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全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04 0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全真试题 含选择题、案例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只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1. 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的战略是( )。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专一化战略

解析:B差异化战略的定义。

2. 在发展战略中,进入与现有产品或服务有一定关联的经营领域,进而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是( )。

A.无关联多元化战略 B.关联多元化战略 C.前向一体化战略 D.后向一体化战略 解析:B,关联多元化的定义

3.把企业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群的战略( )。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专一化战略

解析:C,集中化战略的定义

4. 某企业生产一种电动按摩器年销量是100万台,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5元,该企业的盈亏临界点的价格为是( )。 A.55台 B.65台 C.75台 D.85台

解析:B,确定型决策当中定量方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Q*(P-V)-F=0,题中告诉了Q=100万台,V=55,F=1000,带进上边的等式则100*(P-55)-1000=0,求解出P=65,所以选择B

5. 决策树构成中不包括( )。

A.决策结点 B.方案枝 C.状态结点 D.结果枝

解析:D,风险型决策方法中的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构成中不包括结果枝。 6,根据BCG矩阵,企业“明星”类业务应采取的经营战略时( )

A.抽资转向战略B.扩张战略C.紧缩战略D.稳定战略

解析:B,明星类业务采取扩张也称发展战略。而金牛类的采取稳定,瘦狗类的采取紧缩战略。

7.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分为( )两个层次。

A.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B.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C.人文社会环境分析和自然环境分析D.政治法律环境分析和自然环境分析

解析:B,企业环境分析分为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其中前2个我们称之为外部环境分析,此题应该选择B 8,战略实施流程的第一步是()

A战略方案的分解与实施B组织结构调整C战略变化分析D战略实施考核与奖励

解析:C,教材19页,第一步是战略变化分析,第二步是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第三步组织结构调整,第四步战略实施考核与奖励 9,股东大会是( )的载体。

A.原始所有权B.公司法人产权C.公司经营权D.公司监督权

解析:A,股东大会是原始所有权的载体,董事会是法人产权的载体,经理机构是经营权的载体。监事会是监督权的载体。

10,国有独资公司由( )行使股东会职权。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解析:D,教材原话,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简称国资委行使股东会职权。

11. ( )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了分离。

A.董事会的成立 B.公司制企业的出现 C.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D.股东机构的成立 解析:B,只有现代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制企业才有法人产权的这个概念,所以正式公司制企业的存在,才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了分离。B是正确的

12. 由董事会作出决议聘任的主持日常经营工作的公司负责人是( )。 A. 董事长 B. 经理人 C. 监事 D.董事

解析:B,董事会招聘选择经理人。监事和董事以及董事长都是由股东会选举出来的。选择B

13,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拥有( )

A.公司的原始所有权B.公司的法人财产权C.公司的经营权D.直接处置法人财产的权利 解析:A。公司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同时也只有法人才能直接处置法人财产的权利。经理人拥有公司经营权。

14,公司财产权能的第一次分离是指( )。 A.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C.法人产权与债权的分离D.原始所有权与一般所有权的分离

解析:B,第一次分离是原始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的分离,第二次分离是法人产权的经营权的分离,此题选择B

15,公司对公司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是( )。 A.法人产权B.股权C.决策权D.控制权

解析:A,这是教材中法人产权的定义。

16,根据公司法,自然人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必须具有( )。 A.完全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中国国籍D.部分行为能力 解析:A,教材43页只需具备这一个条件就可以

17,作为出资者,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对公司享有权利,股东权的核心是( ) A.股东会的表决权B.公司资料的查阅权C.新增资本的认购权D.公司股利的分配权 解析:D,股东权的核心是公司股利分配权。股东权利具体包括内容见教材45页。 18,将相似的机器设备或功能放在一起的生产布局形式( )。 A.产品导向B.工艺导向布局C.混合类型布局D.固定位置布局 解析:B,工艺导向布局的公式

19,制造船舶的场地空间布置宜采用( )。 A.工艺导向布局B.混合类型布局

C.固定位置布局D.产品导向布局

解析:C,对于体积大、较重、不易搬运均采用固定位置不局。选择C。 20,解决多种零件在两台设备上顺序加工的排序问题的主要方法是( )。 A.物料流向图法B.从至表法 C.约翰逊法D.相关图法

解析:C,约翰逊法则的概念 21,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

A.清洁生产B.效益经济C.循环经济D.生态经济

解析:D,本质是生态经济,选择D

22. 某车间生产某单一产品,车间共有车床5台,全年制度工作日设为250天,单班制,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设备修理必要停工率为10%,单台设备每小时产量定额为40件,则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为( )件。

