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更新时间:2023-10-22 0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神话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把握。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原著,准确地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与实质,进而科学、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刚刚形成的时候,马克思是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自己的哲学的。当然,“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是马克思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人道主义”。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人的生活这种人的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当时的马克思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但又残存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痕迹。应当说,这里的“实践人道主义”与后来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内在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主要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了实践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理论对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另一方面,马克思注重人和人的解放,他认为,共产主义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但是,由于当时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实践人道主义”明显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所以,马克思当时没有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作是唯物主义,而是称为“实践人道主义”。这就表明,“实践人道主义”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概念,还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表述。

随着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唯心主义的深入批判,马克思才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同唯心主义哲学对立起来。他在1844年与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指出:“对真正的人道主义说来,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尽管马克思仍然用“真正的人道主义”来表述自己的哲学,但他绝没有停留在这种表述,而是集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并通过剖析思辨结构的秘密,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同时,马克思还通过阐述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史,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分子对唯物主义的征讨。这表明马克思已经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两大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了。

1845年,马克思在“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初创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再用“实践人道主义”,而是用“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来概括自己的哲学。说明作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的哲学。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标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并以此来概括自己的哲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从“实践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这个演变过程,不仅仅是概念的转换,而且是哲学思想内涵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使命,

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科学概括。

除了“实践唯物主义”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概括自己的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当谈到自己的历史观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在批判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时候,他们又说,在费尔巴哈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在这里,与唯心主义历史观想对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概念已经应运而生。此后,恩格斯多次明确地把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哲学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种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是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马克思主义工人哲学家狄慈根。他在1886年写的《一个社会者在认识论中的漫游》中曾反复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1891年写的《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一文中,多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而且认为这一概念,是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阐述为依据的。对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并没有提出疑议。列宁在许多重要哲学著作中,更加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应当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后继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概括,这种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总之,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表述,它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其中,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表述,我们既不能用这个表述来反对其他的表述,同样也不能用其他的表述来排斥实践唯物主义的表述。

二、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表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正确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有助于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它克服了以往哲学包括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实现了实践论和唯物论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题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这个重要论述,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性质的基本定位。马克思这里固然是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评,但正是从对以往哲学的批评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内涵。在马克思看来,对于现实世界,不能作纯主观的理解,也不能作纯客观的理解。而是既要从主体的方面、从实践活动的方面去理解,又要从客体的方面,从客观实在性的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要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从时间和物质的辩证统一中去理解。因此,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实践与物质的统一、实践论与唯物论统一的意义上理解实践唯物主义。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局限性,实现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的统一的关键所在。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之中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工业革命所体现的人类劳动的巨大创造性的科学把握,深知实践活动在改变世界中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历史作用,从而把人的实践提升到了应有的地位。

实践改变了世界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人与世界的特殊关系。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自然,只是自在的自然。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自在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之所以要在实践的意义上、在感性活动的意义上理解现存的世界,是因为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世界的存在方式,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同外部世界对立起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同外部世界统一起来,形成了人与外部世界的为我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适应外部世界。人不仅要适应、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外部世界。所以,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为我关系,是实践关系,是改变与被改变的关系。只是在这种关系中才能理解世界的改变和人自身的改变,因为世界的变化和人的变化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实践证实了世界的客观性,也证实了主体的能动性。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谈论世界的客观性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实践是主体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它使自在自然转变成为我自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确证了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实践使人们确信物质是客观的实在。”与此相联系,主题的能动性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新事物,其中蕴含着人的本质,正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把人的能动性仅仅归结为理性是片面的,理性的能动性归根到底是实践中实现的。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不能证明世界的客观性;同样,离开人的实践活动,也不能证明主体的创造性。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哲学基本问题获得科学的解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科学的解答,在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否统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恩格斯也同样主张,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主观能否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对哲学上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际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理论问题,而且应首先把它们当作实践问题。“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对实践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把握,即把我们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看作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才使马

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这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所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但它并不是对唯物主义观点的排斥和否定,而是对唯物主义观点的发展;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是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把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归结为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对立的所谓的“超越哲学”是完全错误的。

物质世界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前提。在现实中,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与客观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因此,离开了客观世界的物质世界,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发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又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由此可见,正如离开了实践活动的、单纯的自然物质必然成为抽象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一样,离开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就成为抽象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所以,实践活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基本前提的。

物质世界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劳动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固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离开物质世界,仅仅借助于生产实践活动本身,不可能产生社会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成财富。”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对于社会财富构成而言,实践活动和物质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当实践活动同物质世界相结合时,才能真正创造出财富,实践和物质共同构成社会财富的源泉。

实践活动受物质世界的制约。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主体需要而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为了实践的成功,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便不会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实践成功的程度,取决于实践主体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程度。因此,实践活动决不是没有任何制约的、主观随意性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在客观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主观任意地提出实践活动的任务,这种任务不仅不能完成,反而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我们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对实践活动的制约性,可以减少主观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承认物质世界对实践活动的制约性,决不意味着降低了实践的地位,而是给予实践活动恰当的位置。

因此,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实践唯物主义仍然是一种唯物主义。马克思曾经反复强调,“我是唯物主义者”,“当我们真正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我们永远也不能脱离唯物主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一切局限性的新唯物主

义,是新形态的唯物主义,是与实践性、辩证性和历史性相联系的唯物主义。

综上所述,实践唯物主义在赋予实践以世界观的地位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实践论与唯物论的辩证统一。实践和物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离开了实践的物质是抽象的物质;离开了物质的实践是抽象的实践。实践论观点和唯物论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更确切地说,实践论观点和唯物论观点的有机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离开了实践论,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唯物论;同样,离开了唯物论,也不会有科学的实践论。实践论观点和唯物论观点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集中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