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9)
更新时间:2023-08-09 1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附件三:
HJ-BAT-9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村镇生活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Guideline on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Township-villages(on Trial)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完善环保技术工作体系,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可作为开展农村及村镇生活污染防治工作的参考技术资料。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并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包括: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本指南2013年7月17日由环境保护部批准、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居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生活污染防治。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室内空气等污染防治。
农村畜禽养殖专业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可参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1.2 术语和定义 1.2.1 村镇生活污染
指村镇居民生活或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空气等环境污染,不包括为发展村镇经济而开展的工业生产活动(如村办企业、农产品加工、规模化禽畜养殖等)和卫生院医疗垃圾产生的污染。 1.2.2 村镇生活污水
指村镇居民因日常生活排放的废弃水。其中,水冲式厕所产生的冲厕水,以及家庭圈养禽畜产生的圈舍粪尿冲洗水(即粪便污水),俗称为“黑水”;厨房炊事、洗衣和洗浴等排水,以及黑水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上清液,俗称为“灰水”。 1.2.3 村镇生活垃圾
指村镇居民因日常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泄物。包括:废弃的生活物品,厨房炊事产生的厨余垃圾,炉灶、锅炉产生的炉渣,人粪尿以及家庭圈养畜禽产生的畜禽粪便等。 1.2.4 村镇室内空气污染
特指村镇居民住所的室内空气污染。 2 村镇生活污染来源 2.1 村镇生活污水来源
村镇生活污水来源于村镇居民住所的厕所、卫生间、厨房和洗衣机等处的排水。 2.2 村镇生活垃圾来源
村镇生活垃圾来源于村镇居民日常生活废弃的物品、厨余垃圾、炊事及洗浴取暖产生的炉渣(灰烬),以及庭院种植产生的废弃秸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家庭圈养畜禽产生的畜禽粪便。
2.3 村镇空气污染来源
村镇生活的空气污染主要为室内污染,来源于锅炉、炉灶、暖炕等燃烧燃料产生的含尘废气,以及炊事油烟等。使用氟、砷、硫含量高的煤炭,还会造成氟、砷、硫等氧化物的污染。
3 村镇生活环境污染控制 3.1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控制 3.1.1 村镇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 3.1.1.1 村镇生活污水水量的确定
村镇生活污水水量应进行实地测量,或按照表1中的参数估算。
表1 村镇居民人均生活污水量(升/人·天)
类型
黑水
灰水
南方
北方
生活污水
(黑水、灰水的混合水)
村庄(人口≤5000人)45~~村镇(人口5000--10000人)85~~
3.1.1.2 村镇生活污水水质的确定
污水水质应按实测值确定,无实测条件时可参考同类型污水水质资料或按照表2的参数估算。
表2 村镇生活污水水质(mg/L)
指 标
黑 水
灰 水
南 方
北 方
生活污水
(黑水、灰水的混合水)
~2000 150~250 200~350 205
NH3~~25~40~~~注:根据《全国饮用水源地基础数据调查源强系数》,参考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调查数据,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量排放系数取80升/人 日,化学需氧量排放系数取16.4克/人 日,氨氮取4.0克/人 日。人均COD排放量/人均用水量=平均浓度。
3.1.2 村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 3.1.2.1 庭院污水单独收集系统
庭院污水收集系统是最基本的污水收集单元。通常人口在5人以下的家庭,污水量通常不大于0.5m3/d。将厕所化粪池(上清液)和厨房、洗衣、洗浴等排放的污水统一收集,并排放至设在庭院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庭院收集系统可参见图1。
图1 庭院污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3.1.2.2 多户连片污水分散收集系统
为降低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投资,本着“因地制宜”的污水收集方针,将相互毗邻的农户,在庭院污水收集的基础上,根据村镇庭院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地势坡度条件,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或沟渠成片收集。
多户连片污水分散收集意味着可实行多户连片污水的分散处理,多户连片的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宜就地布置在村民聚居点或村落的附近。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量通常宜在0.5 m3/d以上,服务人口通常宜在5-50人,服务家庭数宜在2-10户或根据农户地理地形位置在10户以上的一定范围内。
多户连片分散收集系统适用于布局分散的村镇中相对集中分布的聚居点或村落。具体示意于图2。
图2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3.1.2.3 污水集中收集系统
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是将全村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的污水收集类型,依据村庄或村镇的规模或居住人口数量,村庄污水集中收集规模通常为:服务人口50~5000人,服务家庭数10~1000户,污水收集量5~500m3/d;村镇污水收集规模通常为:服务人口5000~10000人,服务家庭数1000~5000户,污水收集量500~1000m3/d。
村镇建设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宜在庭院收集的基础上,将农户的污水排至村镇公共排水系统进行收集,再排至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宜在北方平原地区或非水网的南方平原
地区、村镇居民居住集中、人口相对密集的村镇采用。
村镇污水的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审慎决策。应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情况,尽可能减少管网长度,简化污水收集系统,节省管网建设资金。
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示意于图3。
图3 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示意图
