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技术 习题册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3 09: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生物化学技术应用论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生物化学技术 课程习题册答案 专业:检验技术 层次:专升本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生物化学技术: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中化学物质的代
谢、调节控制等的实验方法。
2. 盐溶:蛋白质、酶及其它们与其它物质的复合体在离子强度低的盐溶液中,其溶解度随
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现象称为“盐溶”。
3. 盐析:当溶液中盐浓度不断上升,达到一定程度,蛋白质等的溶解度反而逐渐减小,并
先后从溶液中析出,称为“盐析”。
4. 透析:利用溶液组分能否通过半透膜并由引起膜两边溶液的化学势能不同,而达到去除
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 5. 超滤(反向渗透):利用压力或离心力,迫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
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膜上。
6. 凝胶层析法(Gel Chromatography):利用各种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上受到阻
滞程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二、 单选题
1.凝胶层析不可应用于:( B )
A. 脱盐 B. 一步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 C. 高分子溶液的浓缩 D. 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E.分离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 2.核酸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其最大吸收值是在波长:( C ) A.206nm B.240nm C.260nm D.280nm E.304nm 3.对260nm波长的紫外有强吸收主要是因为( E ) A.核糖的环式结构 B.脱氧核糖的环式结构
C.嘌呤的双环结构 D.嘧啶的单环结构 E. 嘌呤和嘧啶环中的共轭双键 4.蛋白质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其最大吸收值是在波长:( D ) A.206nm B.240nm C.260nm D.280nm E.304nm
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因为蛋白质在紫外区有个最大吸收峰,其峰值波长是:D A.220nm B.245nm C.260nm D.280nm E.340nm 6.用吸收光谱法测量双链DNA的含量为:( A )
A.C(ug/ml)=A260×50×稀释倍数 B.C(ug/ml)=A260×40×稀释倍数 C.C(ug/ml)=A260×30×稀释倍数 D.C(ug/ml)=A260×20×稀释倍数 E.C(ug/ml)=A260×10×稀释倍数
7.用吸收光谱法测量单链DNA的含量为:( B )
A.C(ug/ml)=A260×50×稀释倍数 B.C(ug/ml)=A260×40×稀释倍数 C.C(ug/ml)=A260×30×稀释倍数 D.C(ug/ml)=A260×20×稀释倍数 E.C(ug/ml)=A260×10×稀释倍数 8.用吸收光谱法测量RNA的含量为:( B )
A.C(ug/ml)=A260×50×稀释倍数 B.C(ug/ml)=A260×40×稀释倍数 C.C(ug/ml)=A260×30×稀释倍数 D.C(ug/ml)=A260×20×稀释倍数
E.C(ug/ml)=A260×10×稀释倍数 9.以下哪一个比值说明DNA纯度较高:( C )
A.A260/A280=1.4 B.A260/A280=1.6 C.A260/A280=1.8 D.A260/A280=2.0E.A260/A280=2.2 10.以下哪一个比值说明RNA纯度较高:( D )
A.A260/A280=1.4 B.A260/A280=1.6 C.A260/A280=1.8 D.A260/A280=2.0E.A260/A280=2.2 11.某人提取DNA后,将DNA溶液稀释20倍,然后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为A260nm=0.44,A280nm=0.25,比色皿光径1cm,该DNA样品的浓度为:( D ) A. 250μg/ml B.264μg/ml C.352μg/ml D.440μg/ml E.220μg/ml 1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物理破碎细胞法:( C )
A.组织匀浆法 B.组织捣碎法 C.有机溶剂法 D.超声波法 E.反复冻融法 13.以下哪一种方法适用于破碎细菌:( D )
A.组织匀浆法 B.组织捣碎法 C.有机溶剂法 D.超声波法 E.反复冻融法 14.盐析时最常用的盐是:( C )
A.硫酸钾 B.硫酸钠 C.硫酸铵 D.硫酸镁 E.氯化钠 15.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有:( C )
A.不连续PAGE、琼脂糖凝胶电泳、醋纤薄膜电泳
B.IEF、聚酰胺薄膜双向层析、凝胶过滤 C.超滤、SDS-PAGE、凝胶过滤 D.超速离心、透析、超滤 E.SDS-PAGE、PAGE、IEF 16.以下哪一种方法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来分离:( D )
A.离子交换层析 B.聚酰胺薄膜双向层析 C.亲和层析 D.凝胶层析 E.薄层层析 17.以下哪一种方法根据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差异来分离:( A )
A.离子交换层析 B.聚酰胺薄膜双向层析 C.亲和层析 D.凝胶层析 E.薄层层析 18.要分离血浆蛋白取得某一单独组分,下列方法不能使用:( C ) A.色谱法 B.电泳法 C.染料结合法 D.盐析法 E.层析法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生物化学技术?
