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 六届六次理事会会议纪要

更新时间:2024-07-07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六届六次理事会会议纪要

2012年4 月14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12年4月14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段应碧、何道峰、陈开枝、江绍高、王行最、柴久凤、董耀会、张志豪、焦守田、扈双龙、傅蕾、吴国宝、项雷、王碧玲等14名理事及蒋中一、王昌渠、孙永军、吕平、梁大超等5名顾问出席了本届理事会;司树杰监事出席会议并作《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监事报告》;王国良、郑文凯、徐永光、康晓光4位理事以通讯方式审议了会议材料,并委托其他代表代为签署了意见;四川、内蒙古、广西3省区扶贫基金会的蒋世伟、曹树山、徐建新、黄德举等4位领导应邀列席了会议。

全体理事对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的工作总结和2012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在充分肯定2011年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2012年工作计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王行最秘书长作的《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陈开枝副会长作的《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理事工作报告》;江绍高副会长作的《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财务工作报告》;段应碧会长作的《关于推荐刘文奎同志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及理事的提案》。最后段应碧会长对本次理事会作了总结讲话。

本次理事会形成如下决议:

一、对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工作的总体评价

2011年,虽然面临整个公益行业信任危机的大环境,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理事会和会长会议的领导下,总体运行平稳,公益收入和支出保持了正常年景的正常水平。全会实现财务总收入13.24亿元,

1

其中,捐赠收入2.39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收入10.74亿元;财务总支出10.85亿元,其中,扶贫资助支出为 2.62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支出8.026亿元;受益人口134万。全会各项工作稳定、持续发展,机构的整体实力、素质和社会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

1、战略转型,在探索中取得实质成果

2011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沿着“筹资型、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在业务活动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一、向筹资型机构转型步伐坚实

为促进公益慈善行业的健康发展,构筑成熟高效的中国公益产业链,中国扶贫基金会安排1230万元资金,支持基层公益组织开展针对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的相关灾后重建工作。其中,支持玉树灾后重建项目8个;支持汶川灾区发展项目23个。项目进展顺利。

积极推进现代公众筹资平台建设。通过百胜集团旗下遍及全国的4000多家餐厅,持续开展“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活动;依托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3.6万多个营业网点,开展爱心包裹捐赠;依托中国银行的全国网点和网络、手机支付系统,搭建机网银筹款平台;推出集善品捐赠、在线义卖、全民公益于一体的公益网络义卖平台——善品网。多种筹款方式,为广大公众便捷地参与公益捐赠搭建起了“人人可公益”行动平台。

第二、国际化探索成绩可喜

援建非洲苏丹的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于7月落成,标志着中国扶贫基金会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公益项目的尝试取得圆满成功,是我会向筹资型国际化机构转型的重要成果。

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启动了针对非洲严重饥荒的“非洲之角”援助行动;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腾讯三方合作启动“网

2

织希望——为饥饿儿童送营养”月捐行动;支持在柬埔寨的“学校膳食计划”,也是我们进行国际化探索的新的尝试和亮点。 第三、不畏困难努力筹款

为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扶贫,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了一系列筹款活动:举办“一路有你”慈善晚会,动员成功人士为扶贫捐款;启动 “月月捐款、天天加餐”行动,呼吁通过银行月捐为贫困地区小学生增加营养;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起“筑巢行动”,旨在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解决住宿难题,得到苏宁电器和河仁基金会等机构的热情响应;设立恒大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为100所高校的1万名困难学生圆梦校园提供生活资助。上述几项活动募集善款超过6500万元。

2、透明公开,维护机构品牌提升公信力

面对社会公众对公益机构的质疑,我们不争辩不抱怨,而是搭建一个展示机构与项目的平台,展现全程透明的公益理念,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举行曹德旺项目报告会,系统全面地向媒体及社会公布2亿元项目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结果和审计结果;向曹德旺先生交付了项目执行成果材料。曹德旺先生对项目执行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举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报告会,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我会在汶川地震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中救灾善款和物资的使用情况,就社会各界对我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进行反馈,切实履行我会对社会的承诺。

