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0 1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总则:

1.1为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水平,控制景观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

范,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控制标准指引。

1.2本控制标准指引的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的范围,是以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为主。

1.3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指引外,还应执行国家、省、地方等相关园林景观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2基本规定

2.1设计单位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施工单位交底。

2.2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2.3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2.4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包含在合同报价内。

2.5本标准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须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

2.6园林景观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经过省(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鉴定,并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3.园林基础工程及土方工程

3.1挖填土方 3.1.1挖方边坡塌方

1、现象: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者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现象。

2、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平整,未按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而是切割坡脚开挖,使边坡失衡,造成塌方和滑坡现象;

(2)由于地表滞水或地下水的作用,使坡脚受到破坏,坡体失衡而发生塌方;

(3)在软土地段,由于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积建筑材料或行驶车辆、施工机械设备震动等,造成坡体失衡而发生塌方。

3、防治措施

(1)在边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免导致坡脚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拦截地表滞水或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衡而造成塌方;

(3)在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大量堆土和堆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震动;

(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塌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坡度减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块石填砌或由上而下分层回填3:7灰土,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并使连接处接合紧密。

3.1.2回填土方局部或大面积沉降

1、现象回填土方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不均匀沉降。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采用了混有碎石、建筑垃圾、淤泥质土、冻土块、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杂填土作填料,填土不易夯实或有机物腐烂后造成下沉而形成回填土方下陷;

(2)填土厚度过厚或压(夯)实遍数不够,达不到密实要求,致使回填土区域在荷载承重下变形量增大,其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而导致不均匀沉降;

(3)回填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佳含水率下的夯实密实要求;

(4)回填土区域未做好排水措施,致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回填土区域而浸泡回填土和地基,造成填土区域下陷;

(5)在原有的沟渠或池塘含水量较大的松软土质上回填土方,施工前基底未抛填砂石或翻晒处理,就直接回填土方;

(6)在较陡的坡上回填土方时,施工前对基底未进行挖阶梯形处理就回填土方,在重力的作用下,填土顺着斜坡滑动,而造成回填土方沉降;

(7)在寒冷或严寒地区冬季进行施工时,由于基底土质受冻,而施工前未待土质解冻、夯实处理后就进行回填土方或回填土为冻土块。

3、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回填土要求的土料进行回填,避免采用混有大量碎石、建筑垃圾、淤泥质土、冻土块、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杂填土作填料;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以千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对所选用的土料通过试验确定其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的速度,并严格按水平方向分层进行回填、压(夯)实,使其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要求;

(4)加强对回填土料的质量、含水量、施工操作规范和压(夯)实密实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按每道工序的质量要求进行控制;

(5)对由于含水量过大,达不到密实度要求的土层,可以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和其它吸水材料后重新压(夯)实;

(6)对由于含水量过小,达不到密实度要求的土层,应预先洒水湿润后再进行压(夯)实;

(7)回填土区域周围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回填区域,浸泡回填土和地基而造成回填区域下陷;

(8)对于原有的沟渠或池塘含水量较大的松软土质区域回填土方时,应根据基底实际情况进行排水、疏干、挖淤泥、换土、抛石块、砾石、掺石灰等措施处理,以加固基底土质的稳固性;

(9)当回填土区域地面坡度大于1/5时,应先将陡坡挖成阶梯形,阶高20~30cm,阶宽100cm,然后分层回填夯实;

(10)在寒冷或严寒地区冬季施工时,当基底土质受冻时,应待土质解冻、压(夯)实处理后,再进行回填土方或采用水拌砂的措施来回填

3.2回填土方质量

3.2.1基层回填土方质量不符合要求

1、现象回填土方质量不符合要求,其中混有大量的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或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或淤泥质土,这将影响到今后地基的下陷,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主要是利用本工程的开挖料,其混有大量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

(2)采用含水量较高的土料或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3)采用含有有机质量大于5%的生活垃圾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4)工程监理及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监管工作中没有严格控制回填土方的质量,

致使不符合要求的土料被回填。 3、防治措施

(1)避免采用混有大量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的开挖料,如使用碎石类土或建筑垃圾作

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回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

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2)回填土料的含水量应符合压(夯)实要求,大型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

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夯)实工艺等来确定填料含水量。含水量偏高时,

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

(3)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不符合要求时应挖出换土回填,应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

(4)工程监理及项目工程师在监管工作中严格控制,对不合格的回填土料一律不得使用。

3.2.2栽植土质量不符合要求

1、现象在绿化施工中,施工单位为节约工程成本,常采用不符合种植要求的土壤,造成植物成活率不高或成活后生长不良,处于亚健康状态。

2、原因分析

(1)栽植层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致使植物根系无法伸展;

(2)栽植层土壤采用的是粘土、重粘性土壤或砂质土壤,土壤通气性、排水能力较差或土壤水分渗透性太强,根系不能充分吸收水分;

(3)土壤中营养成份低或盐碱成份过高,苗木移植后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能得到充分补充。

3、防治措施

(1)在设计中应说明植物栽植土壤质量标准的规定,栽植土必须具有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等要求;

(2)在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栽植土壤质量标准的规定,严禁把混有大量碎石、建筑垃圾等杂质的土料作栽植土壤,如果在栽植层中混有少量的垃圾,

应采取人工深翻清理的办法,清理干净;

(3)栽植土需是理化性能较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和保肥能力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避免使用粘性较重的粘土或保水能力差的砂质土壤;

(4)在种植前对营养成份较低或盐碱成份过高的栽植层土壤进行改良或在栽植穴围施加营养土

3.3.1台阶式、坟堆式地形

1、现象在放样过程中造成地形辐射不够,形成台阶式、坟堆式地形,缺乏流畅感,严重的则造成排水不畅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施工放样人员,没有理解、渗透图纸内在的精髓,就按个人的意图施工,使完成的地形呈台阶式、坟堆式地形或只有形而没有神;

(2)施工放线时未能精确地按图纸施工,随意性较大. 3、防治措施

(1)放样要把设计师的意图融入实体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搬照抄,那么就体现不出设计师追求的意念,所完成的地形只有形而没有神。所以施工放样人员,首先要理解、渗透图纸内在的精髓,然后通过合理地施工才能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意图;

(2)栽植土方放样,包括平整场地的放线和自然地形塑造的放线。平整场地的放线,即施工范围的确定而自然地形塑造的放线是园林景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外部空间的美学特征、空间感、视野、小气候等,是其它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如通过地形的变化起伏来突出植物景观的变化,所以要做好植土

方放样工作。为能精确地按图施工,在塑造地形放样时,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进

行定位。

3.3.2地形塑造与绿化种植脱离

1、现象地形塑造与绿化种植出现脱离:如草皮地块与乔灌木地块的地形结合不当,种植乔、灌木块的地形比铺设草皮地块地形低,使乔、灌木由于地势较低处,不但影响视觉效果,也影响了乔、灌木的排水。

2、分析原因

(1)设计本身有错误,未把植物和地形有效地结合考虑或者设计师之间未沟通协调,致使地形与种植有脱离;

(2)设计图的变更或由于某些原因需要临时增减一些苗木或基础设施,造成新设计的植物与已完成施工的地形结合有冲突;

(3)施工单位未领会设计意图且未按图纸施工,造成图纸与现场不符,致使地形与种植有脱离;

(4)由于绿化种植和种植土壤塑造的施工单位不同,因其在施工中发生的错误或变更时,未及时地相互沟通、协调,也没有根据现场已完成的地形进行苗木栽植。

3、防治措施

(1)设计单位应控制好设计质量,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应相互配合,并由资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注意种植绿地内的地形设计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排水及视觉效果;