答:生物化学技术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中化学物质的代谢、调节控制等的实验方法。
2. 生物大分子的一般制备需要哪些步骤?
答: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组织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和保存。
3. 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
答:物理方法:匀浆器;研钵;高速组织捣碎器;超声波;渗透压法;反复冻融法等。化学方法:有机溶剂(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酶法:自溶法(蛋白酶、酯酶);酶解法(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壁的?-1,4-糖苷键)。 4. 请归纳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方法,并简述方法原理。 答: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盐溶、盐析;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透析和超滤、凝胶层析; 根据蛋白质带电性不同:电泳、离子交换层析; 根据蛋白质配体特异性:亲和层析; 根据蛋白质分子密度不同:离心技术。
5. 生物化学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答:条件温和;实验条件与机体内环境尽量符合。 6. 什么是盐溶和盐析?
答:蛋白质、酶及其它们与其它物质的复合体在离子强度低的盐溶液中,其溶解度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现象称为“盐溶”。
当溶液中盐浓度不断上升,达到一定程度,蛋白质等的溶解度反而逐渐减小,并先后从溶液中析出,称为“盐析”。 7. 什么是透析和超滤?
答:透析:利用溶液组分能否通过半透膜并由引起膜两边溶液的化学势能不同,而达到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超滤(反向渗透):利用压力或离心力,迫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膜上。
分光光度法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光谱技术:根据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辐射能(散射)的特征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简便、快速、不破坏试样等优点。 2.发射光谱分析法:根据物质受到热能或电能等物质激发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线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3.吸收光谱分析法:根据溶液能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光后所形成的光谱,利用这种光谱鉴定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的一种方法。
4.散射光谱分析法: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一类定量方法。 5.吸光系数: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二、单选题
1.现测得某物质的透光度为10%,则其吸光度A为:( D )
A.0.01 B.0.1 C.0.1 D.1 E.2 2.现测得某物质的透光率为1%,则其吸光度A为:( E ) A. 0.001 B.0.01 C. 0.2 D.1 E.2 3.波长200~400nm的电磁波为:( C )
A.红外光 B.可见光 C.紫外光 D.无线电波 E.远红外 4.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为:( B )
A.红外光 B.可见光 C.紫外光 D.无线电波 E.远红外
5.下面关于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的叙述哪条是正确的?( D )
A.吸光度是透光度的倒数 B。吸光度是透光度的对数 C.吸光度是透光度平方的对数 D。吸光度是透光度倒数的对数 E.吸光度是(1-T)的负对数
6.用同一个有色溶液,在同一波长处,分别使用光程为2mm、4mm、6mm、8mm的比色皿在同一台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光度,问所测结果将会是:( C )
A. 用各种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相同 B。它们的吸光度与光程呈对数关系 C.它们的吸光度依次分别为:x、2x、3x、4x
D.它们的吸光度依次分别为:x、x/2、x/3、x/4 E。它们的吸光度之间没有一定规律 7.调节分光光度计上狭缝的大小对单色光纯度的影响是:( C )
A.狭缝愈大光纯度愈大 B。狭缝愈小光纯度愈小 C。狭缝愈小光纯度愈大 D.狭缝的大小不影响光的纯度E。狭缝大小与光纯度成正比
8.下列两种方法同属于吸收光谱的是( D )
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原子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 C.红外光谱和荧光分析法D.原子吸收光谱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E.原子吸收光谱和透射比浊法
9.辐射能作用于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后, 粒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能, 并从低能态(基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 这种现象称为( C ) A.折射 B.发射 C.吸收 D.散射 E.透射
10.在检查一病人血红蛋白溶液时,在630nm波长处,出现一吸收峰,这表明该病人血液中何种血红蛋白增高?( C )
A.氧合血红蛋白 B.脱氧血红蛋白 C.高铁血红蛋白 D.羰氧血红蛋白 E.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物质的吸光光谱? 答: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下激发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物质对同一波长的单色光可有不同的吸光系数),各种不同的物质都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物质的特征曲线。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pH、浓度、温度等)具有一定形状的吸收光谱曲线,可用于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2. 光吸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是什么?