举办10.17系列活动,围绕联合国第19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举办捐赠人大会、项目展示会,发放扶贫手环和宣传页。以项目展览、视频专题报告等方式,报告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展示从项目设计——动员捐款——受益人选择——资金流向——扶贫效果测量的整个公益项目管理流程及操作细节。

3

组织十多家媒体的多路记者分赴我会四川、云南、玉树、东北等项目区深入采访报道等品牌推广活动,坦诚地向捐赠人、媒体和公众汇报我会为动员社会、消除贫困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积极支持和参与基金会中心网的建设,并主动通过基金会中心网、我会官网及各大门户网站披露我们的机构、财务和项目信息。

上述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倡导了透明、阳光、高效、诚信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

3、品牌项目,稳步实施瞄准受援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品牌项目实施,步伐稳健而效果显著。 小额信贷项目在13个省的52个县开展,发展快速而且健康平稳,实现了贷款10亿元、客户10万人的年度目标。其优良的业绩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并且荣获了中国小额信贷联席会授予的“中国小额信贷最佳社会责任奖”;在“中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榜”评选活动中荣获“首届中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榜十大品牌创新机构”;荣获由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荣获由经济日报社评选的“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最佳社会责任奖”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等奖项;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新长城助学项目共筹集善款4605万元,资助大学生16404人,资助高中生5547人,新成立高校自强社41个;在140所高校中开展爱心宿舍项目;帮助10所高中班的1200名中学生完成“跑完全程”成长计划。

母婴平安120项目管理孕产妇8341人,补贴产妇4646人,抢救危急危重孕产妇22名。项目覆盖云南、重庆等6省/区的13县/市的400万人。

紧急救援项目完善了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了紧急救援

4

资金的常规积累;及时启动并完成了包括贵州石阡旱灾、江西乐平水灾、云南盈江地震灾后重建等救援项目执行任务。共向灾区和贫困地区捐赠资金物资4266万元;直接受益人数达12万人。

包括荷兰项目(医疗设备援助)、基础教育设施援建项目(建校舍、图书室、操场)、社区发展(修桥、筑路、灌溉)项目在内的综合项目共计投入扶贫款物3011万元,项目区覆盖宁夏、云南等19个中西部省/区的59个县,惠及人口逾30万。

玉树灾后重建多个项目齐头并进。玉树县加涅滩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项目设计方案获得批准,9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加多宝甘达运输队项目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运营,已经实现营业收入;玉树县人民医院板房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多,服务灾民约8万人;称多县德达村奶业基地项目于8月启动,惠及全村35户183人;东风村蔬菜大棚基地项目建成大棚73座,惠及结古城镇12万居民及5万多重建大军。

孤儿助养项目启动于2008年四川5.12特大地震之后,项目区覆盖13省53县,累计筹措资金近4000万元,资助孤儿2万多人次。

4、锤炼内功,夯实机构发展基础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既定战略目标的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做大做强扶贫项目的同时,下足功夫锤炼内功。

一是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并颁布执行的制度性文件涉及行政法务、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类,共计25项。

二是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2011年是我会信息化项目集中建设的第一年,新长城大学生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平台、捐赠人受益人管理系统等8个子项目同时启动。其中新长城大学生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完成并实现了历史数据迁移,其它系统也将在2012年初陆续上线。通过制定IT服务标准,实现日常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5

另外还发挥自有力量,完成了五个应用系统的开发。

三是风险管控,常抓不懈。

组织全会范围的风险点梳理,从内容、主要风险点、改进建议及防范措施、责任人及防控进度安排等方面提出风控要求,找出最需急迫解决的问题予以优先管控和处理。

实地项目监测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向项目部门提出解决建议,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有反馈、有结果。

邀请捐赠人,组织各大媒体考察我会实施的项目,对项目进行监督;聘请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或竣工评估。

