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更新时间:2023-12-02 23: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在随之转变,受社会风气、广

告媒体以及消费观教育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存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并给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以及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消费主义的冲击,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同时,存在着一些偏驳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误区。本文将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1、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1.1消费来源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占到人数比例的70%以上;其次为兼职所得,占到18.3%;奖学金为7%[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于父母,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个人所得,所占比例较小。反映了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的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经济独立意识普遍较弱,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

1.2消费水平普遍偏高,高消费逐渐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发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

高。“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算扮酷,四五千元是大户 ”这首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可能有夸大不实的情节,但基本上反应了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水平。42.3%的学生月消费在 300~500元之间,31.2%的学生的月消费在 500~800 之间[2] 。由此数据也可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而

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消费将逐渐存在。

1.3消费方式多元化,理性消费是主流,但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过去,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包括生活费、学习需要产生的费用以及生活用品消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变成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的消费已不再是以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为主,消费方式变得多样化。除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外,电脑、通讯、人情、恋爱、旅游、服装等方面的消费逐渐增多,其中人情消费、恋爱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过度消费。此外,部分人在电脑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比较高,出现畸形消费的现象。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中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的比重仍然较大,占主体,因此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1.4消费差距拉大,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来自父母,但是部分学生的奖学金以及兼职所得的收入也是增加大学生消费来源不可小觑的一种途径,从而拉大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地域的不平衡性,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每月四五百,有的七八百,有的甚至上千元,高消费和贫困生同时存在于校园。再加上大学生科学理财观念淡薄,因此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差距大,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2、部分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心理误区

2.1炫耀性心理,追求品牌消费,注重符号消费

社会学对“符号消费”的定义是: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之外,还消费它们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美感、心情、情调、档次和气氛,即还包括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3]。大学时代是人生重大转折和迅速转型的时期,也是对社会文化的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极易受到传媒广告和名牌效应的诱惑和刺激。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行为的尝试者和推广者,是各种时尚品牌的消费带领人,由各类明星担纲形象代言人的品牌产品是大学生的第一消费选择[4]。同时消费主义通过多种媒介将消费符号、品牌形象传递给大学生。“名牌”被冠以“身份”、“地位”、“品味”和“时尚”的象征[5]。因此许多大学生通过对名牌的追求,以购买名牌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荣誉。也有一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一味的追求品牌消费,满足自己的炫耀心里。 2.2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1

随着社会生活的物质化,大学生的消费也更加偏重于物质消费,大多数学生存在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思想。谈恋爱、玩网游、买名牌花费了他们的大量支出, 而用在书籍、辅导班上的钱却只占很小的比重。众所周知,恋爱、上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不难想像,恋爱和上网花去了大学生相当多的费用。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用于恋爱和IT(电脑、手机、MP3等)的消费在大学生日常消费支出表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37%和10.77%,而考试辅导班和书籍费所占百分比为仅1.77%和0.44% ,甚至低于交际费,更低于上网费和通讯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学生精神消费意识的淡化和精神消费的缺乏[6]。 2.3.趋同心理,存在攀比消费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活,必然相互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的消费出现趋同心理,即别的消费者买的东西,自己并不需要,但是也随大众一起购买,购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己与同学保持一致,有时候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追求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同时有的同学存在趋同心理,引起攀比消费。例如,部分大学生看见别人买了电脑,数码相机等科技产品,自己便向家里提出要求,理由是学习的需要,并且买最新款,性能最好的。甚至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盲目攀比,产生过度消费,悬空消费,形成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2.4求异心理,过分追求时尚,个性消费

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时髦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今大学生对潮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对流行趋势进行动态掌握,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三观,有自己个性和独到的见解,喜欢尝试新事物,往往是社会时尚经济的主流消费者。他们存在的求异心理,使他们追求个性的彰显,倾向追逐前卫,追求与众不同以展示自己的性格,在消费中也一样,希望体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呈现出个性消费。而个性消费在其服饰消费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女大学生。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独特性,变换各种不同的服饰,展现自己的风格。而现在的服装市场,质量好而且样式独特的服饰,一般价格比较昂贵。大学生的这种个性鲜明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发生嬗变,使得他们消费不顾实际,甚至呈现负债消费。 2.5情绪化消费

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愈演愈烈,导致孩子在生活中呈现情绪化,脾气暴躁,倔强,但又有自己的个性。在家里有父母陪伴,情绪化可以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得到平息。在学校里大学生产生的情绪化

2

一般是通过吃饭、购物、到KTV唱歌、打电话等方式发泄他们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化的消费方式,不仅造成了金钱的浪费,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学生消费观面临的困惑

3.1传统消费观的影响和现代消费观的冲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面临资源紧缺,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以简为荣”,培养节约的美德。同时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多数经过“低标准”,集体生活,经历过穷苦生活,因此产生了较强的节约意识。对大学生从小就伴随着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教育。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西方的消费主义随之而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主张把大众化消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把对物质资源和财富的占有视为幸福的标准,把消费定义为人的终极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随着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不断渗透,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7]。大学生一时既不能摒弃传统的消费观,也不能拒绝接受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因此处于这两种消费观的双重包围和桎梏之下,处于两难的境地。

3.2本土消费观的无奈和西方消费观的渴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使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紧密联系的同时也给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对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带来的消费主义的渗入,使大学生的消费观逐渐发生转变。由于社会制度、文化的差异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在消费观上,大学生既愿意吸收西方文明带来的消费观念,又摆脱不了民族的情结。比如信贷消费,早在400多年前英国就出现了,它是消费者在消费时不立即付清货款,而是凭自己的信用进行信贷。信用消费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流行,尽管他们的生活比较富裕,但购买住宅时一次支付能力尚不到10%,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分期付款或贷款的方式拥有自己的住房。在法国,1/2的家庭负有债务,1/4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在美国,每年有6000万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累计债务高达4000千亿美元。大学生对信用消费持积极的态度。查发现,只有5%的学生认为信贷消费有风险,不应提倡;95%的学生能够接受信用消费。尽管从观

3

念上大学生能够接纳西方的消费方式,但是在行动上却表现出保守、谨慎的态度。据调查 某高校现只有0.04%的学生贷款上学,都是由于家庭困难[8]。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青年大学生虽然心理上能接受西方的消费观,渴望西方的消费方式,但是在行动上表现迟缓,对花明天的钱消费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一。这是由于我国经济虽然在持续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我国虽然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但保守的本土消费观仍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因此,追逐时尚、前卫,追求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当代大学生被禁锢于西方消费主义和本土消费观之中。

4、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危害

4.1不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 21 世纪全球面临的共同焦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对可持续发展而言,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是同等重要的议题。消费者代表着经济活动的需求端,是决定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当事者。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最终依赖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简约生活、适度消费、实现可持续消费[9]。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大学生是消费者的引领者,对我国整体的消费观具有引导作用。由于大学生的非理性的消费观造成的浪费现象严重,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4.2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展

大学生的消费观从整体上来说,以理性消费为主流,呈现出健康积极、多元化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这些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会产生很大影响,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追求时尚品牌,盲目攀比炫富、注重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滋生拜金主义思想,导致精神空虚,带来了扭曲的消费人格及挥霍式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陷入物质至上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之中,同时也扭曲了对幸福的理解,剥夺了人的自由,而且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不健康消费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其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10]。 4.3加重了父母的负担

很多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本来就不富裕,供子女读大学的费用已经使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1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