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专题一过关检测

更新时间:2024-04-29 13: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语文必修五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说明: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裸露/露宿 蛊惑/酒盅 龟甲/龟裂片 叶脉/脉脉含情 症结/对症下药 ..........B.镌刻/隽永 妊娠/宸翰 双刃剑/撒手锏 氛围/恰如其分 绿茵/封妻荫子 ..........C.隐藏/藏蓝 脖颈/颈联 压轴/珐琅釉 枕藉/狼藉一片 果蒂/结缔组织 ..........D.阐明/禅让 螫针/惊蛰 糖甙/核苷酸 淹没/湮没无闻 老趼/胼手胝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C.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并遇害事件尽管已过去3周,但死伤人数如此之众,真是耸人听...闻。 .

D.附庸风雅的人,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无可非议。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 、 、 4.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答:(1)第一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 (不超过20个字) (3)第三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10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芙 蕖 李 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

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娇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者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实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①②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①四命: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②无如:无奈。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是:表示判断。 .B.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实:实用价值。 .C.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徂:到、往。 .D. 又时病其漏。 病:以??为苦。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甲

②芙蕖则不然。 .③迨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乙 ④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

⑤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⑥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丙 ⑦霜中败叶,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 .⑧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丁 ⑨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

⑩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A. 甲组两个“然”意义不相同;丙组两个“乃”意义相同。

B. 乙组两个“dài”意义不相同;③中的“迨”和⑤中的“及”意义相同。 C. 丁组三个“备”意义不相同;⑧和⑨的中“备”用法相同,都是动词。 D. 甲、乙、丙三组中的加点词都属于虚词;而丁组的“备”是实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举例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

B. 第1自然段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点明文章主旨,总领全文。其中“可人”一词,囊括了“可目”、“可鼻”、“可口”等项,紧接用“不一而足”一语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对种种可人之处的兴趣,最后用“请备述之”一语提起下文。

C. 第2至第5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承接前文来“备述”芙蕖“可人”之处;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将上述“可人”之四项,归为“适耳目之观”与“备家常之用”两类,与开头既有呼应,又略有变化,并以“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这一反问句有力地点出题旨,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之意。

D. 在说明芙蕖“可人”之处时,分项说明颇有技巧:一方面把“可人”分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项,而又从“适耳目之观”和“备家常之用”的“观”和“用”两大项来收束,其横式的分类法显得富有层次感;另一方面从“可目”这一类以及从“可目”直到“可用”这四类,内容的两次展开,又符合荷初生小叶、逐渐长高、成花、盛开、凋谢、生莲结子、衰败这一纵式的递进生长过程,于是,两个纵式的递进与全文的模式并列交织起来,显示了作者构思匠心独运。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译文: (2)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译文: (3)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 ,片片桃花雨后娇。(明·徐[火勃]《咏荔枝膜》) ? ,万颗累累簇更团。(明·陈辉《荔枝》诗) ? ,山顶千门次第开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三》) ? ,不妨长作岭南人。(宋·苏轼《惠州一绝》) ? ,鱼目珠涵白膜浆。(唐·徐夤《荔支二首》) ?著阴无隙地, 。(明·郭子章《荔枝》)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答: 1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 答: 1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7题。

人类进入四维空间的钥匙

(1)“维”是表示方向的概念。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由两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二维空间呈平面性,由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同样道理,三维空间是立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四维空间呈时空流动性,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确立。

(2)蚂蚁是典型的适应二维空间的生命形式。他们的认知能力只对前后(长),左右(宽)所确立的平面性空间有感应,而不知道有上下(高)。如果把食物放在它们头上很近的地方,所有蚂蚁只会前后左右在一个面上寻找,绝不会向上搜索。因为这块食物已从二维空间进入了三维空间里。