3.2 村镇生活垃圾收集与污染控制 3.2.1 村镇生活垃圾的污染负荷
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通常应实测确定。如无实测资料,可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的参数确定,即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1.2kg/人·天。当实行分类收集时,不计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和渣土、砖瓦等惰性垃圾,人均垃圾量实为0.1~0.3kg/人·天。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重点应针对有机垃圾和惰性垃圾以外的固体废弃物。 3.2.2 村镇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3.2.2.1 建立“户、村、乡、县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处置系统
建立“户、村、乡、县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处置系统,即:实行户分拣,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处置系统。
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应在村民及农户之间普及垃圾的分拣,农村生活垃圾应优先选择就地处理处置,避免垃圾的无谓运输,只将少量不适合就地处理处置的垃圾送往当地集中处理处置中心处置。
农村垃圾的就地处理和无害化处置,应优先选择填埋(惰性垃圾)方式和垃圾(有机垃圾)发酵堆肥的方式。
3.2.2.2 农户的垃圾分类与分拣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分拣,首先应由每户对自家垃圾进行分拣、分装。垃圾的分拣与分装应按照以下分类进行:
(1)可回收利用类垃圾,包括可出售的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2)渣土、砖瓦等惰性垃圾,主要包括煤灰、砖、瓦、石、土、陶瓷等;
(3)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可腐烂的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以及落叶、秸秆、野草、人畜粪便等;
(4)家庭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废弃电子产品、农药药瓶等;
(5)其余垃圾,指前四类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后的剩余垃圾,主要包括各类包装废弃物、废弃生活物品以及其他日用品消费后产生的垃圾。 3.2.2.3 村庄的垃圾收集系统
村庄应按以下要求设专人收集各家各户的垃圾:
(1)监督以农户为单位对各类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分装;
(2)将渣土、砖瓦等惰性垃圾集中运送到村庄指定地点就地填埋处置或应用于路面硬化; (3)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集中运送到村庄(或连片)设立的垃圾堆肥场进行堆肥还田处置; (4)将废品类可回收利用物资集中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
(5)将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不可就地处置的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到乡镇政府专门设定的生活垃圾集运站。
3.2.2.4 县、乡垃圾集中收集系统
县或乡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应在确定合理收集半径的前提下,建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并明确本地区村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的布局和服务范围。
县(乡,或若干邻近的乡,或若干邻近的行政村)应建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服务机构,统一收集服务区域内各村庄(集居点)排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处置的村镇生活垃圾种类应限于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不可就地处置的生活垃圾。 3.3 村镇室内空气污染防治
村庄和村镇的空气污染应重点针对村民居住环境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的有效策略在于改革农村居民的燃料结构,废除落后的农户直燃柴灶,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炉灶。包括:民用型煤、低污染燃煤炉、节柴灶、节能炕连灶,以及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 4 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4.1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4.1.1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路线
4.1.1.1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包括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应优先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应积极实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村镇内削减污染负荷,并严格控制污染物向水体环境的排放。
4.1.1.2 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黑水与灰水的分离,分别收集并进行粪便处理;黑水
处理排出的上清液宜与厨房炊事、洗衣和洗浴等灰水混合成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 4.1.1.3 生活污水的处理应优先选择适用于村庄和村镇的污水简易处理工艺;处理出水应以就地利用消纳为主,达到相应排放要求后可回用于农灌、绿化及其他用途。
4.1.1.4 没有条件实现黑水、灰水分离的村庄和村镇,对黑灰混合的生活污水处理应采用具有较高处理效率的污水处理标准技术,处理出水可根据水质和当地环境情况进行就地消纳、回用或排入水体。 4.1.1.5 居住分散的农户可采用庭院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就地收集、处理;居住相对集中的若干农户,可在庭院式污水收集系统基础上实行多户连片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人口密集的村镇、集镇、村庄,可在多户连片收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后出水可根据出水水质及当地环境情况进行农灌回用、就地利用消纳或排入环境水体。 4.1.2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4.1.2.1 本指南针对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提出了三类收集系统和三类(9种)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不同收集系统与相对应的可供选用的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见图4。 4.1.2.2 根据地区污水处理排放的环境要求,可以仅选用某一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也可对三类单元技术进行工艺组合,从而形成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工艺组合技术。