答:光的吸收和发射时分子或原子是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只有当照射光的能量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或发射.因此由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物质电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差不同,其电子只能吸收与其相同的能量差并跃迁至一定能级,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吸收。Lamber–Beer定律是说明吸光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该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3. 吸光度和吸光系数两者有何关系?
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在给定条件(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下,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只与该物质分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跃迁几率有关,是定性的依据,其值愈大测定灵敏度愈高。吸光系数常有两种表示方法:摩尔吸光系数 ε即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1cm时吸光度.A = εcL。百分吸光系数 E1%即浓度为1%(w/v)的溶液在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A = E1% cL。
电泳原理、醋酸纤维簿膜电泳(CAME)、琼脂糖凝胶电泳(AGE)
一、名词解释
1.电泳:带电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向着电性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
2.电泳分析技术:利用电泳现象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3.迁移率(Mobility):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M=V/E=Q/6πrη。 4.等电点: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兼有酸性基团(-COOH)及碱性基团(-NH2)。
当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恰好相等,即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此时蛋白质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溶液的这一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5.电渗:液体在电场中对于固体支持介质的相对移动,称电渗。 6.分子筛:在凝胶电泳中,支持介质的筛孔大小对待分离物质的电泳迁移速度有明显的影响,筛孔大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
7.凝胶电泳:是由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或聚丙烯酰胺等物质作支持体的电泳。
二、单选题
1.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带负电荷量最多?( A )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1-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2.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带负电荷量最少?( E )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1-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3.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分子量最大?( E )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1-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4.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分子量最小?( A )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1-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5.在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带负电荷量最多?( A ) A.α-脂蛋白 B.前β-脂蛋白 C. β-脂蛋白 D. 乳糜微粒 6.在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带负电荷量最少?( D ) A.α-脂蛋白 B.前β-脂蛋白 C. β-脂蛋白 D. 乳糜微粒 7.在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分子量最大?( D )
A.α-脂蛋白 B.前β-脂蛋白 C. β-脂蛋白 D. 乳糜微粒 8.在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中,下列哪种物质分子量最小?( A )
A.α-脂蛋白 B.前β-脂蛋白 C. β-脂蛋白 D. 乳糜微粒
9.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A )
A. 7.0 B. 6.0 C. 8.6 D. 4.0 E.3.0
10.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其中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电泳时欲使它们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A )
A. 6.0 B. 5.0 C. 4.0 D.3.0 E.2.0
11.血清蛋白在pH8.6巴比妥缓冲液中电泳,如其他条件相同,不同的仅是电场强度不同,问在何种情况下蛋白质泳动最快?( B )
A.5v/1cm B.20 v/1cm C.8 v/1cm D.15 v/1cm E.12 v/1cm
12.血红蛋白在不同离子强度的pH8.6巴比妥缓冲液中电泳,如其他条件相同,在何者中电泳速度最快?( A )
A.0.02M巴比妥缓冲液 B.0.03M巴比妥缓冲液 C.0.04M巴比妥缓冲液 D.0.05M巴比妥缓冲液 E.0.06M巴比妥缓冲液
13.现有一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混合液,欲用电泳法使其分离,问在何种pH值时分离最为有效(血清清蛋白等电点为4.9,血红蛋白的等电点为6.8)?( E ) A.pH8.6缓冲液 B.pH6.5缓冲液 C.pH4.9缓冲液 D.pH6.8缓冲液 E.pH5.85缓冲液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电泳?什么是电泳技术?
答:电泳即带电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向着电性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2.按照电泳原理不同可将电泳技术分哪几类?