(3)生存在任何一维空间的生命形式只对本维度有感知,而高一维空间的那个特有的维度对它们便是认知的极限了。人类是生存在三维空间的生命形式,人类社会的万千事物都只能存在于长、宽、高确立的空间和与时间的接足点——“现在”所构成的生存模式中。而在四维空间中,长、宽、高形成的体与时间的结合不是一点(现在),而是拉长的“现在”,就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所认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集合。四维空间的体与时间的结合是自由的,它打破了我们三维空间的体与时间的结合只能局限于一点(现在)的认知极限。当四维空间的体和与之结合的时间在我们三维空间的人类认知里是“将来”或“过去”的时间概念时,这个体在我们人类的感知中便发现不了,因为我们看不到将来的事物。

(4)那么,人类能否进入四维空间呢?这是可能的,而且可能已经具备了进入的条件。 (5)传奇人物黎国雄先生,在睡梦中预见了自己将会和一辆车后尾是平身的红色车子发生车祸,后来他百般地小心驾驶, 还是撞上了和睡梦中一模一样的车子。他能够进入四维空间,和他的右脑有关!

(6)人类大脑是两个有不同功能,而几乎是各自独立的左半球和右半球组成,左半球负责理性和逻辑性分析工作、语言功能。而右脑是掌管音乐、韵律、图象,换句话说,是感性的知觉和空间感。做梦及醒时的幻想、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右脑的功能。

(7)人类进入四维空间的钥匙就在我们的右脑里面。人类有两种资讯系统,即神经资讯系统和激素资讯系统。单靠神经系统不可能把大脑所发出的命令传递到全身,还要靠内分泌系统的协助。制造及调整各种激素的是间脑(也有人认为人类有3个脑:即左脑,右脑和间脑)的脑下垂体。要使脑下垂体发挥作用,就要激化松果体。美国学者拉特克理夫认为:“松果体是位于脑部下方的小球状的腺体,据推测它可能是人类从原始时代远祖那里继承下来的第三只眼的遗迹。”很久以前人类有第三只眼,这很可能是右脑。美国朱利安博士就认为古代人过的是右脑为主的生活,后来经过不断的进化,人类变成左脑人,而右脑功能就逐渐变得次要了。现在推测人类继续进化下去的话,将成为同时拥有古代人及现代人的能力,原本沉睡着的松果体被觉醒,曾经发挥过作用的第三只眼也能变得看得见了。

(8)松果体分泌出褪黑激素,对右脑下部与脑下垂体发生作用,调节各方面的功能。松果体还分泌出血清素,威尔森在《神秘》一书中说:“灵长类的人类的血清素,比其他不同种类的动物多许多,这种血清素是从松果体分沁出来,它有着抑制知识(左脑)发展、增强智力(右脑)的功能。”这说明血清素这种激素跟人类的潜在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15.请给“四维空间”下一个定义,并简要概括四维空间与三维空间有怎样的不同。(5分) 答:

16.文章题为“人类进入四维空间的钥匙”,在文章后半部分才谈及,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5分) 答:

17.人类进入四维空间的钥匙在右脑,从后两段看,为什么要激活松果体?(5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专题过关检测】

1. B 。相同的有:A.裸露/露宿 C.果蒂/结缔组织D.淹没/湮没无闻。

2.A。B.“熟视无睹”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都不能带宾语,应改为“依然对单一耕作的弊端熟视无睹的话”。 C.“耸人听闻”改为“骇人听闻”。D、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非议,指责。这个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应改成“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地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才更符合句子的原意。 “防患于未然”和“耸人听闻”见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熟视无睹”以及易与“无可非议”混淆的“无可厚非”见于《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3.(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本题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4.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5. A.是:指示代词,这样。

6. C,⑨和⑩的中“备”用法相同,都是动词。(①然,然而、但是。②然,这样。③迨,及、到。④殆,大概。⑤及,到,到??时候。⑥乃,却。⑦乃,却。⑧备,详尽。⑨备,准备。⑩备,具备。)

7.A.将“举例说明”改为“分项”或“分类”说明。

8.(1)各种花适合时令的时间,只是在花开那几天,那几天以前(和)那几天以后(就)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注意“当令”“前此后此”“秋”)(2)莲子和藕都(是)一起陈列在盘子里的菜肴,交互使人感到满口芳香。(注意“盘”“芬”及句子通顺)(3)(时常)盼望下雨来救它,我大概就是所谓不善于培养(它)而把它的生命随便处置的人了。(注意“乞水”“殆”“养生”“草菅其命”)

