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晋冀豫三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9-21 15:17: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晋冀豫三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2016.8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材料“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表明无法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B项错误;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

2.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董仲舒君辩证地看待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 【答案】C

3.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解析】《备急千金要方》是医学书籍,不是法律法规,故A项错误;对待病人良好的态度能够培养医生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当时的医学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对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医生高超的医术,故D项错误。 【答案】B

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5.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次数 频率 0.85 次/ 1.7 次/ 2.7 次/5.31 次/18.5 次/年 19.9 次/年 年 年 年 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和频率和以前相比显著增加,不能表明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政府的治灾防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对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自然灾害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故C项正确;农业生态治理环境应该是逐步好转而不是逐步恶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 B.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 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 D.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中国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日本向西方学习养蚕之法,材料没有涉及到当时中国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故B项错误;“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养蚕技术对中国的蚕业形成了冲击,故C项正确;杭州知府林启只是对日本的蚕业进步有清醒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7.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故A项错误;“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清王朝没有放松警惕,故B项正确;转移了斗争矛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放弃“扶清灭洋”初衷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

秦汉 375 唐 493 宋 874 元 513 明 5105 清 5344

误。

【答案】B

8.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考点】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

【解析】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边疆危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D

9.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业

【解析】材料“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表明中国电影业为时代服务,故A项正确;“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表明电影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体现以联合发展为主,故B项错误;引导社会舆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

10.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表明军事工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军事工业上的进步,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做了一些战争方面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故C项错误;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1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解析】 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D

1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解析】《我的丈夫》体现的是家庭生活,不是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对《我的丈夫》的态度是“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表明在文艺创作的内容上不应限制太多,故B项正确;艺术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13.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但在1970年最终与新中国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与加拿大建交进程

【解析】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中加建交在1970年,故A项错误;欧美对华政策影响中加建交,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加建交在欧美对华政策变化之前,故B项错误;1970年中加建交是两国的共同需要,故C项正确;1970年意识形态对抗没有淡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4.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 D.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

15.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暴露是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权力被滥用和误用,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直接民主,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故B项错误;“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对民主政治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表明薄伽丘反对封建特权,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制,君主制立宪制也是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理想色彩比较浓的是启蒙思想家,故C项错误;“《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表明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D项正确。 【答案】D

17.下表记录了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时间是16世纪,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受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英国大败西班牙舰队,并没有大败西班牙殖民帝国,故B项错误;英国产生早期启蒙思想在17世纪,故C项错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1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不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还没有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国王和女王依照法律规定管理事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和议会之间不是权力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是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与材料的内容相符,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B

19.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

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形成的,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是在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是在十月革命前夕,故D项错误。 【答案】A 20.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

【解析】材料“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表明作品的风格是印象派,A选项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B选项是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C选项是印象派,故C项正确;D选项是现代主义立体派,故D项错误。 【答案】C

21.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罗斯福心中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发展,不是解决就业,故A项错误;失业率的降低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失业率的降低不能表明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B

22.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苏联农业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表明工业的发展是靠牺牲农业,

故B项正确;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23.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

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 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为了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美两国推出了不同的计划,是为了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故A项正确;二战结束前,英国实力下降,美国实力急剧膨胀,故B项错误;英美两国的措施都是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为了阻碍经济秩序的建立,故C项错误;英美两国在自由贸易上的看法有分歧,与两国的经济实力有关,并不是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故D项错误。 【答案】A

24.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与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不是为了进一步融入欧共体,故A项错误;英国没有退出欧共体,因此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伏笔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与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即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孤立主义”是对全球事务和欧洲大陆事务漠不关心,与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出发点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对中国人口发展史进行初步的重新研究后,提出历史上人口发生增减源于治与乱的重要见解。他估计当时中国人口虽然有八亿,但并不存在人满之患。一是“中国今日,动忧人满。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二是无论边疆腹地,“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三是“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陈江明《民国生育节制运动与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存在人满之患”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4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人口思想 (2)梁启超的人口思想

(3)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 【解析】(1)据材料一“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得出中国较早开始注意人口问题;据材料一“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出出现重男轻女思想;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得出人口思想十分丰富;据材料一“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得出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