A.36000 B.180 000 C.360 000 D.1 800 000 解析:C,年生产能力=5*250*8*(1-10%)*40=360000,选择C

23. 按( )可以将生产运作分为大量大批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三种类型。 A.生产方法 B.接受任务的方式

C.生产的连续程度 D.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

解析:D,生产运作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其中重要的就是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因此选择D

24. 根据( )可将库存分为五类:原材料库存、成品库存、零部件库存、备件库存、在制品库存。

A.库存作用 B.库存物资需求特性 C.库存物资存在的状态 D.在生产中的用途 解析C,:教材94页,按照库存物资存在状态可分为上边的5类,因此选择C 25. ( )出于需求或采购的季节性考虑而设置的库存。

A.周转库存 B.安全库存 C.运输库存 D.预期库存 解析:D,预期库存的概念。选择D。

26,( )是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最基本阶段。 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B.基本生产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D.生产服务过程 解析:B,基本生产过程

27,在产品生产移动方式中,生产周期最短的移动方式是( )。 A.顺序移动方式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D.交叉移动方式

解析:B,时间最短的是平行移动,最长的是顺序移动方式。时间在两者之间的是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8,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类型是( )。 A.大量大批B.成批C.小批D.单件

解析:A,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生产的品种少,产量大,设备利用率高,对工人要求低,劳动生产率高,容易控制生产成本。

29. 给每一种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或是给每一类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这种战略属于( )战略。

A.跨产品线单一品牌 B.伞形品牌 C.产品线单一品牌 D.品牌组合 解析:D,这是品牌组合的概念。选择D 30,品牌战略的本质是( ) A.树立品牌形象 B.品牌定位 C.确立品牌名称 D.占有心智资源

解析:D,本质就是占有心智资源

31,位居某一行业第二或第三的企业适合采用( ) A.进攻战略

B.防御战略

C.侧翼战略 D.游击战略

解析:A,进攻战略,行业领导者采用放与战略,比采取进攻战略的企业再小一些的采用侧翼战略,本地企业或区域企业采用游击战略。 32,由包装箱发展为集装箱属于( )。 A.工艺创新 B.产品创新

C.渐进性技术创新 D.根本性技术创新

解析:B,产品创新概念下有几个具体例子集装箱,IBM个人计算机等均属于产品创新。本题选择B

3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 A.命令统一,职责明确,组织稳定

B.有利于回避风险、内部控制和专业管理

C.密切配合、反应灵敏、节约资源和高效工作

D.创新过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解析:B,参考教材154页表5-4,因此选择B。而A是直线制优点,C是矩阵结构的优点。 34,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人的授权人作为转让人,许可他人在支付一定的价款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其专利而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为( ) A.专利权转让合同

B.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C.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D.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解析: D,见教材170页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35,在知识产权法律中,知识产权费用最大的法律是( )。 A.专利法B.技术秘密保护C.版权法D.合同法

解析:A,排他性最强,费用最大的均是专利法。选择A 36,( )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 A.产品创新

B.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原始创新

D.集成创新

解析: C,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原创特征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37. 有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集成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B.三者是自主创新的相互独立的部分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地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

D.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解析: D,详见教材147页。ABC表述错误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全,也只有原始创新能够不断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 38. 内企业家适合的企业类型为( )。

A.实力雄厚,内部有较多技术人员的企业 B.中小型企业

C.大型企业 D.大中型企业

解析: A。技术创新小组适合中小企业。新事业发展部适合大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适合大中型企业。

39. 技术转移方式中最直接的方式是( )。

A.技术许可证 B.产学研联盟 C.设备和软件购置 D.创办新企业

解析:D,这是最直接的方式。A是最受关注和最重要。B是效果较好和最有前景的。C是最常见的技术转移方式。

40. 合同一方当事人将一定的技术成果交给另一方当事人,而另一方当事人接受这一成果并为此支付约定的价款或费用的合同,称为( )。 A.技术开发合同 B.技术转让合同 C.技术服务合同 D.技术咨询合同 解析:B,这是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选择B。详见教材170 41,德尔菲法的特点是以( )的方式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A.匿名问卷 B.填写调查问卷 C.面对面 D.集体讨论

解析:A.面对面和集体讨论是头脑风暴法的特征。填写调查问卷是名义小组技术。 42,( )比较适于工作在生产和业务一线员工的基本薪酬的确定。 A.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 B.职位等级法 C.职位分类法

