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

更新时间:2024-01-14 13: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赵洪祝: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继续深入推进“四个强省”、“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在文化创新能力、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筑我省文化发展新优势。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制度安排,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激励手段,建立健全以原创为导向的文化生产机制,加大政府奖励和扶持力度,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业态和传播技术的全面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增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力。要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省人民,把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力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按照体现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的要求,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地推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科学高效的制度保障,更加长远、更加持续地推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和民营骨干龙头企业,切实增强我省文化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基础环境和产业要素建设,推动形成几个具有全国影响、集聚效果明显和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 增强文化影响力。我们一定要把增强浙江的文化影响力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要坚持面向观众,面向市场,加大精品生产投入力度,着力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市场“票房”价值的精品力作。要把文化品牌作为发展文化 产业的着力点,在已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浙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品牌的培育和运行,积极打造覆盖全省、特色鲜明的浙江文化品牌群,增强浙江文化品牌的整体竞争力。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浙江文化传播力。 当前,我们特别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抓好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新的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省委已经成立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省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将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指导,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社会保障、劳动人事等方面,为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

加大文化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到“两个高于”,即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一五”时期。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政

策,根据中办国办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要求,制定完善具体实施细则。要进一步整合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推动民企合作,完善金融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资金扶持力度,省、市两级及有条件的县要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落实财政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形成“谁改革支持谁、早改革早受益”的鲜明导向。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构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把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作为中心环节,在年底前完成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扎实推进省级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和重塑一批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要稳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要积极创新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快培育一批文化产品展示和交易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要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或文化企业集团,把深化改革和资源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文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省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支持我省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媒体、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强化其对文化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对全省文化资源的整合集聚功能,推动有条件的国有文化集团上市融资,培育和打造我省文化领域的“航空母舰”,形成一批文化领军企业。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功能,加快全省文化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的流通整合。要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科技的融合,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与教育、科技、信息、工业、旅游等其它产业的结合,提高传统工业的文化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筑浙江文化发展的人才高地。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宣传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全省民间文艺人才培养管理办法》,逐年加大对各类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资助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着力培育一批素质全面的拔尖人才和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要研究制订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落实配套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机制,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一批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为浙江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名家、名师进行奖励。实施首席专家、文化大师工作室制度,探索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

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在必胜的信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李鸿忠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篇第一章,就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工作。

第一,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担起支点之重任,不负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希望。2005年8月,胡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战略性定位,是对湖北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干部群众赋予的崇高使命、沉甸甸的重托和殷切期望。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湖北的干部群众一直都在为之不懈地奋斗。(何为支点,支点就是重点、就是着力点,就是在重要性上、作用上、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影响力上异于其他地方、优于其他地方、重于其他地方、特别于其他地方,而这些“异、优、重、特”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一句话,必须以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奋斗,以湖北卓越的发展实力和业绩来担当起这个角色。现在,期望有之、重托有之,我们要名以实之、名副其实,就必须以不凡的发展、卓越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跨越式发展,来承担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个重托。现在,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东湖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城市圈又被赋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名已有之,名实之间差距很大;任务已下达,任务艰巨繁

重;目标已定,目标宏伟且辉煌。要发挥中心功能,要做好试验工作,要担起示范之职,没有跨越式发展是办不到的。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以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业绩,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起支点重任。如此而已,就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何为支点,如何担当支点,跨越式发展来论证的

第二,只有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不失机遇的历史性惠顾,收获春天里的耕种。湖北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不够,这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穷病”是所有病的病根,发展不够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要靠发展机遇,一旦机遇来了就要抓紧不放、抓住不放,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湖北发展不够的问题,与沿海丝袜起来,与湖北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期望值比较起来,差距比较大。最可喜的是,“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发展的难得黄金期。用重大战略机遇期、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对应解决发展差距、期望值差距较大的问题,是时代给予湖北历史性的惠顾。面对发展期望值较大的差距,处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的当口,用一般的、常规的发展要求,用踱方步、一般化的努力姿态,就会错过、失掉机遇对湖北历史性的惠顾,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再痛悔也无济于事。反之,当前我们应当应机直起、抓牢机遇,以跨越式发展来解决差距较大问题。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机遇本身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确定性,机遇在什么时间、地点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都是不确定的;二是非常驻性,机遇并不总是存在,