图4 不同收集系统可供选择的污水处理单元技术
4.1.3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 4.1.3.1 三格式化粪池法
(1)技术说明
三格式化粪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和厌氧发酵原理,对粪便污染物进行沉淀、消解的污水处理设施。沉淀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使有机物分解,易腐败的新鲜粪便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上清液作为化粪池的出水应进入灰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运行,不消耗动力。适用于水冲式厕所产生的高浓度粪便污水及家庭圈养禽畜产生的粪尿污水的预处理。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污水在三格式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水力停留时间(HRT)宜采用12~24h。 污泥清淘周期应根据污水温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3~12个月。
化粪池有效深度不小于1.3m,宽度不小于0.75m,长度不小于1.0m,圆形化粪池直径不小于1.0m。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三格式化粪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40%~50%,SS:60%~70%,动植物油:80%~90%,致病菌寄生虫卵:不小于95%,TN:不大于10%,TP:不大于20%。
化粪池处理后出水仍然含有污染物质,不宜直接排入水体,须进入灰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方可排入环境水体,如符合农业用水标准可用于农业灌溉。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在血吸虫病和其他传染病流行地区应进行粪便消毒处理。 (5)技术经济适用性
三格式化粪池投资成本为500~800元/户(个)。化粪池只需农户自行定期清掏,污泥可堆肥,日常运行管理不产生费用。
4.1.3.2 厌氧发酵(沼气发酵池)法
(1)技术说明
厌氧发酵又称为沼气发酵,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污水、污泥和粪便,在一定的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沼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农村建设庭院独户沼气池或多户连片沼气发酵池可参照《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1~5-2006)设计和管理。沼气发酵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收集后可作为肥料使用。
该技术适用于南方农村地区的人畜粪便及冲厕污水(黑水)的处理,当气温较低时可采取简易的保温措施(如覆盖稻草等),以保持厌氧发酵所需温度。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沼气池池型宜采用圆筒形水压式沼气池,沼气池池墙、池底和水压间可采用混凝土结构,拱盖可采用无模拱法砖砌筑。
沼气池容积可根据家庭人口和饲养畜禽数量确定,独户沼气发酵池容积宜为4~8m3,多户连片沼气发酵池容积应根据户数、服务人口和处理规模等情况确定。
沼气发酵池在自然温度下发酵运行时,平均产气率的设计参数可采用0.15m3/m3·d,最大投料量的设计值以不大于发酵池有效容积的90%为宜。
沼气池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沼气发酵池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指标
产气压力
正常工作气压 池内最大气压
贮气池容积 最大投料量
设计与运行参数 ≤800Pa为宜 ≤1200Pa为宜 昼夜产气量的50% ≤发酵池有效池容的90%
平均产气率(自然温度发酵)3/m3·d
使用寿命~20年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沼气发酵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COD:40%~50%;SS:60%~70%;致病菌寄生虫卵不小于95%。 沼气发酵池作为黑水预处理技术,处理出水仍需进一步处理,直至达标排放。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沼气发酵池的副产物沼液可收集并作为液肥直接还田利用,沼渣经脱水和好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置后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液、沼渣不能及时还田时应妥善储存,避免流失进入环境。 (5)技术经济适用性
;运行费用低于0.10元/m3(发酵料液)。 沼气池投资成本为250~350元/m3(池容积)4.1.3.3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1)技术说明
人工湿地技术是模仿天然湿地生态自净效应的一类污水处理工程净化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中,污水在该系统内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在土壤和耐湿植物联合作用下使污水得到净化处理。
通常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后出水可就地利用,如用于庭院浇洒、苗圃、果园或绿地灌溉。人工湿地建设施工方便,构筑物和处理设备配置少;运行费用低廉。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景观。
该技术具体内容参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执行。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为3.3~8.2 cm/d,南方略高,北方略低;潜流湿地床层深度0.6~1.0m;水力坡度0.01~0.02,坡向出水一端;湿地床层自下而上各层填料的分布为:夯实粘土、防水土工膜、土壤、不同粒径和功能的砾石级配区、表层种植土。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人工湿地处理灰水的污染物去除效率COD:40%~60%,SS:80%~90%,BOD:60%~80%,TN:30%~40%,TP:50%~70%。
处理后出水宜就地利用,如用于庭院浇洒、苗圃、果园或绿地灌溉。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湿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截留物以及剥落的生物膜,需要定期排出。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衰
败后应及时收割。 (5)技术经济适用性
人工湿地投资成本为300~500元/吨水,运行费用低于0.1元/吨水。该技术适用于有较大空闲土地或者坑洼的地区,进行灰水处理或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再处理;可应用于农村庭院污水处理系统、小型分散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适用于实行黑水与灰水分离的灰水处理,且有土地可以利用、最高地下水位大于1.0m的地区,南、北方均适用。湿地应远离地表、地下水源保护区。 4.1.3.4 土地快速渗滤法
(1)技术说明