D.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

解析:D。A适合职能管理人员。B适合规模较小,职位类型少的企业。而C适合专业化程度高,分工较细、技术单一、工作目标比较固定的企业。 43. 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一般是指( )。 A.1年或1年以内 B.1-5年 C.5年或5年以上 D.10年以上 解析: C。 A是短期人力资源规划。B是中期

44. 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属于( )。

A.非经济薪酬 B.补偿薪酬 C.激励薪酬 D.经济薪酬 解析:A非经济型薪酬。非经济薪酬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4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所得税税率降低会使公司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A,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利息*(1-所得税率)/净筹资额。因此所得税率降低,分子变大,因此资本成本上升。选择A

46.当财务杠杆系数和营业杠杆系数分别为1.5和2时,则总杠杆系数为( )。 A.3 B.2.25 C.1.5

D.4

解析:A,总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营业杠杆系数=1.5*2=3.此题选择A

47.某企业计划投资某项目,总投资为39000元,5年收回投资。假设资本成本率为10%,

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情况如下表: 则该项投资的净现值为( )元。 A.-536 B.-468 C.457

D.569

解析:A,净现值的计算=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原始投资额=8181+7285+6489+5778+10731-39000=-536.因此选择A。

48.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丧失增值能力的情况下,选用的资产评估方法是( )。 A.市场价值 B.清算价值 C.账面价值

D.续营价值

解析:B,这是清算价值的适用情况。通行的资产价值标准有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

49. 某企业投资一个项目需要筹资100万元。企业采用三种筹资方式:发行债券20万元、普通股60万元、向银行贷款20万元,各种资本成本率分别为14%、12%和10%,则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为( )。 A.10% B.12% C.13% D.14%

解析:B,综合资本成本率=14%*20/100+12%*60/100+10%*20/100=12%.因此选择B。 50. 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B.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正相关 C.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负相关 D.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有关 解析: A。

51. 市场行为的目的()

A.营利 B.竞争 C.出售产品 D.满足消费者 解析: A。市场行为的目的就是营利。

52.甲乙两人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以自己的名义为乙从事贸易活动,乙向甲支付报酬,这种合同从性质上属于( )。 A.承揽合同B.委托合同

C.行纪合同D.居间合同

解析: C。居间合同是仅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达成。委托是以乙方的名义从事贸易活动。 53.地方定价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 )审定后公布。

A.国务院B.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

C.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解析:C。

54.烟草广告中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语所占面积不得少于全部广告面积的( )。 A.40%B.30% C.20%D.10% 解析:D,10%

55.如下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业科研单位B.购买教学仪器的学校 C.购买原材料的企业 D.购买手表的家庭

解析:D,只有为生活消费才是消费者。ABC都不是消费者。

56. 为实现交易而进行的活动,称为( )。

A.市场监督行为 B.市场竞争行为 C.市场交易行为 D.市场行为 解析:C,这是市场交易行为的概念。 57.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 A.经营者 B.生产者 C.顾客 D.政府部门

解析:A,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只能是经营者。而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可以是经营者也可能是政府部门。

59.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是(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 C.价格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解析:B

60.下列不属于我国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部门的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B消费者协会C卫生防疫站D商品检验局 解析:B,消费者协会是社团组织。不属于国家行政部门。

多项选择题

61,下面选项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有( )。

A.生产战略 B.竞争战略 C.财务战略 D.人事战略 E.研发战略 解析:ACDE是正确选项。B是企业业务战略。 62. 成本领先战略优势的获取途径主要有( )。

A.规模效应 B.企业资源整合 C.提高服务水平 D.产品创新 E.经营地点选择优势 解析:ABE.而CD是差异化战略的获取途径。 63,股东的义务包括( )。

A.缴纳出资的义务B.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C.遵守公司章程D.忠诚义务E.资产的保值增值义务

解析:ABCD。教材46页,股东的义务。

64. 股东的权利包括( )。

A.股东会的出席权 B.监事的选举权 C.公司财务的审计权 D.经理的任命权 E.公司资料的查阅权

解析:ABE。 D是董事会的权利,C是监事会的权利。

65. 生产运作过程由以下( )组成。

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产品销售过程 D.辅助生产过程 E.生产服务过程

解析:ABDE。是生产运作过程。C是销售与生产无关,是利润的实现过程 66,属于辅助生产过程的工作主要有( )。 A.投入正式生产操作前的有关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B.设备的合理摆放和调试

