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01: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距承德市区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141万亩,海拔高度在1100米-1940米之间。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开展狩猎。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 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满、蒙、汉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 公园荣誉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先后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同年,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了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展示河北省林业的一个重要窗口。2003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2006年公园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爱国报国全国模范先进单位”,被承德市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中获银奖。2007年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诚信旅游景区”和“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在中国自驾车旅游100强目的地评选活动进入前50强,在中国林木网通过网民评选,入选“金榜十强”,被河北省林业局评为“五星级森林公园”, 2008年公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 2009年公园荣获“河北最美三十景”、“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明星旅游目的地”等荣誉,2010年荣获 “河北质量诚信5A级品牌企业”称号。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 “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在塞罕坝留下了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乾隆殪虎洞、翠花宫、扣垦坟等历史遗迹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景区特点 自然气候独特 塞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罕坝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均无霜期60天,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虽地处华北,靠近京津,但其气候特点知与东北大兴安岭相近。夏季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冬季寒冷,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如此独特的气候,再加上优美壮观的森林草原景观在整个华北地区均属罕见,实为夏季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冬季滑雪狩猎的理想之地。 自然景观丰富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地形上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汇处,在植被上处于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塞罕坝森林公园(15张) 因此,造就了这里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公园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微观自然景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人文景观众多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地方在距今300多年前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木兰秋狝”,共举行了105次。1690年,这里还发生过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如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翠花宫等,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满蒙风情浓厚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相连、这里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游人到此,可以品尝各种满蒙风味的饮食、小吃,参与满蒙民族的赛马摔跤、敖包会等系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这也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于其他森林公园的特色之一。 野生动植物繁多 塞罕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坝在动物地理上属华北、东北和蒙新三个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在植物地理上,不但是内蒙古、东北和华北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而且有西北和达乌里成分,因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兽类11科,25种;鸟类27科,88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二级5种,省级2种。国家保护动物兽类有马鹿、黄羊等;鸟类有灰鹤、苍鹰、红脚隼、黑琴鸡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猪、猞猁、狍子、艾虎等;鸟类赤麻鸭、绿头鸭、环颈雉、骨顶鸡等。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花卉植物:金莲花、银莲花、二色补血草(干枝梅)、翠雀、映红杜鹃、锦带花、胭脂花等。药用植物:金莲花、细叶白头翁、升麻、草芍药、黄芩、柴胡、剌五加、野罂粟等120多种。山野菜植物:蕨菜、升麻、小黄花菜、蒲公英、河北大黄等。酿造果酱饮料植物:秋子梨、楔叶茶藨子、山杏、沙棘、东方草莓等10余种。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百里香、地椒等。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云杉、黑松等。一九八九年批准在塞罕坝建国际狩猎场,这是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家国际狩猎场。同时也成为塞罕坝森林公园所特有的优势旅游项目。塞罕坝广阔的林区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距首都北京仅460公里,距旅游名城承德市仅240公里,交通方便,柏油路直通公园内部。从北京市乘汽车用6小时,从承德市乘车用3个小时可抵达。不久的将来,将开通北京至塞罕坝的旅游航班届时从北京到塞罕坝仅需15小时。公园通讯发达,已接通光缆,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目前已实现微机联网。水、电及其他基础设施也完全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和客商投资开发的需要。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塞罕塔 塞罕塔位于海拔1800公尺的东坝梁顶,建于一九九二年七月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塔高25米,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游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难辨东南西北。塔上放眼,山峦起伏,林海无边。春看塞罕坝上勃勃生机;夏赏涌涌松涛,听幽谷鹿鸣,百鸟欢唱;秋观五颜六色,层林尽染;冬感扬扬白雪,一派北国风光。史志记载康熙皇帝围猎至此,顿感心旷神怡,脱口赞道“真仙境也”。塔下就是康熙亲封“塞罕灵验佛”。建塔抚古追昔,并集护林防火了望,旅游观光,无线组网中转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登塞罕塔,在不同的季节,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看林海,林海百万松,迎风一挥手,四野起涛声”。人生难得远眺,何不临塔登高。 七星湖 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重点旅游风景点,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记载,如今通为一体。水域深,水面广,野生鲫鱼游于其中。 七星湖,湖长70余公里,水面25平方公里,素有“黄金小三峡”之称,是陕南最大的人工湖。景区内汉王古镇雄立江边,荔枝古道奇险依然,夕阳斜照渔歌唱晚;罕见的“太白幽境”,参天古楠为世之奇珍;“水帘洞”流珠滴翠,钟乳石奇形怪状,是观光、垂钓、休闲、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康熙点将台 康熙点将台,又名亮兵台。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传说康熙大帝在乌兰布通之战胜利结束后,曾登临此台检阅得胜凯旋的清军将士,因此得名点将台。如今,点将台四周方圆十几公里均为落叶松人工林。登台四顾,绿海波涌,凉风习习。颇能领略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只不过三百年前的清军将士如今换成了整齐划一的落叶松。 编辑本段发展现状及前景 塞罕坝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九九三年五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七年来,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边开发建设,边运营发展,主要进行了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在发展策略上,采取以招商引资合资合作为主;在步骤上采取先易后难,滚动发展。近一二年来,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迅迹扩大,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森林旅游业直接收入1000余万元。