(2)遇到设计变更,且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品中的地貌时,施工人员的放样工作就特别重要,应领会设计意图,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地放样;

(3)地形和绿化种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两者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不管施工中有任何变化,都应互相沟通、协调,使地形和绿化种植达到相辅相成,完美结

4.园路及场地工程

4.1路基填筑 4.1.1路基沉陷

1、现象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前对基底没进行处理。如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或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进行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量过高的粘土等作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回填料没有分层填筑,而是采用混合填筑,使压实密度达不到要求;

(4)压实机器选择不当或者压实方法不正确,压实遍数不够等原因,致使压实密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如路基为软基时,在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基被压缩沉降,或者软基虽然经过处理,但因工期紧,沉降时间不足而引起完工后继续沉降。

3、防治措施

(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应进行压实处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晾晒或渗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用不同的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个水平层均应采取同类材料,不得混合填筑;

(4)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器和正确的压实方法对路基进行压实; (5)对软地基在填筑前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5)软地基的路面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或其它易翻挖的路面,路面的横坡应适当提高,防止出现倒破现象

(6)在路面铺筑前产生路基下沉,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可采用超载预压,待路基下沉稳定后再按设计要求进行路面铺筑,如工期紧可适当换填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混合料等;

(7)路面铺筑后,发生沉降时,一般路基如果发生整体下沉可不做处理,但路基如果发生局部沉降应查明原因后进行补救。

4.1.2路基填土压实密度达不到要求

1、现象填土经压实后仍然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密度。

2、原因分析

(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没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就进行压(夯)实; (2)填料不符合要求,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不易压实;

(3)压实机器选择不当或者压实方法不正确或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3、防治措施

(1)应使填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2%)时,进行压实;

(2)宜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4)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压实机械的功率和压实遍数; (5)如填料不符合要求时应挖出进行换土;

(6)对含水量过大的填土,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石灰粉来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土,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压实;

(7)如压实厚度过大或压实机械压实力度不够时,则应翻挖较厚层重新减簿厚度后再进行分层压实,或增大压实机械的功率来压实。

4.1.3园路、铺地出现裂缝、凹陷、翻浆现象

1、现象道路出现不规则的裂缝、凹陷现象,铺砖路面或石材贴面路面还易出现面层松动以及出现雨后冒浆现象。

2、原因分析

(1)基层填筑前未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进行清理或基础不平整;

(2)基底土层松软的区域未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基层填料选择不当;

(4)基层层次结构的做法不正确;

(5)面积较大区域施工时未设置伸缩缝。 3、防治处理

(1)基层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清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清理;

(2)基底土层松软的区域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基层选用材料要得当,一般采用干碎石、煤渣石灰土、石灰土作基层,并应采用不小于12吨的压路机碾压,每层碾压厚度<20cm;

(4)结构层施工采用M7.5水泥、砂的混合砂浆,砂浆摊铺宽度每边应大于铺装面5~10cm,石材铺地结合层采用M10水泥砂浆;

(5)面层施工时采用整体浇注,过大区域可划分若干地块,但每一块面积在9m×10m之间,地块之间需做伸缩缝。

4.1.4现象道路边侧石、路牙、台阶出现松动现象。

1、原因分析

(1)基层填筑前未对基底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

(2)基层填料选择不当或基础层次结构的施工不规范; (3)其它因素,如车辆碾压至道牙、路牙等。 1、防治处理

(1)基层填筑前应对基底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清除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以及对土层松软的区域作加固处理;

(2)安放路牙、侧石的结合层,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2cm,M10水泥砂浆勾缝,路牙、侧石背后要灰土夯实,宽度为50cm,厚度为15cm,密实度为90%以上;

(3)安放台阶和蹬道条石时,要基础砂浆找平,平稳安放,按设计的规格进行施工,杜绝小规格条石安放;

(4)台阶和踏步如设计中需要外贴饰面材质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胶结,并杜绝水泥砂浆粘结层有空隙;

(5)防止车辆碾压道牙、路牙等

侧石松动

4.2混凝土和沥青道路 4.2.1混凝土道路路面龟裂

1、现象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花纹,深度5~10mm。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中各类用料配合比例不合理,如水泥用量少、含砂量过大等问题;

(3)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以及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性大,水分被迅速吸收而导致开裂;

(4)裂缝。 3、防治措施

(1)混凝土路面浇筑完后,应及时用湿润的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暴晒。在炎热季节里,必要时应搭荫棚施工;

(2)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各类用料的配比量,并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和砂量;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事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其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时,应防止过度振捣而引起砂浆集聚表面。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2~5mm范围内,抹平时不必过度抹平;

(5)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镘刀反复抹或重新振捣的方法来清除,再加强保湿养护;

(6)如混凝土路面的龟裂对结构强度影响较小,可不予考虑,但必要时应注浆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封闭裂缝

(7)混凝土表面过度振荡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于表面而导致裂缝。

4.2.2混凝土道路路面横向裂缝

1、现象沿道路中线大致相垂直的方向产生裂缝,这类裂缝,往往在车行产生的温度作用下,逐渐扩展,最终贯穿板厚。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湿缩和干缩而产生裂缝。当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光滑越易开裂;

(2)伸缩缝切割深度过浅,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伸缩缝处产生新的伸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陷(如河浜、沟槽回填区域),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和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 3、防治措施

(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到10MPa左右即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宜,尽可能及早进行,尤其是夏天,昼夜温差大,更需注意;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锯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处先锯缝,之后再分段锯,而在条件比较困难时,可间隔几十米设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在沟槽、河浜回填区域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有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5)如发生的裂缝不大,可采用聚合物灌浆法将缝隙封住或沿裂缝开槽嵌入弹性粘合修补材料,起到封缝防水的作用;

(6)当路面局部区域裂缝较大、咬合能力严重削弱时,应局部翻挖修补。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内划出标线,最小宽度不小于1m,标线应与中线垂直,然后沿缝锯齐,凿去标线间的混凝土,浇筑新混凝土;

(7)当路面发生裂缝面积较大、咬合能力严重削弱时,应将整个路基翻挖后重新浇筑。

4.2.3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配比不合理

1、现象车行道路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合理,面层选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和配比不合理,造成沥青面层出现推拥、松散、露骨现象,且防渗性及吸音性能较差。

2、分析原因

(1)施工时没有控制好沥青用量,且压实度未达到标准,造成沥青面层出现推拥、松散、露骨现象;

(2)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控制不够严,混合料粒径较大,雨水渗到沥青面层中而排不出去,这样在汽车的荷载及温度变化作用下沥青面层会产生破坏。

3、防治措施

(1)施工时要控制好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要严格控制,特别是矿料和沥青用量,减少运输和摊铺过程中造成的粗细颗粒离析,提高面层的压实密度;

(2)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较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

混合料级配太大

4.2.4沥青路面边缘烂边、平石啃边

1、现象沥青混凝土摊铺后,平石边沥青松散,不平整,且平石有啃边破损现象。

2、分析原因

(1)沥青混凝土摊铺后,平石边没有碾压到位以及没有及时修边,使沥青散乱;

(2)碾轮碰到平石,使平石出现啃边破损现象。 3、防治措施

(1)沥青混凝土摊铺后,平石边要碾压到位,在碾压完成后应采用热墩锤或平板振动夯实平石边的沥青混凝土,并及修整边线;

(2)压路机碾压时尽量不要碰到平石,对啃边严重的平石应及时更换。

4.3园路及铺地饰面

4.3.1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出现沉降、开裂现象

1、现象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铺设的道路和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有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开裂现象。

2、原因分析

(1)基层层次结构的做法不正确或基层强度不足;

(2)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接缝处无防水功能或防路面沉降水未做好,由于雨水下渗和冲刷,致使垫层流失而造成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沉降、开裂现象;