C.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

D.支持正常生产工具的制造 E.设备检修 解析:CDE正确,AB均属于技术准备过程 67. 顾客心智的特点包括( )。

A.有限性 B.安全感 C.稳定性 D.易集中焦点 E.憎恶迷惑

解析:ACE是正确的。顾客心智缺乏安全感,容易失去焦点。

68,品牌视觉系统的策划设计内容包括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 )属于基础要素。 A.企业名称 B.企业标志 C.办公用品 D.公关用品 E.环境布置

解析:AB。后三项属于应用要素。

69,企业实施单一品牌战略所需具备的条件有( )。 A.不同产品具有相似性或相连性 B.产品的质量水平要大致相同 C.不同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上相近 D.不同产品无相似性或相连性 E.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应大致相同 解析:ABE。详见教材121页。 75,企业联盟的主要特点有( )。 A.目标产品性 B.优势性 C.动态性 D.连接的虚拟性 E.结构的垂直性

解析:ABCD。此外还有一个结构的扁平性。

71,薪酬设计原则中公平原则的表现形式有( ) A.外部公平 B.内部公平 C.员工个人公平 D.程序公平

E.结果公平 解析:ABC。

72,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有( )。 A.专有性 B.地域性 C.时间性 D.永久性

E.普遍性

解析:ABC。知识产权是有年限的,此外只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等属于知识产权。所以DE是错误的。

73. 企业R&D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由( )等内容构成其基本构架。 A.组织结构 B.目标管理 C.项目管理 D.工作流程 E.绩效管理 解析:ACDE。教材157页。

74,企业外部招聘的优点主要有( )。 A.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

B.为员工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和空间 C.可以招到更优秀的人才

D.有助于企业挑选和培养管理者和接班人 E.可以使企业快速招到所需要的人才

解析:ACE。其余的BD是内部招聘的优点。 75.与直接上市比,买壳上市的好处是( )。 A.筹集更多的权益资金 B.能获得绝对控制权 C.速度快

D.借亏损公司的“壳”可合理避税

E.可作为战略转移或扩张(产业转型、产业扩张)的实施途径 解析:CDE。其余是自主上市的好处

76.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来划分企业并购可分为( )。 A.承担债务式并购 B.杠杆并购 C.非杠杆并购 D.现金购买式并购 E.股权交易式并购

解析:ADE.其余两个选项是按照并购时是否利用被并购企业的资产 77. 筹资决策方法中的定性方法包括( )。

A.资本成本比较法 B.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分析 C.每股利润分析法 D.投资者动机的影响分析 E.经营者动机的影响分析 解析:BDE

78.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允许的有奖销售行为有( )。 A.某超市进行有奖销售,安排本单位的优秀员工中了大奖

B.某商场为推销一批不符合国家新颁布标准要求的食用油,进行有奖促销 C.某商场进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3 000元

D.某商场进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6 000元

E. 某超市为促进夏季饮料销售,对消费者宣称开展有奖销售,最后无一人中奖

解析:ABDE。AE均是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B是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的商品。D是超过了5000的限额。 79.不能做广告的商品是( )。 A.麻醉药品B.精神药品 C.毒性药品D.放射性药品

E.高度白酒

答案:ABCD。这4个药品是禁止做广告的。

80. 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

A.实行交易歧视 B.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C.掠夺性价格 D.部门垄断 E.串通招标、投标 解析:BE。其余是限制竞争行为。

三,案例分析

(一) 某公司10年来一直只羊毛线产品,产品质量较高,经营状况良好。2007年该公司与某羊毛衫生产企业联合,开始生产羊毛衫成品,拟生产3种不同型号的羊毛衫产品,有4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的投资额、经营期限、市场状态和收益值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1. 该公司与某羊毛衫生产企业联合前实施的是( )。

A.稳定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一体化战略

解析:A,某公司10年来一直只羊毛线产品,产品质量较高,经营状况良好这句话判断出该公司与电视机生产企业联合前是是稳定战略。

82. 目前该公司实施的是( )。

A.后向一体化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前向一体化战略

解析:D。与某羊毛衫生产企业联合,属于和自己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联合属于前向一体化。 83. 方案4的期望收益值为( )万元。 A.370 B.514 C.730 D.618

解析:方案四的期望收益=(190*0.3+120*0.5+30*0.2)*6-120=618.因此选择D 84,该公司应该选择哪一个方案()

A. 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

解析:方案一的期望收益=(500*0.3+300*0.5-50*0.2)*3-500=370 方案二的期望收益=(350*0.3+190*0.5+80*0.2)*4-350=610 方案三的期望收益=(280*0.3+180*0.5+60*0.2)*5-200=730

