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更新时间:2023-08-26 22: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Jo u rna l o fW uhan In s titu te o f Educa tio na l Sc ience VOL. 5 ,NO. 1. 2007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71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焦 婷

[摘 要]科学教育强调孩子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主张让孩子通过自身与周围环 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真知。在教育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发现、支持、扩展和利 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发现、保护、培植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还要根据孩子 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来准确地、全面地预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将要遇 到的学习困难。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孩子的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科学的精神,尝试解决问 题的策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

[关键词]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指导

[作者简介] 焦 婷: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教师。(武汉 430023)

科学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更注意让

孩子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孩子的亲自参

与和动手操作,主张让孩子通过自身与周围环境

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真知。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幼儿科学教育又融入

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随着选择范围

的扩大,教师就更应做有心人,寻找出幼儿感兴趣

的事物和内容,并生成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的主

动探索和学习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前提。

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孩子们天生就是

小小的探索家,对身边很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发

现、支持、扩展和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发现、保

护、培植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在教

育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悉心观察孩子,要理

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感受和想法,放弃权威思

想,师生共同构成活动。2003 年那场“SARS病

毒”袭来,孩子们周围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

们问道:“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每天都要放在消

毒池里呢?”“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来上幼儿园

呢?”“老师, SARS是什么? 它可怕吗?”这些疑问

都为教师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提供了机会,另

一方面也为活动的自然生成创造了条件。

当然,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还要根据孩

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来准

确地、全面地预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将要遇到的

学习困难。例如,在纸的学习内容中,小班的孩子

喜欢将纸撕、剪、画,那么纸的基本特性就是小班

孩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而大班孩子在创造性思

维、求异性发散上有了明显发展。学习时,他们已

经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用法、玩法,而是喜欢

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于是

可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发现物体形状的改变对承

重力产生影响的有趣现象上。由此看来,教师对

幼儿学习困难做出准确的预测,确定划分合适的

重难点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

前提。

如何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指

导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所谈到的

科学领域知识,明显地具有“情境化、过程化、活

动化、经验化”的特点,体现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

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

VOL. 5 ,NO. 1. 2007 J o u rna l o fW uha n In s titu te o f Educa tio na l Sc ie nce 72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

大变革。活动中,教师支持孩子的亲身经历、探究

体验科学的精神,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最重要

的价值就是使幼儿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去

学习。以《纸的力量》活动为例:

1. 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孩子们就

会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开始教师提出:“你们

谁能让桌上的纸不依靠任何外力站起来呀?”这

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这纸还能站

起来呀?”“肯定不行,纸太软了,所以不能站起

来?”“当然可以,不信我来试试”孩子们的讨论十

分激烈,马上产生了想要寻求答案的愿望和冲动。

孩子们有了疑问,这时主动探究进入了真正的准

备状态。

2. 学会等待,以最大的耐心看待幼儿的种种

表现,不过早指导或干预过多,而应提供充分的时

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活动。如孩子们探索如

何让纸站起来,第一种是饶有兴趣地反复尝试将

一张纸竖放、倒下、又竖放的动作;第二种是在纸

竖放失败后,将纸进行了折叠,再次尝试;第三种

就是一味模仿别人,但由于缺乏对形状改变的认

知,所以屡屡失败;第四种是思维很活跃的孩子,

他们不仅发现了如何将纸站起来的方法,而且还

会尝试将装纸的小筐放在这纸上,试着让纸承力。

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认知冲突而引发

了一系列的争议,如“为什么你的纸能站起来,而

我不行呢?”“你的纸上怎么还能放一个小筐! ”

“快帮帮我,为什么我的不行呢?”这些问题和争

议,不断激发孩子们去尝试去推理,在与同伴反复

的比较中,孩子们从不会选择到学会选择,从失败

选择到成功选择。很多活动的开展,都让我们看

到了伙伴影响在孩子发展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

用。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影

响源,正如《纲要》中所说:“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

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31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指导策略。如:

在第一次探索“如何让纸站起来”活动结束后,孩

子们发现了将纸折成“贺卡型”“门型”“W 型”

“弧线型”“圆柱型”,就能将纸站起来的多种方

法,还尝试了在纸上承力(放一定重量的玩具)的

有趣现象。孩子们自由“交流协调”与“交流分

享”,在各自选择探索的基础上,参观、交流自己

的活动过程、方式和结果,相互评议活动情况。但

是,一个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仅仅依靠认知冲突产

生的互动是不够的,而针对重要的关键现象与属

性进行批判验证活动是促进孩子概念理解的决定

性条件(如何让纸站起来能承重力,如何改变纸

的形状能让它承受更大的力)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充分把握住了一个能激发孩子们再探索的有