(3)在不易行车的园路或铺地上行车,造成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沉降、开裂;

(4)各种管线的铺设,使土基和基层难以有效的压实,导致日后发生沉降。 3、防治措施

(1)提高基层材料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可用石灰粉、煤灰粒料作基础,再以石砾、砂或干拌水泥砂或混凝土作垫层,再在其上铺设混凝土砖或铺面板材;

(2)禁止在不易行车的园路或铺地上行车、停车,如需临时行车、停车时,其结构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3)严格遵循先铺设管线、后土基、基层、再作铺面的顺序施工。对土基及基层进行有效的压实,必须满足设计压实密度的要求,在碾压困难的地段可采用混凝土基层;

(4)如发生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沉陷、开裂时,应在沉降、开裂的地方进行翻挖,重新做基层或垫层,并调换破损的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

路面沉降。

4.3.2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松动冒浆

1、现象行人在园路或铺地上行走时,出现铺面板材、混凝土砖翘动、不稳,且有雨后冒浆、溅水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与基础之间的粘结层,未采用水泥砂浆,而用黄砂或石屑替代,使上下层间失去粘结性;铺设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时,水泥砂浆过干或过湿或已初凝,影响上下层间的粘结性,也会使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松动

(2)用干拌水泥砂作粘结层时,铺设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时未适当地敲振,达不到密贴固定;

(3)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板块间的接缝处无防水功能或防水未做好,由于雨水下渗和冲刷,致使垫层流失或走动,造成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翘动,且有雨后冒浆、溅水的现象。

3、防治措施

(1)如采用水泥砂浆为铺面板材和混凝土砖与基础的粘结层时,砂浆要做到随拌、随用、随铺,防止时间过长,避免砂浆凝结或流动性不够,以确保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平整密贴,与基层良好的粘结;

(2)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规程,精心施工,确保砂浆粘结层与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施工质量。做到“砂浆准确配比,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坐浆敲振”等工序,并要注意成品保护,刚刚完成的园路、铺地上禁止行人或行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使用;

(3)如采用在垫层上直接铺设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时,基础要平整、密实,垫层厚度要均匀,垫层材料可采用石屑,其抗冲刷性较黄砂好;

(4)如发生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松动、冒浆时,翻掉松动的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凿去1~2cm的粘结层,重新铺砂浆后再铺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若采用垫层上直接铺设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可将垫层清除或补充,整平后重铺板材或混凝土砖。

4.3.3彩色铺面板或混凝土砖褪色

1、现象彩色铺面板或混凝土砖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面层褪色或鲜艳程度不均匀或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影响美观,降低使用寿命。

2、原因分析

(1)彩色铺面板表面应是1.5~2.0cm彩色混凝土,下面为素色混凝土;彩色混凝土砖应是整块为彩色混凝土,但有的产品只在表面有一层簿簿的彩色水泥浆或在混凝土初凝前洒些彩色颜料粉,这类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经不起磨损,很快出现褪色,降低了彩度和明度;

(2)无机颜料本身不易褪色,但其与胶结料粘结的好坏,会影响其色泽,且由于彩色混凝土的强度低,不耐磨而褪色

(3)铺面材料被泥、灰尘污染,特别是酸碱性物质的腐蚀,使彩色铺面板和混凝土砖褪色。

3、防治措施

(1)加强对彩色铺面板和砖成品的质量控制,严格按规定要求加工生产,确保彩色混凝土的厚度;

(2)必须保证彩色混凝土的强度,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成品采购应选择有信誉、质量有保证的生产商;

(3)经常清扫,避免酸碱性物质的腐蚀,保持铺面板和混凝土砖的洁净。

4.3.4铺面板或混凝土砖灌缝不饱满

1、现象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的缝隙中,黄砂或石屑等填充料填塞不足,或根本没有填充料,导致铺面板材或混凝土砖松动。

2、原因分析

(1)扫缝填料不足或施工粗糙,造成灌缝不满;

(2)填料粒径大,容易堵塞缝隙,影响灌缝密实性,经过一段时间下沉后呈未满状态;

(3)经雨水冲刷,使填料流失,造成灌缝不满。 3、防治措施

(1)重视填缝工序,确保所需工日和填料数量,做到认真灌缝、扫缝; (2)灌缝填料粒径要与缝隙的宽度相应,避免上满下空的情况发生;

(3)加强养护管理,并及时补填充填料。

4.3.5块料铺面的纹理及材料色差变化大

1、现象园路或铺地的铺面石材、铺面砖、冰纹路、乱石路、拼花地纹的纹理混乱,不自然,与设计要求差异较大且材料的色差较大。

2、原因分析

(1)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图形混乱,差异较大; (2)选配的材料质量较差,色差较大;

(3)分批采购材料或由多家生产商提供,使材料色彩无法统一; (4)对特殊的饰纹未进行小样试验。 3、防治方法

(1)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有关规范施工; (2)采购材料时应选择有信誉、质量有保证的生产商;

(3)选择铺面石材、铺面彩色混凝土砖、马赛克等材料采购时,应一次性采购且应由同一家生产商提供,颜色应按设计要求的统一;

(4)按照设计的图案花纹施工,必要时进行小样施工,如设计中没有明确纹理图形的,应采用渐变的方法处理(如马赛克、碎料铺面等)。

4.3.6路面、铺地积水

(4)在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或圈梁时,必须做好支撑,混凝土应分层浇灌,振捣不易过度。

5.1.4饰面石材泛碱吐霜

1、现象湿贴天然石材在安装期间,石材板面会出现似“水印”一样的斑块,随着镶贴砂浆的硬化和干燥,“水印”会稍微缩小,甚至有些消失,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反复遭遇雨水或潮湿天气,水从板缝、墙根等部位侵入,天然石材表面的水斑逐渐变大,并在板缝连成片状,板块局部加深、光泽暗淡、板缝并发析出白色的结晶体,长年不褪,严重影响外观效果,此种现象称为泛碱现象。

2、原因分析

(1)天然石材结晶相对较粗,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细管,花岗岩细孔率为0.5~1.5%,大理石细孔率为0.5~2.0%,其抗渗性能不如普通水泥砂浆,花岗岩的吸水率0.2~1.7%是较低的,水仍可通过石材中的毛细管浸入面传到另外一面。天然石材的这种特性及毛细孔的存在,为粘接材料中的水、碱、盐等物质的渗入和析出并形成泛碱提供了通道;

(2)粘结材料(水泥砂浆)产生含碱、盐等成分物质。主要为镶贴砂浆析出Ca(OH)2(氢氧化钙)并跟随多余的拌合水,沿石材的毛细孔游离入侵板块,拌合水越多,移动到砂浆表面的Ca(OH)2就越多,水分蒸发后,Ca(OH))2就存积在板块里。其他,如在水泥中添加了含有钠Na+的外加剂,粘土砖土壤含有的Na+、Mg2+、K+、Ca2+、C1-、So42-、C032-等,遇水溶解,会渗透到石材毛细孔里,形成“白华”等现象。所以,粘结材料产生的含碱、盐等成分物质是渗入石材毛细孔产生泛碱的直接物质来源;

(3)水的渗入。由于墙面接缝用水泥砂浆勾缝,防水效果较差,雨水(或地面水)沿墙体或砂浆层侵入石材板内或在安装时对石材洒水过多等原因,使水侵入石材板内,并溶入Ca(OH)2和其他盐类物质进入石材毛细管形成泛碱。可见,水是泛碱物质的溶剂和载体。

3、防治措施

天然石材墙面一旦出现泛碱现象,由于可溶性碱(或盐)物质已沿毛细孔渗透到石材板内(渗出板表面的可以清除),很难清除,故应着重预防,泛碱发生后可作以下一些补救措施:

(1)采用挂贴(灌浆)方法施工,工艺的工序流程按常规操作程序不变,但在粘贴之前必须对板材的反面作抗渗处理:先对板材反面进行清扫浮屑尘土,并用湿布抹干净,然后用107胶水泥浆涂刷二度,刷浆后阴干养护不少于7天,107胶水泥浆重量配合比一般为107胶:水泥=0.2:1,刷浆必须均匀且不得漏刷。刷浆稠度以不咬刷帚为宜,不可过稀;

(2)做好墙面顶部压顶的防渗漏,一般设计无具体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杜绝使用水泥砂浆做压顶的做法,因为水泥砂浆压顶面与花岗岩贴面容易会发生裂缝,从而产生渗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板材做压顶;与立面板材交角处做成45°交角或挑边。交角板缝应留设1.5—2mm,缝中5mm深度内的砂浆必须清理干净,最后完成前用密封胶注满;

(3)板缝处理:在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镜面天然石板材的接缝宽度如设计无要求时为1mm。对于外墙挂贴(灌浆)石料板材在顶面无可罩雨设施情况下,接缝宽度应宜放宽1.5—2mm,以便于注填密封胶。挂贴(灌浆)时随即将缝表面5mm深度内砂浆清理干净,在最后完成前用同一色的密封胶注填密实。这样并不会影响整体美观;

(4)采用优质低碱水泥,降低碱质的含量(Ca(OH)2、NaOH、KOH的含量小于0.6%)或在水泥中加入硅灰类的混合物来提前反应水泥中的碱质;

(5)如发生泛碱时应及时对墙体的板缝、板面等全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分继续入侵,使泛碱不再扩大;

(6)如发生泛碱时可使用市面上的石材泛碱清洗剂,该清洗剂是由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及溶剂等制成的无色半透明液体,对于部分天然石材表面泛碱的清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先作小样试块,以检验效果和决定是否采用。

5.1.5石材表面锈蚀

1、现象石材表面留下少量铁质残留物与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产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锈斑。

2、原因分析(1)深层锈斑:很多石材品种特别是花岗石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铁质成份,当这些铁质成份与水和氧充分接触后,就会引起氧化反应,生成锈斑。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锈斑的石材如:美国白麻、山东白麻(小花)、锈石等。另外,水泥砂浆中的碱质成份在水的作用下与石材中的铁质成份发生反应,也会形成锈斑;

(2)表层锈斑:石材在开采、加工、运输、安装的过程中,表面与铁质物体接触后留下少量的铁质残留物,这些铁质残留物会与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产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锈斑。

3、防治措施

(1)对含铁质成份较丰富的石材品种,建议采用干挂法进行施工,尽量避免湿贴式施工法;

(2)尽量避免采用高碱性水泥砂浆作为石材的粘接材料,降低水泥砂浆中的碱质成份与石材中的铁质成份发生反应的机会;

(3)避免铁质物体以及酸碱性物质与石材直接接触;

(4)表层锈斑处理时,只需用除锈剂在表面涂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一定要用优质石材保护剂做好防护处理。

5.2假山工程

5.2.1假山山体沉降、裂缝

1、现象石头堆置的假山山体出现整体或局部沉降,致使假山山体变形、开裂。

2、原因分析

(1)假山基础处理不好,垫底山脚石没有垫平稳,水泥砂浆没有将缝隙灌实;

(2)各石块之间啮合不紧密。 3、防治措施

(1)设计假山时,要根据假山本身的荷载量,结合掇山地点的地质勘探报告情况,进行合理的基础结构的设计;

(2)对于基础层如遇软质断层或基础层立于水中的,则需要进行桩基处理,具体做法见下图

5.2.2塑山山体面层裂缝、脱落

1、现象面层批荡开裂,修饰层脱落。 2、原因分析

(1)基础处理不好,出现沉降现象;

(2)钢丝网铺设不当,分块过多,相互之间连接不密切; (3)打底及造型选用的混凝土质量太差;

(4)上色修饰彩色水泥和107胶配比成份达不到标准或产品质量较差。 3、预防措施

(1)在施工中处理好基础,如遇软质地基或基础层立于水中的,则需要进行桩基处理;

(2)钢丝网铺设时尽可能减少分块,应用木锤和其它工具造型; (3)打底及造型选用的混凝土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上色修饰彩色水泥和107胶应按照设计配比量进行配比,产品质量应符合设计

5.3园林木结构工程

5.3.1户外木制品木质出现开裂、变形、起翘等现象

1、现象户外木制品、木构架、木平台等长时间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木材易发生开裂、变形、起翘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木材发生开裂、变形等现象关键原因在于木材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要大于其内部,所以木材经过这种长期不断膨胀、缩小的过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型及开裂等现象;

(2)选用的木材质量较差,没有经过防腐加工或防腐加工质量达不到标准; (3)原材料加工时没有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 (4)施工安装时没有按有关施工规范操作;

(5)没有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3、预防措施

(1)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木制品置放的位置和使用功能,选择相应的木材; (2)挑选木材时应挑选质量上乘且经过防腐加工达标的木材; (3)原材料加工时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可延缓木材的开裂、变形;

a、机械法:在已干燥的木材上用铁丝捆端头,使用防裂环、组合钉板等,用机械的方法强制木材不要膨胀和收缩,这样也可以避免木材发生开裂、变形。

b、改进制材时下锯的方法:木材各向异性,在同样的温、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其湿涨/干缩系数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径向,纵向的变化最小,所以下锯时多生产一些径切板,可以减少开裂、变形。特别是带有髓心的板材干燥时容易发生严重的劈裂,这是由于髓心附近径向和弦向的收缩差异引起的,它发生在干燥初期,最初裂缝仅呈现于端部表面,随着干燥的进展它可以向着髓心并沿纵向扩展。这种裂纹在干燥时较难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时避免生产带髓心的板材。

c、涂刷防水涂料: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减缓木材表面的蒸发强度,可以减少木材内外含水率的差距,也可以减少木材的开裂、变形。

d、采用高温定性处理:减少木材内裂的方法可采用高温定性处理,对于产生内裂木材表层的伸张残余变形力,可以在干燥过程结束前对木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来消除。在处理时,木材表层因加湿膨胀而产生压缩、变形,与原有的伸张残余变形力抵消,处理后多余的水分被蒸发,随内层木材一起收缩,因而木材不会产生残余变形力,木材内裂也因此而消除。e、用防水剂进行浸注、加压处

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剂加到防腐剂中,与防腐处理同时进行加压处理,使防水剂深深的进入到木材中,以达到持久性的良好防果。

(4)正确地使用和安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a、在施工现场,防腐木材应通风存放,应尽可能地避免太阳暴晒直射。; b、安装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防腐木材现有的尺寸,如需切割、钻孔等,必须使用专用的防腐剂进行涂刷补救,以保证防腐木材的使用寿命。

c、在连接木材时应预先钻孔,这样可以减少开裂。 d、防腐木材中使用的胶粘剂应是抗氧化性且防水的。

e、如需进一步保护木材防止开裂、变形或使用涂料来增加色彩的,一定要使用与木材相应的木油,水性抗紫外线的涂料,使其保持原有的木纹及天然色调,但必须待木材干燥以后进行。

f、浸渍防腐木材含有防腐剂,故含水率较高,需烘干至含水率为20%左右或户外风干7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g、正确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延长防腐木材的使用寿命并有效地防止开裂,可使用高品质的水封漆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h、在搭建露台时尽量使用长木板减少接头,以求美观,板面之间留5-10mm缝隙。

j、厚度大于35mm的木方,为了防止其变形,可在其木芯的一面的中心线开一个宽度与深度均为10mm的小槽。

(5)正确的日常维护保养,可减少开裂、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a、制作木质园林小品尽量选用硬质木材。

b、留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木材的干燥或油漆和防腐处理。

c、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维护保养,每年雨季或冬季来临前,使用油漆等防护剂进行保养处理。

d、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6.园林绿化工程

6.1植物栽植

6.1.1整株植物叶片萎蔫

1、现象一种是苗木在种植时叶片已产生萎蔫;另一种是种植后,整株植物叶片发生萎蔫现象。

2、原因分析

(1)苗木从挖掘到种植,这一过程的时间太长又缺乏保护措施工,造成苗木失水面出现叶片萎蔫;

