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22 22: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工热力学

第6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本章要求 正确理解理想功、损耗功、热力学效 正确理解理想功、损耗功、 率与有效能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了 率与有效能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解能量衡算法、理想功与损耗功法、 解能量衡算法、理想功与损耗功法、有效 能衡算法在过程热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能衡算法在过程热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化工热力学

6.1基础理论 6.1基础理论6.1.1能量的级别 6.1.1能量的级别 每一种能源的发现、发展和利用, 每一种能源的发现、发展和利用,都必将伴 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引起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引起社会生产的发展, 把国民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把国民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由畜力、自然力和薪柴改为煤, 第一次:由畜力、自然力和薪柴改为煤,发明了蒸 气机,引起产业革命,作为工业化的动力基础; 气机,引起产业革命,作为工业化的动力基础; 第二次: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发明了内燃机和电, 第二次: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发明了内燃机和电, 使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使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第三次:再生能源为基础,如太阳能发电、 第三次:再生能源为基础,如太阳能发电、核裂变 增殖反应和核聚变反应堆发电等)。 增殖反应和核聚变反应堆发电等)。

化工热力学

6.1.1能量的级别 6.1.1能量的级别据分析估算, 据分析估算,由于能源不足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大 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20-60倍 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20-60倍。发展中国家与当代发达国 家的差距,其主要标志之一是能源消费水平的差距。 家的差距,其主要标志之一是能源消费水平的差距。 对我国而言,能源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对我国而言,能源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主 要是一次能源的生产和运输十分紧张); );另一制约因素是 要是一次能源的生产和运输十分紧张);另一制约因素是 能源有效利用率低, 能源有效利用率低,即能源所具有的能量与有效利用的能 量之比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 量之比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 综合指标,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综合指标,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能源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 能源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

化工热力学

6.1.1能量的级别 6.1.1能量的级别根据世界能源大会节能委员会的意见:节能就是应用 就是应用 根据世界能源大会节能委员会的意见:节能就是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方法来 有效地利用

能源。 有效地利用能源。 节能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减少能源的消耗量, 节能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不能与生 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立起来。 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立起来。 节能的本质:充分有效地发挥能源的作用, 节能的本质:充分有效地发挥能源的作用,使同样数 量的能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有效能,从而生产出更多、 量的能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有效能,从而生产出更多、更 好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和利润。 好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和利润。 节能目标:能源利用的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目标:能源利用的世界先进水平。

化工热力学

6.1.1能量的级别 6.1.1能量的级别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就是用热力学的方法,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就是用热力学的方法,对过 就是用热力学的方法 程中能量转化、传递、使用和损失情况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 程中能量转化、传递、使用和损失情况进行分析,揭示能 量消耗的大小、原因和部位,为改进过程、提高能量利用 量消耗的大小、原因和部位,为改进过程、 率指出方向和方法。 率指出方向和方法。 具体地说, 具体地说,就是从热力学观点提出一个对实际过程进 行估算的方法。 行估算的方法。即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为 基础,通过对实际过程按假想的理想条件 实际过程按假想的理想条件来进行一些热力 基础,通过对实际过程按假想的理想条件来进行一些热力 学的计算,最终确定能量利用的总效率以及确定各个过程 学的计算,最终确定能量利用的总效率以及确定各个过程 的能量损失, 的能量损失,从而为合理用能和节能确立一些普遍性的原 则和方式,以达到节能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则和方式,以达到节能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化工热力学

6.1.2理想功 6.1.2理想功 理想功——系统的状态变化以完全可逆方式完 理想功——系统的状态变化以完全可逆方式完 成,理论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功或者消耗的 最小功。 最小功。 完全可逆过程包含: 完全可逆过程包含: 系统内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必须可逆; (1)系统内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必须可逆; 系统与环境进行可逆热交换。 (2)系统与环境进行可逆热交换。 环境通常是指大气温度T 环境通常是指大气温度T0和压力 P0=0.1013MPa的状态。 =0.1013MPa的状态 的状态。

化工热力学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可逆传热量Qrev = T0 S

( 6-3)

理想功: 理想功:Wid = T0 S syst 1 2 H u g z 2

若忽略动能和势能变化, 若忽略动

能和势能变化,则Wid = T0 S syst H

( 6-5)

化工热力学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从理想功的公式可以看出: 从理想功的公式可以看出: ①理想功是针对给定的实际过程所决定的初、终态,按照 理想功是针对给定的实际过程所决定的初、终态, 完全可逆过程来计算的, 完全可逆过程来计算的,是评价实际过程能量利用率 的标准。 的标准。 ②理想功与可逆功是有区别的,理想功是可逆的有用功, 理想功与可逆功是有区别的,理想功是可逆的有用功, 而可逆功仅指经历变化时所做的功。 而可逆功仅指经历变化时所做的功。 ③理想功只与环境T0、P0和状态变化有关,只要初、终态 理想功只与环境T 和状态变化有关,只要初、 和环境条件确定,无论是否可逆过程,其理想功是相同的。 和环境条件确定,无论是否可逆过程,其理想功是相同的。