土地快速渗滤法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透性能的土地渗滤床,在污水向下渗滤的过程中,通过过滤、沉淀、氧化、还原以及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土地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应根据应用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调整,使土壤渗透系数达到0.36~0.6m/d;淹水期与干化期比值应小于1,寒冷地区冬季应采用较长的休灌期,淹水期与干化期比值,一般为0.2~0.3;渗滤层深度1.5~2m,渗滤池的深度或围堤的高度应比污水设计深度至少多出30cm,以便有较大的调节余地;年水力负荷为5m3/m2年~120m3/m2年。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40%~55%,SS:不小于90%,BOD:55%~75%,TN:40%~50%,NH3-N:40%~60%,TP:50%~60%。
该系统对环境影响较小,处理出水达到相关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苗圃、绿地灌溉。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该工艺不需投加药剂,主要通过生化作用处理污水,不造成二次污染。快速渗滤应因地制宜的采用防渗措施。在集中供水水源防护带、含水层露头地区、裂隙性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得使用土地处理系统。 (5)技术经济适用性
土地快速渗滤处理系统投资成本为300~800元/吨水,运行费用低于0.1元/吨水。 该系统基本不消耗动力,管理简便,操作简单。
该技术适合于有可供利用的渗透性能良好的砂土、沙质土壤或河滩等场地条件,地下水水位大于1.5m的地区,进行灰水处理或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再处理;可应用于农村庭院污水处理系统、小型分散污水处理系统和大型集中污水处理系统。 4.1.3.5 稳定塘法
(1)技术说明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修整,设置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主要依靠水生生物自然净化原理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
稳定塘可充分利用地形,构造简单,无需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装置,建设费用低;利用自然充氧,不需要消耗动力,运行费用低廉;产生污泥量少,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处理出水可直接用于农
田、苗圃、绿地灌溉。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稳定塘工艺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h;水力停留时间为4~10d;有效水深为1.5~2.5m。 为改善稳定塘的处理效果,美化环境,应在稳定塘内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可在塘中放养鱼类、田螺等水生生物。在常规稳定塘的基础上,向塘内投加生物膜填料,或进行鼓风曝气,或设置前置厌氧塘,可以强化稳定塘的处理效率。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稳定塘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50%~65%,SS:50%~65%,BOD:55%~75%,TN:40%~50%,NH3-N:30%~45%,TP:30%~40%。
处理后出水COD不大于100mg/L,SS不大于30mg/L,可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格栅截留物和调节池底泥应定期清理,注意及时打捞成熟、衰败的水生植物。 (5)技术经济适用性
稳定塘系统投资成本为200~300元/吨水,运行费用低于0.1元/吨水。 该系统消耗动力少,管理简便,操作简单。
该技术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对水污染防治要求不高的农村地区,用于处理污染负荷不高的灰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再处理;尤其适用于有废弃坑塘、洼地的农村。由于气候条件对稳定塘运行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本工艺更适合在南方地区应用。 4.1.3.6 厌氧滤池(沼气净化池)法
(1)技术说明
污水厌氧滤池(沼气净化池)是一种装填滤料的厌氧反应器。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长在滤料表面,污水通过淹没的滤料床,在生物膜的吸附、代谢和滤料的截留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以分解和去除。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生活污水厌氧滤池(沼气净化池)的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d;前处理区宜组合两级厌氧发酵池,池容占总有效池容的50%~70%。后处理区应为折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宜分为四格,均与大气相通,均安放半软性填料,或安装其他高效填料;填料体积宜为后处理区容积的30%~70%;污水发酵池进水管道最小设计坡度宜为0.04,进出水液位差应根据填料形式确定,但不宜小于60mm。后处理区厌氧滤池应设通风孔,孔径不宜小于100mm。
为保证污水沼气净化池正常运行,要求冬季水温保持在10~12℃以上。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生活污水厌氧滤池(沼气净化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75%~80%,SS:70%~90%,BOD:80%~90%,寄生虫卵去除量不小于95个/L。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厌氧滤池(沼气净化池)产生的污泥应定期清理。产生的沼气要及时处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沼气收集与利用。 (5)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系统建设投资为1200~1500元/吨水。运行费低于0.20元/吨污水。该技术适用于庭院污水处理系统、多户连片污水处理系统和小型集中处理系统的生活污水处理。也适用于普及水冲式厕所的地区,水冲式厕所产生的黑水可直接进入该处理系统;该系统无需曝气,除进水外基本不消耗动力,运行费用低,建设投资省,适宜在农村推广。处理后出水可直接用于农田、苗圃、绿地灌溉。 4.1.3.7 生物接触氧化法
(1)技术说明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属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由填料和曝气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去除,出水经沉淀池固液分离后排出。
该技术动力消耗主要来自好氧池的充氧。出水可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水体。 该技术具体内容参照《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执行。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停留时间宜为8~12h,填料宜采用立体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填料层高度宜为2.5m~3.5m,填料的填充率宜在50~70%之间,有效水深宜为3~5m,超高不宜小于0.5m。
