 小型矿床 备注 12 8 9 矿脉百余条,主要沿南北向裂隙贯入,良好,不影已勘探 彼此平行,倾角较陡,厚0.5—1m,长响矿床开采 数十米至200m,延深约80m 矿脉数1 条,矿脉走向主要是南北向,良好,不影已开采 2 亦有东北向,脉厚为0.5m左右,长数响矿床开采 十米至百余米,延深80m左右产状陡 有两条矿脉组成,矿脉长为200m,延良好 详查 小型 3 4 深大约100m,脉厚为1m,矿脉走向南北,倾角60 °—70° 数条含钨石英脉充填于近东南向裂隙良好 中,脉厚10—20m,长10—20m,倾角较陡 已普查 无工业价值 大型矿床 5 大量彼此年个升毫年个 的脉宽为良好,不影已勘探和2M11~2S11 0.3—2m的矿脉组成,矿脉倾角较陡,响矿床开采 开采 走向近南北,长为100—400m,延深不超过120m。 WO3=11000 Sn=7000 6 含钨石英脉充填于近东西向裂隙中,来年该好 脉厚10—20cm,脉长20—50m,倾角较陡 已详查 2S22 WO3=3000 小型矿床 7 有矿脉3—5条,脉厚10—20cm,长良好 为20m,矿脉走向近于南北,倾角60°—70° 普查 无工业价值 小型矿床 8 有两条矿脉组成,长为100—300m,良好 延深大约100m,矿脉走向南北,倾角较陡 有两个矿体组成,矿体长700—800m,详查 2S22 Pb=75000 Zn=20000 良好,已勘探开2M11~2S11 Pb=240000 Zn=70000 中型矿床 9 延深500m,矿脉厚度2.5m,矿脉走向不影响开采 采 近南北,倾角较陡 不规则似层状,矿层近于水平矿层厚度为2m。 似层状,透镜状,磁矿,倾角小,尚一般不影响已详查 有断层破坏,煤厚0—1.2m 10 11 不详 已详查 中型矿床 矿床开采 Pb=111600 Zn=34000 小型矿床 由地方开采 中型矿床 正在开采 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矿体组成,长良好,不影已勘探开2M11~2S11 12 600—350m,延深400—200m,脉厚度响矿床开采 为2m,矿脉走向近南北,倾角较陡 采,可以自然排水

10

实习二 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编制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同学通过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掌握常用的圈式编图方法和秩序,学会根据重砂异常点的分布、重砂矿物特征、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形地貌特征等,圈定重砂异常区,指出寻找矿床或原生矿床的方向。

二、实习要求

㈠ 本实习2学时完成。

㈡ 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1幅。

㈢ 编写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简要说明书一份。 ㈣ 提交实习报告(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及其简要说明书。

三、实习步骤

㈠ 阅读实习资料,了解本图幅(实习三⑴附图一)的地质概况及重砂取样点的分布。 ㈡ 整理重砂分析报告,了解重砂矿物及其含量变化与共生组合特征。 ㈢ 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

1、将各重砂样品,按其中重矿物含量进行分级(图2)。

2、根据各重砂样品的重矿物含量,按其分级符号(图2),填绘在图幅中各相应取样位置的圆圈内。

3、按水系各异常取样点的分布,结合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具体分析,圈定重砂异常区,并用符号加以圈定和表示(图3)。

4、用双尾空心箭头,指示重砂矿物来源方向,以寻找原生矿床(宽河谷与阶地重砂矿物异常地段,应指出砂矿床的可能存在的位置,但不用箭头表示)。

㈣ 根据各个重砂异常区所处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重砂矿物特征及矿物组合,推测矿产种类,分别对各异常区作出相应的评价。

㈤ 整饰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编写简要说明书,提交实习报告。

简要说明书应首先概述1:50000重砂测量获得总的成果;然后对各重砂异常区进行简要的分述,如异常名称、位置、级别、编号及可能找到的矿产种类、矿床类型等,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价。

11

I II III IV

含量分级 1粒~100粒/m3 100粒~1g/m3 1g~10g /m3 〉10g /m3

黑钨矿 锡石

方铅矿

图 2-1 重砂矿物含量等级及异常区圈定符号

图2-2 重砂异常范围 箭头所指方向为重砂矿物来源方向

图2-3 宽河谷与阶地重砂异常范围 三线头所指方向

为砂矿可能存在的位置 12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预习《矿产勘查地质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中的重砂找矿法. 预习本实习附图及附录. 实习附录

实习二 附录一

1:50000重砂测量区的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寒武-奥陶系(?+O)、泥盆系(D)和第四系(Q)。 ⑴ 寒武-奥陶系(?+O):本区图幅内最老的地层,主要由深灰色变质细纱岩与千枚状页岩互层,以及灰色薄层变细纱岩夹结晶灰岩、炭质页岩组成。厚度约3000m以上,未见有化石。

⑵ 泥盆系(D):该系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以不整合接触。泥盆系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三统。

下泥盆统(D1):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莲花山组,上为四排组。

莲花山组(D11):下段是以石英砾石为主的底部砾岩层,偶见有含铅锌矿的脉石英及花岗岩砾石;中段是以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上段为紫色厚层细纱岩,粉岩及页岩。厚度约350~700m。

四排组(D1S):下段以薄层状紫红、黄灰色细纱岩和粉砂岩为主,夹少量页岩与灰岩,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杂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有腕足类化石。厚度变化大,常有尖灭现象,最厚可达420m。

中泥盆统(D2):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郁江组,上为东岗岭组。

郁江组(D2y):主要为紫红色细纱岩及杂色页岩,含有少量腕足类化石和瓣鳃类化石的碎片。

东岗岭组(D2d):主要为厚层深灰色石灰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化石极为丰富,厚为320-560m。

上泥盆统(D3):分为上下两组,下为桂林组,上为融县组。在本图幅内仅见到桂林组。

桂林组(D3g):主要为中厚层至薄层深灰色、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含化石较多,厚度为400-580m。

⑶第四系(Q):本图幅内所见到的主要是堆积于河谷及沿岸低平地区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2、岩浆岩

本区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岩石的侵入体,其生成时代可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

13

加里东期侵入体: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γδ3),呈岩基产出,具有明显的相变。中心相为角闪花岗岩闪长岩,边缘相主要为闪长岩。岩体内伟晶岩脉发育,见有闪锌矿及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加里东期的铅锌矿与本期侵入体有成因关系。