答:自由界面电泳:在U形管中进行电泳,无支持介质,分离效果差,现已被淘汰。 区带电泳:各组分在支持介质中被分离成许多条明显的区带,如滤纸电泳、醋纤膜电泳。
稳态电泳:电泳迁移在一定时间后达到稳态,如等电聚焦和等速电泳。 3.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是电泳的相对迁移率?
答: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质点,如能解离或能吸附带电颗粒,在电场中便会向电性相反电极移动。不同的质点,由于带电性质、带电量、分子大小及形状的不同,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也不同,经一定时间电泳后彼此被分开。电泳的相对迁移率即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M=V/E=Q/6πrη。 4.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有:电场强度;离子强度;缓冲液的pH;电渗;分子筛;待分离物质的性质。
5.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CAME是以醋纤膜作支持物的一种区带电泳技术。在pH8.6的缓冲液中电泳时,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荷移向正极。 由于血清中各蛋白组份的pI 不同而致带电荷量不等, 加之分子大小和形状各异,因而电泳迁移率不同,彼此得以分离。电泳后,CAM经染色和漂洗,可清晰呈现5条区带。再经脱色、比色即可计算出血清各蛋白组份的相对百分数。 6.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血清脂蛋白经饱和苏丹黑B预染后,以琼脂糖为载体,在pH8.6巴比妥缓冲液中电泳,由于各种脂蛋白所带的电荷及形状、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电聚焦电泳(IEF)
一、名词解释
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一种多孔三维网状结构。
2.凝胶总浓度:100ml凝胶溶液中,Acr和Bis的总浓度。凝胶总浓度越大,孔径越小,适合分离小分子物质。
3.交联度:交联剂的百分含量即Bis占Acr与Bis总和的百分比。
4.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利用具有pH梯度的支持介质来分离等点电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二、单选题
1.本学期所学的电泳中,需进行预电泳的有:( C )
A. PAGE B. SDS-PAG C. IEF D. CAME E.AGE 2.IEF电泳时( D )
A.上极槽置酸液,下极槽置碱液 B.酸液置负极槽,碱液置正极槽 C.上极槽置碱液,下极槽置酸液 D.碱液置负极槽,酸液置正极槽 3.IEF电泳时( D )
A.上槽置酸液,下槽置碱液 B.上槽置碱液,下槽置酸液
C.负极槽置酸液,正极槽置碱液 D.负极槽置碱液,正极槽置酸液 4.PAGE中,表示凝胶浓度的参数T值:( C )
A. T越大,凝胶网孔越大,适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 B. T越小,凝胶网孔越小,适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 C. T越大,凝胶网孔越小,适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 D. T越小,凝胶网孔越小,适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 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但除外:( B )
A. 浓缩效应 B. 粘度效应 C. 电荷效应 D. 分子筛效应 6..在PAGE中,TEMED所起的作用为( A )
A. 加速剂 B. 催化剂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具有以下哪个效应?( D )
A.浓缩效应 B.分子筛效应 C.电荷效应 D.粘质效应
8.不连续与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比,哪种效应是其特有?( A ) A.浓缩效应 B.分子筛效应 C.电荷效应 D.粘质效应 9.在PAGE中,AP所起的作用为( B )
A. 加速剂 B. 催化剂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0.过硫酸铵-TEMED系统常用于在制备:( C )
A.淀粉凝胶 B.琼脂糖凝胶 C.聚丙烯酰胺凝胶 D.琼脂凝胶 E.淀粉板 11.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其交联剂是:( B )
A.TEMED B.亚甲双丙烯酰胺 C.丙烯酰胺 D.核黄素 E.过硫酸铵 12.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机械性能取决于:( D )
A.成胶后环境的温度 B.缓冲溶液的pH值 C.催化剂的浓度
D.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总的浓度和交联度 E.亚甲双丙烯酰胺的浓度 13.Ampholine在等电聚焦中的作用是:( D )
A.制备凝胶的催化剂 B.蛋白质的染料 C.蛋白质稳定剂 D.两性电解质载体,在电泳中构成pH梯度 E.蛋白质的变性剂 三、问答题
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哪些物质如何聚合而成的?
