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分章习题作业(中文)(1)
更新时间:2024-01-09 00: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国际金融学分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经济主体中,哪些属于国际收支活动的非居民( )。
A、外交官 B、驻外军事人员 C、世界银行 D、旅游者 2、下列几项中属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是( )。
A、经常转移 B、货物 C、服务 D、投资收益 3、如果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余额为38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 )。
A、增加了380亿美元的储备资产 B、减少了380亿美元的储备资产 C、该年的储备资产余额为380亿美元 D、人为制造的账面平衡 4、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5、下列哪些内容不列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 )。
A、某中国公司海外分公司汇回股息收益 B、HP公司在中国建立分公司 C、宝钢购买秘鲁的铁矿
D、中国红十字会捐助印尼地震200万美元 6、官方储备资产包括( )。
A、外汇资产 B、黄金 C、在IMF的储备头寸 D、SDRs 7、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为顺差,则该国( )。
A、外汇储备减少 B、外汇储备增加 C 官方短期债权增加 D、官方短期债权减少 8、下列关于国际收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量概念 B、时点数 C、时期数 D、事后的
9、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该国对外证券投资记( )号, 对外证券投资收益记( )号。
A、+,+ B、+,- C、-,+ D、―,― 10、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 )
A、与国外的现金交易 B、与国外的金融资产交易 C、全部对外经济交易 D、一国的外汇收支 二、概念题
1、国际收支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经常账户 4、调节性交易 5、错误与遗漏账户 三、问答题
1、国际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应该如何判断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在分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四、计算题
1、假定某一时期A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了下列经济交易 (1) (2) (3)
某美国公司从A国进口纺织品,价值200万美元。
A国国内某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发行普通股价值4500万美元。 A国国内某企业进口一批原材料,价值30万美元
(4) A国政府向B国提供200万美元无偿经济援助。其中包括价值120万的帐篷和医疗设备,及80万美元的援助资金。 (5)
外国投资者从A国领取利息收入,向非居民支付利息10万美元。
(6) 一外资企业拟在A国进行投资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共投入1500万美元,占所有股份的40%。其中1000万美元以设备的方式投资,500万美元以资本金的方式汇入A国。
1
请根据上述数据编制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下表是某国的国际收支简表,请分析一下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说明理由。并借以说明如何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单位:万美元
借 方 交易 交易 转移 项目余额 投资 投资 投资 账户余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ABCD 3、B 4、BD5、A D 6、ACD 7、BC8、ACD 9、C10、C 二、概念题
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1)它是一个流量的概念,是时期数。(2)以经济交易为基础(3)记录的是发生在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交易的内容,按照经济分析的需要设置项目,并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的统计报表。它记录了一国全部的对外经济交易,其中不仅包括由于纯粹的经济交易而引起的国际货币收支,还包括由政治、文化、军事等引起的国际交往。因此它可以反映出一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状况,通过它可以对一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虽然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各国都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但为了便于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其主要项目都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一个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平衡账户三个大类。
3、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往来项目,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益和单方面转移。 4、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又称补偿性交易(Compensation Transactions)或事后交易。这类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所发生的差额而进行的。包括动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外债,入超国获得外国出口商或外国银行的信用,得以延期付款。出超国获得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等都属于调节性交易。这种交易是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官方储备差额,我们可以了解一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外汇储备所占比重等情况。同时也能了解该国的国际清偿力以及它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能力。
5、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应该随时等于贷方总额。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同,记录的时点不同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如虚报出口,走私等)的影响,通常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不是出现借方余额就是出现贷方余额。这时需要人为的设立一个抵消账户——错误与遗漏,对于这些不平衡的项目加以平衡。如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此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但值得注意的是:“错误与遗漏”常常成为掩盖一些国际金融关系中真实情况和无法公开的内容的庇护所。 三、问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事后的会计记录,复式记账法使它的借贷双方在整体上是平衡的,但就具体项目而言,两者抵消后
2
贷 方 差 额 经常会产生一个差额。常见的国际收支差额有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和官方差额四种。 贸易收支差额(Trade Balanc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差额。它的差额如果在贷方则表示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如果在借方则表示该国存在贸易逆差。如果为零,则表示该国贸易收支平衡。虽然它是一种相当传统的统计口径,但由于它能较快的反映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及时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等,同时它还制约着其他项目的变化。
经常账户差额(Balance of 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差额包括货物、服务的进出口、收益以及经常性转移项目的借贷差额。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该国在海外的资产额增加,逆差意味着该国在海外资产减少。经常项目的差额还与国内的储备、投资、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各国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经常项目差额被认为是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最好指标之一。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Balance of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国际金融资本账户的流量可以反映出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一般而言,资本市场的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资本和金融账户流量总额也越大。此外,资本金融账户的流量和余额还可以为一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各国在利率、汇率的稳定程度,本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相差很大,要保持这一余额为零是非常困难的。
综合差额(Over-all Balance)。指经常项目、长期资本项目和短期资本项目借、贷总额之差,它与一国的官方储备的增减相对应。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如果为顺差,则国际储备增加,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综合差额为逆差,则国际储备减少。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综合差额作为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它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综合差额可用来直接衡量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或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遭受的压力。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部分国际收支的差额会通过汇率变动来调整,因此,综合差额只能反映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程度,而不再反映该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
2、虽然,根据复式记账原则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最后余额为零,但通常每个项目的余额都不会恰好为零。这为我们进一步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提供了途径。根据交易的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各种国际交易按其性质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或线上项目(on-line Transaction),是指以个体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或私人的无偿援助、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入的外国资金等。一般而言,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均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加上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差额。由于它可以反映一国拥有多少实际资源可以分配或使用,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自主性交易的分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中处于关键地位。但在现实中很难确定一个交易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在现实中通常可以采用四种统计口径来描述理论上的自主性交易平衡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和综合差额。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又称补偿性交易或事后交易。这类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所发生的差额而进行的。包括动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外债,入超国获得外国出口商或外国银行的信用,得以延期付款。出超国获得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等都属于调节性交易。这种交易是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官方储备差额,我们可以了解一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外汇储备所占比重等情况。同时也能了解该国的国际清偿力以及它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能力。 此外,在分析国际收支时还必须考虑其他的因素,包括:
(1) 政治和经济背景。如一国处于国内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其经常项目可能出现逆差,但如果该国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度较高,采取提高利率的方式降低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会导致大量外资流入,资本项目余额出现巨额顺差,从而最终的综合差额为顺差。所以,如果不结合背景因素分析,是很难以解释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的这种现象。 (2) 使用的汇率体系。不同的汇率体系下,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同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考虑货币政策等的影响,由于只能使用外汇买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所以可以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官方储备差额中得知该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差额是多少。而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下,政府可以不动用任何官方储备,仅通过汇率的调节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这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官方储备项目就不能反映差额的大小。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部分国际收支的逆差会以货币贬值的方式来抵消,另一部分会通过减少官方储备来调节。因此,这时的官方储备项目余
3
额只能表示官方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汇率变动及水平的程度
(3)一国的经济规模。我们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不能只看表面的绝对数值,还必须结合该国的整体实力大小来看,即要考察相对量。一个上十亿的差额可能对于一些全年的经济交易总量不超过一百亿的小国而言是非常巨大的,足以引起国际收支危机,但对于象美国这样的年交易总额在上万亿以上的超级大国而言则是微不足道的。
(4)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判断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分析。如对于国内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由于其国内需求增大,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可能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对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国家,则应看作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总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口径有很多种。不同的国家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析,才能正确的判断出自己在国际交往中所处的地位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均衡的关键在于看这一平衡对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 3、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在反映每一项业务活动时,按其内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借贷双方账户中进行登记,即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借方反映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贷方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增加、收到的来自于国外的货物或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减少或金融负债的增加。 四、计算题
1、
(1)借:其他投资 USD2000,000 贷:商品出口 USD2,000,000 (2)借:证券投资 USD45,000,000 贷:其他投资 USD45,000,000 (3)借:商品进口 USD300,000 贷:其他投资 USD300,000 (4)借:经常转移(政府经常转移) USD2,000,000 贷: 外汇储备 USD800,000 商品出口 USD1,200,000 (5)借:投资收益 USD100,000 贷:其他投资 USD100,000 (6) 借:商品进口 USD12,000,000 其他投资 USD8,000,000 贷:外国长期资本流入(国际直接投资) USD20,000,000
2、
(1)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理想
(2)具体情况:
A.该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3650万美元。数值相对于该国的外贸总量而言偏大。
B.该国的国际收支之所以总数平衡,是因为有大量的证券投资盈余,这不利于该国的经济的长期发展。
C.该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总额为7150万美元,但经常项目下差额就大3650万美元,已占总数的51%,,这个差额足以引起国际收支危机。
D.该国动用的国际储备不多,只有300万美元。 (3) 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因素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看自主性项目,其中以经常项目最为重要。
看该国的国际经济贸易规模的大小。经常性项目的差额与该国的国际经济贸易规模比较,如果占比过大,则不平衡,如果占比很小,即使总额很大,也不会引起国际收支危机。
该国采取的汇率政策。如果为浮动汇率制,则总计的平衡可能是由于实行了货币贬值的原因。如果为固定汇率制,则看动用的国际储备的数量的大小。
该国的贸易结构。如果过于依靠国际贸易,则经常性项目下的不平衡对本国经济影响较大。
4
第二章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只有当( )条件满足时,货币贬值才能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 A、EM+EX>1 B、EM+EX =1 C、EM+EX <0 D、 EM+EX >0 2、一国在调节暂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首先考虑的措施是( ) A、采取外汇管制措施 B、动用官方储备资产 C、本币贬值 D、使用财政政策调节 3、货币论与吸收论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主张采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调节国际收支 B、均是流量分析法
C、它们的理论基础均来自于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 D、均认为实际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汇率和国际收支
4、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下列什么政策搭配( )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5、一个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这种政策叫( )。 A、外汇缓冲政策 B、直接管制 C、财政和货币政策 D、汇率政策
6、要使下图中的C点达到F点,要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 A.