出水采用堰式出水,出水堰的过堰负荷宜为2.0~3.0L/s·m,池底应设排泥和放空设施。向池内通入的空气量应满足气水比15:1~20:1。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率COD:80%~90%,SS:70%~90%,BOD:85~95%,TN:30%~50%,NH3-N:40%~60%,TP:20%~40%。
生物接触氧化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进水氮磷污染物含量较高时,可与厌氧滤池组合使用。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生物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排泥量较活性污泥法减少50%~70%。剩余活性污泥须经妥善处置。曝气鼓风机应加强减噪抗震措施。
(5)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技术通常与厌氧滤池形成地埋式组合工艺,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村、镇污水集中处理。 小型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的投资成本为2000~2500元/吨水,运行费用为0.3~0.4元/吨水。
该技术具有普适性。若后续增加人工湿地、土地快速渗滤、或污水稳定塘等处理系统,则适用于环境敏感地区或对出水有更高环境要求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4.1.3.8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
(1)技术说明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具有多种不同工艺,各类活性污泥法均具有相当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适合村镇使用的作为一体化装置的活性污泥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A2O)
本技术具体技术内容参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6-2010)》、《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7-2010)》、《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8-2010)》、《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3-2012)》执行。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进水水温12℃~35℃,进水pH值6~9,营养组合比(五日生化需氧量: 氮: 磷)为100:5:1,反应反应池混合液悬浮池BOD5污泥负荷0.06~0.20kgBOD5/(kgMLVSS·d)或0.04~0.13kgBOD5/(kgMLSS·d),
固体平均浓度3.0~5.0kgMLSS/m3,TN负荷率不高于0.05kgTN/(kgMLSS·d),缺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20%,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80%,总水力停留时间15~30h,需氧量0.7~1.1kgO2/kgBOD5,活性污泥容积指数70~140mL/g,充水比0.30~0.35。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COD:80%~90%,BOD:85%~95%,SS:70%~90%。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出水水质通常可以满足COD:不大于60mg/L,BOD:不大于20mg/L,SS:不大于20mg/L,TN:不大于20mg/L,NH3-N:不大于8(15)mg/L(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TP:不大于1mg/L。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剩余污泥应设置污泥池并定期清理,曝气鼓风机应加强减噪抗震措施。 (5)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技术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对水污染防治要求较高的农村地区,对于出水排入敏感地区尤为适用。 在处理设施为构筑物形式时,投资成本约为1200~2000元/吨水,采用小型一体化设备形式时,投资成本约为2000~2500元/吨水。
本技术适用于生活污水除磷脱氮处理。 4.1.3.9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1)技术说明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MBR),是以分离膜(通常采用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将生物降解反应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生物反应和固液分离过程。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减少50%~70%,并可实现无人值守等优点。
该技术具体内容参照《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0-2011)》执行。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当调节池进水的动植物油含量大于50mg/L,矿物油大于3mg/L时,应设置除油装置。污水好氧生化膜生物反应池进水pH值宜为6~9。污泥负荷Fw宜为0.1~0.4 kg/kg.d;处理,进水BOD5/CODCr宜大于0.3。MLSS宜为3~10 g/L;水力停留时间宜为4~8h。
(3)污染物削减及排放
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污水排放COD:不大于60mg/L,BOD:不大于20mg/L,SS:不大于20mg/L,TN:不大于20mg/L,NH3-N:不大于15mg/L,TP:不大于1mg/L的要求。与厌氧滤池组合使用时,出水水质可以满足COD:不大于50mg/L,BOD:不大于10mg/L,SS:不大于10mg/L,TN:不大于15mg/L,NH3-N:不大于5(8)mg/L(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TP:不大于0.5mg/L的要求。
(4)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
剩余污泥应设置污泥池并定期清理,曝气鼓风机应加强减噪抗震措施。 (5)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技术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对水污染防治要求较高的地区,对于出水去向水体为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的地区尤为适用。
MBR一体化装置的建设投资成本约为2500~3000元/吨水,运行费用0.6元/吨水~1元/吨水。 4.1.4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的设计运行参数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可分为:庭院式黑水预处理技术(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气发酵池)、人工生态灰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土地快速渗滤、稳定塘)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三类。各类单元技术对于处理普通生活污水或其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具体性能和设计运行参数见表4。
表4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参数表
