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1-6单元全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3 17: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8年新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2018年秋期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1《大青树下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教材上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的民族特色,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详细地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12支铅笔)。由学生熊江、肖宇轩带领。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
1
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用手机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写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从教材中寻找,鼓励找对了的学生。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指名读生字。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课后小资料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生字。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2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3
先提问熊江,翟丽萍等学生。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殷悦、李锦锋、文利蝶),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杨雪英,王思文),评议,齐读。
2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大青树下小学》课后练习 与讲解 一、看拼音写词语。
蝴蝶 平坝 孔雀舞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铜钟 ( )的枝干 ( )的老师 ( )的服装 ( )的猴子 ( )的同学 三、找一找,下列句子中的哪个字写错了,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大家穿带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 2.同学们向高高漂扬的国旗敬礼。( )
四、抄写课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写一写。 坪坝 穿戴 打扮 欢唱 招呼 飘扬 敬礼 蝴蝶 好奇 孔雀舞 游戏 招引 热闹 古老 铜钟 粗壮 凤尾竹 洁白 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朗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七、想一想,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替换吗?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 八、你知道吗?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56个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九、动动脑 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在赞美民族小学的语言文字中还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十、拓展活动
我们钟山小学也算是民族小学,其他民族小学的小朋友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自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可以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乡内选择一所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比如土埠小学。
板书设计:
美丽
5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来练习朗读诗歌《花的学校》。
二、读准字音。 1、教师配乐朗诵全诗。
2、每一个孩子都听得那么专注,你们一定是被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给吸引了。自己想去看看吗?那就赶紧拿起诗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
4、想把小诗读得更好,一定要先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出示词语:轰响润湿 口笛 狂欢 站壁角 碰触 飒飒 急急忙忙 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
1、词语读好了,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着读读看,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6
出示长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2、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3、注意这两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4、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节。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的书声,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小节。
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如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2、朗读第二小节
花儿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出示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师范读。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3、朗读第三小节
雨来了,花孩子们放假了。外面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合作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读
7
出外面世界的热闹和花孩子的急切和快乐。
在雨中花孩子是怎样出来的?“冲”应重读。生试读,指名读。 4、朗读第四小节
这么美丽的风光他们都无心欣赏,这是要急着到哪儿去呀?原来是想家了。谁能读出想家的感觉?(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谁读得更好一些?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来比较评析。练读。
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让我们深情地来读最后一句。指名读,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
四、配乐朗诵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学完了这首小诗。诗人写了花孩子的开心和幸福,同时也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也能永远开心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练习朗读《纸船》
我们今天朗读的这首《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朗读《纸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3、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8
4、检测同学们朗读准确性,注意纠正字音。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听过之后,我们都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抓关键词:“笑嘻嘻”、“ 摇摆、跳舞”。 朗读指导:关键词重读、读出轻松、欢快的语气,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语速稍快。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哪里、坏”重读。 语速稍。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告诉”重读,这句应读出 “我”的顽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配乐齐读:(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 五、拓展朗读选文:
9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我明白了为什么云中水上会幻弄出这许多颜色, 为什么花朵都用颜色染起——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我彻底地知道为什么树叶上响出音乐,
为什么波浪把它们的合唱送进静听的大地的心头——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重难点