政策 B. C. D.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A、支出转换政策 B、支出改变政策 C、财政政策 D、货币政策 8、某国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该国货币对外贬值时,则其( )。
A、国际储备增加,货币地位将下降 B、国际储备减少,货币地位将下降 C、国际储备增加,货币地位将上升 D、国际储备减少,货币地位将上升 9、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B、 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是货币性的 C、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的方法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把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10、如果A国允许本币贬值的幅度大于本国物价上涨的幅度,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条件下,你推测在一段时间内,该国的( )
扩张
货币政策 IB C F EB 财政政策 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
7.运用汇率变动来消除国际收支赤字的做法,叫做( )
5
A、 国际收支将持续好转 B、国际收支将持续恶化 C、国际收支将先好转后恶化 D、国际收支将先恶化再好转 11、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是( )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手指的自动调节机制。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纸币本位制 12、造成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是( )因素。
A、经济结构 B、货币价值 C、国民收入 D、经济周期 二、判断题
1、“米德冲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 )
2、国际收支平衡表顺差国不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只有逆差国才需要调整。( )
3、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可以在任何宏观经济条件下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所有作用。( ) 三、概念题
1、支出转换政策 2、米德冲突 3、外汇缓冲政策 4、外汇管制 四、简答题
1、简述吸收论的主要内容2、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也要进行调节? 五、论述题
试总结各种国际收支理论的异同及有缺点。
一、选择题1、A 2、B 3、D 4、D 5、A 6、A 7、A 8、B 9、D 10、D 11、A 12、 A
判断题1、错 2、错 3、错 一、 1、
概念题
支出转换政策:是指通过汇率政策、补贴、关税政策或直接管制等方式来改变支出的结构,从而改变支出在
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之间的比重实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如果选择了支出—转换政策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手段,那么何时使用汇率政策,何时使用直接管制政策对支出结构进行调节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2、
米德冲突:在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1951年的名著《国际收支》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均衡与外部
均衡的概念。他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收支调节时,必须同时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经济的平衡。然而他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很难将汇率作为一个调整工具,而用一种政策手段又难以同时完成两个目标,当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是扩张政策。同样,当外部均衡要求使用扩张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采用紧缩性政策。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3、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运用官方储备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
供给的一种调节政策。通过这个政策对暂时性的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整是一种既简便又有益的作法。它能够使本币的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的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但是,一国的官方储备规模毕竟是有限的,过分的依赖这一政策会导致储备资源的枯竭,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这种资金融通的方式来弥补那些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差额。 4、 二、
外汇管制是指通过国家颁布外汇管理法令、法规和条例,对包括国际资本流动、远期市场交易等一切涉及到
外汇的对外经济活动和汇率进行严格管制。
简答题
1、吸收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来源于凯恩斯主义有效的需求理论,以有效需求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调整国际收支。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关系出发,将一国的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是一种宏观分析,摆脱了弹性分析法仅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局限性,有助于人们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质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吸收法从其基本方程式B=Y-A出发,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对外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大于收入的结果。因此,该理论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或同时改变收入与吸收来调节。对此,他们主张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包括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改变政策。
对于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是吸收分析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吸收分析法认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
6
吸收起作用的。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1)贬值对实际国民收入所引起的变化;(2)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3)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分析法分析了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两种情况下的贬值效应。该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贬值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国内外均衡。
但是,它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虽然吸收分析法也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研究了本币贬值后的效应,但它并没有考虑本币贬值以后相对价格变动在国际收支中的调整作用,也没有考虑贸易伙伴国进出口对本国进出口、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在理论或实际政策分析时还必须与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其次,吸收理论具有很强的政策搭配倾向。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取货币贬值的同时如果国内存在着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收入;如果国内各项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再次,吸收论仍然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的流动问题,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尤其是长期、巨额的不平衡,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也是一样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必须买入超额外汇,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对该国的物价水平带来压力,导致通货膨胀,比例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资产会带来很大的机会成本。而在浮动汇率下,如果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则会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从而抑制出口。而外汇储备资产也会因为外币的贬值而缩水。所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十分重要。 三、
论述题
1、弹性论(Elasticities Approach)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状态的作用。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该理论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论述国际收支问题,所以被成为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之前人们认为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和效果的片面看法,从而正确地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 弹性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虑到非贸易和国际间资本的流动。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的缺陷。因为,非贸易在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货币贬值会减少配置于非贸易产品生产部门的资源,这将导致非贸易产品的供给下降,价格上升,从而对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产生强大的压力。
第二, 弹性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理论基础上的,它仅仅分析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三, 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使整个理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即它只适用于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而不适用于经济的复苏时期和高速发展时期。不过这于该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第四,忽略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本币贬值,那些依赖于进口的中间商品和最终商品的价格会上升。前者会导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后者则会造成人工工资上升的压力,从而使所有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和压力。
2、乘数分析法又称收入分析理论(Income Approach),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和乘数原理应用于对国际收支的分析而提出的。该理论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它假定的基本前提是: (1)
(2) 平。
乘数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经济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影响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理解现实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一,根据乘数定理,一国可以在贸易顺差,且又存在失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货币政策来增加本国的收入流量;或者,在贸易逆差且存在失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鼓励出口的经济政策来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增加本国国民收入流量的目的。第二,乘数分析法指出,由于乘数的影响各国经济会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作用,从而解释了经济周期是世界性的,而不是一国的现象。掌握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乘数分析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凯恩斯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的,在其数学模型中忽略了货币供求量和价格的作用,忽略由此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也没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此它关于收入对国际收支影响
不考虑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即贸易收支等于国际收支;
国内经济在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情况下运转,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从而进出口和收入的变动不会改变价格水
7
的分析也是不全面的。收入的提高虽然能刺激进口的增加,但收入的提高往往意味着经济繁荣,吸引大量外资流入,从而抵消贸易差额发生的变化。
3、吸收分析法。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凯恩斯主义理论在国际收支中的具体运用。它的基本精神来源于凯恩斯主义有效的需求理论,以有效需求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调整国际收支。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Y=C+I+G+X-M
吸收分析法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关系出发,将一国的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是一种宏观分析,摆脱了弹性分析法仅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局限性,有助于人们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质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吸收法从其基本方程式B=Y-A出发,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对外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大于收入的结果。因此,该理论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或同时改变收入与吸收来调节。对此,他们主张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包括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改变政策。
