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学业质量监测卷

更新时间:2023-09-18 18:26: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学业质量监测卷

(完成时间:80分钟)

学校: 姓名: 座号 :

★答题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图画表示。 一、积累与运用(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20%)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注音正确的是[ ]。(1分) A.居然 ( jǖ )B.蒙古 (méng ) C.衣着(zhúo)D.曝着(pù) ....2.根据形声字的造字原理,推测下列哪字读音与其他字不同。[ ](1分) ..A.锜 B.碕 C.铎 D.欹 3.下列词语的结构,“举世闻名”中的“举”可能与哪个词语意思相同,把它选出来。[ ](1分)

A . 举一反三 B . 举国上下 C . 举棋不定 D .举足轻重

4.下列词语中带“望”的意思和“盼望”中的“望”意思相同的词是[ ](1分)。 A.仰望 B. 绝望 C.探望 D.眺望 5.下面句子双引号作用属于特定称谓的是[ ](1分)

A. 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B .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C.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这句名言。

6.纪昌之所以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他学本领时有[ ]的品质。(1分) A. 寸进尺退 B. 持之以恒 C. 知难而退 D.有始无终 7.下面四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夸奖 谦虚 欣欣向荣 B.夸耀 勾结 当机立断 C.刚强 嘴脸 斗志昂扬 D.虚伪 机灵 一丝不苟

8.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 人间书。”依据对联对偶修辞方法的特点, “ ”处你认为应填[ ]。(1分) A. 好 B. 尽 C. 写 D. 数

9.下面是公共场合所常见的标语,从客观效果和主观情感看,最好的是哪一项[ ](1分)

A.乱扔垃圾,罚款10—20元!

B.破坏公物是不文明行为,请自觉!

D.钱款当面点清,离台概不负责。

C.由于施工给您带来不便,多谢合作!

10.“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1分)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11.请选出下面句子强调语气最重的一句[ ](1分)

A.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尊敬老师。 B.作为一名学生,不尊敬老师不好。 C.作为一名学生非尊敬老师不可。 D作为一名学生,不应该尊敬老师吗? 12.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1分)。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 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C.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D.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13.下面诗句中,表达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1分)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赏析《春望》杜甫这首唐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你觉得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

A. 用“家书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C.“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15.《望洞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 , 用 比喻洞庭湖。 (用原诗句回答3分) 16.今天天气很好,与爷爷去散步,他见一群蚂蚁在搬家,就对我说明天会下大雨,上学记得带伞,你觉得爷爷是运用 , 这句气象俗语的。(3分)

二、阅读与欣赏( 50分 ) (一)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 》完成(17-21)题。12分(2+2+2+3+3)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 作者 张中江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不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不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

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选自2014.4.18《开封日报》】 17.什么是碎片化阅读?下列哪个句子能准确概括( )。(2分) A.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

B.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C.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D.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18.你认为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2分) A.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B.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C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D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

19. 对于碎片化阅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文本做选择( )。(2分)

A.做碎片化阅读 B.进行零碎的阅读

C.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阅读

D.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20.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的主动阅读。

B.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

C.“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其两面性指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 D.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即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 21.你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利大还是弊大?请联系文本信息和生活实际说一说。(3分) (二)阅读《根》完成完成(22-27)题。 19分(3+4+2+2+4+4)

根 作者 杨文丰

①【A】有位植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株黑麦栽种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麦根系最发达的时期,即麦穗风中扬花之时,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麦根上的泥土,这株黑麦的根系竟有1400万条之多。这些根连接起来,延绵600千米,

等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若将这些根上的150亿条根毛根根相接,竟可达1万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②【B】在实验室里,我读过一幅染红的玉米根尖的纵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细嫩,而且娇嫩。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呼吸,如何生长?

③在根的周围,那拥挤领域,还有虫豸出没,没有蓝天、白云和月光。根总是心甘情愿地、默然地承着一切。【C】19世纪法国建筑师莫里埃一直寻觅强固墙板之法。一场大风雨,拔倒了他故园的大梨树,大梨树虽然倒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无数只手,在土里土外,纵横交错,依然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依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发了莫里埃的灵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④【D】设若选一个温暖、湿润和阴暗的房间,将一个刚长出长直且幼的蚕豆芽横置桌边,7小时后,你会发现根尖已明显地转而朝向了大地伸长。

⑤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过洋葱的根尖细胞。那细胞如月光般透明,如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气,沁出一片凉意。于今想起,我仍然心痛那长而尖,单薄且形似晶莹之矛的细胞。

⑥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的砍杀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

⑦留住我们的根。 (选自《百姓生活》2010年第11期)

22.短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根”,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 )。(3分)(多项选择)

①神奇 ②坚忍 ③生长 ④怀梦 23.文中的【A】【B】【C】【D】四处,分别填入下面的哪句最合适?填写相应的符号。(4分)