“九五”期间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国家旅游局、河北省、承德市已看到了塞罕坝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光明的前景,将塞罕坝的旅游业纳入了河北省和承德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并列为重点。97年旅游局局长视察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对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今后要对塞罕坝旅游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河北省已将以塞罕坝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列为全省“九五”期间五项旅游资源开发工程之一。承德市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两条旅游线路之一(京北黄金旅游线)和重点建设的六大景区之首。1999年5月,河北省政府将公园列为“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塞罕坝机械林场将森林旅游业作为林场今后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将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各种合资合作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

特产

板粟

河北板栗以颗粒饱满、香甜、皮薄、适于糖炒等特点著称于世,在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天津甘栗”之名而久负盛誉,是河北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较大优势的土特产品之一。其产量、出口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河北板栗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诗经》、《史记》就有“树之榛栗”和“燕秦干树栗,其人与万户侯等”的记载。板栗自古就成为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果品。在清代,人们把风味独特的糖炒栗子称为“灌香糖”,将板栗磨粉制成的栗子窝窝,被列为宫廷御膳品。在民间,遇有男婚女嫁,都要在新娘的被子四角塞入几颗枣子和栗子,取其谐音“早立子”,以示吉祥如意。其习俗至今尚在民间流传。河北板栗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蛋白质4.2%,氨基酸41%,此外,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抗坏血酸、核黄素、胡罗卜素等多种成份。 糕点

早在200多年前,东陵的糕点加工业就十分发达。为了迎合陵房祭祖和皇戚贵族们的需要,很多能工巧匠、名师高徒创造了名目繁多、味道别致的珍奇品种,如十八件、龙井饼、蹦蹦酥、萨淇玛、七星点子等。东陵糕点的造型、品种、味道别具特色。从选料到配方,要求甚严,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糕点色泽鲜润,松软可口,气味清香,甜而不腻,既保持了传统的糕点风味,又有创新。其外皮色泽以红、白为主,但所用馅料及装饰不同:松饼色白,上嵌3个核桃仁,内为白糖馅,间有松子仁;玫瑰饼表皮色红,印有6朵玫瑰花瓣,馅以白糖、玫瑰花为主;太师饼表皮色白,沾有芝麻,内为豆沙馅;龙凤饼表皮色红,印有龙凤图案,馅以白糖、香蕉、玫瑰丝为主;山楂桃呈桃形,表皮上红下绿,馅以山楂为主。除\大八件\外,还有\小八件\及蟠龙酥、莲花酥、佛手、菊花、柿花、二龙吐须等多种式样,造型别致,色泽美观,口感酥脆,绵软酥松,味道有香甜、咸、酸诸味。产于河北遵化。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33元/人 塞罕塔:5元/人 泰丰湖:3元/人 月亮湖:5元/人 桃山湖:10元/人 将军泡子:10元/人 最佳时间:4-10月份为最佳

市内交通:可先乘火车到四合永站下,然后转乘前往围场县城的中巴车(也可包车直接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稍贵),抵达围场县城后,在县城汽车站乘坐前往机械林场的班车(最早的一班为05:30,票价为12元左右),然后在机械林场包车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即可。

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蒙古族传统的敖包祭祀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血祭,即宰杀壮牛肥羊供奉在敖包前以祭祀神灵。二是洒祭,就是“洒注礼”

祭敖包(16张),即在敖包前滴洒鲜奶、奶油、奶

酒等物以祈求幸福。到了近代,还增加了白酒、点心等祭物。三是火祭,即在敖包前堆干树枝或干牛马羊粪点燃,祭祀者排队绕火三圈,边转圈边念着自家的姓氏;然后供上祭品,把全羊投入火堆里。火烧得越旺越好,因为这象征家族各业兴旺。除祭祀礼俗外,由敖包祭又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礼俗。现代蒙古族人祭祀敖包,实质上就是传统祭祀神灵赐福消灾习俗的传承。敖包一般由土石与树枝组成。敖包之所以多数选择石头和树枝建筑,是与蒙古族的崇石、崇树的习俗密不可分的。蒙古族有人自石出的神话传说。将石头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说明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崇石的习俗。蒙古族先民还崇拜各种树木,特别是崇拜那种树干挺拔、绿荫葱郁的大树。