对于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是吸收分析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吸收分析法认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起作用的。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1)贬值对实际国民收入所引起的变化;(2)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3)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分析法分析了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两种情况下的贬值效应。该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贬值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国内外均衡。
但是,它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虽然吸收分析法也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研究了本币贬值后的效应,但它并没有考虑本币贬值以后相对价格变动在国际收支中的调整作用,也没有考虑贸易伙伴国进出口对本国进出口、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在理论或实际政策分析时还必须与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其次,吸收理论具有很强的政策搭配倾向。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取货币贬值的同时如果国内存在着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收入;如果国内各项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再次,吸收论仍然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的流动问题,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4、货币分析法对国际收支的研究不再不局限于贸易差额,而是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合起来,把国际资本流动纳入视野,侧重于分析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它的基本观点是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即是由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与货币当局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如果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部分超额货币需求必须通过国外货币的流入来满足,从而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反之则出现赤字。因此,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首先,在货币论看来,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因此,只要一国不是严重依赖通货膨胀式的货币供给增长来为政府支出进行融资,那么该国就不可能出现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
第一,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例如,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而
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稳定函数,货币供应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由政府控制,因此,这时只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就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重新均衡。
第二, 如果采取的干预措施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被同时产生的国内信贷膨胀所抵消,则国际收支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甚至还会恶化。
第三, 如果一价定律成立,那么中央银行必须在汇率稳定与本国国内价格稳定之间做出政策选择。与前面所述的分
析方法不同的是货币分析法认为贬值只有紧缩性影响,只能暂时的改善国际收支,因为它减少了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但同时增加了对名义货币的需求。
第四, 总之,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当注重的是国内信贷规模的紧缩。 第五, 结构分析法
第六, 结构分析法认为经济结构失调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也会
有结构失调的现象发生,所以它的调节重点就是在于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向,以此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的供应。它主张一方面经济结构落后的国家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国内储蓄、增加投资,改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先进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也应增加对经济落后国际的投资,帮助经济结构落后者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结构分析法是研究的是经济增长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此,虽然它
8
与前几种理论有所不同,但仍然是互补的。它与吸收论、货币论一样强调政府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主张以政府干预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我们在运用上述各种方法分析具体问题时应该灵活的加以综合运用。
第三章 国际储备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储备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A、安全、流动、盈利B、安全、固定、保值 C、安全、固定、盈利D、流动、保值、增值 2、持有一国国际储备的首要用途是() A、支持本国货币汇率B、维护本国的国际信誉 C、保持国际支付能力D、赢得竞争利益
3、当储备货币的汇率下跌时,储备货币发行国会因该货币的贬值而( ) A、从中获利 B、遭受损失C、不受影响 D、上述结果都可能 4、在 IMF 成员国国际储备总额中 90 %以上为(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普通提款权
5、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的最高限与最低限应该分别是( )
A 、40 %和 20 % B 、30 %和 25 % C 、40 %和 30 % D 、40 %和 10 % 二、填空题
1、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2、国际储备一般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3、短期资本流动可按照其动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另一类是-----。 4、借入储备主要包括-----、-----、-----等内容。
5、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储备的管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三、名词解释
1、国际储备 2、黄金“非货币化” 3、外汇储备 4、备用信贷 5、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 6、“ 特里芬法则” 7、国际储备管理 四、思考题
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2、特别提款权的含义、定值、计算。
3、一国在决定其国际储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请就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水平及其管理的应对策略谈谈你的看法。 4、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经济影响 5、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6、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B 5、A 二、填空题
1、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2、普遍接受性、官方持有性、自由兑换性、充分流动性 3、贸易资本投机资本4、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5、规模管理,结构管理 三、名词解释
1、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
2、黄金“非货币化”—即货币当局将其持有的黄金拍卖,使货币用途的黄金转为非货币用途的黄金。黄金同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货币脱钩,黄金不再是货币制度的基础,也不能用于政府间的国际收支差额清算。
9
3、外汇储备—IMF对外汇储备的解释为,它是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也就是说,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是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
4、备用信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已经发生困难或将要发生困难时,同基金组织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借款额度、使用期限、利率、分阶段使用的规定、币种等等。协议签订后,成员国在需要时即可使用,对于未使用的款项,需缴纳1%的年管理费,未使用的部分,计入借入储备。
5、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是指两个国家签订的互相使用对方货币的协议。协议一经签订,如果其中一国发生国际收支等困难,便可按事先约定的条件自动地使用对方的货币。互惠信贷协议和支付协议是双边的,只能用来解决协议国之间的收支差额问题。
6、“特里芬法则”---其基本结论是:实施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因政府能有效地控制进口,故储备可相对少一些,但底限不低于20%;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保持储备额占年进口额的20%~40%是较为合宜的。如按全年储备对进口额的比例计算,约为25%,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3个月的进口为宜,即被人们所称道的,该法则的特点就是把储备与进口这个变量挂起钩来,因此,亦称为储备-进口比例计算法(R∕M)。
7、国际储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四、思考题
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国际清偿力是指一国平衡国际收支逆差而无须采用调节措施的能力。它除了包括该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之外,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筹措资金的能力(即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能力)。可见,国际清偿力的测度范围要宽广一些。国际储备只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或称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它是一国金融实力强弱的标志;而国际清偿力则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的、有条件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潜在的借款能力)的总和,它不仅反映一国的金融实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综合反映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金融资信状况。
国际储备、借入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关系图解 国际清偿力的构成要素 自有储备(国际储备)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2、特别提款权的含义、定值、计算。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s)是一种依靠国际纪律而创造出来的储备资产。它的分配是无偿的,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不能被私人用来直接媒介国际商品的流通,因此,它还不是一种完全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设有特别提款权部,参与的成员国均设有一特别提款权帐户。当基金组织向成员国分配特别提款权时,将一成员国分到的数额记录在该国特别提款权账户的贷方。当该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而需动用特别提款权时,基金组织按有关章程通过协调指定一国(通常是国际收支处于强势的国家)接受特别提款权。
在创始之初,特别提款权的定价方法为:1美元=1特别提款权,或35特别提款权=一盎司黄金。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与国际货币制度的脱钩以及美元币值的动荡不定,基金组织转而采用一种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基金组织目前选择了世界贸易中的4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以4个国家或地区各自对外贸易在总贸易中的百分比作为权数,分别乘以4个国家或地区货币计算日当日(或前一天)在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比价,来求得特别提款权的当天的价值。然后再通过市场汇率,套算出特别提款权同其他货币的比价。 特别提款权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以美元表示的SDR价值=1×39%+美元/欧元×32%+美元/日元比价×18%+美元/英镑比价×11%
从上述特别提款权价值的计算方法中可知,它的价值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任何一种货币汇率的波动,经过权数(小
借入储备 、备用信贷 、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 、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其他类似的安排 10
于1)化后传导给特别提款权的影响大大缩小了。此外,这4种货币是当前世界上的主要货币,一种货币汇率的下浮,必有其他一种(或几种)货币汇率上浮,不同货币汇率的不同方向运动,可以彼此抵销对特别提款权的影响,从而使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相对稳定。因此,价值稳定是特别提款权的一大特征。
3、一国在决定其国际储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请就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水平及其管理的应对策略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国家究竟应该持有多少国际储备?这不仅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在特定时期内,一国国际储备如果超过了本国用于即期支付国际经贸活动通常所需的程度,而且上述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了过量的储备。过量储备的第一个副作用就是资源闲置,这种状况对于缺乏资金的国家来说,应该设法加以避免。因为,过量的国际储备本可以用来进口资本品和专有技术等,用以发展生产;或进口消费品调节国内市场,满足国民的消费需求。过量的储备意味着放弃对当前部分国外资源的使用,意味着持有国际储备机会成本的提高,是储备资产的浪费。再者,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的多少,与本国货币的投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外汇储备越大,则货币投放量越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很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