(2)苗木在从挖掘地到种植地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高或阳光强烈或风速过大,使叶片蒸发量过大,失去水分过多而形成叶片萎蔫;

(3)苗木在起挖过程中,土球包扎不实,运输过程中造成土球松散,使根系失水而造成叶片萎蔫;

(4)苗木在挖掘前未经合理的疏枝疏叶,造成根冠比失调,而造成地上部分水分蒸发量过大而造成叶片萎蔫;

(5)苗木种植时,覆土未捣实,根系与土壤不密实,浇水后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造成叶片萎蔫;

(6)苗木种植完成后,头遍水没有浇透,使根系失水而造成叶片萎蔫; (7)苗木种植后,由于温度高或阳光强烈或风速过大,造成叶片水分蒸发量大,失去水分而造成叶片萎蔫。

3、防治措施

(1)坚持“随挖、随运、随种”的原则,按挖、运、种各个环节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尽量缩短苗木从挖掘到种植这一过程的时间,苗木运到栽植地点后,应及时定植,如定植的条件不成熟时,则应对裸根苗木进行假植或培土,对带土球的苗木应保护好土球,并在土球上覆盖湿润的草包等措施;

(2)苗木运输时,尽量选择在阴天、风小、温度适宜的天气,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的蒸发,裸根植物,须保持根部湿润;

(3)苗木在起挖过程中,土球大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土球的包扎应根据树重、规格、土壤紧密度、运输距离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土球包扎必须结实牢固;

(4)苗木在起挖前后,要进行适度的修剪,使根冠比协调,保持地上地下的平衡,不使地上部水分蒸腾过大;

(5)在种植过程中,如带土球树木的种植,将土球放置在坑槽内的填土面上,然后从坑槽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壤密实,培土高度到土球高度的2/3时,浇足水,水分渗透后整平,如泥土下沉,在三天内应补填种植土,再浇水整平;裸根树木的种植,根据根系的情况,先在坑内填适当厚度的种植土并呈半圆土堆,将根系舒展在坑穴内,周围均匀培土,培土至1/3时,应将树木稍向上提或左右摇动,扶正后边培土,边分层捣实,使根系充分接触土壤,然后沿树木坑槽外缘作围堰,浇足水,以水分不再向下渗透为止;

(6)由于头遍水没有浇透,而造成叶片萎蔫时,则应及时补水,即在树坑周围做一围堰,浇足水,直至水分不再向下渗透为止;

(7)苗木种植后,如气温过高,天气晴好,则易造成失水现象,可采取疏枝疏叶以及搭荫棚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应每天一次至二次对苗木树冠进行喷雾保湿,并对根部进行浇水,以保证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8)当苗木种植后几天内,如发生整株叶片萎蔫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种植时复土未捣实,因此需重新种植,将树坑的覆土从表层逐层挖出堆于坑侧,挖至土球的2/3处,捣实,再将堆于坑侧的土逐层填培,分层捣实,按预防措施中的第(5)点操作。

6.1.2树木在抽枝展叶后,枝叶又萎缩甚至死亡

1、现象苗木种植一段时间,在抽枝展叶后,枝叶却又出现萎缩甚至死亡现象。

2、原因分析

(1)苗木种植时,覆土未捣实,根系与土壤不密实,浇水后根系吸收水分不充足而形成;

(2)苗木种植后,在抽枝展叶后,浇水养护不及时,使树木失水而形成; (3)在苗木起挖过程中,土球大小不符合规定要求,如过小会造成根冠比失衡,使地上部分水分蒸腾量过大而形成;

(4)在苗木起挖过程中,土球包扎不结实,运输过程中造成土球松散,使根系失水而形成。

2、预防措施

(1)在苗木种植过程中,应将覆土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壤密实,培土高度到土球深的2/3时,浇足水,水分渗透后整平;

(2)苗木种植后,在抽枝展叶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3)在苗木起挖过程中,土球规格应符合规定要求,对树形进行适度修剪,使根冠比协调。

(4)在苗木起挖过程中,土球包扎要结实牢固。

6.1.3树木种植后不久出现倾斜

1、现象苗木种植后不久,植株出现倾斜现象。 2、原因分析

(1)苗木种植时,覆土未捣实,根系与覆土不密实,风吹后植株出现倾斜。 (2)苗木在起挖前后,树冠未经合理修剪,使植株树冠过大,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受风吹后易产生倾斜。

(3)苗木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深度不符合要求,太浅,使根系与土壤不密实,受风吹后易产生倾斜。

3、防治措施

(1)在种植过程中,如树木带土球种植时,将土球放置在坑槽内的填土面上,然后从坑槽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壤密实,培土高度到土球高度的2/3时,浇足水,水分渗透后整平,如泥土下沉,在三天内应补填种植土,再浇水整平,而裸根树木的种植,则根据根系的情况,先在坑内填适当厚度的种植土并呈半圆土堆,将根系舒展在坑穴内,周围均匀培土,培土至1/3时,应将树木稍向上提或左右摇动,扶正后边培土,边分层捣实,使根系充分接触土壤,然后沿树木坑槽外缘作围堰,浇足水,以水分不再向下渗透为止;

(2)使用扁担撑、十字撑、三角撑等方法对种植的苗木进行支撑;

(3)挖种植穴、槽的大小、深度,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需符合规定;

(4)如发生倾斜,应重新种植,并针对倾斜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树冠较大时应对树冠进行适当的疏枝疏叶,缩小冠幅。

6.1.4树木伤口腐烂、枝条枯死

1、现象树木的主干和骨干枝的伤口由于不及时保护和修补,经过雨水的侵蚀和病菌的寄生,内部腐烂,不仅影响树体的美观,而且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2、原因

(1)因冬春修剪、机械损伤、人畜损伤、装卸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冻害、风害等造成苗木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不及时保护和修补,经过雨水的侵蚀和病菌的寄生,逐渐腐烂;

(2)苗木伤口不及时处理,树木体内水分损失,致使

3、防治措施

(1)尽量减少修剪和避免机械损伤及人畜对树木的损伤,出现伤口时要及时涂刷保护剂或蜡,以防止病菌侵入,并清除重病株,以减少病源;

(2)枝杆出现伤口或腐烂等情况时,在发病初期,应及时用快刀刮除病部的树皮,深度达到木质部,最好刮到健康部位,刮后用毛刷均匀涂刷75%的酒精或1%~3%的高锰酸钾液,也可涂刷碘酒杀菌消毒,然后涂蜡或保护剂使伤口早日愈合;

(3)有的苗木枝杆受吉丁虫、天牛为害留下许多虫孔,并有排泄物,可用快刀把被害处的树皮刮掉,灭绝虫害,并在被刮处涂上相应的杀虫剂和保护剂;

(4)捆扎绑吊。对被大风吹裂或折伤较轻的枝干,可把半劈裂枝条吊起或顶起,恢复原状,清理伤口后,用绳或铁丝捆紧或用木板套住捆扎,使裂口密合无缝,外面用塑料薄膜包严,半年后可解绑;

