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考研专业列表及导师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08 06:21:1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10100 哲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是我校“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6人。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本学科在专业教育上,注重系统的专业素质、学术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理性精神、能够独立从事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其相关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人才为目标。

指导教师:陈新汉教授、王天恩教授、宁莉娜教授、欧阳光明教授、徐琴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 价值哲学 02. 生态哲学 03. 科学哲学 04. 技术哲学

05.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06. 科技与社会

07. 中国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 08. 外国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09. 宗教哲学

10. 逻辑思想比较与逻辑哲学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44哲学综合

4. 86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870中国哲学史或871西方哲学史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中国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史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复试科目)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得重合。

020100 理论经济学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社会经济工作适应性强,并具有独立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批省部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具备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研究与应用基础。自2004年以来,本学科已培养近10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和公司管理,为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指导教师: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暂不招生,招生信息请见社会科学学院; 西方经济学:韩太祥、金俐、詹宇波、王学斌副教授等; 世界经济:沈瑶、董银果、董有德教授,何树全副教授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聂永有、乌力吉图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

1. (020101)政治经济学 2. (020104)西方经济学 3. (020105)世界经济

4.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3数学三

4. 868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5.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复试科目)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复试科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复试科目) 备 注:

本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人员。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指导,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研究,以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展开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运行和未来发展进行应用研究。(1)借鉴和吸收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新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通过方法论上的创新,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3)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践活动,包括立足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致力于解决城乡差距、拓展新型工业化路径、在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下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

程及收入分配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对策性研究。 指导教师:刘铮教授、徐鼎亚教授、翁志勇副教授、艾慧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02.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社会转型 03.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3数学三

4. 87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 现代经济学(复试科目) 备 注:

参考书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联系邮购。

020200 应用经济学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社会经济工作适应性强,并具有独立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一批省部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具备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研究与应用基础。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已培养1000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和公司管理,为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研究方向:

020202 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陈秋玲、祝影、何丰副教授等 020202 区域经济学2(悉尼工商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吕康娟、帅萍、计志英副教授等 020204 金融学1(经济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陈信华、应益荣、王国松、殷凤教授,桂詠评、李双、黄学庭、李敏、祝波、王瑞兰、杨奇志、王时芬、赵贞玉副教授等 020204 金融学2(悉尼工商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周海敏研究员、徐思新高级经济师、孙敏杰高级管理人员;李文宏、

方慧副教授等;张伏波、吴军博士等; 020205 产业经济学(经济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唐豪、李骏阳、史东辉教授,巫景飞、张赞副教授等 020206 国际贸易学1(经济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沈瑶、王建华、董银果教授,董勤、程铭、张华、马丽娟、孙赫副教授等

020206 国际贸易学2(悉尼工商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马锦华、任剑婷、计志英副教授等 020207 劳动经济学(经济学院) 部分指导教师:董有德、刘铮教授等 公共外交与中国的国际战略

招生人数:65(经济学院)+ 5(悉尼工商学院)+1(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3数学三

4. 868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5. 经济学院复试科目: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概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统计与数量分析:应用统计学 6. 悉尼工商学院复试科目:

专业综合知识(含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经济学)

14研究方向由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招生简章。

本专业只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030303 人类学

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是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的二级硕士点。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全国四个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上海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办有大陆高校唯一一本社会学专业学术刊物《社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45岁以下人员占75%)、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占92%)、富有事业心与创新能力、视野宽阔、合作良好的学术团队。先后有7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近5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5顶(其中重大招标课题1项),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26项(其中系列招标课题3顶),其他部委级课题7顶,国际合作项目12项,其他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多篇,专著近50种,参与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30余种。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国外知名社会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合作、人才交流和学生交换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海外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本学科在未来会特别加大海外深造和海外田野调查研究的资助力度。除上海大学和国家层面的各种奖学金以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专门设立了\费孝通奖学金\、\国家重点学科奖学金\,通过奖学金、学术论文评奖、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励和支持一心向学、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的成长。

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拥有华东地区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历年来承担全国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显著。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汉人与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及其变迁、亲属制度与经济、都市人类学、族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系统熟练掌握人类学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社会调研、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级复

合型人才。

指导教师:张江华、张佩国、巫达、张亦农等4名教授和2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 社区文化及其变迁 02. 经济人类学 03. 历史人类学 04. 族群人类学 05. 语言人类学 06. 都市人类学 07. 全球化都市研究 招生人数:7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18人类学概论 4. 817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5. 综合考试(含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复试科目) 备 注:

07研究方向由全球学研究中心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全球学研究中心招生简章。

本专业只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030304 民俗学

上海大学民俗学专业属于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的二级硕士点。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全国四个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上海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

究院,办有大陆高校唯一一本社会学专业学术刊物《社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45岁以下人员占75%)、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占92%)、富有事业心与创新能力、视野宽阔、合作良好的学术团队。先后有7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近5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5顶(其中重大招标课题1项),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26项(其中系列招标课题3顶),其他部委级课题7顶,国际合作项目12项,其他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300多篇,专著近50种,参与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30余种。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国外知名社会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合作、人才交流和学生交换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海外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除上海大学和国家层面的各种奖学金以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专门设立了\费孝通奖学金\、\国家重点学科奖学金\,通过奖学金、学术论文评奖、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励和支持一心向学、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的成长。

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上海大学民俗学专业主要研究民间文艺、民间习俗的发生与社会功能,民俗的开发运用,中外民俗比较以及社会风俗建设等问题。本方向培养新闻出版方面的文化工作者,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社会工作者,民俗开发的策划人员,外事人员,以及民俗学研究的研究人员。

指导教师:程蔷教授、耿敬副教授、陈志勤副教授等6人。 研究方向: 01.社会民俗 02.文艺民俗 03.环境民俗学 招生人数:4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619民俗学 4.818民间文学

5.西方民俗学理论与文化人类学(复试科目) 备 注:

本专业只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专业为一级硕点,目前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硕点招生,主要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展开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指导教师:刘铮、陶倩、徐鼎亚、张丹华、张天政等教授和多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思想政治教育

04.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 05. 公共外交与中国的国际战略 06. 全球化与全球学理论 招生人数:2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4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7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复试科目) 备 注:

05研究方向由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招生简章。

06研究方向由全球学研究中心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全球学研究中心招生简章。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8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研究;1个专业硕士方向:国际汉语专业硕士。本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专业的主要导师均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一流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及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研究方向:

1、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化理论,中国现当代思想、具有文化和文学历史及其相关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具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其相关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1)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3)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4)性别政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指导教师:蔡翔教授、王光东教授、董丽敏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2、中国古代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先秦两汉文学、2)魏晋南北朝文学、3)唐宋文学、4)元明清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文、史、哲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结合、传世文献研究与新出土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学进行现代阐释。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邵炳军教授。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主要致力于诗文作品的研究与文献整理,尤长于诗文理论的

研究。既注重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更注重其自身演变规律的探索。唐宋文学研究主要在文学史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从整体上深入探讨唐宋文学的发展进程、渊源与影响。既注重从文体、时段、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更重视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强调\史\的贯通意识;既认真继承发扬传统经验和方法,又积极关注国外相关学术思想,注意吸收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思路,并努力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同行对话的研究模式。元明清文学研究方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世发展演化的历程,特别是明清晚近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与西学(包括日本)的碰撞和融合;清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轨迹,打通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以贯通求创新。

指导教师:董乃斌教授、张寅彭教授、邵炳军教授、孙小力教授、林国良教授、周锋教授、饶龙隼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主要由清民诗文研究中心的教师和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段的教师组成。致力于研究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文学文献,尤其是诗文文献,也旁及其他时期的文献,既注重文献的整理和文献的考辨,也注重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理论的探讨,形成了文学研究与文献研究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鲜明特色。主要研究领域:1)、清代民国文学文献整理、2)元明文学文献整理。

指导教师:张寅彭教授、孙小力教授、蔡锦芳教授、朱渊清副教授、王培军副教授、刘奕博士、郑幸博士。

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1)语言与社会文化、2)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如社会对语言的态度、语言的标准与非标准形式、语言的社会变体与层面、多语现象的社会基础等等。对外汉语教学进行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解析等问题。本专业培养中文和外语兼优双向型发展的研究人员,以适应社会对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指导教师:杨逢彬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5、汉语言文字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语法学、2)方言学、3)语音学。语法学研究古今汉语的语法结构,研究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历史变迁和历史发展规律。方言学着重研究中国东南部汉语方言,运用历史层次比较法联系近代汉语资料和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对各种方言及其文化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语音学运用先进的语音实验设备,研究语音的发音机制、语音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并结合信息技术,在语音应用方面进行探索。本专业培养中文和外语兼优双向型发展的研究人员,以适应社会对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指导教师:薛才德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6、文艺学