处理 技术 三格式化粪池
主要技术指标
污水停留时间宜为12~24h;污泥清淘周期宜为3~12个月。化粪池有效深度不小于1.3m,宽度不小于0.75m,长度不小于1.0m。正常工作气压≤800Pa为宜;平均
沼气发酵池
产气率0.15m3/m3·d;贮气池容积昼夜产气量的50%;最大投料量沼气池池容的90%。
人工 湿地
水力负荷3.3-8.2 cm/d;潜流湿地床层深度0.6~1.0m;水力坡度0.01~0.02,坡向出水一端。
去除效率
污染物去除效率COD:40%~50%,SS:60%~70%,动植物油:80%~90%,致病菌寄生虫卵:不小于95%。
污染物去除效率COD:40%~50%,SS:60%~70%,致病菌寄生虫卵:不小于95%。 污染物去除率COD:40%~
适用范围
农户庭院式污水处理系统黑水的预处理(水冲式厕所产生的高浓度粪便污水及家庭圈养禽畜产生的粪尿污水)。
农户庭院式污水处理系统(气候温暖地区的黑水预处理)。
各种规模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
60%;BOD:60%~80%;SS:灰水处理。可实行黑、灰水分离且80%~90%;TN:30%~40%;有土地可以利用、最高地下水位大TP:50%~70%。
于1.0m的地区。
各种规模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
土地快土壤渗透系数达到0.36~0.6m/d;污染物去除率COD:40%~
速渗滤 淹水期与干化期比值应小于1,淹水期与干化期比值为0.2~0.3;渗滤层深度1.5m~2m。
55%;BOD:55%~75%;SS≥90%;TN:40%~50%;40%~60%;TP:50%~NH3-N:60%。
污染物去除率COD:50%~
灰水处理。有渗透性能良好的砂土、沙质土壤或河滩,地下水水位大于1.5m的地区。
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 h;65%;BOD:55%~75%;SS:
稳定塘
水力停留时间为4~10d;有效水深为1.5~2.5 m。
总水力停留时间2~3d;前处理区
厌氧 滤池
后处理区安放填料;填料体积宜为后处理区容积的30%~70%。
生物接触氧化法
污水停留时间宜为3~4h,填料层高度宜为2.5~3.5m,有效水深宜为3~5m,向池内通入的空气量应满足气水比 5:1~20:1。 进水水温12~35℃,进水pH值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
6~9,营养组合比为100:5:1,总水力停留时间15~30h,需氧量0.7~1.1 kgO2/kgBOD5,充水比0.30~0.35。
处理后排放浓度:BOD5不高于
进水pH值宜为6~9。污泥负荷
膜生物反应器
Fw宜为0.1~0.4 kg/kg.d;MLSS宜为3~10 g/L;水力停留时间宜为4~8h。
20mg/L,CODcr
不高于
污染物去除率COD:80%~70%~90%。
50%~65%;NH3-N:30%~45%;TN:40%~50%;TP:30%~40%。
污染物去除率COD:75%~70%~90%;寄生虫卵≥95(个/L)。
污染物去除率COD:80%~
池容占总有效池容的50%~70%。80%;BOD:80%~90%;SS: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经济欠发达,环境要求不高的村镇地区,拥有坑塘、洼地的村镇。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普及水冲式厕所的地区。
90%,BOD:85%~95%;SS: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式污70%~90%;寄生虫卵≥95(个40%~60%,TP:20%~40%。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式污感地表水体的地区尤为适用。 水收集系统。处理出水水质要求较
/L)。TN:30%~50%,NH3-N:高的村、镇污水处理。
90%,BOD:85%~95%,SS:水收集系统。对于处理出水排入敏
多户连片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经济发达,对处理出水要求较高,排水去向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的地区尤为适用。
60mg/L,SS不高于20 mg/L,NH3-N不高于15mg/L,TN不高于20mg/L,TP不高于1mg/L。
4.1.5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单元技术的污水处理工艺组合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最佳可行工艺技术见表5。
表5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工艺组合技术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艺组合技术
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 三格式化粪池+土地快速渗滤 沼气发酵池+人工湿地 沼气发酵池+土地快速渗滤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人工湿地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土地快速渗滤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稳定塘
适用性与排放指标
农户庭院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不大于100mg/L,BOD:不大于30mg/L,SS:不大于30mg/L,NH3-N:不大于25(30)mg/L,TP:不大于3mg/L)多户连片污水处理和村镇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不大于60mg/L,BOD:不大于20mg/L,SS:不大于20mg/L,TN:不大于20mg/L,NH3-N:不大于8(15)mg/L,TP:不大于1mg/L)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活性污泥法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快速渗滤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稳定塘 三格式化粪池+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 三格式化粪池+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土地快速渗滤 三格式化粪池+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稳定塘
多户连片污水处理和村镇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不大于50mg/L,BOD:不大于10mg/L,SS:不大于10mg/L,TN:不大于15mg/L,NH3-N:不大于5(8)mg/L,TP:不大于0.5mg/L。)
多户连片污水处理和村镇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不大于30mg/L,BOD:不大于5mg/L,SS:不大于10mg/L,TN:不大于10mg/L,NH3-N:不大于5mg/L,TP:不大于0.5mg/L。)
4.1.6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注意事项
4.1.6.1 水处理设施的所有构筑物均应做好防渗处理,避免污染地下水。鼓励采用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式一体化装置。
4.1.6.2 格栅截留物、沉砂池浮渣、沉渣、池体底泥宜定期清理,采用简易堆肥进行无害化处置后,可作为农田或林地用肥。注意控制人工湿地、稳定塘中植物的密度,控制水生植物生长,同时宜及时打捞成熟、衰败的水生植物和捕捞鱼类。
4.1.6.3 人工湿地运行中必须注意避免堵塞。北方地区冬季需考虑对人工湿地、沼气净化池等采取保温措施,可采用秸秆覆盖的方式。为保证冬季的运行效果,宜适当延长污水水力停留时间。
