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10-17 17:5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造性思维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种种矛盾,攻克这道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苦学、机械式学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反之,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甚至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和谐统一,我认为应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兴趣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及时和恰当的给予鼓励。根据学生的能力程度,布置不同的任务,供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通过选择恰当的任务,对具体完成的情况具体评价。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 激发兴趣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中小学生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图文并茂,有趣极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使原来技能教学变为能力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而WINDOWS 及其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可以说这些软件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力”。有了这种“诱惑力”,学生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力了。

2、 培养兴趣阶段

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是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

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1) 精心设计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我最引以自豪”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2) 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讲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让学生学习“画图”时,教给学生基本的画图工具的使用。然后就让学生完成的简单的图画。剩下的时间就学生自由创造。还有应当了解现时学生的心理:学电脑时,教会他们快捷的方法和实用的技巧。比如:在学打字智能ABC这部分内容时,是比较单调的,我用智能ABC中的一些技巧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加“V”字键就可以从中文切换到英文,巧打繁体数字等。这样就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

3、 巩固兴趣阶段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例如,我在每堂果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们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们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们的作品是最棒的。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二、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的时候,在这样的条件下,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好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加上计算机、投影机。

充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培养创造思维提供保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布置任务

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任务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更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辅助讲解

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 作品展示

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例如,在整个的上机考试过程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选题,力争使自己的作品最佳。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询问:“我的怎么样?比×××的好吧?”、“老师,你说哪不好,我再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是在为自己学习,是学习的主体。

结束语:一学年以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完成任务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实施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3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