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7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8:34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修二 第二讲

1.(2018·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 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 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解析:第(1)问变化经历了“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到“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其原因,根据材料“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

大法的约束”概括和维新变法的需要;第(2)问推行宪政的意义,维新为提供政治理论,促进思想解放,而民国的立法则有利于防止专制出现,促进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答案:(1)变化:1895年前很少有人了解;1895年后明确提出立宪。

原因:1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1895年后维新变法需要。

(2)康有为提出君主立宪制主张,为维新变法提供政治理论,促进思想解放。民国立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限制袁世凯专权,促进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2.(2018·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责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

解析:第(1)问,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法国大革命的特点与康有为的思想,卢梭主要政治观点的分析依据:生而有平等之权、“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法国大革命特点结合所学共和与帝制的反复交替来分析;政治用意则应结合时代背景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分析。第(2)问,综合比较改革与革命的不同之处,从方式和手段,以及政体等方面分析比较。

答案:(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革命进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充满了暴力和血腥。

政治用意:对光绪屈服于顽固派压力,不敢大力进行改革而发出的警示。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仿效英、日。孙中山: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仿效美、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立下的遗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却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二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时说:“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尚未成功”的遗留问题和毛泽东认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新创”的民主思想的内容。

解析:第(1)问遗留问题:政治混乱,总统选举有名无实;宪法并非真正赋予人民主权;民生为得到彻底改善。依据: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实现了民族平等,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的普选权;完成了土地革命,改善了民生。第(2)问:民主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

答案:(1)遗留问题: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民国初年政治形同闹剧;宪法规定主权在民,但革命后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权没有兑现;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没有体现,妇女的参政权也没有落实。

依据: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实

现了人民的普选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

(2)民主思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五权分立。 4.(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书。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

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材料“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书”可得出“民族共和”的原则,其影响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革、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等角度回答;第(2)问首先阐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叙述理由要注意史论结合,语言简练,史实清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