那么,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水平过低又会怎样呢?国际储备太少不能满足其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势必会降低其对外经济交往的水平。此外,过少的储备会削弱一国货币当局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进而影响本国政府应付各种国际支付的能力,更难以适应紧急支付的需要。一国长期低水平保持国际储备有可能引发国际支付危机。因此,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国际储备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一合理的国际储备水平被称为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主要取决于该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供求状况。
(1)国际收支流量的大小及其稳定程度。国际储备的首要作用是调节国际收支,因此,国际收支流量的大小及其稳定程度是确定国际储备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
贸易收支的稳定程度。如果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均大于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则贸易收支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若进出口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则不需要过高的国际储备;相反,若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小于1,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则表明该国外贸条件较差,需要保持比较充足的国际储备。
国际收支的差额状况及稳定程度。一般地说,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则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很小;反之,若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则对国际储备的需求较大,必须保持较高的国际储备水平。
(2)其它调节国际收支措施的运用及其有效性。除动用国际储备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还有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外汇和外贸管制等。如果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对付国际收支逆差更有效,或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和外贸管制,能有效地控制进出口和外汇资金的流动,则国际储备的持有额可以相对较低;反之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
(3)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选择。国际储备与汇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国际储备的作用之一是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如果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或盯住汇率制度,并且政府不愿经常性地改变汇率水平,则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以应付外汇市场上的突发性因素造成的汇率波动。相反,在浮动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下,国际储备的持有额相对较低。此外,频繁干预外汇市场比偶尔干预外汇市场的做法需要更多的国际储备,旨在“目标区”的干预比修正性的干预需要更多的国际储备。
(4)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5)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吸引国际资本注入;另一方面,发达的金融市场对利率、汇率政策的反应比较敏感,使利率和汇率政策调节的有效性提高,国际储备的持有额即可相应减少;相反,金融市场越落后,国际收支的调节对国际储备的依赖就越大。
(6)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的地位,则该国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从而无需过多的国际储备。 (7)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8)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可见,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是很复杂的事,仅从某个因素来考虑是片面的,应该将上述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4、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经济影响。
我国国际储备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变化上,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以及资本流动量的扩大,我国外汇储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储备由1979年的8.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3月的6591.44亿美元,增加了784倍。
11
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正负面影响: (1)正面影响。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可以充分根据国情来安排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化改革、提升技术等有着重要意义。同时,2000亿外汇储备也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作了可靠的保证,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
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使我国政府有可能对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主动性的调整,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合理增长。提高了我国应对世界经济的适应能力,有利于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进行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 (2)负面影响。
推动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般说来,一国外汇储备增加,会支持该国汇率的上浮。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的汇率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节节拔高,这将对我国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根本上说,外汇占款属于基础货币。因此,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
量
的
大
幅
度
增
长
,
加
剧
了
通
货
膨
胀
的
压
力
。
亿美元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9931994735.97211.99516.201050.491546.751398.901655.741449.592121.652864.074032.516099.326910.12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5年份图4-2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走势图
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根据IMF的有关规定,成员国发生外汇收支逆差时,可以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本国所缴纳份额的低息贷款,如果成员国在生产、贸易方面发生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时,还可以获取相当于本国份额160%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也较优惠。相反,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这些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国家提供。
巨额国际储备规模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49.9%,比2004年增加了492亿美元。中国国际收支的规模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大幅度增加, 2004年,国际收支规模已大致和GDP持平,依据目前的储备增长趋势,2005年底,中国大陆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其在充实国库、加速人民币可自由兑
12
换进程、增强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信心的同时,也不断积累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带来实质经济资源的不断流失,使得中国经济日益严重地被割裂为“美元经济”和“人民币经济”两大部门。 5、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储备货币的汇率和利率不断变化,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稍差一些,但外汇储备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使得它在整个国际储备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外汇储备的管理也因此成为国际储备管理的重点。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储备货币的币种管理和储备资产的投资管理。
(1)币种管理。币种管理就是要确定并随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的差异和变化造成了以不同货币持有的储备资产的收益差异和不确定性。具体来说,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储备货币的币种管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对外贸易支付所使用的币种;②偿还外债本息所需的币种;③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所使用的币种;④各储备货币利率与汇率变化的对比;⑤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2)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是指外币现金、外币存款、外币短期有价证券和外币长期有价证券等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组合比例。为了使外汇储备的运用兼顾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一般根据变现能力的不同,将外汇储备分级进行管理,并确定各级的合理比例。
按照变现能力划分,外汇储备可以分为三级:
一级储备。包括现金和准现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这类外汇储备的流动性最高,盈利性最低,几乎没有风险。它主要用于一国经常性或临时性对外支付。
二级储备。主要指中期债券。这类储备的盈利性高于一级储备,但流动性较一级储备差,风险也较大。二级储备的管理以盈利性为主,兼顾适度的流动性和风险性。它主要作为补充的流动性资产,以应付临时、突发性等对外支付的保证。
三级储备。是指各种长期投资工具。这类储备的盈利性最高,但流动性最差,风险也最大。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在确定一级储备和二级储备的规模后,才考虑将余下的部分做长期投资。 6、国际储备的作用?
国际储备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国都毫无例外地保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不同的国家保持国际储备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一般而言,国际储备的基本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是一国政府持有国际储备的首要作用。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采用各种国内经济调整政策或直接动用国际贮备来平衡。当国际收支为暂时性逆差时,则可通过使用国际储备来解决,而不必采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是说,通过动用外汇储备、减少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市场上变卖黄金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能够使国内经济免受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如果国际收支困难是长期的、巨额的或根本性的,这时国际储备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快的调整措施所造成的国内经济震荡,使政府部门有时间渐进地推进其财政和货币政策。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在1973年2月普遍推行浮动汇率以后,尽管理论上各国央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由于汇率频繁波动会对本国的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各国为了本国利益,使本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超出政府的目标界限时,货币当局抛出外汇储备(增加外汇供应),购入本国货币,则可以抑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或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当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时,就增加市场上本币的供应,购买外汇,从而抑制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可见,国际储备是一国维持其货币汇率稳定的“干预资产”,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多少表明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实力,充足的国际储备是支持和加强本国货币信誉的物质基础。
(3)是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信用保证
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储备充足,有助于加强本国的国际资信,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对外贷款时,往往要事先调查拟举债企业所在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因此,一国的国际储备状况构成了专业资信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资信调查和评价国家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际上有专门机构和金融杂志定期对各国举债资信进行评定,以便确定贷款的安全系数。这种评估一般包括目标国家的经常项目收支的趋势、到期还本付息额占该国当年出口收入的比重和国际储备状况等。可见,保存一定量的国际储备是一国政府或企业进行国际筹资和确保到期还本付息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13
(4)维持一国内部平衡
所谓内部平衡是指一国实现了充分就业并保持物价稳定,一国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对维持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内部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一国出现了通货膨胀时,该国可以动用国际储备,通过扩大进口和适当减少储备的办法,增加流通中的商品总量,回笼本国货币,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不必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5)获取国际竞争的优势
