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9-26 0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原理分: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 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

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

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按待测成分含量分:

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 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1) 取样

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3) 分离及测定

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 反应要定量进行 ? 反应速度较快

? 容易确定滴定终点 4.滴定方式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c.返滴定法 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 d.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多用 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

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 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 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 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1 / 37

7.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表示 E = x - xT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 Er =E/xT = x - xT /xT×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 用 d表示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d?xi?i?1n?x

n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d相对平均偏差%??100%?xxi?i?1n?x?100%

nx2标准偏差:s s???xii?1n?x?n?1

相对标准偏差:RSD

RSD?s?10%0 x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

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8.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具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特点 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

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绝对、相对) 操作误差: 颜色观察

试剂误差: 不纯-空白实验 主观误差: 个人误差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

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一般平行测定4-6次

9.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包括全部可靠数字及一位不确定数字在内 运算规则: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0.112+12.1+0.3214=12.5

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相适应 (与

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0.0121×25.66×1.0578=0.328432 10.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解决两类问题: (1) 可疑数据的取舍 ? 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4d法、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2 / 37

(2)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判断

显著性检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被处理的问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方法:t 检验法和F 检验法

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实验室测定结果准确性 11.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方法

? 选择恰当分析方法 (灵敏度与准确度) ? 减小测量误差(误差要求与取样量)

? 减小偶然误差(多次测量,至少3次以上)

? 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加入

空白实验 校准仪器 校正分析结果

12.质子条件式

物料平衡 (Material (Mass) Balance):

各物种的平衡浓度之和等于其分析浓度。 电荷平衡 (Charge Balance):

溶液中正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负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质子平衡 (Proton Balance):

溶液中酸失去质子数目等于碱得到质子数目。

(1) 先选零水准 (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一般选取投料组分及H2O (2) 将零水准得质子产物写在等式一边,失质子产物写在等式另一边 (3) 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

注意:同一种物质,只能选择一个形态作为参考水准

13.酸度:溶液中H的平衡浓度或活度,通常用pH表示 pH= -lg [H+]

14.酸的浓度:酸的分析浓度,包含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 对一元弱酸:cHA=[HA]+[A-]

15.分布分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分析浓度的分数,用 δ 表示

“δ” 将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联系起来 [HA]= δHA c HA , [A-]= δA- c HA

16.缓冲溶液:能减缓强酸强碱的加入或稀释而引起的pH变化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不干扰测定,例如:EDTA滴定Pb2+,不用HAc-Ac- 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足够的缓冲容量

常用单一酸碱指示剂:甲基橙MO(3.1~4.4)甲基红MR(4.4~6.2)酚酞 PP(8.0~9.6)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指示剂用量: 宜少不宜多,对单色指示剂影响较大

离子强度:影响pKHIn;温度;其他

17.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滴定突跃:pKa+3 ~-lg[Kw/cNaOH(剩余)]

? 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上限) ? Ka: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下限) ? 弱酸准确滴定条件:cKa≥10-8

对于0.1000mol·L-1 的HA, Ka≥10-7才能准确滴定

18.多元酸能分步滴定的条件:

3 / 37

? 被滴定的酸足够强, cKan≥10-8

? 相邻两步解离相互不影响,△lgKa足够大, 若△pH=±0.2, 允许Et=±0.3%, 则需△lgKa≥5 19.混合酸分步滴定:

两弱酸混合(HA+HB)

被滴定的酸足够强, cKa≥10-8,c1Ka/c2Ka’>105

强酸+弱酸(H++HA)

Ka >10-7, 测总量;Ka <10-7, 测强酸量 20.终点误差: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 (EP)与化学计量点 (SP) 之间存在着差异(pHep≠pHsp) ,使滴定结果产生的误差,用Et表示。 21.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酸标准溶液: HCl (HNO3, H2SO4)