方案四的期望收益=618

上述四个方案,方案三的期望收益最大,因此选择C。

(二),某企业大量大批生产某零件,现正对生产过程进行时间组织。若零件投产批量为4件,经5道工序加工,单位作业时间依次为8分钟、4分钟、6分钟、4分钟、8分钟。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5.生产与业务过程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设备布置B.移动方式C.排序D.厂区布置 解析:BC。

86.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加工完成该批零件所需要时间为( )分钟。 A.54B.62C.72D.120

解析:T平顺=(8+4+6+4+8)+(4-1)*(较大之和-较小之和)

较大和较小的寻找办法:

第一步以8为中心,8和4相比,8较大

第二步以4为中心,则4和他相邻的两个数比较即(8,4,6)相比,4较小 第三步以6为中心,则6和他相邻的两个数比较(4,6,4)相比,6较大 第四步以4为中心,则4和他相邻的两个数比较(6,4,8)相比,4较小

第五步以8为中心,则8和他相邻的数比较(4,8)相比,8较大。因此较大的和=(8+6+8)=22,较小的和=(4+4)=8.因此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时间=30+3*(22-8)=72分钟 87.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 )。 A.生产周期最短B.设备连续运转 C.运输次数最少D.适宜对象专业化生产

解析:BD。A是平行移动的优点,C是顺序移动的优点

88.在产品加工中,变换产品加工对象、调整设备工作量大时,应采用( )。 A.平行移动方式B.顺序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D.交叉移动方式

解析:B。见教材80页。这种情况不适合采取平行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所以只能采取顺序移动方式。

89.如该企业采取平行移动方式加工,则所需时间()

A120分钟 B54 分钟 C 72分钟 D 60分钟

解析:平行移动方式周期=(8+4+6+4+8)+(4-1)*8=54分钟 (三)某企业经过调查分析,确认该企业销售额和销售人员数量成正比,根据过去5年统计,建立了销售人员回归预测统计计算表

90,预测该企业销售员数量的线性回归方程是() A Y=2.62+0.043X B Y=0.043+2.62X C Y=3.51+0.05X

D Y=0.05+3.51X

解析:182页教材求解b的公式,先算出x的平均值=3300/5=660.y的平均值=155/5=31 b=(156280-5*660*31)/(3433000-5*660的平方)=53980/1255000=0.043, a=31-0.043*660=2.62.则Y=2.62+0.043X。所以选择A。

91,如果该企业2007年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则该企业所需销售人员() A60

B72 C70 D90

解析, :令X=1600万元,求解Y=2.62+0.043*1600=72人,所以选择B,

92,假设1年后该企业需要56名人员,其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率1:5:2.则该企业1年后需要客服人员数量() A5 B10 C14

D20

解析:计算分配率=56/(1+5+2)=7,则客服人员=7*2=14.选择C

93,人力资源预测可分为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下列方法属于供给预测的方法是() A德尔菲法

B 人员核查法

C 管理人员续接计划法

D 马尔可夫模型

解析:BCD是正确选项。A是需求预测。

(四)某化肥生产公司年销售净额380万元,息税前利润90万元,固定成本为42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88万元,资产总额为250万元,负债资本比率为30%,综合债务利率为12%,公司的所得税还按税率为33%计算。预计3年后,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1200万元,负债率会提高到60%。在此期间,需新增贷款600万元,期限3年,贷款年利率为15%,每年付息一次,筹集费率为0.1%。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94. 公司当前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0 B.1.11 C.1.2 D.1.4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本题已经给出息税前利润90万元,利息=250*30%*12%=9万元,因此财务杠杆系数=90/(90-9)=1.11.选择B

95. 如果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提高,则( )。

A.当公司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股收益会以更大的幅度减少 B.当公司每股收益减少时,息税前利润会以更大的幅度减少 C.当公司产销量减少时,息税前利润会以更大的幅度减少 D.公司财务风险提高

解析:选择AD。这是财务杠杆系数的意义。 96. 该公司预计新增贷款的资本成本率为( )。 A.10.06% B.10.17% C.12% D.18.67%

解析:A.新增贷款的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净筹资额;其中用资费用=600*15%*(1-33%)=60.3,净筹资额=600(1-0。1%)=599.4,则资本成本率=60.3/599.4=10.06%。因此选择A