第四章 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汇率贬值将引起:( )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汇率不稳有下浮趋势且在外汇市场上被人们抛售的货币是
A、非自由兑换货币 B、硬货币 C、软货币 D、自由外汇
3、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这种货币制度是
A、浮动汇率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混合本位制
4、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5、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了恢复国际货币秩序达成的( ),对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启示作用。
A、自由贸易协定 B、三国货币协定 C、布雷顿森林协定 D、君子协定
6、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A、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上升B、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下跌C、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D、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上升7、目前,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 B、弹性汇率制 C、有管理浮动汇率制 D、钉住汇率制
8、从长期讲,影响一国货币币值的因素是
A、国际收支状况 B、经济实力 C、通货膨胀 D、利率高低
9、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的国家和地区有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香港 C、英国和日本 D、香港和日本
10、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浮动汇率制 B.可调整的浮动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 D.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二、名词解释
1、外汇2、有限自由兑换外汇3、汇率4、汇率机制 三、计算题
1、已知,外汇市场某日牌价:美元/德国马克=2.0100-2.0200求德国马克/美元=( )-( )。 2、已知:纽约外汇市场
即期汇率 3个月远期 美元/瑞士法郎 1.7030-40 140-135
求瑞士法郎/美元3个月远期点数。 四、简答题
1、简述外汇的作用2、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
3、简述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4、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14
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C;5、B;6、A;7、C;8、B;9、D;10、D 二、名词解释
1、外汇:即国外汇兑,从动态上讲,外汇就是把一国货币转换成另一国货币,并在国际间流通,用以清算因国际经济往来而产生的债权债务。从静态上讲,外汇又表现为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工具,如外国货币、以外币 计价的各种有价证券。 2、有限自由兑换外汇:是指只有经过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凡是接受IMF协定第十四条规定的国家,其货币被视作有限度自由兑换货币,这些货币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各种限制,如限制居民的自由兑换或限制资本项目外汇的兑换。
3、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4、汇率机制:汇率受一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但它反过来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这种汇率与经济相互影响就是汇率机制,汇率机制是指汇率运动与社会其他经济运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系统。 三、计算题
1、已知,外汇市场某日牌价:美元/德国马克=2.0100-2.0200求德国马克/美元=( )-( )。
答案:求德国马克/美元的买入价,应以1除以美元/德国马克的卖出价,即1除以2.0200,即1/2.0200=0.4950
求德国马克/美元的卖出价,应以1除以美元/德国马克的买入价,即1除以2.0100,即1/2.010=0.4975。因此,德国马克/美元的买入价卖出价应为德国马克/美元0.4950-0.4975 2、已知:纽约外汇市场
即期汇率 3个月远期 美元/瑞士法郎 1.7030-40 140-135
求瑞士法郎/美元3个月远期点数。
答案:计算程序与方法代入公式P×=P/(S×F),P×为瑞士法郎/美元的3个月远期点数:P为0.0140-0.0135;S为1.7030-1.7040;F为
1.7030 1.7040 -0.0140 -0.0135
1.6890 1.6905 四、简答题 1、简述外汇的作用
答:外汇是国经济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支付清算手段,对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能加速资金在国际间流通的速度。2)外汇在国际结算中具有重要作用。 3)外汇作为清偿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4)外汇可以使不同国家的购买力相互转换。 2、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
直接标价:以一定量的外币表示多少本币的汇率 中国:£100= Rmb 1300
100= Rmb 840
DM100=Rmb540
间接标价:以一定量的本币表示多少外币的汇率 美国:1=DM1.45
1=J¥100
1=sf1.32
3、简述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1)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2)货币流通状况
3)国际收支差额4)实际经济增长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5)利率水平6)政府干预7)市场预期
15
A公司需要的是浮动利率贷款,B公司需要的是固定利率贷款。请设计一个利率互换,其中银行作为中介获得的报酬是0.1%的利差,而且要求互换对双方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2.X公司希望以固定利率借入美元,而Y公司希望以固定利率借入日元,而且本金用即期汇率计算价值很接近。市场对这两个公司的报价如下:
公司 日元 美元 X公司 5.0% 9.6% Y公司 6.5% 10.0%
请设计一个货币互换,银行作为中介获得的报酬是50个基点,而且要求互换对双方具有同样的吸引力,汇率风险由银行承担。 3.一份本金为10亿美元的利率互换还有10个月的期限。这笔互换规定以6个月的LIBOR利率交换12%的年利率(每半年计一次复利)。市场上对6个月的LIBOR利率的所有期限的利率的平均报价为10%(连续复利)。两个月前6个月的LIBOR利率为9.6%。请问上述互换对支付浮动利率的哪一方价值为多少?对支付固定利率的那一方价值为多少? 一、
简答题
1. (1)利率互换的基本形式是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的互换。假定A、B公司都想借入5年期的1000万美元的借款,A想借入与6个月期相关的浮动利率借款,B想借入固定利率借款。但两家公司信用等级不同,故市场向它们提供的利率也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市场提供给A、B两公司的借款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A公司 10.00% 6个月期LIBOR+0.30% B公司 11.20% 6个月期LIBOR+1.00% 此表中的利率均为一年计一次复利的年利率。
在上述互换中,每隔6个月为利息支付日,因此互换协议的条款应规定每6个月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差额。假定某一支付日的LIBOR为11.00%,则A应付给B5.25万美元[即1000万?0.5?(11.00%-9.95%)]。利率互换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利率互换流程图
B公司 公司 A LIBOR的浮动利率
10%的固定利率 9. 95%的固定利率 LIBOR+1%浮动利率 (2)货币互换的基本程序:
设A公司和B公司通过金融市场分别筹措一笔德国马克贷款和美元贷款,而A公司和B公司需要的和到期能偿还的又分别是美元和德国马克,为了防止外汇风险,两家公司通过银行中介达成了一笔互换交易。
第一步,本金的初期互换
A公司通过银行按即期汇率以德国马克向B公司调换等值的美元。 第二步,利息的互换
互换交易期间,交易双方按协定的,以未偿还本金额为基础,进行利息支付。即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美元利息便于B公司支付美元贷款利息并同时收取相应的德国马克利息,用于德国马克贷款利息的支付。
第三步,本金的再次互换
在合约到期日,双方换回交易开始时互换的本金,便于贷款本金的支付。
2. 互换交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比较利益原理,通过互换交易降低筹资成本;二是为中长期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工具,使互换交易的投资者或借款人可以规避汇率或利率变动的风险,并利用有利的市场行情增加资产收益或降低负债成本。其原理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 3. 金融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之间,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签订协议,互相或交叉支付一系列本金或利息的交易行为。互换和掉期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1)、合约与交易的区别。掉期是外汇市场上的一种交易方法,是指对不同期限,但金额相等的同种外汇作两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它并没有实质的合约,更不是同一种衍生工具。而互换具有实质的合约,是一种重要的衍生工具。 (2)、有无专门市场。掉期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它本身没有专门的市场。互换则在专门的互换市场上交易。
26
4. 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互换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两个条件: (1)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2)双方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5.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其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不利地位的条件下,如果前者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后者专门生产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互换是比较优势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生动的运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就可以进行互换:
(1)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2)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二、 三、 四、
判断题× 2. × 3. × 4. √ 5. √ 6. √
选择题ABCDE 2. ABCDE 3.BCDE 4.A 5.A 6.B 7.D 计算题
1. A公司在固定利率贷款市场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A公司想借的是浮动利率贷款。而B公司在浮动利率贷款市场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A公司想借的是固定利率贷款。这为互换交易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两个公司在固定利率贷款上的年利差是1.4%,在浮动利率贷款上的年利差是0.5。如果双方合作,互换交易每年的总收益将是1.4%-0.5%=0.9%。因为银行要获得0.1%的报酬,所以A公司和B公司每人将获得0.4%的收益。这意味着A公司和B公司将分别以LIBOR-0.3%和13%的利率借入贷款。合适的协议安排如图所示。
12.3% 12.4% 12% A 金融中介 B LIBOR+0.6% LIBOR LIBOR
2.X公司在日元市场上有比较优势但想借入美元,Y公司在美元市场上有比较优势但想借入日元。这为互换交易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两个公司在日元贷款上的利差为1.5%,在美元贷款上的利差为0.4%,因此双方在互换合作中的年总收益为1.5%-0.4%=1.1%。因为银行要求收取0.5%的中介费,这样X公司和Y公司将分别获得0.3%的合作收益。互换后X公司实际上以9.6%—0.3%=9.3%的利率借入美元,而Y实际上以6.5%-0.3%=6.2%借入日元。合适的协议安排如图所示。所有的汇率风险由银行承担。
日元5% 日元5% 日元6.2% 美元10% A 金融中介 B 美元9.3% 美元10%
3.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可知,LIBOR的收益率曲线的期限结构是平的,都是10%(半年计一次复利)。互换合约中隐含的固定利率债券的价值为
6e-0.3333 互换合约中隐含的浮动利率债券的价值为
100+4.8e因此,互换对支付浮动利率的一方的价值为103.33-101.36=1.97百万美元,对支付固定利率的一方的价值为-1.97百万美元。 一、填空题
第九章 外汇风险及其管理测试题
1. 外汇风险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内部方法有: 、 、 、 等(列出四种方法) 二、判断题
1、当一个国际企业有一笔美元的应收帐款时,预期美元的汇价将会下跌,该企业决定采取提前收付法来回避外汇风险。 2、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由于支付货款时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使进出口商面临不利的可能,这种风险属于会计风险。 3、会计风险导致账面的损失,从而产生实际的资金转移。
4、在一般情况下,在进出口贸易中,采取“收硬付软”的计价货币原则有有利于防范外汇风险。 5、针对未来不确定的外汇现金流入, 可以买入外汇看跌期权防范汇率风险。
+106e=103.33百万美元
-0.3333 =101.36百万美元
27
6、经济主体只要持有或运用外汇,就存有外汇风险。( )
7、一般而言,提前或推后法更适合于跨国公司内部和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 8、外汇风险方法的方法中,提前或推后结汇方式能消除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
9、比较而言,外汇期货交易比期权交易更适合于在投标竞标活动中用于外汇风险的方法。10、外汇期货交易比外汇远期交易更适合于中小企业和较小规模金额的外汇风险方法管理。
11、由于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复杂的,所以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对此更为关注。 三、选择题:
1、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外币债权人和出口商在预测外币汇率将要上升时,争取延期收汇,以期获得该计价货币汇率上涨的利益。 B、外币债务人和进口商在预测外币汇率将要下降时,争取提前付汇,以免受该计价货币贬值的风险。 C、外币债权人在预测外币汇率将要下降时,争取提前收汇。 D、外币债务人在预测外币汇率将要上升时,争取推迟付汇。
2、在预期本币汇率即将上升的情况下,为回避外汇风险,出口商可以采用 的方法。 A, 提前收汇 B,推后收汇 , C, 压低价格 四、简答题:
1、如何运用合同货币法防范出口贸易中面临的外汇风险。 2、比较外汇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在防范外汇风险中的应用。
3、企业如何利用外部金融市场交易来为未来的一笔外汇应收款防范外汇风险. ( 列出3种方法) 4、期权交易在防范外汇风险中的应用。
5、设A公司有一笔10 000瑞士法郎, 期限为90天的应收账款,瑞士法郎的即期汇率为
1SF = 0.5 $, 90天瑞士法郎的利率为2% (年率),对于该笔外汇应收款, A 公司如何利用货币市场方法保值。 一、
填空题 1、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2、合同货币选择、货币搭配、调整价格、提前或推后、配对等