关于祭敖包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农历五月或七月。每年农历五月,绿草遍野,燕子北归,本旗蒙古族开始祭敖包活动。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敖包下,用松柏、红柳、五彩花卉将敖包装饰起来,在敖包前摆设奶食品、“阿木苏”、糕点等供品,正面桌上摆放全羊。祭奠仪式由深孚众望的长者主持,主持人亲自向敖包焚香,敬酒,献哈达,唱祭歌,并请喇嘛念太平经。此时,漫山遍野前来祭祀的人们跪伏于地,三拜九叩,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万事吉利”。 祭奠仪式完毕,主持人将供品分送大家享用。同时开始游戏,主要项目为“男子三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蒙古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祭敖包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牧人在举行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后,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等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并开怀畅饮,尽兴狂欢。其间,老年人要取出圣水给畜群洒注;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溜出,登山游玩,相互追逐,谈情说爱,约订终身。著名的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中所唱的,就是这种青年男女在敖包前约会的情景。 祭敖包不仅包括敖包,还含有其祭地、祭山岳等内容。《西哉水道记》载,木素尔岭“准噶尔于其地树幡诵经致祭”。显然具有自然崇拜的性质。敖包是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敖包神被视为氏族保护神,祭敖包为重要祭祀仪式,于每年夏历六、七月间举行,供奉羊、酒、奶酪,点火、焚香,由萨满跳神后,参加者将祭品分食。鄂温克等族也有类似的祭敖包仪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萨满跳神一般已改为喇嘛念经,祭敖包不再是纯粹的萨满教的祭祀活动。

蒙古族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敖包祭,是在成吉思汗青年时代。其兴盛则是在元代,并由最初的敖包祭祀演变成为“那达慕”。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敖包相会歌词

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走近蒙古敖包

曾昭鹏(2005-02-13)

幅员广大的内蒙古有如画的风景、辽阔的草原,还有粗犷豪迈的民族风情,但却未被许多人所了解。今年,“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重点介绍蒙古文化,而国人也可以第一次从其歌舞表演和现场蒙古包内展览的物品,完整地认识和体会蒙古人热情、奔放及憨厚的文化特点。

本报日前走访这一次到来本地表演的内蒙古表演艺术团领队王君,向她进一步了解蒙古的多采文化。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人传统的住屋,主要由木架和毡子筑成,大小不一,但一般可以容纳10个人以上。这个生活空间既是他们的睡房,同时也是他们的客厅和厨房。在寒冷的冬季,蒙古人在蒙古包内烹煮食物,借烹饪时散发的蒸汽取暖。 蒙古敖包

“敖包”就是“石头堆”,是蒙古人生活中重要的祭祀象征。由石块堆积而成,草原上的敖包顶端有一个可以通天的祭物,叫做“苏鲁定”。蒙古人每年农历五月举行“祭敖包”仪式,把心中的意愿向“长生天”传送。

除了是蒙古人每年祭拜的象征之外,敖包也是草原青年男女约会的地点,并为迷路的游牧人指引方向。 蒙古食物

由天然原料制成的蒙古食物没有化学物质,对身体非常健康。这些食物一般都是有牛奶或羊奶成分的奶制品,例如奶茶、奶酪和奶豆腐。

蒙古人过年时也会特别以面粉、蛋、油和糖,准备一种叫“散子”的点心招待客人。 蒙古服装

虽然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服饰,颜色鲜艳的传统蒙古袍,主要有5个颜色,即白色

“敖包”就是“石头堆”,是蒙古人生活中重要的祭

(代表洁白)、黄色(代表大地)、蓝色(代表蓝天)、绿色(代表草原)和红色(代

祀象征,同时也是草原青年男女约会的地点。

表太阳)。蒙古袍以丝绣和锦缎制成,华丽外表以外也有保暖功能。

此外,蒙古人也讲究头饰。不像汉人那样,蒙古人崇拜银色,而服装的头饰反映个人的阶级和家族背景;越花俏精致,就代表一个人的家族越显赫。 如何分辨蒙古人?

蒙古人身材壮硕,说话时声音低沉,而脸部特征相当明显。他们的脸颊泛红、颧骨高、鼻梁以上扁平,眼睛细小。

《联合早报》 承德避暑山庄 百科名片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 承德避暑山庄牌匾

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

周边景点 关帝庙

俗称武庙,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西南侧宫墙外20米处,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