加里东期侵入仅在本图幅的东部边缘地区见到一部分。

燕山期侵入体:主要分布于本图幅的北部,呈花岗岩(γ5)的岩株产出。天立功内附近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分布有石英脉和伟晶岩脉,其中伟晶岩体发育,侵入体近处的围岩中也见有石英脉和伟晶岩脉。

实习二 附录二

重砂矿物分析报告表。

14

重 砂 矿 物 分 析 报 告 表

送样单位:××地质队 (附录二) (第1页)

磁化率 射性能 淘洗原重k 野外编号 取样地点 γ 砂重量 总kg 量 g 砂分重用量 g 析磁重部性电分性分量 g 124—138 139—146 147 148—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4—181 182 主要在河流砂嘴 主要在阶地基底 河床砂嘴 主要在阶地基底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流坡积冲积层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河床砂底 阶地基底 磁无部磁重部电轻性物分分量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重砂 无重砂 重砂较少 大多数无重砂 多数无重砂 锡石呈粒状,大多磨圆,含重矿物的砂砾层厚2—4m 矿各部分重砂矿物的含量 部磁性部分 重磁铁矿 电磁性部分 无电磁性部分 附注 重量 g 黑钨电气石榴褐铁尖晶独居榍石 锡石 锆石 白钨黄玉 黄铁方铅金红矿 石 子石 矿 石 石 矿 矿 矿 石 重量 g 〔注〕1、各重物含量用下列符号表示:×(1—100粒/m3);××(100粒/m3—lg/m3);×××(lg/m3—10g/m3);××××(>10g/m3)。 2、用△符号表示定量的重矿物。

15

重 砂 矿 物 分 析 报 告 表

送样单位:××地质队 (附录二) (第2页)

磁实验室编号 号 183 184 185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野 外 编 取样地点 化率π 磁放射淘洗重砂分析磁性电磁无电轻矿物各部分重砂矿物的含量 性能原砂总重用重部分性部磁性部分重磁性部分 电磁性部分 γ 重量 量g 量g 重量分重部分量g kg g 量g 重量g △ △ △ ×× △ △ △ △ △ △ ×× ×× ×××× △ △ △ △ △ △ △ 同182样点 同182样点 锡石呈假等轴状或柱状,粒度大,暗褐色,有斑点 186 阶地基底 △ ×× △ △ △ △ ×××× △ △ △ △ △ 含重砂矿物砂物砾层厚2—4m锡石假等轴状或短柱状,粒度大,暗褐色有斑点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流坡积 冲积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锡石呈粒状假等轴状,暗褐色,其中有斑点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有锡石、云母集合体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铁矿 黑钨矿 无电磁性部分 锆石 白钨黄玉 黄铁方铅金红附注 矿 矿 矿 石 气石 石榴褐铁尖晶独居榍石 锡石 子石 矿 石 石

16

重 砂 矿 物 分 析 报 告 表

送样单位;××勘探队 (附录二) (第3页)

磁野 外 编 号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河流坡积冲积层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流坡积冲积层 河流坡积冲积层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阶地基底 取样地点 化放射淘洗重砂分析磁性电磁无电轻矿各 部 分 重 砂 矿 物 的 含 量 原砂总重用重部分性部磁性物部磁性部分 电磁性部分 重量量g 量g 重量分重部分分重磁铁 g 量g 重量量g 矿 g △ △ △ △ △ △ △ △ △ △ △ △ △ △ △ △ △ △ 黑 钨 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186样点 同186样点 同186样点 同186样点 同186样点 锡石呈粒状短柱状,暗褐色其中有班点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有锡石、云母、石英集合体 有锡石、云母、石英集合体 有锡石、云母、石英集合体 同185取样点 同185取样点 同185取样点 同185取样点 无电磁性部分 皓石 白钨黄玉 黄铁方铅金红附注 矿 矿 矿 石 率k 性电气石榴褐铁尖晶独居红柱钶铁锡 石 子石 矿 石 石 石 矿 石 能γ kg ×××× △ ×××× △ ××× ××× ××× ××× △ △ △ △

17

重 砂 矿 物 分 析 报 告 表

送样单位:××地质队 (附录二) (第4页)

磁化放射淘洗重砂分析磁性电磁无电轻矿各部分重砂矿物的含量 取 野外编样 号 地 点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河床基底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床砂嘴 河流坡积冲积层 嘴床砂嘴 河床砂嘴 率k 性能原砂总重用重部分性部磁性物部磁性部分 电磁性部分 γ 重量量g 量g 重量分重部分分重kg g 量g 重量量g g 磁性矿 △ △ △ △ △ △ △ △ △ △ △ △ △ △ △ △ △ 黑 钨 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185取样点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锡石粒状或短柱状 电气石榴褐铁尖晶独居红柱钶铁石 子石 矿 石 石 石 矿 锡石 皓石 白钨矿 黄玉 黄铁方铅金红矿 矿 石 黄石 无电磁性部分 附注

18

实习七 矿体的圈定

一、实习目的

根据矿产的工业指标实施矿体的圈定,是地质勘探和储量计算中一项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的地质经济与技术工作。因此,本次实习,同学通过对砂金矿床或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的矿体圈定,全面了解工业指标内容,功能及重要意义,掌握依据工业指标合理圈定矿体的方法与程序。

二、实习要求

㈠ 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㈡ 两例实习资料,均要完成。 实例1、二号砂金矿床的矿体圈定; 实例2、一号铁铜矿床的矿体圈定。

㈢ 二号砂金矿床,要求在其第Ⅲ勘探线剖面图上实施砂金矿体的圈定,具体要求: 1、圈定矿体时,应对工业矿体与矿体分别进行圈定;

2、将各单个工程中的工业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依次填入实习七二附图一的表格之中。

㈣ 一号铁铜矿床矿体的圈定:

1、根据铁铜综合矿体工业指标,圈出工业矿体;

根据划分矿石类型的工业指标,圈定的勘探线剖面图1幅。

三、实习步骤

㈠ 熟悉实习资料,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

㈡ 明确与已选定矿床对应的工业指标和矿体圈定的具体要求。 ㈢ 根据工业指标,实施矿体的圈定。 1、二号砂金矿体圈定

⑴ 单个工程中矿体边界的确定

a、根据工业指标中的边界品位,可确定单个工程中的相应界点位置,并加以注记; b、根据工业指标中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或米×克值),确定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位置,并加以注记。

