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13 14: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总结整理

一、 单选判断

1. 行政学起源:一般认为,行政学兴起于(美国),发端于(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P23

2. 威尔逊分析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社会本身的不断复杂化以及与之相伴的行政管理的复杂性。P27

3. 精神革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精神革命。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p51)

4.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底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按照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形式就是直线式组织形式。P62

5. 神秘化组织:与神秘化组织相适应的合法性权威统治是克里斯玛型的统治模式。所谓“克里斯玛”指的是一种个人魅力。神秘化组织的领导权威是建立在领导者个人人格的基础上的。P69

6. 一种对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新理解:古利克否认传统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他根据与政治、政策的相关度不同,区分了政府系统中的四种角色类型,政治家、政治任命官、行政官员、技术专家。P91

7. 群体原则:福莱特提出,追求的是一个以群体原则而不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社会。认为,个人存在于相互交往的社会间、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群体目标——结合的统一性。P101 8. 连续有限渐进模式看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9. 沃尔多的生平与贡献:p141

生平Dwight Waldo,1913-2000,美国人。

1937年进入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修政治思想史。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在华盛顿的物价管理局和预算局从事过物价和行政分析工作。 1946年-1966年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7年前往纽约州的锡拉丘兹大学任教。

1979年正式退休。

1948年《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将公共行政与更广泛的政治理论与思想历史连接起来,对传统行政学发起挑战;1980年《公共行政学的事业》,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沃尔多的公共行政学思想。 1952年与西蒙的争论深刻影响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走向 发起1968年的明诺布鲁克会议,由此兴起 “新公共行政运动”

自1966年起,11年不间断地担任《公共行政评论》的主编,对后学者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培养和提携。

贡献基于西方社会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政治传统,强调公共行政学是一种政治理论,并将民主等规范价值注入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

昭示着一种新的公共行政学的立场、方法与进路。罗森布洛姆和麦克凯迪认为:“这一看法基本上并可能永远地改变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角。此后,学者们必须讨论公共行政理论、实践与改革的政治维度。”卡罗尔和弗雷德里克森则称之为公共行政学的“沃尔多路径”。

沃尔多的梦想,民主行政,现在看起来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了。今天,生产力和效率这些语言看起来已经胜过了民主的语言和关怀。但是,正像我们现在知道的那样,公共制度长期的生存能力,民主制本身事实上的经久的生存,要求一种包括民主行政在内的民主治理的理论。(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

10.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原则:P174 1、社会改造原则

为了使应付逆境的政策得以顺利制定和实施,就必须对重要的社会机构和运作过程做结构性的、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是政府中枢决策系统自上而下的、经过认真规划设计的自觉行为 2、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

政策质量必须达到一个适当的临界点,才能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 3、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在认真分析逆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足以改变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进行激进的改革。 与社会改造原则相辅相成

4、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5、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6、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社会改造原则和临界质量原则都需要有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才能真正贯彻

11. 总体政策论:p176

政策分析在高层领导人那里遇到冷落,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它在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使其在高层领导人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上无能为力。为此,他强调有必要在政策分析领域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革新,发展能够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宏观政策分析。 宏观政策分析:能够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 (一)以判断和行为的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哲学作为基础

从根本上说,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项实践的而不是科学的工作。科学的宗旨在于追求真理,而公共政策分析旨在一定时间的约束内解决问题。 (二)以超理性为依据

简单化的理性假设难以涵盖各种形式的非理性和反理性的事实。因此宏观公共政策分析必须用更加复杂和优越的超理性作为政策分析的依据。 (三)清除弊病

政策分析中往往会掺杂诸如强烈的感情、希望和期待、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等因素。这些弊病在宏观公共政策分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克服。但感情因素也并不都是消极的,有时各种热情对于激发创造性就具有重要作用。 (四)政策赌博

当一个国家面临关键性决策时,它除了进行与历史的赌博之外几乎别无选择。 (五)创新和创造性

一般的政策分析强调备选方案的择优,而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更注重创新。 12. 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p191,主要有五种,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

13. 政治构架:政治与行政的关系p192

14. 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新公共主义指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

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主要建立在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上,首先是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批判、其次是对单纯只求效率的批判、再次是对公共行政责任体系的批判。P205 15. 政府寻租p233

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正是政府失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塔洛克在1976年第一次系统讨论了寻租行为,布坎南对寻租的社会成本也进行了系统分析。 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它往往与政府干预有关。 布坎南: “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寻租的社会成本:寻租行为具有非生产性特征,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政治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政治创租;政府部门官员争权夺利);对分配格局的扭曲。 寻租导致资源无效配置,从而导致政府失败。

16. 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性主张

(政府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以下为往年重点

17. 威尔逊具有行政集权思想,行政权力应该集中在各部门首脑以及部门所属各机关的首脑身上。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干劲越大,越不可能滥用权力。行政集权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行政监督,是以完善的行政监督为前提、以明确的“权”“责”一致为纲绳的理论构架。(p33)

18. 怀特的《行政学概论》标志着行政科学的正式诞生。(p78)

19. 西蒙的思想中,将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评价计划阶段。(p126)

20.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是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相互匹配。(p213) 21. 德鲁克目标激励理论的三个框架包括:第一阶段制定目标;第二阶段实现目标;第三阶段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p222)

22.库珀的行政管理伦理思想中关于行政伦理的四个思考层次:情感表达层次;道德规则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元伦理思考层次。(p252)

23.行政伦理行为的实现途径:行政伦理困境的传统应对方法(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内外控制机制之整合(个人品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社会期待);保持个体伦理的自主性。(p264)

24.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倡导“服务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p309)

25.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公民权、社区、组织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p310)

26.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评价(p315)