4.1.6.4 土地渗滤处理设施,宜定期松土以防止土地渗滤床堵塞和板结。北方寒冷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宜采取措施,使污水稳定、连续渗入。
4.1.6.5 厌氧发酵池宜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每年应做大修维护,应定期检查气密性,应经常检查输气管道是否漏气和堵塞,并及时维修和更换。 4.2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4.2.1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路线 4.2.1.1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原则
(1)在村镇居民和农户中普及垃圾分类;
(2)对无毒无害的生活垃圾坚持就地处置,使外运的生活垃圾量最小化; (3)对无毒无害的生活垃圾有针对地采用低成本、低能耗的简易处理技术。 4.2.1.2 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途径示意图
村镇生活垃圾的最佳可行处理处置途径可化规为两类,即:就地处理或资源化回收类和外运集中处理类。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处置技术途径见图5。
图5 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处置的最佳可行技术途径
4.2.2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4.2.2.1 分拣与分类收集技术
(1)应按照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对村镇居民和农户实施垃圾分类的教育和管理。 (2)应向村民发放垃圾分拣包装物并在小区和村庄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箱。
(3)村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应做好密封和防渗漏,不宜使用露天垃圾槽堆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应采取妥善的收集、存放场所或装置。 4.2.2.2 简易填埋技术
(1)技术说明
简易填埋是针对村镇居民排放或废弃的炉渣、灰土和砖瓦等无毒无害的惰性垃圾,结合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实际需要,不考虑针对有机物腐败分解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进行堆存填埋的垃圾处理特别技术。
简易填埋处理可在县级垃圾处理规划指导下,由乡镇单位进行规划实施。 简易填埋垃圾不应混入包装类垃圾,如有混入,应严格控制在5%以下。 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惰性垃圾可以作为村庄道路硬化的材料直接加以利用。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简易填埋处理场的最终处置目标,应结合造地进行林地复垦,实施植树造林。
简易填埋处理,可将垃圾堆高或填平低洼坑塘沟洞,垃圾堆高的高度或填平的深度控制±10米以内。 简易填埋处理一般采用自然防渗方式,应尽可能选择在土质抗渗透性强、土层厚、地下水位较深、远离居住和人口聚集区、地质较稳定的地方。
就地实施惰性垃圾简易填埋时,场址宜选在村庄主导风向下风向,应优先选用废弃坑地,应选择远离水源地和耕地的适合填埋的场所,如取水井周围,或河滩地等,不可设在村庄水源保护范围内。 (3)二次环境污染控制
惰性垃圾的填埋处置,应因地制宜地使用天然的廉价防渗材料,采用简易防渗处理技术(如铺设粘土
层),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简易填埋场周围需设置简易的截洪、排水沟,防止雨水侵入。填埋作业时要坚持及时对垃圾覆土,并采取消毒、灭蝇措施。 (4)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技术适用于不可腐烂垃圾,包括燃煤炉渣、建筑灰土、废弃砖瓦等惰性垃圾的处理。填埋的惰性垃圾中混入的少量有机垃圾经过1年左右基本腐熟,经筛拣后可以作为改良土壤使用。必要时,场地可循环使用。
除了人工成本外,简易填埋处置基本无须建设投资。但应设专人负责填埋场地的日常管理,维护场地使用规则,保持场地环境卫生。
4.2.2.3 庭院堆肥(开放式好氧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
(1)技术说明
庭院堆肥采用开放式好氧堆肥方法,可在庭院内圈围成1立方米左右的空间,用于堆放可腐烂的有机垃圾,围栏材料可就地取材(如荆条、木条、钢筋或其他材料)。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简易式堆肥,堆高在1.5m左右,断面面积在1m2左右;堆肥时间一般2~3个月以上。堆肥场地可选择庭院内,用以消纳自家产生的有机垃圾和人畜粪便。堆肥装置底部可作防渗处理,再覆盖0.1m的碎石作导气层进行自然通风、供氧。
判断堆肥腐熟程度,可以根据其颜色、气味、秸秆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体积来判断。堆肥控制:碳氮比,20~30:1;腐化系数,为30%左右;堆肥的起始含水率,一般为50%~60%;密度为350kg/ m3~650kg/ m3; 含氧量,保持在5%~15%之间比较适宜。腐熟后的堆肥可自然风干,3~4周后即可作为有机肥直接利用。
独户家庭的堆肥处理装置,可就地取材(如木条、树木枝桠、砖石、钢筋或其他材料),在庭院或田间围成1m3左右的空间,用于堆放可堆肥的有机垃圾。堆肥时间一般2个月以上。 (3)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有机垃圾集中堆肥过程中会产生恶臭,在庭院里进行家庭堆肥处理需要远离居室和水井,表面需用土覆盖,堆肥装置宜设在庭院角落;堆肥产生的渗滤液可用于堆肥拌料和就地利用于庭院种植施肥,堆垛应覆盖遮雨材料,防止雨水淋洗堆垛造成环境污染。 (4)技术经济适用性
与集中、大型的好氧堆肥系统相比,庭院式堆肥具有简便实用、无费用和实现源头减量化等特点。 该技术适用于村镇独户家庭产生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可腐烂的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2.2.4 好氧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
(1)技术说明
好氧堆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高温(不低于65℃)腐熟原理,将有机垃圾降解并转化为有机肥的过程,
包括开放式好氧堆肥法和密闭式好氧堆肥法。
开放式好氧堆肥法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把堆肥物料堆成长条形或圆形的堆垛,借助翻垛的自然复氧,经过较长时间(2~3个月)堆腐,最终形成有机肥料。
密闭式好氧堆肥法相对于开放式好氧堆肥法而言是一种快速堆肥技术,通过采取强制通风和(或)机械翻堆方式提供堆肥的好氧条件,依靠微生物的吸收、氧化、分解作用,将有机类垃圾分解为植物可利用态,实现有机物稳定化、无害化的过程。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是在堆料间隙中垃圾颗粒表面的一层液态膜中进行的。改善垃圾颗粒间隙生态微环境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堆体的碳氮比、含水率、温度、孔隙率等;碳氮比:25~40;含水率:40%~55%;含氧量:16%~18%;温度:55℃~65℃;pH值:6.5~7.5。
通常一次发酵时间为7~15天,二次发酵时间为15~30天,整个堆肥周期为30~45天。有机物经过堆肥腐熟后,可进一步加工成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3)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密闭式垃圾堆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采用机械方式翻堆的设备油耗或电耗,包括维持好氧状态的风机、堆肥物料的粉碎搅拌及自动控制等设备运转所消耗的电力资源。