⑵ 勘探那工程间矿体与工业矿体边界线的连接

44

a、将已确定的相邻勘探工程的矿体边界点依次用直线连接,即得到矿体的边界线; b、将已确定的相邻勘探工程的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依次用直线连接,即得到工业矿体的边界线。

⑶ 矿体与工业矿体尖灭点的确定和连接

当相邻两勘探工程中,其一无对应的边界时,矿体应尖灭。具体实施时,可有两种情况: a、当矿体或工业矿体无规律变化时,可用对角线尖灭法或两工程间距中点尖灭法来确定尖灭点并加以连接;

b、当矿体有规律变化时,可用对角线尖灭法圈定矿体尖灭的边界。 ⑷ 矿体外推边界线确定

矿体的外推边界线,可根据矿体变化的具体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工程间距中点法或自然尖灭法加以确定,并用直接连接。

⑸ 砂金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计算

根据实习要求,按各单个工程已确定的矿体与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依次求算: a、每个工程工业矿体厚度(以样品长度按图的比例尺换算)与平均工业品位; b、每个工程中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即以边界品位为边界点)。 ⑹ 填表

按实习要求,将(5)中所求算出的各个单个工程中的两组数据。依次填入实习七附图一表格中,并使其与所在工程相对应(即两组数据应填入所在工程正下方的表格中)。

2、一号铁铜矿床工业矿体的圈定 ⑴ 单个工程中工业矿体边界点的确定

首先,按表7—1提供的各个勘探那工程中样品分析结果,根据铁铜综合矿体工业指标中的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确定工业矿体边界点。

其次,再根据划分矿石类型工业指标,确定各种矿石类型的界线点。 ⑵ 勘探工程之间工业矿体界线的连接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各个勘探工程中工业矿体与矿石类型的边界点,按两相邻工程相同的边界点依次用直线相连,即可圈出工业矿体(铁铜综合矿体)及各种矿石类型的范围。

⑶ 工业矿体尖灭点的确定

当两相邻勘探工程无对应工业矿体边界点时,工业矿体应当尖灭。其尖灭点的确定采用工程间距中点法。

当勘探工程中同一种矿体的中间为富矿两侧为贫矿时,应按贫矿包富矿的原则圈定。因此,富矿的尖灭点仍按工程间距中点加以确定,即富矿应尖灭与相邻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处。

⑷ 工业矿体推边界线的确定

工业矿体外推边界线,可根据最小可采厚度指标,用内插法确定;然而矿体的外推,仍按工程间距中点法确定其尖灭点。

⑸ 标注矿石类型代号

45

在各种矿石类型边界线内,用规定的代号标注钻孔取样位置的右侧。各种矿石类型的代号:

Cu—铜矿石的代号: CuFe—铁铜矿石的代号; HFe—富铁矿石的代号; MFe—贫铁矿石的代号。 ㈣ 检查与整饰图件。

㈤ 提交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是以提交已完成矿体圈定的勘探线剖面图1幅为内容)。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矿床勘查地质学》课件第七章的两部分内容: 第一节矿产工业指标和第三节矿体的圈定。

㈡ 预习《矿床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电子版实习七的内容: 1、实习资料中有关矿产的工业指标; 2、实习步骤(侧重矿体圈定程序与方法)。

实习附录

实习七 附录一

二号砂金矿床地质简况

二号砂金矿床赋存与含金花岗岩体上部的风化残积层中,为一残积型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是由于含金花岗岩长期遭风化而不断崩解破碎,使其中的自然金解离出来并在残积层中得到进一步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残积层厚度约为2~3m,其上为1~2m厚的坡积松散堆积物。

二号砂金矿床的第Ⅲ勘探线已完成9个探矿钻孔,共取样品43件,样品长度为0.5m。各钻孔的样品编号,由上而下依次标注中轴线左侧;各个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其样品编号对应标注在钻孔中轴线的右侧(实习七附图一)。

实习七 附录二

砂金工业指标参考资料 边界品位0.1g/m; 工业品位0.2g/m3; 最小可采厚度1m;

3

46

最大夹石允许厚度2m;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2m.g。

实习七 附录三

一号铁铜矿床地质简况

一号铁铜矿床,为一接触交代型的矽卡矿床。矿区大面积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厚度约3—5m。矿体为隐伏矿体,呈缓倾斜的透镜状、赋存在泥质灰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内。 通过对该矿床的勘探,可把这一铁铜矿床的矿石划分为四种类型:铜矿石、铁铜矿石富铁矿石和贫铁矿石。

一号铁铜矿床的第I勘探线,已完成4个探矿钻孔。其中除ZK1未见矿外,另三个钻孔(ZK2、ZK3、ZK4)均穿切矿体,并终孔于花岗岩闪长岩内。

ZK2、ZK3和ZK4三个见矿钻孔,共计采取矿心样品56件,取样长度为1m,按二分之一劈开法采样。

实习七 附录四

一号铁铜矿床第Ⅰ勘探线钻孔样品分析结果(表7—1)。

表7—1 一号铁铜矿床第Ⅰ勘探线钻孔样品分析结果

工程及编号 样品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ZK3 15 16 17 18 19 20 21

取样长度 (m)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7

分析结果(%) Cu 0.10 0.13 0.14 0.11 0.17 0.16 0.13 0.14 0.17 0.18 0.10 0.15 0.16 0.67 0.48 0.39 0.43 0.74 0.65 0.65 1.76 TFe 26.5 27.5 26.0 36.0 40.0 32.0 34.0 28.2 29.2 25.2 10.91 11.11 11.12 10.30 15.65 11.16 16.14 15.15 16.16 17.17 18.95 矿石类型 ZK2 实习八 平行断面储量计算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同学通过三号铜矿床的储量计算,应初步掌握平行断面计算矿体储量的一般程序,方法与具体步骤,完成一次断面法计算储量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习要求

㈠ 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㈡ 学回运用方格纸测定矿体块段的面积。

㈢ 复制储量计算用表(按实习资料提供的表8—2、表8—3、表8—4和表8—5、复制一套)。

㈣ 分别计算各块段、矿石类型的不同级别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 ㈤ 提交本次实习报告。应包括: 储量计算各种用表(填入计算结果) ⑴ 面积平均品位计算表(表8—2); ⑵ 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表8—3); ⑶ 断面法储量计算综合表(表8—4); ⑷ 矿量计算总表(表8—5)。

