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期中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税收》复习题

考试类型:单选、多选、问答

1. 简述税收的职能

财政职能:最基本的职能。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来源广泛性、数额确定性、占有长久性

经济职能:调节手段。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总量

监督职能: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提供信息;依法纳税,防止税收流失、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对其收入分配间接管理 2. 税收有哪些主要特征

强制性:负有义务的个人和单位都要依法纳税。 无偿性:国家不需要因此不需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占有一部分社会资源 固定性: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公平性:要求同种产品,同种行为、同种或同类征税对象,同等纳税能力人纳一样或同等的税。

3. 简述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内容:1、纳税人(纳税主体)。2、课税对象(征税对象、征税客体)。 3、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4、纳税环节:一次课征、多次课征。 5、纳税地点。6、纳税期限。7、减免税: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4.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角度阐述税收产生的各项前提

(1) 剩余产品是税收产生的物质基础。国家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2) 当国家有制定法律并进行管理能力时,税收就有了现实可能性。

(3) 国家政治权力,分离独立于国家之外体现个体经济利益的生产资料私人或法人占有制是税收产生的两大基础和必要前提。

5. 为什么说“非经代表同意不得课税”原则的产生和贯彻意义深远 (1) 形成了税收民主的理念,成为税收过重的控制机制。 (2) 税负过重问题不能靠征税人或者用税人的自觉,而应当靠纳税人和税负人

的有效参与与制约,只有在征税权真实地在纳税人代表中行使的情况下,税收治理才能进入现代化。

(3) 随着宪政民主在全世界传播,美国独立战争对此的捍卫,“非经代表同意

不得课税”的原则在全世界得到确立。

6. 为什么公共权力主体获取收入的正常方式是税收

(1)以消费额、销售额、所得额、财产额等稳定、循环、持续的财富流量和存量为征收对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均一性的税收就履行公权力而提供公共产品的经常性成本补偿方式。

7. 为什么税收本质上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一方、以各类财产所有者为另一方分

割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形成的经济关系。

(1)税收是国家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产品剩余价值是税收形成的物质基础。税收是对各行各业销售收入、利润、财产或行为课征,而本质上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一方,以各类财产所有者为另一方分割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8. 简述额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 (1)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以计算税款的依据和标准。 (2)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而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 (3) 计税依据 . 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数量表现。计税依据与课税对象反映的都是课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在确定了课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问题。 9. 税率有哪些种类?各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比率税率(商品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负担稳定,计算简单,税负明确

累进税率(收益税):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增大而提高比例。 税率等级与课税对象的数额同方向变动,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定额税率(商品税):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确定征收的金额。 适用范围通常为那些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比较统一的商品,如啤酒。 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弹性较差

10. 试分析超额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当计税依据达到某一档次时,计税依据总额全部适用与之相应的最高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税负随税基加大而累进过急。

例如:如果规定100以下税率为10%,超过100时税率为20%,则,

100×10%=10 收入净额为90; 110×20%=22 收入净额为88。

(2)超额累进税率,按税法规定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部分,各部分由低到高适用不同的相应的边际税率,所有部分的税额之和就是应纳税额。

11. 税收制度中的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何区别?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起点。计税依据没有达到起征点的,免予征税;达到起征点的,按照全部计税依据征税。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免予征税的数额,纳税人可以从计税依据中扣除免征额以后计算纳税。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

12.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税收分哪些种类?具体包括哪些税种? 所得税: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课税,其收入来源于要素所有者占有的国民收入流量。个税,企业税,社会保障税,超额利润税

商品税:对商品或劳务交易中的流转额或增值额进行课征的,其收入来源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国民收入流量。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财政税:对纳税人所有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按数量或价值进行的课征,其收入来源于国民收入存量。遗产税,继承税,房地产税

13. 简要说明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区别。

直接税:直接向负税人征收各种税,不能或不易把税收负担转嫁出去,纳税人又是负税人,不存在第三方。(所得税,财产税)

间接税:间接对负税人征收的各种税,政府直接向纳税人课税,但纳税人能将税款转嫁给其他人承担。(商品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14. 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A、 纳税人通过种种方式(降低购入商品价格或抬高卖出商品价格)将法律规定

由其承担的纳税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变为他人负担的过程。

B、 方式:【前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

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后转】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交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混转】最常见。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给商,又可以同时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15. 什么是税收负担?研究的意义何在?J

A、税收负担:整个社会或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值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B、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有:宏观、微观税收负担。宏观税负率反映的是平均税负率,与具体、个别企业或个人之间微观税负存在差别。微观税负水平受流转税

转嫁影响,不同于宏观税负水平。

16.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

宏观税收负担:一般公共产品需要、剩余产品价值率、税款使用是否合理、征收是否公平、企业个人再生产是否顺利

微观税收负担:单个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收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用所得税和财产税负担率来衡量。

17. 如何衡量和判断一定时期宏观税负水平. A、 宏观税收负担指国家征集的税额与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的对比关系。

衡量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即以税收总额为分子,除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B、 判断宏观税负水平的基本因素:一般公共需要必需品、剩余产品价值率。其

他因素有:税款的使用是否合理、征税是否公平、企业和个人扩大再生产是否顺利。

18. 为什么在宏观税收负担比较轻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微观经济主体感到税负比较重。

19. 税制结构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 A、 单一税制结构。只以一种事物为对象设置税种所形成的制度,具体的税种数

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税种的经济性质相同的几个。优点:方法简单、征收费用少、税收负担相对较轻。缺点:无法保证充裕的税收。

B、复合税制结构。以多种事物为对象设置税种所形成的制度, 表现为性质不同的多个税种的同时出现。确保政府取得充足的财政收入;能保证税收负担公平分配;使税收在多方面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20. 试从影响税制结构因素的角度说明中国现行主体税种的选择依据 A、 中国是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选择依据:

1、 没有普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件。人均收入低,所得税征收不多但成本高,不具比较优势。

2、 依赖流转税实行财政功能和目标。流转税征收管理要求低,对纳税人而言阻力小,有收入稳定、可靠、及时等特点。

21. 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是何种模式,今后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A、中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监管的完善,

所得税的征管范围会越来越大,在税制结构中地位会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