(2)据材料二“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得出中国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据材料二“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得出我国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据材料二“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得出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3)结合材料一、二,制定人口政策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结合本国国情,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别国;中国历来重男轻女和民族众多说明制定人口政策要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 【答案】(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理由;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6分)

(3)认识;制定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玉拿《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解析】以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主题,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例如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反过来推动社会进步,要明确论点,史论结合,有条理地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9分) 示例二: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9分)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10~12 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7~9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4~6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0~3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

——摘编自《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之比较——兼议我国“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入宪》

材料二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有何相同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6分)

【考点】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现代中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得出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得出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据材料一“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得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据材料一“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得出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据材料一“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得出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据材料一“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得出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2)第一小问相同点,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相同点是都是通过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征用私有财产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并给予补偿;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答案】(1)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 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2)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2分) 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请考生从4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 【考点】王安石变法 【解析】(1)据材料“(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得出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据材料“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得出北宋的经济发展对实用性人才提出了要求;据材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得出太学教育不能满足北宋社会现实的要求。

(2)据材料“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太学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据材料“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得出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据材料“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得出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 【答案】(1)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9分)

(2)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6分) 29.[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对此,马克思不无讽刺地指出:“正如基督教在天国一律平等,而在人世不平等一样,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中却不平等。”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不同的哲学观决定着不同的民主观。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批

判颠覆了以往国家决定社会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认为社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社会决定国家论 打破了对“国家的迷信”和“国家崇拜”,破除了“为民做主”的思想藩篱,从根本上否定了英雄史观,为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蔡国兵、葛恒云《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理论体系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克思的民主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9分)

【考点】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解析】(1)据材料一“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得出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据材料一“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据材料二“马克思认为社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得出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得出具有哲学基础,据材料一“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得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得出:一是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二是对资本阶级民主的深刻认识;三是马克思本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1)思想: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6分)

(2)特点:具有哲学基础;具有广泛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分) 原因: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深刻分析;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6分) 3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 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9分)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根据时间得出旧金山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二小问内容,据材料“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

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得出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 (2)据材料“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得出中国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据材料“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是中国一次成功的外交实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也有一定的贡献。 【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

(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 3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必须了解,民主政权既不可能举借外债,也没有强大工商业基础来积累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的力量,来繁荣解放区经济。特别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农民富裕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和利用农民积累而结余的财力,去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因此,发展农业经济,仍然是发展解放区经济的最主要环节。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

——1946年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指出此观点产生的国内政治形势。(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意义。(5分) 【考点】任弼时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必须了解,民主政权既不可能举借外债,也没有强大工商业基础来积累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的力量,来繁荣解放区经济”得出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据材料一“特别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农民富裕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和利用农民积累而结余的财力,去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得出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据材料一“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斗争”得出团结资产阶级;第二小问形势,结合时代背景,一方面国民政府搞和平的假象,另一方面暗中准备积极发动内战。

(2)任弼时的经济观点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力更生在今天就是要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在今天就是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在今天就是要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答案】(1)观点: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8分) 形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迫于国内压力采取假和平策略,另一方面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分)

(2)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种经济政策与任弼时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5分,言之有理即可)

晋冀豫三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3 C 2 C 14 B 3 B 15 C 4 D 16 D 5 C 17 A 6 C 18 B 7 B 19 A 8 D 20 C 9 A 21 B 10 B 22 B 11 D 23 A 12 B 24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13分)

(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理由;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6分)

(3)认识;制定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4分)

26.(12分)

示例一: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9分) 示例二: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9分)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10~12

7~9 4~6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0~3

27.(12分)

(1)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 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2)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2分) 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28.(15分)

(1)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9分)

(2)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6分) 29.(15分)

(1)思想: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6分)

(2)特点:具有哲学基础;具有广泛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分)

原因: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深刻分析;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6分) 30.(15分)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

(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 31.(15分)

(1)观点: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8分)

形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迫于国内压力采取假和平策略,另一方面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分)

(2)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种经济政策与任弼时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5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