【参考译文】荷花和其他草本的许多花相比,好像觉得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没有

树干,一年生长一次,那些情况(却同其他草本花)一样。花谱里说:“生长在水里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那就不能说(荷花)不是草本了。我夏天全靠荷花才能活下去,(这)并不是故意机械模仿周敦颐《爱莲说》,套用前人已成定论的学说,(而是)因为荷花适合人(心意),它的优点不止一个,请(让我)(把这些优点)全部说出来。

各种花适合时令的时间,只是在花开那几天,那几天以前(和)那几天以后(就)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荷花却不(是)这样:打从小荷叶出水的时候起,(小荷叶)就点缀在碧绿的水面上:到了那茎叶生长以后,就一天天高起来,一天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它)呈现出飘摇的美态,没风的时候(它)也显示出袅娜的丰姿。这样,我们在荷花还未开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飘逸超群的情致了。到了荷花开花,(它那)娇艳的姿色(浓得好像)就要滴下来(似的),(一朵朵,一批比)先后开放,从夏天到秋天。这在花来说(开花供人欣赏)是(它)分内的事,在人来说是应该得到的享受。到了荷花谢后,(它)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已尽了责任,把他所有的姿色都献给了人们)没有什么过错了。(可是它)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莲蓬中结出莲子,亭亭独立,还像那未开的花,同翠叶一起耸立(在水上),不到白露结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合观赏的事。

适合人们鼻子(嗅觉)的,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奇异香气,(用来)避暑,暑气因为它而减退,(用来)纳凉,凉气跟着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们)口味方面,莲子和藕都(是)一起陈列在盘子里的菜肴,交互使人感到满口芳香。

只有经过霜打以后的残枯荷叶,衰败不堪,好像(已经)成为可以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摘下它收藏起来,还可以在一年中用来包裹东西。

这样看来,荷花这种东西,(是)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眼睛观赏的,没有一物一丝不具备家常用途的。(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有比种荷花(更)大的吗?

我的四个生命攸关的东西,这荷花是头等重要的。无奈(我)热爱(它)一生,却得不到半亩池塘(种荷花)作为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能挖一个斗大的池子,种几株荷花勉强敷衍过去,又时常因水池向地底下渗水而发愁。(时常)盼望下雨来救它,我大概就是所谓不善于培养(它)而把它的生命随便处置的人了。

9. 【答案】(1)(5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5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

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10.?盈盈荷瓣风前落 ?南州六月荔枝丹 ?长安回望绣成堆 ?日啖荔枝三百颗 ?龙绢(一作“绡”)壳绽红纹粟 ?飞焰欲横天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1.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2.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3.(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 (3分,赋分同上) 14.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15.?四维空间是由长、宽、高和时间等四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2分)?①三维空间呈立体性,四维空间呈时空流动性;②三维空间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四维空间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确立;③三维空间的体与时间的结合只能局限于一点(现在),而四维空间的体与时间的结合不是一点(现在),而是涵盖过去、现在和将来;④在三维空间看不到四维空间,而在四维空间能够看到三维空间。(定义2分;后一问,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16.?维度的理论阐释;?生命形式在各自所适应的空间模式中的特征;?人类如何才能进入四维空间。(第一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顺序颠倒不给分)

17.①只有激化松果体,才能使脑下垂体发挥作用,从而使间脑制造及调整各种激素;②激化松果体,就可能激活第三只眼(右脑);③激化松果体,能够分泌出褪黑激素,对右脑下部与脑下垂体发生作用,调节各方面的功能;④激化松果体,能分泌出血清素,从而增强右脑的功能。(一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8.作文(70分)参照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