①根是坚忍的。

②根的世界是神奇的。

③根一旦植入土地,对土地就无法不执著地拥抱。

④根不但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更是永远地向下,或向地生长,这是宿命。 【A】( )【B】( ) 【C】 ( )【D】 ( )

24.本文的结构方式为( )。(2分)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 总——总——分 25.下列关于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中的“之”指的是大梨树的树枝

B.第①段中列数字是为了具体说明根数量之多和根的长度之长

C.最后一句“留住我们的根”强调“根”的作用,突出其重要性 D.莫里埃从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26.想象表达:联系短文的内容,把第⑥段补充完整:??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选择合适的答案)(4分)

A.迎向阻力

B.遭受了人类的砍杀

C.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

D.葆有义无反顾的挺进勇气和深入的姿态

27.你认为“??大梨树虽然倒了,然那拔起的根,??依然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4分)

用“依然”准确,还是“自然”准确,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观 点 : 理 由 : (三)阅读《母亲的短信》,完成(28-35)题。19分(2+2+2+2+2+2+4+3)

母亲的短信 作者 王镇

夜色迈着她那轻盈的步伐,悄然来到了这座宁静祥和的海滨小城,喧嚣的街市缓缓地停息了它那特有的声响,就像渐行渐远的钢琴曲一般——清澈、空明。

晚饭后,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搜索自己钟爱的电视剧,母亲则在一旁拿着手机不停地翻找着什么。

窗外微微有些凉意,丝丝滑滑地从脸边拂过,好像是在跟你窃窃私语,又似乎是在诉说着一个深藏多年的动人故事。

“妈,你在找什么呢?”我一边搜着频道,一边问道。

“噢,删短信呢,空间快满了??可看来看去都是有用的(短信)??”母亲没有抬头,继续翻看着那一条条尘封的短信,屏幕的光亮映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显得格外的闪亮迷人。

“不会吧,你的手机有500多条内存呢,总不会都是有用的吧??要不我帮你看看?”我放下手中的遥控器看着母亲,只见她仍在默默地阅读着短信,仿佛

那里埋藏着幸福,埋藏着无数美好的回忆。

“噢,不了,还是我自己来吧??”母亲还没有说完,她的手机便早已被我“夺”了过来。母亲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她最了解她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了解他的好奇心,了解他的一切。

窗外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个爱的故事而感动而哭泣,透过和缓绵绵的晚风,我听见了老树的呼吸。

我拿着母亲的手机仔细地翻看着。我惊呆了,500多条短信的发件人竟然会是同一人。霎时间,感动、温暖、惊愕、动容全都交织在了一起。

“这些都是以前你在学校时发给我的,我一直都没有舍得删掉。”母亲接过手机说道,“这是你发给我的第一条短信,是问我你的学号是多少的;这一条是你第一天军训完后发给我的;还有着一条是你国庆回家途中发给我的??”母亲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着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每一条都是那么深刻,每一条都

是那么清晰。

窗外的风大了起来,远处传来一连串蛐蛐的鸣叫声,好似一位母亲正在召唤她那在外贪玩的孩子。

我不由得拿起自己的手机翻看着,那些当初发给母亲和母亲发给我的短信大多都已荡然无存。只有母亲还能够完整地保存着两年前的曾经。

当我们怀着儿时的理想在青春的舞台上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获得了许多,也遗弃了许多。而母亲则一直站在我们身后,默默地为我们捡起那些被我们忘记的过去。

那天晚上,我什么也没有做,默默地和母亲一起翻看着那一条条似曾相识的短信,分享着幸福,分享着欢乐,分享着呼啸而过的青春。 (发表于《烟台晚报》、四川日报《新城乡》2012.9) 28.文中“我”的行动过程是 [ ]。(2分)

A. 边搜索边询问母亲找什么——放下遥控器——与母亲一起翻看短信

B.边搜索边询问母亲找什么——放下遥控器——“夺”过母亲的手机翻看着——与母亲一起翻看短信

C.搜索电视剧——询问母亲找什么——“夺”过母亲的手机翻看着——拿起自己的手机翻看——与母亲一起翻看短信

D.搜索电视剧——询问母亲找什么——放下遥控器——“夺”过母亲的手机翻看着——拿起自己的手机翻看——与母亲一起翻看短信

29.短文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环境描写,依次着重描写的事物是[ ]。(2分) A.喧闹的街市——脸边——晚风——大风 B.夜色——凉意——窗外——蛐蛐的鸣叫声 C.街市——微风——枝叶——蛐蛐的鸣叫声 D.海滨小城——脸边——老树——蛐蛐的鸣叫声

30.窗外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个爱的故事而感动而哭泣,透过和缓绵绵的晚风,我听见了老树的呼吸。“为一个爱的故事而感动而哭泣”,这个“爱的故事”是指[ ]。(2分) A.“我”帮母亲看短信 B.母亲了解“我”的好奇

