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和脱贫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7-06 1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太行山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和脱贫对策研究

作者:梁琳琳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4期

【摘要】在我国贫困问题主要出现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和深远山区一带,呈现出规模性的集体贫困现象。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贫困地区带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实体调查分析,指出当前我省太行山地区致贫的形成原因,然后探索出有效的脱贫途径。 【关键词】贫困 致贫原因 脱贫对策 一、太行山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因素

太行山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因素

太行山贫困地区位置偏僻,环境复杂。这里海拔较高,位于群山之中的大茂山海拔就已经高达1898m,交通道路情况极为恶劣。由于山区的农村几近处于封闭式的环境当中,这些贫困村远离乡镇,贫困的乡镇又是比较远离省市中心,这种脱离经济中心的客观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山区的贫困程度。其次,贫困山区脆弱的基础设施对于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是毫无抵抗能力的,这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环境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这些贫困地区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涞源县南马庄乡为例。南马庄乡管辖的桑树堰、黄柏寺等村落都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村民主要靠天吃饭,复杂多变的天气很容易使得仅仅依靠种地的农民产生贫困问题。

(二)山区人口结构老龄化及文化素质低下致贫

根据调查统计,河北太行山贫困山区人口比例结构极不合理,例如2012年在被抽样调查的桑树堰村中,全村共有98户,共302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15人。经过统计算出,少儿人口占比为6%,中壮年人口为40.9%,老年人口比例高达45.2%(根据桑树堰村实地调研,整理问卷得出数据),是典型的人口金字塔的底部老龄化。贫困山区人口老龄化在给空巢老人养老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也对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严重影响。具另一方面数据统计,山区劳动力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偏低,普遍只接受到小学教育或者从未接受到过正规的知识学习,以南马庄乡望天岭村为例,常住人口384人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47.1%,文盲半文盲率超过了30%。正是由于人口文化程度低,造成的劳动力本身素质的低下,以至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报酬率偏低,最终导致山区的经济增长始终是缓慢的。 (三)政治政策致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