配制:用市售HCl(12 mol·L-1),HNO3(16 mol·L-1), H2SO4(18 mol·L-1)稀释. 标定: Na2CO3或 硼砂(Na2B4O7·10H2O) 碱标准溶液: NaOH

配制: 以饱和的NaOH(约19 mol·L-1), 用除去CO2 的去离子水稀释. 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或草酸(H2C2O4·2H2O)

2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NaOH与Na2CO3混合碱的测定;极弱酸的测定;磷的测定;氮的测定 23.络合物的分布分数

δM=[M]/CM = 1/(1+?1[L]+?2[L]2+…+?n[L]n)

δML=[ML]/CM = ?1[L]/(1+?1[L]+?2[L]2+…+?n[L]n)= δM?1[L] ……

δMLn=[MLn]/CM = ?n[L]n/(1+?1[L]+?2[L]2+…+?n[L]n)= δM?n[L]n 2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滴定突跃pM?:pcMsp+3.0 ~lgK?MY-3.0

? 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M单位(下限) ? K?MY: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M单位(上限)

络合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lgcMsp·K?MY≥6.0 对于0.0100mol·L-1 的M, lgK?MY≥8才能准确滴定

25.络合滴定法测定的条件

考虑到浓度和条件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共同影响,用指示剂确定终点时, 若ΔpM=±0.2, 要求 Et≤0.1%,则需lgcMsp·K ?MY≥6.0 若 cMsp=0.010mol·L-1时,则要求 lgK? ≥8.0 26.金属离子指示剂

要求: 指示剂与显色络合物颜色不同(合适的pH); 显色反应灵敏、迅速、变色可逆性好; 稳定性适当,K? MIn

金属离子指示剂封闭、僵化和变质

?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若K?MIn>K?MY, 则封闭指示剂

Fe3+ 、Al3+ 、Cu2+ 、Co2+ 、Ni2+ 对EBT、 XO有封闭作用;

4 / 37

若K?MIn太小, 终点提前

?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PAN溶解度小, 需加乙醇、丙酮或加热

?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点pMep 的计算

变色点:[MIn] = [In?]

故 pMep = lgK?MIn =lg KMIn -lg?In(H) ?In(H)=1+[H+]/Ka2+[H+]2/Ka1Ka2 27.准确滴定判别式

若ΔpM=±0.2, 要求 Et≤0.1%,

根据终点误差公式,可知需lgcMsp·K?MY≥6.0

若cMsp=0.010mol·L-1时,则要求 lgK?≥8.0

多种金属离子共存

例:M,N存在时,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lgcMsp·K?MY≥6.0,考虑Y的副反应 ?Y(H) <

lg cMK'MY =△lgcK

所以:△lgcK≥6 即可准确滴定M 一般来说,分步滴定中,Et = 0.3%

△lgcK≥5

如cM=cN 则以△lgK≥5 为判据

28.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

M,N共存,且△lgcK<5

? 络合掩蔽法

? 沉淀掩蔽法 降低[N] ? 氧化还原掩蔽法

? 采用其他鳌合剂作为滴定剂 改变K

29.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

直接滴定法: lgcK?≥6;反应速率快;有合适指示剂指示终点;被测离子不水解 返滴定法:封闭指示剂;被测M与Y络合反应慢;易水解 置换滴定法:置换金属离子:被测M与Y的络合物不稳定 间接滴定法:测非金属离子: PO43- 、 SO42-;待测M与Y的络合物不稳定: K+、 Na+ 30.氧化还原电对

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建立平衡,电势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Fe3+/Fe2+, I2/I- 等 不可逆电对:Cr2O72-/Cr3+, MnO4-/Mn2+ 等,

达到平衡时也能用能斯特方程描述电势

对称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

Fe3+/Fe2+,MnO4-/Mn2+ 等

不对称电对:Cr2O72-/Cr3+, I2/I- 等

31.条件电势:特定条件下,cOx=cRed= 1mol·L-1 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反应

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5 /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