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十大要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13 2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十大要点

1、 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

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3、 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

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严峻。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紧迫。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4、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及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5、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

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6、 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合理分担公共成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7、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

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8、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9、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尊重市场规律,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

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耕地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

障机制,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10、该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求真务

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政策统筹 开展试点示范 健全监测评估

2011级 土地资源管理

徐 媛 20113024500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