(5)树洞修补。当伤口已成树洞时,应及时修补,以防树洞继续扩大,先将洞内腐烂部分彻底清除,去掉洞口边缘的坏死组织,用药消毒,并用水泥和小石料按1∶3的比例混合后填充。对小树洞可用木桩填平或用沥青混以30%的锯末堵塞,也有良好的效果。

6.1.5苗木种植不符合要求

1、现象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现象,如树土球所包扎的草绳在入入穴前没有处理;树木的根系裸露地表;树穴内未施加营养土等等。

2、分析原因

(1)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施工组织要求进行种植;

(2)施工单位的专业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及施工民工的专业知识缺乏; (3)监理和甲方有关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监督,致使施工单位趁机 3、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有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严格按施工组织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种植;

(2)要求施工单位配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及增强施工民工的专业知识; (3)监理和甲方有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草绳没有处理树根裸露树穴内未加营养土

6.1.6种植放样走样

1、现象现场种植与设计图纸产生偏差,或者在一些自然式种植时,常常做成“排大蒜式”、“列兵式”,给种植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达不到设计意图。

2、分析原因

(1)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员难以理解设计意图,施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没有踏勘现场,因现场与图纸有差异而造成放样偏差。

(3)没有按正确的基准点或基准线或特征线进行放样,而造成放样偏差。 3、防治措施

(1)施工人员要了解设计意图。全面而详细的技术交底是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的必要条件。一套设计图纸交到施工人员手里,应同时进行技术交底,设计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前对整个绿化设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踏查现场,确定施工放线的总体区域。主,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大范围后做细节”的原则,首先建立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网,放线前要进行现场踏查,了解放线区域的地形,核对设计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定放样的方法;

(3)要把种植点放得准确,首先要选择好定点放线的依据,确定好基准点或基准线或特征线,同时要了解测定标高的依据,如果需要把某些地物点作为控制点时,应检查这些点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对图纸位置进行修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须与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参照物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测定的控制点应以立桩作好标记;(4)对于主要景点及景观带的放样,应根据树形及造景需要,确定每棵树的具体位置。

6.1.7灌木种植稀疏

1、现象种植前期,片植的灌木种植较稀疏,出现黄土露裸现象,达不到片植的效果。

2、分析原因

(1)设计单位设计时没有严格制定对苗木规格要求的规定; (2)施工单位采购的苗木,其规格、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种植时没有按设计单位要求的每平米种植株数和苗木本身的特性(如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来种植。

3、预防措施

(1)设计单位设计时应详细、严格制定好苗木规格及每平米种植株数要求的规定;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采购苗木,规格、形状需达到设计要求。 (3)种植灌木时,植株行距应按设计要求和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大小的特性来种植,以种植完成后不露黄土为宜。

6.1.8苗木选择时规格没有严格控制

1、现象苗木规格设计每档幅度过大,施工单位往往选择靠下限规格的苗木,或者选择一些树形较差的苗木(如削头处理过的树木),直接影响景观效果。

2、分析原因

(1)设计单位在设计时没有按有关规定控制苗木的合理规格,每档的规格幅度太大,或规格标注不详细,使施工单位钻空子,选择靠下限规格的苗木,直接影响景观效果;树形较差

(2)甲方在验收苗木时没有严格控制,致使不符合要求的苗木被使用; (3)施工中苗木变更太多,影响苗木规格和质量的控制。 3、防治措施

(1)设计时按有关规范控制好苗木规格每档的幅度:乔木胸径规格每档变幅范围控制在2~3cm内,乔木冠幅每档变幅范围控制在50cm内,对于行道树和一些主要景观树要明确其分枝点的高度;灌木高度与冠幅每档变幅范围控制在5-10cm内;对一些特殊要求的苗木在备注中应具体说明;

(2)施工单位需按设计和合同要求提供苗木,以保证景观效果;

(3)甲方对苗木规格须在合同中注清楚,包括形状等具体要求,并在施工时对施工单位提供的苗木要严格按设计和合同的要求进行验收;

(4)施工中对苗木建议不要有太多的变更,避免施工单位钻空子。

6.1.9绿化种植与土建、机电交叉施工

1、现象由于赶工期或其它原因,绿化与土建、机电在不同单位交叉施工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绿化种植和硬铺地与小区内的路灯、窨井、地下车库地面通风口、雨水排放井、箱式变电所、市政管网控制箱、电缆及煤气管道等方面,相互间存在着冲突及不协调的地方,如路灯与树木靠得太近、窨井盖高出草坪甚多、窨井与景观铺装不协调、树穴内有电线穿越、市政管道及设备裸露在园林景观范围内等现象。

2、分析原因(1)景观设计图中有关地下车库地面通风口、窨井、箱式变电所、市政管网控制箱、电缆及煤气管道等方面没有具体交代清楚;

(2)由于施工单位众多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及专业不同,其相互间沟通、协调工作不够而造成景观与上述项目间有一些冲突及不协调的地方

(3)由于赶工期绿化与土建、机电由不同单位同时施工,各自赶工期相互间又缺少沟通,易出现种植完成后又因埋设电缆开挖造成绿化破坏等类似的问题。

3、防治措施

(1)在设计中应明确与景观相关联的土建、市政管道、机电设施和设备等的位置;

(2)在施工中各部门及各专业应积极配合、协调、沟通,避免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差错而影响使用及景观效果;

(3)施工前对种植区内有关的土建、机电设施、设备的施工计划有所了解,并结合其制定一个种植施工进度表。

树穴内有电缆路灯离树太近

6.2草坪工程 6.2.1草坪中杂草多

1、现象草皮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杂草且生长速度较快,逐渐在草坪中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正常草皮的生长。

2、原因分析

(1)在铺设草皮时,所铺设的草皮中杂草含量较大,超过规定5%的要求; (2)草皮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清除杂草,而杂草的生存能力强于栽培草,其生长速度较快,逐渐挤脱正常草皮的生长。

3、防治措施

(1)铺设草皮前,应选择杂草含量较少的草皮进行铺设;

(2)新建草坪铺设前,针对不同草皮品种选用适当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喷施除杂草;

(3)在草坪养护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杂草,可选择化学除草剂进行喷施或人工除草;

(4)喷施农药时应在杂草对药剂最敏感的生长阶段、最适宜的温度及晴天进行喷施,喷药时应按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6.2.2草坪表面不平整,雨后有积水

1、现象雨后在草坪局部区域有积水现象。 2、原因分析

(1)草皮铺设前,铺设区域内的土壤未进行翻土、清理垃圾,表层土没有做好细平整、凹凸不平,铺设后形成一些低洼地,雨后或浇水后易造成积水;

(2)籽播草坪在播籽后或植生带草皮在铺设后未进行有效的滚压,某些区域出现低洼地,雨后或浇水后易造成积水。3、防治措施

(1)草皮铺设前,应对铺设区域内的土壤进行翻土,深度不得小于20cm,应把土壤中的混杂物,如杂草根、碎石块、碎砖等清除干净,将大于5cm块径的土块敲碎,表层土做到细平整,并有3%~10%的排水坡度;

(2)籽播草坪在播籽后,应覆0.5~1cm的优质疏松土,并进行滚压、浇水,在草出土前,必须保持湿润,视天气条件进行浇水;

(3)植生带草皮在铺设后应充分浇水、滚压,在新根扎实前不可践踏,避免出现坑洼地而造成积水

6.2.3草坪的黄化现象

1、现象草皮生长过程中常会发生草坪局部或大面积黄化现象。 2、原因分析黄化现象的原因大体上分为生理病害及病虫害两大类:

(1)缺乏形成叶绿素必要的养分如铁、镁、铜、锰、硫等元素,其中缺铁是主要原因;

