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更新时间:2023-07-22 07: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IgA肾病的治疗,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大量蛋白尿、高血压与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相对有效,但总体效果不满意,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中医药通过辨证论证,采用经验方、专方及雷公藤制剂能控制稳定期IgA肾病的发展,特别是对伴有血尿、轻度蛋白尿的患者有一定优势。而对伴大量蛋白尿、病情进展较快的IgA肾病患者,在应用激素、细胞毒类等

维普资讯

20年 5 07月第 2卷第 3 4期Ma 0 7, 1 2 N 3 y2 0 Vo .4, o.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u a o unzo nvrt f rdtnl hns dcn orl f aghuU i syo aioa C ieeMeii n G ei T i e

29 4

文章编号:10 3 1 (0 7 3—04 0 7— 2 3 2 0 )0 29—0 4

I g A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吕丛奎,毛 炜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级硕士研究生,广州 500;2 1 04 14 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00 ) 115摘要:对 IA肾病的治疗,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大量蛋白尿、高血压与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g

免疫抑制剂等相对有效,但总体效果不满意,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中医药通过辨证论证,采用经验方、专方及雷公藤制剂能控制稳定期 I g A肾病的发展,特别是对伴有血尿、轻度蛋白尿的患者有一定优势。而对伴大量蛋白尿、病情进展较快的 IA肾病患者,在应用激素、细胞毒类等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将成为今后 I g g A肾病治疗的方向。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中药疗法;肾小球肾炎/ 药物疗法;综述,指导性 中图分类号:R623 9 . 1文献标识码:A

I g A肾病是经肾脏免疫病理检查以肾小球系膜

点,西医对于尿蛋白定量小于 05g .,无明显症状, 无肾功能下降的 I g A肾病患者,无特殊治疗,只是

区I g 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 其l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大约 3%一4%的患临床 0 0者是以突发肉眼血尿为最初临床表现的,其余患者者为隐匿起病,无 l症状,表现为镜下血尿、蛋临床

动态观察,但这部分病人有一定比例病情会缓慢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对蛋白尿量较大、伴有明显高血压的患者,西医具有能控制蛋白尿的优势。11皮质类固醇激素 .

白尿。目前认为本病并非一种良性病变,大约 3%的患者于发病 2后出现终末肾衰 ( S D) 0 0年 ER。I g A肾病近几年在中西医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

王海燕等l建议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 I肾病 _ l J 患

者,给予 4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少蛋—6白尿,对尿蛋白定量在 1 35的患者更有价值。 .g 侯凡凡E也认为对于 2尿蛋白定量超过 10而 2 3 4h .g 肾功能相对完好,即血清肌酐 (c)<13ta/ Sr 3 o m L L,内生肌酐 ( c)清除率> 0mJ i,病理上 Cr 7 lmn )表现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病变的患者,采用肾上腺

1 IA肾病的西医治疗 g目前西医对 I g A肾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激

素、细胞毒等药物对本病的治疗目尚无共识,l前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控制蛋白尿无疑是本病治疗的焦“不通则痛”,其病性多表现为实证和虚证;故在治法上经筋病多以“针劫刺”为特殊治法。燔针即燔

皮质激素口服,总疗程为 1年,疗效较好。但—2髁炎 8例, 4治愈率达 9%以上,显示了较好的效 4果[ 引。

火针,有较强祛寒除邪作用,适用于经筋寒证,其针法是固灶行针,快进快出,以痛为腧,以知为数。而经脉病针法多强调“补泻”作用,即虚证用参考文献:[]和顺 .浅谈循经按摩治疗经筋病的原理[] 1姚 J .按摩与导引,17 ( ) 9 7 2:4.

补法,实证用泻法。两种针法均体现了中医“虚则补之,盛则泻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的治疗思想。故 l上对各种痛症必须辨明是经筋病还是经临床

[]黄敬伟 .经筋疗法[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6 2 M] 9: 95 5.

[]王风德,韦英才 .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 2例[] 3 5 J .湖南中医杂志,20 ( ) o 00 2:4 .

脉病,或是筋脉同病;然后再辨寒热或虚实,根据不同证型施以不同的针法,才能做到对症施法,法到病除。如笔者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肱骨外上收稿日期:2o一l—0 06 1 8

[]韦英才 .经筋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8例[] 4 4 J .辽宁中医杂志,20 (O:6o 07 1) 1.

作者简介:吕丛奎 (99 ) 17一,男,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