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3-04-27 14: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国策》,其体例为国别体。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了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二、背诵课文(略)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

5、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6、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7、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三、句读停顿(略)

①臣之客 / 欲有求于臣,皆以 / 美于徐公。

②今 / 齐地 / 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宫妇左右 / 莫不私王。

④由此 / 观之,王之蔽 / 甚矣。

四、字词解释:

1、一词多义:

①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动词,朝拜)

②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③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 臣之妻 / 臣之妾 / 臣之客 / 朝廷之臣 / 四境之内 / 面刺寡

人之过者 / 闻寡人之耳者(助词,的)

与坐谈,问之客曰(代词,代“与徐公比美”这件事)

孰视之(代词,代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词,代“妻、妾、客认为我美的原因”)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齐国人争相进言的情况)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吾妻之美我者 / 妾之美我者 / 客之美我者 / 王之蔽甚矣

(主谓之间,不译)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数月之后(舒缓语气,不译)

由此观之(一说凑足音节,不译;一说代词,代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情况)

④于:欲有求于我也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对)

能谤讥于市朝 / 战胜于朝廷(在)

皆朝于齐(到)

皆以美于徐公(比)

于是入朝见威王(因为)

⑤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美丽)

⑥而:而形貌昳丽(表并列)

而复问其妾曰(表承接)

窥镜而自视 / 时时而间进(表修饰)

2、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古);地点,处所(今)。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身边的人,身边的亲信(古);表示方位(今)。

私:偏爱(古);私人,私自(今)。

③明日,徐公来:这以后的第二天(古);今天的下一天(今)。

④窥镜而自视:照(古);偷看(今)。

3、区分关于“劝谏”不同用词的意思: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谏:臣子向国君提出意见。

②能谤讥于市朝:议论(谤,公开地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五、课文翻译(略)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六、内容理解: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点拨: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

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点拨:其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由衷的赞美,毋庸置疑。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讨好,拘谨。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奉承的意味。

3、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填出相关内容。

点拨: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

4、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点拨: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5、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原文语句回答)

点拨:“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点拨:区别在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7、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用意何在?

点拨:说明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8、文章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评论作结,揭示了什么道理?(即主旨)

点拨:深刻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9、体会邹忌设喻讽谏的好处。

点拨:邹忌见威王,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自己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以事设喻,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10、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点拨: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点拨: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12、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邹忌用切身经历讽劝齐王纳谏除蔽。

13、齐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

点拨:首先肯定“善”,而后“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

七、人物形象:

1、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齐威王是一个明智而有作为的国君。他听了邹忌的讽劝,能够虚心纳谏,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由此获得良好的政治效果。他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身的缺点,乐于接受劝说,显示了他的政治家的风度和襟怀。

2、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邹忌有自知之明,勇于劝谏,善于进谏。

八、课外拓展:

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意思。

点拨: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来往的人很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p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