二、判断题1.√2. × 3. × 4. √ 5. √6. × 7. √ 8. × 9. × 10. √ 11. √ 三、选择题1、BD 2、 A 四、简答题
1、对于出口商,如果不能用本币进行结算时,应尽量选择用硬通货作为结算货币,或者至少为自由兑换货币。
2、外汇期货交易比较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金融的外汇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更为使用,可以对企业的外汇应付款进行多头套期保值,对于外汇应收款的企业,可以利用外汇期货进行空头套期保值。
外汇期权交易由于期权费的存在,在套期保值的效果上比期货方式要差,但是,期权交易具有灵活性和主动选择的特点,对于不确定性的外汇现金流入,可以买入外汇看跌期权保值,对于不确定性的外汇现金流出,可以买入外汇看涨期权保值。 3、远期交易,卖出远期外汇,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空头套期保值。买入外汇看跌期权,BSI法(借入一笔相应本币,在现汇市场兑换成外币,将外币资金投资相应期限)。
4、外汇期权交易可以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由于期权费的存在,在套期保值的效果上比期货方式要差,但是,期权交易具有灵活性和主动选择的特点,对于不确定性的外汇现金流入,可以买入外汇看跌期权保值,对于不确定性的外汇现金流出,可以买入外汇看涨期权保值。
5、在货币市场借入10000瑞士法郎,按市场即期汇率兑换为5000美元,将该笔美元在货币市场投资(例如购买存单)90天,同时以收到的外汇款10000归还借款, 同时支付10000×2% × 3/12=50瑞士法郎的利息。
第十章 国际金融市场测试题
填空题
1、按照金融市场分类的惯例,可将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分为 和 。 2、写出下列名词的中文: ADR , IBF
3、所谓外国债券是本国发行人在国外债券市场发行的以__________________计值的债券。 二、选择题
1、欧洲货币市场是 ( )
A、经营欧洲货币单位的国家金融市场B、经营欧洲国家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
28
C、欧洲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总称D、经营境外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 2、以下哪一个市场的出现突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模式( ) A、国际股票市场 C、证券市场
B、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D、离岸金融市场
3、国际债券包括( )
A、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B、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C、美元债券和日元债券D、欧洲美元债券和欧元债券 三、判断题
1、外国筹资者在欧洲某个金融市场上发行的美元债券称作“欧洲债券”。
2、在各种离岸金融中心,吸收本地区的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的属于收放中心。 3、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划分是以资金的用途为标准的。 4、在日本发行的美元债券可以称为“武士债券”。
5、欧洲债券指的是在外国借款者在欧洲发行的以欧洲美元为面值货币的债券。 6、本国经济发达成为集聚资金从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必要条件。 7、中长期国际银行贷款中,浮动利率使用普遍。
8、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不受货币发行国管制,但受市场所在地管辖。 四、简答题
1、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2、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发展。
3、简要介绍跨国公司(MNC) 可以有哪些渠道和方式利用国际金融市场。 4、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5、简述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的区别? 一、填空题
1、在岸和离岸2、存托凭证、国际银行设施3、所在国货币为面值货币 二、选择题1、D 2、D 3、D
三、判断题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四、简答题
1、范围广泛,不受地理限制,交易规模巨大,种类丰富、利率结构独特所受管制较少
2、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持续的筹资方式证券化和贷款债权证券化,筹资证券化是指利用发行证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发展迅速,如利用发行商业票据、债券、股票。此外金融机构将其某些资产经过特定的交易程序, 把缺乏 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
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狭义仅指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3、利用外汇市场结算汇兑、远期外汇市场防范外汇风险、欧洲货币市场短期投融资、欧洲信贷市场筹集中长期资金、欧洲证券市场长期融资、国际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4、金融全球化不可逆转、证券化持续、金融自由化深入推进、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规模急剧膨胀, 金融风险加大,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5、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受市场所在国的监管。 非居民之间,不受或较少受到市场所在国的监管。
第十一章 国际融资实务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国际贸易信贷 2、预支信贷 3、打包放款 4出口押汇 5、进口押汇
6、保理 7、出口信贷 8、辛迪加贷款 9、混合贷款10、政府贷款11、BOT融资 12、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贷款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指国际贸易中出口商给予进口商的各种延期付款便利。 2、保付代理业务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由保付代理组织承担。
29
3、__________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出口商在出口贸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出售大型或成套的资本类货物,而对出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优惠信贷。
4、________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本国大型或成套的资本类货物的出口贸易,而对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优惠信贷。
5、_________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给予出口商的资金信贷。
6、票据信贷是银行(多为出口地银行)给出口商提供的单纯以________为依托的各种信贷或融通活动。
三、判断题7、_________信贷是进口地银行在信用证项下或D/P托收项下,为进口商垫付货款后做凭信托收据借单提货的融资形式。
8、混合贷款是指同一融资项目中,政府贷款与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按某种形式混合发放的________。 9、_______是出口地银行给得到国外订单的出口厂商提供的无抵押的用于安排出口商品生产的专用贷款。
10、__________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本国大型或成套的资本类货物的出口贸易,而对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优惠信贷。
1、 项目贷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金融市场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借贷方式,主要以需要巨额资金的大型工程项目为贷款对象。
2、 由于项目贷款业务主要涉及的是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必须由国家提供担保,所以项目贷款属于一种无风险的贷款。 3、 项目贷款业务中,提供贷款业务的当事人之间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4、 在提供项目贷款前,一般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而不能盲目贷款。
5、 项目贷款就是由国际商业资本或国际私人资本为某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的贷款。 6、 项目贷款的利率水平一般低于商业性贷款的利率水平。
7、国际租赁与出口信贷相比,租赁融资为承租人提供的是100%融资,而出口信贷业务为进出口商提供的是70%---80%融资。 8、国际租赁业务中,出租人投资所获利润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9、融资租赁业务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的一种“不完全付清”的租赁形式。 10、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回租租赁均属于直接租赁。
11、租金的构成要素包括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租赁期间的利息,租赁资产的经营费用及一定的利润收入。 12、经营租赁合同属于不可撤消的合同。 四、简述题
1、国际贸易信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国际贸易中长期信贷的特点是什么?
3、出口信贷的特点有哪些?4、保付代理与信用保险有何不同?5、卖方信贷的程序有哪些? 6、混合贷款业务的特点有哪些?7、世行联合贷款的经营方式有哪些?8、政府贷款的条件有哪些?
9、比较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10、简述国际租赁市场的构成。11、影响国际租赁业务中租金总额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保付代理业务的程序。2、试述政府贷款的作用。3、试述保付代理业务的作用
4、对于某一特定项目,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5、结合目前中国租赁业务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 一、名词解释题
1、国际贸易信贷是指一切为开展或支持国际贸易而进行的各种信贷活动。 2、预支信贷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给予出口商的资金信贷。
3、是出口地银行给出口商提供的,以后者的正在打包待运的出口货物及正本信用证(如果有的话)为抵押的,用于打包放款申请书上规定用途的专用贷款。
4、指出口地银行给出口商提供的,以后者的装船提单及汇票(如果带汇票的话)的转让或抵押为条件的,用于偿还前期贷款的专用贷款。
5、指进口地银行在信用证项下或D/P托收项下,凭受益人提交的货运单据为抵押替进口商垫付货款的融资形式。 6、指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卖商品,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承购应收帐款的财务公司或专门组织,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
7、是指国家为支持和推动本国商品特别是大中型机电设备或成套设备等资本类商品的出口贸易,在政府的支持下,由该国的
30
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以来尚未有过的最高水平。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量,包括债务和股本资金,在2004 年增加了510 亿美元,达到3013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净额在2004 年总共达到1655 亿美元,增加了137 亿美元。在私人投资中,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私人投资的比重进一步加强。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察。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证券投资) 和国际信贷等方式。而短期资本流动则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等项目。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1年。显然,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但是,随着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三)国际证券市场结构进一步调整
随着全球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证券投资成了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重要方式和发展趋势。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 ( 除1995年以外),证券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所占的份额均在45%以上。
股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晴雨表,2004年上半年, 道- 琼斯股票指数同比升幅为44. 6 % , 日经指数为53. 2 % ,德国股票指数升幅更是达到90. 2 %。2001 年和2002 年, 美国经济严重滑坡, 网络经济泡沫被挤, 股票指数大跌, 欧洲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后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出,进入了欧洲和日本市场, 造成了欧、日股市上涨幅度大于美国。与此同时, 迫使欧元与日元连年升值。一般而言, 汇率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体现, 资本涌入哪里, 哪里的货币就升值。种种迹象表明, 未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会优于其他区域, 全球投资者会重新增强投资信心, 资金将加剧回流美国, 美元升值指日可待。
据世界银行《2005 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2004年债券发行量达到创记录的水平,私人债务资本流动出现强劲增长。国际间银行贷款净额继续下降的同时,净债券资本流动却强烈反弹,2004年达到了创记录的高点。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但是债券发行总量第一次超过了银行贷款总量。 (四)“逃往质量”战略主导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流向
从理论上讲,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国别)结构,取决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收益率差距、市场结构状况以及心理预期变化等。在正常情况下,收益率水平将主导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流向。但是,在诸如战争、金融风暴或经济衰退和资信危机等非常情况下,资本所有者更多是关注投资的安全性及所持的资产质量,优先选择风险程度低的“逃往质量”(Flight To Quality)战略将在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主导资本的基本流向。
2004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相当强劲的一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创下了三十多年来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记录。全球的经济复苏得以加强,复苏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和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且经济复苏的范围也得以扩大,拉丁美洲出现了回升,日本经济在加速,同时欧洲也处于温和的复苏之中。在有利的全球经济环境和强劲的国内经济表现的推动下,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的强劲复苏开始于2003年,并继续保持到了2004年,但速度有所放慢。私人和官方债务资本总的净流入达到了创记录的3,250亿美元的高点,比2000-2002年间的2,000亿美元有明显上升。考虑到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美元对多数主要货币大幅贬值这些因素之后,上升的幅度则会变得温和一些。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比2003年的4.3%稍有上升,但明显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的6%几的高点。这充分说明,国际资本的地区结构正在不断变化和调整,“逃往质量”战略正在逐步主导国际资本的基本流向。 (五)投资的区域结构失衡仍在加剧
