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08 11: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程 论 文

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

经济可持续发展

课 程 旅游经济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徐 丽 霞 班 级 B 旅 游101 学 号 1011103113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

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的旅游规划是实施可持续旅游的基本依据,合理的旅游开发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大众逐渐开始意识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今中国,正处于市场化进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毫不例外。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我们的精心呵护,需要得以延续。如何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一大时代使命。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全球经济也因此而不断增长。在这一总体背景下,伴随着旅游需求在世界各地的先后发育和走向成熟,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势头空前强劲,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的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了高速增长。有证据表明,到90年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时期,在世界不少国家多次出现经济部景气,很多行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唯独旅游业的发展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1】。

一、中国旅游发展现状

(一)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回顾

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旅游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以其客观的业绩和巨大的未来发展潜力,被确认为应予积极培育的国名经济新增长点。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入境旅游已位居世界前列; 2、国内旅游发展迅速; 3、出境旅游不断扩大;

4、旅游设施建设已具相当规模; 5、旅行社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 6、旅游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7、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8、旅游经济作用全面体现。

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到2020年时,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和全球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按照我国国家旅游局指定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旅游业的总收入将达到13.1万亿元至14万亿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国内产生总值的8%左右,旅游业将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的不如意之处。大规模开展旅游活动的对我国不少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质量已经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以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

1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遗产为吸引物的旅游接待地区,旅游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和尖锐【2】。我们知道,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赖程度很高的产业。环境质量的下降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比对其他产业更显著,也更为直接。因此,对旅游所带来的有关负面影响的失控是危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个别旅游景区或旅游经营者掠夺式利用天赋的旅游资源获取局部或个人利益的同时,肆无忌惮地消耗或破坏了那学不可替代的或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贪婪地将后代应该享有那份权益提前用了,造成旅游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严重地

【3】危及到人类旅游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把旅游业推向了不可持续发展的边缘。根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旅游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如森林火灾、地中海地区物种灭绝、森林砍伐、珊瑚礁海岸生态系统被破坏等,成批游客到达使旅游地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加大,造成地方饮用水和河流、湖泊水质量变差,动植物栖息地受影响,物种减少或灭绝等诸多问题【4】。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日益被大众所关注。

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旅游业开发中追求和攀比数量的增长的情况不断继续存在,而且不断加剧。旅游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峻,突出表现为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区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病态膨胀等。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增长使旅游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代价。问题的发展迫使人们,特别是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不得不认真正视这些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认真思考发展旅游业的方法论问题,不得不认真反思长期以来的旅游政策。也就是在这一时刻,联合国世界环发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张。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关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影响问题的研究也迅速向这一主题靠拢。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口号和主张因此提出,并成为世界各地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在于要求旅游的发展应实现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同时,使外来旅游者和接待地区居民的需要都能等到同等的满足。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其基本定义是: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范围的深入,基于旅游业的特殊行业地位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各地区积极响应,

2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也不断推广,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旅游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旅游可持续发展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这一特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延伸。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既重视旅游经济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

【5】调)和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当代公平、世代公平)。其中,旅游经

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旅游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为依据,会效益为目标,使旅游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三者之要达到完美的契合。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四点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共享城市美好旅游资源和共处城市和谐旅游环境。而持续性原则指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6】。 (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的增长,但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仅投入大、排污量大、浪费资源、损害环境,而且也难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压力【7】。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行为的生态合理性,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相融,使我们取得的旅游经济发展既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既满足局部地区利益,又符合全球利益,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满足旅游地居民的需要。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今天,“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经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旅游者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旅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8】。因此,要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

3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资源,从国家和人民的全局长远利益出发,保护它不至于遭受无可挽回的破坏,使之可持续发展利用,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是各国政府和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界赋予的山川、江河、湖泊、动物、植物等自然旅游资源,又包括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历史古迹、宗教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等人文旅游资源。前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后者是重要的和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是我们大家的义务。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发展旅游业

历史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优美旅游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历史文化遗产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若没有注意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自然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及观赏性,使人文旅游资源丧失历史文物价值及文化内涵,最终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甚至缩短历史文化遗产“重复使用性”的时限,严重地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发展旅游业【9】。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单独的存在,需要依赖于其所存在的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便是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要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一)旅游规划可以控制、保护资源