本研究方向着重培养研究生有自觉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抱负,通过扎实的理论训练和表达实践,能创造性地胜任文学、影视、文化领域的研究、教学、策划、采编及其它相关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1)文化理论与批评、2)左翼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3)文艺美学、4)创意写作理论研究(以创意写作中心名义招生)。

指导教师:葛红兵教授、曾军教授、陈鸣副教授、孙晓忠副教授、李孝弟副教授、许道军副教授、苗田博士、邓金明博士、曹谦博士等。

备注:04研究领域由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招生简章。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的跨文化思维方式、学术视野及文化宽容精神和接受他异文化的能力。在学术研究中,打破以往国别文学和学科划分的限制,在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中展开欧美文学、中外文学关系、主题学、形象学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1)比较文学、2)欧美文学

指导教师:陈晓兰教授、朱振武教授、张薇副教授、肖有志博士、景春雨博士等。 8、文化研究

本方向由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与本系合建而成。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一门研究当代文化状况的新学科。自1960年代在英国兴起至今,仅仅半个世纪,就扩展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文世界,它于1980年代晚期兴起于台湾和香港,10年后在中国大陆逐渐展开。本方向及其依托的上海大学“文化研究”跨系科团队,是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团队之一,在亚洲和世界文化研究界有广泛影响。目前核心成员13人,其中教授5人。本方向依托于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文化研究机构网络: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系列讲座、国内最大规模的文化研究的研究/教学网站(www.cul-studies.com)、包含6套丛书的“热风”书系、一系列跨国/地区的文化研究联合计划,以及本方向人员目前展开的多个研究计划,涉及现代早期思想、都市文化、青年人日常生活、性别文化、流行符号分析等方面?? 它们共同构成了本方向教学的强有力后援。

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如下5种能力的中、高层次文化人才:1,具有较广的全球社会和文化视野;2,能较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支配性的文化生产机制及其运作;3,活跃的理论思维及其相应的语言能力;4,在现有条件下实地推进良性文化发展的实践意愿及其能力;5,对于真正优秀/美好的社会文化前景的想象力和信任心。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2)“性别与文化研究”;3)“新媒体文化分析”

指导教师:王晓明教授、闵冬潮教授、董丽敏教授、罗小茗博士。 招生人数:55 考试科目: 初试: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或244德语 3.650作文

4.87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方向)或880中国古代文学史(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方向)或881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或882文学概论(适用于文艺学方向)或883比较文学与欧美

文学(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或884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理论(适用于文化研究方向)。

复试笔试:

1.文学概论(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方向)

2.古代汉语A(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方向) 3.古代汉语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4.中外文论史 (适用于文艺学方向)

5.中外文学与中外文论:(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 6.当代文化分析(适用于文化研究方向)

7.创意写作基础理论(适用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领域) 复试面试:专业综合(适用于所有方向)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下设三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语语言文学。本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完整的学术梯队,在国内外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文,翻译很多作品,编写了不少的优秀教材和书籍,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同时获得了多项国家、省部和上海市教委的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相当显著的学术成果,在相关学术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本专业以英美小说、西方文学经典、英美戏剧、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学等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通晓当代英语语言文学理论和实践,熟悉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能从事各相关互译、编辑、英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

指导教师:周平教授、唐述宗教授、朱振武教授、庄恩平教授、庞好农教授,及王晓元、尚晓进、朱洁、苗福光等副教授20多名。

研究方向:

01.英美文学研究 02.英美小说研究 03.西方文学传统研究 04.英美戏剧研究 05.英美语言和文化研究 06.翻译研究 07.英美小说美学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42俄语(二外)或243日语(二外)或244德语(二外)或245法语(二外) 3.620英美文学史 4.819综合英语 5.英汉互译(复试科目) 备 注:

不招收跨专业报考。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上海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以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和翻译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培养通晓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学和翻译学理论,能从事各相关互译、编辑、日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多名教学、科研和翻译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学术研究梯队完整并富有活力。

指导教师:余弦、董永杰、张秀敏、王颀、李晓光、赵莹波等教授、副教授以及常志斌博士和周萍博士。 研究方向:

01.日语语言学 02.日本文学 03.日本文化 04.翻译学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41英语(二外)或242俄语(二外)或244德语(二外)或245法语(二外) 3. 621综合日语(语言能力、文学、文化等) 4. 820翻译与写作(包括文学短评) 5. 日语专业综合知识(复试科目) 备 注:

只招收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专业以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西方修辞学、辞书编纂与研究、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论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培养能从事英语语言理论的研究及其实践中的应用,能从事各项英语专业有关的实践课、选修课教学及科研的高层次人才。

指导教师:程琪龙教授、谢之君教授、冯奇教授、肖福寿教授、唐青叶教授及副教授30名。 研究方向: 01.普通语言学 02.认知语言学 03.功能语言学 04.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05.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论

06.西方修辞学 07.英语辞书编纂与研究 08.语篇分析 09.语用学 10.科研方法论 11.语言理论与翻译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42俄语(二外)或243日语(二外)或244德语(二外)或245法语(二外) 3. 622英语语言学 4. 819综合英语

5. 英汉互译(复试科目) 备 注:

不招收跨专业报考。

050300 新闻传播学

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是国家 \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2006年设立的,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14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30多名。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与英国、美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保持学术交往,互派学生和老师。本学科近

五年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6项。 本学科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思想、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文化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

指导教师:戴元光、吴信训、张咏华、金冠军、许正林、郑 涵、郝一民、张祖健、张

敏、尤红斌、查灿长、李建新、薛中军等30名教授、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新闻与传播理论 02.新闻传播业务 03.国际传播

04.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 05.会展与广告艺术设计 06.广告理论与实务 07.体育报道

08. 公共外交与上海合作组织 09. 人文外交与文化艺术产业 招生人数:3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04方向可选203日语) 3.640新闻传播理论 4.864新闻传播业务

5.专业综合知识(复试科目) 备 注:

08、09研究方向由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招生简章。

060200 中国史

本硕士点设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专门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四个研究方向。有力量雄厚、具有较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师资队伍,学术梯队完整。每年延请伦敦大学Gary Tiedemann等外籍著名教授开设专业课程;积极推荐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和国

际交流。运用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社会学等跨学科方法,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厚重的基础的高级专业人才。

指导教师:陶飞亚、忻平、汪朝光、谢维扬、张童心、陈勇、吕建昌、刘长林、徐有威、杨莉、宁镇疆等教授和副教授数名。 研究方向:

01.中国近现代史 02.中国古代史 03.专门史

04.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05. 宗教与全球政治 招生人数:34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13历史学基础 4.中国通史(复试科目) 备 注:

05研究方向由全球学研究中心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全球学研究中心招生简章。

060300 世界史

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优势,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学术研究,以使世界史研究真正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世界史学科的学术团队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乔治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埃及开罗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民族与宗教多样性研究所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本学科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团队成员曾主持国家

社科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奖项4项,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Signs、Current Anthropology, Studies in World Christianit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中12位有海外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并有论文在《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

指导教师:郭长刚教授、徐善伟教授、王蔚教授和张勇安等副教授数名。 研究方向:

01.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02.世界近现代史 03.西方社会文化史 04. 区域与全球研究 05.全球化与全球学理论 06. 宗教与全球政治 07. 公共危机与全球治理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13历史学基础 4.世界通史(复试科目) 备 注:

1. 04-07研究方向由全球学研究中心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全球学研究中心招生简章。

2. 招生范围:历史学系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跨专业且喜欢世界史的本科毕业生亦可。

070100 数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包括基础数学(070101)、计算数学(070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应用数学(070104)和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五个二级学科。 数学系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数学科学与技术\是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是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在2008到2020年上海市发展定位规划中,数学学科被列为\国家级\一线学科和\扶强\重点发展学科。数学系的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运筹学学报》和《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系拥有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4个研究所:基础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所。此外,还有上海大学核心数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运筹与优化开放实验室。

近年来数学系教师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如:Adv. Math.、Arch. Rat. Mech. Anal.、Comm. Math. Phys.、 Journal of Algebra、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E、SIAM J. Appl. Math.、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Trans. Amer. Math. Soc.等)上连续发表论文。2002年迄今SCI论文全国数学学科排名连续名列前10位,2008年全国数学学科排名第六位。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指导教师:周哲玮教授、戴世强教授、郭秀云教授、石忠锐教授、冷岗松教授、王卿文教授、何斌吾教授、马和平教授、顾传青教授、侯磊教授、李常品教授、郑毓蕃教授、刘曾荣教授、盛万成教授、傅新楚教授、夏铁成教授、张大军教授、郭兴明教授、陈立群教授、周进教授、卢志明研究员、卢东强研究员、张鹏研究员、胡国辉教授、白延琴教授、康丽英教授、单而芳教授、Prabhu Manyem教授、邬冬华教授、田蔚文教授等及20余名副教授和1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研究方向:

01.解析数论及其应用(基础数学) 02.有限群论(基础数学)

03.代数表示论(基础数学) 04.矩阵代数及其表示(基础数学) 05.李代数与量子群(基础数学) 06.分析及其应用(基础数学) 07.几何分析与凸体理论(基础数学) 08.几何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基础数学) 09.组合级数(基础数学) 10.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基础数学) 11.矩阵计算与数值代数(计算数学) 12.数值逼近及其应用(计算数学) 13.有限元方法与数值建模(计算数学) 14.有限元与边界元分析方法(计算数学) 15.计算几何与图像处理(计算数学) 16.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计算数学) 17.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方法(计算数学) 18.分岔、混沌的应用理论和计算(计算数学) 19.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数学) 20.应用偏微分方程(应用数学) 21.孤立子理论与可积系统(应用数学) 22.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应用数学)

23.复杂网络的分析、建模及动力学(应用数学) 24.生物信息和生物网络(应用数学) 25.生物数学(应用数学) 26.神经网络(应用数学)

27.奇异摄动理论与渐进分析(应用数学(力学所))

28.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理论计算及其应用(应用数学(力学所))

29.微分方程与系统控制(应用数学(力学所)) 30.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应用数学(力学所)) 31.非线性水波与孤立波(应用数学(力学所)) 32.变分不等式与优化控制(应用数学(力学所)) 33.力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应用数学(力学所)) 34.优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 35.应用统计与金融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36.信息技术与优化控制(运筹学与控制论) 37.现代图论与组合最优化(运筹学与控制论) 38.排序理论及其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 39.数学规划理论与算法(运筹学与控制论) 40.数学规划的几何理论(运筹学与控制论) 41.随机优化(运筹学与控制论)

42.离散优化复杂性分析(运筹学与控制论) 43.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

44.分布参数系统的辨识与最优控制及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 招生人数:65(理学院)+6(力学所)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1数学分析 4.811高等代数

5.复试科目:数学综合(内容包括: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初步、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备 注:

研究方向中注明“应用数学(力学所)”在“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培养。

070200 物理学

物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含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及无线电物理等四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以\信息物理\的名称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中无线电物理为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是我校\建设的重点之一。

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科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2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副教授31名,积累了二十余年硕士、博士生培养经验。本学科由17个研究方向组成,研究的范围涵盖了当今物理学各个基本领域和重要方向,其中包括:宇宙学、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强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强关联电子系统、自旋电子学与磁电子学器件、纳米与介观体系以及相应的器件物理与应用,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输运、磁特性、热输运及光谱学性质,凝聚态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固态相变,固体理论与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问题;微纳结构中波的动力学、量子光学与信息光学、非线性光学与超快物理过程;微波超导物理与器件、微波到光波的电磁频谱内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设施,实验条件完备,承担多项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科委下达的重要科研任务,取得了若干有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的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优秀著作奖和优秀教材奖。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共38项, 立项总经费上千万元;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和重点项目等30余项。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大部分为SCI、EI、ISTP所收录, 申请和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学科与美国、日本、芬兰、德国、英国、丹麦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

学科近五年来,已培养博士生近五十名(其中4名为来华的外国留学生),硕士研究生二百多名。研究生培养曾获得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指导教师:王奇、李春芳、张金仓、周世平、许晓明、曹世勋、季沛勇、徐克西、马忠权、辛子华、蔡传兵、杨国宏、张爱林、马国宏、查访星、赵新洛、邓振炎、姜颖、胡志宇、曹清、敬超等21名教授及31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微结构中的波动力学 02.超导物性、电子结构与相变 03.低维物理与介观物理 04.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 05.磁性与自旋物理问题

06.超短脉冲、强激光与凝聚态物质相互作用 07.非线性动力学波与信息传输理论 08.微波超导

09.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10.强光与等离子体物理 11.强子物理 12.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13.薄膜物理与器件

14.光信息处理及光纤与光波导技术 15.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 16.物理学中的数值问题及计算物理 17. 纳米电子学与器件物理

18.纳米尺度低维结构能量传输和转换 19. 红外显微热成像和纳米光学系统 招生人数:6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12普通物理(一) 4. 812量子力学或813电动力学

5.固体物理或光学(复试科目) 备 注:

研究方向18-19由“纳微能源研究所”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070300 化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有着密切联系。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含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个二级学科。现有教授28名(博士生导师19名)和副教授30名,学术梯队完整。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几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教委等科研项目;纳米材料化学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化学系教师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篇以上,大部分为SCI、EI、ISTP所收录, 每年平均申请和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本学科为研究生所设的课程反映当代化学的发展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国家建设的需要或为科学前沿课题,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能从事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的专门人才。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推荐攻读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傅家谟、刘元方院士;施利毅、吴明红、郝健、陆文聪、陈捷、方建慧、张阿方、胡志宇、周振、许斌、曹卫国、贾学顺、丁亚平、徐甲强、龚和贵、严六明、姚建、成旦红、林海霞、陈雅丽、曹傲能、李明星、朱守荣、王田霖、王锦花、宋力平等26名教授及30名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 药物化学(有机化学) 02. 纳米材料化学(物理化学) 03.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分析化学) 04.功能有机分子化学(有机化学)

05.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 06.固体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07.配位化学(无机化学)

08.化学信息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09.电分析化学(分析化学) 10. 电化学 (物理化学)

11.绿色化学与节能减排(环境化学)

12. 纳米催化低温燃烧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纳微能源研究所) 招生人数:8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无机化学或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或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或616物理化学(一)

4.814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或815环境化学 5.复试科目

无机化学方向:无机化学实验及操作加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有机化学方向:专业英语翻译(笔试),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加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分析化学方向:专业英语翻译(笔试),分析化学实验操作加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物理化学方向:物理化学实验及操作,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环境化学方向:专业英语翻译(笔试),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纳微研究所:专业英语翻译(笔试),分析化学实验操作加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 备 注:

1.本学科学制为三年。

2.本学科不招收色盲及色弱学生;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3.初试科目:无机化学方向为615无机化学+814综合化学;分析化学方向为616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814综合化学;有机化学方向为617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814综合化学;物理化学方向为618物理化学(一)+814综合化学;环境化学方向为615无机化学或616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或617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或618物理化学(一)+856环境化学;纳微研究所为615无机化学或616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或618物理化学(一)+814综合化学。

4.初试分析化学考试内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各占50%,其中仪器分析包括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部分。

5.初试无机化学以热力学、化学平衡和物质结构为主;综合化学中的无机化学部分以元素部分和无机化学实验为主。

6. 研究方向12由“纳微能源研究所”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具体请参见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070301 无机化学(二)

纳米材料学是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它涉及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自创建以来已分别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国际合作项目共计60余项,取得多项重要成果。现已经被批准为\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教委 \纳米材料化学\第五期重点学科。本中心的研究工作在基础理论与研究开发两个层面展开。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纳米材料的表征与评估、纳米材料的特殊界面行为、纳米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微观机理、纳米尺度上的组装与加工。研究开发方面包括:纳米光催化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传感器、纳米抛光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硬质合金、纳米固体润滑材料、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纳米粉体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开发以及纳米功能高分子材料。通过本专

业的学习,使研究生具备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及工作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实验测试条件。

指导教师:施利毅(博士、教授,兼)、甄强(博士、教授)、雷红(博士、研究员)、方建慧(博士、教授,兼)、邓维(博士、教授、东方学者)等二十多名教授、副教授。 研究方向:

01.纳米功能颗粒制备及应用 02. 先进涂层材料设计及制备 03. 先进溶胶技术开发及应用 0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开发 05. 能源环境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 06. 新结构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 07.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8. 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 09. 超精密加工中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10. 高温功能材料

11. 固体电解质及新能源材料 招生人数:2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无机化学

4.814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5.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纳米科技基础(复试科目) 备 注:

1.在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培养。

2.招生对象:材料学、高分子化学、化学专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3.专业限制:色弱、嗅觉迟钝及过敏性疾病

4.联系人:褚艳新 联系电话:(021)66135215 电子邮件:chuyanxin@shu.edu.cn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专业以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高性能先进高分子工程材料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光、电、磁、催化、仿生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理论基础,又具有高分子材料专门知识及其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同时具备聚合物分子设计、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的研究工作能力,成为能从事高分子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国防军工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教委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Biomacromolecules,Polymer,Macromol.,Biosci.,Macromol. Sci.Phys.,Carbohydrate Polym.,J.Mater. Res.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大多被SCI、EI和ISTP收录;申请专利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本专业自1988年建立上述相关研究方向以来,已有近二十届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张阿方、郭强、尹静波、刘引烽教授;胡和丰、贺英、陈来、刘丽、俞成丙、颜世峰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

01.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 0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04.功能高分子材料 05.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