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与《词源》

更新时间:2024-04-14 06: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文系 张驰 10080910151

张炎与《词源》

(中文系 张驰 10080910151)

作者介绍: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生于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卒于元代延祐、至治间(1320年前后),约七十多岁。张炎是南宋初年大将张俊的六世孙。他的祖先里出了好几位词人:高祖张鎡(功甫)、张鑑(平甫),都是姜夔的好友,鑑有《南湖集》、《南湖诗余》;父亲张枢(斗南)畅晓音律,著有《寄闲集》。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时其三十三岁,之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一度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他是南宋晚期著名的格律派词人、词论家,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学专著《词源》,另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多首。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文学史上把他和姜夔并称为“姜张”。他又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为“宋末四大家”。

《词源》介绍:

《词源》成书于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但流传不广,元明藏书家未见著录。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0年)陈继儒编《宝颜堂秘笈》续集时,取《词源》下卷和陆辅之《词旨》合为《乐府指迷》,而书名与沈义父《乐府指迷》混淆,因被视为伪书。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秦恩复得元人旧钞完帙刊于《词学丛书》,道光十二年(1832年)钱熙祚收入《守山阁丛书》,光绪八年(1882年)许增收入《榆园丛刻》,《词源》自此始较为流传。《词源》二卷,上卷述词乐,研究声律,探本穷微;下卷专论作词,爬罗剔抉,集中地反映了张炎的词学思想。其又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章。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

张炎是宋词理论的集大成者,承易安词“别是一家”之论,对雅派词学作了独到的总结。他的词学思想如“紫箫声袅,四檐吹下清气”。为此,可以说,张炎的《词源》达到了当时词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词源》不仅对南宋的雅化理论作出了总结,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词学理论体系,其词学思想更是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以及嘉

1

中文系 张驰 10080910151

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其二者的词学理论和张炎的雅正、清空理论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顺诒在《词学集成》中就对《词源》的价值作出了肯定:“后之词论与作者皆不能出《词源》所论之范围。”

主要观点:

第一,张炎主张作词应“雅正”。他在《词源·原序》中说:“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由此可见,他视“雅正”为论词的基本原则。“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因此,他既批评柳永、周邦彦的词“浇薄”、“软媚”;同时也不赞成苏东坡、辛稼轩的“粗豪”,认为“戏弄笔墨,非雅词也”。

在张炎看来,最合雅正之范的词家莫过于姜白石,“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又《词源·赋情》中认为陆淞《瑞鹤仙》、辛弃疾《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有骚雅”;《词源·杂论》又认为周邦彦词“意趣却不高远,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第二,在词的艺术上,张炎独创了“清空”的艺术创作风格。如果说“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那么“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清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之难工,以属事遣词,纯以清空出之??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引言》:“张氏尊白石,以其古雅峭拔,特辟清空一境。”夏承焘先生又认为“清空”即“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

张炎在《词源·清空》里强调“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他特以姜夔词为清空的典范,特别欣赏其“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词风,而不满吴文英的繁缛和晦涩,“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梦窗《声声慢》云:‘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前八字恐太涩。”

第三,张炎强调词以意为主,自立新意,并以“意趣高远”为美。他推崇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技香》(登临送目),姜白石《暗香》、《疏影》等皆是清空中有意趣之作。批评周美成的词“意趣不高远”。再者,他也反对蹈袭前人之意,缺乏创新之作。

此外,在制曲填词方面,要先看题目,并根据题目选定相应的曲调。接着命意,谋划如何开头、结尾、选韵,经过这些严密的思考和构架之后,再动笔填词。同时,要注意词的过

2

中文系 张驰 10080910151

片处能承上接下,意脉不断。而且词成之后,还要不断修改。修改的重点在于注意词意前后是否一致,句意是否重复,词汇是否粗疏。只有改之再改,才能成为无瑕之玉,成为全美的作品。张炎从填词的实践经验中揭示了词的创作过程,在当时起到了救弊补偏的作用。他强调词和曲调的关系应是和谐统一的。认为作词须命意在先,选调在后,词必合律。既要注意词的意趣高远,又强调词的音乐美,使曲调为内容服务。在语言方面,要求句法平妥精粹。用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 一字一句闲不得,不用一个生硬字。若一味叠实字,就会“读且不通”。词句之间应该宽易与精粹之句搭配得好,须用功著一字眼,即词眼。如此一来,全词自然浑成,音律响亮。

再者,在词的用事上,张炎认为“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而“不为事所使”。词中用典引事都必须切合词的内容,为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为用事所牵使。在词的咏物寄意方面,要“收纵联密,用事合题”,即使所咏之物与自己借物所要表达的主题十分切合,在描写上又能不留滞于物,使人一看,嘹然在目。如果完全拘于物形,就会失去所寄之志;如果离开物状而写,又使词意晦涩难明。这两种偏向都是应该避免的。

综上所述就是张炎《词源》所要阐发的主要词学观点,当然,这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偏重形式的缺点,但总的来说,他在《词源》里关于词的论述是有其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有些论述还能作为我们今天作文的圭臬,实不为过。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