(2)吸收养分不平衡,致使发生黄化现象。例如施氮肥时不均匀,有的草坪因氮肥过量而发生黄化,钾肥用量太多,妨碍其他盐类的吸收,也影响铁的吸收;

(3)光照不足,妨碍光合作用。梅雨季节光照不足,会妨碍光合作用,使草根的机能减退,特别是施肥过少的草坪,会影响草皮积累碳水化合物,氮素代谢受到阻碍,导致草皮黄化;

(4)低矮或枯草层过厚或生长季节未及时修剪,通常会导致草皮黄化; (5)由于土壤板结,透气性差,阻碍了草的根系呼吸,造成草皮黄化;

(6)由于排水不畅,地面积水,土壤过于潮湿而导致草皮黄化;

(7)由于病原菌、线虫、甲虫等为害,草根的机能衰退而吸收铁的能力受阻,造成草皮地上部分发生黄化现象

3、预防措施

(1)对症下药施用微量元素,保证草坪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2)土壤PH值应保持在5.3至6.3范围内,偏酸或偏碱时可采用施用化学药剂或化肥进行调整;

(3)采取施肥、灌溉等养护管理措施,使草皮根系和茎健壮生长;

(4)及时清理枯草层,并在草皮生长季节,保证正常的修剪,以促使草皮正常生长;

(5)勿使土壤板结,保证地表以下30cm内土层的透气性良好; (6)改善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排水性,避免产生积水现象; (7)及时使用杀菌剂、杀虫剂预防病虫为害。

7.园林水景工程

7.1一般水景工程

7.1.1喷泉喷射流量不稳定

1、现象喷泉在使用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喷头水柱达不到设计高度,或者压力不稳定,时高时低。

2、原因分析

(1)供水管供水不足;

(2)有关管道阀门系统、动力水泵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等使用的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

(3)管道安装完毕后,没有认真检查并进行水压试验就安装喷头; (4)电力供电不足。 7园林水景工程 7.1一般水景工程

7.1.1喷泉喷射流量不稳定

1、现象喷泉在使用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喷头水柱达不到设计高度,或者压力不稳定,时高时低。

2、原因分析

(1)供水管供水不足;

(2)有关管道阀门系统、动力水泵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等使用的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

(3)管道安装完毕后,没有认真检查并进行水压试验就安装喷头; (4)电力供电不足。 3、防治措施

(1)设计时对管网吸水管、供水管、补给水管、溢水管、泄水管及供电线路等工艺设计,在施工图中应详细说明,特别是总供水量、总排水量、电力供应总容量要与其它相关设计结合;

(2)设计时对于环形管道最好采用十字形供水,组合式配水管宜采用分水箱供水,让其获得稳定的喷流;

(3)施工前对所有的管道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避免管道生锈后垛住管道,影响水流;

(4)安装前必须对喷头喷洒角度进行预置,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喷嘴,喷头与支管连接最好采用铰接接头或柔性连接,可有效防止由于机械冲击,同时,采用铰接接头,还便于施工时调整喷头的安装高度,所有的管道接头要严密,安装必须牢固;

(5)对管道阀门系统、动力水泵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等使用设备的选择,应严格选择好的生产厂家,控制好质量;

(6)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并进行水压试验,保证管道安全,一切正常后再安装喷头;

(7)所有电力和照明线路,必须采用防水电缆,以确保供电安全,对总供水量、总排水量、电力供应总容量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7.1.2水景污染现象

1、现象仿天然水景而形成的众多水景,如溪流、瀑布、养鱼池、泉涌、跌水等,这些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应用较多;也有完全依靠喷泉设备造景如音乐喷泉、程序控制喷泉、旱地喷泉、雾化喷泉等,这类水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这些水景都为园林景观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但是其水质易恶化、易受到污染。

2、设计措施

(1)景观水池设计深度一般为0.6~0.8m,池底设检修孔,以便于换水清理;

(2)所有的水中管材采用不锈钢或UPVC管材,避免锈蚀而污染水质; (3)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处理后的中水作为水景的水源。 3、防治措施

(1)所有的管道要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 (2)管道安装完毕后,水池内必须冲洗干净;

(3)每7~15天需换水清理一次,完善的中水处理之后,应再增加处理流程,以降低水中N、P浓度;

(4)可用药剂如石灰、明矾、聚铝和硫酸亚铁等化学剂,定期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免避水质恶化。

7.2人工湖泊、河道工程 7.2.1驳岸岸线偏位

1、现象驳岸压顶外侧边线和河道规划线不吻合,或者将基础(承台)外侧边线误认为驳岸岸线。

2、原因分析

(1)岸线控制桩受到移动,施工前未复核校测; (2)缺少放样复核制度而造成放样误差;

(3)曲线地段的岸线放样凭经验、凭目测、凭直觉,未用仪器精密测量。 3、防治措施

(1)压顶外侧边线的控制桩应妥善保管,并引出控制线的标志,经常观察控制桩周围的环境动态,防止推土机或其它大型机械作业时碰撞而发生走动;

(2)测量放样都必须做到“有放必复”,分别有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控制桩进行定期复核,计算资料应有专人核对,原始资料必须妥善保管;

(3)遇到有曲线段的驳岸可根据图纸提供的曲线起迄桩号、半径、交角、切线长、外距等数据,利用仪器进行曲线放样。

7.2.2重力式驳岸倾倒

1、现象驳岸不是直接滑向临水面,而是绕着基底部倒向临水面。 2、原因分析

(1)驳岸背面出现超荷载现象;

(2)当驳岸基底部所受到各种力矩超过了抗倾力矩时就发生倾倒现象。 3、预防措施

(1)控制墙背面的荷载,避免超载;

(2)后倾式驳岸的后倾斜角控制在75°,保证抗倾力矩不减少

7.2.3驳岸沉陷、倾斜、倒塌

1、现象驳岸墙身产生较大的裂缝,整体倾斜或下沉,严重时驳岸墙身发生倒塌或断裂。

2、原因分析

(1)地基处理不当。例如:淤泥、软土、垃圾等没有清理干净;地基超挖后回填土未夯实;土质不均匀,又未按规定设置沉降缝,或地基应力超限;

(2)基桩持力层的承载力与所计算的数据有出入,减弱了基桩承载力,使墙身出现沉陷;

(3)驳岸基底所受到的各种力矩超过了其抗倾力矩而发生倾倒现象;

(4)在沉降缝不垂直或不设置沉降缝的情况下,当地基不均匀下降时,导致驳岸墙身断裂或倒塌;

(5)基础砌筑时经常埋置深度不够,易受浸水或冻胀的影响,减弱了基础的承载力,使墙身出现沉陷;

(6)驳岸墙体一次砌筑高度过高或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过早进行墙后填土而导致墙体倾斜或倒塌。

3、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基槽开挖的质量,基槽中的淤泥、软土、垃圾等必须清理干净,基槽要做到平整、夯实、排水畅通,如基槽超挖时宜采用碎石回填或加深基础;

(2)设计时应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复杂地段打桩前应进行试桩,并对试桩进行动力测试,要验证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应力过大时,可加宽基础地面的尺寸,必要时可改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增大基础的抗应力(同时可减少基础高度),或采用打基桩,提高基础承载能力;

(3)地质不均匀区域或地基设置台阶时,应设置沉降缝,避免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

(4)无论使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禁止在坑基内有超挖现象,如有超挖的现象,应将超挖的土方清除,随后回填黄砂或砾石,如果基坑挖好后无法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30cm土,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挖掉;

(5)在回填土方时,应待砌筑砂浆达到要求并且墙体高度不宜太高;