化工热力学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 6.1.2.1稳流过程的理想功④计算 V , U , H , S 的方法: 的方法: 由相应的热力学图表直接查得H 等值进行计算。 ⑴由相应的热力学图表直接查得H、S等值进行计算。 ⑵利用状态方程和普遍化法(剩余性质概念)或者由热力 利用状态方程和普遍化法(剩余性质概念) 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求出。 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求出。dS = CV C P V dT + dV = P dT dP T T T V T P

V dH = CP dT + V T dP T P P dU = CV dT + T P dV T V

U = H ( PV )

化工热力学

例题1 例题1 求298K,0.1013MPa的水变成273K,同压力下 298K,0.1013MPa的水变成 的水变成273K, 冰的过程的理想功。设环境温度分别为( 25℃;(2 冰的过程的理想功。设环境温度分别为(1)25℃;(2) 已知273K冰的熔化焓变为 冰的熔化焓变为334.7 -5℃。已知273K冰的熔化焓变为334.7 。 忽略压力对液体的焓和熵的影响, 参考附录八) 解:忽略压力对液体的焓和熵的影响,查(参考附录八) 水的性质表得到298K时水的有关数据: 水的性质表得到298K时水的有关数据: 时水的有关数据T1=298K,P1=0.1013MPa 水 =298K,Wid

T2=273K,P2=0.1013MPa 冰 =273K, T4=273K,P4=0.1013MPa 水 =273K,

T2=273K,P2=0.1013MPa冰 =273K, =0.1013MPa冰

H 熔化

查表得 273K冰的熔化焓变,可推算出冰的焓和熵值。 由273K冰的熔化焓变,可推算出冰的焓和熵值。

化工热力学

H 熔化 = H 4 H 2 = 334.7kJ kg

1

S熔化 = S 4 S 2 =

H 熔化 T熔化

①环境温度为298K,高于冰点时: 环境温度为298K,高于冰点时: Wid = T0 S syst H = 298 ( 1.226 0.367 ) ( 3

34.72 104.89 ) = 35.10kJ kg 1 若使水变成冰,需要冰机,理论上应消耗的最小功即 若使水变成冰,需要冰机, 35.10 环境温度为268K,低于冰点时: ②环境温度为268K,低于冰点时:Wid = T0 S syst H = 268 ( 1.226 0.367 ) ( 334.72 104.89 ) = 12.69kJ kg 1

当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水变成冰,不仅不需要消耗 当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水变成冰, 外功,而且理论上可以回收的最大功为12.69 外功,而且理论上可以回收的最大功为12.69 。

化工热力学

6.1.2.3热力学效率 6.1.2.3热力学效率对于确定了初、终态的过程,其理想功与实际过程表 对于确定了初、终态的过程, 现出的功是不一样的,将它们的比值称为热力学效率。 现出的功是不一样的,将它们的比值称为热力学效率。 做功过程: 耗功过程: 做功过程: = WS (6-8)耗功过程: η = Wid (6-9) ηa

Wid

a

WS

由于热力学效率中都是功值的比较,故是高级能量的 由于热力学效率中都是功值的比较, 利用率,代表了以热力学第二定律衡量的效率,显然, 利用率,代表了以热力学第二定律衡量的效率,显然,其 值越接近1越好。 值越接近1越好。 讲解例6 讲解例6-5,略。

化工热力学

6.1.3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 6.1.3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L 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损耗功——系统在相同的状态变化过程中, 损耗功——系统在相同的状态变化过程中,实际过程 系统在相同的状态变化过程中 所作的功(产生或消耗)与完全可逆过程所作的 所作的功(产生或消耗) 理想功之差。 理想功之差。 对稳定流动过程,损失功W 表示为: 对稳定流动过程,损失功WL表示为: WL = Wid WS 10) (6-10) 式中: 式中:理想功 : 轴 功: 损耗功 : WL = T0 S g 13a) (6-13a) Q——系统与温度为T0的环境所交换的热量; ——系统与温度为 的环境所交换的热量; 系统与温度为T

化工热力学

6.1.3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 6.1.3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L 不可逆过程的损耗功W损失功是由两部分组成: 损失功是由两部分组成: 由过程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熵增加而造成的。 ①由过程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熵增加而造成的。 由过程的热损失所造成的。 ②由过程的热损失所造成的。 定义式 : WL = T0 S syst + T0 S surr = T0 St = T0 S g 13) (6-13)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热力学过程都是熵增的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热力学过程都是熵增的过程,故 WL=0是可逆过程, =0是可逆过程 是可逆过程, WL ≥ 0 WL>0是不可逆过程。 >0是不可逆过程 是不可逆过程。 WL是判断过程是否可逆的另一个标志。 是判断过程是否可逆的另一个标志。 讲解例6 讲解例6-6、例6-7,略。