三号铜矿床的第I、II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 附有储量计算结果的简要说明。

三、实习步骤

㈠ 在三号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剖面图上,依据各级储量的划分条件,确定矿体各部分储量级别,并用代号标注(本实习事先已在勘探线剖面图上划定)。

这里应当指出,平行断面图上,划分块段,标注块段与面积编号(本实习已编好,详见三号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剖面图中的I—II—1/I—1、I—II—2/I—2等等)。

块段的划分及编号应考虑相邻剖面上块段与储量级别的相互对应关系。其具体表达式中:

分子I—II—1表示第I与第II勘探线剖面之间的第1个块段; 分母I—1表示第Ⅰ勘探线剖面上的第1号面积。

㈡ 应用方格纸求各勘探线剖面上每个矿块的面积,并将测定结果经过换算后,填入各有关表格中。

48

3、依次连接同种点号的相邻两个实验半变函数点,即是绘制成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图(两个方向可用不同的线段符号表示)。

在Grapher 绘图界面,打开line/symbol graph 按钮,调入数据文件***.dat(图3-2),按照实习要求作出EW向、NS向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图3-3)。

图3-2 在Grapher界面打开数据文件

㈤ 特征参数的确定与实验半变倚函数曲线的拟合。 1、先验方差C(0)线的绘制

⑴ 在实验半变函数曲线图的纵坐标轴上分别取二点,使二截距分别为—和--。 ⑵ 过二点分别作平行于坐标横轴的水平线,即两个方向各自的方差线。 2、特征参数(C0、a、c)确定 ⑴ 块金效应C0的确定

首先,连接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前缘几个(2-3个为宜)变异函数值点,如不在一直线上则可自然均衡拟合成直线或圆滑的曲线(图3-3)。

然后,把此直线或圆滑的曲线自然地向左下方延长相交于纵坐标轴,这时所得的垂直截距就是块金C0的值。本实习可有东西方向的C0(EW)与南北方向的C0(NS)。

⑵ 变程a的确定

首先使上述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前缘的直线圆滑曲线的切线向上延长,相交于先验方差线于一点,这使所得的水平截距就为变程a的2/3。

24

然后,便确定变程a的值。例如水平截距80m,即2a/3=80m,便可确定a为120m。本实习可有东西的a (EW) 与南北方向的a ( NS )(图3-3)。

⑶ 基台值C的确定

基台值C脉息指当h>—时(即超过变程而结构随机变化)半变异函数的极限值。它可以有两种情况:

当无块金效应时,C= C(0); 当有块金效应时,C=C= C(0)- C0。

显然,先验方差C (0)为计算实验半变函数时的所有样品的方差。

2a/3NS 16142 a /3 EW 12C(0) 1086C 42C0 0m

0100200300a

400500EW向变程 NS向变程

600图3-3 EW、NS向试验半变异函数曲线示意图

3、应用球状模型拟合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

⑴ 将所确定的特征参数(C0、C和C(0))与其相应的h值,代入球模型数学表达式中,即按下列分别计算变程a范围内两个方向各自的半变异函数。

25

r(h)?Co?C(3h2a?h32 h< )??a2a ?????h?ar(h)?Co?C?⑵ 将球状模型所得计算的半变异函数值,落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依次连接成圆滑的半变异函数曲线,即为理论拟合的曲线。

㈥ 根据特征参数与拟合的理论半变异函数曲线形态特征及矿体地质实际情况,讨论矿

体的变化性。

㈦ 整理各实习步骤的图件、表格和计算结果以及文字说明,提交实习报告。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矿产勘查地质学》课件第四章的矿体变化性的数学表征方法中的变异函数曲线分析法及有关地质统计学的概念。

㈡ 预习本次实习要求与步骤。 ㈢ 预习本次实习要求附图。

注:××锰矿床采用正方形勘探网进行勘探,勘探工程间距为100×100m(2M11级)。锰矿体倾向南,倾角30°。该矿体共施工钻孔41个。

26

实习四 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同学应学会依据勘探任务、矿床地质特征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勘探技术手段,确定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编制勘探设计剖面图和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从而较全面进行一次矿床勘探设计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要求

㈠ 本实习按两个实习单元进行,2~4学时完成。

㈡ 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勘探范围与深度,选择勘探技术手段。

㈢ 编制勘探设计剖面图、勘探工程平面和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㈣ 确定各类勘探工程顺序,统计各种内容包括: 1、实习报告附图 ⑴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 ⑵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2、实习报告的简要文字论述

三、实习步骤

㈠ 实习资料的选定(可由授教师统一选定,或由学生自由选定)。 ㈡ 矿床勘探类型的确定:

1、阅读实习资料,明确勘探任务;

2、阅读胯骨农村地质特征,分析矿床勘探的难易程度,确定矿床勘探类型。 ㈢ 勘探工程手段的选择

1、根据勘探任务、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床勘探范围与深度;

2、根据矿床勘探那范围与深度、矿体地质特征和勘探任务,选择合理的勘探工程手段。 ㈣ 勘探工程的布置

勘探工程的布置马上勘探那剖面图与平面图上,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沿相应的勘探线进行的。勘探线依次用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编号;各种勘探工程按统一规定代号进行标准。

1、勘探线的布置

27

勘探线的布置,是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实施的。首先,依矿体的总体走向为基线,按已确定的走向方向间距,作一组与基线垂直的平行线,即为勘探线;然后,依次标准各勘探线的编号,如Ⅰ-Ⅰ′或Ⅰ-Ⅰ′(第一勘探线)、Ⅱ-Ⅱ′或2-2′(第二勘探线)、Ⅲ-Ⅲ′或3-3′(第三勘探线)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勘探线的布置是根据地质技术人员提出的设计,由测绘人员依次其端点所在坐标标准测绘于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

2、地表勘探工程的布置

各种地表工,均以其实际设计的地表出口规格,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间距(所倾向)依所在图的比例尺,缩绘在矿床地质图上。并用统一规定代号,进行标注。如:TC5(表示5号探槽)、QJ3((表示2号浅井)等等。

应当提出,通常有些地表勘探工程为了揭露局部的矿化或地质构造现象,不仅勘探线上布置,如辅助探槽便加密在两相邻的勘探线之间。

3、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与勘探线设计剖面的编制

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主要是在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进行的。因此,在未布置地下勘探工程之前,必须先编制各有关勘探线的设计剖面图。