(6)如发现驳岸沉陷应查明原因,如属地基不良,可将驳岸墙体基础挖开,加宽基础或打入基桩但新基础必须与愿基础连成一体,减少地基应力,防止继续沉陷;

(7)对于较小的裂缝可采用墙体注浆办法解决,待沉降稳定后,混凝土表面涂抹砂浆修补,处理时应清除裂缝内的松散的混凝土,使坚硬的混凝土骨料露出,凿成深2~3cm,宽2~3cm的凹槽,扫清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一度,然后用1:1或者1: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在2-3m,并压光抹平。

7.2.4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1、现象人工湖、人工河道及人工溪流等水体长时间没有处理,形成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大量浮游生物死亡,水体浑浊,臭味弥漫,使水体的观赏价值大减,甚至丧失观赏功能。

2、原因分析(1)水体中污染物过多,没有及时清理;

(2)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含氮、磷、钾等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3)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种群少,水中大量的养分无法被消耗;

(4)湖或河底淤泥沉积过多,没有及时处理,生成大量的甲烷,使水体变质发臭。

3、防治措施

(1)水体使用过程中,应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及时地清理水体中的污染物;

(2)避免大量的含氮、磷、钾等的有机物进入水体,雨水、污水需处理好后方可排入水体,减少水体直接污染源;

(3)合理地配置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形成生态循环系统,消耗水体中大量的养分,起到自然净化的作用;

(4)人工湖、人工河道及人工溪流等水体基底设计时,应尽量做好基底处理,如在底部多放置些砂石,尽可能减少水体中淤泥的含量;如自然基底的湖、河道,应及时做好除淤泥工作。

7.2.5水生植物配置不科学

1、现象众多水景区域,注重了水生植物的种植,但忽视了科学种植设计与施工,导致水体没有真正地得到净化处理的目的,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整个环境。

2、分析原因

(1)设计时对植物的习性、水位深度、土壤环境、栽植季节、地域环境等没有作合理的分析就进行配置设计,而导致水生植物配置不合理;

(2)施工人员对设计所涉及到的水生植物不了解,或者不按设计进行施工。

3、防治措施

(1)设计人员需对水生植物的习性及生长特性要很了解,做到合理地配置水生植物;

a、根据不同的水位深度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配置栽种,因为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其生长的水深范围。如植物种植时,应把握这样的两个准则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和“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天”。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b、根据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如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下选择浮叶、浮水植物而流水环境下选择挺水植物等等。

c、根据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栽种,在设计时,应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即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先确定

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及植物的生长特性为主要依据,进行植物的配置。

d、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而对于一些新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应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情况后再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或适应性差等情况。

(2)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需对设计所涉及到的水生植物有相当的了解,有些施工人员对有些植物名称都是头一次听到,更谈不上对它的习性了解,因此施工时没有按相应的要求进行施工,所以只有对植物特性方面做到相当的了解才能理解设计意图和更好地完善植物配置。

7.2.6人工湖(河)底、驳岸渗水

1、现象人工湖、人工河道基底、驳岸由于防渗措施不当,造成水体大量的渗漏。

2、原因分析

(1)在设计中对防渗水措施考虑不周或没有具体说明;

(2)在施工中,施工方法不规范或施工材料达不到标准,造成湖(河)底、驳岸发生渗水现象。

3、防治措施

(1)设计中除考虑湖(河)底的防渗外,还应考虑驳岸的防渗处理、新建重力式浆砌石墙驳岸时,防水材料应绕至墙背后,做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其做法断面图如下

b、旧驳岸墙防渗加固时,在原浆砌石挡墙内侧再砌浆砌石墙,防水材料应

绕至新墙与旧墙之间,其做法断面图如下:

施工单位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由相应部门进行审批;

(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并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防水膜铺设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a、基层要平整。防水膜铺设时,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基础土层夯实(密实度≥8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下沉而造成破坏,对永久性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因素。

b、驳岸处理。在驳岸的基础部位,宜预留适当的伸缩量,以免驳岸沉降时拉破防水膜,应尽可能保证防水膜柔性层的自由胀缩。

c、铺设方法。铺设时注意铺贴方向,应根据湖底设计深度,从一边岸顶——湖底——岸顶一次完整铺设到位,减少纵向接头。铺贴时,不可张拉太紧,轻轻扯平。

d、搭接方法。防水膜其短边接头宜控制在150-300mm宽,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防水膜的接缝应当错开1/3幅宽。并且要求上下两层防水膜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搭接缝应用密封剂封闭。

e、防水膜上层处理。防水膜上面可采用粘土层或粘土加卵石层,并可适当种植一部分水生植物,这样既可保证湖面水质,也避免了灰污、沙质的沉淀,也不会影响池底清洁度,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f、保证土工膜焊接质量,出现虚焊、漏焊时必须切开焊缝,使用热熔挤压机对切开损伤部位用大于破损直径一倍以上的原材料补焊。

(4)保证料石、混凝土砌筑、浇筑的质量。

施工单位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由相应部门进行审批;

(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并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防水膜铺设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a、基层要平整。防水膜铺设时,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基础土层夯实(密实度≥8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下沉而造成破坏,对永久性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因素。

b、驳岸处理。在驳岸的基础部位,宜预留适当的伸缩量,以免驳岸沉降时拉破防水膜,应尽可能保证防水膜柔性层的自由胀缩。

c、铺设方法。铺设时注意铺贴方向,应根据湖底设计深度,从一边岸顶——湖底——岸顶一次完整铺设到位,减少纵向接头。铺贴时,不可张拉太紧,轻轻扯平。

d、搭接方法。防水膜其短边接头宜控制在150-300mm宽,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防水膜的接缝应当错开1/3幅宽。并且要求上下两层防水膜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搭接缝应用密封剂封闭。

e、防水膜上层处理。防水膜上面可采用粘土层或粘土加卵石层,并可适当种植一部分水生植物,这样既可保证湖面水质,也避免了灰污、沙质的沉淀,也不会影响池底清洁度,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f、保证土工膜焊接质量,出现虚焊、漏焊时必须切开焊缝,使用热熔挤压机对切开损伤部位用大于破损直径一倍以上的原材料补焊。

(4)保证料石、混凝土砌筑、浇筑的质量。

8.板顶绿化工程

8.1车库顶、屋顶上的绿化排水层未处理好

1、现象有些车库顶、屋顶上绿化种植区域常伴有积水现象,使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2、原因分析

(1)有些车库顶、屋顶上绿化种植区域未做排水层或未设计有组织、有系统的排水处理,致使雨水、多余的浇灌水无法排出,出现积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施工单位没有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做好排水设施的施工,使车库顶、屋顶种植区内雨水、浇灌水无法及时排出;

(3)排水口及管道堵塞,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使车库顶、屋顶种植区内雨水、多余的浇灌水无法及时排出。

(4)施工单位所用的排水管道及其它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致使种植区内雨水、多余的浇灌水无法及时排出。

排水沟打洞太稀疏排水管孔洞太小,未用无纺布

1.1.1、道路铺装细部处理注意点—人行道

道路铺装细部处理注意点—人行道

无收边的铺装边线必须严格控制线条挺直,并且保证绿化种植土低于铺装面层2—3cm,防止泥水对铺装面层的污染。

铺装面层上的各类井盖在处理时应提前与铺装排版模式进行核对,确保不破坏整体铺装效果

铺装进行之前需对铺装模式和尺寸规格进行提前排版,保证铺装收边的最佳效

果。

粘土砖铺地在确定铺设模式时需与粘土砖规格和铺设排版统一考虑,确保铺设时

效果最佳。

勾缝前对于缝内的垃圾必须进行清理,铺装留缝宽度与勾缝的深度必须严格控制

一致,并要保证勾缝饱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