关帝庙曾于乾隆二十五年扩建两侧跨院,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形成最后的格局,使这座寺庙更加符合皇家寺庙的建筑规模和等级。新庙落成,乾隆题御匾“忠仪伏魔”,立御碑二座,并亲自进庙拈香瞻礼。重修后的关帝庙气势更加宏伟辉煌、设置更加完备。自此,这里不仅是朝廷官员、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来热河点香礼佛重要庙宇,也是行辕之地。历时几百年的沧桑,关帝庙已成为残垣断壁,后于2002年重建和修复大小殿宇20多间,恢复塑像40多尊,主要供奉关圣帝君,分别建有三清殿、财神殿、药王殿、圣母殿等。关帝庙内的两座御碑,均为英武岩石质,碑首四条蟠龙,龙头降于四角,碑首中刻有“御笔”,碑身雕刻十二条龙,双面文字,侧面雕刻海水江崖镶玉宝珠升龙一条。 承德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磬棰峰俗名棒槌山,古称石挺,位于市区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许的高山岗上,距市区约2.5公里,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峰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径l0.7米,上部直径15.04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高3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年轮,结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来,石峰、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磬锤峰见于文字记载已有1500年历史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濡水(今滦河)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仍。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弓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磬锤峰北300米处有一石崖,清代搭有一个一坡水的小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罗桑依西)、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锤峰东北山坡有石幢。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

避暑山庄 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

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 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编辑本段整体布局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避暑山庄风景(20张)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

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

[1]

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承德“外八庙”分布在避暑山庄东北面山麓的台地上,面积达 40多万平方米,原有寺庙十一座,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溥仁寺、殊像寺。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景区气候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

[2]

暑胜地。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

皇家寺庙群。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

山庄风景 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 主要建筑

概述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权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

避暑山庄自然景色 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文津阁。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避暑山庄南端, 承德避暑山庄景观(一)(20张) 占地lO.2万平方米。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 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 普宁寺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木雕大佛,又称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755~1758年)。此寺仿西藏三摩耶庙形式而建。按佛教教义关于世界构造的模型布局,中央的大乘阁象徵须弥山,四周的殿宇象徵四大部洲。安远庙是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修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信拉萨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寺修建。这些建筑艺术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团结,又起到了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山庄周围寺庙,环山庄半圆建成,呈众星捧月之势,政治寓义十分明确。从收效看也确实是“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全寺占地约2.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钟鼓楼、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乘阁等。大乘阁高36.75米,外观六层重檐。阁内置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贴金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是国内现存的最大木雕佛像之一,已经被录入《吉尼斯大全》。佛像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造型圆润。阁两侧有妙严室和讲经堂,分别是清帝听经和休憩之所。

在清代,每年的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正月初八至十五日,普宁寺都要举办庙会,外八庙的喇嘛齐集于此,有佛教法舞表演,远近的乡民络绎不绝。 普乐寺

普乐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俗称圆亭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后半部为坛城。在高大的石坛城上,建圆形旭光阁,重檐伞式攒尖黄琉璃瓦顶,阁中置一立体曼陀罗,内供铜欢喜佛。阁顶有圆形斗八藻井,内有二龙戏珠,制作精美,金碧辉煌。北阁与北京天坛祈年殿形制类似。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正北。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的汉译,故又称小布达拉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经4年完工,仿西藏布达拉宫形制,庙的建筑布局利用山势,自南而北层层升高。主要建筑有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大红台、万法归一殿等。大红台为主体建筑,台高42.5米,宽59.7米。万法师一殿在大红台中部,重檐四角攒尖鎏金瓦顶。此庙是外八庙最大的一处,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庙内共有大小建筑约60处,多是平顶白墙。主体建筑大红台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的映衬下,非常抢眼。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这里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普陀宗乘之庙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景致殊佳,是外八庙中不可不游的一处。 殊像寺

殊像寺位于避暑山庄之北,东临普陀宗盛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九年,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形制以汉族庙宇建筑为主。殊像寺内的喇嘛均为满族,供奉的主神为文殊菩萨,当时民间认为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该寺又有“乾隆家庙”之称。 全寺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主要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会乘殿等组成,其中,会乘殿是寺内主殿,殿内供观世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像前左右置三层楠木佛龛,两侧各一座楠木万寿塔,内供无量寿佛。后殿主要由宝相阁、清凉楼、香林室和配殿

[3]

等组成,宝相阁内原有木雕骑狮的文殊菩萨像,阁名是乾隆帝御笔亲题。殿阁外还堆砌有别致的假山,可沿小道迂回而上。 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景区景色 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 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矾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 正宫

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

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松鹤斋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 东宫

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

是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康熙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名烟波致爽,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湖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景区景色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

湖区景色 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 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外八庙 综述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

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建筑历史

首先营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毁)。这两座寺院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请旨建造的。

乾隆二十年(1755)建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 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宁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新疆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 乾隆三十一年建普乐寺以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布鲁特等族归顺清朝。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庙,作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之所,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此处。 乾隆三十七年建广安寺(已毁)。

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同年又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的形制建罗汉堂(已毁)。 历史象征

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