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汇总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0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波:

30,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 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

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

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 率将会 ▲ ,根本原因是 ▲ 。

(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 ▲ 组

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31.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 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 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

知CaCO高温 CaO+C0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

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 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 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

变浑浊,原因是 ▲ 。

3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中,尚缺少一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科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

表所示。当他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时,才发现电表如图 乙所示。小科同学应重新实验,实验前他应该进行的 实验操作是 ▲ 。小科补上了这一操作后,重新 实验并正确操作,他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将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65W。

舟山:

30.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下面是对“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作的猜测与求证。

猜测1: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猜测2: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猜测3: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导线条数有关 (1)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某同学先后用图甲和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他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上述哪个猜测? __________________

(2)要利用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猜测l,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其操作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31.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理石的种类 1 A 2 A 3 A 4 B 5 B 6 B 5% 10% 15% 5% 10% 15%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____________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____________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____________。

32.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同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

同学二:如图乙,挂上同样重的钩码后,吸在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

(1)同学二认为他的实验结果否定了同学一的观点,理由是因为他的实验中两个吸盘受到的_____________相同,但实验结果却不同。

(2)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瑞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___________减小。 (3)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____________ ,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 。 34.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0,Cu和Cu20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0+H2SO4==CuSO4+Cu+H20。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0

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0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______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 。

衢州卷

30.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它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龙龙、 开开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表方案进行鉴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龙龙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①产生白色沉淀 滴入几滴____________溶液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稀硝酸 ②白色沉淀不消失 开开 ①取少最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产生白色沉淀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根据上回答问题:

(1)龙龙同学滴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写出一种即可)。

(2)龙龙同学认为开开同学方案存在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进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

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_____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派出=GB盆+10N>l0N,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

A.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只贾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2.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脸。 (l)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装置更易成功。

(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

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l体积水大约能吸收l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3.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脸,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脸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 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柯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其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1)请按照实物图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电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逐渐变暗。你认为小柯

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小柯发现自己无法准确判断电压表指针是否指向3.8V(如图乙)。于是他做了3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认为电压表示数最接近3.8V。相关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见下表: 实验序号 电流表示数/A 测得灯泡的额定功率/W 1 2 3 0.30 0.29 0.31 1.140 1.102 1.178 P额=(1.140+1.102+1.178)/3=1.140 测得灯泡额定功率的平均值/W 你认为小柯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

嘉兴

30.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下面是对“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作的猜测与求证。

猜测1: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猜测2: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猜测3: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导线条数有关 (1)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某同学先后用图甲和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他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上述哪个猜测? __________________

(2)要利用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猜测l,在进行对

照实验时,其操作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理石的种类 1 A 2 A 3 A 4 B 5 B 6 B 5% 10% 15% 5% 10% 15%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____________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____________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____________。

32.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同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 同学二:如图乙,挂上同样重的钩码后,吸在

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

(1)同学二认为他的实验结果否定了同学一的观点,理由是因为他的实验中两个吸盘受到的_____________相同,但实验结果却不同。

(2)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瑞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___________减小。 (3)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____________ ,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个。通过上述探究,

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 34.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0,Cu和Cu20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0+H2SO4==CuSO4+Cu+H20。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0

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0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__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 。

湖州

30.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芥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实验室有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实孩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① ② 取5毫升试剂于A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 ? 另取5 毫升试剂于B 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l)根据步骤① 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可能为氯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小明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步骤① 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步骤②可确定该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32.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愉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脸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脸二现象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3.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侈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l 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_______ 体识的二氧化碳。

34.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索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②蓝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

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____________(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下: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珠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人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②实脸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 “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________________越大。

义乌

31.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脸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

3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索为C、H、O)用FeCl3

浓溶液湿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小阳同学对此进行了分析验证。

(l)从反应物的组成分析.因为有_________元素,反应后可能生成单质铁. (2)将黑褐色物质故人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也可初步证明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单质铁有多种方法.请你列举一种简单的、不需要涉及化学反应的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为了区分它们,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l)各取白色粉末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____________。.

(2)查询资料:碳酸氢钠在加热时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分解.

(3)取少食A、C两种白色份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砚象.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以下实验:

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脸中,小阳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小灯泡L的颇定电压为10V,电压表、电流表均选择了合适的量程且能正常使用. (1)闭合开关S后,小阳发现电压表V2的示数为OV,而电压表V1、V3的示数均为12V,电流表也有示数.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

(2)恢复正常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依次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 次数 1 2 3 U1 U2 U3 (V1示数/V) (V2示数/V) (V3示数/V) 2 4 6 10 8 6 12 12 12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并记录了第3次实验数据后,小阳想测量一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结合题目信息,以下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B.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C.向左移动清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35.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情况,小阳将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分别装在A、B两个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l)小阳取A瓶,技图乙连接适当装置后,打开阀门,取掉漏斗口的棉花,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阳同时利用B瓶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小阳将A、B两个玻璃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一夜,你认为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的理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

28.小明和小红利用右图装置,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

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比较分析。

(1)小明用图甲和图乙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请写出具体操作: . (2)小红认为用图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比图乙更好.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写出一点) (3)实验过程中小红发现反应有快慢,请你列举一种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 .