当前,中国正处于市场化进程,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业毫不例外。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我们的精心呵护,需要得以延续。但与此同时,遗产资源也不是静止的,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因此孤立的隔绝保护这些历史资源,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割裂历史资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多样化需求【10】。

如何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而

4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有效地旅游规划就是寻找这个平衡点的具体措施之一。有效而科学的旅游规划能使遗产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既能造福于当代,又能较为真实和完整地传承给后人,满足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生关系。只要政府是进行规划、开发管理的主题,就有可能有效地控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本身就要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

大众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对文化原真的利用开发保证了旅游活动的丰富内涵。旅游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是旅游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旅游开发本身就要以力士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

(三)旅游规划有利于遗产教育,普及保护意识

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杜越提出,遗产地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开放。“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观、学习和传承,因此旅游是必要地。它以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品位,增长知识阅历的重要一环。”

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教育,唯有教育,方能培养出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格公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问题。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本身即是真实生动的教育素材,如各类博物馆、文物、建筑群、遗址、风景名胜等本身即是内涵丰富、特色独具的文化遗产教育素材。通过参观旅游,人们以观赏、体验、休闲、娱乐等方式享用这些价值。

旅游规划的重要成果就是设计出游客欢迎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因此,在规划理念、形象设计、宣传口号、解说规划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为遗产教育提供帮助。提高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主动保护意识。

旅游规划的本身是对当地政府、有关机构、从业人员历史文化遗产意识的一种加强,他们将把这种意识带到工作中去,对旅游者进行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引导、规范、影响游客行为,创造一种健康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方式【11】。

五、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遵守国际公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世界上关于历

5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条约主要是《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也包括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三大宪章,即《威尼斯宪章》、《雅典宪章》和《华盛顿宪章》。中国政府及各地部门严格遵守国际公约,按照国际标准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

中国已逐步建立起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如《中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风景名胜条例》,以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题,以地方性法规为基础的实施文化保护法律体系(刘世锦,2008)。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遗产保护意识 1、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已经做出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可以使全国公众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为。

2、加大对青少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加强对中国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定为“传承日”,像青少年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将文化遗产教育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推行不同的教育模式。

3、旅游部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是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过程中,旅行社和旅游风景区景点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向游客介绍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强化广大旅游者的保护意识。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物质基本保障

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是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社会力量投入为辅的资金保障体系。

一方面国家及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专项基金,用于对文化遗产的采录、保护、研究、传播、出版等方面。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59亿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转移支付专项经费为2.13亿元,与此同时,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5~2009年的四年多时间里,地方省级财政共投入约11.3亿元(新华社,2009)。另外一方面,国家也积极鼓励社会营利性机构企业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当中,采取特许经营等方法,允许旅游、餐饮等产业对文化遗产

6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景区景点进行经营管理,筹集资金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四)采取科学机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1、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综合运营能力

文化遗产景区打破通过门票涨价的惯例增加收入。从长远角度看,旅游景区通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将旅游消费逐渐引入购物、住宿和餐饮等领域,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收入范围,增强景区盈利能力。

2、明确相关部门的管辖范围和职权

中国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保护工作通常涉及许多行政管理部门,如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工商部门等,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部门按照所在单位和区域,在各自的政策范围内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树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避免政府官员为追求短期的经历利益而忽视遗产的保护,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应当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李荣启,2006)。

3、培养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人才

中国政府一方面设立相关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聘请专业人才做好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指导,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案。另一方面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骨干进行培训,狠抓保护工作队伍建设,使保护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12】。

因此,要想取得旅游经济的长久发展,就必须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跟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7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经济、环境与旅游业发展—全国旅游局长研

讨班授课材料汇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6

[2]、[10] 李天元著,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 [3]、[11]周武忠著,旅游景区规划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7 [4] 韩春鲜著,中国干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5] 乌兰,李玉新等著.生态旅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1 [6] 许涛,张秋菊等.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11:

[7] 廖嵘著,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

版社,2010.10

[8] 肖星 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9] 陈福义,范保宁主编,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4 [12] 梁文慧,马勇编著,澳门文化遗产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0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