1.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2.理解什么叫私塾。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分析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句导读:这句话向我们介绍过去私塾的教学情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段导读:这段话描写了过去私塾里的教学方法,即先生只是要求会读会背,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是让学生背诵却不讲解。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③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④了一段,
10
他读了几遍,很快又背下来了。[句导读:这两句话不仅再一次告诉了我们私塾简单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把孙中山的聪明伶俐表现了出来。]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⑤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段导读:孙中山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敢于不懂就问。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⑥。 段导读:孙中山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把同学们都吓呆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这部分写孙中山在课堂上不懂就问的故事。 先生拿着戒尺⑦,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⑧问道:“你会背了?” 段导读:这一段写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表示非常怀疑。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改变。]说:“书中的道理,你们长⑨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不过,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段导读:这个段落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转变,并对孙中山主动提问的精神表示了肯定。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课堂上的变化。]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
段导读:这个段落写先生仔细讲解,大家认真学习,孙中山也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们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字 词 导 读
①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塾,易与“熟”搞混。
②背诵:靠记忆把看过的东西念出来。背是多音字,这里读bai,也可读bēi,如背包。 ③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畅通。
④圈:画环形,如圈阅、圈点、圈定。圈是多音字,这里读quān,也可读juàn,如猪圈。 ⑤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⑥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⑦戒尺:旧时老师用来责罚学生的工具。戒,易与“戎”搞混。 ⑧厉声:表示说话声音大而严厉。
11
⑨长:多音字,本课读zhǎng;另一种发音为cháng,如长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的画像挂图。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孙中山的简要介绍。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1894年提出政治革新主张,被拒绝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12年1月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3.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不懂就问。)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不懂书中的意思,向老师提问的事。)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思”的读音为“sī”,在“意思”中读轻声。 “涂”的读音为“tú”,在“糊涂”中读轻声。 4.自己练读课文,特别是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5.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用“ ?”标上记号。 老师对爱问、敢问的学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大家评议:哪些问题是重要的,需要先弄明白;哪些问题可以在学习课文中再弄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不要有问必答,只在紧要处“点拨”。
学生甲:“私塾”就是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12
学生乙:“戒尺”就是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用来打手心。 学生丙:“照例”就是按照惯例,按照常理。 学生丁:“厉声”就是声音严厉。 三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私塾里的先生怎样教书?
学生甲: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生乙: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2)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明白书中的意思吗?) 2.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通过孙中山的想法,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2)小组讨论:既然勤学好问是好事,可是孙中山为什么还“壮着胆子站起来”呢? 学生甲:因为那时候先生很严厉,先生怎么教,学生就要怎么学。
学生乙:因为那时候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先生就会用戒尺打,所以孙中山心中也有些害怕,但是为了弄懂书中的道理,他还是壮着胆子站起来提问。
请你用这种担心的语气读读孙中山的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是什么表现呢?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甲:同学们都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学生乙:从这里可以看出平时是没有人这样提问的,学生们都很担心孙中山会因此而挨打。
请你读出这种担心的语气来。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是什么表现呢?默读第4~7自然段。
(先生先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后来收起戒尺,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5)小组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甲:先生开始以为孙中山不好好学习,故意捣乱。后来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得很熟练了,所以态度发生了变化。
13
学生乙:先生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得很熟练后,心里明白了原来孙中山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先生怎么还会生气呢?所以他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6)分角色练习朗读。
读出先生态度上的变化及孙中山有些担心的语气。 分组练习,朗读评议。 四 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乙:我要学习孙中山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
学生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养成”练习说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懂就问》这一课,谁来说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这节课,我们要和本课的生字交朋友。 二 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学生可以练习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
14
2.分小组自学生字。
(1)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说一说你帮助了谁或者谁帮助了你。
学生甲:我们组学习了“教”字,这个字右边是“攵”,是左右等宽的字。 学生乙:我们组选择“理”来记,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学生丙:我们组重点学习了“良”和“尺”,这两个字是独体结构。“很”字去掉左边的“彳”,右边加“丶”,就是“良”。“尸”加一捺就是“尺”。
学生丁:我们组学习了“意、思、室、养”,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 3.老师对学生说的重点可总结、强调。 4.重点指导“良”的书写。
良:第六笔“ ”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 ”起笔在第四、第五笔交叉处,要捺出去。