答:PAG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 bisacrylamide,Bis)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一种多孔三维网状结构。通常采用化学聚合,催化剂是AP,加速剂是TEMED。 2.什么是凝胶总浓度和交联度?
答:凝胶总浓度即100ml凝胶溶液中,Acr和Bis的总浓度。凝胶总浓度越大,孔径越小,适合分离小分子物质。交联度即交联剂的百分含量即Bis占Acr与Bis总和的百分比。 3.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由四个不连续,即凝胶层的不连续、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pH值的不连续、电位梯度不连续,当电荷和分子大小不一的血 清蛋白通过凝胶时,不连续的电泳由于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 子筛效应,各组分被精细的分离开来。 4.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在电泳介质中加入载体两性电解质,当通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即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pH逐渐增加的梯度。蛋白质进入这个环境时,不同的蛋白质带上不同性质和数量的电荷,向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当迁移到与其相同的等电点位置时不再移动,即被聚焦于一个狭窄的区带中,得以分离。
5.等电聚焦电泳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等电聚焦电泳的关键步骤是是由正极到负极、pH逐渐增加的梯度的形成。
层析原理、凝胶层析、亲和层析
一、名词解释
1.吸附层析法: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不同加以分离的方法。
2.分配层析法:固定相是液体.利用各组分在两液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3.凝胶层析法:固定相是一种多孔凝胶.利用各组分之间分子大小不同,因而在凝胶上受阻滞的程度也不同而获得分离。
4.亲和层析法:利用各种待分离组分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种层析,固定相只能与一种待分离组分有高度专一性的亲和结合能力,藉此和没有亲和力的其它组分分离。 5.保留值:是表示样品中各组分在层析柱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或组分流出时所需流动相体积的大小。
6.分配系数:通常被用来叙述一种化合物在互不相溶的两个相中分配的状况。对于层析来说,分配系数定为分配平衡时该化合物在移动相中的浓度除以固定相中的浓度。
7.配基:在亲和层析中能被某一生物分子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生物专一性物质称作配基。 8.载体:在亲和层析中,与配基共价结合,使配基固相化的物质。
9.分子筛效应:当被分离物质流经凝胶柱时,因各组分的分子大小不同在凝胶中受到的阻值作用有差异,从而造成各组分在凝胶柱中的迁移速度不同得到分离。 10.洗脱体积Ve:指被分离物质通过凝胶柱所需洗脱液的体积。 二、单选题
1.在凝胶层析中,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 Ve = Vo 故Kd = 0 B. Ve = Vi故Kd = 1
C. Ve = Vo + Vi故Kd = 1 D. 0?Kd ?1故Ve = Vo + Kd Vi 2.在凝胶层析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 Kd =1故Ve = Vo B. Kd = 0故Ve = Vi
C. Kd =0故Ve = Vo + Vi D. 0?Kd ?1故Ve = Vo + Kd Vi 3.Bio-Gel P-100允许进入凝胶内部的最大分子量为( D )
A. 100 B. 1000 C. 10000 D. 100000 4.在亲和层析中,Kd越大则( B )
A. KL越大 B. KL 越小 C. KL不变 D. KL不定 5.根据蛋白质分子的配基专一性进行分离的是:( D )
A.离子交换层析法 B.凝胶层析法 C.超速离心法 D.亲和层析法
6.用凝胶层析法分离甲乙两蛋白,甲蛋白Kd=0.25,乙蛋白Kd=0.7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甲蛋白分子量大,先被洗脱 B.乙蛋白分子量大,先被洗脱 C.甲蛋白的洗脱体积大 D.甲蛋白在凝胶中受到的阻滞作用大 7.葡聚糖Sephadex G50每克凝胶吸水量为:( C ) A.0.05ml B.0.5ml C.5ml D.50ml 8.Sephadex G75每克干凝胶的吸水量为:( B )
A. 0.75ml B. 7.5ml C. 7.5L D. 75ml 9.凝胶过滤时通过凝胶柱慢的是:( B )
A. 大的溶质分子 B. 小的溶质分子C. 形态不规则的物质 D. 带电荷小的物质 10.凝胶过滤时通过凝胶柱快的是:( A )
A.大的溶质分子 B.小的溶质分子 C.形态不规则的物质 D.带电荷少的物质
11.用Sephadex G50分离血红蛋白和鱼精蛋白时,鱼精蛋白的Ve减血红蛋白的Ve得该层析柱的:( A )
A. 内水体积 B.外水体积 C.凝胶总体积 D.凝胶干体积 12.以下哪种方法可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C )
A.不连续PAGE B.IEF C.凝胶层析 D.超速离心 13.下面是对亲和层析的一些说法,你认为何者是对的?( C )
A.是吸附层析的另一种说法 B.只是一种仅适用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C.是一种对酶制备极有用的方法 D.它对大分子缺少专一性 E.它的本质仍是分配层析
14.今将含有X,Y,Z混合物的样品,上样在Sephadex G-25凝胶柱,已知其洗脱顺序是Y在先而Z最后下来,是否可认为:( D )
A.Z是糖类,亲和力大 B.Z的溶解度最小 C.Z的分子量最大 D.Z的分子量比X小 E.Z的分子量比Y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层析?其两个基本相分别是什么?