化工热力学

例题2 例

题2 用1.50MPa,773k的过热蒸汽来推动透平机, 1.50MPa,773k的过热蒸汽来推动透平机 的过热蒸汽来推动透平机, 并在0.07MPa下排出 此透平机既不是可逆的, 下排出, 并在0.07MPa下排出,此透平机既不是可逆的,也不是绝 热的,实际输出的轴功相当于可逆绝热功的85%, 热的,实际输出的轴功相当于可逆绝热功的85%,另有少 量的热散入293K的环境 损失热为79.4 的环境, 量的热散入293K的环境,损失热为79.4 。求此过程 的损失功。 的损失功。 查附录过热水蒸汽表,1.50MPa,773K时的蒸汽焓和 解:查附录过热水蒸汽表,1.50MPa,773K时的蒸汽焓和 S 1 = 7.5698kJ kg 1 K 1 H 1 = 3473.1kJ kg 1 熵值为 若蒸汽按绝热可逆膨胀,则是等熵过程,当膨胀至 若蒸汽按绝热可逆膨胀,则是等熵过程, 0.07MPa时 0.07MPa时,熵仍为 S 2 = 7.5698kJ kg 1K 1 。查过热水蒸汽 此时状态近似为0.07MPa的不饱和水蒸汽 的不饱和水蒸汽, 表,此时状态近似为0.07MPa的不饱和水蒸汽,焓值为H 2 = 2680kJ kg 1

因可逆绝热过程,Qrev=0,则 因可逆绝热过程, =0,

化工热力学

Ws , rev = Q H = H = H1 H 2 = 3473.1 2680 = 793.1kJ kg 1

此透平机实际输出轴功

WS = 0.85 × 793.1 = 674.4kJ kg 1

依据稳流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实际终态的焓为: 依据稳流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实际终态的焓为:H 2' = H 1 + Q WS = 3473.1 79.4 674.1 = 2719.6kJ kg 1

由0.07MPa和可查得过热水蒸气状态为393K, 0.07MPa和可查得过热水蒸气状态为 和可查得过热水蒸气状态为393K,S2' = 7.6375kJ kg 1 K 1

损失功: 损失功:WL = T0 S syst Q = T0 ( S 2 S 1) Q'

= 293(7.6375 7.5698) + 79.4 = 99.2kJ kg 1 Q 79.4 WL = T0 Sg = T0 (S2' S1) = 293 (7.6375 7.5698) = 99.2kJ kg 1 T0 T0

化工热力学

6.2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6.2化工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功的损耗来源于过程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的不可逆性。实际生产时,总是在一定的温度差、 的不可逆性。实际生产时,总是在一定的温度差、 压力差、 压力差、浓度差和化学位差等推动力的作用下进 行的,因此,实际过程功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行的,因此,实际过程功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从热力学角度考虑,节能旨在尽量减少损失, 从热力学角度考虑,节能旨在尽量减少损失, 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故对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故对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目的就是通过计算理想功、损耗功和热力学效率, 目的就是通过计算理想功、损耗功和热力学效率, 找出工艺中损耗功较大的部分,进行节能改造, 找出工艺中损耗

功较大的部分,进行节能改造, 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化工热力学

例6-9 某换热器有高温流体以150Kg h 1 的流量通过其中, 的流量通过其中, 进入时为150℃ 离开时为35℃ 进入时为150℃,离开时为35℃;低温流体进入为 25℃,离开时为110℃。已知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在 25℃ 离开时为110℃ K高 有关温度范围的平均热容分别为 4.35KJ Kg 1 ( 1 ) ),且 和 4.69KJ Kg 1 K 1 (低),且 C pmh ≈ C pms 。散热损 失忽略不计,试求此换热器的损耗功与热力学效率。 失忽略不计,试求此换热器的损耗功与热力学效率。 已知大气温度为25℃ 已知大气温度为25℃。 分析: 解: 一、分析: 换热器的热力学效率: ①换热器的热力学效率:ηt =|Wid 低 | |Wid高 | = Wid高 WL Wid高

②稳流过程: 稳流过程:Wid = T0 S H

WL = T0 S g 或 WL = |Wid高 | |Wid 低 |

③依题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确定m低值: 依题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确定m H 高 + H 低 = 0

化工热力学

二、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 以每小时为计算基准,求出低温流体流量m 以每小时为计算基准,求出低温流体流量m Kg h 1 。 根据热量衡算式,对换热器有: 根据热量衡算式,对换热器有: H 换 = H 高 + H 低 = QL = 0

H 高 = H 低

式中: H 高 和 H 低 为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焓变; 式中: 为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焓变; QL 为换热器散热损失。 为换热器散热损失。 解法一: 解法一:(150)(4.35)(35 150) = m(4.69)(110 25) m = 188.229 Kg h 1 Wid 低 = H 低 + T0 S低 = (188.299)(4.69)(110 25) + (298)(188.299)(4.69) ln = 75037.5 + 66015.8 = 9021.67 KJ h 1 Wid高 = H 高 + T0 S高 = (150)(4.35)(35 150) + (298)(150)(4.35) ln = 75037.5 61692.03 = 13345.5KJ h 1 308 423 383 29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vq.html

Top