⑴ 勘探线设计剖面图的编制

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主要是依据地形地质图提供的资料进行编制的。实际上,它是沿其勘探线直接通过的地形、地质与构造而切制的理想垂直剖面。它的深部地质情况是综合地表地质资料以及已有相邻看谈剖面资料,经理想推断而得到的。所以,这种图件也称为勘探线理想剖面图。具体编制方法:

a、选择制图比例尺(在能清晰表征矿体、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及各种勘探工程分布的情况下,以与矿床地形地质同比例尺为宜);

b、确定图纸规格(根据制图比例尺和确定的勘探玩味与深度以及图纸中的其他内容); c、绘制坐标线(垂直坐标根据地质体或矿体产出的标高,按一定差画出水平线,间距为100m,即为垂直坐标线;水平坐标是根据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坐标网投绘的,通常选择勘探线与坐标网线交角大于45°的一组投绘。这样就构成勘探线设计剖面图的坐标网);

d。地形线的绘制(以坐标线为基准,将各地形转化点投绘到剖面上,然后圆滑连接起来这些地形点,便绘制成剖面上缘的地形线);

e、地质界线的绘制(以坐标为基准,将各规律界线点投绘到地形线上,然后过地形线上各地质点按各自地质体的产状和展布规律下延,即绘制成地质界线);

f、地表勘探工程的绘制(以坐标为基准,将各种勘探工程按其规格和剖面上的位置与形状,依次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⑵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

在已编制的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首先按各级储量的工程间距(见实习资料一表7-3和实习资料二表7-6)确定各个勘探工程应穿切矿体的截矿点(矿体中点)位置;然后依次截矿点为位置,将所选定的勘探工程,以其设计规格和应在剖面上的实际断面形状(钻孔是以中轴线),按图的比例尺缩绘于剖面图上,注明各类勘探工程编号和各块段储量级别。

4、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的编制

28

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即勘探工程分布图。当这种图件是在矿床地质图上编制时,也称其为矿床绘合地质图。

这种图件的具体编制方法:

⑴ 选择底图(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或矿床地质图,本实习选定矿床地形地质图); ⑵ 展绘勘探线,表注编号(勘探线的展绘,应由测量人员以其端点坐标和方位精幅展绘;本实习,则以已知勘探线为基准,由同学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间距自行展绘其他的勘探线);

⑶ 展绘勘探工程(钻孔、浅井及竖井等只展绘井口位置;探槽、穿脉和沿脉等工程,则应按其水平投影长度和方位进行展绘);

⑷ 地质界线的展绘(如果是以地形图,一般只展绘主要地质界线,如果是以矿床地形地质图为底图,则勿须转绘地质界线);

⑸ 物、化探工作种类与范围的绘制(本实习已绘制磁测异常区) ㈤ 编写与提交实习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1、工作任务与要求; 2、矿床勘探地段的选择; 3、勘探类型的确定;

4、勘探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多方案或方案) ⑴ 勘探工程手段的选择; ⑵ 勘探工程比重形式与间距; ⑶ 勘探工程布置及其目的; ⑷ 勘探方案的可行论证。 5、实习报告附图

⑴ 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 ⑵ 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找矿勘探地质学》的两部分内容: 1、 第七章的第四节矿床勘探类型; 2、第八章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应用。

㈡ 预习《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实习四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步骤(应侧重预习勘探工程布置程序与方法); 2、实习资料(见实习指导书)。 实习附录 实习四 附录三

××省××县红山铅锌矿床详查报告摘录

29

红山铅锌位于××省××县域附近,交通方便,有铁路与大城市相连。区内居民点较多,物产丰富,劳动力充足,县城内有发电站1处。

本区地形属中-低山区,相对比高在500m以下,有下河流经矿区附近。区内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红山铅锌矿区在详查工作中,测制了1:2000地形地质图。勘探工程以地表为主,并用少量钻探工程控制矿体的延深情况。因此,基本查明了详查区的地质及构造特征;同时,也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经与附近的生产矿山对比,各项主要指标均符合工业要求。红山铅锌矿床为中型矿床,因此根据国家需要,应立即转人勘探。

上级下达的勘探任务,要求在一年内探明红山矿区海拔1300m以上的全部储量。 红山铅锌矿区地质构造概况

矿区位于一个背斜褶皱构造的东翼,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5°~55°。但地层愈向深部,其倾角就愈有变缓的趋势。

矿区地层除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均由震旦纪的碳酸盐岩石组成,震旦系统(Z12~Z52)从上而下,可分为五层:

Z12为灰色及暗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厚110m; Z22为灰色蠕虫状构造层白云质灰岩,厚约75-85m;

Z2为暗蓝色中层角砾状构造白云质灰岩,具硅化及重晶石化,并赋存在有铅锌矿体,厚约85-100m;

Z42为蓝色葡萄状构造中厚层白云地质灰岩,厚约85-95m; Z52为蓝灰色中厚邓致密泥质灰岩,厚150m左右;

Q主要为残坡积物,厚度约0.5-3m。第四系不整合震旦系上。

矿床系由已发现的两个铅锌矿体组成。矿体主要受层间断裂控制,故其产状与地层一致。矿体形态呈透镜状,小矿体长约230m左右,主矿体长达560m。一般厚约10-25m,厚度变化系数为150%。样品分析结果Pb平均品位为4.05%,Zn为4.6%;品位变化系数约为90~100%。矿石矿物主要是方铅矿和闪锌矿组成。

实习七 附录二

铅锌矿床勘探工程布置参考资料 1、铅锌矿床勘探类型(表3-1)。

2、划分与确定铅锌矿床勘探那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变化等级和特征(表3-2、3-3和表3-4供作参考)。

表3-3和表3-4中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是我国衾锌矿区实际经统计而综合的一般参考数据,具体运用时要结合实际情况。

表3-1 勘探类型 矿 体 特 征 3

30

Ⅰ 矿体延展规模特大;矿体形态规则,一般为层状;有用组分属于均匀至较均匀 矿体延展规模大;矿体形态属较规则或规则;以似层状为主,亦有脉状或层状;有用组分属不均匀至均匀 Ⅱ Ⅲ 矿体延展规模以中等为主;矿体形态一般较规则,个别属规则,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居多;有用组分属不均匀或较均匀 Ⅳ 矿体延展规模以小型为主,个别属中等;矿体形态为不规则或极不规则,形态为透镜状、筒状或脉状;有用组分为不均匀或极不均匀 Ⅴ 矿体延展规模小。形态极不规则。多为小裹状、小筒状或极不规则形状;有用组分为极不均匀