课时练习:
1.抄写新词。(每词两遍)
意思 教室 戒尺 良好 养成 道理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 背诵(bēi bai) 圈了一段(juàn quān) 糊涂(tu dú)
摇头晃脑(huàng huǎng)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15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老师出示课题:我的暑假生活。 2.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3.师:“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二、我来采访。
1.看图,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 2.她的暑假生活怎样? 3.接受老师的采访。 (1)你的暑假生活是怎样的? (2)你觉得自己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3)你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哪一件? 三、议一议:我的暑假生活
1.以4个小组为单位议一议我的暑假生活。要求:
(1)向你的同学介绍你的暑假生活,尽量做到说具体、说细致。 (2)介绍的暑假生活要有意义。
(3)可以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重点介绍。
(4)如果可以,你可以给自己介绍的内容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如:最有意义的事、最好吃的美食、最有趣的旅行等。
(5)介绍完成以后,可以请同学作补充。 (6)在别人介绍的时候,请你认真倾听。
(7)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介绍得最完美的同学作为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小组交流。 3.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台。
16
1.各小组推举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展示的同学可以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边放图片边介绍。
2.待全班的代表都展示完后,评出班级“表达小明星”。 五、拓展训练
1.教师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照片,大家自由说一说“他”的暑假生活。 2.你觉得暑假做什么更有意义?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六、活动总结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最有意义?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请先生讲一讲书中的道理。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知识链接: 1.私塾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它的规模一般很小,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两千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遗著编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文选集》等。
17
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
主题:我自己
【主题站点】 我和别人不一样
【活动名称】 猜猜他是谁(以语言领域为主) 设计思路
1、对活动价值的分析
《我自己》主题站点“我和别人不一样”中最为关键的经验就是对别人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猜猜他是谁》让幼儿参与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在和同伴讲讲、看看、玩玩、猜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自己、了解同伴,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快乐。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幼儿现有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大班孩子们已经对同伴有较多了解,但较主要集中在外貌、突出的本领,对同伴的独特性缺少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挑战点:本次活动随着主题《我自己》的深入,孩子们对同伴的了解逐渐增多,以多种形式由浅入深地进行猜测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均有挑战。
3、对活动设计思考 本活动共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说说我和他。本环节通过谈话,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及同伴的长处,初步对自己及同伴有认同感。
第二环节:猜猜他是谁。本环节依托游戏展开,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猜测同伴,在观察、提问、排除判断、记录中发现同伴的特点,体会别人和我不一样。
第三环节:夸夸好朋友。本环节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观看视频,老师对同伴的介绍,了解每个朋友的独特,进一步感受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同伴的特点,并尝试根据特点猜出同伴。 2、在游戏中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有关注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8
物质准备: PPT课件、记录纸。
经验准备:“我自己”主题的开展,对自己,对同伴有关注,熟悉同伴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和他
【本环节通过“我”“他”两个文字引发兴趣、谈话导入,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及同伴的长处,对自己及同伴有认同感。】
1、出示汉字“我” 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字? (2)你觉得自己哪里很棒?
预设追问:除了xx,还有什么是你会,但别人不会的本领? 2、 出示汉字“他” 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2)我们都有很棒的地方,那么你知道别人哪里很棒吗?请你说一说。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很棒的地方,和别人不一样。
过渡语:今天就来玩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就是关于自己和别人的一些特别之处的,想玩吗?
(提示:这个环节以轻松的谈话为导入,将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这个环节中孩子说到的内容基本以本领为主,当孩子先说到自己的本领与其他孩子类似,教师要做适切回应,可追问引导其发现与他人的不同本领,特别关注幼儿个性化、贴近其经验的表达。同时,教师要梳理提升,拓展孩子表述的角度。)
二、猜猜他是谁
【本环节依托游戏展开,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猜测同伴,在观察、提问、排除判断、记录中发现同伴的特点,体会别人和我不一样。】
1、外型猜测
PPT出示幼儿照片(将五官遮盖,只呈现幼儿的发型、身体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位朋友,猜猜他是谁?
关键提问:
19
(1)请你猜猜他是谁?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可以从不同的外貌特征、身形来猜测。
(提示:此处的猜测主要是运用幼儿的感官,凭借自己对同伴外貌、身形特征的观察,大胆地进行猜测,感知每个朋友外在的独特性。这是猜测中较粗浅的层次,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此处建议猜测3位同伴。)
2、提问猜测
(1)PPT出示幼儿照片,幼儿选择一张照片,幼儿提问缩小范围。 (2)这些照片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才能知道藏在图形下的照片是谁呢? (3)幼儿提问缩小范围,并将符合条件的幼儿照片选出。 关键问题:你是根据他的哪个特征猜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只有拥有特别之处,才是独一无二的你。
(提示:此处的猜测主要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向教师提问的方式,对幼儿的猜测缩小范围,选出符合条件的朋友。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朋友的性别、外貌特征、擅长的本领等方面进行提问。此处猜测是外貌猜测的提高,对幼儿的也更有挑战。此处建议猜测1-2名特征较为明显的幼儿。)
3、记录猜测
(1)过渡语:我们一起看看照片,记录下他的特点,请朋友们来猜吧。 要求:2个朋友一组,选择一张幼儿照片,看看他是谁,说说他的特别之处,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选照片,分组记录。 重点关注:
● 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发现同伴的特别之处。 ● 每个人记录的特征不同。 ● 能否用简单的图示记录。
过渡语:你们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好朋友这么多不同特点,对他们可真了解。 (提示:此处提供3-4位幼儿照片,每位幼儿提供两张相同的照片。如16位幼儿开展活动,即2-3组拿到相同幼儿的照片,主要引导幼儿关注并了解相同的幼儿在不同朋友眼中是不同的,关注每位朋友的多样性。)
20
4、 猜猜好朋友
说说你们的记录,大家猜猜他是谁?