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增长,部分地弥补了前两年的下降。流入低收入国家的份额达到了15年来的最高水平11%,但其所占世界市场资本总额比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部分资本流动仍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 不仅如此, 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将公司上市转移到了西方国际金融中心以寻求更多国际资本, 因而出现了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净流向发达国家的“倒流”现象。
另外,发展中国家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出,出现戏剧性的急剧上升,2004年估计达到400亿美元(1991年只有3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出主要来自于近几年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国家。作为对更激烈的国外竞争的一种应对措施,这些国家的国内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海外市场,而市场往往是其它发展中国家。
36
(六)发达国家海外投资项目“搬师回国”已经显现。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按照历史成本法计算,2003年末美国在海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17889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则高达27303亿美元。其中,为了规避国内的高额税收,以及便利在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运营,美资跨国公司留存海外的利润相当惊人。2004年末,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本土投资法》,其规定,美国公司抽回国内的海外收益只要在一年内用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债务、回购股票,以及培训和雇佣国内员工,对其征收的所得税率就将从35%下调至5.25%。市场普遍认为,一旦《本土投资法》得以实施,将有许多美资跨国公司巨头受此吸引而抽回海外留存利润。摩根大通银行经济研究部门估计,适用《本土投资法》的美资企业海外利润高达6500亿美元,其中回流美国的资金可达4000亿美元。不少大型跨国公司早已开始筹划这笔资金的用途,惠普公司2004年6月份就表示可能用回流的海外收益削减债务,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英特尔2004年4月份已经开始实施耗资20亿美元改造其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计划,并为其俄勒冈州一家工厂采购了设备。
成熟市场基准利率的变动对国际资本流量和流向一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超越大多数人的预期,全球经济增长率自1973年以来首次突破5%,远远高于2003年3.9%的增长幅度。随着经济增长成果日趋巩固,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相继从扩张转向中性。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决策者,美联储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5年2月2日,已经6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最低水平1%上升到了2.5%。鉴于目前美国经济表现强劲、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而经济学界估算“中性”的联邦基金利率应为3%-4%,此次加息后的联邦基金利率为2.5%,仍属于扩张性利率。预计联储在年内仍将小幅加息,逐步达到中性利率水平。相应地,此举是否将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组合投资和信贷投资流向逆转,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5年1月份,香港股市因为联储公告流露出继续加息的倾向而连续多日大幅度暴跌,就被市场参与者普遍视为警钟。此次联储加息之前,一些赌人民币升值的游资已经开始撤离。 3、运用双缺口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
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为了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投资和储备之间的差额(储备差额)同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差额)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投资、储备、进口和出口都是独立可变的,因此,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法。一种是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备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方法,除非极可能增加储备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另一种调节方法是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这就是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增长。虽然外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瓶颈”问题,但是,利用外资最终还是要偿还的。因此,必须提高外资的利用率,使其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进出口的增长,促进储蓄的增加,增强偿还能力。
(1)缺口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S=I即储蓄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当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缺口(如在储蓄、外汇、政府收入、技术等方面),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 (2)两缺口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 总供给Y=C+S+T+M
式中 C为消费;S为储蓄;T为税收;M为进口;X为出口。 总需求Y=C+I+G+X
式中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 若税收等于政府支出,即T=G,则有 S+M=I+X或I-S=M-X
上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由于有投资、储蓄 、进口、出口四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
(3)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模型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必要性,它可以提高一国出口能力,使得高收入、高储蓄的良性循环出现,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国内的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的要求,同时应该发挥政府在调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具有的得要意义。 4、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汇率的影响?
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名义汇率的影响,其二是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37
(1) 资本流动对名义汇率的影响
资本净流入对名义汇率的影响过程因各国汇率安排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净流入表现为外汇市场外汇供给的增加,在外汇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资本流入国货币的升值。名义汇率的升值进而影响贸易盈余,以贸易逆差来吸收资本的净流入,从而减轻本币升值的压力,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有责任和义务把本币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或者把其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资本流入不断持续,名义汇率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由此引起外汇供给增加最终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2) 资本流入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资本流入引起的货币汇率上升的压力不会完全消失,但可能通过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方式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化。
资本净流入被中央银行吸收为外汇储备,在不冲销的情况下,储备增加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上升,在国内货币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会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如果国外物价水平和名义汇率保持不变,则本币的实际汇率升值;而当国内价格上升幅度低于国外通货膨胀水平时,名义汇率保持不变意味着本币实际汇率的下降。
从一些资本流入国的实际的汇率变动情况来看,拉美国家(例如阿根廷、墨西哥等)的实际汇率在引进外国资本后升值幅度较大,而亚洲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的实际汇率在引进外国资本后升值幅度较小。另外,也有极少数的国家(例如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实际汇率在引进外国资本后反而下降了。 5、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表现出来,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的变动必然会从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动反映出来,即国际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数量增加,反之亦然。
在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分析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从国内货币创造的角度,有如下关系式: M=K·B 其中,K 为货币乘数,B 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国外净资产(即国家外汇储备)F+对政府债权净额 D+对金融机构再贷款 C+其他以放款、证券投资等形式进行货币投放的项目。
=国外资产净额 R+国内信贷额 W 即:B=R+W
增量形式表示为ΔB=ΔR+ΔW
所以,M=K·B=K(R+W)=K·W+K·e·u 其中,e 为汇率,u 为外汇持有额。
现假定货币乘数为常数,出于分析的方便假定汇率也是常数。令ΔMs 为货币供应量增量,ΔW 为国内信贷增量,Δu 为外汇持有额增量,则
M+ΔM=K(W+ΔW)+K·e·(u+Δu) =K·W+K·e·u + K·ΔW+K·e·Δu
上式表明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供给有如下关系:
第一、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因而短期资本流动通过影响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第二、资本流动的三种情况对货币供给量影响不同:若资本流入大于流出,外汇储备增加Δu,货币供给量扩张 K·e 倍 ,即 M 增加 k·e·Δu;若资本流入等于流出,外汇储备增量为 O,货币供给量不变;若资本流入小于流出,外汇储备减少Δu,货币供给量减少 k·e·Δu。
第三、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长期资本流动除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外,还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很大的间接影响,影响途径为,资本流入通过组合效应、乘数效应和诱导效应,影响流入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货币供给的增长带来压力。
6、80年代以来国际投机性资本投机性冲击的新特点
80年代以来的投机性冲击显示出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冲击的规模和势力日益庞大、投机性冲击策略立体化、冲击面越来越区域化,以及冲击活动日益公开化等。 (一)投机性冲击的规模和势力日益庞大
38
考察典型的投机性冲击案例,一个最明显的趋势是投机性冲击的规模和冲击的力度日益庞大。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1、国际投机性资本的规模日益庞大。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一度经济增长缓慢,但同时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力度却不断加强。于是大量资金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到处寻求新的获利机会,形成国际投机资本的不断积累,并通过国际信用的乘数效应,使国际投机性资本成倍增加。据IMF的有关估计,目前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性资金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年GNP的20%,每天大约有1.2万亿美元以上的投机性资金在寻求各种获利机会,相当于实物交易的近百倍。 2、国际投机性资本日益形成“集体化”倾向。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络的延伸,全球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营运系统已经形成,外汇市场资金可以瞬间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国际投机者已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发展为实力强大的投机集团。他们作为有别于各国货币当局和国际金融组织的第三种力量,已经对国家汇率制度的稳定及国际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为投机者提供了杠杆化的交易方式。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使金融衍生品和交易迅速发展。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性”特征,投机者得以用较少的资金买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投资金额的金融商品。这使得一家对冲基金以少量资金就可以推动数千亿美元之巨的交易,从而牵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 (二)投机性冲击策略日益立体化
90年代以来,投机性冲击策略日臻成熟。传统的投机者只是简单地利用即期和远期交易赚取汇差或利差,而当今的投机性冲击策略要复杂得多。投机者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金融工具,投机性交易涉及各类基础工具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可以说,当今的投机性冲击是利用各种金融资产价格在各个市场之间的内在联动性做全方位的投机。 (三)投机性冲击面日益区域化
传统的投机性冲击是孤立的,并且地域分散。而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投机性冲击也带有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无论是80年代初的拉美货币危机,还是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抑或是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均由矛盾集中的市场震荡开始,进而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周边市场,其间呈现为一种交互式的动态过程。