表3—2 矿体规模 变化等极 特大 大 中 小

表3—3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性 变化等级 均匀 较均匀 不均匀 极不均匀

表3—4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变化等级 规则 特征 一般为层状,产状变化小,没有或稍有分枝复合现象;一般无构造破坏,厚度变化幅度小 厚度变化系数 <50% 特 征 矿化一起连续,矿石类型较简单,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不大 矿化一般连续至较连续,或矿化虽连续但夹石较多,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较均匀 矿化不连续,个别较连续,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大 矿化不连续,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极不均匀 品位变化系数 走向长度(m) >1200 800—1200 150—800 <150 延展面积(km2) >0.8 04—0.8 0.02—0.4 <0.02 <80% 80—100% 100—150% 150—200% 31

较规则 一般为似层状,脉状,个别为层状,产状变化小,矿体分枝复合以简单者居多;一般无构造破坏,厚度变化幅度属小—中等 一般为脉状,透镜状,少数为似层状,产状变化小—中等;矿体分枝复合以中等为主;断层破坏程度中等;厚度变化幅度中—大 一般为简单及裹状,也有羽毛状;透镜状等不规则状;50—80% 不规则 80—100% 极不规则 产状变化的啊;矿体分枝复合或呈零星小矿体;有时有断层破坏,厚度变化大 >100%

32

实习五 取样方案的设计

一、实习目的

矿床取样,是地质勘探的基本作业之一。因此,同学通过本次实习学会运用所学有关取样方面的基础知识,依据提供的实习资料,针对各例矿产在相应勘探那工程编录中的矿体,进行最佳采样方案的设计,以完成取样技能的初步训练。

二、实习要求

㈠ 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㈡ 按实习资料中提供的文字与相应的勘探工程素描图,对各例矿产进行采样方案设计。 ㈢ 根据设计方案,将各例矿产的采样位置依次布置在各自的勘探工程素描图中。 ㈣ 填写采样方案设计表。

㈤ 提交本次实习报告一份。其内容: 1、各例矿产取样布置设计图; 2、各例矿产取样设计方案表。

三、实习步骤

㈠ 深入分析实习资料,明确各例矿产取样任务与要求,归纳矿体地质特征。 ㈡ 依据取样任务要求与矿体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各例矿产的取样方法。 ㈢ 应用经验类比方法,确定各例矿产的取样规格、样品长度与间距。

㈣ 按照取样方法、规格,样品长度之间距,把采样缩绘于各例矿产的勘探工程素描图中,依次标注编号。

㈤ 根据各例的矿产取样规格、样品的长度和矿石重(表5-1),计算单个样品重量(如果矿石类型不同可分别计算)。

表5—1各例矿产的矿石体重表 块状矿石(t/m) 浸染状矿石 t/(m) 33钨矿石 2.7 2.7 铅锌 矿石 4.0 3.0 含金刚石白云母 石灰岩 砂 矿石 矿石 2.08 2.5 2.6 铁矿石 磁铁矿 赤铁矿 菱铁矿 4.5 3.5 3.0 33

㈥ 填写采取方案设计表(表5-2)。 表5—2采样方案设计表 各例素描图编号

按表5-2所列栏目,逐项填入。取样间距可按经验类比参考数据填入表中。凡有两种矿石类型的矿种,应按各类型矿石的体重,分别填入表中。

㈦ 检查方案与整理采样设计图表,提交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报告只有两项内容: 1、采样方案设计表(按表5-2复制,并填入各项内容);

2、采样方案设计图(八个矿区的采样方案设计均在实习五各有关附图上实施)。

取样方法 取样间距 样品长度 取样规格 矿石体重 单个样品 质量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矿产勘查地质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化学分析取样部分。

㈡ 预习实习资料中各个附录及有关附图(实习五附录一~八、实习五 附图一~八)。

实习五 附录一

××石灰岩矿床简介

××石灰岩咖为海相沉积石灰岩矿床。实习五附图一,为该矿区北段第5号探槽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北西段矿层倾角30°~45°,南东段矿层倾角40°~45°,产状变化不大。石灰岩矿体呈稳定的层状,产于上石炭统上部,其顶板为下二叠统页岩,底板为上石炭统页岩,矿层与围岩界线非常清楚。

石灰岩矿层长1600m,宽550m,矿层厚度稳定,厚6~25m,平均厚20m。矿层由南东段至北西段,厚度逐渐变薄。通过粗略储量估算,石灰岩矿床应属中型。

为评价××石灰岩矿床的矿石质量,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是否符合化工灰岩工业要求。

几种化工石灰岩矿石的一般工业要求: 1、电石灰岩矿石

34

⑴ 工业品位:Cao≥54%;

⑵ 有害杂质允许含量:MgO≤1%,SO2≤1%,Fe2O3+Al2O3≤1%,S≤0.1%,P≤0.06%; ⑶ 最小可采厚度:1m; ⑷ 夹石剔除厚度:1m。 2、碱用灰岩矿石

⑴ 工业品位:CaO≥85%;

⑵ 有害杂质允许含量:MgCO2≤4%,酸不溶物≤3%,Fe2O3+Al2O3≤1%; ⑶ 最小可采厚度:1m; ⑷ 夹事剔除厚度:1m。

实习五 附录二

××钨矿床简介

××钨矿床为石英大脉型钨矿床。实习五附图二,为该钨矿区第2号沿脉坑道顶板素描图(比例尺1:200)。矿床的成因属岩体内产出的高温岩浆热液充填黑钨矿-石英大脉型钨矿床。

钨矿床位于一同源而先后四次侵入的复式花岗岩体的西南部边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岩浆活动有关,含矿石英脉就产在细粒黑花岗岩中。

含钨石英脉的形态变化复杂,单一大脉呈凸透镜状、扁豆状。工业脉矿均由含矿单一大脉组成。现在要求通过取样,以确定矿体WO3的含量。

石英大脉型钨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WO3(%):0.08-0.12; 2、最低工业品位WO3(%):0.12-0.18; 3、边界米百分值(m×%):0.08-0.14; 4、最低工业米百分值(m×%):0.08-0.14; 5、米百分值应用范围(矿脉厚度,m):<0.6-0.8。