答:层析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理化性质的不同,而使各组分借以分离的方法。其两个基本相分别是固定相、流动相。
2.什么是层析的分配系数?层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分配系数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达到平衡时, 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均浓度的比值。层析的基本原理:不同物质在不同的两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着流动相移动时,它们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物质得到完全的分离。
3.什么是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答: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当被分离物质流经凝胶柱时,因各组分的分子大小不同在凝胶中受到的阻值作用有差异,从而造成各组分在凝胶柱中的迁移速度不同得到分离。 4.凝胶层析的分配系数如何表示? 答:Kd =(Ve- V0)/ Vi。
5.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之间有专一的亲和力而达到分离纯化的层析方法。 6.什么是配基?什么是载体?
答:在亲和层析中把能被某一生物大分子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生物专一性物质称为配基。载体是在亲和层析中,与配基共价结合,使配基固相化的物质。
离子交换层析、双向层析
一、名词解释 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特定的含离子的溶液为流动相,利用离子交换剂对需要分离的各种离子结合力的差异,而将混合物中不同离子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2.离子交换剂: 在惰性载体上引入(以共价结合的方式)带有电荷的活性基团。 3.阳离子交换剂:载体上带有负电荷的功能基团,能结合溶液中的正电荷。 4.阴离子交换剂:载体上带有正电荷的功能基团,能结合溶液中的负电荷。 5.目数:离子交换树脂的颗粒直径大小 ,目数越大,颗粒直径越小。
6.活度: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常称为活度,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表示。 从Ⅰ至Ⅴ,活度逐渐减少,含水量逐渐增大。
二、单选题
1.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一蛋白质混合物,所用阳离子交换剂为Dowex50,洗脱缓冲液pH为6.0,请问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基酸是:( B ) A.赖氨酸 (pI 9.74) B.天冬氨酸(pI 2.77) C.精氨酸 (pI 10.76) D.缬氨酸 (pI5.96) 2.离子交换层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质的( C )
A.在两相的吸附力不同 B.在两相的溶解度不同 C.离子交换不同 D.分子大小不同 3.在离子交换层析中,分配系数与溶质的关系是决定于:( A ) A.离解状态 B.极性大小 C.溶解度 D.分子大小 E.分子结构
4.有一氨基酸混合液,已知含赖氨酸(pI=9.74)苯丙氨酸(pI=5.48),精氨酸(pI=10.76)及谷氨酸(pI=3.22),在阳离子交换柱上层析,以pH5.38缓冲液洗脱,推测其洗脱顺序是:( C )
A.精-赖-苯丙-谷 B.苯丙-谷-赖-精 C.谷-苯丙-赖-精 D.赖-精-苯丙-谷 E.谷-赖-苯丙-精
5.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终产物是紫蓝色至紫红色,其最大吸收波长是:( D ) A.420nm B.480nm C.540nm D.570nm M E.650nm 6.DNS-Cl可与氨基酸的哪个基团结合成DNS-氨基酸?( A ) A.α-氨基 B.β-氨基 C.γ-氨基 D.δ-氨基 7.下列不同活度的吸附剂中吸附能力最强的是:( A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8.下列不同活度的吸附剂中吸附能力最弱的是:( D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特定的含离子的溶液为流动相,利用离子交换剂对需要分离的各种离子结合力的差异,而将混合物中不同离子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是依据离子交换剂对需要分离的各种氨基酸结合力的差异。 2.什么是阳离子交换剂?