C. “我”与母亲一起翻看短信 D.母亲为“我”保存500多条短信息 31.对本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没有抬头,继续翻看着那一条条尘封的短信,屏幕的光亮映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显得格外的闪亮迷人。”此时的母亲,特别的美丽迷人,因为她在阅读短信,沉醉在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回忆中,以致不知该删除哪条信息 B.“我不由得拿起自己的手机翻看着,那些当初发给母亲和母亲发给我的短信大多都已荡然无存。只有母亲还能够完整地保存着两年前的曾经。”由“荡然无存”一词可看出本句的意思是“我”把母亲的短信全部都删除了,表达出我删除后后悔的情感

C. “那天晚上,我什么也没有做,默默地和母亲一起翻看着那一条条似曾相识的短信,分享着幸福,分享着欢乐,分享着呼啸而过的青春。”此句重复运用“分享”一词,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我将曾经遗弃的美好事物在那晚与母亲一起分享,温暖彼此

D. 我拿着母亲的手机仔细地翻看着。我惊呆了,500多条短信的发件人竟然会

是同一人。霎时间,感动、温暖、惊愕、动容全都交织在了一起。从这些“感动、温暖、惊愕、动容”有情感温度的词语可以感受到母爱的博大、宽广,深有感触

500多条短信胜过一切行动 32.从母亲为儿子保留500多条短信息中,你读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2分)

A. 辛劳 B. 勇敢 C. 爱子 D. 聪明 33.母亲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着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每一条都是那么深刻,每一条都是那么清晰。此刻“我”的心理活动如何,下面哪句不能准确地反映我..

当时的感受?( )(2分)

A.母亲呀,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话语,您还一直收藏着。

B.谢谢您,让我又想起我与您分享的那个军训时我充满了力量的画面。 C.这些没用的信息,真无趣,它浪费了我的时间,您留它干嘛呀,扔掉。 D.这些小小的信息,它勾起我一个个温馨、幸福的回忆。我现在才知道亲情如此美好。 34.“当我们怀着儿时的理想在青春的舞台上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获得了许多,也遗弃了许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我们获得了( ),我们遗弃了( )。(请把四个选项选入相应的括号里)(4分) A.权利、地位 B.友情、爱情 C.金钱、名利 3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景物描写,它在文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根据文本内容说一说。(3分) D.甚至是亲情 三、表达与交流(30%)

36.以漳州市光明路小学林亮的名义给在同学黄明写一封简短的信,主要内容是黄明同学妈妈得了重病,他最近情绪低落,愁眉不展,上课也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和身体,请你用真诚的情感开导他。(5%) 提示与要求: ①格式要正确; ②说话要得体;

③语言要简练、明白;

④日期是2017年4月25日。 37.读《种春风》的片段完成习作: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风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了一首老歌:“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春风怎么可以种?我一直不明白。现在我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萌(ménɡ)发,让你的心田吹拂起温暖的春风??((本片段选自新课标第一网)(25%)

要求:

①生活中你发现或经历了什么事情也属于种春风; ②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字数在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100 字 200 字

字 300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学业质量监测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1—14题每答对1题得1分,15—16题每答对1题得3分)

1.D 2.C 3.B 4. B 5. A 6. B 7. A 8. B 9. C 10.B 11. C 12. B 13. A 14. C

15.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无风镜未磨 16.蚂蚁搬家蛇过道 明日必有大雨到 二、阅读与欣赏( 50分 ) (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12分(2+2+2+3+3)

17.B 18.D 19.D 20.A 21.开放题,酌情给分。

(二) 《根》19分(3+4+2+2+4+4)

22.A B C D 23.②①③④24.A 25.A 26.A D

27.依然,更体现根原有的生命姿态,抱着、搂着、死抓泥土不放,顽强的生命力。(酌情给分) (三)《母亲的短信》19分(2+2+2+2+2+2+4+3)

28.D 29.C 30.D 31.B 32.C 33.C 34. AC 、BD

35 .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致传神,抒发一个母亲的博大情怀。如,“窗外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个爱的故事而感动而哭泣,透过和缓绵绵的晚风,我听见了老树的呼吸。”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内在心理,行为品质,即渲染气氛,使行文摇曳多姿。(酌情给分)

三、表达与交流(30%)

36.(5%)

评分标准:完整写出书信格式: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得三分;正文说话得体,写清楚、明白又简练。分档得分,一档2-1.5分,二档1.5-1分,三档1-0.5分。

37.(25%) 评分标准: 1.标题2分。

2.分档得分:第一档:20分-23分;第二档:16分-19分;第三档12分-15分;第四档:11分及以下。错别字5个及以上、病句3个及以上、字迹非常了草的,酌情降档。

3.总体要求:分自然段行文,故事写得有情节(具体)、真情实感,富有社会正能量,语句通顺。评分时,选准各档范文,统一评分标准,提高评分信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