97. 该公司的新增贷款,增加了负债比率,加大了财务风险,但( )会降低。 A.变动成本率 B.综合资本成本率

C.边际资本成本率 D.权益资本成本率

解析:B。由于增加了负债比率,由于负债的节税作用,会降低整体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98. 总杠杆系数(DTL)是( )的乘积。

A.营业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 B.营业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利益

C.营业杠杆系数和综合资本成本率 D.综合资本成本率和财务杠杆系数 解析:A。

四、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

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Ed<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5、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 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 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6、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1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1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0表示收入增加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

17、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Es>1弹性充足、=0无弹性、无限大完全有弹性。受影响的因素有: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安全如此。

2、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序数效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理论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5、边际效用理论: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假定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MU=dTU/DQ=f'(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起初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

际效用变为负数。

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9、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会出很多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远)代表商品数量越少(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越低(高)。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13、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14、预算线:假若只有两种商品x1、x2,价格分别是p1、p2,可支配金额m,则:p1x1+p2X2≤m,以x1,x2,分别为坐标则m/p1, m/p2间的连线就是预算线。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消费组合;预算外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预算线之内的点是在两种商品并未用尽全部收入。(建议多看书上P16的图)

15、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减少)使预算向右(左)平移,购买能力扩大(降低)。如果价格变化:上升,购买数量减少,左移,反之则右移。

16、消费者均衡:在商品价格和收入已知情况下,预算线只有一条,(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有很多条,只有预算和偏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点,是最优组合,是消费均衡点。这点技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满足,又是现有收入可以买到的。所以消费者均 衡条件就是:商品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 17、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实现是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

18、价格消费曲线: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线发生偏移,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变化即消费均衡点移动,将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19、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方向总是相反。收入效应比较复杂,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第三章 生产成本理论 1、生产者:计划实施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各有优缺点。

2、个人企业:成为业主制企业。个人投资、财产个人所有。一个人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有点:利润冬季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直接。弱点:资金有限,规模小,地址风险能力弱。

3、合伙制企业:两人或两人以上财产为基础建立,订立合同协议、共同出

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风险共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特点:共同拥有资源和生产决策;共同监督管理;共同承担债务。缺点: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规模仍然有限,不利于生产发展和规模扩大。

4、公司制企业: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资产不属于投资者,属于公司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精力成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控制权在董事会建立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卷的形式筹集资金。 6、企业形成的理论:美观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本质》(1937年)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就是作为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7、交易费用:是指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两类,一类是产生于签订契约交易是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遇见到位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遇见到,但因为复杂没被写进契约。另一类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花费的成本。

8、交易成本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9、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产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不变投入主要是指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Q=f(x1,x2?xn),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1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般假设劳动劳动可变,(短期生产函数):Q=f(L, ̄)。 12TP/△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没单位投入生产 的产出。AP=TP/L。边际产量MP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行政一单位的投入而产生出来的产量和产出。MP=△

1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这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L2,在这一点之前边际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4、总产量曲线图形(详见P25生产函数图形)TP曲线先递增,L1~L3之间劳动边际产量MP递减但是为正数,TP递减增加,斜率递减,凹向L轴,当投入量达到L3是劳动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投入,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递减。

15、平均产量图形:只要边际产量高大于平均产量,即边际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平均产量递增的,相交的地方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16、规模报酬:较小规模时扩大规模报酬递增、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扩大规

模报酬不变、之后再扩大规模将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17、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物质费用、人工费用)

18、机会成本:是指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显成本与隐成本:企业用来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说实际支付货币支出,称为显成本。企业本身拥有的并且被用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称为隐成本,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20、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含正常利润。

21、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C=b+f(q),长期成本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

22、短期成本函数:TC(短期总成本)=TFC(短期固定成本)+TVC(短期可变成本)

23、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ATC=TC/Q,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Q代表总产量。

24TC/△Q、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MC=△

25、成本曲线图:建议全面读懂分析P28、P29的成本曲线图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主要依据:行业内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主要市场结构有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竞争程度由高到低。

4、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实际生活中,小麦、玉米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5、完全垄断市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形,其特征:整个行业只有惟一的供给者;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6、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包括:政府垄断(铁路、邮政);对某些特殊原材料的控制而形成的垄断;专利权形成的垄断(某企业的技术专利);自然垄断(低成本、规模经济)。

7、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产品具有差别性;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8、寡头垄断市场: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产品具有一定差别或完全无差别;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进入行业比较困难。实际生活中,汽车、钢铁等可划入此类。

9、完全竞争行业需求曲线:因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故整个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就是由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位置决定的。