以机构季度运营监测报告、年度总结报告以及会刊《自立》为载体,准确记录我会的各项业务活动;反省机构和项目运营质量,找出机构发展和项目操作中的问题或隐患,改善并提升机构管理质量。

通过《资讯简报》、舆情监测、剪报定阅与热线投诉处理流程,建构外部信息的主动搜集、汇总、简要分析及追踪处理机制。

从流程管理入手抓好合同签订、物资采购、新闻发布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5、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公益行业健康发展

为持续做好机构公信力的行业示范与倡导工作,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导和参与了一系列行业活动。

2月,专项资助并发布了首部《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 3月,以现场教学的方式与“首届中国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讨班”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11月,联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南方都市报以及《中国财富》杂志共同筹办了“公益传播媒体高级研修班”;12月,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主办了“第一届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论坛”等等。中国扶贫基金会借助这些平台,不断传递本会阳光、透明理念,并坚定推进行业公

6

信力的建设。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11年中国公益界发生的风波中,除了捐款额受到部分影响外,未受到社会问责的诟病和质疑,却更多地受到表扬,完成了捐赠和小额信贷总收入和扶贫总支出超过10亿元、受益人134万的好成绩。在这场社会公益问责的巨大风浪中经受住了考验。这无疑得益于我们早十多年前开始的“民间化”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取决于十多年来我们对使命的持续追求和内部管理、治理水平的悉心锤炼,取决于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对透明披露、主动要求问责和倡导社会问责的行为坚守。

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过去取得成绩并不代表明天必然成功。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这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应该居安思危,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六届六次理事会参会理事对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继续坚守并细化基金会的战略,坚持公众化、筹资型、国际化。

2)积极应对郭美美事件对公益行业提出的挑战,坚持组织的继续改革,坚持通过管理的提升来推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并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

3)引入专业机构,重新认真设计和定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公共形象,并进行专业化的推广和宣传,以提升机构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

4)精粹和提炼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扶贫和社会创新模式,找出模式中的灵魂,并据此精炼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以导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品牌项目创新和提升。

7

5)坚持项目创新与合作,坚持创新立足于对中国扶贫基金会核心竞争力的深刻理解,坚持创新立足于对扶贫和公益领域的市场调查与精准把握,坚持创新立足于扶贫公益服务对象及客户的需求把握和心理共鸣,坚持将创新与网络技术尤其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新结合起来。坚持将创新与合作结合起来,找到项目复制的方法。将创新与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结合起来,使创新制度化、常态化。继续打造新的品牌项目。

6)认真研究分析公益行业形势,抓住机遇,通过开筹资办事处和分支机构等方法,实现机构的扩张与复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强与各省兄弟基金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7)关注小额信贷的稳定健康发展,抓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并且结合其它项目在项目区打好组合拳,提升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小额信贷项目区的机构影响力和公信力。

8)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机构文化与公信力,永远不利用基金会谋取私利,永远与这种行为作斗争,防微杜渐,永葆机构青春。

9)永不自满、永不停步,永远互相激励和同舟共济,打造永葆青春的领导团队,确保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事业基业常青。并通过创造基金会的智库等方式找到公益人才出口,形成软硬兼容的作战团队,确保团队作战能力。

2、中国扶贫基金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内部管理、治理水平尚有不足,有待提升

随着机构筹资规模、项目规模较快发展,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业内的影响力都有较大提升,公众对我会所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机构存在着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内部效率不均衡、客户开发与项目管理水平远未达到专业要求的现

8

状,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必须加大内功的锤炼和内部管理、治理水平的升级力度,才能不辱使命,创造更新更大的成绩。

2)业绩考核机制严重不适应机构发展的需要

机构的方向和动力通过战略规划来导向,员工和团队的行为通过考核业绩和激励制度来导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现在的考核机制是2005年制定的,在我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已落后,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出KPI考核机制,以进一步提升业绩考核的团队导向功能。