利时机。当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纸上能放很多小

积木,其他的孩子也争着说自己的纸上也能放积

木块时,教师顺着孩子的话说:“让我们看看谁的

纸上放的积木更多(找出哪种形状的改变方法能

承受更大的力) 。”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了第二次

尝试,通过比较交流,孩子们发现将纸折成圆柱体

比“门型”“W 型”“波浪型”都要牢固,承放的积

木块数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从怎样将纸

站起来,到如何改变纸的支撑面而使其承受更大

的力,教师和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着积

极的互动,在对话和互动中,孩子们共享经验和想

法,共同构建和修正自己的认知。

4. 多样的提问,适时的归纳,使探索行为得以

提炼和提高。为了使孩子们的探索一步一步深

入,交流协调获得正确认知,教师也可尝试着以合

作者的身份选择适当的时间介入孩子们的活动,

适时地归纳小结,在这个过程可尝试如下三种方

式的提问:

(1)开放式提问。例如:“你是用什么方法让

纸站起来的呀?”“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呀? 发现了

什么?”等,这样的提问难度不大,有利于鼓励大

部分的孩子大胆发言,增强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与信心。对于孩子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

大可不必立刻做出明确评估,而可以积极引导孩

子各抒己见,这样自然营造出一个轻松民主的交

流氛围。

(2)递进式提问。孩子的思考往往是留于表

面,较为浮浅,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可采

取递进式提问。如“这是什么?”(下转第75页)

Jo u rna l o fW uhan In s titu te o f Educa tio na l Sc ience VOL. 5 ,NO. 1. 2007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75

充分给予幼儿自主的权利,在层层深入、不断推进

的表演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由创造和发

展。在“恐龙之父”表演的初始阶段,孩子们是利

用恐龙模型进行表演的。他们手中拿着各种造型

的恐龙模型边比划,边表演。孩子们利用模型,时

而互相争斗,时而嬉戏玩耍,时而和睦相处,时而

怒吼狂奔,此时的表演幼儿处于兴奋中。伴随幼

儿的表演需要,他们干脆放弃了手中的模型,尝试

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他们把自己装扮成真正

的恐龙,来模仿恐龙的行走、姿态、表情、动作,在

幼儿的表演中,你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用双手装成

巨爪样,双腿弯曲,一步一步地行走着,有时在地

上打个滚,有时候呼呼大睡,他们还会为一个转

身、甩头、吼叫等动作的准确性重复好几次。接着

幼儿又自制了服装,穿上演出服,他们的表演更加

投入。后期,幼儿又自创了配音(音响效果)的表

现形式。他们尝试着用各种材料、乐器等进行辅

助配音,增强了表演游戏的真实感。比如,需要下

雨时,幼儿找来了塑料袋,利用揉搓的沙响声音充

当雨声;火山喷发时用击鼓来表示喷发的巨响;小

恐龙诞生时,用敲击的木鱼声来表示破壳而出。

在这里,纸、乐器、玩具、小勺、小碗等都成了配音

的辅助材料。在表演游戏中,我们不光看到了幼

儿的表演,同时也感受到了主题活动的延伸。他

们在自主的活动中,感悟着自信的力量,体验着成

功的喜悦。

因此,运用探究性主题活动与幼儿的表演游

戏相结合的游戏方法,是整合教育活动的一种尝

试,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寓教育

于游戏之中,也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

力,深化和丰富主题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责任编辑:陈光兰〕

(上接第72 页)“我知道, 我家有, 挡雨的棚子

呀! ”“那你们能告诉我,它是什么样的吗?”“像波

浪一样。”“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呢?”

“哦,做成这个样子,是为了让它承受更大的力,

这样,雨再大,棚子也能接住呀! ”这样层层地递

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有助于孩子思考事物之间深

层次的联系,抓住本质特征,提高认知水平,不断 体验生活中的奇妙和探索发现的乐趣。

(3)自由式提问。这是孩子根据自身掌握的

情况,寻求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一种问答 方式。例如:孩子们在操作摆弄中,发现“同样是 一样的纸,为什么他的上面能放那么多的积木,而 我的纸上却不行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 再讨论:“对呀, 真奇怪! 你们认为是怎么回 事呢?”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要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 自由组合这几种提问方式,当然其中的随机性也 相当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笔带过,也不能每个 问题都追根究底,更不能任由孩子自由发问,偏离 教学重点,教师在这其中要把握好一个度。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创造和发展的关键时 期,面对高科技、大发展的新时代,要培养出有具 有自信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还需我们 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科学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 尝试和建构。

〔责任编辑:向保秀〕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3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