密闭式垃圾堆肥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包含硫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甲烷、二氧化碳等,此外,还会产生少量垃圾渗滤液。 (4)技术经济适用性
开放式好氧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适用于农村生活有机垃圾规模化集中式快速堆肥,处理可腐烂的有机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产生的堆肥产品是肥效较好的优质有机肥,可施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堆肥场建设投资省,除需配备必要的垃圾运送、堆肥工具以及日常管理设施外,只需平整一块土地作为堆场。运行成本低,运行费主要是用于收集、分拣人工费、运输车辆油耗及少量清洁用水等;维护费仅用于运输车辆、收集容器、堆肥设施的维护,堆肥过程中无水、电、药耗等。
垃圾堆熟后,有机质结构、颗粒大小、含水率等指标更适合农用,可以生产复混有机肥,即将堆肥产品烘干、粉碎后按一定比例与磷酸铵、氯化钾、过磷酸钙等混合造粒后成为优质缓释复合肥。 4.2.2.5 厌氧发酵产沼气资源化利用技术
(1)技术说明
厌氧发酵产沼气法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与沼气发酵池法处理粪尿污水相同(详见3.1.3.2),可对村庄单独收集的有机垃圾以及人畜禽粪便一并进行处理。
有机物质(如厨余垃圾、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功能不同的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沼气)。
该技术具有过程可控、易操作、降解快、过程全封闭,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人畜禽粪、作物秸秆、
杂草菜叶、有机污水等都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厌氧消化技术在消纳大量有机废物的同时,可获得高质量的沼气,可作为村镇新能源,实现生物质能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2)最佳可行工艺参数
厌氧发酵池污泥浓度介于10gvss/L~30gvss/L之间,原液pH=6~8,发酵过程有机酸浓度不超过3000mg/L为佳(以乙酸计)。当池温在20℃以上时,产气率可达0.4m3/m3·d;当池温不低于15℃时,不低于0.15m3/m3·d。
(3)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发酵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厌氧反应温度和污泥泵、污水泵(进出料系统)、搅拌设备和沼气压缩机等设备的运转。人及畜禽粪便配合一定比例的秸秆等含碳有机物,通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同时副产沼液、沼渣;沼液可直接还田利用,沼渣应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利用。 (4)技术经济适用性
该技术适用于餐余、人畜禽粪、秸秆、生活污水污泥等有机垃圾的集中处置。当气温较低时可采取保温措施以达到厌氧发酵温度要求。 4.2.2.6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技术
当具备集中运输条件,为了减少污染,应就近集中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理按照现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有关标准执行,垃圾焚烧按照现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有关标准执行。 4.2.2.7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一览表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见表6。
表6 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一览表
最佳可行处置技术
技术参数
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应远离村庄,应特别注意避开地质
简易填埋处置技术
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垃圾中不允许混入包装类垃圾,应严格控制在5%以下。
简易(开放)式好氧堆肥资源化利用
技术
堆肥腐熟程度根据其颜色、气味、秸秆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体积来判断。碳氮比:25:1;腐化系数,为30﹪左右;堆肥的起始含水率:50%~60%;含氧量:5%~15%;密度:350kg/ m3~650kg/ m3。
适用范围 炉渣,建筑垃圾、灰土等惰性垃圾填埋。
农村生活有机垃圾的村庄集中堆肥或单个农户的庭院堆肥。
改善垃圾颗粒间隙生态微环境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堆体的碳氮比、含水率、有机垃圾处理处
密闭式高温好氧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
温度、孔隙率等;碳氮比:25~40;含水率:40%~55%;含氧量:16%~18%;温度:55℃~65℃;pH值:6.5~7.5。通常一次发酵时间为7~15天,二次发酵时间为15~30天,整个堆肥周期为30~45天。
污泥浓度介于10gvss/L~30gvss/L之间,原液pH=6~8,发酵过程有机酸浓度不超过3000mg/L为佳(以乙酸计)。当池温在20℃以上时,产气率可达0.4m3/m3·d;当池温不低于15℃时,不低于0.15m3/m3·d。
置规模较大时的村镇集中式垃圾堆肥。
人畜禽粪、秸秆、有机污水、污泥等有机垃圾的集中处置。
厌氧发酵产沼气 资源化利用技术
正在阅读:
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9)08-09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06-28
Modbus+协议 - 图文05-03
压力容器D1、D2级制造许可鉴定评审记录 - 图文12-20
假如世界没有大人作文700字06-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主持稿07-17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一10-09
安全生产知识答题学习提纲01-07
2011年纪委干部挂职锻炼个人工作总结09-27
开拓创新,推动社区工作新局面09-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技术指南
- 污染防治
- 村镇
- 试行
- 可行
- 最佳
- 生活
- BAT
- HJ
- 青岛分行核心小组会议记录20120727
- 东华链条样本
- 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
- 2014年3月yuxs的初中数学组卷
- 陶瓷材料成形工艺研究新进展
- 20篇党课结业论文
- 009安全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2014年3月25日)
- 君临天下十本护主城阵型详解 护主护宝技巧分享
-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 2012届高中语文 2.5.1《离骚(节选)》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 内容提要 06年1月4日
- 热镀锌、化学镍
- 苏州大学简介
- 创新思维与方法结课作业
- 20111217写字楼网络布置问题和建议
- 有关职业的英语词汇
- 2002-2008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
- 电机定子冲片自动送料机械手
- 养老保险论文
- 管理运筹学讲义:目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