10、完全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所以个别企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11R/△Q=△(PQ)/△Q=P。、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R=PQ.企业平均收益AR=R/Q;企业的的边际收益(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单位产品价格,即MR=△

12、因为企业商品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相等,AR=MR=P所以企业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

13、完全竞争力市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最大。也就是说MC=MR时成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气哦也,总是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14、企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他控制了本行业全部供给,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5、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其平均收益曲线重合,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更快。 16、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即MR=MC的原则。

17、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第一类价格歧视,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企业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单位的产量,所要价格因人而异。第二类价格歧视,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即批量作价。第三类价格歧视,按不同购买者规定不同的价格。

18、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能够有效隔离。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第五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资源最优配置: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5、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

6、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7、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8、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9、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10、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11、 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1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1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经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产品缺乏)。存在外部不经济,由于其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会 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这样由于存在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4、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15、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2)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16、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这类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7、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18、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19、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0、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垄断)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通过法律限制如《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信息不对称:)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21、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的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承担或有效的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就会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4、支出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①消费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②固定投资支出用于投资的物品属于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分为居民住宅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③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④净出口,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5、用支出法计算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其中,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6、收入法——也称要素成本法。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的收 入。①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②非生产要素收入包括:一类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另一类是资本折旧。 7、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8、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内生产总值以地域范围作为统计标准;而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9、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设备折旧 10、国民收入(NI),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或NI=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属于非生产要素收入。

1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1)无法反映全部经济活动,例如地下、个体、非市场经济活动。(2)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第一,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不能反映闲暇增多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12、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为了分析简便起见,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 入。1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GDP=Y=C+I。2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 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GDP=Y=C+储蓄S。由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这两种角度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GDP=C+I=Y=C+S,即

C+I=C+S,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定义得出的。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13、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G和转移支付T。1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 GDP=Y=C+I+G。2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 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出,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那部分收入。政府净收入T=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TO-政府转移支付TR。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14、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I=S+(T-G)+(M-X)就是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15、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16、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α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 消费。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17、 储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主要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18、投资: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投资。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19、决定投资的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等。投资函数I=I(r)=e-dr其中e表示自主投资,-dr表示引致投资。

20△I,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引起过敏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投资。假定社会边际消费倾向β=0.8,则△Y=(1+β+β2+??+βn)△I,△Y=△I 1/1-β=△I 1/s,这里乘数K=1/s,s为编辑储蓄倾向。投资乘数:乘数原理及时增加一笔投资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发展:这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投入数量和资本利用效率。

5、劳动的投入数量: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

6、资本的投入数量: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资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7、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8、.资本的效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反之,资本效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9、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 2.三因素分解法

10、两因素分解法:就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11、三因素分解法: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我们还可以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就是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 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12、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方式。

13、粗放型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不变或提高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劳动或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14、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或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15、.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应以何种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是由该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一般都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但是,当一国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并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经济增 长方式就能够实现转变,从粗放型增长为主逐步转向以集约型增长

为主。

1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还没有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向集约型的增长。主要标志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的比例过高,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消耗的增长。

1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为此,①必须调整投资方向,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 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②必须增加教育的投入,为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

18、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19、经济周期的类型: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 绝对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20、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 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21、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当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取决于投资的效率。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产出下降,失业增加,从而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3)技术进步的状况。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

4)预期的变化。当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会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人们的预期不好时,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5)经济体制的变动

22、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3、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24、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叫做价格总指数,一般称为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价格总指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和年距价格指数。年距指数是环比指数的一种特殊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相对数。其基本公式为:

25、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2.总需求和总供给

以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26、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27、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在市场活动中,工资、利率、汇率等货币形式的经济变量都和价格总水平有着互相作用的关系,当价格总水平变动时,这些经济变量都会受到影响并可能作出相应调整。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由于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工资可以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 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2)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

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也可以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实际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书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价格总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一般地,由于价格总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会损害存款人或债权人的利益,借款人或债务人的利益会增加。反之,由于价格总水平下降导致的实际利率上升则会发生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的效果。 (3)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又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到汇率的变动,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发生相应变化,并进而影响到净出口和总供求关系。 (4)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变动,特别是剧烈的、大幅度的变化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只有在短期内,在价格变动没有被市场主体预期到的情况下,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某种作用: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则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是长期的。

28、就业:是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者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29、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30、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统计口径