预设追问:你从哪里猜出来的?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朋友眼中是不一样的呢? 小结:我们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发现,每个朋友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很棒。
(提示:通过三种层层递进的猜测方式,对幼儿的挑战也由简到难,时刻让幼儿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和热忱。在猜测环节中,教师将提供的3-4名幼儿照片分散贴于黑板上,当幼儿猜出后将记录纸对应贴于照片下方,便于幼儿进一步观察。此环节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
三、听听好朋友
【本环节是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观看视频老师对同伴的介绍,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进一步感受我和别人不一样。】
观看视频,听听老师眼中的同伴和自己的特别之处,并去找刚才发现你特点的朋友,抱一抱。
(提示:此环节是情感的深入体验,建议在视频中配上教师煽情的讲述,教师对每位孩子进行1-2句的点评,例如:“xxx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跳舞是你的最爱,优美的舞蹈动作真像一个小小舞蹈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同伴的特点,在的美妙的意境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自信,并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特别的结束方式,使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语句,找找这样的语句,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3.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试着读出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4.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5.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发现成语的特点,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熟读背诵古
21
诗《所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语句,找找这样的语句,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发现成语的特点,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讨论:这些句子有些什么特点?你喜欢这些语句吗? 3.学生交流汇报。
(1)这些句子是多少新鲜,柳枝、鸟儿、蝴蝶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好奇特的人啊,居然想当一名更夫,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这些句子都很有特点,与平时的句子不一样。 4.你还知道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学生汇报:
(1)柳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左右手。 (2)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 二、日积月累
22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出示古诗《所见》。
3.学生初读古诗,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4. 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朗读视频后说说:
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
5. 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6 . 自由拼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7. 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1)学生自由练读一到两次──
(2)指名读后,师:“牧童的歌声响亮吗?他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以振字要读得重些”。(出课件解释:传遍了树林)──
(3)师范读── (4)齐读──
(5)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
(6)(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么牧童骑在牛背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男生读
(7)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二行古诗,)有感情、配以动作齐读。
8. 牧童唱歌这么高兴,他有没有一直唱下去?有没有?(引出课件古诗: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你从第三行诗哪一个词哪个看出来牧童很想捉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并出示课件解释:“心里想要”)
(2)指导学生读好此句:意欲捕鸣蝉 师:要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9 . 师:我们读第四行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惊动树上的蝉。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行古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配动作齐读
10. 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 看图,指名学生说说诗意--师再引导全体学生看诗句说说诗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11. 想像说话:牧童有没有捉到树上的蝉呢?