实习五 附录三

××铅锌矿床箭介

××铅锌矿床为一热液脉型铅锌矿床。实习五附图三,为该矿区第8号沿脉的3号和5号掌子面素描图(比例尺1:100)。

矿区地层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系,矿床产在安山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逆断层及其破碎带中。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及展布方向,均受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矿体形态较规则,产状稳定,倾角较陡。

矿物共生组合比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锌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重晶石及方解石等。

35

矿石类型组合按其构造可划分成块状铅锌矿石和浸染状铅锌矿石。矿化虽然比较连续,但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90%。浸染状矿石分布在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强地段,矿石中有用组分远较块状矿石为贫。

为评价该矿床两种矿石的质量,要求通过取样以确定其铅、锌的含量。 1、边界品位(%):Pb 0.3~0.5,Zn 0.5~1.0 2、最低工业品位(%):Pb 0.7~1.0,Zn 1.0`2.0; 3、最小可采厚度(m):1~2; 4、夹石剔除厚度(m):2~4。

实习五 附录四

××铅锌矿床简介

××铅锌矿床为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实习五 附录图四 ,为该矿区第6号穿脉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的地层均为石炭系,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沿北西方向断裂带侵入,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床产在接触嗲及附近的石灰岩中。

铅锌矿化发育在矽卡岩形成之后,且常伴随着构造破碎而产生。产在接触嗲矽卡岩中的矿体,多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于接触带附近围岩中的矿体,多沿灰岩的层间裂隙交代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和脉状(实习五附图四)。

该矿床的矿石矿物成分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矿体中的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80%。

为评价××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其主要有用组分铅、锌的含量。 本例的一般工业指标,详见实习五附录三所列。但由于该矿床储量规模较小,矿石类型属于难选的原化矿石,所以现规定其最小可采厚度为1m,夹石剔除厚度也为1m。

实习五 附录五

××铁矿床简介

××铁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海沉积型铁矿床。实习五附图五,为该矿区第9号穿脉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地层为北方震旦系,由石英岩、页岩、砂岩、硅质岩等岩层组成。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由南转向偏东南。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呈现出典型的地垒与地堑式构造,使矿层形成阶梯状排列,矿层递降落差可达300m。

该矿床产于北方震旦系串岭沟组以页岩为主的砂页岩中。矿层稳定,矿石类型简单,界线清楚。矿区东西两端由于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影响,使原生沉积鲕状赤铁矿和菱铁矿变质为磁铁矿。因此,该矿床有三种矿石类型。既原生沉积的鲕状赤铁矿石和菱铁矿石(实习五附图五),以受变质的磁铁矿石。

为评价铁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鲕状赤铁矿石、菱铁矿石中的全铁(TFe)及有害杂质(SiO2、P、S、As、Cu、Pb、Zn、Sn)的含量。

36

赤铁矿石与菱铁矿石的一般工业指标: 1、赤铁矿石

⑴ 边界品位(TFe):≥25%; ⑵ 工业品位(TFe):≥28-30%; ⑶ 最小可采厚度:1~2m(地下开采); ⑷ 夹石剔除厚度:1m。 2、菱铁矿石

⑴ 边界品位(TFe):≥20%; ⑵ 工业品位(TFe):≥25%;

⑶ 最小可采厚度:1~2m(地下开采); ⑷ 夹石剔除厚度:1m。

实习八 附录六

××白云母矿床简介

××白云母矿床为一白云母伟晶矿床。实习五附图六,为该矿区第5号斜井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100)。

矿区地层为前寒武纪深变质岩系中,变质岩系由花岗片麻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矿区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其次为苏长岩、细晶岩脉也较多。

白云母伟晶岩矿床是由成群出现的含白云母花岗伟晶岩脉组成。白云母花岗伟晶岩矿体呈板状或透镜状,长达十数百米,厚达数十厘米至十数米,个别脉体厚达几十米,延深可达百余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分异比较好,具有较明显的带状构造。白云母形状不规则,呈连续带状分布于巨晶结构带的上缘(实习五附图六)。白云母最大有效面积,可达到90-150cm2。

为评价××白云母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中白云母的含量及品级分类。 工业原料云母分类是按照云母晶体中任一面的有效面积大小,据此分为五类: 特类:>65 (平方厘米) 1类:40~65 (平方厘米) 2类:20~40 (平方厘米) 3类:10~20 (平方厘米) 4类;4~10 (平方厘米)

实习五附录七

××金刚石砂矿床简介

××金刚石砂矿为河流沉积物中的阶地砂矿床。实习五附图七,为该矿区的第4号浅井-壁素描图(比例尺1:100)。

37

砂矿区位于低山丘陵的沟谷中,山顶多呈现平缓的圆顶状与长鼻状,相对高差为100~200m。阶地长近5km,宽30~240m,阶面比较平坦,高出河床面1~4m,其堆积物主要为砂质砾石层,上部为不足1m厚的腐植土及褐色砂层,底部均为基岩。

金刚石砂矿物就含在砂质石层中,一般在底部基岩面以上的砂质砾石层中含量稍多,当接近砂层及腐植土时,很少见到金刚石。金刚石多富集在基岩面凹凸不平、砂质砾石层中的砾石分选很差的地段。

金刚石砂矿体形态不规则,规模也比较小,一般长度多在十数至百余米之间,厚度则多在1~3m之间。

为评价××金刚石砂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金刚石的含量。金刚石砂矿的一般工业指标(以山东××金刚石砂矿为例):

1、边界品位:1.5mg/m3; 2、可采品位:2.0mg/m3; 3、最小可采厚度:0.2m。

实习五 附录八

××铁矿床简介

××铁矿床为一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实习五附图八,为该矿区第7号钻孔编录柱状图(比例尺1:100)。

矿区出露的地层属于石炭二叠系,主要由灰岩和白云质岩组成。岩层走向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矿区岩浆活动较频繁,闪长岩体沿矿区的西段侵入,中酸性岩脉广泛发育。灰岩和白云质为大理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沿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

矿床产于闪长岩与大理岩及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内,由十多个似层状矿体组成。按矿石构造和特征矿物,可划分为两种矿石类型:含黄铁矿浸染状磁铁矿矿石;含磷灰石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40%。