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段内(16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31、失业率: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失业总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l00%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即: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国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在进行国际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主要是,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而没有计算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32、失业的类型:1.自愿失业 2.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 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 足型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33、失业的经济影响: 失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说潜在的增长率。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6、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7、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原则、适度原则、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9、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

10、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10、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12、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3、外贸依存度的概念: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14、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15、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16、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①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第二部分 财政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7、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

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16、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17、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18、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19、我国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二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三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四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

20、当前财政支出“缺位”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没有承担起弥补市场失灵的责任,降低了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三是扰乱了国民收入分配秩序,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21、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是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1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12、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13、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4、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5、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 1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17、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19、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环球网校提供|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1、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2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

23、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从具体的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派模式、单一承购包销模式和承销、招标双主导复合模式。

24、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

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环球网校提供|法等方式

25、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6、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7、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11、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环球网校提供|上缴利润等收入

1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

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10、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2、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从2003年下半年后,经济发展内外部条件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供求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

13、稳健(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14、启动实施新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 (1)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2)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3)政策内容有新变化。(4)政策调控的手段多。主要内容(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 实行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3)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4)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剑桥方程式:

3、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 L1(Y)+ L2(i)

5、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其他因素.。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P=f(Yp;W;im,ib,ie;1/p?dp/dt;μ) 6、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7、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8、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9、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10、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11、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12、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13、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4、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过热的社会经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财政赤字;投资规模过大。

15、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手段:紧缩的需求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主要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10、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12、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3、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

2、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4、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5、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资本的本质特征:追逐利润。 9、金融市场运行的机理:货币资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和“空间差”。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从而产生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

10、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

11、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2、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

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3、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4、金融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5、次贷危机分三个阶段: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6、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公共利益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7、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8、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9、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英国、日本、韩国。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

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15、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使得监管当局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这是巴塞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随着金融国际化,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 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对的

通货膨胀率

3、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6、国际储备的作用: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7、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8、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9、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英国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1)铸币平价(2)波动幅度:黄金输送点。1929-1933年,危机下,金本位制崩溃。

10、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3)国际收支的调节。

布雷顿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1973年崩溃。 11、牙买加体系运行特征:(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2)多种汇率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3)国际收支的调节。

12、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13、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股份、借款、业务净收益、转让债权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3、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4、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5、数值型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9、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10、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环球网校提供|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12、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3、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1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15、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6、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二十一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确定各组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5、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6、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7、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8、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环球网校提供|容;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3、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系数 第二十三章 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2、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

3、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之分

4、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5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 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来求得

9、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1、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①数量指数是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指数等;②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①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②综合指数是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①简单指数又称不加权指数,它把计入指数的各个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②加权指数则对计入指数的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而后再进行计算。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加权指数。

3、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拉氏数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数量指数:反映物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和销售量指数。质量指数:反映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和产品成本指数。

4、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帕氏质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少

5、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实际中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体系。

6、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

4、中间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

5、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附加值

6、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的农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总称。

7、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进行核算,即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

7、工业增加值是考核工业生产成果的代表性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8、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9、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别进行,一般采用收入法,即首先计算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然后将四项构成相加得到增加值。

10、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使用比最终消费更为普遍。

11、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国有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六章 会计概论

1、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3、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4、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者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5、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6、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7、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9、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 10、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

1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3、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生成的

1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18、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9、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0、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21、按帐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22、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的内容

2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

24、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2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26、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第二十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

2、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4、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现金

5、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它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

6、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

7、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8、现金流量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增加额 第二十八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2、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效率比率 3、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围率、存货周围率、流动资产周围率、总资产周围率

5、盈利能力包括: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6、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1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二十九章 合同法律制度

1、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均来自于物的归属,即法律将某物归属于某人支配,从而使其对物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是指调整物的归属关系及主体因对物的占有、利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和归属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是指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物权法定原则;取得和行使物权应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原则

3、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4、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5、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6、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7、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

8、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的物权,是受限制的物权,但也是一项独立的物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9、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

10、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1、由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就是合同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违约责任等。

12、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可以分为:要约、承诺两阶段,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13、合同生效要件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如下: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④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14、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15、无效合同特征:具有违法性;具有不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16、按照无效的原因划分: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17、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18、效力未定的合同:缺乏相应的生效要件,但欠缺的并非实质性要件。分类:主体不合格的效力未定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和无权处分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

19、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显失公平的合同 第三十一章 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的特征: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行为法、强制性规范较多的法律。 2、公司的特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必须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从股东责任角度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另外,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

4、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职权。

5、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6、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7、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五人至十九人。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ig.html

微信扫码分享

《2008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全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