12. 课件出示全诗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牧童吗?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
23
牧童。把这首古诗读熟)
(1)师范读 (2)两人一组互读 (3)齐读 13 . 背诵古诗。 14.学唱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试着读出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下面的成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日日夜夜 清清楚楚 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 自由自在 自给自足 是非不分 大同小异 黑白分明 吃里爬外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成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会的字借助拼音。
3.学生讨论: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4.请同学们汇报。
5.师小结:在这些成语里都有近义词,比如:摇和晃、披和散、张和舞、提和吊、
24
红和赤、忙和乱、疾和快、干和燥
6.师:你还能找出这样的成语吗? 7.学生汇报,如:
千辛万苦 左顾右盼 胡言乱语 惊天动地 生龙活虎 自由自在 万紫千红 日新月异 三言两语 山穷水尽 (二)句的运用 1.出示书上的句子。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3.请同学朗读。
4.交流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师归纳小结: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书里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该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6.练习: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读书,喜欢下数棋。 你们喜欢做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分的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1)名字要响亮。 (2)名字要有特色。
25
4.学生开始活动。
5.每个小组的同学汇报本小组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由同学们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7.老师总结孩子们这次给兴趣小组取名字的活动。 三、总结。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设计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26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4个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那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3、齐读课题,书写“首”。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刘景文》 二、听故事,理解课题。
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
27
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教学生字赠、刘。 3、书写“刘”字。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标注的拼音来读,把诗句读正确。
2、检查朗读整首诗。师生交换着读,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时要边读边想,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板书:荷尽 菊残) 3、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1)“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②出示秋季荷叶干枯图,体会荷的了无生息。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28
④师生交换读。
(2)同样的方法进行“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 ②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③荷、菊对比朗读。 ④ 书写“枝”字。
4、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过渡: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①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板书:橙 黄 橘绿 美在秋天) ②书写“记”字。 五、读中悟情,孰能成诵。
师: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理解诗意,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1、教师范读,生划停顿线。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展示读。
29
4、赛读,齐读。 5、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学到这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在故事中,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2)学生练习背诵
(3)个人展示背诵。齐背。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①师范读。
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
2、孩子们,菊有菊的风韵,荷有荷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作为一名求学的少年,我们更该努力学习,生生不息。
30
齐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七、写字练习
1、学生练习写 “首、刘、枝、记”。 2、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要正确。 3、展示,讲评。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菊残
美在秋天(乐观向上)
橙黄 橘绿
《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3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
1、 让姓“刘”的小朋友范写刘
2、 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32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背诵《赠刘景文》 2、 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33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
背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
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
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
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
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
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
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
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
34
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
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
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
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
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
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
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
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
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
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35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
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
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
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36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
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
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
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
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
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7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
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
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
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
“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
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
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
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
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38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
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
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
交流。)
板书: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夜书所见 听:寒声
秋风 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15年第37期作品,作者是张秋生。作者以简洁、平实又富有童趣的语言赞美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生动、童真的语言使得上学的路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
39
赞美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4.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并学会发现美和赞美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找找身边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规范、公正地书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你们见过水泥道吗?你见到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2.师:那你们见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吗? 3.猜猜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
4.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吧,出示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指导朗读课题。
40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金色巴掌真的是巴掌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把它画出来。
3.欣赏课文动画。 4.出示生字认读: 洼、印、凌、增、棕、靴 5.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6.把这些生字的拼音宝宝去掉后你还认识吗? 7.这些生字都藏到句子中了,你还认识吗?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8.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三、我是小小书法家。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2.分组讨论:如何识记这些要求写的生字。 3.学生全班汇报交流。
4.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5.范写,重点指导:
(1)铺、泥、院、排、规、棕都是左窄右宽。 (2)印的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折。
(3)迟字的里面的尺的最后一画不是一捺,而是一点。 (4)乱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竖提。 (5)在写紧字时要写得紧凑一点。
6.学生练习写字,把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41
7.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和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3.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并学会发现美和赞美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新词。
2.看得出同学们对生词掌握得很好,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谁来当一回小老师,来分配一下任务吧!
二、读议课文,感悟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小组再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1)课文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你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无法理解,请用横线画出来,再请教小组里的同学。看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水泥道铺满了金色的巴掌? (5)最后两个小节与第一、二小节有什么关系? 3.学生分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引导。
42
4.学生汇报:
(1)课文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这一句写出了雨后的水泥地面的样子。词语也很美: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
师: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
(3)“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一片片写出了梧桐树叶非常多,所以后面说它像一块地毯;金黄金黄写出了梧桐树叶金光闪闪的颜色。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秋天到了,梧桐树叶黄了,就掉了下来。
师:你还知道哪些ABCC和ABAB式的词语?
(4)“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彩色的地毯”告诉我们水泥道的颜色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颜色吗?为什么说这块地毯“闪闪发光”?
师:你能将“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缩成最短句吗? (5)联系前面下过雨后天放晴了,我们可以理解“明朗”的意思,即明亮、晴朗。 (6)联系上面下了一夜秋雨,我们便能理解“潮湿的地面”和“湿漉漉的水泥道”。 (7)因为梧桐树叶是自己掉下来的,所以有些凌乱。我们理解“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
(8)“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民地粘在水泥道上。”这里把金黄金黄的梧桐树叶比喻成金色的小巴掌,梧桐树叶掉下来,铺在水泥道上,就像是铺满了金色的小巴掌。
(9)“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要一片一片仔细地数?
