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2016年版)

更新时间:2024-05-31 0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2016年版)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相互交融:

A: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与政治的交融: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b.随着世界多极化,世界范围内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A、为什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他:大力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①作用的双重性:优秀文化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文化阻碍,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在:a.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b.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的作用——(优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

1、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的意义及要求: (1)意义:

a.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b.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c.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政治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要求:(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文化创新 (1)为什么: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本质)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⑤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⑥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突出爱国主义 1、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

(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鲜明的民族性,②相对稳定性(继承性、社会历史性)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特征: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重要性: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它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⑤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B必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①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

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 ③这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

⑦每个公民必须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民族之魂 (5)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特征: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具体内涵。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文化市场、文化生活与大众文化】 1、为什么要文化生活中作出选择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2)文化生活有“喜”与“忧”(“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措施

(1)个人:a.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b.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企业:a.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b.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3)国家:①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 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①要坚持“双为”方向 和“双百”方针,坚持三个“贴近”,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③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⑤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⑥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实际文化需求

【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特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措施: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贴近群众,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高公民素质.

②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文化多样性下必须弘扬主旋律(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含义) 措施: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②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⑥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

⑦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⑨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地位)

①A、时代要求: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3)怎么做:——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A、国家角度(目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个人角度(提高修养----实践)

①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坚持把2个修养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通过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②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规范自己的行为,追求思想道德目标,

④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

⑤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⑥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观点) (1)是什么(基本内容):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③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3)怎么做: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样】 1、为什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人才、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科技和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教在文化传承中有特殊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⑥“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⑦大力发展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2.怎么做: (1)国家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服务,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④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公民:

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②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集锦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注意: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6、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1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1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4、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7、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9、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发展先进文化

1、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2、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8、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注意: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2016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

一、文化生活要求要背的知识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的表现。)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影响人通过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教育的作用(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态度和原则、传播途径、传播手段特别是大众传媒的特点)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论界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交流要利用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 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既要面向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文化的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和应该反对的错误观点)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是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原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文化始终是温习中华各族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其原因是具有包容性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怎样弘扬在书本上哦 7、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8.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0.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1.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企业:

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公民或青年学生:

①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发展先进文化、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 (5)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国家: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青年学生: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创新等。

14.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发挥什么作用?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