答:离子交换剂即在惰性载体上引入(以共价结合的方式)带有电荷的活性基团。阳离子交换剂即载体上带有负电荷的功能基团,能结合溶液中的正电荷。 3.什么是吸附层析,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利用各组分在吸附剂表面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分离的层析法。吸附层析是利用溶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中的可逆平衡,以及吸附剂对不同物质吸附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简述薄层层析概念及原理。
答:薄层层析法是在平滑的玻板或在聚酰胺薄膜上将吸附剂铺在上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以溶剂(展开剂)作为流动相,把样品中各组分分离。使用最多的是吸附层析的原理,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薄膜上,流动相沿着薄膜一定方向移动,当流经样品点时,待分离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由于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薄膜上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一定时间后不同组分移动距离远近不一,从而得到分离。
5.DNS-氨基酸的双向聚酰胺簿膜层析原理是什么?
答:二甲氨基萘磺酰氯简称DNS-Cl,可与氨基酸的游离氨基结合成DNS-氨基酸,混合氨基酸随流动相通过聚酰胺薄膜时,待分离氨基酸与聚酰胺薄膜形成氢键.由于各种氨基酸形成氢键的能力强弱不同,因此决定了各待分离氨基酸吸附力的差异,吸附力强展层速度较慢,吸附力弱展层速度较快。同时展层溶剂与待分离氨基酸在聚酰胺粒子表面竞争形成氢键,选择适当的展层溶剂,就可使待分离氨基酸在溶剂与聚酰胺薄膜表面之间分配系数产生最大的差异。一般讲,易溶于展层溶剂的物质所受到的动力作用大,展层速度快,反之速度就慢。这样通过各物质的吸附力和分配系数不同,使得被分离的物质在聚酰胺薄膜层析中的到分离。
组织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
一、名词解释 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PCR)技术是一种对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方法.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不通过活细胞,操作简便,在数小时内可使几个拷贝的模板序列甚至一个DNA分子扩增107~108倍,大大提高了DNA的得率。 二、单选题
1.某人提取DNA后,将DNA溶液稀释10倍,然后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为A260nm=0.44,A280nm=0.25,比色皿光径1cm,该DNA样品的浓度为:( D ) A. 250μg/ml B.132μg/ml C.176μg/ml D.220μg/ml
2.下列几种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哪一种DNA的Tm较低?( D ) A. DNA中A-T占 15% B. DNA中G-C占 25% C. DNA中G-C占40% D. DNA中A-T占80% 3.PCR反应中不需要哪种物质?( C ) A.Mg2+ B.引物 C.RNA酶 D.DNA聚合酶 4. PCR反应中需要哪酶?( D ) A.蛋白酶 B.限制性内切酶 C.溶菌酶 D.Taq DNA聚合酶
5.为制备完整的人体细胞DNA,处理样品时不可( A )
A. 剧烈震荡 B. 将蛋白质除净 C. 将多糖除净 D. 加核酸酶抑制剂 6.提取DNA的原则除外的是:( B )
A.保证核酸一级结构完整性 B.保留所有核酸分子
C.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D.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下列关于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 升高温度是变性的唯一原因B. DNA热变性是一种渐进过程,无明显分界线 C. 核酸变性是DNA的独有现象,RNA无此现象
D. 凡引起DNA两股互补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8.组织DNA提取中,苯酚-氯仿抽提离心分三层,DNA位于:( A )
A.上层 B.中间层 C.下层 D.上下层均有
9.组织DNA提取中,苯酚-氯仿抽提离心分三层,变性蛋白质位于:( B )
A.上层 B.中间层 C.下层 D.上下层均有 10.有关DNA变性( C )
A.DNA链的断裂引起 B. 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维持双螺旋稳定的氢键的断裂 D.DNA变性后分子量降低 E. 变性后使DNA一级结构改变
11.有关Tm值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加热使DNA变性时,在260nm吸收最高的值是Tm值 B. Tm时,核酸分子内50%的双螺旋结构破坏
C. 核酸分子的Tm值与其G+C与总碱基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D.典型的DNA变性曲线为S型
E. DNA变性是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发生的 12.有关退火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热变性DNA经速冷即可复性 B. 热变性DNA经缓冷即可复性