(10)“我穿着一又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里写出了小作者的心情非常愉快,通过写自己的活动,突出了小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
(11)“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这里用“很慢很慢”说明我很不想离开,可以用“依依不舍”来形容小作者当时的心情。
43
(12)最后两个小节和开头的一、二小节是前后照应,最后一个小结总结全文。 三、总结
1.你觉得这篇课文美吗?那就让我们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2.再将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试着背背看。 四、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1. 学生自由进行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2. 请同学汇报。
3. 进行评价,表扬思维敏捷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三、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4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沐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快乐的课堂,我们学习《秋天的雨》。(出示课件) 2.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播放朗读,闭眼想象
2)你仿佛在秋雨里看到了什么?
3) 全班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感受,说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45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A、品读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
3.指导朗读:声音轻柔,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B、品读第2自然段。(看看秋雨的色彩)
导语:秋雨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后,给大家送来许多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
1. 首先秋雨给大家送来的礼物是颜料盒,它把颜色都送给了谁?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这段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 边读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4. 说一说有哪些颜色?
5. 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出示课件)“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
6. 秋雨最偏爱谁?把最多的颜色给了谁?想想还会有什么颜色?这么多颜色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呢?还能用什么词语?(出示课件)
7. 秋雨给大地带来这么多颜色,看到五彩缤纷的秋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8. 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C.品读第3然段。(闻闻秋雨的气味)
46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秋雨还藏着什么?(出示课件) 2.好闻的气味藏在哪里呢?
3.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 4.齐读,为什么手躲在雨滴里呢?
D、品读第4自然段。(听听秋雨带来的消息)
导语: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呢?他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什么了?(出示课件)
1. 谁愿意当森林中的小广播员,替秋雨广播广播?(指名读) 2. 有谁听到了?听到后小伙伴们都忙些什么呢?
3. 还有哪些小动物、植物们听到了,它们又是怎样做的?
4. 秋天的雨对它们非常的关心,让我们齐读。
E、品读第5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
2.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好闻的气味、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喜悦。那我们应该对秋雨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训练,自选作业。
小结:小朋友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回家后选择你感兴趣的作业完成。
47
出示:金秋超市
1. 喜欢秋天的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 喜欢秋天的你,选一些有关秋天的文章、诗歌读一读。 3. 喜欢秋天的你,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秋景图。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看颜色
钥匙 闻气味 丰收 欢乐 听消息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是第三组发现秋天之美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抓住大自然的声响来赞美秋天,不管是详写的“刷刷”落叶声、“口瞿口瞿”蟋蟀声、温暖的大雁叮咛声、掠过田野的秋风声,还是诸多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
48
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都带我们走进秋天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在观赏其丰富绚丽的色彩的同时,也感悟到秋天美妙的声音。全诗优美生动,朗朗上口,适合孩子在读中感悟。其中一二节节奏相同,结构相似,可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进入情境、体会感情、带着感情读课文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感悟,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2、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色并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歌。
四、教法与学法
师:创设情境,引导读议,启发想象 生:观察、想象、交流、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49
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图片和适合做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听听,秋的声音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秋姑娘已经悄悄离开了我们,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大自然的化装师,让大自然变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她是大自然的魔术师,顿时田野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她还是大自然的音乐师,日夜不停,悦耳动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走进秋的音乐厅,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板书:12.听听,秋的声音)
请读课题。(生读:12.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请注意,在标题中出现了标点符号——逗号,读的时候就需要停顿一下。我们再来读。(12.听听,秋的声音)
(二)、读读,秋的声音
自由读诗
师:诗人通过标题,在呼唤我们重温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呢,让我们将书轻轻的翻到46页,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你就多读几遍。
师:如果你读好了,就将书像这样反面朝上(师做示范)放在左上角,并微笑的看着
50
正在阅读: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19届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10-03
东莞市施贝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08-20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卷精选全国百校联盟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卷精选03-12
永定县2013年度公职人员学法考试试卷803-16
模拟电路考试题及答案12-22
Preparing for the interview-英文电话面试准备06-05
校园参观解说词06-05
我与什么的故事作文600字06-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人教
- 教案
- 单元
- 年级
- 全部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