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玉林实验中学教师教学设计

课 题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教学 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要性。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均田制、迁都洛阳)。 2、解析:结合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改革的必然性。重点学习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内容(均田制、迁都洛阳),具体分析改革对北魏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为第二课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奠定知识基础。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知识技能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目 标 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过程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2)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及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 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新课 → 课程目标展示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本课小结 → 目标检测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歌《敕勒川》) 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敕勒川》并不陌生吧。其实呢,这是北朝时鲜卑族的民歌,由南朝的齐人翻译成了汉语,流传至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很多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这个曾经雄极一时的民族鲜卑族和它的杰出帝王——孝文帝 。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课程标准 ) [教师活动] 按照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把本课的内容整合为两目 板书 :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得出北魏属于游牧文明,相对落后。北魏政府面临着重重矛盾,危机四伏。

1

教学 过程 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孝⒈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文帝改革的背景,⑴建立:386年鲜卑拓拔部建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成为黄让学生了解孝文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权。 帝改革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为了⑵统一: 缓和矛盾巩固统①经过:439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16国分裂割据局面。 治,必须顺应民族②意义: 大融合的历史趋A.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势,进行改革的。 ★随堂练习一: B.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下列各项为北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魏孝文帝改革奠⒉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 定基础的是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 B ) ①北魏统一北①原因: A.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没有俸禄的官吏靠贪污搜刮维持奢侈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生活; 吸引 ④社会矛B.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 盾尖锐 A、①②③ ②表现:北魏建立后以汉族为主民众暴动达七八十次。 B、①②③④ ⑵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C、①②④ 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悬殊。 D、②③④ ②表现:拓拔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 矛盾时常发生。 南朝将领刘庆⑶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做出抉择。 之 出使洛阳,目⒊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睹了洛阳的风貌冯太后改革:实行均田制。为孝文帝改革创造条件。 后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⒈推行均田制 中原,礼仪富盛,⑴背景: 人物殷阜”。 ①北魏将各族人民迁到京师附近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请学生阅读以上这是均田制雏形。 材料结合课文进迁都洛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 一步探究:阳,带来哪些积极⑵时间:485年 【讲授新课】 2

的影响?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探⑷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究 ⑸内容: [教师总结] 孝文①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帝迁都洛阳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 促进了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使统治阶级复与发展。北方民族融合。有利益得到保障。 利于进一步推进⑹作用: 改革。 ①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定 随堂练习二:《 悲居。 平成》诗云:“悲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平成,驱马入云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⒉整顿吏治 乞于山头冻⑴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谣曰:死雀。何不飞去生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 处乐?诗歌和童⑵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六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谣说明了( ) ①平成地理位置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处死。 偏远,环境恶②实行俸禄制,按官吏品第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劣 ②平成是鲜⑶影响: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卑族元老集中的矛盾。 地方,保守势力十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性 ④北方常受⒊迁都洛阳 情敌柔然的骚扰 ⑴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平城,改革遭抵制;而洛阳是 A、 ② ④ B、 ③ ④ C、 中原政经中心,改革阻力小。 ②经济上:平城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洛阳① ② D、 ① ③ 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③地理上:平城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⑵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 摆脱旧势力的阻碍。 ⑶影响: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 围。(也是孝文帝革除旧俗背景) ⒋革除旧俗 ⑴措施:①仿汉制: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修官制礼 仪。 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3

③说汉话: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 ④用汉姓:把拓拔氏改姓元,抹去皇室鲜卑族标志;鲜卑 族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 目标检测 ⑤通汉婚:提倡皇族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通过联姻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 改革客观背景的⑥重汉臣:汉族官员由原来1/4上升到1/3,后来出现胡汉是( D ) 官员各半局面。 A北魏崛起并统⑵影响:巩固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一黄河流域 B统一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黄河流域以后面三、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 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汉族地主与⒈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鲜卑贵族心存戒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心,矛盾复杂 D孝文帝有卓越的⒊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胆识和远见 2、孝四、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文帝改革的阻力⒈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主要来自于( B ) ⒉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A、北方各族的上⒊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层人物 B、鲜卑贵族 C、地主阶⒋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级的守旧势【小结】 力 D、汉族让学生归纳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地主阶级 【练习与测验】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加速 课本第29页“学习思考” 答: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D ) A、整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 、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都洛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迁阳 D、推行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均田制 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 课本第30页“学习思考” 答: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官爵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北魏当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C) A、阶级②穿汉服: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4

矛盾尖锐 B、答: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汉族内部矛盾激化C、民族矛盾尖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也是孝文锐 D、统治阶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级内部矛盾尖锐 5、孝文帝改革 课本第33页“自我测评” 答: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贪污,加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 ) 速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A、颁布均田盾;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一令 B、迁都洛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阳 C、汉化政整顿吏治 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氏、婚俗等方面的策 D、 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 族的大融合。 课本第33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平城近塞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贫瘠,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北部风沙侵袭,自然灾害不断,无法满足在京官民物资需求, 若从中原调拨则交通不便,耗损极大。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且为数朝故都,素来是中 原的政治、文化中心,迁都于此能营造热烈的汉化氛围,促进鲜卑 的汉化进程。 【板书设计】 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 ⒈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课本第31页“学习思考” ⒉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⒈推行均田制 ⒉整顿吏治 ⒊迁都洛阳 ⒋革除旧俗 三、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 四、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作业设计】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