为评价××铁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中的全铁(TFe)及有害杂质(SiO2、P、S、As、Cu、Pb、Zn、Sn)的含量。

需选矿石的一般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TFe):≥20%; 2、工业品位(TFe):≥25%; 3、最小可采厚度:1m; 4、夹石剔除厚度:1m。

38

实习六 钻孔弯曲的校正

一、实习目的

钻孔弯曲校正,是钻孔探工程编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因此,通过这次实习,同学将依据提供的钻孔弯曲测量资料,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完成钻孔中轴线的校正与绘制,从而掌握钻孔弯曲校正的基本技能与操作程序。

二、实习要求

㈠ 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㈡ 根据实习资料,明确ZK1钻孔弯曲的校正程序。 ㈢ 应用法线投影解法,实施ZK1钻孔弯曲的校正。 ㈣ 提交实习报告1份,其内容包括:

1、ZK1钻孔弯曲校正法线投影图解,附文字说明。

2、简绘的ZK1钻孔勘探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0,剖面方位90°(剖面内容从简,只绘出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与矿体)。

三、实习步骤

㈠ 阅读实习资料,明确本次实习目的的与要求。 ㈡ 确定ZK1钻孔弯曲校正方法与程序,并具体实施: 1、按实习要求,绘出一条方位为90°的剖面线。

2、依据实习资料提供的有关数据,按1:2000的比例尺,在剖面线上标绘ZK1钻孔孔位点O与矿体位置。

3、应用“倾角相邻半距法”,根据表6-1的测量资料,绘制钻孔倾角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

表6—1 ZK1钻孔弯曲测量表

测点序号 1 2 3 4 5 6 7

孔深(m) 0 50 100 180 250 300 348 39

倾角(°) 70 68 64 55 48 42 38 方位角(°) 90 92 97 110 120 126 131 “倾角相邻半距法”,是指每个测点的倾角用每个测点控制的范围为其上、下两相邻测点间距的一半的钻孔弯曲校正方法。应用此法,本实习的具体操作程序:

⑴ 阅读表6-1,可知ZK1钻孔总进尺为348m,共进行7次测量,倾角总偏差32°,方位角总偏差41°,但钻孔总体方为仍为近于向东倾斜。

⑵ 从剖面线上的ZK1钻孔孔位点O向下一东倾、倾角70°的线段OA,取其长度为25m〔(0+50)/2〕;接着过A作倾角为68°的线段AB,其长度为50m〔(50+50)/2〕;再过点B作倾角为64°的线段BC,取长度65m〔(50+80)/2〕;依次类推,相继还有CD、DE、EF、和FG各线段,它们组成的O-A-B-C-D-E-F-G这一折线,即为倾角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FG线段,它是以仅最后余下的24m孔段长度,以最后的第7测点所得的38°倾角连绘的。

270 ° ZK1

o A

B

C

D

E

F

G

图6-1 倾角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

4、应用法线段投影图解法,在钻孔倾角校正的基础上,进行钻孔方位角的校正,绘制钻孔中轴线。

⑴ 绘制钻孔中轴线水平投影图

首先,在倾角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剖面的下方绘一水平线,然后将钻孔中轴线上的各折点依次投影到水平线上,从而得到O′A′、B′C′、C′D′、D′E′、E′F′、F′G′等各水平线段。

40

再从ZK1钻孔的孔位垂直投影点O′起(此O′点也在水平线上),以第1测点的90°方位角取线段O′1长等于O′A′;相继从A′点起以第2测点92°方位角取线段A′B′长等于线段1-2;依此类推使可依次得到一组线段,连接而成O′-1-2-3-4-5-6-7的折线,这就是ZK1钻孔中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270 ° ZK1

o A 1′

B 2′

90

°

C 3′

D 4′

E 5′

′ C ′ O′ A ′B 1 2

0

3

4

D ′

6′

F

G F ′ G ′

E ′ 7′

7′

5

6

7

图6-2 ZK1钻孔中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⑵ 绘制钻孔中轴线法线投影剖面图

首先,从钻孔中轴线剖面图O-G各个折点分别引出一短的水平线。

然后,从钻孔中轴线水平投影图上的各折点O′、1、2、3、4、5、6、7,分别向上作

垂线,与水平线相交后再垂直向上(实际上是经过两次垂直投影)并与剖面图上各折点引出短水平线分别相交于0′(与O点重合)、1′、2′、3′、4′、5′、6′和7′,依次连接O-7′各折点便组成O-1′-2′-3′-4′-5′-6′-7′折线,即为法线投影图解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

㈢ 标绘钻孔弯曲校正后的矿体位置。

首先,在钻孔倾角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上,按见矿的进尺孔深,标绘矿体顶板界线点。然后,将此界线点沿水平方向投影到经过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上,即标绘好矿体顶板的位置。

㈣ 勘探剖面图的连绘。

1、 把ZK1钻孔中轴线圆滑成曲线

用手工方法,把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自然圆滑成曲线。

41

270 ° ZK1 o A 1′ B 2′ 270m 90° C 3′ D 4′ E 5′ F ′ C ′ O′ A ′B 0 1 2 3 4 5 6 7 6′ D ′ E ′7 ′ G F ′ G ′ 图6-3 法线投影图解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及矿体位置图

2、勘探剖面图中矿体连接

在剖面图上,按实习资料提供的矿体形态、厚度与产状,把矿体的地表露头与钻孔中轴

线上的位置进行自然连接,即完成了勘探剖面图的简绘程序。

㈤ 图件整饰,编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 预习《矿产勘查地质学》课件第七章地质编录的第二节原始地质编录中的钻探地质编录。

㈡ 预习本次实习要求、步骤、实习资料。

五、实习资料

××矿床有一层状矿体,地表出露宽度为28m。矿体走向向南北,倾向西,倾角为65°。钻孔ZK1是沿通过矿体露点的勘探剖面上布置的。该勘探剖面方位为90°,所在地形近于水平。

42

钻孔ZK1开孔位置在矿体露头以西,距矿体顶板270m。当钻进到300m时见矿,并测得矿体与钻孔中轴线夹角73°,矿体假厚度为30m。钻孔穿过矿体后,提取的岩心表明全为无矿化的正常围岩,故钻进到348m处终孔。全孔共进行七次孔斜测量,其测量数据列于表6-1。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