(四)投机性冲击活动日益公开化
传统的投机活动是隐蔽的或半公开的套汇和套利活动。而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投机活动逐渐发展到公开或有意表示向某种货币发动攻击,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剧投机目标货币的贬值预期。例如,1997年底,索罗斯公开发表文章宣称,他们将再次向港币发动攻击。此后又对报界说,下一个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后果然应验。之后,索罗斯又称巴西货币定价过高,并扬言下一个攻击目标是雷亚尔,结果也未“食言”。 7、运用福利效应模型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总量和福利的促进作用
麦克杜格尔运用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给出两个国家的福利效应模型,以证明资本流入的最佳规模及其效应。他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之间存在差异。在各国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时,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金充裕国流向资本短缺国。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图1 中,纵轴为资本边际产出率,AA′和 BB′分别为 A 国和 B 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曲线,也是其资本需求曲线。横轴为资本量,QAC 和 QBC 分别为 A 国和 B 国的资本量。QAQB为世界资本总量。因 A 国的初始资本边际产出率 CD 低于 B 国的 CL,将会引发 A 国资本向 B 国流动,当有 GC 量的资本从 A 国流向 B 国时,两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相等,即 GJ=QAI=QBK。A 国的总产出由流动前的 QAADC 变为 QAAJG,B 国总产出则由 QBBFC 变为QBBJG,世界总量从 QAADC+QBBFC 变 QAAJG+QBBJG,增加了三角形面积 JFD 的产量,即福利三角形。由此可见,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能提高世界总产量,但对流出国和流入国的影响有所不同。
39
图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对流出国来说,产量减少(GJDC),劳动力收益减少(从 HAD 到 IAJ),但资本收益从 QAHDC 增加为 QAIJG+GJLC,增加了 HILD,只要对外投资收入量 GCLJ 大于生产减少量GJDC,流出国就能获得总体国民收入增加(图中为 JLD)。相反地,对流入国来说,产量和劳动力收益增加,而资本收益减少,但总体国民收入也有所增加(图中为 JLF)。
此外,该模型还说明:对外来投资的利润征税可能使外来投资者减少资本投入,但会继续提高流入国的福利;来源于规模效应、垄断消除、技术进步、生产瓶颈消除等的外部经济会使资本边际产出曲线发生移动,增加产出,从而提高该国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程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劳动者工资、本国资本利润和原有外资所获得的利润变化引起的上交税收的改变。 麦克杜格尔的新古典模型也有不足之处。在分析对资本流入国经济的影响时,更适用于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流入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且,资本流入引起资本的积累并不能保证一国总是获得福利增加。 8、辨析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是指一个国家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剧烈动荡和混乱,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它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股市暴跌,资本外逃,信用遭到破坏,银根奇紧,利率上升,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官方储备大量减少,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货币对内对外大幅度贬值等。IMF ( IMF, 1998 )认为,广义的金融危机的定义包括了以上四种类型。几种广义的金融危机可以明显区别开来。货币危机是指对一国货币的投机导致该种货币贬值或迫使货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或耗费大量储备保卫货币的情况。银行危机是指现实或潜在的银行挤兑或银行倒闭引致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或迫使政府通过提供大量援助进行干预情况出现的情形。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按时偿还其对外负债,不管债务人是政府还是私人。
对货币危机的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979年Paul Krugman发表的重要论文《一种国际收支危机的模型》,在该论文中,Paul Krugman将货币危机视为一种国际收支危机,他认为: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的国家,为防止货币贬值而消耗国际储备或提高国内利率而付出国内通货膨胀上升的成本,当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时,本币就会大幅度贬值,出现货币危机。在上面论述中我们己提到了IMF(IMF, 1998)对货币危机的定义,它可以看作是广义的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可以看作是金融危机的狭义定义。货币危机通常表现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或被迫调整(如法定贬值、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等)、国际储备的急剧减少、以及本币利率的大幅上升等。
目前主要有4种货币危机的判定标准,其基础是:①仅仅是汇率的急剧大幅度变动;②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加权平均大幅度变动;③加权平均的汇率、外汇储备和利率的大幅度变动:④进口的大幅度下降。第2种标准是由格雷西拉·卡明斯基等人在论文《货币危机的先导指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货币危机是对一国货币的攻击导致了该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或国际储备的大幅度下降或二者兼而有之的状态;货币危机包括成功或不成功的对一国货币的攻击;可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对货币危机进行事后确认。由于第2种标准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因此使用得最为广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金融危机大多表现出明显的货币危机的特点,并且,近期货币危机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它往往与银行危机相伴而来,这种情况被称为“双重危机”(Twin Crises)。 第十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货币体系 2、国际金融组织 二、选择题
40
1、1992年,( )的签署是欧洲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里程碑。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B、<<牙买加协议>> C、布雷顿森林协定 2、世界银行总部在( )
A、华盛顿 B、纽约 C、日内瓦 D、苏黎世 3、( ),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唯一的货币。
A、1999年1月 B、2001年7月 C、2002年1月 D、2002年7月 4、布雷顿森林协定是以( )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一战之前,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是( )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6、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金块本位制 7、目前,发达工业国多采用( )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盯住汇率制 D、货币局制 8、( )简称世界银行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金融公司 D、世界银行集团 三、判断题
1、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浮动汇率合法化。2、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3、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固定汇率制。 4、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5、国际开发协会的宗旨是对低收入国家提供优惠贷款。6、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唯一的货币。 四、简答题
1、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2、什么叫特里芬两难。3、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五.问答题1、试述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一、
名词解释
1、国际货币体系:是围绕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所形成的制度性安排。
2、国际金融组织:指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协调国际金融关系,维系国际货币秩序和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超国家机构。 二、 三、
选择题 判断题
1、A 2、A 3、D 4、A 5、A 6、A 7、B 8、A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四、
简答题
1、答:(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2) 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 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2、答: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供应必须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美元供应的
不断增长会使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3、答:(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
(2)稳定汇率。 (3)调节国际收支 (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
五、
问答题要点:
1、答:假定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则本国黄金净流出,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本国货币实际汇率下跌,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降低直到最终消除。如果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
41
1、1992年,( )的签署是欧洲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里程碑。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B、<<牙买加协议>> C、布雷顿森林协定 2、世界银行总部在( )
A、华盛顿 B、纽约 C、日内瓦 D、苏黎世 3、( ),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唯一的货币。
A、1999年1月 B、2001年7月 C、2002年1月 D、2002年7月 4、布雷顿森林协定是以( )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一战之前,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是( )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6、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金块本位制 7、目前,发达工业国多采用( )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盯住汇率制 D、货币局制 8、( )简称世界银行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金融公司 D、世界银行集团 三、判断题
1、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浮动汇率合法化。2、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3、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固定汇率制。 4、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5、国际开发协会的宗旨是对低收入国家提供优惠贷款。6、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唯一的货币。 四、简答题
1、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2、什么叫特里芬两难。3、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五.问答题1、试述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一、
名词解释
1、国际货币体系:是围绕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所形成的制度性安排。
2、国际金融组织:指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协调国际金融关系,维系国际货币秩序和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超国家机构。 二、 三、
选择题 判断题
1、A 2、A 3、D 4、A 5、A 6、A 7、B 8、A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四、
简答题
1、答:(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2) 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 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2、答: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供应必须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美元供应的
不断增长会使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3、答:(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
(2)稳定汇率。 (3)调节国际收支 (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
五、
问答题要点:
1、答:假定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则本国黄金净流出,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本国货币实际汇率下跌,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降低直到最终消除。如果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
41
正在阅读:
国际金融学分章习题作业(中文)(1)01-09
失败的电视广告案例3篇02-21
充满回忆的操场作文600字06-17
内龙骨布置5道模板计算05-15
《我最好的老师》词句解析04-08
适合小学生的励志诗歌11-21
病房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周工作程序07-24
小学生二年级作文感恩老师06-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国际金融
- 学分
- 习题
- 中文
-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