3)巩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需要创新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项目品牌建设和机构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知名度和公信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距离成为筹资资助型和国际化的基金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筹资资助型是由我们筹资,委托给贴近基层的草根组织去执行操作项目;国际化对于以利他主义、人道主义为使命的非政府组织来说也很重要。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品牌影响力募集资金。知名度、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的差距,直接关系到我们面向公众筹集非定向资金的水平。我们必须在机构品牌建设上有更大突破,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公益捐赠市场中争取更大的份额,为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积累强大的物质条件。为此:

①要以技术创新应对公开透明的社会问责

信息透明公开是保证公益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基础,而社会对于公益慈善机构的透明度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尽管我会重视信息披露工作,而且自2009年以来就投入资金和人力启动全面信息化建设,然而,我们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良好的愿望和目标,还要有好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予以保证,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来加以应对。

②要以项目创新适应政府加大公共支出政策的新情况

9

我们的一些品牌项目已经启动并执行了多年,随着国力的加强和政府相关惠民政策的出台,项目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我们以更为灵活的项目策略和机构设置予以应对。

③要以能力创新应对行业竞争的挑战

近几年,公益机构数量发展很快,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大量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模式。我们的传统品牌项目操作与管理虽然独具特色,但客户求新求异的需求,却考验着我们项目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以创新来提升能力,以提升运行效率和创新筹资方式来应对业内新机构涌现带来的挑战。

三、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年的工作重点

201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瞄准既定战略目标,坚持学习与创新,切实抓好重点项目,提高机构运行效率,防控风险,树立专业透明机构品牌,争取在扶贫工作中和行业引领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工作重点如下: 1、求真务实,不懈创新

要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要创新筹资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项目模式和操作流程,以创新作为焕发机构活力的动力源泉。

2、开拓筹资,控制费用

拓宽筹资渠道,筹集更多资金,是我们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帮助的前提,是实现机构使命的关键所在。同时在上半年推出KPI考核,将费用控制纳入KPI考核范畴,将费用控制变成业绩考核指标。我们应该而且也可以通过贯彻落实效率指标、提高机构运行效率,来实现年度筹资计划目标和费用控制的目标。

3、风险控制,建制规行

风险控制的问题值得所有人重视。秘书处组织风险点梳理并提出

10

《中国扶贫基金会行为底线准则》是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还要落实防控措施,追踪防控的结果。并且要形成制度,每年一次反省风险防控的效果,同时把业务操作中新的风险点找出来。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都要熟知风险管理底线,在规范行为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信息公开,主动披露

为了打造阳光、透明、高效、诚信的机构品牌,我们必须做到信息公开,主动披露。因此,要加快本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并且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跟上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步伐。

5、精炼队伍,形成人才梯队,打造一流团队

机构发展,人才第一。要通过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的引入,使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并且形成正向的积累和发展。通过提升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来打造专业化的筹资团队、项目操作团队和管理团队,形成适合机构长远发展的人才梯队。并将团队能力精炼提升,形成更具战斗力的团队。

6、参与行业,倡导行业,推动行业稳妥规范发展

进一步加强业内联系与合作,存虚心精神、博大胸怀和行业责任感,进一步倡导和推动公益慈善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行业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

11

《中国扶贫基金会行为底线准则》是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还要落实防控措施,追踪防控的结果。并且要形成制度,每年一次反省风险防控的效果,同时把业务操作中新的风险点找出来。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都要熟知风险管理底线,在规范行为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信息公开,主动披露

为了打造阳光、透明、高效、诚信的机构品牌,我们必须做到信息公开,主动披露。因此,要加快本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并且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跟上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步伐。

5、精炼队伍,形成人才梯队,打造一流团队

机构发展,人才第一。要通过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的引入,使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并且形成正向的积累和发展。通过提升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来打造专业化的筹资团队、项目操作团队和管理团队,形成适合机构长远发展的人才梯队。并将团队能力精炼提升,形成更具战斗力的团队。

6、参与行业,倡导行业,推动行业稳妥规范发展

进一步加强业内联系与合作,存虚心精神、博大胸怀和行业责任感,进一步倡导和推动公益慈善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行业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