而且更不会经常出现,因此机遇非常珍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特别是重大战略性机遇更是难得,需要我们珍惜,用足用好。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今天的湖北,丧失重大战略机遇的错误更不能犯。另一方面,机遇之所以重要,因为机遇出现之时,就会出现有利的、好的、甚至最佳的客观条件,这种条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重大变化,这就是天时之效。机遇来时要乘机而为,就如同春天里的耕种,反之,则是冬天里的功事。在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推进跨越式发展必会使湖北发展收春天耕种之功效。还有,机遇本身又有不平衡性,就是说机遇之功效不是平均的、无差别的。据此,即使不一定实现全局性同等跨越式发展,我们完全可能在某些领域、某些重点、某些优势方面实现 湖北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已经或正在实现着全国行业领军、排头兵、前列的发展位次。这些跨越式发展,是带动湖北全局性跨越发展的前奏和先驱。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弯道超越”的理念,实现了一些指标的跨越、跃升,就是例证。比如我们贷款总额打了个翻身仗,过去一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第三,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发挥湖北的优势条件,把条件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我省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积淀,特别是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按“打基础、管长远”的方略,为湖北长远发展打造了突出的、难得的优势条件,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交通区位、农业大省、文化底蕴、生态旅游等方面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优势。这些

优势、条件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作为而得的,必将厚积薄发,变成发展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大手笔之作,是为大发展奠定的基础。一句话,我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或者说这些条件是为跨越式发展而准备的。如果不为跨越式发展所用,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大材小用,就是用大厦之栋建陋屋之椽,不仅仅是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尽到应尽的发展之责。

第四,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展现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作为追求、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提升创业创新的能力。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大空间,发展的大空间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和需要。当前我省跨越式发展的大势已成、条件已备,跨越式发展已成满弓之箭,已现预发之势。这个时候,我们不但要有机遇意识还要有强烈的作为意识、积极的奋斗意识,要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胜信心。如果我们自已都不自信,能让外商相信吗,能让各地的投资者相信吗?若此,投资何来,项目何来?信心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不是一个软问题,而是一个硬问题。机遇是稀缺资源,十分有限,机遇最终惠顾谁,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大家都努力,就看谁更努力。有信心,作为意识强,就能抢到机遇,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一般的机遇会变成大机遇;反之,有了机遇,不奋斗不拼抢,大机遇会变成小机遇,甚至有了机遇也会擦肩而过。赶上了就是使命,我们有幸赶上了湖北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特殊的时期,应该视为幸运,是难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从历史方位的角度来讲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替代前人,后人也不能替代我们。赶上了,不完成使命就是有负于这个

时代,有负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看不到机遇是愚钝之人,抓不到机遇是平庸之人,错失机遇是历史罪人。现在我们接过跨越式发展这一接力棒,就要跑出与以往不同的成绩,否则,就无以继往,无以开来。《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跳起来摘桃子,一定会摘到伸手或翘起脚跟摘不到的桃子。同志们,遗址代劳发展就是不断实现弯道超越,弯道超越就是一种抓机遇、追求作为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之途上永远有弯道,弯道超越精神永不过时,现在全国各地竞争发展已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态势,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这个经济带、那个试验区,遍布祖国大地。在这样的态势面前,胜者是勇者,胜者是谋者,胜者是为者,胜者是快者。(同时,我们在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决不搞没有发展基础的、超越发展阶段的、特别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大跨越,我们要一步跟一步,一个阶段衔接一个阶段,使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在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上,建立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客观发展的规律之上。)(2974字)括号内的论证与怒江中第四点的论证一样

其原因和理由如下:

一、开发和利用怒江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我国能源建设的需要,可以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能源短缺现象。用来替代火电,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发水电,输出华东、华中甚至缅甸,既可以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有国际战略意义,符合我国经济战略规划。

三、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当地居民贫困,财政困难,而可资开发利用的资源有限,将发展水电作为支柱产业,同时,综合发展建材、交通、旅游、渔业和服务业,可以提高当地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使当地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状态。

四、适度开发,注意环保,保持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如果不掌握适度的开发规模和综合利用,就会破坏流域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论证,从开发对国家—省---居民角度进行论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1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