C. DNA复性仅受温度影响 D. DNA复性受时间的影响 E. DNA复性仅受其浓度影响 13.DNA分子变性时( A )
A.G+C比例越高,Tm值也越高 B. A+T比例越高,Tm值也越高 C. Tm=(A+T)+(G+C) D. DNA分子越长,Tm值也越高 E. 双链DNA解链并断裂
14.组织DNA提取中,异戊醇的作用是:( C )
A.抑制DNase B.沉淀DNA C.减少液体表面张力 D.抑制RNase 三、问答题
1.组织DNA提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DNA在生物组织中往往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分子量颇大,故在提取DNA时最根本的要求是保持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及纯度,所以提取过程中要避免机械剪切引起DNA分子降解,另需注意对杂质及蛋白质的去除以及防止细胞内存在的DNA酶对DNA的酶解。组织DNA提取的基本原理是SDS存在的条件下,裂解细胞,使核蛋白解聚并使细胞内存在的DNA 酶失活,并通过用酚-氯仿多次抽提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纯化的DNA。 2.组织DNA提取用到哪些试剂,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裂解液:裂解细胞,抑制DNA酶活性;苯酚-氯仿:蛋白变性剂;氯仿-异戊醇:降低分子表面张力,减少抽提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同时异戊醇有助于分相;5mol/L NaCl:使DNA沉淀;冰无水乙醇使DNA从DNA水溶液中沉淀出来;70%乙醇:洗涤DNA,去除残余的盐离子;TE缓冲液:溶解并保存DNA。 3.什么是PCR,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即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PCR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引物、Mg2+、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和Taq DNA聚合酶,在高温94℃下变性,使双链模板解链为两条单链,再在退火温度下使引物与模板DNA形成部分双链DNA,然后在72℃下,通过Taq DNA 聚合酶使引物从5'端向3'端延伸,随着4种dNTP的掺入合成新的DNA互补链,完成第一轮变性、退火和延伸反应循环,由于每一轮循环扩增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扩增反应的模板,因此,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可使DNA数量增加一倍。反复25~30次,特异DNA序列片段以指数方式可扩增106倍以上。
4.如何计算提取得到的DNA浓度?
答:DNA浓度(μg/ml)= A260nm×50×稀释倍数×1/光径 DNA得量(μg) = DNA浓度×最终DNA原液毫升数。 5.组织DNA提取有哪些操作注意事项?
答:尽量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提取过程,以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核酸的破坏;减少化学因素对核酸的降解,操作多在pH4~10条件下进行;减少物理因素对核酸的降解,主要是机械剪切力、高温对核酸的破坏;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主要是细胞内和外来的各种核酸酶对核酸的破坏。
正在阅读:
生物化学技术 习题册答案12-03
药剂科业务培训试题及答案212-18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03-10
2018-2024年中国婴幼儿用品连锁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09-02
关于警察教育整顿心得体会范本08-16
北语19春《金融学概论》作业309-03
【配套K12】四年级下册 What time is it- 教案人教PEP04-11
DIC治疗指南10-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习题册
- 生物化学
- 答案
- 技术
- 14-15(2)实验指导书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真题2005年9月
- 关于在xx建立xx幼儿园可行性报告书
- 电工技术 题库 第一部分
- 广告公司业务培训资料(实战)全集
-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 丁二酸生产方法对比
- 法治建设情况汇报
-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卷 长春版B卷 附答案
- 八字命理神煞批断举例
- 奥数:MSDC.初中数学 有理数B级 第01讲 学生版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2
- 圆锥曲线复习学案
-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述试题
- 微观经济学之供给需求及弹性平时测验卷(有答案)
-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教案
-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
- 招聘会感想
- 2017年秋毛中特概论期末总复习
- 22二类障碍、异常及未遂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