2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

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上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时间 组别 蚱蜢状态 实验组A 对照组B 对照组C 1分钟 活跃 活跃 活跃 2分钟 活跃 活跃 活跃 3分钟 不活跃 活跃 活跃 4分钟 大部分死亡 活跃 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

(2)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

30: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开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 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 .

31.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设置对照实验 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l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 (1) 步骤二:(2)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星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3) .

32.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备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l米处各点亮一盏25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瓦灯换成40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40 60 100 250 625 1600 3600 10000 62500 1 1.26 1.55 2 3.16 1 1.6 2.4 4 10 (1)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 . (2)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 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 .

绍兴

29.学习细菌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20.5 2.0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30.5 3.O 表中数据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

36.0 2.5 假设。

39.2 1.2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_。 30.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0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小球质 小球在斜面AO上 斜面OB 小球在斜面OB上 序号 量m/克 释放高度H/厘米 的倾角θ 的最大高度h/厘米 1 2 3 4 5 6 7 10 5 10 40 30 20 40 30 20 9.0 8.6 8.O 9.O 8.6 8.O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比较实验____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是__________厘米。

31.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氯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 猜想二成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______出现 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立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离子。

32.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

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

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

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__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州

29 一个额定电压为6 伏的电加热器,它的电阻丝烧断了,小丽准备寻找合适的导线材料替换烧断的电阻丝,以修复这个加热器。

她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把导线A 挂在蜡笔上,下面吊着100 克硅码,闭合开关,使之发热并熔化蜡,记录下熔断蜡笔的时间,依次更换导线B 、C 、D 进行实验。实验时导线长度基本相同,电流大小基本不变,数据记

序号 导线直径/毫米 导线材料 熔断蜡笔时间/秒 录如下表。

A 2毫米 铜线 28

B 1 毫米 铜线 8

C 2 毫米 铁线 22

D 2 毫米 镍铬合金线 4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电路中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据表分析,本实验中导线发热能力与导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若想选择发热效率高的导线作为替换的电阻丝,应选择__________ (选填序号)。 30.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且维生素C 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 克淀粉,加入100 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 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 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 、B 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 毫升混匀,放置60 分钟,中间每隔10 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 、B 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淀粉碘溶液十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色不消褪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褪去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 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 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

31.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 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分别将“浮标”浸人A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 和B ,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 和B 的上下位置,可知A 、B 牛奶的密度为ρA_______ρB,由此可知A 、B 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 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 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 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 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来源:学科网ZXXK]【实验三】 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

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1)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2)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华市(丽水市)

31.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 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 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 32.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弹簧

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是 ,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

①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1; 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 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 重力为F4。

实验编号 温度(℃) 泥土干湿度 空气 种子发芽数(粒) 1 25 干燥 充足 0 2 25 潮湿 充足 19 3 0 潮湿 充足 0 4 25 浸没在水中 不充足 1 用F1、F2、F3、F4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排出水的重力为 。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 。 33.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 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 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第33题图甲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 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 ....差 (填序号)。

①??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 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第33题图乙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

34.某实验小组做“测定一组电阻R1、R2、R3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阻R1约为2欧,电阻R2约为5欧,电阻R3约为20欧。该实验供选用的器材有: A.电源 (电压恒定9伏) B.电流表(量程0~0.6安) C.电压表(量程0~3伏)

D.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欧,额定电流1.5安) E.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欧,额定电流1.5安) F.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60欧,额定电流0.6安) G.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70欧,额定电流0.1安) H.开关、导线若干

第34题图

(1)为了测定R1、R2、R3的阻值,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器材的编号)。 (2)根据实验电路图,请在答题纸上用划线当导线完成实物图乙的连接。

(3)某次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

为 伏,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安,电阻的阻值为 欧。

杭州

29. (6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2)

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

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出理由▲ 30. (8分)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31. (8分)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 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NaOH来吸收SO2气体。现有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2溶液、Ba(NO3)2

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NaOH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到▲时,停止加入;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若观察到▲,则NaOH已完全反应。

32. (8分)小金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将实验器材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请你指出图甲中连线的错误:▲ (2)在图乙中画出正确的实物连线图。 (3)若在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读数为▲A,电压表读数为▲V,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为▲W。

33. (10分)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1--3毫米),用毫米刻

3

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Vmm;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10毫升水的试管1中;

③从试管1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9毫升水的试管2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2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9毫升水的试管3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10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10毫升溶液中有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1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在一支试管中加人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18毫升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mm3 ;(用式子表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