(1)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公共行政学政治途径范式的继承和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新公共服务强调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从研究的方法上看,新公共服务和公共行政学政治途径都采用后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重价值判断和规范原则。

(2)新公共服务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

27.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335)

第一 对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格局的关注。政府作为国家唯一权力中心的时代业已过去,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行使的权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而政府也审时度势的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部分的转移给了公民社会,即各种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 第二 公共治理理论在关注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的同时,对政府的角色给予了重新定位。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中指出,政府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集中力量“掌舵”。

第三 在明确了政府的角色后,公共治理理论对治理的网络管理体系作出了重要阐释。它指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内,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势力共同构成

的精神或习性,它与自然权力或正义同义。

具体来看,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平意味着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共行政的变革,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以迫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期待。

新公共行政从其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基点出发,认为民主行政是实现其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有效形式,因此,新公共管理学特别主张突出政府管理的“公共”性质。但是,因为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一些价值观有所冲突,社会公平观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12.政府失败说p229

政府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三、论述

1. 威尔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区别划分意义,在中国能否这样划分:p37

答: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行政管理思想史中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行政学理论前提的设立。其发展历程如下:

1.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由威尔逊首先提出。

他认为,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政治无需自找麻烦的去操纵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冲突和混乱相距甚远。政治是政治家的事,行政管理则是技术职员的事。

但是,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础上,威尔逊认为政治与行政还有着联系。行政管理的任务由政治所确立,而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政治将一事无成。同时,行政管理的科学和政治的基本原理有着一致性,二者直接相关。

2. 古德诺发展了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认为,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政府的基本功能,分别就是“政治”和“行政”。这两种功能是理论上的,在实际中难以区分,互相联系。在现实中,这两种功能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威尔逊强调的是行政运行的技术特殊性,古德诺则对行政的功能做出了明确的定位,为二分的原则找到了功能依据。

在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上,古德诺认为,政治对行政要有着适度地控制,既要控制,

又要适度,不能干涉行政的效率;行政要适度的集权化,以便于提高效率和保证民主。

3. 比较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可以看出,威尔逊主要提倡,政治就是制定政策,而行政就是执行政策;古德诺则侧重于,政治的要义集中于党派斗争中的不同政治理念,行政则体现了价值中立,更多的是一种事务性行为。

政治行政二分的提出威尔逊对行政学最大的贡献,根据其论点建立了第一个明确的公共行政范式,但二分也成为困扰公共行政领域的一个难题。

古德诺的思想继承了威尔逊的思想,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政府制度而非技术细节。经过了威尔逊和古德诺的发展,行政学逐步完成了起步阶段。

4. 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罗列一些学者的看法供参考

(1) 张康之: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审查

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不是一个普适性的原则,它是在多党政治这一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也只是在政治发展的特定阶段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来谈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能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尽管党政分开同政治与行政二分表面上看来极为相似,而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它们加以混同的话,那么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以及整个政治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

(2) 杨志军:我国政治与行政关系探析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与西方国家的多党政治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如果严格按照威尔逊和古德诺所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我国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党(政治)政(行政)分开,是不可能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不实行党政职能上的分开,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执行完全都由党独自承担,完全抛开政府,这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把党与政府职能分开的同时,保持党和政府在结构上的统一并坚持党的领导,这样就做到了无偏无颇、主次分明,从而达到了中和的状态。

(3)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

中国公共行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政治与行政是水乳交融、无法区分的。忽略了政治维度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与政治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的公共行政现实。

(4) 杨沛龙:中国行政的逻辑与改革的方向

行政改革经常在政治问题以及根本上由政治问题决定、影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制约下,变得脆弱、短期化、缺少稳定性和执行力。

正因为行政和政治的深刻联系或者行政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因此在政府部门和学界较易认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改革。没有政治上的一定变革,行政改革很难有实质进展。

(5) 李习彬:“政治与行政二分”命题的组织整合理论解析

我国由宪法表述的政体,与“政治与行政二分”架构下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完全相同。 “政治与行政二分”和民主集中制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概括,只不过两者提取的特征不同:前者关注的是其中存在着明确划分、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政治系统与行政系统,而后者所关注的则是这两个系统最基础的运行机制——政治系统的民主机制和行政系统的集中机制。

以“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整体框架为基础,执政党和国家公共权力机构都由明确划分、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政治系统与行政系统组成,都实行民主集中制——政治系统以民主制为基础,行政系统以集中制为基础,这种双重“政治与行政二分”、双重民主集中制架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建设成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政治文明的体制基础。

(6) 毛立红:政行二分理论的核心价值及其本土化意涵

政治与行政的职能分离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政治体系区别于传统政治体系的一个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就作为反映了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政行二分理论的核心价值而论,在本土语境中还是具有普适性的。

从政行二分理论视角来看,目前在我国政治与行政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的立法和重大决策等政治功能超载,而立法机关相应政治功能虚化;行政机关执行效率不彰,行政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乏力等几个方面。

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理顺党政关系,最终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职能,行政机关则依法行政的政治框架。

2. 西蒙与沃尔多之争,背景、围绕问题 p129

答:西蒙认为,在公共行政学中,事实与价值是两分的,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是现代行为主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事实命题是客观的,可以有客观事实来检验;价值命题则是主观的,无法进行科学验证。基于此,西蒙做出论断:和任何科学一样,行政科学也纯粹关心事实性的陈述。科学家必须注重任何结论都以事实为依据,为此,必须清除

所有带有人的价值观的理念。

沃尔多则综合了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价值观,对西蒙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沃尔多认为,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只是逻辑上的区分,而不是生活中的区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研究存在价值前提,而一旦将价值抛弃,会阻碍或限制科学的发展。即便是西蒙自己的思想也是在事实与价值结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因此事实与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不能二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